课文《给予树》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心灵。

3、在朗读、品味的过程中,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了解“给予”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抓住重点段做为切入口。

1、师引: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继续来学习《给予树》。

齐读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中的什么内容?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2、出示:把,给予了。

3、学生回答,并借机追问,你是从哪一小节中读懂的?请你把它再好好读一读。

二、研读最后一小节,初次体会感情。

1、齐读最后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解释“如愿以偿”(你读懂了“如愿以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课文中讲谁的什么愿望终于实现了?是谁帮她实现的?请你连起来说一说。

3、师引:那个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后,她绽开了甜蜜的微笑,这就是一个?(学生齐: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师引: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我想这个填空题一定也难不倒你了。

出示: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还送给我们()。

但是如果,我这样表达这句话,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了吗?出示: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提示:交换了位置,作者想强调的内容不同,在妈妈的心里,对一个陌生女孩的爱心和棒棒糖相比,哪个更让妈妈喜欢?)5、师引:是啊,在妈妈的心里,女儿的善良和爱心是多么的珍贵啊!此时此刻,妈妈的内心是??(高兴、激动、自豪、兴奋等)你能读出妈妈的心情吗?指名、齐读三、研读三、四两小节,再次体会感情1、师引:金吉娅送给一个陌生女孩的是昂贵的洋娃娃,送给自己的家人的却只是棒棒糖,难道金吉娅不爱自己的家人吗?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请你再次静下心来,细细读读课文,找到句子来体会体会。

2、出示交流:(注意要求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并加上自己的理解)A、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给予树第二课时设计

给予树第二课时设计

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画出自然段。

3)收集有关爱心奉献的故事,学唱《爱的奉献》。

二、教学课题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美好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给予树》。

内容分析:《给予树》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主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

《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 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

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模仿,因而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通过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还初步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

2、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准备:1、关于爱心故事的图片、视频,在百度中搜索《给予树》课件,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给予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

给予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

《给予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2、通过对金吉娅语言、神态、动作的细心揣摩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对金吉娅语言、神态、动作的细心揣摩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走进《给予树》的故事,用心去感受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一份最可贵的真情与感动。

(板书:给予树)2、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我们再来特别地关注一下这个词:如愿以偿愿是愿望的意思,课文中是谁如愿以偿了呢,她有什么愿望?大声读课文去文中找一找吧!二、感受愿望1、小女孩有个什么愿望呢?2、出示:我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读一读,在这份心愿卡里,你听出了什么?(生自由说,板书:洋娃娃)3、(分小组读)在你们的朗读里,我听出了小女孩深深地渴望。

这个圣诞节,如果能得到一个洋娃娃,她一定会欣喜万分。

后来,她真的如愿以偿了,知道是谁帮助她吗?(生齐说,板书:金吉娅)三、感悟“沉默不语”1、金吉娅是这个陌生小女孩的好朋友吗?金吉娅家境很好吗?(生自由回答)2、回家途中孩子们是怎样表现的?金吉娅又是怎样的表现的?请读第三自然段,把关键词圈出来。

(兴高采烈、沉默不语)3、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呢?(教师引导生自由汇报,板书:棒棒糖)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分男女生读。

四、品析金吉娅的品质1、妈妈那么生气,回家后金吉娅对妈妈说了什么呢?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划出金吉娅说的话。

2、请第二组同学读金吉娅的话,其他同学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要送小女孩洋娃娃呢?(生汇报)课件出示: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感悟金吉娅的善良)3、大家都可以得到亲人的礼物而小女孩却不能,她只能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圣诞树上,那金吉娅是怎样做的呢?从她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说,教师小结)4、课件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紧吉娅。

三年级上《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上《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认读“给予、分享、试探”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说写结合,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教学难点: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初知给予”。

1、猜猜看的游戏。

猜猜这是什么节日?(出示相应节日的图片)2、释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给予”。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2、金吉娅做了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三、直奔中心,感悟“给予”。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1、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2、理解“沉默不语”。

3、自由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

4、哥哥姐姐的这时候的心情呢?5、对比读。

6、为什么妈妈看到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有些生气?(二)精读第四自然段1、金吉娅的钱用来干什么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四、升华情感,深化“给予”。

1、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2、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

3、给予树到底在哪里呢?4、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她很想写一封信,感谢金吉娅,你们能帮助她吗?2、收集给予他人以帮助的故事,召开“爱心故事会”。

三年级语文《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1、三年级语文《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一、导入新课,感受心情。

1、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树》,把题目齐读一遍。

(生读)2、师:圣诞节快到了,妈妈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分头去采购。

两个小时过去了,圣诞礼物买好了,在回家的途中,大家的心情各是怎样?请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标出最能表现大家心情的词语。

(生动笔)3、师:谁找到了?兴高采烈。

4、师:兴高采烈什么意思呢?能换个词吗?生:是非常高兴。

5、师:那你为什么这么高兴?生:因为我用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了很多礼物,所以很高兴。

6、师:那快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

沉默不语。

7、师:什么是沉默不语?生:是心里很难受不说话。

8、师:是呀,那你为什么不说话呢?生1:因为我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心里害怕妈妈挨骂。

生2:因为我觉得很惭愧,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

生气。

9、师:可妈妈为什么生气呢?生1:因为金吉娅乱花钱。

生2:因为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没为家人买像样的礼物。

10、师:是呀,透过塑料口袋,妈妈发现了金吉娅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她有些生气:(生接读)11、师:可后来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妈妈变得很高兴。

12、师: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体会到的?生: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动笔划出)13、师:是呀,又是什么原因让母亲的心情有了这样的变化呢?二、以读促思,感悟给予。

1、师: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四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生默读并动笔找。

)2、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3、师:陈老师发现不少孩子都说到了这句话:出示句子: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4、师:请孩子们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你觉得哪个词很难理解或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你抓住它,做个重点符号。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正确读“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会写“担”、“宽”、“裕”;理解“宽裕”、“攒”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3、抓重点词语“如愿以偿”,读中悟,悟中读,深入文本,深刻感受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语“如愿以偿”,读中悟,悟中读,深入文本,深刻感受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美好心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

那你们曾经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尽兴说)(追问:愿望实现了吗?)实现了愿望就叫――如愿以偿(板书:如愿以偿)。

什么意思?“愿”就是愿望,“偿”就是实现。

2、在西方国家,每到圣诞节,家里条件好的都摆放了一棵圣诞树,孩子们把愿望写在卡片上,由父母帮他如愿以偿,可是也有一些人,他们家境贫穷,有的甚至流浪街头,无家可归,于是就把愿望卡挂在援助中心(师板书,解释)的“给予树”上。

你们看――(出示“给予树”图)。

这个字还有个读音是什么?谁能说说“给予”是什么意思?予怎么写?(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创设情境在这棵给予树上,有无数人的心愿,其中一个女孩这样写道――(幻灯出示)亲爱的圣诞老人:您好!又到圣诞节了,我什么也没有。

六岁的我没有见过爸爸和妈妈,更没有过节日的礼物。

我一直盼望着您能送给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小珍妮12月25日(1)指名读。

(2)他(她)读正确了,你也能像他(她)那样读正确吗?自己试试。

(3)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非常想要)从哪个词体会到了她很想要?(点红:“一直盼望”)怎样叫做一直盼望呢?是啊,看到商店橱窗里的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看到小伙伴抱着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想到自己的生日就要到了,她盼望――(学生接读)。

(4)小女孩就这样朝思暮想,盼星星,盼月亮,渴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她的愿望能如愿以偿吗?(板书“?”)2、初读感知(幻灯)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23页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或同桌帮助解决。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大意,争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细心品味,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从而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难点】联系全文,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针对课题提出问题1、读课题,质疑:这个课题不仅读音很特别,它的意思也很特别。

你们看到这个课题觉得它奇怪吗心中有没有疑问2、学生质疑。

3、教师帮助整理: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二、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联系课文,理解给予的意思1、直觉猜测给予的意思。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给予的意思。

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别人给予过你什么3、读课文,理解给予的意思:读课文,在课文中理解,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⑴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

──妈妈给孩子的`一种给予。

⑵孩子们相互买礼物⑶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陌生女孩⑷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⑸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4、根据自己的体会,再说说给予的意思。

三、深入课文,理解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导语: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有信心解决第二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读书。

1、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那些句子描写了给予树?找到,大声地读一读。

(充分读)2、课件出示: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⑴学生反复读、细细读,不放过一个字地去读。

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援助中心、卡片、一直盼望理解。

⑵学生用心去读课文。

⑶汇报交流:①援助中心:援助──帮助,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联系生活想想哪些人需要帮助②一直盼望:想想:她为什么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③卡片: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这个女孩写的,卡片上有她一个小小的愿望。

公开课教案《给予树》第二课时

公开课教案《给予树》第二课时

公开课教案《给予树》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和分析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于“给予”的理解和认知。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人,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故事《给予树》的情节分析和讨论。

2.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呈现一场关于“给予”的小剧场表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故事《给予树》的情节,并让学生简单复述上节课的故事。

2. 情节分析和讨论(20分钟)•引导学生对《给予树》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是如何之间的关系?–故事中出现的“给予树”是什么意思?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故事中的冲突和转折点是什么?他们对于故事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故事的结尾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思考?3. 设计小剧场表演(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场景,设计一场关于“给予”的小剧场表演。

•学生需要准备表演的台词、角色分配、服装道具等。

•鼓励学生创意和想象力,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小剧场表演来传达“给予”的理念。

4. 小剧场表演呈现(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呈现他们设计的小剧场表演。

•学生可以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对于其他小组表演中“给予”的意义和感受。

5. 总结和延伸(10分钟)•概括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给予”的重要性和意义。

•鼓励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给予”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提供一些延伸阅读或相关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给予”的了解和实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节分析和小剧场表演,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给予”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和表演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们通过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能够从不同角度和思路上理解和感受“给予”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给予树》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给予树》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沉默不语,善良,仁爱,如愿以偿等词义。

2、体验感悟给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给予,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给予树》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给予树》。

二、复习旧知,整体理解课文
1、师:我们上节课知道了给予就是──(送,给)
2、联系课文,理解给予:
课文中讲了谁给予谁什么?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深入理解给予
1、读重点句,提出思考问题:
师: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的3、4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的善良,
仁爱,同情和体贴。

⑴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句子一:
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理解援助中心:
援助就是帮助,资助,赞助。

援助中心就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希望的.地方。

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碰到的或者在书本上,电影电视上看到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句子二: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①感受到了什么
②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

你能想象她没有什么
③是啊,她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女孩!情再读一读。

④小朋友们看,──小女孩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大冷天,还那么的单薄。

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温暖的家,在凛冽的寒风中,孤独地坐在冰冷的石阶上,一双大眼睛无助的望着远方。

贫穷,饥饿让她失去了本属于一个孩子应有的快乐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⑤再次指导朗读。

(指名,齐读)
⑵可怜的小女孩呀,她一直盼望着有一个洋娃娃:
师引读:白天,她盼望洋娃娃陪她玩耍;夜晚,她盼望__;当她__时,她盼望__;当她__时,她盼望__;
⑶朗读句子: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再读读这个句子。

⑷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着重理解礼品区。

2、学习第三段:
⑴还从哪里看出金吉娅的体贴,善良:
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

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①读出高兴的语气。

②可金吉娅却一直沉默不语,这是怎么回事呢?
⑵再次感悟和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①师: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永远记住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②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③总结:
给予不仅仅是送,给,不仅仅是如愿以偿,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四、写话,延伸情感
1、引导:
师:孩子们,金吉娅经历了多么复杂而艰难的选择,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和哥哥姐姐,金吉娅多么爱他们啊,多么想送给他们精美的圣诞礼物,真诚的圣诞祝福;一边是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她多么可怜,只是想得到一个洋娃娃,多么微小的愿望。

最后金吉娅选择──2、送贺卡,写话:
请认真写下你想对她说的话吧!并贴在给予树上。

全班写,写完后请几个学生读读,并把手中的贺卡挂在给予树上。

(音乐)
五、总结
师:在圣诞前夕,金吉娅给我们大家上了宝贵的一课,送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东西,让用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浇灌这棵给予树,将它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

【板书设计】
给予树
援助如愿以偿
善良同情
仁爱体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