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中国高等院校声誉指数研究报告
南丁格尔奖在我国护士和护生中的声誉度调查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February,2024 Vol.38 No.3南丁格尔奖在我国护士和护生中的声誉度调查王倩,段志光*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030001Survey on the reputation of Chinese nurses and nursing students towards the Nightingale prizeWANG Qian, DUAN ZhiguangSchool of Nursing,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03000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DUANZhiguang,E⁃mail:***************.cnKeywords Nightingale prize ; reputation level ; nurses ; nursing students ; investigation摘要 目的:探讨南丁格尔奖在我国护士和护生中的声誉度,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南丁格尔精神。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和滚雪球抽样法对我国护士和护生进行南丁格尔奖声誉度抽样调查。
结果:共调查1 557名护理人员,90.11%的调查者认为南丁格尔奖能对她从事的护理工作起到激励作用;93.26%的调查者会将南丁格尔精神作为职业信仰;93.71%的调查者愿意将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作为职业榜样。
不同年龄、护龄、职称、学历护士和不同年级护生的南丁格尔奖声誉度不同(P <0.05)。
结论:在职业范围内南丁格尔奖声誉度高。
低年资、本科学历护士和本科一年级护生对南丁格尔奖声誉度的总体评价稍低,高年资护士和研究生的总体评价高。
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传承中应重点关注低年资本科护士群体和本科一年级护生。
关键词 南丁格尔奖;声誉度;护士;护生;调查研究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03.037南丁格尔精神作为极具护理特色的一种文化精神,是具有护理专业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被全体护理人员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包含了对工作的情感、态度和准则等。
国内高职院校排名的评价与思考

高职高专排行榜
《广州日报》数据
和数字化研究院 ( GDI)
2017 年
1.
力数
2. 教育
力数
3.
力数
4. 二次评估指数
(1 (招聘网站等多渠道的就业数据 (2)媒体影-力等问卷调查 (3 (政府部门和相关高校统计资料 (4)国内外有影-力的几大主要大学排 行榜
大学声誉排行榜
1. 知名度
中国教育大数据
[收稿日期"2019 -02 -28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创业型高职院校的概念框架和运行逻辑研究"(项目编号:18NDJC200YB)。 [作者简介]郑琼鸽(1985 -),女,浙江乐清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博士生,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中
心助理研究员;主要ay 2019
国内高职院校排名的评价与思考
郑琼鸽2 (1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 ;
2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 )
[摘要"作为我国大学主要的社会评价机构,民间大学排名机构自产生之H起就备受争议。近几年兴 起的国内高职院校排名,由于其排名结果的稳定水平、指标体系的科学水平和数据来源的公开水平尚待提 高,使其因公信力不足而面临尴尬的处境。然而,这些排行榜的存在是多方诉求的必然产物$在大数据时
二、国内高职院校排名的情况分析
注投入性指标。榜单设置“职场竞争力指数”“教育
由于不同省份,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特性,为
竞争力指数”“品牌竞争力指数”和“二次评估指数” 了提高可比性,本文结合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排名
共4个一级评价指标,目前具体的二级指标及其权 情况,从单个排行榜的稳定性和不同排行榜的差异
接受性感知,相对中性,不包含价值偏好;而评价 是社会公众对大学形象的价值判断 ,主要从知名
2015年度全球大学研究和声誉排名榜

2015年度全球大学研究和声誉排名榜《美国新闻》发布的这次排名主要是根据各大学的学术声誉、发表文章、文章被引用数目、国际合作、以及博士数目等指标排名。
哈佛大学排名第一。
前十名除英国牛津大学排名第五以外都属美国大学。
中国北京大学排名第39位,清华大学排名第67位。
下面是排名前50的大学1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美国)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4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美国)5 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学 (英国)6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剑桥大学 (英国)7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大学 (美国)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美国)9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美国)10 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11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霍普斯基大学 (美国)12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帝国伦敦 (英国)13 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14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西根大学 (美国)15 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伦多大学 (加拿大)16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 (美国)17 Yale University 耶鲁大学 (美国)1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美国)19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20 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美国)21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伦敦学院 (英国)2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 加州大学圣弗朗西斯科 (美国)23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美国)24 University of Tokyo 东京大学 (日本)25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 (美国)26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瑞士联邦工学院 (瑞士)27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威斯康辛大学 (美国)2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加州圣塔芭芭拉 (美国)29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明尼苏达双城 (美国)30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 (加拿大)31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德克萨斯奥斯丁分校 (美国)32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墨尔本大学 (澳大利亚)33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北卡罗琳娜教堂山 (美国)34 Ohio Stat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立大学 (美国)35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美国)36 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美国)37 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 (美国)3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美国)39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中国)40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爱丁堡大学 (英国)41 Washington University 华盛顿州立大学 (美国)42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大学 (中国香港)43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匹兹堡大学 (美国)44 McGill University 麦基尔大学 (加拿大)45 University of Sydney 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46 Pierre and Marie Curie University - Paris 皮埃尔——居里大学 (法国)47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昆士兰大学 (澳大利亚)48 University of Munich 慕尼黑大学 (德国)49 University of Mancheste 曼彻斯特大学 (英国)50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学 (美国)以上是2015年度全球大学研究和声誉排名榜,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双一流”背景下的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的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2大庆市二十三中学生, 黑龙江省大庆市,163700摘要:2015年8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
本文阐释和分析了“双一流”评选标准以及黑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情况,探索通过加强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革新性方式和举措来更好的促进自身“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双一流研究生教育教育革新2015年8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新时期中共中央从战略高度推进国际和国内高水平高校和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
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必然要求。
本文论述了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建设“双一流”重要支撑,分析了认定“双一流”重要可量化标准情况,并从黑龙江大学自身实际出发,探索研究生教育工作创新举措推动黑龙江大学“双一流”创建。
一、创办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建设“双一流”的重要支撑世界范围内,从历史到现代看,国内外著名的一流高校都发展了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
在国家主导高校建设“双一流”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和学科提升国际和国内排名,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
(一)一流研究生教育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的霍普金斯大学从1876年创办开始,以“自由探索真理”为办学宗旨,开展了在特定制度下的大规模研究生教育,这样促使其科学研究获得快速发展,短期内成为了美国大学中顶级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其影响力一度超过哈佛大学、耶鲁大学。
霍普金斯大学得益于卓有成效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出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一直稳居世界一流大学。
研究生教育的成就正是世界一流大学保持科研创新能力的源泉,也是保持世界一流大学水准的重要支撑。
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模型及实证研究

对高等教育服务过程的顾客满意度也进行 了分析 。 本文在总结国 内外 学者 在学生 满 意方面 的研究 成果 的 基础上 , E S 模 型为框架 , 出高校 学生满 意度指数模 型 以 CI 提 ( tI 。并 以某高校大 三学生作 为调查 对象 , SS) 对模 型进行 了
实证 分 析 。
、
顾客 满意 度测 评 的发展
顾 客 满 意 度 是 一 种 来 源 于 顾 客 的评 价 , 能 被 直 接 观 不
测 。对顾客满意度 的测评 , 目前普遍采用 的工具有 瑞典顾客 满意度 晴雨 表 指 数 ( C I 模 型… 、 国顾 客满 意 度 指 数 S S) 美 ( C I模型 、 A S) 欧洲 顾客满 意度 指数 ( C I 模 型。顾客 满意 E S)
高校 学 生满意 度
指 数 模 型 及 实 证 研 究
高 群 张 林 英 2
,
( . 京 工 业 职业 技 术 学 院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苏 南 京 2 04 ; 2 南京信息: 程大 学 , 1南 江 10 6 . E 江苏 南京
20 4 ) 10 4
摘要: 高校 学生是 高等教 育服 务的直接接 受者和参与者 , 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影 响学生对教 学质量 的感知和 满意度。文章
行 分析 。 Bu oC i d t rn ha oo等 (0 4年 ) 用 E S 通 过 调 查 n t 20 应 CI
1学 生 能 动 性 . 在 A S 和 E S 模型 中, 径 : 客期望一 感知质 量 、 CI CI 路 顾 顾
客期望一感知价值 、 顾客期望一顾客满 意包含 的假设 是顾客 期望影响顾客对产 品和服务质量的感知 , 顾客期 望的高低影 响顾客对产 品和服务 的价值 判断 , 而影响到顾 客满意 。此 从 假设 的前提是制造 业和一 般服 务业 的产 品和服 务 的质量取
“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㊀㊀收稿日期:2020-01-22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中国特色 双一流 大学建设研究:战略㊁路径与绩效动态监测评估 (课题批准号:17YJA880083);中山大学2019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指数评估 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许长青,男,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教授㊁国际湾区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㊁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㊁湾区经济与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许长青(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广州510275)摘㊀要: 双一流 大学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旨在提高中国大学全球竞争力,提升大学对人类发展的学术贡献,为社会提供卓越的公共服务.研究基于 双一流 大学理念与科研绩效评价标准建立了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41所 双一流 大学的科研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总体趋向满意;科研总体绩效与投入或产出之间不存在一致性,投入或产出排名最好的大学远不是绩效最高的大学;新晋 双一流 大学与中西部地区大学科研绩效表现良好;科研绩效受到多重因素制约,高校精英地位㊁区位优势㊁学科类型等变量对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提升科研绩效,需要改善绩效与投入之间的匹配性㊁增强政府宏观调控㊁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㊁突出第三方评估㊁切实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我评估.关键词: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中图分类号:F08;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870(2020)06-0022-11一㊁问题提出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 双一流 大学.2017年1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标志着我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有了明确的规划.2017年9月,我国政府正式颁布 双一流 大学名单.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或前列水平.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一批大学和一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批学科处于领先地位;到2030年,更多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一批大学跻身世界最好大学行列;到2050年,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数量和实力整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双一流 大学建设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分类的另一种方式,试图寻求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新突破.一是突出学科发展,注重大学组织建设.这将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各大学将会集中有限资源着力加强院系规划,打造优势学科,从而在同类学科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财政性经费支持.二是突出投入产出绩效.项目以5年为一个周期,制定比较客观㊁合理的选拔和绩效评价标准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因此进入 双一流 大学建设高校和学科并非进入 保险箱.如果22绩效表现不佳,它们将在下一轮选拔中被削减投资甚至取消资格;而那些在第一轮选拔中未被选入的大学,如果它们的办学绩效好,将有机会加入到 双一流 大学建设行列.三是引入竞争机制. 双一流 大学建设旨在打破标签效应,鼓励高校在公平竞争条件下追求卓越,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双一流 大学建设是一个动态演进与发展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将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高水平的科研是 双一流 大学的显著标志,科研绩效亦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评价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二、文献综述先行文献主要涉及研究型大学和 双一流 建设大学科研绩效的评估.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计算单因素生产效率的方法,如人均科研产出㊁生均成本等.由于研究活动是一种综合运用人力资本㊁知识资本㊁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系列复杂的生产过程,单一要素生产率无法准确㊁有效地反映大学多投入㊁多产出的生产力状况和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运用SFA 和DEA方法来评估高等教育科研绩效.Izadi等(2002)利用SFA方法对99所英国大学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进行了评估[1].Johnes(2008)利用距离函数和DEA方法计算了112所英国大学的Malmquist指数并得出英国大学效率得分逐年增长的结论[2].Horne&Hu(2008)采用同样的方法估计了澳大利亚33所大学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3].Stevens(2005)利用DEA方法评估了80所英格兰和威尔士大学的效率并讨论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特点对效率的影响[4].Kempkes&Pohl(2010)[5]以及Daghbashyan(2011)运用SFA方法对德国和瑞典大学的效率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6].Beasley (1990)运用DEA方法对英国52个院系的教学科研效率进行了评价[7].Abramo等人(2008)的研究采用DEA和文献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意大利不同学科的科研绩效进行了测量并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8].胡咏梅㊁梁文艳(2007)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中国多所大学合并前后的科研生产率变化[9].Zhou and Li(2010)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教学生产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10].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文献集中出现在2017年以后.周光礼等(2017)认为中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绩效评估的首要工作是要进行元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元评估包括技术性维度和合法性维度两个层面.从技术性维度看,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估只有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缺乏过程指标;从合法性维度看,现有评估重规模而轻质量,重投入而轻产出,重科研而轻教学,重共性而轻分类.因此国际流行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标准存在严重不足,不能直接照搬.[11]冯拥军等(2018)对 双一流 大学概念框架㊁分类特征与评估标准进行了研究,构建出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评估标准.[12]赵蓉英等(2019)对中国 双一流 大学科技发展指数进行了研究,高校科技发展指数是从高校科技活动的投入㊁产出和效益诸要素反映高校科技发展状况的一套指数体系,包括科研生产力指数㊁科研影响力指数㊁社会服务指数和国际化指数等,从科技产出㊁科技学术影响力㊁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方面对高校科技发展水平进行测量.[13]王战军等(2020)认为我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应实现分类评价,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突出服务贡献,创建开放的评价维度;实施常态评价,建立信息化的动态监测平台.[14]梅红等(2017)对我国 双一流 建设中大学的学科评估进行了探索并比较了 双一流 建设评估和一流学科评估的重合度及差异.[15]董甲庆等(2017)结合武汉大学在自我评估中的经验,探讨 双一流 大学建设中如何发挥自我评估的作用[16].综上,尽管现有关于大学科研绩效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拓展和探索空间.首先,现有文献大多是对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的研究,而有针对性地对我国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关注甚少.其次,现有文献主要侧重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益和规模效益,对科研生产的成本效益和配置效益关注较少.同时,现有文献大多利用DEA方法来挖掘高校科研绩效和生产效率,由于该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者无法对相关标准的效度进行检验,难以保证结论的有效性.再次,在有限的关于 双一流 大学评估的文献中,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系统性定量研究的文献较少,因而所得出的结论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和案例支撑.最后,大学科研投入产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仍然缺乏,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体系大多注重产出导向,忽视大学投入及生产效率,因而探索中国特色㊁世界一流的 双一流 大学评估标准需要作更多的探索.本研究将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绩效评估模型并对我国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进行评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32三、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绩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投入与产出之比,通常表现为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即 绩效=产出/投入 .当然,产出必须符合企业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显然,绩效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大致来说,高等教育科研绩效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结果导向型和过程导向型.从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看,高等教育绩效评估可以分为统计分析法和线性规划法.前者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权重;后者主要是基于线性规划或非参数方法来确定最优权重以评价高校研究的相对效率.在线性规划和非参数法中,英国经济学家Farrell(1957)[17]提出分段线性包络分析方法进行前沿估计,这为测量和评估绩效奠定了基础,相关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目前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最小二乘法(OLS)计量生产模型㊁随机前沿分析(SFA)㊁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层次分析法(AHP).第一种是参数法,后三种为非参数法. DEA和SFA属于前沿估计方法,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将科研绩效分解为技术效益㊁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益等.DEA最初是由Charnes[18]等人1978年提出,随后拓展出许多新模型并广泛应用于管理科学之中.但DEA要求样本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其结果易受异常值的影响.SFA具有优势,但其缺点亦非常明显,如需要指定无效率项的分配形式,需要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等.本研究试图兼顾投入过程与成果产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 双一流 大学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是(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㊁匹兹堡大学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而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9].其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定量信息使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㊁多准则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AHP 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其独特优势:一是系统性 它能将对象视作系统,按照分解㊁比较㊁判断㊁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从而成为继机理分析㊁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二是实用性 它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方法不好解决的问题,同时AHP方法使得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能够相互沟通,决策者可以直接应用它,增加了决策有效性;三是简洁性 该方法计算简便㊁结果明确,使用者易于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基本步骤,便于决策者直接了解和把握;四是灵活性 AHP方法允许决策者在层次结构中对复杂问题进行建模,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机地结合,避免了单一因素的片面性,具有极强的灵活性.AHP方法已成为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企业㊁教育㊁政府等部门以解决实际决策问题.(二)模型构建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模型构建要适用于 双一流 大学的办学理念. 双一流 大学的办学理念异于一般大学并呈现以下独特之处:全球竞争力㊁全人类的学术价值以及卓越的社会服务.第一, 双一流 大学必须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植根于当地和国家环境并具有全球形象和声誉(Altbach,& Salmi,2011)[20].全球竞争力来自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吸引为教学㊁科研和学生学习的充沛资金.第二, 双一流 大学必须致力于全人类价值的追求.一方面,它必须具备一流的民族文化传播力,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另一方面, 双一流 大学必须适应全人类价值,注重探索世界未知,追求客观真理.第三, 双一流 大学必须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适应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大学与产业之间呈现出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大学社会服务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全球范围内已经涌现出不同的大学排行榜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㊁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THE)㊁英国QS大学排名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US News)等均推出年度大学排行榜.国际社会,尤其是学术界以外的公共媒体似乎有一种强烈的信念,即高等教育质量可以测量,而排名被认为是实现这一信念最受欢迎的方法.排名靠前的大学通常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大学.ARWU的学术排名主要根据大学学术或研究绩效的各种指标来进行排名,如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和员工㊁高被引研究人员㊁发表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㊁被主要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以及人均学术表现等.US News的排名指标看重声誉㊁文献计量和科学卓越性等指标.QS 排名主要基于学术与雇主声誉㊁教职员工学生比例㊁人均引用次数㊁国际教职员工比例㊁国际学生比例等指标进行考量.基于 双一流 大学理念㊁现有文献㊁国际机构大学排名经验及国际高等教育机构提出的大学排名42柏林原则,①本研究将提出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包括科研投入评估和产出评估两部分.投入评估主要从教师和职员㊁研究经费㊁研究设施㊁研究基地等四个维度加以分析,产出评估则主要从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社会服务㊁国际化水平及产出增量等五个维度进行考量.鉴于评估的复杂性,本模型的构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则:数据可得性㊁科学性㊁可行性㊁简明性㊁代表性及导向性原则.1.教师和职员.吸引一流人才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关键,教师招聘和晋升制度必须以人才为基础(Altbach,2009)[21].相关研究表明,学校拥有必要的教育设施和富有情感的教学人员,将使学生更有动力,更加忠诚,表现更好(Wachtel1998[22];Rodie and Klein 2000[23]).教师的良好表现是提高学生公正㊁学习动机和对学校满意度的重要特征.教师学术水平越高,学生的评价越好(Wachtel1998[24];Rodie and Klein, 2000[25]).许多亚洲大学在寻求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时都倾向于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聘请学者,如日本和韩国的大学均在降低近亲繁殖,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大学绩效(Horta et al.2010[26];Shin and Lee,2010[27]).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亦正在鼓励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教师,特别是那些科研绩效优异的教授.衡量教与学的质量非常复杂,国际大学排名机构中多数采用生师比作为教学质量的一个替代性指标.较小的生师比意味着更好的教学水平,因为小班化教学能够创造出最佳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 教师和职员 维度,本研究选取的指标分别为两院院士㊁教师总数㊁国际职员数㊁学术职员数㊁专职研究人员数㊁生师比等6个指标.2.研究经费.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具有高昂的经费预算,雄厚而持续的经费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必要条件.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强大的研究能力,从政府视角来看,除了吸引具有高绩效的著名教授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确保对大学的经费支持.随着组织的变革,政府必须开辟各种研究资金来源.许多亚洲国家(如韩国㊁日本㊁马来西亚㊁新加坡),甚至是欧洲国家(德国㊁西班牙㊁意大利等)的政府部门已经设立了特别基金项目来支持研究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些特别基金对科研绩效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大学间的合理竞争,使这些国家的大学接近其具有标杆性质的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本研究从总量和人均量两方面来测量,选取了科研经费总量和人均科研经费两个评估指标.3.研究设施.作为一个功能性机构,大学必须对投入要素进行评估㊁改进和更新.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考虑到充分的研究设施,因为良好的设施能提高教育质量和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应用科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还需要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工程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师生在所研究领域的研究意识(Regassa et al.2013)[28].维护现有设备和购买最新设备是一个持续的任务,需要持续的财政资源支持,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研究㊁合作和工作团队.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图书馆馆藏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这必然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压力,迫使它们努力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学生满意度(Nzivo and Chuanfu2013)[29].本研究选取重点实验室㊁图书馆馆藏作为评估指标.4.研究基地.研究基地是人才集聚㊁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平台,大平台能够凝聚大团队,进而产出大成果.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国内外积极合作,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参加国际会议,展示研究成果,得到同行和学术网络的反馈,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依托研究平台,大学还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如政策分析㊁调查数据㊁市场报告㊁监测评估以及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预见,大平台建设必将大大提高大学国际竞争力.如中山大学近年来的科学研究紧密围绕 面向学术前沿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 三个面向 指导思想,通过大科研平台㊁大科研团队㊁大科研项目 三大 建设,快速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社会肯定.本研究选取重点学科数和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数作为重要考察指标.5.人才培养. 双一流 大学并不是大学自身标榜的,而是在国际承认的基础上由外界给予.因此,国际上自称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很多,但真正被承认的极少,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性生成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双一流 大学应该是对全球产生影响的大学,培养的①高等教育机构排名正成为各国大学的责任报告和质量保障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希望看到大学排名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而排名机构负责地进行数据收集㊁方法设计和结果公布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于2004年共同发起成立了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IREP).2006年5月18 20日在柏林召开IREG第二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质量标准及和操作范例,被称之为高等教育排名的柏林原则.柏林原则对国际大学排名的改善和评价发挥了积极作用.52毕业生应该成为科学㊁产业㊁政治㊁公共组织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一般来说,世界一流大学将会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大学办学不断带来创新活力.来自全球各地的教师会始终保持开放性,接受新思想㊁新方法,打造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本研究选取学生总数㊁优秀校友人数㊁授予学士㊁博士学位人数等四个指标来考察.6.科学研究.学术出版和引文是国际一流大学学术评估工作最常用的方法.前者衡量学术生产力,后者衡量学术质量.世界一流大学往往要求教师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并通过高水平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这种教师绩效激励制度虽然并不具有强制性,但许多国家都在实施.全球大学排名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标准,尽管在排名过程中涉及许多理念和方法问题(Shin et al.2011)[30](除了全球大学排名外,4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大学排名体系),但所有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均包含了一个关键指标,即包含论文和引文在内的 研究产出 .正如我们所目睹的研究型大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一样,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评估范式,那就是研究产出是第一位的,并将其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产出已上升到高等教育价值三位一体的顶端.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包括高被引研究人员㊁SCI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和学术奖励.7.社会服务.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㊁知识经济的出现㊁经济不稳定以及高等教育财政紧缩都不可避免地促使大学重新思考和定义其在社会和经济中的角色与作用.知识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也反映了世界一流大学社会服务水平的高低.作为对瞬息万变社会㊁政治㊁经济环境的回应,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大学变得更加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在亚洲各国政府通过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规模的背景之下.当下大学越来越具有创业精神,不仅寻求多样化的资金来源,而且通过技术转让和其他渠道与工商界以及整个社会进行合作(Mok, 2013)[31].中国大学向创业和创新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对创新与创业(E&I)的重视也促成了高等教育从文化机构向服务机构的转变(Hawkins 2007)[32].同时,世界一流大学也是重要的智库,发挥学者在研究㊁知识交流和社区参与方面的创新和创意思想,为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政策咨询成果.本研究选取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和雇主声誉两个典型指标来反映大学的社会服务水平.8.国际化水平.21世纪的科学是全球性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方法论和科学规范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科学已经成为一项激烈竞争的国际事业.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而且成为大学提高国际学术声誉的有效路径.过去亚洲许多国家的大学内部等级制度僵化并且习惯于雇佣他们自己的毕业生,国际化水平较低,现在的状况得到了大为改变.研究选取国际声誉和国际学生数两个指标来度量国际化水平. 9.产出增量.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既要考虑静态指标,也要考虑动态指标.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增量指标,旨在进一步凸显研究绩效的动态特征,促进科研可持续发展.这些增量指标包括国际通用的年度新增本科学生人数和新增博士生人数两个指标.增量产出以培养本科生和博士生作为重要指标,主要是基于硕士学位在许多国家只是一个过渡性学位而不是终结性学位的考量.通过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模型逐步得以建立.如表1所示,模型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独立体系㊁三个层次结构㊁九个准则(二级指标)和24个备选方案(三级指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指标涵盖了可能影响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主要因素,同时可以随着情境变化而增减以满足未来评估发展的需求.(三)样本说明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权重评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研究对2017年入选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广东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这些高校包括中山大学㊁华南理工大学㊁暨南大学㊁华南师范大学.基于AHP1-9判断标准,研究设计了«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确定评分表».评分表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编制㊁评估和更新,最后进行实测.学生参与遵循自愿原则并基于大学类别㊁学习年份和性别进行随机抽样.研究选取2016 2017学年学生,样本共有350名,其中118名研究生,232名本科生.其中本科生有效问卷率为84.28%,研究生有效问卷率为92.45%.同样,研究对教师和管理人员分别进行了调查,有效问卷分别为89.05%和84.28%.样本分布如表2所示.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参与者(教师㊁管理人员㊁学生)对科研绩效评估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分,研究将专家和学生评分分数进行汇总,算出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然后将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情况反馈给每位专62。
2015年中国前100大学排名(教师平均学术水平)

2015年中国前100大学排名(教师平均学术水平)(表中“教师平均学术水平”一栏的数据,是以全国734所大学的教师平均学术水平为1计算的)排名等级校名教师平均学术水平科研当量人数科研成果得分省份主管部门备注1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0736 2422 43.500 安徽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建设大学2 A++ 南京大学 4.8082 4012 68.287 江苏教育部国家重点建设大学3 A++ 浙江大学 4.6046 7053 114.972 浙江教育部国家重点建设大学4 A++ 北京大学 4.5476 7054 113.553 北京教育部国家优先发展大学5 A++ 复旦大学 4.4584 5002 78.943 上海教育部国家重点建设大学6 A++ 清华大学 4.4253 6841 107.178 北京教育部国家优先发展大学7 A++ 上海交通大学 3.6466 6526 84.241 上海教育部国家重点建设大学8 A++ 南开大学 3.4970 3648 45.156 天津教育部985工程大学9 A++ 中国农业大学 3.4319 2239 27.206 北京教育部985工程大学10 A++ 华东理工大学 3.3277 2193 25.838 上海教育部211工程大学11 A++ 中国人民大学 3.2667 3103 35.885 北京教育部985工程大学12 A++ 北京化工大学 3.2512 1344 15.474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13 A++ 北京师范大学 3.1970 2773 31.384 北京教育部985工程大学14 A++ 中山大学 3.1266 5268 58.303 广东教育部985工程大学15 A++ 华南理工大学 2.9420 3462 36.056 广东教育部985工程大学16 A+ 东南大学 2.8609 3894 39.437 江苏教育部985工程大学17 A+ 天津大学 2.8528 3311 33.440 天津教育部985工程大学18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8182 3306 32.980 北京工信部985工程大学19 A+ 大连理工大学 2.8143 3402 33.895 辽宁教育部985工程大学20 A+ 山东大学 2.7169 5809 55.876 山东教育部985工程大学21 A+ 哈尔滨工业大学 2.7161 5002 48.090 黑龙江工信部国家重点建设大学22 A+ 南京农业大学 2.6775 2090 19.808 江苏教育部211工程大学23 A+ 四川大学 2.6677 6204 58.590 四川教育部985工程大学24 A+ 兰州大学 2.6573 3153 29.663 甘肃教育部985工程大学25 A+ 江南大学 2.6368 1908 17.808 江苏教育部211工程大学26 A+ 武汉大学 2.5181 6410 57.141 湖北教育部985工程大学27 A+ 华中师范大学 2.5108 2050 18.223 湖北教育部211工程大学28 A+ 厦门大学 2.5022 3964 35.113 福建教育部985工程大学29 A+ 华中科技大学 2.4998 6033 53.393 湖北教育部985工程大学30 A+ 西安交通大学 2.4967 4585 40.520 陕西教育部国家重点建设大学31 A+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4772 2409 21.122 江苏工信部211工程大学32 A+ 华东师范大学 2.3994 2809 23.860 上海教育部985工程大学33 A+ 湖南大学 2.3210 2911 23.914 湖南教育部985工程大学34 A+ 北京理工大学 2.2884 3139 25.430 北京工信部985工程大学35 A+ 东北师范大学 2.2594 1966 15.724 吉林教育部211工程大学36 A+ 西北工业大学 2.2285 3171 25.014 陕西工信部985工程大学37 A+ 华中农业大学 2.1946 1865 14.487 湖北教育部211工程大学38 A 浙江师范大学 2.1410 1273 9.646 浙江浙江省39 A 中南大学 2.1025 5206 38.750 湖南教育部985工程大学40 A 中国药科大学 2.0947 1017 7.540 江苏教育部211工程大学41 A 重庆大学 2.0824 3956 29.162 重庆教育部985工程大学42 A 东华大学 2.0480 1859 13.477 上海教育部211工程大学43 A 南京工业大学 2.0332 1647 11.854 江苏江苏省44 A 西北大学 2.0291 1650 11.852 陕西陕西省211工程大学45 A 苏州大学 2.0210 3624 25.927 江苏江苏省211工程大学46 A 同济大学 1.9384 4905 33.659 上海教育部985工程大学47 A 南京师范大学 1.9117 2147 14.531 江苏江苏省211工程大学48 A 首都医科大学 1.8956 2057 13.805 北京北京市49 A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8798 2355 15.669 陕西教育部985工程大学50 A 沈阳药科大学 1.8484 769 5.029 辽宁辽宁省51 A 浙江工业大学 1.8455 1829 11.949 浙江浙江省52 A 陕西师范大学 1.8178 1823 11.733 陕西教育部211工程大学53 A 中央音乐学院 1.7878 314 1.988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54 A 北京工业大学 1.7561 1856 11.541 北京北京市211工程大学55 A 江苏大学 1.7537 2529 15.698 江苏江苏省56 A 电子科技大学 1.7509 2751 17.051 四川教育部985工程大学57 A 暨南大学 1.7383 2569 15.810 广东国务院侨办 211工程大学58 A 吉林大学 1.7224 7375 44.970 吉林教育部985工程大学59 A 南京理工大学 1.7173 2578 15.670 江苏工信部211工程大学60 A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7064 1047 6.326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61 A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6929 2471 14.810 陕西教育部211工程大学62 A 华南师范大学 1.6893 2206 13.193 广东广东省211工程大学63 A 上海音乐学院 1.6604 291 1.708 上海上海市64 A 中国海洋大学 1.6308 2068 11.937 山东教育部985工程大学65 A 哈尔滨工程大学 1.6122 2309 13.177 黑龙江工信部211工程大学66 A 宁波大学 1.5900 1467 8.256 浙江浙江省67 A 福州大学 1.5885 1926 10.830 福建福建省211工程大学68 A 上海大学 1.5770 3315 18.506 上海上海市211工程大学69 A 上海财经大学 1.5639 1380 7.639 上海教育部211工程大学70 A 北京科技大学 1.5515 2562 14.073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71 A 燕山大学 1.5158 1793 9.619 河北河北省72 A 南京医科大学 1.4766 1745 9.124 江苏江苏省73 A 湘潭大学 1.4610 1573 8.137 湖南湖南省74 A 浙江工商大学 1.4263 1168 5.899 浙江浙江省75 B+ 西南大学 1.4246 3298 16.635 重庆教育部211工程大学76 B+ 浙江理工大学 1.4238 1184 5.969 浙江浙江省77 B+ 东北大学 1.4191 3279 16.472 辽宁教育部985工程大学78 B+ 温州大学 1.4075 961 4.788 浙江浙江温州市79 B+ 首都师范大学 1.4051 1487 7.399 北京北京市80 B+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3636 1318 6.363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81 B+ 北京林业大学 1.3464 1370 6.531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82 B+ 北京邮电大学 1.3427 1886 8.967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83 B+ 扬州大学 1.3418 2200 10.450 江苏江苏省84 B+ 上海外国语大学 1.3371 821 3.885 上海教育部211工程大学85 B+ 中央财经大学 1.3363 1134 5.366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86 B+ 上海师范大学 1.3000 1874 8.626 上海上海市87 B+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2874 1051 4.789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88 B+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2656 1324 5.932 江苏江苏省89 B+ 华北电力大学 1.2521 2063 9.146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90 B+ 西北师范大学 1.2469 1437 6.343 甘肃甘肃省91 B+ 中国计量学院 1.2347 807 3.528 浙江浙江省92 B+ 中国矿业大学 1.2267 2117 9.193 江苏教育部211工程大学93 B+ 北京交通大学 1.2263 2401 10.421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94 B+ 北京外国语大学 1.2134 794 3.409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95 B+ 天津医科大学 1.2117 1411 6.052 天津天津市211工程大学96 B+ 湖南师范大学 1.2101 2104 9.012 湖南湖南省211工程大学97 B+ 上海理工大学 1.2076 1511 6.459 上海上海市98 B+ 安徽师范大学 1.1965 1485 6.292 安徽安徽省99 B+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1832 910 3.812 北京教育部211工程大学100 B+ 武汉理工大学 1.1692 3682 15.242 湖北教育部211工程大学。
2015中国大学研究评价报告700强排行榜单

日前,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编制完成《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公布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和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等榜单。
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连续八年蝉联第一;清华大学列第二,复旦大学居第三,武汉大学列第四,中国人民大学居第五;中国科技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首次跻身2015中国顶尖大学队列。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和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名列独立学院前三强;西安外事学院、文华学院和山东英才学院名列民办大学前三甲。
值得关注的是,最新发布2015中国最受外国政要青睐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最受外国政要青睐雄居榜首,到访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达54人;清华大学列第二,外交学院居第三。
下面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601-700强名单:
201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详细内容请参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编撰出版的《挑大学 选导师——2015年中国大学评价报告:高考考研志愿填报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度中国高等院校声誉指数研究报告【内容摘要】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在京发布我国首份基于大数据、算法模型的大学声誉指数研究报告。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位列大学声誉总指数三甲,2015年度大学声誉TOP100中,本科院校占据了全部100个席位,其中,北京占据了27个席位,上海占据10个席位,其他省份进入声誉指数成绩前100榜单的大学个数多为个位数,且从东向西依次减少。
综合类、工科、师范院校占据了TOP100中的绝大多数席位,其中综合类院校占据39个席位,报告显示工科类院校也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占据29个席位,师范类院校占据13个席位。
中央民族大学为唯一一个进入前100的民族类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则成为唯一一个进入前100的政法类大学。
【关键词】高等院校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在京发布我国首份基于大数据、算法模型的大学声誉指数研究报告。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位列大学声誉总指数三甲,2015年度大学声誉TOP100中,本科院校占据了全部100个席位,其中,北京占据了27个席位,上海占据10个席位,其他省份进入声誉指数成绩前100榜单的大学个数多为个位数,且从东向西依次减少。
综合类、工科、师范院校占据了TOP100中的绝大多数席位,其中综合类院校占据39个席位,报告显示工科类院校也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占据29个席位,师范类院校占据13个席位。
中央民族大学为唯一一个进入前100的民族类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则成为唯一一个进入前100的政法类大学。
《中国普通高等院校2015年声誉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自2015年8月启动,历时6个月,面向全国2274所高等院校,基于大数据、算法模型,对互联网中大学声誉的相关碎片化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多维度评价中国大学声誉,为国家教育管理提供智库参考,为高中学生择校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高校声誉管理提供依据。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成果不断涌现,而大数据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各地区教育大数据产业发展普遍还处于摸索阶段,2015年9月19日,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联合曲阜师范大学成立国内首个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响应国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精神,致力于将大数据应用于全国教育领域,是我国首家基于大数据研究的教育高级智库。
《报告》数据显示,本专科院校中,均以综合、工科类院校占比最多,相对与专科,本科院校工科占比相对较高,而专科类院校中师范、医药以及农业类院校占比相对本科院校较高。
江苏、山东、广东等省份高校数量最多,北京则是本科院校最多的地区,教育资源与质量较好,该地区学校普遍取得较好的大学声誉指数。
大学声誉指数的TOP100分析发现,本科占据了全部100个席位,其中,北京占据了27个席位,上海占据10个席位,其他省份进入声誉指数成绩前100榜单的大学个数多为个位数,且从东向西依次减少。
综合类、工科、师范院校占据了TOP100中的绝大多数席位,其中综合类院校占据39个席位,其次工科类院校也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占据29个席位,师范类院校占据13个席位。
中央民族大学为唯一一个进入前100的民族类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则成为唯一一个进入前100的政法类大学。
报告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大学声誉指数名列前三,无论在关注度、认可度,还是美誉度,三者都有较好的表现,获得较高的指数成绩。
2015中国大学声誉指数学校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地办学层次院校类型声誉指数知名度关注度认可度美誉度排名清华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工科 849 912 820 956 729 1北京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综合 796 769 833 780 798 2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本科综合 650 724 685 617 572 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师范 458 425 348 472 591 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综合 458 467 425 528 426 5中山大学教育部广东本科综合 457 588 535 376 319 6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本科综合 433 555 461 352 355 7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本科综合 390 408 416 407 331 8南京大学教育部江苏本科综合 308 303 356 327 249 9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上海本科综合 299 290 305 368 246 10四川大学教育部四川本科综合 295 311 372 275 216 11山东大学教育部山东本科综合 280 288 324 273 233 12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本科工科 273 259 263 332 250 13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本科综合 267 273 206 334 267 14吉林大学教育部吉林本科综合 260 250 252 260 280 15重庆大学教育部重庆本科综合 260 176 364 320 186 16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湖北本科综合 259 227 252 341 228 17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四川本科工科 243 232 192 243 307 18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本科工科 239 218 339 238 159 19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语言 215 241 273 174 163 20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陕西本科综合 208 192 209 277 167 21中南大学教育部湖南本科综合 194 185 219 211 165 2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上海本科师范 187 182 178 276 130 23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市北京本科艺术 182 194 291 107 121 24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广东本科工科 169 174 174 211 124 2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湖北本科师范 168 126 175 212 167 26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黑龙江本科工科 167 146 182 223 127 27郑州大学河南省河南本科综合 164 177 180 170 130 28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北京本科师范 160 140 138 238 139 29南昌大学江西省江西本科综合 158 194 171 145 120 30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广东本科师范 157 145 160 203 129 31中国政法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政法 156 167 182 148 127 32湖南大学教育部湖南本科综合 152 160 187 143 115 33暨南大学国务院侨办广东本科综合 151 148 162 180 119 34苏州大学江苏省江苏本科综合 150 156 159 164 123 35上海大学上海市上海本科综合 149 136 236 115 101 36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北京本科医药 149 150 120 182 149 37中央财经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财经 146 155 142 150 139 38东北大学教育部辽宁本科工科 146 154 158 171 104 39北京理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本科工科 141 125 156 186 105 40 西北大学陕西省陕西本科综合 140 143 177 134 105 41兰州大学教育部甘肃本科综合 135 130 128 168 119 42上海财经大学教育部上海本科财经 133 124 126 164 124 43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江苏本科师范 131 119 141 172 100 44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湖北本科农业 131 115 117 160 136 45西南交通大学教育部四川本科工科 130 120 127 170 110 46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湖北本科工科 126 117 121 173 103 47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农业 123 130 107 147 113 48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辽宁本科工科 123 113 102 175 112 49西南财经大学教育部四川本科财经 122 107 135 143 105 50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工科 120 102 128 172 84 51北京交通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工科 117 108 126 136 101 52长安大学教育部陕西本科工科 117 77 226 87 68 53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医药 117 116 118 132 104 54中央美术学院教育部北京本科艺术 117 110 133 118 105 55深圳大学广东省广东本科综合 114 113 131 114 96 56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吉林本科师范 111 108 107 144 92 57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工科 111 109 124 144 73 58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委北京本科民族 111 96 107 121 121 59中央戏剧学院教育部北京本科艺术 107 118 155 89 63 60华北电力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工科 107 89 146 114 77 61香港中文大学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本科综合 105 93 104 151 81 62 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工科 105 98 98 111 115 63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本科师范 105 94 105 141 84 64 河南大学河南省河南本科综合 104 110 101 108 96 65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本科综合 101 107 114 113 73 66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部陕西本科师范 99 97 106 130 70 67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上海本科师范 95 92 103 120 71 68山西大学山西省山西本科综合 94 77 140 97 63 69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工科 93 89 78 114 97 70安徽大学安徽省安徽本科综合 93 91 115 92 71 71东华大学教育部上海本科工科 92 88 96 108 78 72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安徽本科工科 92 86 73 135 81 73云南大学云南省云南本科综合 91 89 96 119 67 74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湖南本科师范 91 82 91 131 68 75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本科工科 91 88 97 119 65 76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工科 89 77 68 137 84 77华东理工大学教育部上海本科工科 89 87 83 119 73 78广州大学广东省广东本科综合 88 63 124 112 58 79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北京本科工科 88 63 96 106 89 80西南大学教育部重庆本科综合 87 120 60 95 76 81厦门大学教育部福建本科综合 86 90 84 100 76 82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语言 86 74 116 103 55 83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上海本科艺术 86 89 127 77 48 84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福建本科师范 85 72 101 100 70 85华侨大学国务院侨办福建本科综合 85 84 91 86 79 86中央音乐学院教育部北京本科艺术 85 75 88 108 72 87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浙江本科工科 84 82 68 101 88 88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广东本科工科 83 84 81 92 76 89河北大学河北省河北本科综合 83 94 94 80 63 90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山西本科财经 82 91 64 80 92 91江南大学教育部江苏本科综合 81 81 87 97 64 92南京理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苏本科工科 80 74 60 119 75 93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北京本科工科 80 85 69 108 63 94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浙江本科艺术 80 66 90 93 71 95青岛大学山东省山东本科综合 80 89 74 106 54 96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四川本科工科 79 118 58 88 55 97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四川本科师范 78 77 85 96 59 98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山东本科综合 78 85 69 94 68 99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辽宁本科财经 78 77 64 113 64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