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诊治原则和药物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一、概述胃癌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

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

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

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

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

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

④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⑤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的症状等。

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

(二)体征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的唯一体征。

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的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的可能。

③胃肠梗阻的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

胃癌一线化疗方案

胃癌一线化疗方案
2.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根据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升白细胞、输血、血小板生成素等治疗。
3.肝脏毒性:密切监测肝功能,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必要时调整化疗方案。
4.肾脏毒性:监测肾功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处理肾功能异常。
5.神经毒性:奥沙利铂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胃癌一线化疗方案
第1篇
胃癌一线化疗方案
一、背景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化疗是胃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本方案旨在为胃癌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一线化疗方案,以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二、化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年龄、并发症等因素,制定合适的化疗方案。
2.综合治疗:化疗需与手术、放疗、靶向治疗等手段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3.安全性:在确保疗效的同时,注意化疗药物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
4.合法合规: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化疗方案的合法合规性。
三、化疗方案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选择
(1)顺铂(Cisplatin):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是胃癌化疗的常用药物。
-肝肾功能:每周期化疗前后各检查1次,评估肝肾功能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电解质:定期检查,维持电解质平衡。
-肿瘤标志物:每周期化疗前后各检查1次,评估疗效。
2.影像学检查
-每2-3周期化疗后进行1次,评估肿瘤大小、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
五、不良反应管理
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给予5-HT3受体拮抗剂、抗吐药物等治疗。
3.肝肾功能异常:给予保肝、护肾治疗,必要时暂停化疗。

胃癌诊治

胃癌诊治

胃癌中西医诊疗规范一、诊断中医诊断:胃癌(TCD:BNA000)西医诊断:胃癌(ICD-10:C16)二、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007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胃癌诊疗规范(2011版);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版)。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辅助检查。

①内镜检查。

胃镜: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超声胃镜: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②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③影像学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评价胃癌病变范围、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状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磁共振(MRI)检查:有助于判断腹膜转移状态。

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判断胃原发病灶的范围及功能状态,(4)胸部X线检查:可用于评价是否存在肺转移和其他明显的肺部病变,侧位相有助于发现心影后病变。

超声检查:对评价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表浅部位的转移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术前分期的初步检查方法。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但其疗效往往有限,且伴随着一系列不良的副作用。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崭露头角,为胃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并展望其前景。

一、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1.1 HER2靶向治疗胃癌中的HER2过表达已被广泛研究,HER2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靶点。

药物特拉斐福(Trastuzumab)是针对HER2的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治疗HER2过表达的胃癌。

研究表明,特拉斐福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为胃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1.2 PD-1/PD-L1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卢珠单抗(Pembrolizumab)和尼伯替尼(Nivolumab),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这些药物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显示出卓越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

1.3 EGFR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

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埃克替尼(Erlotinib)可以通过抑制EGFR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这些分子靶向药物已被用于一些临床试验,显示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1.4 抗血管生成治疗胃癌的生长和扩散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药物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

这种分子靶向治疗在一些胃癌患者中表现出明显的疗效。

二、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景展望2.1 个体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使得医生可以更好地根据患者的肿瘤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分析,可以确定患者肿瘤的分子特征,从而选择最适合的靶向药物。

这有望提高治疗的针对性,降低不必要的药物毒性。

2.2 药物组合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单一的分子靶向药物往往难以完全控制疾病的进展。

2024CSCO胃癌诊疗指南

2024CSCO胃癌诊疗指南

济支持,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回顾
更新了胃癌的流行病学数据,包括发 病率、死亡率以及生存率等方面的最 新统计。
详细介绍了胃癌的诊断方法,包括影 像学、内镜检查、病理学诊断等,以 及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
对胃癌的病理生理学进行了更深入的 研究和阐述,包括基因突变、表观遗 传学改变以及肿瘤微环境等方面的内 容。
对胃癌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和更新,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免 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的最新进展和推荐意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将成为 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 疗等新型治疗手段将在胃癌治 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类
根据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胃癌可分为腺癌、鳞癌、腺鳞 癌等类型。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胃癌总数的90% 以上。
发病原因与机制
发病原因
胃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其中,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诱因之一。
发病机制
胃癌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如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 失活、DNA损伤修复障碍等。这些异常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最 终形成胃癌。
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并可进行活检,是胃癌诊断的金标 准。
超声内镜检查
将超声探头置于内镜前端,可清晰显 示胃壁各层次结构及其与邻近脏器的 关系,对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 移情况有较高诊断价值。
实验室检测指标
肿瘤标志物检测
如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在 胃癌患者中可升高,但特异性不 高,多用于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胃癌三药方案

胃癌三药方案

胃癌三药方案引言胃癌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胃癌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疗法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胃癌药物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以帮助患者了解胃癌的治疗方案。

1. 化疗方案化疗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胃癌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顺铂和吉西他滨等。

1.1 氟尿嘧啶(5-FU)氟尿嘧啶是一种常用的抗胃癌化疗药物,通过抑制癌细胞的DNA和RNA合成来阻断癌细胞的生长。

氟尿嘧啶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者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一般每隔2-4周进行一次化疗。

1.2 顺铂顺铂是一种广谱抗癌药物,常用于胃癌的化疗方案中。

它通过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来阻断癌细胞的生长。

顺铂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等,因此在使用顺铂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1.3 吉西他滨吉西他滨是一种口服化疗药物,通过阻断癌细胞DNA的合成来杀死癌细胞。

它广泛应用于胃癌治疗中,通常每日口服,连续使用2周,然后停药1周。

2. 靶向治疗方案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胃癌治疗方法,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特定的生长信号通路来杀死癌细胞。

目前,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厄洛替尼、曲妥珠单抗和雷莫芦单抗等。

2.1 厄洛替尼厄洛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癌细胞中的HER2信号通路来阻断癌细胞的生长。

厄洛替尼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每日一次。

2.2 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EGFR受体的单克隆抗体。

它可以通过结合到癌细胞上的EGFR受体来阻断相关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曲妥珠单抗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每隔2周一次。

2.3 雷莫芦单抗雷莫芦单抗是一种抗PD-1受体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它是胃癌免疫治疗的一种新型药物,在某些胃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3. 免疫治疗方案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胃癌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晚期胃腺癌的治疗方案

晚期胃腺癌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胃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胃腺癌指的是肿瘤已经侵犯到胃壁外,或已出现远处转移的胃腺癌。

由于晚期胃腺癌的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晚期胃腺癌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晚期胃腺癌治疗的基础,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肿瘤局限于胃壁内,未侵犯周围组织;(2)肿瘤未发生远处转移;(3)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

手术方式包括胃部分切除术、全胃切除术、胃底切除术等。

术后需进行化疗或放疗,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2. 化疗治疗化疗是晚期胃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可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化疗方案包括:(1)单药化疗:如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等;(2)联合化疗:如5-FU+亚叶酸钙(FA)、5-FU+丝裂霉素+甲氨蝶呤(MTX)等;(3)生物靶向治疗:如贝伐珠单抗(Avastin)、西妥昔单抗(Erbitux)等。

化疗周期一般为4-6周,每4-6周为一个疗程。

化疗期间,患者需密切关注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防出现严重副作用。

3. 放疗治疗放疗是晚期胃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适用于以下情况:(1)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无法手术切除;(2)肿瘤已发生远处转移,放疗可缓解症状;(3)术后放疗,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

放疗方式包括外照射放疗和腔内放疗。

放疗期间,患者需密切关注放疗部位的皮肤反应、消化系统症状等。

4. 支持治疗晚期胃腺癌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贫血、感染等症状,因此,支持治疗至关重要。

主要措施包括:(1)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2)纠正贫血:给予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治疗;(3)控制感染:针对感染病原体,给予抗生素治疗;(4)缓解疼痛:给予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止痛治疗。

5.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是晚期胃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4年胃癌CSCO指南更新-(版)

2024年胃癌CSCO指南更新-(版)

2024年胃癌CSCO指南更新-(附件版)2023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主要分为三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靶向治疗、转移性胃癌的免疫治疗。

1.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这部分更新包括可切除胃癌的外科治疗和不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

例如,对于肿瘤位于近端胃、非侵犯胃大弯侧的胃癌,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腹腔镜下进行脾门淋巴结清扫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

强调了多学科诊疗模式在放疗等治疗手段中的应用。

2.转移性胃癌的靶向治疗:这部分更新包括一线、二线和三线靶向治疗的更新。

例如,一线靶向治疗中新增了靶向Claudin18.2的药物“唑贝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

二线治疗中,雷莫西尤单抗联合紫杉醇成为首选方案。

三线治疗中,ADC药物如维迪西妥单抗用于HER2阳性胃癌患者。

3.转移性胃癌的免疫治疗:这部分更新包括一线免疫治疗的更新。

例如,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成为PD-L1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请注意,这些信息是基于2023年的数据,可能与2024年的更新有所不同。

建议您关注CSCO的官方发布,以获取最新和最准确的信息。

在2023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的更新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关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尤其是在外科治疗方面的更新。

这一部分对于临床实践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为它涉及到手术技术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

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治疗更新在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治疗方面,2023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更新。

对于可切除胃癌的外科治疗,指南对手术规范进行了注释修改。

特别是,对于肿瘤位于近端胃、非侵犯胃大弯侧的胃癌,指南指出在D2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腹腔镜下进行脾门淋巴结清扫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

这一更新的意义在于,它可能会改变临床实践中对于这类胃癌患者的手术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操作,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更新的背景和依据这一更新的背后,是对现有临床研究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诊治原则和药物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9-05-15T09:39:02.95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3期作者:王春英[导读] 胃癌的流行病学及病因,胃癌曾是继肺癌之后第二常见恶性肿瘤,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普遍下降趋势。

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肿瘤结核病医院黑龙江伊春 153100
摘要:胃癌的流行病学及病因,胃癌曾是继肺癌之后第二常见恶性肿瘤,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普遍下降趋势。

据估计 2002年全球新发胃癌病例93.4万,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数的8.6%,其中42%的病例发生在中国。

关键词:胃癌诊治原则药物治疗中国胃癌人口调整死亡率为男性40.8/10 万,女性为18.6/10万,男性是女性1.9倍,分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 4.2~7.9倍和3.8~8.0倍。

并且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城市为15.3/10万;农村为24.4/10万,是城市的1.6倍。

据WHO最新统计,直至2005年胃癌仍是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位恶性肿瘤。

而据中国 30个肿瘤登记除1998~2002年的资料显示,胃癌仍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国胃癌发病虽也有下降趋势,而且男性的下降速度超过女性,但据最新统计(2002~2004年数据),中国的大中城市如上海市中,胃癌粗死亡率为男性52.24/10 万,仍居恶性肿瘤发病第二位,女性为29.26/1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 3位,发病仍以胃窦为主,男性病灶发生于上1/3(以贲门为主)的比例较女性为高。

确诊时Ⅰ、Ⅱ期比例较低,Ⅳ期胃癌的比例超过 1/3。

胃癌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60 岁,通常是腺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或胃底的肿瘤。

高危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特别是在儿童期),发病率升高3~5倍;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发病率升高 1.5~3倍);不健康的食品制备过程如发酵、熏制造成高盐和亚硝胺成分增高;营养缺乏如维生素A、 C、E,β-胡萝卜素、硒、纤维素缺乏;以及疾病及家族史如胃部分切除后、Menetrier’s 病(巨大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10%~20% 为胃癌)、胃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发病率升高2~3倍、家族中有胃癌病人等。

如果按照胃癌发生的亚部位进行分析,远端胃癌的发生和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以及抗氧化维生素(A、C和E)摄入不足密切相关,还和相对较差的社会经济状态有关;而近端胃癌的发生和吸烟(OR大约为4)密切相关,与胃食管反流,肥胖,高脂肪摄入,以及中高水平社会经济状况亦可能相关。

一、胃癌的诊断和分期
因胃癌早期的临床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因此胃癌的诊断不单纯依靠临床症状,确诊的方法包括上消化道内镜观察胃粘膜改变并活检取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这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进行各种治疗之前,应尽可能获得病理学检查。

其它检查方法包括影像学诊断方法:钡餐检查,其安全无创,应用广泛,有助于判断病灶部位、范围和胃功能状况,但对于早癌的诊断不如内镜敏感,而且无法判断癌前病变。

常用手段:CT或MRI扫描在评价局部病变范围、淋巴结情况和判断转移方面具有价值,超声内镜评价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情况的准确率为80%,可作为术前评价的补充,超声检查对评价淋巴结情况和判断转移方面也有一定价值,这些作为术前分期和基线筛查的方法。

腹腔镜,如怀疑肿瘤累及全层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行腹腔镜检查明确有无手术指征;PET-CT扫描,可能有助于部分患者判断有无远处转移;对于有明确的远处转移和早期胃癌不应进行这些检查。

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在 40%~50%的病例中升高,甲胎蛋白(AFP)和CA199在30%的胃癌病人中增高,在随访中有意义。

除非怀疑有脑或骨转移,不将头颅MRI/CT扫描和骨扫描作为常规检查。

确诊胃癌的同时一定要进行分期检查以明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程度,以此作为制定治疗方案、评价预后的基础。

应以最新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TNM标准进行分期。

根据原发肿瘤(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分期(表1)。

T2期病灶穿透固有肌层,如脏层腹膜完整可蔓延至胃的韧带和网膜。

如穿透被覆于胃韧带和网膜上的腹膜,肿瘤即为T3期。

T4期的肿瘤侵犯临近的结构,包括脾、横结肠、肝、膈、胰、腹壁、肾上腺、肾、小肠和后腹膜。

二、胃癌治疗原则
胃癌的治疗决策和预后是根据胃癌临床分期决定的,同时需参考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患者的术前状态和合并症是影响治疗抉择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早期胃癌和局部进展期胃癌(Ⅱ、Ⅲ期、Ⅳ期M0)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IA期胃癌(T1N0)可考虑选择粘膜下内镜切除或缩小根治术,术后不需要进行辅助化疗。

IB期胃癌(T1N1、T2N0)应行标准胃癌根治术,除非具有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术后不需进行辅助化疗。

Ⅱ期胃癌(T1N2、T2N1、T3N0)无论T 和N状态,均应行标准的胃癌根治术,可行术后辅助化疗,但尚无公认的标准方案,需要临床研究确定标准的辅助治疗方案;可开展新辅助化疗的研究。

ⅢA期胃癌(T2N2,T3N1,T4N0)需根据T 和N状态行胃癌根治术,可采用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或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

对于T4期胃癌,因有肉眼残留(R1手术)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无残留者,建议联合脏器切除,以获得R0切除,并考虑辅助放化疗。

Ⅲ B期胃癌(T3N2)可根据T和N状态行标准或扩大的胃癌根治术,淋巴表1.胃癌的TNM分期标准 0期ⅠA期ⅠB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期 Tis T1 T1 T2a/b T1 T2a/b T3 T2a/b T3 T4 T3 T4 T1-3 任何T N0 N0 N1 N0 N2 N1 N0 N2 N1 N0 N2 N1-3 N3 任何N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 结分期为N2者行D3手术的生存价值尚不明确,可采用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辅助放化疗,或开展相关临床研究。

Ⅳ期胃癌(T4N1~2, N3,M1)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采用姑息化疗、放化疗或最佳支持治疗,必要时进行姑息手术治疗:切除、短路、造口手术(出现肿瘤急症如穿孔、出血、梗阻或卵巢转移等)。

如未行手术,进展期胃癌(分期为T2~T4)不可治愈。

从诊断开始,未经治疗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6月。

粘膜内或粘膜下癌(T1)可能经过数年慢慢发展为进展期胃癌。

新近确诊为胃癌的病例中超过50%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者临近器官受侵。

获得病理完全切除(R0切除)的病例其预后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特别是侵犯浆膜层(T3)以及淋巴结受侵。

5 年生存率从90%(粘膜内癌)到20% (T3N2)不等。

日本的进展期胃癌的5 年生存率大约50%。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随访。

主要目标为监测疾病复发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所致的功能紊乱;评估营养状态,治疗营养问题;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随访通过监测症状或体征和辅助检查来完成。

随访的频率为治疗后2年内每3月一次,2~5年每6月一次,5 年后每年一次。

四、胃癌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案
1.胃癌术后,应选择合适的适应证进行辅助化疗。

虽然部分研究尚有争议,但已有8项以上的META分析显示了胃癌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的生存优势,因此对于特定分期的胃癌术后患者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辅助化疗已达成共识。

T1N0M0患者不建议术后辅助化疗,具有高危因素的T2N0M0患者(如低分化,淋巴管、血管、神经受侵,年龄小于50岁),且手术欠规范(D0/D1术式),应采用术后辅助化疗。

对于Ⅱ/Ⅲ期患者(T3~T4/N0~N2,T1~2/N+),应行术后辅化。

另外对于M0的Ⅳ期患者(pT4N1-3M0或T3N3M0),术后化疗也是必须的。

2、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实行新辅助化疗使胃癌病灶缩小,肿瘤以及所属淋巴结对于周围脏器的侵犯或者压迫减轻,从而降期以提高R0手术切除率及5 年生存率。

对部分不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也应尽量给予新辅助化疗,力求由不可切除转变为可切除病灶。

新辅助化疗应遵循高效低毒的原则,可考虑的化疗方案包括ECF,或其衍生方案ECX、 EOX、EOF,或试用氟尿嘧啶类药物(包括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或奥沙利铂或紫杉烷类如FOLFOX/XELOX/ XELOPAC等。

术前化疗周期数为 2~4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