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网卡驱动解析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网卡驱动程序及其安装

基于 L n x操作 系统的 网卡驱动程序及其安装 iu
刘金 梅 周 彤 李 紫薇2 刘立 军
( .北华航天工 业学院 电子工程系 ,河北 廊坊 0 50 ;2 1 6 0 0 .唐 山建 龙实业有限公司 ,河北 唐 山 04 0 ; 6 2 0 3 .廊坊 开发 区昂瑞 自动化工程有 限公 司,河北 廊 坊 0 5 0 ) 6 00 摘 要 :本文介绍 了 Ln x i 操作 系统 中网络设备和驱动程序 的工作 原理 ,针 对不同的 网卡 提 出了配 置 T PI u C /P网
当驱动程序开始运作时 , 操作系统首先调用检测例
程 以发 现 系统 中安装 的 网卡 。如果 该 网卡支 持 即插
作者简介 :刘金 梅 (9 7一) 女 , 17 , 助教 , 士 , 硕 河北秦 皇岛人 , 从 事嵌入式系统研 究与开发。
一
即用 , 那么检测例程应该可 以 自动发现网卡的各种 参数 ; 否则就要在驱动程序运作前 , 设置好网卡的参 数供驱动程序使用 。当核 心要发送数据时 , 它调用
1 Lrx系统 网络设 备 i  ̄
动程序 , 注册系统中可用 的网络设备。设备用标准 的、 支持 网络 的机 制 把 收 到 的 数 据包 转 发 到 相 应 的 网络层。所有被发送和接收的包都用数据结构 s— k
b f来 表 示 。这 个数 据 结 构 有 很 好 的灵 活性 , 这 u 在 个数 据 结构 中可 以增加 或 删 除网络 协议 数据 包 的头 部 。数 据就 是通 过这 个特 定 的数据 结构 在 系统 和驱 动 程序 之 间传递 的 。
其次 , Ln x , 在 iu 下 网络子系统被设计成与协议 完全无关 , 这就使上层协议对驱动程序变 得透 明起 来, 而实际的物理传输则可 以对协议隐藏起来 。网
linux 模块驱动存放路径

linux 模块驱动存放路径Linux模块驱动存放路径主要是指Linux操作系统中存放内核模块(.ko文件)的路径。
内核模块是一种能够动态加载和卸载的Linux内核扩展,它们可以为内核添加新的功能或者驱动外部设备,提供更好的系统调节和扩展性。
在Linux系统启动或者在需要时,内核会自动加载相应的模块。
Linux模块驱动存放路径可以有多个,具体的路径和命名规则可能会根据不同的Linux发行版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路径:1. /lib/modules/`uname -r`:这是Linux系统中默认的模块存放路径,`uname -r`会替换为当前正在运行的内核版本号。
这个路径下按照内核版本号不同,会有不同的目录,每个目录下放置对应内核版本的模块。
2. /usr/lib/modules/`uname -r`:一些Linux发行版(如Debian、Ubuntu)使用这个路径作为模块存放位置,命名规则和上述路径相同。
3. /lib/modules/:这个路径下可能会包含多个内核版本的模块,每个内核版本有一个对应的目录,模块文件存放在各自的目录下。
4. /usr/local/lib/modules/:一些非官方或自定义的内核模块可能会被安装到这个路径,以避免与系统默认的模块冲突。
在存放路径中,一般会包含多个目录,每个目录可能对应一个或多个内核版本,其中常见的子目录有:1. build/:这个目录包含内核源码,可以用于编译模块。
2. kernel/:这个目录下存放已编译的内核模块文件(.ko)。
3. source/:这个目录中存放内核模块的源代码。
在模块驱动存放路径中,每个模块通常有一个对应的源代码文件(.c或.cpp)和一个已编译的模块文件(.ko)。
模块的源代码文件负责实现模块的功能和驱动逻辑,而模块文件则包含了已编译的二进制代码,可以被内核动态加载和卸载。
除了模块文件之外,存放路径中可能还包含一些其他的文件,如:1. Module.symvers:该文件包含了编译模块时使用的符号表,用于和内核中的符号进行匹配。
在linux系统下如何安装网卡驱动

2011年研发二部工作周报月报作者:***时间:2012-6-13目录一、整理漏扫系统的结构 (1)1、整理NetScan目录中的程序。
(1)2、整理proftpd目录中内容(插件的检测信息)。
(4)3、整理proxyd目录中的安管(安管平台)。
(8)二、熟悉Nessus的工作原理 (8)1、Nessus扫描引擎的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整理运行的整个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通过客户端下发策略,上传到服务器上。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服务端:接收客户端下发的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服务端进行身份的认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整理漏扫系统的结构网卡是Linux服务器中最重要网络设备。
据统计,Linux网络故障有35%在物理层、25%在数据链路层、10%在网络层、10%在传输层、10%在对话、7%在表示层、3%在应用层。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故障通常发生在网络七层模型的下三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
对应于实际网络也就是使用的网络线缆、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故障。
Linux的网络实现是模仿FreeBSD的,它支持FreeBSD 的带有扩展的Sockets(套接字)和TCP/IP协议。
它支持两个主机间的网络连接和Sockets通讯模型,实现了两种类型的Sockets:BSD Sockets和INET Sockets。
它为不同的通信模型和服务质量提供了两种传输协议,即不可靠的、基于消息的UDP传输协议和可靠的、基于流的传输协议TCP,并且都是在IP网络协议上实现的。
INET sockets 是在以上两个协议及IP协议之上实现的。
由于交换机、路由器通常独立于Linux或者其他操作系统。
网卡设置故障是造成Linux 服务器故障最主要原因。
可能因为硬件的质量或性能、磨损老化、人为误操作、不正确的网络设置、管理问题、Linux软件的BUG、系统受到黑客攻击和Linux病毒等原因造成。
Linux设备驱动程序原理及框架-内核模块入门篇

Linux设备驱动程序原理及框架-内核模块入门篇内核模块介绍应用层加载模块操作过程内核如何支持可安装模块内核提供的接口及作用模块实例内核模块内核模块介绍Linux采用的是整体式的内核结构,这种结构采用的是整体式的内核结构,采用的是整体式的内核结构的内核一般不能动态的增加新的功能。
为此,的内核一般不能动态的增加新的功能。
为此,Linux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机制,叫(可安装)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机制,可安装)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机制模块” )。
利用这个机制“模块”(module)。
利用这个机制,可以)。
利用这个机制,根据需要,根据需要,在不必对内核重新编译链接的条件将可安装模块动态的插入运行中的内核,下,将可安装模块动态的插入运行中的内核,成为内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内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或者从内核移走已经安装的模块。
正是这种机制,走已经安装的模块。
正是这种机制,使得内核的内存映像保持最小,的内存映像保持最小,但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和可扩充性。
内核模块内核模块介绍可安装模块是可以在系统运行时动态地安装和卸载的内核软件。
严格来说,卸载的内核软件。
严格来说,这种软件的作用并不限于设备驱动,并不限于设备驱动,例如有些文件系统就是以可安装模块的形式实现的。
但是,另一方面,可安装模块的形式实现的。
但是,另一方面,它主要用来实现设备驱动程序或者与设备驱动密切相关的部分(如文件系统等)。
密切相关的部分(如文件系统等)。
课程内容内核模块介绍应用层加载模块操作过程内核如何支持可安装模块内核提供的接口及作用模块实例内核模块应用层加载模块操作过程内核引导的过程中,会识别出所有已经安装的硬件设备,内核引导的过程中,会识别出所有已经安装的硬件设备,并且创建好该系统中的硬件设备的列表树:文件系统。
且创建好该系统中的硬件设备的列表树:/sys 文件系统。
(udev 服务就是通过读取该文件系统内容来创建必要的设备文件的。
)。
Linux下查看网卡驱动和版本信息

Linux下查看网卡驱动和版本信息查看网卡生产厂商和信号查看基本信息:lspci查看详细信息:lspci -vvv # 3个小写的v查看网卡信息:lspci | grep Ethernet查看网卡驱动查看网卡驱动信息:lspci -vvv # 找到网卡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网卡驱动# lsmod 列出加载的所有驱动,包括网卡驱动查看网卡驱动版本查看模块信息:modifo<module name> # 其中包含version信息或# ethtool-i <device name>RHEL 6.3中的网卡驱动版本:# modinfo igbfilename: /lib/modules/2.6.32-279.el6.x86_64/kernel/drivers/net/igb/igb.ko version: 3.2.10-klicense: GPLdescription: Intel(R) Gigabit Ethernet Network Driver# modinfo e1000efilename: /lib/modules/2.6.32-279.el6.x86_64/kernel/drivers/net/e1000e/e1000e.ko version: 1.9.5-klicense: GPLdescription: Intel(R) PRO/1000 Network Driverauthor: Intel Corporation,<linux.nics@># modinfo e1000filename: /lib/modules/2.6.32-279.el6.x86_64/kernel/drivers/net/e1000/e1000.ko version: 8.0.35-NAPIlicense: GPLdescription: Intel(R) PRO/1000 Network Driver# modinfo ixgbefilename: /lib/modules/2.6.32-279.el6.x86_64/kernel/drivers/net/ixgbe/ixgbe.ko version: 3.6.7-klicense: GPLdescription: Intel(R) 10 Gigabit PCI Express NetworkDriver# modinfo r8169filename: /lib/modules/2.6.32-279.el6.x86_64/kernel/drivers/net/r8169.ko version: 2.3LK-NAPIlicense: GPLdescription: RealTek RTL-8169 Gigabit Ethernet driver查看网络接口队列数查看网卡接口的中断信息:#cat /proc/interrupts | grep eth0或# ethtool-S eth0查看网卡驱动源码的版本号解压Intel网卡驱动源码,打开解压缩目录下的*.spec文件查看驱动的版本。
linux usb wifi驱动开发原理

linux usb wifi驱动开发原理Linux USB WiFi驱动开发原理一、引言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WiFi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Linux操作系统中,为了支持各种WiFi设备,需要进行对应的驱动开发。
本文将介绍Linux USB WiFi驱动开发的原理和过程。
二、USB WiFi驱动开发的基本原理1. USB接口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通用的串行总线标准,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
USB WiFi设备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通信,传输数据和控制命令。
2. 驱动程序驱动程序是用于操作和控制硬件设备的软件。
USB WiFi驱动程序负责与USB WiFi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驱动程序需要与操作系统紧密结合,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API接口与设备进行交互。
三、USB WiFi驱动开发的过程1. 设备识别与初始化USB WiFi设备插入计算机后,操作系统会通过USB子系统进行设备的识别和初始化。
在Linux系统中,USB设备的识别和初始化由USB核心驱动完成。
核心驱动会根据设备的VID(Vendor ID)和PID (Product ID)来匹配对应的驱动程序。
2. 驱动程序注册驱动程序需要在Linux系统中进行注册,以便系统能够正确识别和加载驱动。
注册过程通常包括向系统注册设备类型、设备ID等信息。
3. 设备操作接口的实现驱动程序需要实现设备操作接口,包括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取数据、写入数据等功能。
这些操作接口是通过USB子系统提供的API 来实现的。
4. 数据传输与控制USB WiFi驱动程序需要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功能。
数据传输主要包括从设备读取数据和向设备写入数据,而控制功能包括设置设备参数、配置网络等操作。
5. 错误处理与调试在USB WiFi驱动开发中,错误处理和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驱动程序需要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如设备断开连接、传输错误等。
linux下安装USB无线网卡驱动

安装方法及步骤:一、准备工作2、到/projects/ndiswrapper下载最新的ndiswrapper包,我的版本是ndiswrapper-1.52.tar.gz3、准备好网卡在Winxp下的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最好是最新的,指定给XP用的。
二、安装及配置1、安装(1)解压:tar -zxvf ndiswrapper-1.52.tar.gz(2)进入ndiswrapper-1.52:cd ndiswrapper-1.52(3)编译:make//在此操作之前必需先把编译环境搭建好,即:安装好开发环境。
(4)安装:make install //如果不采取默认的安装路径,则可以用。
configure ——prefix="/etc/local"来指定安装目录。
//此目录是自建。
(5)查看安装后的版本ndiswrapper -v | grep //此处似乎不对。
如安装成功则显示version: 1.51(6)获取该无线网卡的WindowsXP驱动,(7)进入该驱动所在目录:cd /home/tsm/dwl_g520(8)安装无线网卡驱动:ndiswrapper -i net5211.inf(9)查看驱动是否安装:ndiswrapper -l//如:显示net5211(驱动名称):driver installed(10)写入配置文件:ndiswrapper -mndiswrapper -mandiswrapper -mi(11)启动后模块自动加载:modprobe ndiswrapper注:安装出现问题的仔细按照下面小问题的步骤会解决问题的:小问题:我是用ndiswrapper安装windows下的inf驱动的sony本本384M内存,4M集成显存,usb1.0接口,跑windows速度比较慢,就像装个轻量级的操作系统。
无线网卡的ID是0cf3:1006,查询得到芯片对应驱动为ar9271.fw装过几次puppy(4.0、4.1、5.1)多是因为usb无线网卡无法驱动只好作罢。
linux安装网卡驱动教程

linux安装网卡驱动教程在Linux系统中,网卡驱动是一个必需的组件,它允许计算机与网络相连,进行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虽然大多数Linux发行版会自动安装一些常用的网卡驱动,但某些特殊型号的网卡可能需要手动安装对应的驱动程序。
下面是一个详细的Linux安装网卡驱动的教程,帮助你完成这个过程。
1. 首先,你需要确定你的网卡型号和型号。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获取:```lspci | grep Ethernet```这将列出系统中所有的以太网适配器,包括网卡的型号和型号。
2. 一旦你确定了网卡的型号和型号,你可以在厂商的官方网站或者第三方驱动程序网站上查找和下载对应的驱动程序。
确保选择与你的Linux发行版和内核版本兼容的驱动程序。
3. 下载驱动程序后,将其保存在你的计算机上的一个可访问的位置,比如家目录。
4. 打开终端,在命令行中输入以下命令以进入驱动程序所在目录:```cd ~/下载```这里假设你将驱动程序保存在`~/下载`目录下。
如果你将其保存在其他目录,请将命令中的路径替换为实际位置。
5. 解压驱动程序文件。
这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完成:```tar zxvf 驱动程序文件名.tar.gz```这里的`驱动程序文件名`应该是你下载的驱动程序文件的实际名称。
6. 进入驱动程序文件夹。
这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完成:```cd 驱动程序文件夹名```这里的`驱动程序文件夹名`是解压后的驱动程序文件夹的实际名称。
7. 阅读驱动程序的安装说明文档。
通常情况下,驱动程序的文件夹中都会包含一个README文件或者INSTALL文件,其中提供了安装驱动程序所需的具体步骤和说明。
8. 一般来说,安装驱动程序的第一步是编译驱动程序的源代码。
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以编译驱动程序:```make```这将根据驱动程序的源代码编译出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
9. 安装编译好的驱动程序。
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以安装驱动程序:```sudo make install```这需要管理员权限,所以你可能需要输入管理员密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输控制协议 TCP: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适合于一次传输大批数据的情况。并适用于要求得到响应的应用 程序。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提供了无连接通信,且不对传送包进行可靠的保证。 适合于一次传输小量数据,可靠性则由应用 层来负责。 应用层 应用程序通过这一层访问网络。 网络接口技术 IP 使用网络设备接口规范 NDIS 向网络接口层提交帧。IP 支持广域网和本地网接口技术。 串行线路协议 TCP/IPG 一般通过 internet 串行线路协议 SLIP 或点对点协议 PPP 在串行线上进行数据传送。 BSD Socket 接口是个通用的接口,它支持各种网络工作形式。一个套接字描述一个通讯连接的一端,两个通讯程序中 各自有一个套接字来描述它们自己那一端。Linux 支持多种类型的套接字。每一类型的套接字有它自己的通信寻址方法 。 Linux 支持下列套接字地址族或域: UNIX Unix 域套接字 INET Internet 地址族支持通过 TCP/IP 协议的通信 AX25 Amateur radio X25 IPX Novell IPX APPLETALK Appletalk DDP X25 X25 INET socket 层支持包括 TCP/IP 协议在内的 internet 地址族。这些协议是分层的,一个协议使用另一个协议的服务。它 与 BSD socket 层的接口要通过一系列 Internet 地址族 socket 操作,这一操作是在网络初始化时就已经注册到 BSD socket 层的。为了不把 BSD socket 与 TCP/IP 的特定信息搞混, INET socket 层使用它自己的数据结构 sock ,它与 BSD socket 结构相连。
__kernel_size_t iov_len; //数据长度 };
socket 结构 Linux 应用层的程序使用的是 标准 的 BSD Socket 接口, BSD Socket 层管理多种地址 簇 。 socket 结构是 BSD Socket 层的 socket 控制结构,在应用程序中通过使用一个 socket 文件描述符与一个 socket 相对应。 include/linux/net.h struct socket { socket_state unsigned long struct proto_ops state; //socket 状态 flags;//如 SOCK_ASYNC_NOSPACE 的标识 *ops;//协议特定的 socket 操作
int int struct socket struct sock struct scm_cookie struct msghdr struct iovec struct kiocb };
flags; size; *sock; *sk; *scm; *msg, async_msg; async_iov; *kiocb;
unsigned int
len,//实际的数据长度 data_len,//数据长度 mac_len,//链路层头的长度 csum;//校验结构
在内核中的 BSD Socket 层使用 msghdr 结构来存储数据包,使用 socket 结构来字处理控制 socket。在 INET Socket 以 下层中使用 sk_buff 结构来存储数据包。使用 sock 结构来管理数据包存放和调度。下面这两个结构分别进行讨论。 msghdr 结构 linux/socket.h struct msghdr { void int struct iovec * * msg_name; msg_namelen; msg_iov; // Socket 名字 //名字长度 //数据块 //数据块个数 //各个协议的 magic (如 BSD 文件描述子
struct icmphdr struct igmphdr struct iphdr struct ipv6hdr unsigned char } h;
*icmph; *igmph; *ipiph; *ipv6h; *raw; //
union { struct iphdr struct ipv6hdr struct arphdr unsigned char } nh; *iph; //IP 层头 *ipv6h; *arph; *raw;
__u32 spinlock_t }; struct sk_buff {
qlen; //链表节点的个数 lock;
/* These two members must be first. */ struct sk_buff struct sk_buff *next; *prev;
struct sk_buff_head struct sock struct timeval struct net_device struct net_device struct net_device
socket 结构中的 state 状态值如下枚举结构,主要的有 SS_UNCONNECTED 和 SS_CONNECTED ,这个结构列出如 下 typedef enum { SS_FREE = 0, SS_UNCONNECTED, SS_CONNECTING, SS_CONNECTED, SS_DISCONNECTING } socket_state; //不允许的状态 //没连接到任何 socket //在连接中 //已连接到 socket //连接正在断开中
*list;//表示在哪个链表上 *sk; //被哪个 socket 拥有 stamp;//数据包到达的时间 *dev; //数据包经过的网络设备 *input_dev;//数据包到达的设备 *real_dev; //数据包正在使用的设备
union { struct tcphdr struct udphdr *th; //TCP 传输层头 *uh; //UDP 头
图 socket 在文件系统 inode 中的位置 sk_buff 结构及管理 sk_buff 结构 Linux 网络层采用统一的缓冲区结构 skbuff,一个个单独的 skbuff 被组织成双向链表的形式。网卡接收到数据帧后,系 统内核为接收到的数据帧放在 skbuff 结构管理的缓冲区内。在网络协议处理的时候 , 数据均以 skbuff 的形式在各层之间 传递、处理。 sk_buff 提供了众多指针 ,可以快速的定位协议头位置,它同时保留了许多数据包信息 (如使用的网络设备等 ),以便协议层 根据需要灵活应用。 下面套接字缓冲区流程图说明了 sk_buff 流动的过程。在源主机上,INET socket 层创建了 sk_buff 缓冲区,它沿网络自 上而下传递,它先在协议层流动,最后在物理层消失。同时把它所带的数据传递给目标主机的物理层的套接字缓冲区, 该缓冲区自下而上传递到目标主机的套接字,并把数据传递给用户进程,目标主机的套接字缓冲区也同时消失。当套接 字缓冲区在协议层流动过程中,每个协议都在发送数据区添加自己的协议头和协议尾,而在接收数据时去掉这些协议 头和协议尾。设置 sk_buff 数据结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网络提供一种统一有效的缓冲区操作方法。
struct fasync_struct *fasync_list;//异步唤醒队列 struct file struct sock wait_queue_head_t short unsigned char PF_LOCAL� }; *file;//回指向 file 的指针 *sk;//指向下一层协议中的 sock 结构 wait;//等待在这个 socket 上的任务列表 type; //数据包的类型 passcred;// credentials (used only in Unix Sockets (aka
Linux 网络层次图
2 数据包结构 结构 sock_iocb 是 socket 的 I/O 控制块,用来进行 socket 的 I/O 异步处理,它是网络传输的一个 总的控制结构,结构 sock_iocb 列出如下(在 include/net/sock.h 中): struct sock_iocb { struct list_head list;
__kernel_size_t msg_iovlen; void * msg_control;
__kernel_size_t msg_controllen; /* Length of cmsg list */ unsigned }; msg_flags; //保存接收数据的时候使用的控制标志
linux/uio.h struct iovec { void __user *iov_base; //数据缓存区地址
Linux 系统调用建立新的套接字时,需要传递套接字的地址族标识符、 套接字类型以及协议。 内核套接字分配新的 socket 数据结构。Socket 数据结构实际是 VFS 索引节点数据结构的一部分,分配新的 socket 数据结构实际就是分配新的 VFS 索引节点。socket 在文件系统位置如下图所示:
• 4.2.1 接收例程 • 4.2.2 发送例程 4.3 网络核心层 • • 4.3.1 net_device 结构 • 4.3.2 网络设备初始化 • 4.3.3 接收数据包 • 4.3.4 包接收 • 5 网卡驱动程序 • 5.1 NAPI • 5.2 8139CP 网卡驱动程序
1 Linux 网络系统分层结构 Linux 网络系统遵守一个四层的模型概念:应用层、 传输层、 互联层和网络接口层。 模型的基层是网络接口层。 负责数据帧 的发送和接收,帧是独立的网络信息传输单元。网络接口层将帧放在网上,或从网上把帧取下来。互联协议将数据包封 装成 internet 数据报,并运行必要的路由算法。 这里有四个互联协议: 网际协议 IP:负责在主机和网络之间寻址和路由数据包。 地址解析协议 ARP:获得同一物理网络中的硬件主机地址。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 ICMP:发送消息,并报告有关数据包的传送错误。 互联组管理协议 IGMP:被 IP 主机拿来向本地多路广播路由器报告主机组成员。 传输协议在计算机之间提供通信会话。传输协议的选择根据数据传输方式而定。 两个传输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