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铺集与碳封存报告2020-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2021.1-44页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近年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备受关注。
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成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第一部分:温室气体的定义和影响温室气体是指那些能够在大气中吸收并辐射地球表面长波辐射的气体,如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
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和能源利用等。
这些气体的累积排放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
第二部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情况根据最新的数据报告显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呈上升趋势。
截至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37.1亿吨,较前一年增长了2.6%。
其中,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增长更为迅猛,占据了全球总排放的近60%。
虽然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减排措施,但由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能源需求的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第三部分:各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比较从区域分布来看,亚洲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地区,占据了全球总排放量的37%。
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分别占比22%和16%。
非洲和南美洲排放量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关注和加以控制。
这些排放差异主要来自地区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耗模式的差异。
第四部分: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细分不同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仍然是主要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以及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等。
甲烷和氧化亚氮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主要与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和化石燃料利用有关。
第五部分:减排措施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面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挑战,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减排措施和国际合作。
各国应立即制定并实施减排目标和措施,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加大能源技术创新和转型。
此外,也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共享技术和经济援助等方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战略与科技态势分析

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战略与科技态势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国际动态与趋势 (4)二、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战略 (5)2.1 全球碳减排目标与合作机制 (7)2.2 各国政府与企业战略布局 (8)2.2.1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 (10)2.2.2 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 (11)2.3 碳市场建设与发展 (12)2.3.1 国际碳市场规则与影响 (13)2.3.2 国家间碳市场链接与协同 (15)三、国际CCUS技术态势分析 (16)3.1 碳捕集技术 (17)3.1.1 提高捕集效率与降低成本的途径 (18)3.1.2 新型捕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9)3.2 碳利用技术 (21)3.2.1 能源化利用技术 (23)3.2.2 生物能源与其他新型利用途径 (24)3.3 碳封存技术 (25)3.3.1 地质封存与管理技术 (27)3.3.2 海洋封存技术与应用前景 (28)四、挑战与机遇 (29)4.1 技术挑战与突破方向 (31)4.2 政策与市场机遇 (33)五、结论与建议 (34)5.1 总结与展望 (35)5.2 对策与建议 (37)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全面分析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的发展战略与科技态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碳捕集技术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概述将简要介绍国际范围内碳捕集技术的发展背景、主要战略方向以及科技趋势。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压力,阐述碳捕集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概述当前国际碳捕集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应用前景,分析国际碳捕集技术的几个主要战略发展方向,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应用等方面。
重点分析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态势。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引用格式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引用格式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引用格式引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承担着巨大的环境责任和挑战。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和企业不断努力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在CCUS领域的最新进展,我们将对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并撰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评估和分析1. 我国CCUS技术发展现状根据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我国在CCUS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各地区的CCUS项目进展情况,包括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输送管网建设、地质封存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和挑战。
报告还对CCUS技术在工业、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展现了我国在碳减排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2. CCUS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还重点介绍了我国与国际合作伙伴在CCUS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
报告中提及了我国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的CCUS合作协议和项目合作成果,突显了我国在 CCUS技术发展中的国际影响力和合作意愿。
此举不仅有助于我国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也为全球碳减排合作提供了有益示范。
3. 我国CCUS政策和法规环境我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加强碳排放管理和减排措施至关重要。
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对我国有关CCUS政策和法规环境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析,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补贴政策等相关内容。
通过对报告中提及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在CCUS领域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政府部门和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决策和实践。
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可能达到5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020年全球温室⽓体排放总量可能达到560亿吨⼆氧化碳当量2010年11⽉2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赫尔⾟基、墨西哥、内罗毕、伦敦、华盛顿五地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份名为《排放差距报告:<哥本哈根协议>是否⾜以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摄⽒度或1.5摄⽒度以内?》的评估报告。
报告指出:按照“⼀切照旧”的假设,到2020年,全球温室⽓体排放总量可能达到560亿吨⼆氧化碳当量;如果全⾯履⾏《哥本哈根协议》相关承诺和意愿,最乐观估计,到2020年全球温室⽓体排放量可削减⾄490亿吨⼆氧化碳当量左右;⽽在最悲观的情况下,即各国履⾏最低承诺、谈判者商定的规则尺度较松的情况下,2020年的排放量则可能⾼达530亿吨,只略低于“⼀切照旧”的预测值。
⽽2009年,全球温室⽓体排放总量估计约为490亿吨⼆氧化碳当量。
据估计,要使21世纪全球升温幅度有机会以低成本⾼效益的⽅式限制在2摄⽒度或以内,全球温室⽓体排放必须在今后10年内达到峰值,并且到2020年,全球排放不超过440亿吨⼆氧化碳当量。
这意味着,在最乐观情况,即各国全⾯履⾏《哥本哈根协议》相关承诺和意愿的情况下,仍将有⼀个约合50亿吨⼆氧化碳当量的减排缺⼝,需要在接下来的⼏⼗年内弥合。
⽽50亿吨⼆氧化碳当量,相当于2005年全球所有汽车、公交车和卡车的总排放。
该报告明确显⽰,⽆论差距是否存在,2020年后若要使全球变暖保持在2摄⽒度以内,减排任务仍然艰巨;⽽要实现1.5摄⽒度的⽬标,2020年后的排放量更应加快下降——每年下降约4%⾄5%,并于2050年左右呈负增长。
2008年7⽉,WTI原油期货价格最⾼曾上涨⾄147.25美元/桶,澳⼤利亚BJ动⼒煤现货标准价格指数最⾼曾上涨⾄190.95美元/吨。
11⽉10⽇,WTI原油期货价格达到87.18美元/桶,创2008年10⽉9⽇以来新⾼.环球煤炭平台数据显⽰,11⽉19⽇,欧洲三港DES ARA index已经上涨⾄106.63美元/吨,与9⽉末相⽐,每吨上涨12.86美元,涨幅达13.71%,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价格已经创两年来新⾼。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报告

1- 12- 42.1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引导CCUS 技术发展 (6)2.2 CCUS 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9)2.3初步建成一批CCUS 试点示范 (12)2.4 CCUS 成为国际技术合作重点领域之一 (15)3- 163.1-已投运全流程项目试点与示范 (17)3.1.1神华集团10万吨/年CCS 示范工程 (17)3.1.2中石化胜利油田电厂4万吨/年CO 2捕集与EOR 示范 (19)3.2 CO 2捕集技术研发与试点示范 (21)3.2.1中国华能集团3000吨/年捕集试验和12万吨/年捕集示范 (21)3.2.2重庆双槐电厂1万吨/年碳捕集工业示范 (23)3.2.3华中科技大学富氧燃烧技术研发与35MWt 小型示范 (24)3.2.4 中国华能绿色煤电天津400MW IGCC 电站示范 (26)3.2.5国电集团2万吨/年CO 2捕集和利用示范 (28)目 录3.2.6连云港清洁能源科技示范项目 (29)3.2.7 CO2化学吸收剂研究与开发 (30)3.3 CO2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与试点 (31)3.3.1中石油吉林油田CO2 EOR研究与示范 (32)3.3.2中联煤利用CO2强化煤层气开采项目 (34)3.3.3新奥集团微藻固碳生物能源示范项目 (35)3.3.4中科金龙CO2制备化工新材料项目 (36)3.4 CO2封存技术研发与试点 (37)3.4.1 中国CO2封存潜力评价 (37)3.4.2 CO2封存有关研究 (39)404.1 碳收集领导人论坛(CSLF) (41)4.2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项目情况 (42)4.3 中美清洁能源中心(CERC) (43)4.4中欧/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合作项目(NZEC) (44)4.5中澳CO2地质封存合作项目(CAGS) (45)4.6 中意CCS技术合作项目(SICCS) (46)1.中国发展CCUS 技术的基本原则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之一。
当前全球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进展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许多人将CO:驱油认为是封存的一种,但驱油 和封存存在巨大差异。驱油是一个短期过程,往往 是几年,最长也不过40年,而封存的时间维度是 几百年、几千年。驱油项目所用的C02大约有三分 之二会回到地表,但封存项目要求将l 00%的CO: 永久地封存在地下。每年逸散1%的二氧化碳对驱 油项目无关紧要,但对封存来说,完全是不合格 是。所以,封存有更高要求,需要更多监测。 2.7 将CES纳入EDM机制存在难度 CDM机制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实行CCS项目提 供激励,联合国目前也正在讨论将CCS列入CDM 范围的可能性。反对CCS加入CDM机制的一个主 要原因是不能长期保障CO:不发生泄漏,无法保证 (下转第4 5页)
2.6
S项目研究工作。华
CO:的高碑店项目已于2008年投
产。而国内最大的两个项目神华集团马家塔煤碳 直接液化项目年捕集与封存l 00万t CO:计划和中 国绿色煤电有限公司准备在天津建设的2 5 0 MW IGCC加CCS项目。
2 2.1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仍缺少一体化的商业性示范项目
C0,驱油还不是C0,永久封存技术
2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21仍缺少一体匕的商业性示范项目目前在co捕集净化运输和封存各方面的技术都已具备并在各单个环节有示范运行项目但除了在油气领域将co从天然气中分离用来驱油并在枯竭的油气田中永久封存之外尚无专门从排放源如电厂或钢铁厂到封存地的一体化商业运行项目
专家论坛
当前全球碳捕集与封存(C C S) 技术进展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2.4
碳封存基地,同时在油气田利用二氧化碳提高油 气采收率。国际能源论坛秘书处(简称IEF)研究 表明,到2030年,将CO:注入油田封存可以每天 增加600万桶的石油产量。英国、挪威、荷兰与沙 特阿拉伯在2008年发起了“四王国倡议”(FOUr
2021年全球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及碳交易市场现状分析

2021年全球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及碳交易市场现状分析一、全球碳排放现状科技工业不断地发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逐渐地增加,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长,全球变暖而导致了海洋气候变化无常,从而导致许多自然性灾难地发生,全球各国越来越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自2019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始减少。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3亿吨,同比上涨6%,超过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21年飙涨的天然气价让燃煤发电强势复苏,成为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强劲反弹”的主要原因。
从碳排放地区及国家分布来看,2020年亚太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占比52.38%,其次为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分别为16.59%、11.23%。
从国家分布情况来看,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8.94亿吨,全球排名第一;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4.32亿吨,全球排名第二;印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2.98亿吨,全球排名第三。
从国内二氧化碳排放行业分布情况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电力行业共排放二氧化碳37.56亿吨,工业排放33.31亿吨,地面交通排放6.31亿吨,居民消费排放5.52亿吨,国内航空排放0.48亿吨,国际航空排放0.1亿吨;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5%,40%,7%,7%和1%。
二、碳交易行业发展历程从全球视角来看,碳排放权交易最早出现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中,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基于部分国家或企业排放量低于控排目标,而另外一些国家或企业排放量高于控排目标,当交易成本低于减排成本时,实施碳交易可以让排放量高于控排要求的国家或企业和排放量未达到控排目标的国家或企业同时获利。
我国参与碳排放交易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2年至2012年,主要参与国际CDM项目;第二阶段:从2013年至2020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八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第三阶段:从2021年开始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首先纳入电力行业(碳排放数据相对完善)。
全球碳铺集与碳封存报告2020-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2021.1-44页

雪者(16岁) • 史上仅有的三位以全新路线抵达南极点
的女性之一 • 2016年及2018年澳大利亚地理学会
度年青年探险者奖项获得者
• 因极地探险荣获澳大利亚勋章(18岁
) 杰德的所有探险均在没有补给和辅助 的 情况下独立完成。
当前全世界正在与一场大流行病作斗争。与此同时,另一场更大 的挑战也在不断改变我们所知的生活。
CCS活跃度的持续上升和对新设施投资的增加令人振奋和鼓舞, 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IPCC全球升温1.5度特别报告》中言及CCS的作用,即本世纪 将需要捕集和封存350至1200吉吨二氧化碳。目前,每年的捕 集 封存量约为4000万吨二氧化碳。到2050年,这一数字须至少 增 加100倍才能实现IPCC中提出的情景。显然,必须通过出台 更多 政策,加大私营部门的投入,从而大幅增加资本投资,才 能建设 足以实现上述捕集封存量的设施。
与此同时,我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因此也愈发清 楚其进展之快,危害之广。尤为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已经明白必须 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也明白必须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实 现这一目标。然而,尽管我们已经具备深入的了解,但国际社会在 减排上仍然行动缓慢。
正因如此,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我们必须避免新冠危机后重返“旧 常态”。我们正在见证新冠大流行造成的危害,也已经见识了世界 各地过去十年因复苏乏力和缺乏公正等因素造成的脆弱社会结构所 带来的危险。而在所有这些危险之上,是对气候变化的不作为。
正如许多人所观察到的那样,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经济刺激计 划,以使本国摆脱衰退并使人们重返工作岗位,因此我们拥有 一个极其难逢的机会来改变路线并以气候友好和环境可持续的 方式重新发展全球经济。现在,一个拥抱和加速能源转型的契 机近在眼前,可以通过提供新的、清洁的能源,创造清洁产业 的就业,来维系各国经济未来数十年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缩写 BECCS 生物质能结合碳捕集与封存 CCS 碳捕集与封存 CCUS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OP 缔约方大会 DAC 直接空气捕集 DACCS 直接空气捕集与碳封存 EC 欧洲委员会 EOR 提高原油采收率 ESG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EU欧盟 FEED 前端工程设计 GHG 温室气体 Gt 十亿吨 GW 千兆瓦 IPCC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LCFS 低碳燃料标准 MMV 监测、测量与核 查 Mt 百万公吨 MW 兆瓦 NDC 国家自主贡献 R&D 研发 SDS 可持续发展情景 SMR 蒸汽甲烷重整 SOE 国有企业 TWH 太瓦时 UNFCC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K 英国 US 美国 USDOE 美国能源部
今年《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现状》报告中的相关发现也与上述发展 变化保持一致。正如我们过去两年所报告的,全球运行中和开发 中的CCS设施再次呈现增长态势。今年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有些 行业的脱碳难度很高,但其所制造的产品对世界各地人民的日常 生活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CCS在众多行业和工艺中得以应用, 并能助力上述行业移除排放物,该技术的灵活性由此可见一斑。
正如许多人所观察到的那样,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经济刺激计 划,以使本国摆脱衰退并使人们重返工作岗位,因此我们拥有 一个极其难逢的机会来改变路线并以气候友好和环境可持续的 方式重新发展全球经济。现在,一个拥抱和加速能源转型的契 机近在眼前,可以通过提供新的、清洁的能源,创造清洁产业 的就业,来维系各国经济未来数十年的发展。
我们的会员背景多样,包括政府、跨国集团、私营企业、 研究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他们均致力于发展CCS,使其 成为实现净零排放未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院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在华盛顿特区、布鲁塞 尔、北京、伦敦以及东京设有代表办公室。
关于本报告
CCS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关键减排技术。《全球碳捕集与 封存现状2020》记录了过去12个月以来CCS所取得重要成 绩,全球所处的现状以及CCS所面临的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有证据表明,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都逐渐走上了选择气候友好 型政策和投资的道路。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承诺在本世纪中叶 实现净零排放。除了国家政府的承诺外,大型跨国能源公司面 对艰难的商业环境,仍然纷纷在2020年承诺,将在本世纪中 叶 实现碳中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这还包括范围3的排放, 即 客户消费(通常为燃烧)其公司产品所造成的排放。值得 注意 的是,一些政府在其应对疫情的财政计划中纳入了更高 的减排 目标,CCS技术屡被提及。对此我们表示欢迎,因为此 举十分 必要。长期以来人们已然认识到,要想在本世纪中叶 实现净零 排放并把升温幅度严格控制在两度以内,就需要迅 速部署所有 可用的减排技术,提前淘汰一些排放密集型设施 ,并利用CCS 等技术改造某些设施。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 就是几乎可以肯 定碳预算必然会超支,这一点很遗憾,因此 需要大规模移除二 氧化碳(CDR)。
CCS活跃度的持续上升和对新设施投资的增加令人振奋和鼓舞, 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IPCC全球升温1.5度特别报告》中言及CCS的作用,即本世纪 将需要捕集和封存350至1200吉吨二氧化碳。目前,每年的捕 集 封存量约为4000万吨二氧化碳。到2050年,这一数字须至少 增 加100倍才能实现IPCC中提出的情景。显然,必须通过出台 更多 政策,加大私营部门的投入,从而大幅增加资本投资,才 能建设 足以实现上述捕集封存量的设施。
6.0 附 录
7.0 参考文献
1.0 前 言
关于我们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一家国际 智库,其宗旨在于加速部署碳捕集与封存(CCS)这一应 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
研究院团队由超过30位专业人士组成,他们与我们的会 员共事或代表我们的会员。我们尽可能以最快最经济的方 式,促进CCS的应用。我们分享专业技术,加强能力建 设,献言献策,提供支持,让CCS在温室气体减排中发挥 应有的作用。
全球 碳捕集与封存
现状 2020
1.0
前言
1. 前言 02.0 碳捕集与封存需求
1.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现状2020 2.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设施进展与趋势 3. 政策与监管 3.3 全球封存概览
4.0 区域现状一览 4. 美洲 14.2 欧洲 4.3 亚太 4.4 海合会
5.0 技术及应用 1. 工业 2. 氢 3. 天然气 5.4 电力行业的碳捕集与封存 5.5 负排放技术 5.6 碳捕集与封存创新
我们希望本报告能对各国政府、政策制定者、学者、媒体评 论员以及无数关心气候的人有所帮助。
编写团队
本报告编写和分析团队:本报告主要编写人为布拉德·佩吉、 古洛伦·图兰和亚历克斯·泽潘提斯,其他成员包括Jamie B·urrows、Chris Consoli、Jeff Erikson、 HIaanvercroft、David Kearns、Harry Liu、Dominic Rassool、Eve Tamme、Alex Townsend以 及 Tony Zhang。
3
1.0 前 言 CEO寄语
布拉德·佩吉
CEO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
突如其来的新冠大流行席卷全球,使得今年注定是极具挑战、 令人难忘的一年。疫情之下,人员伤亡惨重,而经济影响则需 要数十年才能消除。这是一个对健康、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 破坏的典型黑天鹅事件。世界仍在为抗疫而努力,并且由于尚 无疫苗可用,如何生活在一个疫情已成为现实的世界中,对政 府、企业和社区而言,已构成迫在眉睫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