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 论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教案(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教案(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的概念及其形成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地说,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

狭义的现代汉语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二、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如果要解释什么是普通话也是这个内容: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语言有三个基本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普通话的定义正是从这三个方面作了规定。

但这三个方面只是粗略的勾勒出了普通话的一个大致轮廓,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明确。

如“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不是北京话的语音都可以作为我们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那么,什么样的作品算得上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举例说明,如老舍、赵树理、鲁迅、毛泽东的作品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此外这些人的作品中是不是每个句子都是规范的呢?所以这个定义还有很多的问题,其实还很不明确。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

从文献来看,早在先秦时代汉语就存在着一种共同语。

在春秋时期这种汉族共同语被称为“雅言”。

《论语·述而》篇说,孔子读《诗经》、《尚书》和《行礼》的时候是用“雅言”的。

又《诗经》包括十五国风,而用韵却没有什么不同;孔子周游中原列国,也没听说要别人翻译。

可见,“雅言”无疑就是当时比较通行于交际场合的通语。

汉代称为“通语”(扬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如今,普通话在台湾仍被称为称“国语”;在东南亚、新、马、泰称“华语”;英美也有称现代汉语为“官话”或“满大人”(mandarin)的。

要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可以从书面语和口语两个方面来谈。

现代汉语知识点

现代汉语知识点

现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语言?内部(结构) 既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外部(作用.功能)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的为社会成员服务二.语言的表现形式口语形式:受限制,通俗自然,简洁生动,结构不严谨书面语形式:结构严谨,语句雅正文学语言:加工规范的书面语,高级的书面语口语形式的文学语言〉〉〉促动了口语的发展,促使其规范化三.现代汉语的形成1.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2,普通话的形成: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四,方言概况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同时又不以方言的消亡为前提1,北方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⑵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⑷江淮方言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闽东;福州话为代表闽南;厦门话为代表7,粤方言;以广东话为代表五,现代汉语的特点㈠语音方面⑴没有复辅音⑵元音占优势⑶有声调㈡词汇方面⑴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⑵双音节词占优势⑶新词的构成广泛使用词根复合法㈢语法方面⑴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形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⑶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⑷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六,汉语的地位①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②使用人数最多③联合国六种正式语言之一,国际上影响大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国家的重视1,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促动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促动汉语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与实施的意义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增强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和促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升’工作;①成为教学语言②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③成为工作语言④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含义;是指人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语音性质:物理属性;产生于物体的颤动生理属性;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社会属性;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㈠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色,音质)⑴音高;,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在一定时期内颤动的快慢即颤动次数的多少,这叫做“频率”。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章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附】线条性:由于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而导致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个发出,无人可于同一时间位置说出两个声音。

即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出现。

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无必然联系,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偶然的。

2、现代汉语:从狭义而言,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从广义而言,现代汉语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狭义的现代汉语,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即俗称的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人民的语言,并不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

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5、现代汉语规范化:即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以此清除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分歧。

6、文学语言:指经加工、规范所得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包括文艺作品语言、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著作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7、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即社会方言,指由于性别、年龄、地位、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

每个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

二、简答题;1、现代汉语特点?【可分述或将之与印欧语言对比,自行诠释】(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语调变化,具有音乐性,具体如下:Ⅰ没有复辅音;即一个音节内不存在两个或以上辅音相连的情况,音节界限分明;Ⅱ元音占优势;音节必有元音,可仅由一个元音构成音节,乐音比例较大;Ⅲ有声调;音节均有声调,使得音节间界限分明而富于变化,有区别意义作用;Ⅳ声母与韵母内部系统性较强;即声母与韵母间配合规律规范严谨;(2)词汇方面:Ⅰ语音多为单音节,词形较短;有时一个语素即一个汉字,存在大量单音词;Ⅱ双音节占优势;汉语词汇有双音节化趋势,旧的单音节被双音节大量代替;Ⅲ新词构成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即“实语素+实语素”构词法,少有派生法构成;Ⅳ对于吸收的外来词多为音译兼意译,或以汉语语素对译,直接音译较少;Ⅴ成语多为四音节结构;Ⅵ存在大量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同义词,且音节数量不定,可见汉语词汇形式的伸缩性;(3)语法方面:Ⅰ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如我们理解(主谓结构)--理解我们(述宾结构)改变了语法结构关系;又如猫抓老鼠—老鼠捉猫,则改变了语法意义;真正语法上的语序变化应为词语的次序改变使语法结构关系及语义随之变化,如:二十岁才结婚—结婚才二十岁;Ⅱ主用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①有些结构有无虚词会导致结构和语义发生很大变化,如爸爸妈妈(联合结构)--爸爸的妈妈(偏正结构);②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虽语法结构关系未有改变,但语义变化,如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一指特定学校,一指北京所有大学;③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会导致语用意义的变化,如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虽都为偏正结构、修饰关系,表意相同,但前者强调“属性”,后者强调“分类”,指中国而非其他国家的文化;Ⅲ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都存在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地震—地面震动—地面震动了)Ⅳ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同一词可充当多种成分,好-a/v;Ⅴ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汉语中名词与数词结合需要加入量词,且随着对象不同而变化量词,如一头牛、一棵树;语气词的变法则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2、与古代汉语对比,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语音系统简化;①浊塞音、浊塞擦音、清鼻音声母消失;②复辅音声母消失;③辅音韵尾大大减少,入声不再独立成为调类;(2)词汇方面:①新词大量产生;②词的双音节化倾向明显;③词缀和类词缀有所增加,词缀附加法构成的合成词增多;④大批印欧词语和日语汉字进入汉语词汇系统;(3)语法方面:①增加大量量词;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现代汉语兼类词较多;③古汉中语言省略现象较常见,现代汉语则少见;④古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常有宾语前置现象,现汉几无;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1)共同语是通行于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方言则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即规范的共同语是方言的高级形式;(2)共同汉与方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吸收的关系;Ⅰ共同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而形成,形成后又渗透到各方言中,制约方言的传播与发展;Ⅱ方言的表达形式影响共同语的发展,共同语需吸收方言中有利成分以促进自身发展;4、如何理解语言是一个分层装置?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形象而言即一个装置,其最主要特点是分层。

现代汉语第1章绪论

现代汉语第1章绪论

③语法方面 A、汉语的词类缺乏词形变化形式,也缺乏构 词形态,词序和虚词是其表达语法意义的主 要手段。 王蒙《夜的眼》 happy happiness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教室里只有8个学生。 教室里只有8个学生了。 B、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短语和 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C、词有多功能性。 D、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七 大 方 言 区
湘 赣
客家方言 闽 方 言







注意: 1.对方言的叫名要有正确的认识。 地域名称只是一个代表性的称呼,方言的范围不完全 等同于行政区域名称包括的地域,如闽方言。方言区 的划分虽然一般以地域名称来命名,但它是学术上的 专称。 2.在同一方言区内可以有别的方言岛存在。 方言岛的存在,既显示了方言的复杂性,也 说明了方言不能简单地以地域分。 3.语言学家划分方言,首先考察研究语 言的系统和特征以及使用该种语言的社 会集体的历史。凡是具有某种方言共同 的主要特征的,不管分布在什么地区, 它们都应该属于同一方言。
4、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
讨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A.汉民族居住土地广阔,地理条件复 杂,在过去的若干年的岁月里,大 山、大河阻隔了他们的交际,形成 了许多差异; B.长期的封建割据,频繁的战争和移 民,也使方言分歧不断加大。
4、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
(1)语音方面的差异 方言中,语音方面的差异 很大,声、韵、调三个方面都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共存,禁 止任何形式的语言文字歧视;各民 族都有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 言文字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 相学习语言文字;国家推广普通话, 推行规范汉字。
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在我 国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是以我国语言 文字的基本政策为基础的。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之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是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普通话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4.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语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发的声音。

2.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3.乐音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噪音)4.XXX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5.XXX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6.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7.语音的三大属性:心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8.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9.XXX: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障碍而形成的音叫XXX。

10.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11.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12.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首的子音。

13.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4.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5.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位,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16.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7.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现代汉语》黄伯荣_廖序东_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黄伯荣_廖序东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绪论”思考和练习一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语音”思考和练习一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

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现代汉语》考试重点

《现代汉语》考试重点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1.语言了解定义语言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文化的载体。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2.必考现代汉语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说采纳北京话的音系)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用其词汇)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一句话可以说是必考的,尤其会考填空题。

必背!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类型。

3.方言了解定义: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

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体,俗称地方话。

4.必考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 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数最多吴方言以苏州话(也有说上海话的) 为代表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这个比较特殊,注意一下闽方言以福州话、厦门话为代表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5.现代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汉字规范化。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1.语音定义: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这其中,社会属性是最本质的属性。

例题:语音的本质属性是_____。

2.语音四要素: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声调不同,音高不同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在语音里的表现主要是轻、重音和轻声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普通话里的轻声的音长比一般的音节短很多音色又叫音质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汉语语音系统里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

在普通话里,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长。

3.音节在语音一章还会重点讲音节定义:这会出填空题的。

音节是一个语音系统中听觉上自然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在汉语里,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儿化音除外)。

4、音素定义: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很多人会分不出一个音节里面有到底几个音素。

这个只要看国际音标就可以了。

我在这里也不能教大家汉语国际音标,举几个例子吧:chang 切分为 ch a ng 是 3 个音素;er 是 1 个音素;bao 切分为 b a u 是 3 个音素;jiang 切分为 j i a ng 是 4 个音素;体会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5/13
7
• 方言学:专门研究某一语言的各种方言的 学科叫“方言学“,如“汉语方言学“。 我们通常所说的某某语言,主要是指它的 共同语说的,一般不包括方言。
• 比较语言学:在个别语言的研究中,为了 探求这一语言跟别一语言之间异同和相互 关系,又有“比较语言学“。
2018/5/13
8
语言学是一个研究语言的总的科学名称,由 于语言研究的范围,角度,切面,内容等 的不同,语言学内部可以分成很多部门。 本体学科: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 学.语法学.修辞学等。
2018/5/13
10
• 上古汉语: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 上古时期 • 中古汉语: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 为中古时期
• 近代汉语: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 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 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 现代汉语:二十世纪(五四至今)为现代
2018/5/13
11
第四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含义
广义: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它所有的方 言。 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本课所讲之普通 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 北方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北京语 音(吸收方音)为标准音(元代),以北方话为基础 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的普通话。
2018/5/13 26
• 在现汉语中,三音节也有增加的趋势,但双音词 的仍占多数。 3、在构词法上主要使用词根复合法(偏正式最常见) • 现代汉语能运用词根复合,附加和重叠、轻声、 儿化(儿化实际上也是一种附加)等方式构成无 限多的新词。如:
群众(复合);老师(附加);妈妈(重叠); 对头(duitou,正确,形容词)—— 对头(duitou,冤家,名词)(轻声); 盖(动)——盖儿(名,儿化)
2018/5/13
34
• 2)汉语音节具有整齐的声韵结构,所以汉语的 语音修辞特点十分明显。 • 双声、叠韵及双声叠韵及押韵、对偶等修辞 格式。许多顺口溜、民谣、小品、幽默也都有合 辙押韵的修辞特点。 • 3)含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 具有极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歇后语、成语 典故、委婉语、禁忌语等。
2018/5/13 13
三、现代汉语方言
1、北方方言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 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部人口的73%。 •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 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 江淮方言。
2018/5/13
2018/5/13 12
二、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
书面语方面:白话文产生发展。 口语方面:官话逐渐深入方言中 • 春秋称为“雅言”(周王朝丰镐(陕西长安)一带,孔子) • 两汉(包括秦代)起称为“通语”(秦晋方言) • 明代改称“官话” • 辛亥革命以后又称为“国语” • 新中国成立之后则称为“普通话”
• 汉语词法和句法之间存在的这种一致性,像联 系词法与句法之间的桥梁,既体现汉语语法结 构方式的简易明确的特点,又有助于学习者触 类旁通地掌握语法的规律。
2018/5/13 30
3、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 应关系 • 在印欧语里,由于有形态,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 可以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拿英语来说, 大致名词跟主、宾语对应,动词跟谓语对应,形 容词跟定语对应,副词跟状语对应。 • 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词 类与句法成化是一对多对应,而不是一对一对应。 如:
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 学.数理语言学.美学语言学等。
2018/5/13 9
第三节
汉语的分期
语言的历史分期应由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来 决定。语言的发展是渐进的。因此语言的分期不 可一刀切、绝然地分开。语言的分期,从语音、 词汇、语法方面看,应该以语法的变化作为主要 根据,语音的演变也可以作为分期的标准。根据 这个原则汉语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王力〈汉语史 稿〉)
2018/5/13
15
• 6、闽方言
• 现代闽方言主要分布区域跨越六省,包括福建和海南的 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 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台湾省 的大多数汉人居住区。使用人口约占汉话总人口的 5.7 %(胡本作4.2%).。 • 闽方言内部分歧较大,现在一般将其分为五个次方言: 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 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 话为代表;莆仙方言经莆田话为代表。
14
2、吴方言(江南话或江浙话):以苏州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在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7.2%(胡本作 8.4%) 3、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 口占汉族总人口的3.2%受北方方言的影响较大。 4、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 口占汉族总人口约3.3%(胡本作2.4%) 5、客家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 族总人口的3.6%(胡本4%)。
第一章 绪
第一节
一、语言特征:

语 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是语言的本质 特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工具, 这是语言的功能特征。
2018/5/13
1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 结构特征。 本质特征: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功能特征:思维工具,交际工具; 结构特征: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018/5/13 24
3.有声调 • 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可以使一个个的音 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声调既可 区别意义,又可形成汉语音乐性强烈特殊风格。 4.音节的表意性是汉语音节的本质特点。 5.汉语语流注重以句读定意义。 如, 孩子死了O娘该有多痛苦!/孩子死了娘O该有 多痛苦!
2018/5/13
16
• 7、粤方言(广东话) • 以广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 (胡本5%)。客家、闽、粤方言,都随着华侨传 布海外。 •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1983年—— 1988年编制了汉语方言人区图《中国语言地图集》 (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该地图集已于 1987,1988年由香港朗文(远东)出版公司分两 次出版。该图集提供了汉语方言的最新分区是十 大方言区: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衙区、 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广 西境内的汉语方言)、客家话区(李荣山汉语方 言的分区,《方言》89· 4)
2018/5/13 33
(五)修辞特点
• 1)现代汉语采用汉字作为书写符号。汉字特 殊的构形方式,形成了字形离合,炼字等修辞特 点。 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有人写出对联, • 上联是“琴瑟琵琶 八大王 王王在上”, • 下联是“魑魅魍魉 四小鬼 鬼鬼犯边”。 • 讽刺统治者只知道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 “鬼子”侵略作乱,国家危机四伏。
2018/5/13
28
(三)语法方面 1、汉语缺少类似印欧语系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 词是两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 印欧语言词形变化很复杂,有性、数、格、时、 体、式等等变化。这些就是所谓形态变化。形态 变化丰富的语言,其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这些形态 变化来表示。 • 汉语的语法关系,语法意义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 来表示。语序不同,虚词的有无,语法意义,语 法关系往往也就不同。
2018/5/13
3
三、语言的功能变体
• 口语 • 书面语 • 文学语言
2018/5/13
4
第二节
语言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基 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和特点。具体地 说有三方面: • 描写语言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面貌。 • 推溯语言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 • 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各种比较,找出它们的 异同或对应规律。
2018/5/13
29
2、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 汉语各个语言单位的结构方式之间有比较统一 的共同点,这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汉语不论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 成句子,其语法结构关系大体一致。如汉语基本结构 关系有五种:联合、主谓、动宾、偏正、补充关系。 词(合成词)、短语、句子都有。
2018/5/13
2
二、语言的构成
• 语言的构成要素有三:语音、词汇、语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是词汇、语法 的表现形式。词汇是语言的材料,语法是 语言的结构规律,是语言材料的组织方式。 • 语言四要素(也有人认为四要素:语音、 语义、语汇、语法)中最主要的是语法和 基本词汇,二者构成语言的基础。
201的差异较小
• 粤方言:你走先。
2018/5/13
23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1、没有辅音连缀的现象无论在一个音节的开头或 末尾绝少有几个辅音连结在一起的现象。而英语 辅音连缀现象就比较普遍。 2、元音占优势 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 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 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因此汉语 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2018/5/13 25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 汉语构词单位——语素,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 音节三种形工式,但最基本的是单音节形式。 2、双音节词占优势 • 双音节词占多数是现代汉语词形上的一个特点。 从词汇的发展历史看,汉语的词有一种很明显的 双音化的趋势,即把单音节的扩充为双音节的, 把超过两个音节的压缩为双音节的。这是汉语发 展的内部规律之一。 桌——桌子;落花生——花生; 空气调节器——空调
在语言的研究中,又有描写的研究和历史的研究, 因而语言学又分“描写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 “。 • “描写语言学”:常以某种语言的某一阶段命名 像“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是对个别语言学 某一时期的状况加以描写、分析,归纳出它的内 部规律的科学。 • “历史语言学”:常以某种语言的历史命名,像 “汉语史“等,是以个别语言的历史为对象,研 究它的发展过程,探求它的内部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