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小传
布衣词人姜夔

布衣词人姜夔2022-03-16 16:03 来源: 十点读书人宋代文坛群星璀璨。
前有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司马光、曾巩,后有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杨万里、范成大。
和诸多同时代巨星相比,姜夔(号白石道人)并不出众。
然而,他以自身的才、学、识,开创宋词“清空”一派,影响文坛数百年;且其才艺跨文学、音乐、书法三界,并均有所建树,实属难得。
成就背后是艰辛。
姜夔从布衣词人到艺坛大家的曲折从艺之路和为人风骨,值得后人品味。
人生沉浮宋徽宗绍兴年间,姜夔出生于江西鄱阳一个破落的世宦之家。
按陈思《白石道人年谱》,他出生于1158年(一说1154年或1155年)。
其先祖最发达者可上溯到唐德宗时的十二世祖,官至谏议大夫、同平章门下事,等同宰相。
但进入宋代后家道中落,姜夔父亲进士出身,曾“以新喻县丞知汉阳”,也就是以新喻县副职担任汉阳县长。
然而上任三年就死在任上。
一家人失去靠山,家道更蹇困了。
姜夔画像选自清代《古圣贤像传略》少年失怙的姜夔寄居嫁在汉川(在武汉西)山阳的姐姐家,一心一意准备科举考试。
姜夔自幼随父游宦,受到良好教育。
他熟谙诗文、精通音律,有文学天秉,但对“举业”却特别迟钝。
姜夔从17岁第一次回原籍考试,此后三年一回,到26岁,他连考了四次,却每次都名落孙山。
青春时代遭受重大人生挫折,使少年的心一片迷茫。
作为一个社会边缘人,无论看喧嚣尘世,还是缥缈云烟,都不免蒙上一层悲剧色彩。
当姜夔把破落子弟流淌在内心的眼泪凝结为文字珍珠的时候,宋代词坛别具风格的“清空词派”就悄然萌生了。
淳熙三年(1176),长年蜗居山阳的姜夔,决定外出看看世界。
他沿长江而下,在冬至这一天,到了扬州。
当时距金兵南下劫掠已过去几十年,但昔日的繁华之都,仍元气未复;残垣断壁,一派萧索。
追昔抚今,姜夔文思泉涌,写下了后来蜚声文坛的宋词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姜夔》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姜夔》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人物名字:姜夔】
【拼音:JIANG KUI】
【字号: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
【所属朝代:宋辽金】
【生卒年代:约1155—约1221】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人物简介:南宋词人、音乐家。
屡试不第,一生未仕,往来于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诗人词客交游,死于杭州。
工诗词,擅书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
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
姜夔坐像取自1905创刊上海《国粹学报》第3年第1册,宋白良玉绘,清许乃毂道光元年摹。
姜夔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
才子词人姜夔简介

[键入文字]才子词人姜夔简介姜夔南宋绍兴年间,江西鄱阳出了一位大才子姜夔。
他诗词、散文、书法、音律无所不精,可惜时乖运蹇,身后凄凉。
姜夔,字尧章,绍兴二十五年(1155 年)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一个破落的官宦之家。
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他的父亲叫姜噩,是绍兴十八年进士,起初做过县丞,后来病逝在知县任上。
孤苦无依的姜夔只有去找已经嫁到汉川的姐姐,在姐姐家一直寄住到成年。
在此期间,他曾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上。
虽然姐姐是亲人,但是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
成年后的姜夔知道不能再寄住在姐姐家,于是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淳熙十二年(1185 年),而立之年的姜夔来到湖州乌丞县。
乌丞县令姓萧,名德藻,字东夫,是与中兴四大诗人齐名的人物。
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萧德藻与杨万里在湖南零陵旅舍中结识。
二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遂定交为友。
第二天萧德藻要动身离去,临行前对杨万里说:我们定交有如订婚一样,应各留一诗为证。
从此二人成为诗友。
后来杨万里曾推荐萧德藻做广西提点刑狱。
当时的宰相王淮说:我深知萧东夫的性格,他不喜欢做官。
他只爱乌丞县的风光,自号千岩老人。
我曾请他做杭州太守,他还称病不来,更不必说那么远的广西了。
杨万里对萧德藻的诗十分推崇,曾将他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举,称为四诗翁四诗将。
宋人方回说:如果萧不早死,即杨万里犹出其下。
萧德藻作为诗坛名士,对姜夔的才华十分欣赏,与他结为忘年之交,并且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姜夔。
次年冬天,萧德藻调官湖州,姜夔携妻随行。
途经杭州时,萧德藻将姜夔介绍给了杨万里。
杨万里对姜夔的诗词大为赞叹,称他为文无所不工,也和他结为忘年之交。
之后杨万里还专门写信,把姜夔推荐给范成大。
范成大读了姜夔的诗1。
姜夔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玉龙哀曲:指笛曲《梅花落》。 玉龙:笛名。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恁(nèn)时:那时
自度曲的意义
谓在旧有曲调外,自行 谱制新曲。 指在旧词调之外自己新 创作的词调。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苔枝缀玉:这里指梅的两个品种 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缀玉, 梅花象美玉一般缀满枝头 。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无言”句: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 薄,日暮倚修竹。”此以梅花比杜甫诗中的 佳人。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胡沙:沙漠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佩环:玉环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深宫旧事:南朝帝武帝女寿阳公主,曾似 梅花饰面,后来女子纷纷仿之为“梅花 妆”。 蛾绿:眉黛。蛾,形容眉毛的细长;绿, 眉毛的青绿颜色。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借指梅花 与:给 金屋:汉武帝为胶东王时,曰:“若得 阿娇,当作金屋贮之。” 即“金屋藏 娇”。
个人生平
来源于韦 应物
姜夔(kuí )字尧章,别号白石 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今江西 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 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 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 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 名公臣卿往来。人品秀拨,体态清莹, 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 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 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 杂录等多种著作。
姜夔

响。”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词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姜夔小传

姜夔表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传记】鄱阳人。
萧东夫德藻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居吴兴之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自号白石道人。
(《绝妙好词笺》卷二)夔长于音律,尝著大乐议(详载《宋史·乐志》),欲正庙乐。
庆元三年,诏付奉常有司收掌,令太常寺与议大乐。
时嫉其能,是以不获尽其所议,人大惜之。
(陆钟辉刻本《白石道人诗集》引《吴兴掌故》)夔学诗于萧千岩,琢句精工。
(《鹤林玉露》卷十四)尝为自叙:“某早孤不振,幸不坠先人之绪业。
少日奔走,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
内翰梁公,于某为乡曲,爱其诗似唐人,谓长短句妙天下。
枢使郑公爱其文,使坐上为之,因击节称赏。
参政范公成大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待制杨公万里以为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于是为忘年友。
复州萧公,世所谓千岩先生者也,以为四是年作诗,始得此友。
待制朱公既爱其才,又爱其深于礼乐。
丞相京公不特称其礼乐之书,又爱其骈俪之文。
丞相谢公爱其乐书,使次子来谒焉。
稼轩辛公,深服其长短句。
如二卿孙公从之、胡氏应期、江陵杨公、南州张公、金陵吴公及吴德夫、项平甫、徐子渊、曾幼度、商翚仲、王晦叔、易彦章之徒,皆当世俊士,不可悉数,或爱其人,或爱其诗,或爱其文,或爱其字,或折节交之。
若东州之士,则楼公大防、叶公正则,则尤所赏激者。
嗟乎!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于窭困无聊之地者。
旧所依倚,惟有张兄平甫,其人甚贤,十年相处,情甚骨肉,而某亦竭诚尽力,忧乐关念。
平甫念其困踬场屋,至欲输资以拜爵,某辞谢不顾,又欲割锡山之膏腴,以养其山林无用之身。
惜乎平甫下世,今惘惘然若有所失。
人生百年有几?宾主如某与平甫者复有几?抚事感慨,不能为怀。
平甫既殁,稚子甚幼。
入其门则必为之悽然,终日独坐,逡巡而归。
思欲舍去,则念平甫垂绝之言,何忍言去。
留而不去,则既无主人矣,其能久乎?”(齐东野语卷十二)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南宋文学家白石道人姜夔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 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 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 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 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 不由人不生感慨。
赏析“清角吹寒”中“寒”字的妙 处。
• “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 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 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 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 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 这座空城里。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 所感是寒气逼人。
背景
•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 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 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 里”,破坏极其惨重。南宋王朝南渡后,金 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姜夔因路 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 抚今追昔,悲叹今曰的荒凉,追忆昔曰的繁 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曰繁华的怀 念和对今曰山河残破的哀思。
早年经历
出生破落宦官之家,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仕途不 顺,四处流寓。结识诗人肖德藻、杨万里、范成大等。 杨万里“为文无所不工” 范成大 “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寓居湖州
声名鹊起,久居白石洞天,被称为“白石洞人”。
四处游历 移家杭州 悲惨去世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
醉吟商小品/小品
又正是春归,细柳暗黄千缕。 暮鸦啼处。 梦逐金鞍去。 一点芳心休诉。 琵琶解语。
秋宵吟
古帘空,坠月皎。 坐久西窗人悄。 蛩吟苦,渐漏水丁丁,箭壶催晓。 引凉颸、动翠葆。 露脚斜飞云表。 因嗟念,似去国情怀,暮帆烟草。 带眼销磨,为近日、愁多顿老。 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 摇落江枫早。 嫩约无凭,幽梦又杳。 但盈盈、泪洒单衣,今夕何夕恨未了。
音乐家姜夔是江西何地人

关于音乐家姜夔是江西何地人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音乐家姜夔是江西何地人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音乐家姜夔是江西何地人姜夔,是我国南宋闻名的诗词作家、音乐家。
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才华是多方面的。
不仅文学上有非常身高的造诣,成为当时一大词家和诗人,而且娴通音律,善吹箫弹琴,有乐论著述,作词谱曲,受到时人称道。
姜夔(1155—1221年),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名白石道人。
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
是南宋惟一有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词人,同时也是南宋“清空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之一。
姜夔少年丧父,曾随姊生活。
得亲友介绍,就学于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并得其赏识,后娶其侄女为妻。
随后姜夔依萧德藻寓居湖州(今浙江吴兴市),卜居弁山白石洞下,人称白石道人。
经萧德藻介绍,姜夔带着诗稿谒见了当时的闻名诗人杨万里,杨万里称誉他“文无所不工”,又写诗介绍他赴苏州谒见曾任参知政事的诗人范成大,自此,姜夔与这些名重一时的诗人结下了翰墨交谊,并不断往来于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杭州、苏州、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合肥等地,增长了见闻,拓宽了视野。
姜夔40岁左右时,纳交于世家贵冑张鉴。
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后代,在杭州、无锡等地都拥有大量的田宅,他一度无私地资助姜夔,甚至曾想出资为姜夔买官爵,被姜夔婉言谢绝了。
姜夔称他和张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他所以能够长期寓居西湖,浪游浙东、无锡诸处,主要是由于得到了张鉴资助。
姜夔多才多艺,除擅作诗词之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
他常常能在通用词调外,每自创词牌,自制新调曲谱,并能吹弹伴和;旧的词调经他的手笔,顿生新意,如平韵《满江红》,这在当时确属难能珍贵。
只有北宋的周邦彦在自作词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世人因称“前有美成,后有尧章”。
姜夔早年曾和大多数旧时文人一样,怀有求为世用、施展理想的热忱,于庆元三年(1197年)向朝廷上《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建议整理国乐,但没有引起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夔
表字:尧章
号:白石道人
【传记】
鄱阳人。
萧东夫德藻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居吴兴之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自号白石道人。
(《绝妙好词笺》卷二)
夔长于音律,尝著大乐议(详载《宋史·乐志》),欲正庙乐。
庆元三年,诏付奉常有司收掌,令太常寺与议大乐。
时嫉其能,是以不获尽其所议,人大惜之。
(陆钟辉刻本《白石道人诗集》引《吴兴掌故》)
夔学诗于萧千岩,琢句精工。
(《鹤林玉露》卷十四)
尝为自叙:“某早孤不振,幸不坠先人之绪业。
少日奔走,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
内翰梁公,于某为乡曲,爱其诗似唐人,谓长短句妙天下。
枢使郑公爱其文,使坐上为之,因击节称赏。
参政范公成大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待制杨公万里以为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于是为忘年友。
复州萧公,世所谓千岩先生者也,以为四是年作诗,始得此友。
待制朱公既爱其才,又爱其深于礼乐。
丞相京公不特称其礼乐之书,又爱其骈俪之文。
丞相谢公爱其乐书,使次子来谒焉。
稼轩辛公,深服其长短句。
如二卿孙公从之、胡氏应期、江陵杨公、南州张公、金陵吴公及吴德夫、项平甫、徐子渊、曾幼度、商翚仲、王晦叔、易彦章之徒,皆当世俊士,不可悉数,或爱其人,或爱其诗,或爱其文,或爱其字,或折节交之。
若东州之士,则楼公大防、叶公正则,则尤所赏激者。
嗟乎!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于窭困无聊之地者。
旧所依倚,惟有张兄平甫,其人甚贤,十年相处,情甚骨肉,而某亦竭诚尽力,忧乐关念。
平甫念其困踬场屋,至欲输资以拜爵,某辞谢不顾,又欲割锡山之膏腴,以养其山林无用之身。
惜乎平甫下世,今惘惘然若有所失。
人生百年有几?宾主如某与平甫者复有几?抚事感慨,不能为怀。
平甫既殁,稚子甚幼。
入其门则必为之悽然,终日独坐,逡巡而归。
思欲舍去,则念平甫垂绝之言,何忍言去。
留而不去,则既无主人矣,其能久乎?”(齐东野语卷十二)
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姜词有汲古阁《宋六十家词》本、江都陆氏《姜白石诗词合集》本、王氏四印斋所刻《双白词本》、许氏榆园丛刻本、朱氏《彊村丛书》本、沈氏逊斋影乾隆十四年张奕枢刊本。
其自度曲,并缀音谱,为研求宋词乐谱之主要资料。
【集评】
黄升:
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
沈义父:
姜白石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
【《乐府指迷》】
朱彝尊:
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
【《词综》序】
周济:
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
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
辛宽、姜窄,宽故容秽,窄故斗硬。
白石小序甚可观,苦与词复。
若序其缘起,不犯词境,斯为两美矣。
【《宋四家词选》序论】
白石词如明七子诗,看是高格响调,不耐人细思。
白石以诗法入词,门径浅狭,如孙过庭书,但使后人模仿。
白石好为小序,序即是词,词仍是序,反复再观,如同嚼蜡矣。
词序序作词缘起,以此意词中未备也。
今人论院本,尚知曲白相生,不许复沓,而津津于白石词序,一何可笑!
【《介存斋论词杂著》】
王国维: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
”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
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问隔与不隔之别。
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
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
词亦如是。
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
”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
”则隔矣。
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便是不隔。
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
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人间词话》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