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
《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

《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发学生对西安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好奇心。
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西安的风景和特色。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安是一座重要的城市。
1.3 教学活动:展示西安的风景和特色图片或视频。
提问学生对西安的了解和印象。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西安是一座重要的城市。
第二章:西安的历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西安的历史背景,包括古代名称和地理位置。
讲解西安的重要事件,如秦朝的建立和唐朝的都城。
2.3 教学活动:讲解西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使用图片或地图展示西安在历史上的位置。
引导学生思考西安历史的重要性。
第三章:西安的旅游景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安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西安的著名旅游景点,如兵马俑和大雁塔。
讲解每个景点的历史背景和特色。
3.3 教学活动:讲解西安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每个景点的景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景点的特色。
第四章:西安的美食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安的美食文化和特色。
培养学生的品尝和评价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西安的著名美食,如肉夹馍和羊肉泡馍。
讲解每种美食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4.3 教学活动:讲解西安的美食文化和特色。
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每种美食的外观。
引导学生品尝和评价美食的味道。
第五章:西安的保护和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意识。
5.2 教学内容:介绍西安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
讲解保护措施和传承方式。
5.3 教学活动:讲解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传承方式。
使用图片或实例展示保护和传承的具体措施。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和意识。
第六章:西安的民俗文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安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doc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案《西安it座城》解读作者简介:贾平凹,陕西商州人,当代著名作家,著有《浮躁》、《废都》及反映陕南地域风情的系列散文等文学作品。
文章主旨通过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洋溢着浓浓古意曾是中国历史上13个王朝的首都一西安,说明西安最具古城魅力,永远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魂魄所在地,表现了作者对古城西安的热爱,以及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和自豪。
写作思路: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作者的西安情节。
作者先写自己曾在陕南乡下之梦,缘及城中古树岁月随感,然后再写关中地区的一段民谣,折射出这片土地上的人俗风情,传递自己对西安古城热爱的浓郁之情。
第二部分即第四段,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洋溢着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古都西安。
作者先写曾是13朝国都的西安虽饱经沧桑却风范依存最具魅力,接着介绍了别具特色排列有序规划整饬的西安古建筑,然后介绍了西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言、及人民的生活习性,最后介绍了西安人杰地灵且人们具有忧患意识。
进而说明“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韵,回囹囹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的是一个新的象征。
”第三部分即最后一段,写作者与西安古城已融为一体,卒章显旨西安永远是中国文化魂魄的所在地。
写作特色条理清晰,事例翔实语言简练朴实蕴意深刻是本文的主要特色。
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入手,联系地方民谣,自然切题娓娓道来,语言晓畅朴实,然后从建筑、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方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性及人杰地灵等不同的角度条分缕析地去描摹古都西安,朴实凝练的语言中渗透着中国历史的古意。
点滴的岁月之悟,在作者的生活中演绎着浓浓的古都情节,洋溢着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和自豪。
教学策略和目的:以探究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入境入情,让同学们了解西安这座城为什么最具古城魅力,是中国文化的魂魄所在地,进而领悟西安这座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悟作者朴实而蕴涵深刻的语言,以及文章传递出的作者对西安历史和文化的痴迷与自豪,对学生进行人文传统的理性关照,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西安这座城》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西安这座城》教案(第一至第五章节)教学目标:1. 了解西安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
2. 学习西安的历史事件和著名景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和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 西安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2. 西安的著名景点和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1. 西安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西安这座城》2. 图片素材:西安的著名景点图片3. 视频素材:西安的历史和文化介绍视频教学过程:第一章:西安概述1. 导入:介绍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西安的历史演变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 互动:学生分享对西安的了解和期待。
第二章:兵马俑和秦始皇陵1. 导入:介绍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的发现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秦始皇陵的规模。
3. 互动:学生讨论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第三章:大雁塔和小雁塔1. 导入:介绍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建造背景和功能。
2. 讲解:详细讲解两座塔的历史意义和建筑特点。
3. 互动:学生分享对佛教文化的了解。
第四章:古城墙和钟鼓楼1. 导入:介绍西安古城墙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古城墙的防御系统和钟鼓楼的功能。
3. 互动:学生讨论古城墙和钟鼓楼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
第五章:华清池和骊山1. 导入:介绍华清池的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2. 讲解:详细讲解华清池的建筑和骊山的传说。
3. 互动:学生分享对温泉文化的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安的历史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西安的著名景点和文化遗产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西安的兴趣和参与度。
《西安这座城》教案(第六至第十章节)教学目标:1. 了解西安的民间艺术和美食文化。
2. 学习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西安的民间艺术和美食文化。
2. 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教学难点:1. 西安的民间艺术和美食文化的理解和实践。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学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名胜古迹和现代发展,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围绕西安的历史、地理、文化、名胜古迹和现代发展等方面展开,共包括五个章节。
第二章:西安的历史2.1 西安的由来让学生了解西安这座城市的命名来源,以及其作为古都的历史地位。
2.2 西安的历史变迁引导学生了解西安从西周、秦、汉、唐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其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
第三章:西安的地理特色3.1 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在我国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3.2 地形地貌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西安的名胜古迹4.1 兵马俑让学生了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4.2 大雁塔引导学生了解大雁塔的建塔原因、结构特点和历史意义。
4.3 古城墙让学生了解西安古城墙的建造背景、结构特点和现存状况。
第五章:西安的现代发展5.1 经济发展让学生了解西安现代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其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地位。
5.2 文化建设引导学生了解西安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成果,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5.3 城市规划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城市规划特点,以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第六章:西安的民俗文化6.1 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西安的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6.2 民间艺术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皮影、秦腔等,以及这些艺术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第七章:西安的美食文化7.1 特色小吃让学生了解西安的特色小吃,如肉夹馍、冰峰、羊肉泡馍等,以及这些美食背后的历史渊源。
7.2 饮食习惯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饮食习惯和特色,如面食文化、泡馍文化等,以及这些饮食习惯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第八章:西安的自然景观8.1 秦岭让学生了解秦岭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生态资源,以及秦岭对西安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西安这座城》教学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学教案推荐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西安这座古城产生兴趣,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1.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问题引导等方式进行课程导入。
1.3 教学内容:展示西安古城的图片,让学生对西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西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二章:西安的历史2.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背景,认识到西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
2.3 教学内容:介绍西安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讲解西安作为中国古都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事件。
第三章:西安的自然环境3.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西安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到自然环境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影响。
3.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3.3 教学内容:介绍西安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西安的文化遗产4.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西安丰富的文化遗产,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4.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4.3 教学内容:介绍西安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兵马俑、大雁塔等,分析这些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五章:西安的现代发展5.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西安的现代发展情况,认识到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5.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5.3 教学内容:介绍西安的现代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西安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和困境。
第六章:西安的饮食文化6.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西安独特的饮食文化,认识到饮食文化对一个城市的影响。
6.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6.3 教学内容:介绍西安的特色美食,如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等,分析这些美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七章:西安的社会生活7.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西安市民的社会生活状况,认识到社会生活在一个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
2. 培养学生对西安这座古城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地理文化素养。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说西安的发展变化。
二、教学内容1. 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西安的文化特色和著名景点3. 西安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规划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安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和城市发展图片及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西安的发展变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西安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和城市发展相关的图片及视频。
2. 西安的地图和城市规划相关资料。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第3-4课时:西安的文化特色和著名景点3. 第5-6课时:西安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规划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西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述西安的历史背景:介绍西安的古称、建城历史和重要历史事件。
3. 分析西安的地理位置:讲解西安在古代和现代的重要地理位置。
4. 探讨西安的文化特色:介绍西安的文化遗产、艺术和民俗。
5. 总结西安的发展变化:分析西安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八、教学活动1. 观看西安历史文化、地理特色和城市发展的图片及视频。
2. 讨论西安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
3. 分析西安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规划。
4.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报告。
九、教学难点1. 西安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的理解。
2. 西安的文化特色和城市发展的分析。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学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西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掌握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探究西安的名胜古迹和美食特色1.2 教学对象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生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西安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展示法:展示西安的名胜古迹和美食图片及视频第二章:西安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2.1 地理位置解释西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介绍西安在古代和现代的重要性2.2 基本概况讲解西安的历史沿革和城市发展介绍西安的人口、经济和文化特色第三章:西安的名胜古迹3.1 兵马俑介绍兵马俑的发现和考古意义讲解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3.2 古城墙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和建筑特点讲解古城墙的修复和保护工作3.3 大雁塔介绍大雁塔的建造背景和宗教意义讲解大雁塔的结构和历史文化价值第四章:西安的美食特色4.1 肉夹馍介绍肉夹馍的制作过程和口感特点讲解肉夹馍的历史和地域特色4.2 羊肉泡馍介绍羊肉泡馍的起源和制作方法讲解羊肉泡馍的文化意义和食用方式4.3 冰峰介绍冰峰的口感和制作方式讲解冰峰在西安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理特点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西安的名胜古迹和美食文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查阅资料,了解西安的其他著名景点和特色小吃第六章:西安的历史事件6.1 唐朝盛世讲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和西安作为古都的重要性介绍唐朝的繁荣和文化成就6.2 丝绸之路解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安的历史意义讲解丝绸之路对西安及中国的影响6.3 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讲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历史意义第七章:文化遗产保护7.1 西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解释西安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责任与使命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后代的意义7.2 保护措施及成果讲解西安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介绍保护成果及案例第八章:西安的旅游发展8.1 旅游资源开发讲解西安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与特点介绍西安的旅游发展规划及目标8.2 旅游产业现状分析西安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西安旅游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九章:西安的城市发展9.1 现代化建设讲解西安在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及特点介绍西安在城市规划、交通、环保等方面的发展9.2 科技创新解释西安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优势讲解西安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成果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地理特点以及发展现状10.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西安的历史、文化、旅游与发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查阅资料,了解西安的未来发展愿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西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补充和说明:西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
2024版年度《西安这座城》教案

《西安这座城》教案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课文内容解读•西安城市特色探究•民俗风情体验活动设计•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总结与反思01课程背景与目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西安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替,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
西安的文化特色鲜明,包括秦腔、皮影戏、陕西菜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西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西安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兴趣。
课程目标及意义010204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西安的历史文化风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邀请相关专家或当地文化人士进行讲座或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西安文化的了解。
设计实地考察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西安的历史文化氛围。
0302课文内容解读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等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来龙去脉。
课文背景介绍课文内容梳理结构分析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西安的历史、文化、建筑、风俗等方面。
分析课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结尾等部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030201课文概述与结构分析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如描写西安古城墙、大雁塔等历史遗迹的段落。
重点段落选择对选取的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
讲解内容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思想,感悟西安这座城的魅力。
欣赏与感悟重点段落讲解与欣赏难点解析及拓展延伸难点解析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解析,如生词、难句、文化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介绍西安的其他历史文化遗迹、风俗民情等,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兴趣。
思考与讨论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这座城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
2、培养学生搜集、提炼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热爱;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到上海看50年,到北京看500年,到西安看5000年。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
简要介绍西安:西安,古称长安。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曾是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
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现在西安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省省会所在地。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陕西本土作家贾平凹一起走进《西安这座城》。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1—3节,找出作者直接抒发对西安这座城感情的句子。
明确:我爱陕西,我爱西安这座城。
我生不在此,死却必定在此,当百年之后躯体焚烧于火葬场,我的灵魂随同黑烟爬出了高高的烟囱,我也会变成一朵云游荡在这座城的上空的。
过渡:可见作者对西安的爱已经深入到了灵魂,融入到了生命。
2、提炼信息,概括西安城的特点,揭示作者热爱这座城市的缘由。
①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西安城特点的句子。
明确:气派不倒,风范犹存,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魅力的古城,也只有西安了。
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西安这一古城魅力的?
明确:作者具体从三个方面来展示西安城的古都魅力,即
古建筑群(城墙、大街小巷、四合院)
文化特色(古老的艺术、习俗、土语、室内摆设、服饰)
人的性格(粗犷豪放、知足、直爽、关心国事,放眼全球)
城墙:完整
大街小巷:方正,有序(你到了西安,想迷路都难)
艺术:秦腔、皮影木偶
生活习俗:海碗、社戏、高跷、鼓乐
方言:“携”、“寡”、“避”
摆设:字画、旧瓷
穿戴:悲喜分明
民间哲学、奇才异人:“蹲坑”
历史人物:“杞人”、张骞
三、课堂小结
西安的建筑排列有序,规划整饬;西安的文化古色古香,传承历史;西安的人民具有故都所赋予的秉性,淳朴豪放而又与时俱进。
展示一组图片,体现西安的特色。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讲读课文
学习第五段
1、体会从作者的生活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对西安乃至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者对西安的爱如何表现?
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作者自己的日常生活;二是向别人介绍西安。
(1)概括说出作者的居住环境,这些环境为作者提供了怎样的生活?
城墙根的生活:
用水——“骨片水牌”
逛市——“狗市”“鸟市”“集场”
其他——“晨练”“买书”“拜僧求道”“鉴赏古钱字画”“听韶音”
城里外的生活:
“钟楼听天音”“古楼听地声”;
“考古兵马俑”“凭吊霍去病”
“登大雁塔”“入曲江池”
(2)对这种古城生活,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尽兴悠闲自由自在——“我爱西安这座城”
小结:作者对于这座城市的爱实质上是对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爱。
这种爱渗透到作者生活的点点滴滴,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和自豪。
二、问题讨论
为什么作者说“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旧的文物——是指西安城到处透出古意,蕴积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的积淀。
具体来说指古城墙、方正有序的大街小巷、秦兵马俑等等。
新的象征——是指西安城科学家、各类奇人异士不断涌现,西安人关心国事、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课文总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及拓展练习。
2、写写学校所在的古城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