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国医大师朱良春 双降汤镇肝熄风汤治高血压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效果分析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效果分析一、镇肝熄风汤的基本药物组成和功效镇肝熄风汤,是一种由中医药学家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处方,其基本药物组成包括黄芩、防风、白芷、甘草、生姜、大枣、茯苓等,这些中药在治疗高血压中各有其独特的功效作用。
黄芩具有清肝泄火、凉血燥湿的功效;防风可以祛风散寒、宣肺解表;白芷具有宣肺清痰、祛风止痉的作用;甘草能和中健脾、清热解毒;生姜、大枣有温中健脾、调畅胃气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胃的作用。
二、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的药理作用镇肝熄风汤内药物组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血压进行治疗。
黄芩、防风、白芷等药物具有疏肝解郁、清热通窍、祛风止痛的作用,可以调节体内肝气郁热的平衡,消除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甘草、大枣等药物则能和中养血、调和胃气,对高血压患者的消化系统起到调理作用,从而减轻体内的炎症反应,对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茯苓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体内排出多余的水分,减轻血管压力,有助于低血压。
三、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1. 镇肝熄风汤单方治疗高血压镇肝熄风汤单方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可以通过平肝熄风、清热解毒的作用,有效缓解高血压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服用镇肝熄风汤后,可以明显感觉到头痛、头晕等症状得到缓解,体内的肝气郁热得到调理,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
镇肝熄风汤还可缓解高血压病患者的神经紧张状态,改善睡眠质量,减轻体内的压力,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积极的作用。
2.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有些高血压患者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眩晕、心悸等,此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治疗。
在镇肝熄风汤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添加或减少一些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比如对于伴有头痛明显的患者,可以加入川芎、赤芍等药物,以强化镇痛的作用;对于伴有心悸的患者,可以加入丹参、黄连等药物,以调和心气、清热安神。
国医大师名方——双降汤,降血脂、化血黏,改善血稠体质!

国医大师名方——双降汤,降血脂、化血黏,改善血稠体质!私信里总有朋友说自己是血稠,吃了药有所缓解,但是断了药又恢复原样,想寻求中医的帮助。
血稠只是我们平时的口头叫法,中医叫做血瘀证,这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
“肝藏血”,肝气郁结,气血流通不畅,久而化瘀化火,就会血液黏稠流通不畅。
肝木克脾土,此时的脾也会受到影响,脾气虚了,就不能生化气血。
推动不了气血的运行,脾内水湿聚集与瘀血互结,那么血液就会变得更加黏稠。
还会导致像头痛、头晕等各种症状。
综合来说就是,高血粘、高血脂此类病人多表现为气虚夹痰瘀之证候。
气虚血运无力,血流不畅久而成瘀;气虚运化无能,膏粱厚味变生痰浊。
气虚痰瘀互为因果,络道被阻致诸证叠起怎么破呢?这篇文章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调理血稠的方子——双降汤,能够调理血稠,还能够降压降脂。
这个方子来自国医大师朱良春的临床验方临床研究证明本方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粘稠度,改善脂代谢等作用。
服后既可降脂通脉,降粘降压,防止心脑栓塞、梗阻,又能减肥轻身。
诚为防病抗衰、延年益寿之妙方。
双降汤由水蛭粉3克广地龙10克生黄芪30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豨莶草10克甘草3克组成接着我们来看这些药在这个方剂当中所发挥的作用。
先来看水蛭粉和地龙,这两味药都是用来破血逐瘀的。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微毒,归肝经。
能够很好的把经脉打通,把堵塞在经脉里的瘀血给打散。
地龙味咸,性寒,微毒,归肝,脾,膀胱经。
具有清热定惊、息风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能够把肝脾的湿热赶到膀胱给排出去。
接着是丹参,当归,川芎这三味药,负责活血,补血,行气,止痛。
赤芍,泽泻,稀莶草,生山楂能够清热除湿,降脂泄浊,还能够降压。
其中生山楂不仅能够健脾养胃,还能调节血脂,调节血压。
然后是生黄芪,这是方中重用的一味药。
它能补气,把肝脾之气补足,推动血液的运行。
瘀血没了,气足了,能够推动血液运行了,经脉通畅了,血稠自然就好了。
《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阳亢型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阳亢型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镇肝熄风汤加味在阴虚阳亢型H型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患者的治疗前后对比分析,探究其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H型高血压更是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
H 型高血压患者常伴有阴虚阳亢的体质特征,治疗上多采用镇肝熄风的方法。
镇肝熄风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通过观察镇肝熄风汤加味在治疗阴虚阳亢型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阴虚阳亢型H型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病例,共计XX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XX例。
2.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疗程均为X个月。
3.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血压水平、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等。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镇肝熄风汤加味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进行个性化配伍,主要药物包括天麻、钩藤、石决明等,旨在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的血压监测和症状评估。
四、结果与分析1. 血压水平变化实验组在治疗后血压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经过X个月的加味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
2. 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在治疗后阴虚阳亢相关症状如头晕、目眩、心悸等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3. 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有显著提高,尤其在精神状况、睡眠质量等方面改善明显。
五、讨论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阳亢型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通过平肝潜阳的药物作用,有效降低血压;二是通过滋阴降火的药物成分,改善患者阴虚阳亢的体质状态;三是通过综合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效果分析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效果分析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心脏、脑血管等多个器官的损害,而且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中风等)的风险。
高血压的治疗至关重要。
传统中医药中有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方剂,那就是镇肝熄风汤。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我们来看看传统镇肝熄风汤的组成。
镇肝熄风汤是根据中医风、热、湿、寒、温、凉六气学说而配制的一种方剂。
其基本组成为黄芩、黄连、龙骨、牡蛎和甘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泄火、解毒的功效,对高血压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针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中医医师在使用镇肝熄风汤的基础上,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
对于肝肾阴虚者,可加味龙骨、牡蛎等滋阴补肾的药物;对于气血不足者,可加味黄芪、当归等益气活血的药物。
通过这种加减,可以更好地调理患者的体质,增强治疗效果。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如何呢?从临床疗效来看,镇肝熄风汤加减确实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镇肝熄风汤具有清热泄火的功效,可以有效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壁的损伤,从而降低血压。
镇肝熄风汤还具有平肝息风的作用,可以缓解精神紧张、易怒等症状,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有所帮助。
镇肝熄风汤还能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对于患有阴阳失调的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镇肝熄风汤加减对高血压的治疗还有一些其他作用。
镇肝熄风汤加减能够改善患者的脑供血,降低脑血管的紧张度,减少脑血管痉挛,从而降低中风的风险。
镇肝熄风汤加减还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对高血压的不良影响。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是确切的。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镇肝熄风汤加减不适用于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镇肝熄风汤加减也不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明显的内脏功能损害,如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
由于镇肝熄风汤加减中包含一定的中药成分,可能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应用时需要谨慎。
《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阳亢型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阳亢型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H型高血压更是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疾病。
H型高血压患者常常出现阴虚阳亢的证候,这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近年来,中医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中镇肝熄风汤加味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阳亢型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则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血压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三、镇肝熄风汤加味的组成与用法镇肝熄风汤加味是在传统镇肝熄风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
主要成分包括: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适当添加其他中草药进行加减。
用法为每日一剂,水煎服,连续治疗4周。
四、临床疗效观察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4周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头痛、眩晕、心悸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相对较小。
2. 血压变化情况实验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较为显著。
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且波动较大。
3. 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则有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头痛等不良反应。
五、讨论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阳亢型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
该方剂通过调节阴阳平衡,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症状。
其成分中的天麻、钩藤等具有镇静、降压的作用,而栀子、黄芩等则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作用。
加味后的方剂更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H型高血压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中药成分天然,副作用小,对患者的身体损害较小;二是能够调节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治疗高血压;三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更具个性化。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效果分析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效果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不加以控制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传统中医药认为,高血压是因为肝火上升,风邪内动所致,因此可以采用镇肝熄风汤进行治疗。
镇肝熄风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具有镇肝息风、清热利湿的功效,对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疗效。
本文将从镇肝熄风汤的配方、理论基础、临床应用以及加减治疗高血压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镇肝熄风汤的配方镇肝熄风汤,最早见于《伤寒论》,由张仲景所著。
其组成为黄芩、黄连、栀子、半夏、生姜、大枣。
每味药各有不同的功效,相互配伍可以达到镇肝息风、清热利湿的效果。
黄芩和黄连具有清热泻火、泻肝胆的作用,可以缓解肝火偏盛的症状。
栀子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能够帮助调节体内的湿热病理状态。
半夏、生姜和大枣则可以起到调和胃肠、健脾开胃的作用。
综合这些药物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治疗高血压症状。
二、镇肝熄风汤的理论基础镇肝熄风汤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的“肝主疏泄”的理论。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火上升会导致风邪内动,从而引起高血压等症状。
镇肝熄风汤中的黄芩、黄连等药物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降低肝火,从而缓解风邪内动的症状。
镇肝熄风汤中的栀子、半夏等药物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改善高血压症状。
三、镇肝熄风汤在临床上的应用镇肝熄风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应用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症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一项对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应用镇肝熄风汤治疗2周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镇肝熄风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效果分析在临床上,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病情,可以对镇肝熄风汤进行加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般情况下,对于肝火上升明显的患者,可以加减黄连、栀子等清热泻火的药物,加强清肝火的作用。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等中医证候相关。
镇肝熄风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具有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等疾病的临床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符合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等。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
三、结果1. 血压变化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水平。
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的稳定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头痛、眩晕、心悸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消失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3.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在体力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四、讨论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
该方剂通过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的作用,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在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发现,镇肝熄风汤的加减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我们在原方基础上进行了药物加减,使得治疗效果更加符合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五、结论总之,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镇肝熄风汤加减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镇肝熄风汤加减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观察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探究其对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及数据分析,揭示镇肝熄风汤加减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环境的作用机制,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一、引言高血压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异常表达是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镇肝熄风汤是中医经典方剂,对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若干例。
2. 治疗方法:患者服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观察其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
3.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4.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等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1. 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经过一定周期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显示出较好的调节效果。
2. 血压变化: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安全性评价:实验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证明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四、讨论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具有强缩血管作用的肽类物质,其异常表达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镇肝熄风汤加减通过调节患者体内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从而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内环境。
从中医角度来看,镇肝熄风汤具有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的功效,能够调和阴阳平衡,改善患者阴虚阳亢的病理状态。
因此,镇肝熄风汤加减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有效改善患者血压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师国医大师朱良春双降汤镇肝熄风汤治高血压
双降汤镇肝熄风汤治高血压
朱良春老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其独到之一乃从气虚和痰瘀着眼,自拟“双降汤”调气血之虚,去痰瘀之实,虚实同治,去瘀降压,降脂降黏。
基本方由水蛭、地龙、黄芪、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泽泻、生山楂、稀莶草、甘草组成,随证加减治疗气虚夹痰瘀见证之高血压病,伴高血黏、高血脂者每收著效。
独到之二乃自拟“乌梅甘草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基本方由怀牛膝、生赭石、生龙牡、生龟板、乌梅、甘草、生麦芽、茵陈、川楝子、天冬、玄参组成,随证增损,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上实下虚之高血压者亦屡屡奏效。
独到之三乃妙创简便廉验之“降压洗脚汤”。
以桑叶30克,桑枝30克,茺蔚子30克,明矾60克,米泔水1000~1500毫升煎汤泡脚,配合以上两法,颇能提高疗效。
祖国医学虽无高血压病名,但根据高血压病的症状表现如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心悸、心烦、头面烘热或脊背升火、神倦、腰膝酸软、下肢浮肿、足胫不温等,属中医“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范围。
今选朱师治疗经验和特色,加以浅析以飨同道。
气虚痰瘀证候见
双降汤拟屡效验
朱师指出:“高血压病因病机虽有多种,但总以肝肾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亢为主要关键,临床证实气虚夹痰瘀亦是高血压之主要病机之一。
”故朱师自拟“双降汤”,方由水蛭0.5~5克,生黄芪、丹参、生山楂、稀莶草各30克,广地龙、当归、赤芍、川芎各10克,泽泻18克,甘草6克组成,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兼夹之症,此型高血压患者往往伴高血黏、高血脂。
盖气虚则血运无力,血流不畅久而成瘀;气虚则运化无能,膏梁厚味变生痰浊,乃致气虚痰瘀互为因果。
如脂浊粘附脉络血管,络道狭窄,遂成高血压;脂浊溶于营血遂成高血黏,故变生诸症。
当代临床家邓铁涛老师曾谓“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其受病之脏主要属于肝的病变”。
高血压病多因情志失调而发生发展,情志失调则肝气郁结,血脉瘀滞。
因肝主疏泄,调气机,畅情志,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畅行无阻,血压即可保持正常。
若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一则瘀血内生,二因木郁则土壅,土壅则枢机失转,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
张锡纯指出“肝气不升则先天之气化不能由肝上达,胃气不降则后天之饮食不能由胃下输”,故痰浊内生。
临床所见气虚夹痰瘀即是高血压病常并发心、脑、肾、眼底病变的诱因。
如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
化血管病、眼底病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均和气虚兼夹痰瘀密切联系。
气虚兼夹痰瘀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亦被现代医学之病理学研究所证实。
从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角度看,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的浓、粘、聚、凝的异常变化和微循环障碍。
临床所见高血压病多发生在男女更年期前后,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这又和中医学的年老久病,多虚、多痰、多瘀的规律相吻合。
因此朱师从气虚夹痰瘀着眼,创“双降汤”治疗高血压、高血黏、高血脂经得起中西医理、法、方、药之推究。
方中用水蛭、地龙破血逐瘀为主药,合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活血通脉,生山楂、泽泻、稀莶草降脂泄浊之外,还有去瘀降压之效,重用黄芪补气降压,取其双向调节之妙,补气则血行畅达,补气则可免除破瘀伤正之弊。
更要提及的是黄芪降压和升陷之理,此乃“双向作用”,如何掌握升降之机?邓铁涛老师曾介绍经验说:“黄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
为什么药理研究只得一个降压的结果?因为动物实验都是在大剂量用药条件下进行研究的。
”邓老治低血压,在补中益气汤中仅用生黄芪15克,治气虚夹痰瘀型高血压,黄芪用30克以上。
临床研究证明,本方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变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服后既可降压降黏,降脂通脉,防止心脑血栓
梗阻,又能减肥轻身。
阳亢肝风证候见
镇肝熄风重酸敛
朱师指出:“镇肝熄风汤并非对所有高血压均有效,其适应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之上实下虚证。
”张锡纯云:“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又加肺气不降,肾气不摄,冲气,胃气又复上逆,于斯脏腑之气皆上升太过。
”张氏认为其病机乃是多脏腑关系失调之故,与肺胃冲气、肾虚皆有关系,所拟“镇肝熄风汤”决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和今之时医见高血压则单纯降压不可同日而语。
张锡纯方解云:“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
而复究病之本源,用龙牡、龟板、白芍以镇肝熄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
”朱师深究张氏力主酸敛以救欲脱之候,元气之虚,阴阳失和,心火暴甚,本气自病,湿土生痰,水不涵木等治肝独识卓见,结合清代善用乌梅敛肝的刘鸿恩经验,在“镇肝熄风汤”中用乌梅易白芍,因白芍敛肝力微,故重用乌梅以敛肝阳、肝风,使“镇肝熄风汤”添上敛肝熄风之猛将,颇能提高疗效。
朱师治疗中风篇用“镇肝熄风汤”去麦芽、茵陈、川楝子,乃因考虑中风证兼夹痰瘀或肾虚等因。
而用“镇肝熄风汤”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高血压病,则不去麦芽、茵陈、川楝子,乃因朱师遵张氏
之说“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强,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其反动之力。
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
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
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
此论乃正合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之高血压病的治疗用药规律,亦是谨守原方之理。
邓铁涛老师谓“治疗高血压,治肝是重要的一环”,朱师指出:“由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以内因为主,其病变主要在肝,因此治肝、调肝,尤其是敛肝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
”临床所用治肝之法如凉肝熄风、镇肝潜阳、滋补肝肾、养血平肝、益气养肝等常用治法,均须不忘敛肝舒脾。
肝病宜敛不宜散,宜补不宜伐,正合《内经》治肝之旨。
盖乌梅最能补肝且能敛肝,其敛肝奇效是通过敛肝而达到疏肝理气、滋阴养血、补虚祛实、平熄肝阳肝风,既敛虚热,又敛实热。
以乌梅易白芍是朱师法宗锡纯而用药独擅。
“镇肝熄风汤”去麦芽、茵陈、川楝子治中风和谨守原方治高血压(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型)的用药技巧,均证明朱师对张锡纯之用药法,除继承之外而颇多发挥。
(邱志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