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一
黑龙江开放大学《地域文化》形考五答卷

形考五试卷总分:20 得分:1001.在颜色上,鲜卑族后周时期的服色为()或红、紫、绿等色,并镶以杂色边裾,称为“品色衣”。
A.五色B. 六色C. 七色D. 四色答案:A2.古代柯尔克孜族基本上是以(),由最年长的男性统管一切,家庭成员有明确分工,男女老少各司其职。
A.部落群居B. 游牧C. 打猎D.群居答案:A3.1898年,东北地区第一所小学“铁路小学”在哈尔滨的()开办,之后俄侨中小学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据1935年出版的《满洲教育史》的统计数字,当时俄侨公立、私立中小学达39所。
A.香坊B. 南岗C. 道里D.道外答案:A4. ()是党和人民永远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素质坐标系上的制高点,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A.铁人精神B. 铁人文化C. 大庆精神D.大庆文化答案:A5.东北方言属于(),黑龙江方言是东北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方言,是除了北京话以外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A.北方方言B. 方言土语C. 东北土语D.黑龙江方言答案:A6.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学全球化的今天,新世纪以来的()叙事文本更加多元化、叙事空间也获得了更加自由的拓宽,历史叙述、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底层叙事的 交织使得东北的现实性、地域性、民族性的创作传统完整地继承了下来,在时代 的进程中散发出独特的光彩。
A. 龙江小说B.龙江散文C.龙江戏剧D.龙江诗歌答案:A7. ()是民间剪纸的一种,逢年过节时百姓为祈求平安富贵常用红、绿、黄等多种 彩纸剪成长方形,上部为图案或吉祥话,下部为流苏。
A.兰西挂钱B.海伦剪纸C.方正剪纸D.挂钱文化答案:A8. ()在20世纪30年代即被当作一个大型综合性游乐场,着手加以开发。
到玉 泉观光、避暑、休假、狩猎, 一时受到哈尔滨市民中富有阶层的欢迎。
A.玉泉狩猎场B.哈尔滨东北虎林园C.扎龙自然保护区D.五大连池风景区答案:A9.漫长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历代文化名人用他们的诗词歌赋、论说著述、绘画书 法等诸般才艺书写着()风华变迁的沧海桑田。
2013年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

2013年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第一篇:2013年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平时作业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祈子习俗)、(古老的生育禁忌)、(“踩生”、“洗三”、“睡扁头”与“抓周”)、(育儿摇篮)。
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求子礼仪主要有(拜神祈子)、(咒术祈子)、(功德祈子)。
3、黑龙江流域丧葬习俗主要有(告别亡灵)、(棺木)、(出殡与安葬方式)、(守孝习俗)。
4、东北饮食文化由(欲裂民族饮食文化)、(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民族饮食文化)三种类型。
5、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6黑龙江方言土语的特色是(最具亲和力)、(表述生动)、(结构方式丰富多变)、(语音特色)。
7、黑龙江出现的第一批具有近代工人阶级特征的产业工人是19世纪80年代末的(漠河金矿工人)。
8、1918-1919年,中东铁路工人举行了三次全路大罢工,在斗争中,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工人发起成立(“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成为黑龙江最早的中国工人工会组织。
9、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
10、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
11、1954年8月,第一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垦荒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
195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农垦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任第一任农垦部长。
12、晁楣创作的第一幅北大荒版画是(《荒原春夜》)。
13、在大庆开发建设中出现了石油英雄,有“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48分)1、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1、东北饮食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山珍野菜摄入大。
2、由于北方气候原因,食物储藏成为北方饮食习俗的另一特点。
3、以土著饮食文化为主,吸收山东鲁菜及俄罗斯饮食文化因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饮食文化。
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

平时作业一一、填空题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
土地面积(45.46 )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 6 )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24 )处,其中(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石油)、(石墨)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渤海文化)与(金源文化)是两座高峰。
6、2011年11月,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洞穴)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
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噶仙)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崇武)、(尚勇)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十姓百世不通婚)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靺鞨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三陵坟二号墓)、(贞孝公主墓)、(贞惠公主墓)。
13、(佛教)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萨满教)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散文)和(诗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金石)、(墨迹)、(文献)。
二、简答题1、流人文化的影响。
答:(1)、史上流芳的黑龙江流人及其作品(2)、流人促进了黑龙江官办、私塾教育的发展(3)、流人促进了黑龙江文化的发展(4)、流人促进了黑龙江经济的发展(5)、流人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的边境安定2、军垦文化的影响。
地域文化作业

总分:( )学号 姓名 专[ ] 本[ ] )1、 2、3、4、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一 得分: 、填空题 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
土地面积( 黑龙江省资源丰富, ( )、( 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 ( 已探明矿产资源 )和( )处,其中( 131 种,其中 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 )位。
)均居中国之首。
)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 )等资源位居中 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 6、 2011 年 11 月,赫哲族( 遗产名录”。
拓跋鲜卑所建立的 ( 7、8、)是两座高峰。
)与( )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 )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 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
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 旧墟石室” 。
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 )、( 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 ()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 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 较为典型的有三座, 分别是(13、( )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 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 住的 9、)和()。
二、简答题 1、 流人文化的影响。
2、军垦文化的影响。
3、知青文化的影响。
4、简述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文化影响的表现。
)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 )的原则。
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
)、( )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 )。
5、黑土文化对文化意识的贡献。
6、简述鲜卑民族的崇尚与禁忌。
7、简述渤海国的建制。
8、简述金源文化及发展时期的表现。
9、简述满族文化。
黑龙江齐齐哈尔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标准答案(格式已校正)

平时作业四一、填空题(43分)1、1935年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的出版,标志着东北作家群的正式出现。
2、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在小说创作中,有大量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代表作家有(萧红)、(萧军)、(罗烽)、(白朗)。
3、东北作家群创作的主要特点是(抗日救亡的呐喊)和(故土原乡的思恋)。
4、韩乃寅的长篇小说(《天荒》)、(《苦雪》)、(《泪祭》),被称为北大荒“知青三部曲”,总题名为(《远离太阳的地方》)。
5、东北光复后,诗歌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主要龙江作家的作品有(李薰风)的长篇叙事诗《聚宝盆》、鲁琪的(《这就是爱情》)等。
6、新中国成立后当之无愧的第一批龙江乡土诗人是(王书怀)、(刘畅园)。
7、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哈尔滨共刊行过俄文期刊多达400余种。
其中(《哈尔滨快报》)及其继承者(《青年俄罗斯报》)首开哈尔滨俄侨文学的先河。
8、1920-1925年,哈尔滨共有20余种纯文学或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俄文杂志,主要有(《远方》)、(《俄国评论》)、(《尖塔》)、(《远东蓝杂志》)。
9、1926年,(“邱拉耶夫卡”)社成立,这是一个由在哈尔滨本土成长起来的俄侨青年诗人组成的文艺团体。
10、(俄侨文艺团体)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哈尔滨俄侨文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荣盛景。
11、1899年,(俄国中东铁路俱乐部)在和哈尔滨田家烧锅建成,这一事件被称为“清代哈尔滨有电影设施和活动的开始”。
1902年,俄国人(考布切夫)在哈尔滨道里中央大街与十二道街交口处建立了黑龙江第一家电影院。
12、黑龙江有文字记载的曲艺活动始于(金代)。
13、现代意义上的冰灯观赏,始于1963年2月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举办的首届冰灯游园会。
14、被称为“中国雪乡”是黑龙江牡丹江长汀镇的(双峰林场)。
15、1985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正式把1月5日确定为(哈尔滨冰雪节)。
华师大教版-2021地域文化-黑龙江文化(精选试题)

地域文化-黑龙江文化1、1935年萧红的长篇小说()和萧军()的出版,标志着东北作家群的正式出现。
2、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在小说创作中,有大量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代表作家有()、()、()、()。
3、东北作家群创作的主要特点是()和()4、韩乃寅的长篇小说()、()、(),被称为北大荒“知青三部曲”,总题名为()。
5、东北光复后,诗歌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主要龙江作家的作品有()的长篇叙事诗《聚宝盆》、鲁琪的()等。
6、新中国成立后当之无愧的第一批龙江乡土诗人是()、()7、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哈尔滨共刊行过俄文期刊多达400余种。
其中()及其继承者()首开哈尔滨俄侨文学的先河。
8、1920-1925年,哈尔滨共有20余种纯文学或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俄文杂志,主要有()、()、()、()。
雨,仍下个不停。
我牵着弟弟挨着医院围墙一路寻找过去,指望哪里有个缺口爬进医院。
紧挨围墙边的一条排水沟出现了,那地方的围墙底下有一个一尺多见方的排污口,水是从医院里面流出来的。
顾不上那么多了,我跳进沟里,把头伸进了那个排污口……我看见了那一排排的病房和穿白大衣的医生。
我迅速爬了进去并将弟弟也从洞口拉了进来……。
在线影院 / 。
站在母亲的病床前时,我们兄弟俨然就是两条黑泥鳅,浑身上下没一根干纱,头发上的雨水和着泥水流满了整个脸蛋,阵阵污泥的臭味在空间飘荡着。
医生和护士追到病房里来……一个操上海口音的女医生(后来才知道,她就是母亲的手朮医生)也不嫌弃我们脏,她牵着我们走出病房来到了她的办公室:"看妈妈和妹妹也不能弄得这么脏呀,快脱下来……"她吩咐清洁员拿来了病员服和两件医生值班穿的棉大衣给我们换上并要清洁员帮我们把脏衣服全洗了交锅炉房烤干。
她,真像母亲对待儿子一般的热心!两个妹妹都睡在监护室的恒温箱内,因为没有足月降生,俩人的体重不足五斤,全靠外来温度维持着体温……祖母带着我的大妺妹从湘潭赶来了高坑。
地域文化课程作业.doc

地域文化课程期末作业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浅谈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屮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必然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又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人才。
地域文化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自觉传承与发展优秀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的黑土地域文化就是一个有特色的代表,其属于东北地域文化,但又带冇鲜明的个性与整体的东北地域文化有所差别。
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而、规避消极方而,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黑土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特征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秣輻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 Z称。
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IH是20 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冇56个在东北,其屮22个在黑龙江, 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
上世纪50年代末,10力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屮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
2022年国开电大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答案

地域文化形考任务11.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权。
A.第一个B.第二个C.第三个D.第四个正确答案: A2.黑龙江蒙古族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同源。
(),共计八个蒙古部落先后迁至黑龙江境内,成为黑龙江蒙古族的主体。
A.从12世纪到18世纪B.从12世纪到16世纪C.从14世纪到18世纪D.从14世纪到16世纪正确答案: A3.除具体战争外,历代()的流人有大部分被当时的政府编入戍边的军队中,他们充当站丁或驻防兵,在戍边、筑城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单选题(1 分) 1分A.黑龙江B.吉林C.沈阳D.白山4.()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在“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由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
A.东北抗日联军B.抗日联军C.抗日游击队D.东北军正确答案: A5.()求婚成功后,会举行认亲仪式,小伙子会在媒人和亲友的陪同下,带着好酒好肉,去女方家摆酒席,宴请女方亲属。
之后,再择日请女方前来挑选猎马作为彩礼,同时还会赠送女方半头野猪,意思是姑娘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割舍之情也伤身,吃点野猪肉补补身体。
A.鄂伦春人B.汉族人C.满族人D.蒙古族人正确答案: A6. 渤海国对黑龙江地区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堪称是()发展的第一个辉煌的阶段。
A.黑龙江地区古代文学B.黑龙江文化C.地区文化D.黑土地文化7.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开埠以来渐趋国际化。
A.哈尔滨B.黑龙江C.齐齐哈尔D.大庆正确答案: A8.()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
该大街原称山街,因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被俘期间曾关押在这里,并在这条街上的一家医院治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女英雄,遂以她的名字命名。
A.东北烈士纪念馆B.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C.抗联四块石密营遗址D.侵华日军第七三一罪证陈列馆正确答案: A9.()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主要缔造者、组织者之一,他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英勇奋战在南满、东满大地上,在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下,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中功勋卓著,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光荣,在东北抗日战争中起了重要历史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
土地面积(45.4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六)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24处,其中(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石油)、(石墨)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渤海文化)与(金源文化)是两座高峰。
6、2011年11月,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洞穴)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
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崇武)、(尚勇)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十姓百世不通婚”)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靺鞨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三陵坟二号墓)、(贞惠公主墓)、(贞孝公主墓)。
13、(佛教)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萨满教)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散文)和(诗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金石)、(墨迹)、(文献)。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36分)
1、流人文化的影响。
答:遣戍到东北的“流人”,其中不乏高官大吏、才子名流等,他们谪居在黑龙江,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趣闻逸事,对黑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2、军垦文化的影响。
答: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部队转业官兵大批移民北大荒,带来了黑龙江军垦文化的繁荣发展,他们创作的精品力作,直接影响了北大荒文学艺术创作队伍的形成,为黑龙江当代艺术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3、知青文化的影响。
答: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四五十万城市知青移民北大荒,使黑龙江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提高垦区的人口素质,改善或改变了北大荒的生存善和生存质量,提升了黑龙江文学艺术的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
4、简述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文化影响的表现。
答:一是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二是对宗教文体的影响,三是对电影文体的影响,四是对音乐及时尚文化的影响,五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5、黑土文化对文化意识的贡献。
6、简述鲜卑民族的崇尚与禁忌。
答:鲜卑民族崇尚吃苦耐劳刚毅勇烈的民族精神和非凡的民族凝聚力的同时,也使“贵少贱老”成为必然的伦理选择。
不难看出,封建化过程中鲜卑民族的崇尚与禁忌与其早期所奉行的“贵少贱老”“祖先崇拜”的风俗性质大为不同。
无论是对于佛祖皈依的强调还是对于道教改革的推崇,其实质都是封建统治都对自身地位和利益维护的手段,充满了世俗性和功利性。
7、简述渤海国的建制。
答:在官阶制上,渤海国实行品秩。
据史料记载,渤海的官阶制度十分严格,等级不同的官员的待遇和地位不同,在服饰上能直观地显现出某官员的等级地位。
此外,与中原内地一致,渤海国实行职事官与散位并存的制度,其中散位分为文散与武散,而散位的高低代表着不现的地位,且散位等级与其所职事的阶位也未必一致。
总之,渤海国模仿唐制以一系列的品级、官阶制度,把整个统治阶层和全体官员按照等级、阶位区分开来,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阶级社会。
8、简述金源文化及发展时期的表现。
答:“金源文化”是黑土文化发展进程中继“渤海文化”之后的又一座辉的里程碑。
第一,建筑艺术成就辉煌,这主要体现在金对于国都的建设上。
第二,制度文化进一步完备。
第三,在文学艺术、审美文化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于内容上逐渐摆脱了原始宗教的气息。
第四,女真大小字的创制。
9、简述满族文化。
答:满族文化更多地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了更为独立的民族意识。
(1)八旗制度与旗民二重制
(2)骑射与国语
(3)服饰与饮食
(4)崇信萨满
三、论述题(共35分)
1、“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5分)
答:“闯关东”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对黑龙江乃至东北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孕育出了黑龙江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重情重义、豪爽豁达的精神风貌。
第二,“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内涵,关内移民带来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原礼仪传统、道德观念及风俗信仰,构筑了黑土文化的骨骼。
第三,“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
东北方言是“南腔”与“北调”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系统,而这种“融合”是各地移民与原信民共同生产、生活的需要。
2、黑土文化的特征。
(6分)
答:1、黑土文化的厚重性。
一是黑龙江流域崛起的古代民族在中国历史格局中所产生巨大影响;二是渤海文化、金源文化以及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的辉煌成就;三是近现代历史上黑龙江人民抵御沙俄、抗击日寇、建立东北解放区的光劳历史。
2、黑土文化的包容性。
一是北大荒是“流人”、“右派”的安身地;二是北大荒是“知识青年”的第故乡;三是善待犹太人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记录;四是接纳“日本遗孤”是博大胸怀的展现。
3、黑土文化的多元性。
一是城市建筑的多元;二是宗教信仰的多元;三是文化消遣的多元;四是风俗习惯的多元;五方言词汇的多元。
4、黑土文化的边缘性。
一是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边缘性;二是黑龙江当代文化的边缘性;三是黑龙江原信民文化的边缘性。
3、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6分)
答:1、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一是为拯救中华民族愤然而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高度自觉性;二是众志成城、一致抗敌的空前广泛性;三是为了民族尊严而绝不苟且偷生的民族气节。
2、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一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二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三是敢为人先,锐意进取。
3、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一是胸怀全局,为国分忧;二是淡泊名利,忘我工作;三是不计得失,勇于牺牲。
4、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
理相互扶持,同甘共苦;二是共赴国难,生死相依;三是爱岗敬业,视企为家。
4、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6分)
答:1、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
黑龙江流域与黄流域一样,同是中化文明的发源地。
2、黑土文化结观念制度的贡献。
一是对中华民族观念的贡献,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体系建设中。
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对制度的贡献,辽代北南面官制、“因谷而治”等制度都源于契丹的“捺钵”,这一制度不仅对辽,而且对金、元、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女真和金的猛安谋克制度对后来的元、明、清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给予中华文化以强烈影响,北方民族与汉民族融合中所产生积极作用,实际就是边缘文化对主流文化所起的作用。
4、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黑土文化在融入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为中华文化平添了色彩,黑土文化所承载的独特风情和无穷魅力对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5、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6分)
答:黑土文化在精神气质方面给予中华文化以强烈影响。
南人、北人气质方面存在着差异。
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的五次入主中原证明,在军事较量中,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汉民族在体质与心理素质方面,明显发弱于北方民族,而且占据统治地位后的封建王朝在若干年后都不可避免地腐化堕落,走向衰亡。
北方民族与汉民族融合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实际就是边缘文化对主流文化所起的作用。
6、试述渤海国的教育文化。
(6分)
答:渤海国虽然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地方政权,但是由于广泛学习和吸收中唐文明,其经济、政治都十分发达,因此,原始民族的蒙昧与落后并未在这个国家留下多少痕迹。
相反,渤海国在借鉴盛唐教育文化的基础上,普及儒学,广开民智,其民族教育发展极其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