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1概念特点

合集下载

1绪论

1绪论
为物理过程,无化 学反应,生物活性不 减。超声波产生的能 量可使植物细胞壁及 整个生物体破裂,胞 内物质的释放、扩散 及溶解。
实验室用小型超声仪
工 业 生 产 用 超 声 仪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5). 微波提取法(microwave extraction)
• 具有穿透力强、选择 性高、加热效率高等 显著特点,而且其操 作简便、快速、节能、 高效。
P18
分。
浸渍法 (Maceration)
渗漉法装置图
渗漉法(Percolation)
工业生产用的渗漉装置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2)加热提取:煎煮法(Decoction) P18 回流(Refluxing) 连续回流(Continuous Refluxing)
Simple refluxing assembly
常用CO2, N2O、 乙烷、丙烷等,无色、 无毒、无味,不易燃,化学惰性,价廉。
优点:提取效率高;成分不被破坏(不需 加热);无残留溶剂;可选择性分离
超临界萃取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小型实验装置
超临界CO2萃取实验装置示意图
原 料
玻 璃 珠
脱 萃取柱 脂

CO2 钢 瓶
冷温槽
P
高压泵



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P6
•二次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的植物中都能发生,不是维 持植物生命活动必须过程,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P6
•二次代谢产物:生物碱、萜、香豆素、黄酮、醌类等对
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且并非在
由一次代谢产物产生,常为有效成分。
P6
第三节 生物合成
二、天然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1-第一章绪论

1-第一章绪论

魏斯曼 (Weismann A.,1834~1914)
①.种质连续论:种质是世代连续不绝的; ②.支持选择理论; ③.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老鼠22代割尾巴试验。
25
种质连续论
◆ 1892年,魏斯曼提出种质连续论(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否定获得性状遗传。 ◆多细胞生物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 负责生殖和遗传;体质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 ●种质是“潜在的”,世代相传,不受体质和环境影 响,所以获得性状不能遗传;体质由种质产生,不能 遗传。 ●种质在世代间连续,遗传是由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 一定分子性质的物质(种质)在世代间传递实现的。 26
广泛研究遗传变异与生物进 化关系。 ①.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著作, 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 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复杂、 低级 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
论点提出“泛生论”假说。
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进 行了 5 年的环球考察工作。
“贝克尔“号巡洋
达尔文:泛生假说
不可遗传变异
某一品种(高株)
高株
矮株
相同的环境
高株
理论综合题:
在某一种植物中发现一株具有异常性状 的个体,请设计一个对该异常性状进行 遗传分析的实验方案(包括方法、过程 和可能取得的结果)。
4.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1).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表现规律; (2).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 物质基础; (3).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 提高人民
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1).1953年 Watson和 Crick 提出DNA分子双 螺旋(double helix)模型,是 分子遗传学及以 之为核心的分子 生物学建立的标 志。

绪论1人体生理学

绪论1人体生理学
1.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 是调节全身各 种功能活动的系统。通过神经的调节称为神 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reflex)。 反射的通路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
特点:作用迅速而精确、部位局限和时间短 暂;
2.体液调节 一般是指由某一器官或组织 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 达另一器官,调节它的功能活动。
张锡钧(1899—1988)在神经化学递质乙酰胆 碱的研究中取得系列的创新性或果,受到国内 外生理学界的高度评价。
3.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
1.只有认识了“正常”,才能设法维 持正常,防止异常;认识“异常”( 疾 病);
2.生理学的发展可促进临床医学的发 展;
3、学习与掌握一些实验技术,培养观 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肾上腺髓质可以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达心脏和血管,调节 心血管活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全 身的能量代谢等等。 特点:缓慢、广泛而持久;
神经—体液调节 人体内的功能调节大多是这种复合式的调节。
3. 自身调节:机体内有些调节既不依赖 神经也不依赖体液,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 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器官生理学--循环生理学 消化生理学 肾脏生理学
(三)整体水平
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第一节
兴奋性
⑴ 新陈代谢: 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⑵ 兴奋性: 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一)、 1.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2.刺激分类 3.刺激三要素
作用—— 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更加准确、适度;
作业: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 些?各有何特征?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physi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对象: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人体任务:功能活动规律1)生命活动现象、机制(如心脏自律性、骨骼肌收缩);2 )生命活动之间的协调(运动时心跳加快,尿生成减少);3)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与医学的发展总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首先,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1)了解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才能理解在各种疾病情况下功能改变的机制。

女口: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第一心音分裂。

2)生理学的发展带动医学发展。

如:人工肾、启搏器、有机磷中毒及震颤麻痹定向治疗等。

当然,临床医学实践又推动了生理学的研究。

如阿托品治疗感染性休克等。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如实测定、记录、分析生命活动。

如,测定心率|(二)实验:创造条件后测定、记录、分析生命活动。

女口,刺激迷走神经后观察心率的变化。

常用动物实验。

1.英国生理学家、医生W. Harvey,1628年,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1)创建了动物活体解剖法2)发现了血液循环(心脏、动脉、静脉功能;毛细血管?)2•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慢性动物实验一一条件反射;3. Baylise, Starling 盐酸引起胰液分泌,发现促胰液素----- 体液调节;4 .心钠素的发现1956年,心房肌有颗粒,70年代de Bold证实生物学效应一一利尿利钠。

四、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在研究生命现象的机制时,需要从各个不同水平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的层次, 生理学研究基本可以分成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机体功能活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因为:1)构成机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各种细胞;2)细胞的生理特性又是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所决定的。

例如,心肌的功能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分不开,心肌细胞内部又有各种蛋白质决定了细胞的收缩特性。

1绪论(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ppt课件

1绪论(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本学科主要内容
介绍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化概念,介 绍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类型、 特点、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要考察古代的 政治、经济、伦理、哲学、文学、历史学、 科技、艺术、教育等。
参考书
• 1.《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袁腾飞 宁夏人民出版社(4 本)
• 2.《被历史忽略的历史》 杨文 • 3.《历史不忍细看》 文欢 • 4.《追寻历史的真相》张秀枫 (河南文艺出版社) • 5《明朝那些事》 当年明月,中国友谊出版社(7本) • 6. 《大秦帝国》 孙皓晖 河南文艺出版社(11本) • 7. 《文化与价值》张岱年 著 • 8. 《中国历史与文化》管维良
•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6千年前的文化至鸦 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 同化力—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
中国化(中原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经典、神仙体系;元代科举;清代 宦官等; • 曾把北宋打得落花流水的契丹,后来相当 一部分都吸纳到汉族中,有的混入高丽、 蒙古、回回等族、犹太人在上海找到家的 感觉。 • 康熙时不少满洲大臣不懂满文,乾隆时能 说满洲话的很少。 • 融合力--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的融 会各民族文化及不同地域的文化而形成
• 尼采:人生既使是一场梦,也要做得有滋有味!
• 从经济形态上,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 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
• 张远山文化随笔《上下五千年》将文化分 为——头脑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与 下半身文化。下半身又被他分为两段,为 胯部文化与胯部以下文化
• 中国文化上、下半身以唐中叶(安史之乱) 为界:从尧到周约2500年,是中国文化史 前时期,尚没有头脑。

绪论-1

绪论-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的概念 微生物育种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结构 工业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遗传育种的目的及方法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的概念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育种 微生物育种学
一、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遗传学是以病毒、细菌、小型真菌以及单细胞动植物


4、形成间体:
3、细胞质(cytoplasm ) 和内含物(inclusionbody)
细胞质化学组成: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 脂类,少量糖类和无机盐。
内含物:如大量核糖体、胞浆颗粒以及质粒 。
4、核 区(nuclear region)

由裸露的双股DNA
盘绕组成,没有组蛋 白包绕,也没有核膜
孢子丝
气生菌丝
基内菌丝
二、真核微生物
菌物界—— 粘菌 假菌 真菌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丝状真菌——霉菌 大型子实体真菌——蕈菌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
1、 酵母菌(yeast)
酵母细胞构造:

细胞壁:酵母纤维素,三明治状。 甘露聚糖、蛋白质(包括多种酶)、葡聚糖。 壁可由 玛瑙螺胃液---蜗牛消化酶 水解

是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 略具弹性的结构。 功能:(1)维持细胞外形。 (2)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性或渗透压的破坏。 (3)为鞭毛的运动提供支点。 (4)阻碍大分子物质和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5)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对噬菌体的敏感 性有关。




革兰氏染色 (Gram stain)的机制
几属重要的霉菌
青霉属 曲霉属
根霉属

1绪论

1绪论

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


作用:为细胞代谢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
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的各种物理、 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各种离子浓度,PH,渗透压等在很小范围内变动 意义:维持细胞、器官、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 条件。 稳态的维持: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各个 器官系统的活动。


人体各部份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mmol/L)
离子 Na+ K+ Ca2+ Mg2+ ClHCO3HPO42-/H2PO4蛋白质 其他 血浆 130_152 3.6_5.3 4.2_5.7 1.4_2.4 97_108 24_30 2.2_4.2 14 5.9 组织液 145 4.4 2.4 1.1 117 27 2.3 0.4 6.2 细胞内液 12 139 <0.001 1.6 4 12 29 54 53.6
生理学
湖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熊顺华 教授 xiongshunhua@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熟悉生理功能的调节
了解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1. 2.
3.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 物机体及其各组成部份正常活动规律 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 生命活动现象 发生机制 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体内控制系统
•负反馈:受控部份发出信息调整控制部
份的活动,使受控部份的活动与它原先活
动的方向相反.
•意义:维持机体机能稳态
•机体机能活动多为负反馈

第1章 结构力学绪论

第1章 结构力学绪论
一、计算简图的概念和简化原则
1. 概念:将实际结构进行抽象和简化,使之既能反映实 际工程的主要受力和变形特征,同时又能使计算大大简 化。这种经合理简化,用来代替实际结构的力学模型叫 做结构的计算简图。 2. 简化原则
(1)计算简图要尽可能反映实际结构的主要受力和变形 特点,使计算结果安全可靠; (2)略去次要因素,便于分析和计算。
一、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
1. 梁 梁是一种受弯构件,轴线常为一直线,可以是 单跨梁,也可以是多跨连续梁,其支座可以是铰支座、 可动铰支座,也可以是固定支座。如图10(a)为单跨梁, 图10(b)为多跨连续梁。
2. 拱 拱的轴线为曲线,在竖向力作用下,支座不仅 有竖向支座反力,而且还存在水平支座反力,拱内不仅 存在剪力、弯矩,而且还存在轴力。图10(c)所示为一两 铰拱。
(2)按杆件系统的轴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分:
平面结构 : 杆件系统的轴系在同一平面内,且外力也作用在该平面内 空间结构 : 杆件系统的轴系不在同一平面内,外力也作用在任意平面
(3)按内力是否静定分:
静定结构 :内、反力可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出 超静定结构 :由静力平衡和变形条件共同求解
二、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3. 根据荷载位置的变化情况,荷载可分为固定荷载 和移动荷载。 固定荷载是指荷载的作用位置固定不变的荷载,如 所有恒载、风载、雪载等; 移动荷载是指在荷载作用期间,其位置不断变化的 荷载,如吊车梁上的吊车荷载、钢轨上的火车荷载等。
4. 根据荷载的作用性质,荷载可分为静力荷载和动 力荷载。 静力荷载的数量、方向和位置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 极为缓慢,因而不使结构产生明显的运动,例如结构的 自重和其它恒载; 动力荷载是随时间迅速变化的荷载,使结构产生显 著的运动,例如锤头冲击锻坯时的冲击荷载、地震作用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教授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50 多篇分别被收录进工程索引(EI)、科学引文索 引(SCI)、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等 国际著名刊物中。其编写的教材和专著有《生 物化学》,《酶的分类与命名》《英汉生物工 程词汇》,《酶工程》,《酶学》,《现代生 化技术》,《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生 物制约技术》,《食品增味剂》等。
和一般专业基础课相比更偏重于机理介绍。 3. 有一定的课内、外练习,记分;
期末考试(闭卷)。
第一章 绪 论

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分 子,又称为生物催化剂(Biocatalysts) 分蛋白酶类和核酸酶类
克隆酶、遗传修饰酶 蛋白质类: Enzyme 蛋白质工程新酶
(天然酶、生物工程酶)
1896年, Buechner兄弟
酵母粗提液也能将糖发酵成酒精; 表明起作用的非细胞本身;
此项发现促进了酶的分离和对其理化性质 的研究,也促进了生命过程中酶系统的研究; 一般认为酶学研究始于此。
1902年 Henri 中间产物学说; 底物转化为产物之前必须先与酶形成中间复合物, 接着再转变为产物并重新获得游离酶;
近代
近代酶学始自十八世纪; 最早的研究报道是法国科学家Réaumur研究了一种叫buzzard
的鸟的胃液对肉块的消化,确定是一种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过 程(如溶解),而这个化学变化是很“温和”的条件下实现的。 Spallazani进一步阐明不仅鸟的胃液,其它动物和人的胃液也有 类似的作用,这个作用还和温度、胃液加量有关,且在体外是不 稳定的,活性会逐渐丧失。 人们开始了解生物体内存在一系列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
1833年, Payen和Persoz
麦芽水抽提物 酒精沉淀 淀粉酶(diastase) 其意为 “分离”; 人们认为这是首次发现酶 19世纪中叶,Pasteur,
酵母中存在一种使葡 萄糖转化为酒精的物 质,但认为只有活的酵 母细胞才能进行发酵;
Pasteur
1878年, Kuenne,
把Pasteur的提取物质称为酶,Enzyme, 来自希腊文,意为 “在酵母中”
生物催化剂 (Biocatalyst)
核酸类:Ribozyme ; Deoxyribozyme 模拟生物催化剂
……
酶学 是生物化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酶催化机理。
本章主要内容
一、酶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史 二、酶的分类与命名 三、酶的活力测定 四、酶催化作用特点 五、酶的分离纯化
第一节 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
1913年,Michaelis 和Menten
中间产物学说
米氏方程
酶反应机理的一个重要突破
1926年,Sumner,
① 从刀豆提取液中分离得 到脲酶结晶; 第一个结晶 酶 ② 证明它具有蛋白质的性 质; ③ 提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 白质的观点。
经以后Northrop获得胃蛋白 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 酶的结晶,酶是蛋白的观点 才普遍获得接受;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础理论要理解,
主要公式要会推会用,研究方法要掌握。
课程内容
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酶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酶的催化机制 第四章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第五章 酶的生物合成及调节
以酶学为主,酶工程的内容为辅概述 及融入其它章节内容中。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特点
1. 和国内院校酶学教学相比 1)和国际接轨; 2)重点解决难点; 3)发挥教师特长。 2. 理论和方法并重。
Sumner
1947年获诺贝尔奖
1926年,萨姆纳当时在科学界还是一个 “无 名小卒”,他从刀豆的种子里分离出一种纯的 结晶体,然后把这种结晶体放进人尿中去,这 时人尿里的尿素便很快就分解成了二氧化碳和 氨。萨姆纳发现,它所起的作用和当时已经知 道的脲酶一样。经过进一步分析,证明这种结 晶体就是脲酶。最后,萨姆纳证明了脲酶确实 是一种蛋白质! 中文品名: 尿素酶 英文品名: Urease 别名: 脲酶;大豆酵素 主要用途:测定血液及尿中的脲。
酶学
Enzymology
彭益强 国立华侨大学生物工程与技术系
作者简介
郭勇(GuoYong),男,汉族,广东省大埔人, 1942年生,196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 工大学),1979-1980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进修, 1988-1989年被聘为美国爱达荷大学(University of Idaho)客座教授,1992 年晋升教授,享受政 府特殊津贴。
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87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已培养博士11名,硕士23名,目前在学 博士生6名,硕士生5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 学院副院长、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工程系 系主任、生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 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 会副理事长,广州市微生物学会理事长。
H2O 脲酶
H2N C NH2
2NH3 + CO2
O
1957年Kendrew
随着X光晶体衍射,多维 NMR技术的发展,很多酶 的空间结构被揭示。20年内 就有130个以上的酶被结晶。 1957年Kendrew第一次用 X光衍射方法解析了肌红蛋 白的空间结构。至今用X光 衍射和NMR研究酶的空间 结构已是常见的方法。
古代
最早酶的利用:食品加工,面包,酒,醋及奶酪等 利用微生物来源的酶:发酵。 酿酒:BC 2100 古巴比伦 Hammurabi典籍记载; 中国商代“酒池肉林”,酿酒业已很发达,BC1300前; 酿醋出现的时间几乎和酿酒同步,用于制作和储存食品,还用 于医药目的。 利用植物和动物来源的酶: 奶酪制作:古意大利记载,使用无花果树的汁和牛胃膜(含凝 乳酶)。
教材
第一版2000
第二版2009
参考书
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大纲:本课程为生物技术相关的各专业本科 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酶概念、酶的结构 与功能、酶催化机制、酶催化反应动力学、酶生 物合成调节机理等内容。
在课程中注意对新进展的介绍和典型实例及研究 方法的介绍。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新进展,初步打好理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