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学个经典应用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1.正确答案为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

2.用纸屑“跳舞”能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是振动,同时也能说明声音能传播。

3.错误答案为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4.正确答案为B,笛子是由空气振动发声的。

5.正确答案为D,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回声。

6.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条件的是B,人们先看到闪电,过一会儿才听见远处的雷声。

7.正确答案为C,往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鼓时能看见纸屑不停的跳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8.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9.(1) 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表明声音能够通过棉线传播。

2) 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听到的声音更大,表明细金属丝的导电性更好,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声音。

3) 如果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听不到声音,是因为棉线的振动被阻断了。

10、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如果听到雷声需要3秒钟,那么离闪电发生处的距离约为1020米。

11、电影院墙壁上的凹凸不平是为了减弱回声。

12、当我们录制自己的歌声后,播放磁带时,声音好像不是自己的声音。

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与经由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所不同。

13、大象比人更准确地判断声源的位置并不是由于双耳效应产生的结果。

14、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15、XXX和XXX认为男声演唱“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人是XXX,是因为不同演员声音的音色不同。

16、要想做到钢琴与人的声音高度融合,主要依据是音色。

17、形容声音“高”指的是音调。

18、超声波的频率大于Hz,次声波的频率小于10Hz。

19、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5个经典应用题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5个经典应用题

1、某人打靶时,靶子离人340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人听到子弹击中靶子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气温15摄氏度)2、某同学旅游时,划船在两山间,大喊了一声,1s后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3、一个人站在两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底,当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s和0.7s个听见一次有大山反射的回声,诺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此山谷的宽度约为多少米?4、有甲、乙两人利用回声测量河岸到峭壁的距离。

乙站在岸边,甲站在距峭壁较远处。

甲、乙连线与峭壁垂直,相距50m。

先甲放一枪,乙测出听到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s。

求河岸到峭壁的距离。

5、一辆卡车在平直公路上以43.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正前方有座山,在汽车鸣笛后,又过了2s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还有多少m?答案:1、气温15℃,空气中v声=340m/s,子弹击中靶子的声音传到人用的时间t1=s/v声=340m/340m/s=1s,所以子弹离开枪口到子弹击中靶子的时间t2=t-t1=1.5s-1s=0.5s,所以,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v弹=s/t2=340m/0.5s=680m/s。

2、船离近处的山的距离L1=s1/2=v声t1 / 2 =340m/s*1s / 2 = 170m,(s1为声音传到近处的山来回的路程)船离远处的山的距离L2=s2/2=v声t2 / 2 =340m/s*(1s+3s)/ 2 = 680m,所以两山相距L=L1+L2=170m+680m=850m。

3、声音从人传到两山的时间分别为:t1= 0.3s/2=0.15s,t2= 0.7s/2=0.35s,人到两山的距离为:s1=vt1=340m/s×0.15s=51m,s2=vt2=340m/s×0.35s=119m,峡谷宽度为:s=s1+s2=51m+119m=170m.4、乙站在岸边,河岸到峭壁的距离即为乙到峭壁的距离。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学实验及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学实验及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学实验及答案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图①图②图③图④(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思维方法叫彳。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子上放一个乒乓球。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下面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介质声速/介质声速/空气(0°C)331海水(25C)1531空气(15C)340冰3230空气(25C)346铜(棒)3750软木500大理石3810煤油(25C)1324铝(棒)5000水(常温)1500铁(棒)5200(1)分析资料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介质有关。

(2)在长为85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第一声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来的,再经过2.33s听到第二声,这是通过空气传来的(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5000m・sJ。

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铝(此时气温约为15°C)。

3.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

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振动长度的关系。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答案】B【解析】【解答】由于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但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故B符合,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1m/s,运动相同的的路程,人步行需要的时间小于声音的传播时间,进行分析即可。

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3.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A.【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5.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7.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9.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0.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11.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B.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D.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答案】 C【解析】【解答】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走向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C符合题意为答案。

初二物理声音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音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音的利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具有。

【答案】信息能量【解析】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如:人们用语言交流,B超,回声测距,超声导盲仪,声呐,超声波探伤等;(2)声能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考点】声的利用2.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B.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C.超声波检测机器零件是否有空洞D.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答案】B【解析】声音能传递信息与能量,本题所给选项中:A、C、D三个选项都是通过声音告诉我们一定的信息,只有B选项,是利用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来工作。

【考点】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B【解析】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4.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若海水中声速是1500m/s).(1)则该处的海水深度为 m;(2)超声波声呐 (选填“能”或“不能” )用于太空测距,原因是 .【答案】(1)3000 (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运用回声定位可以测距,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水的深度是S=Vt/2=(1500m/s×4s)/2=3000m。

(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 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如下图,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了然()A.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C. 声音的流传不需要介质B声.音能够在空气中流传D. 声音在空气中流传速度最快【答案】A【分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进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本研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由的。

故答案为: A【剖析】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应用了变换法.2.超声波是一种频次高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 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流传要依赖弹性介质,其流传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经过介质按超声波的流传方向传达能量,这类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以下理解错误的选项是()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次范围内B. 超声波能传达能量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 D【分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次高于20000Hz,频次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 正确;B、超声波可传达能量,故 B 正确;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D 错误.应选 D.【剖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流传是需要介质的,它既能够在气体中流传,也能够在固体和液体中流传,但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频次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达能量.3.以下对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 声音在真空中流传速度最大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达能量【分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次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 B错误;C、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故 C 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达信息,故 D 错误.应选 A.【剖析】(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次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4)声音能够传达信息和能量.4.对于“不敢大声语,惊恐天上人”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大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大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惊恐天上人”表示声音在真空中流传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 D【分析】【解答】解: A、“不敢大声语,惊恐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 错误;B、“不敢大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错误.C、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故 C 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D 正确.应选 D.【剖析】( 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门路有:在人耳处、在流传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5.对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备噪声的产生D.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能够传达能量【答案】A【分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 A 正确;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噪声,其实不可以防备噪声的产生.故 B 错误;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 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波的声音频次小于20 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 C 错误;D、声音能够传达信息,也能传达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能够传达信息.故D 错误.【剖析】( 1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全部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 2)防治噪声的门路,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流传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3 )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 20 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20 赫兹到 20000 赫兹;( 4)声音在生活中有好多应用,比方:声音能够传达信息与能量,超声波能够还能够测距或许定位等,声音还能够影响人的情绪.6.小明家对面楼的住户正在装饰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歇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了以下方案,此中最正确方案是()A.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D.将门窗翻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答案】 C【分析】【解答】 A、“将门窗关紧”是在噪声流传的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减弱噪声但成效不是最正确, A 不切合题意;B、“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能够减弱噪声但成效不是最正确, B 不切合题意;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噪声流传的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共同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成效最正确, C 切合题意;D、“将门窗翻开”不单没有减弱噪声,而是增大噪声, D 不切合题意。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声现象问题求解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声现象问题求解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6s 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0m/s ,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 【答案】960m 【解析】 【分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20m/s 的速度已经前行了6s ,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高山距离。

【详解】 由sv t=可得,在6s t =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1120m/s 6s 120m s v t ==⨯=,声音传播的距离:22340m/s 6s 2040m s v t ==⨯=,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为212040m 120m960m 22s s s --===; 答: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960m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回声测距。

2.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某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信息 响度 【解析】 【详解】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进行防空警报演练时,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声波的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往7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最右边瓶发出的是_____(填“1”“2”“3”“4”“5”“6”“7”)音。

【答案】相同“1”【解析】【分析】【详解】[1]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瓶子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八年级物理声音传播速度的应用题

八年级物理声音传播速度的应用题

八年级物理声音传播速度的应用题一、基础计算类。

1.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某人看到闪电后经3s听到雷声,闪电发生处距离此人多远?- 解析:根据路程 = 速度×时间,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 = 340m/s,传播时间t=3s,所以距离s = vt=340m/s×3s = 1020m。

2.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器接收。

求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 解析:声音从探测船到海底障碍物再返回探测船所经过的路程s = vt,其中v = 1500m/s,t = 0.6s,则s=1500m/s×0.6s = 900m。

而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是这个路程的一半,所以d=(s)/(2)=(900m)/(2)=450m。

3. 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一座山崖行驶,司机在经过某处时鸣笛,4s后听到回声。

求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解析:设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为s。

汽车行驶的路程s_车=v_车t = 15m/s×4s = 60m;声音传播的路程s_声=v_声t=340m/s×4s = 1360m。

因为s_声+s_车=2s,所以s=frac{s_声+s_车}{2}=(1360m + 60m)/(2)=710m。

4. 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一人用石块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另一人在铁管的另一端用耳贴着管口倾听,可以先后听到两次敲铁管的声音。

如果这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0.2s,求这根铁管的长度。

- 解析:设铁管的长度为L。

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时间t_1=(L)/(v_1)(v_1 = 520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_2=(L)/(v_2)(v_2=340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某同学旅游时,划船在两山间,大喊了一声,1s后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
3、一个人站在两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底,当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s和0.7s个听见一次有大山反射的回声,诺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此山谷的宽度约为多少米?
4、有甲、乙两人利用回声测量河岸到峭壁的距离。

乙站在岸边,甲站在距峭壁较远处。

甲、乙连线与峭壁垂直,相距50m。

先甲放一枪,乙测出听到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s。

求河岸到峭壁的距离。

5、一辆卡车在平直公路上以43.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正前方有座山,在汽车鸣笛后,又过了2s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还有多少m?
答案:
1、气温15℃,空气中v声=340m/s,子弹击中靶子的声音传到人用的时间
t1=s/v声=340m/340m/s=1s,
所以子弹离开枪口到子弹击中靶子的时间
t2=t-t1=1.5s-1s=0.5s,
所以,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 v弹=s/t2=340m/0.5s=680m/s。

2、船离近处的山的距离L1=s1/2=v声t1 / 2 =340m/s*1s / 2 = 170m,(s1为声音传到近处的山来回的路程)
船离远处的山的距离L2=s2/2=v声t2 / 2 =340m/s*(1s+3s) / 2 = 680m,
所以两山相距L=L1+L2=170m+680m=850m。

3、声音从人传到两山的时间分别为:t1= 0.3s/2=0.15s,t2= 0.7s/2=0.35s,
人到两山的距离为:s1=vt1=340m/s×0.15s=51m,s2=vt2=340m/s×0.35s=119m,
峡谷宽度为:s=s1+s2=51m+119m=170m.
4、乙站在岸边,河岸到峭壁的距离即为乙到峭壁的距离。

甲站在距峭壁较远处,甲放一枪,乙听到两次枪声,第一声是直接传来的枪声,第二声是枪声继续向前传到峭壁后反射回来的回声。

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s,即枪声从乙处传到峭壁,再从峭壁反射回到乙所用的时间是4秒。

空气中的声速v=340m/s,
这4秒内枪声经过的路程s=vt=340m/s×4s=1360m,
则乙到峭壁的距离L=s/2=1360m/2=680m。

所以河岸到峭壁的距离为680m。

5、v车=43.2km/h=12m/s,
汽车2s前进的路程 s车= v车t=12m/s*2s=24m,
鸣笛声2s经过的路程 s声= v声t=340m/s*2s=680m,
鸣笛地点距离山 L= (s声+s车)/2=(680m+24m)/2=352m,
司机听到回声地点距离山L’=L-s车=352m-24m=32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