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该如何预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该如何预*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该如何护理,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一、预防为防止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对不规则出血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针对不同时期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做好病因预防。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护理方法,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常见护理措施。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见护理方法:*一、护理预后:1、青春期功血患者最终能否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与病程长短有关。
发病4年内建立正常周期者占63.2%,病程长于4年者较难自然痊愈,可能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2.育龄期患者用促排卵药后妊娠生育可能性很大,但产后仅部分患者能有规则排卵或稀发排卵,多数仍为无排卵,月经可时而不规则或持续不规则。
3.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文献报道癌变率为10%~23%。
癌变时间平均4年(1~11年)。
即使月经恢复正常的患者亦易受某些刺激的影响而复发。
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病程可长可短,皆以绝经而告终。
在除外恶变后可观察等待。
无排卵功血患者应对内分泌治疗有效。
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年龄、病程、血红蛋白水平、既往治疗效果、有无生育或避孕要求、文化水平、当地医疗及随诊条件等因素全面考虑。
总的原则是:出血阶段应迅速有效地止血及纠正贫血。
血止后应尽可能明确病因,并行针对性治疗,选择合适方案控制月经周期或诱导排卵,预防复发及远期并发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无排卵性功血的手术治疗法

无排卵性功血的手术治疗法摘要:无排卵性功血(anovulatory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特点是月经周期不规律、持续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大。
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手术治疗成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无排卵性功血的手术治疗法,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切除术等。
1. 引言无排卵性功血是一种由于卵巢功能障碍引起的月经异常,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
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对于顽固性病例或有明显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手术治疗成为一种常用的选择。
2. 手术治疗法2.1 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行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体切除术。
手术后能够彻底解决病因,无再次出血的可能性。
2.2 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内膜切除术是一种较为保守的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那些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
手术通过切除子宫内膜层,达到治疗效果。
此方法适用于经验丰富的妇科医生,并需要一定的技术掌握。
2.3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那些希望恢复较快的患者。
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可以观察子宫、卵巢等器官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2.4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激光技术对子宫内膜进行烧灼,达到治疗效果。
激光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但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且对设备要求较高。
3. 手术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手术治疗对于无排卵性功血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彻底解决血尿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手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术后护理和复诊检查。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性生活。
术后可能出现一定的不适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处理。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怎样治疗?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该吃什么药。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怎么治疗?*一、西医*1、药物治疗:青春期DUB大多为无排卵性功血,其治疗目的是恢复整个子宫内膜的同步性发育,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正常的血管节律性收缩。
临床可根据其严重度分为3类,作为治疗依据。
1.轻度月经不规则,常推迟,无法预测行经日期,出血量不太大,血红蛋白量与正常值无大差异。
可给予精神安慰,消除顾虑,嘱建立月经卡,注明月经持续天数,每天出血情况。
并加强体质锻炼,注意营养。
不必给予激素治疗,一般在几个月甚至1~2年内可自行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2.中度经期不规则,月经量多,持续时间长,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但不100g/L。
(1)中度出血,结合雌激素(妊马雌酮,倍美力)1.25mg或雌二醇2mg,1次/4h口服,连续24h。
然后1次/d,连续服用7~10天后加服甲羟孕酮6~10mg/d,共10天。
停药后自行行经。
(2)如距上次月经40~60天仍未行经,给予服用甲羟孕酮,10mg/d,共10~14天,以调整月经。
停药后可自行行经,即所谓“药物性刮宫”,以避免长期E刺激对内膜起累积作用致内膜增生。
行经后重复周期性服用,在每一周期的下半月,6~10mg/d,共12~14天;或于行经第5天起,服用以孕激素占优势的1号复方口服避孕片(炔雌醇0.035mg,炔诺酮0.625mg),1次/d,共22天。
用3个周期。
有过性行为者应用更为恰当。
并补充铁剂,其他治疗方法同轻度。
3.重度血红蛋白100g/L,有时发生失血性休克,这类病人应住院急诊处理:①输液、输血;②激素止血;③排除或治疗有关凝血障碍疾病。
(1)大剂量性激素止血:病人就诊时多半已长期严重月经过多,子宫内膜大多脱落,残余无多,已无对孕激素起反应的组织存在,孕激素治疗不能有好的疗效,刮宫非但无益,且更能使症状恶化。
妇产科学问答题库

妇产科学问答题库妇产科学问答题库无排卵性功血和有排卵性功血的区别无排卵性功血:好发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但也可发生在生育期.约占功血的85%。
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出血.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提示无排卵。
青春期和生育期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治疗.绝经过渡期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治疗原则.有排卵性功血:好发于生育期妇女,较无排卵性功血少见.分两种类型。
(1)黄体功能不足;一般表现为周期缩短,不孕,易早产。
基础体温双相,但是高温小于11天.内膜活检显示分泌反应至少落后2日。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一般表现为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且出血量多.基础体温呈双相,但是下降缓慢.在月经第5到6天诊断性刮宫,仍见分泌反应的内膜,且与出血期和增生期的内膜并存.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哪些组织?答: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输卵管及卵巢被称为子宫附件.2、何谓子宫峡部?其上下端的名称?答: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时长约1cm,其下端与宫颈管内腔相连.子宫峡部上端因在解剖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粘膜组织于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组织学内口。
3、子宫韧带有哪些?其中哪些韧带使子宫保持前倾位置?答:子宫韧带有4对,即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和宫骶韧带。
圆韧带和宫骶韧带能使子宫保持前倾位置。
4、女性生殖器官有哪些邻近器官?答:邻近器官主要有:位于阴道前面的尿道,位于子宫前面的膀胱,位于宫颈旁的输尿管和位于阴道及子宫后面的直肠。
阑尾下端有时与右侧输卵管与卵巢贴近。
5、何谓月经?答:月经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一种外在标志,是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6、解释下列名词:月经初潮、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答:月经初潮-—女性月经第一次来潮。
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通常28—30日。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定义:是指由内、外因的影响下,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功能失调引起的以月经失调为特征的异常性子宫出血。
与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本身的器质性病变无关。
功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约20%发生于青春期,30%发生于育龄期,5%发生于绝经前期。
根据卵巢功能状态不同,可分为排卵型功血和无排卵型功血。
无排卵型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与绝经过渡期妇女: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间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与卵巢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协调关系,其中H-P-O轴的初轴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O轴从初潮至发育成熟需要4年时间;绝经过渡期妇女则因卵巢功能衰退,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低下,不能发育成熟而无排卵,H-P-O轴衰退从过渡期至绝经平均约4年,绝经后约20%仍会出现功血,还会有偶发怀孕,需要避孕者约占5%。
排卵型功血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
常见有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与黄体萎缩不全。
病因:导致功血的内、外因素包括应急、恐惧、忧伤、精神过度紧张、气候和环境变化,过度劳累和某些疾病等因素通过大脑皮质和神经递质,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功能调节异常。
长期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及代谢紊乱可影响激素的合成、转运和代谢,而导致月经异常或持续无排卵。
临床表现:无排卵型功血:(1)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
(2)月经淋漓不尽,经量过多,可出现贫血。
(3)经期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
排卵型功血:(1)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经期正常。
黄体萎缩不全: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
(2)生育年龄妇女可出现不孕或在早孕期流产。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妇科检查:未婚者仅作肛腹诊;已婚者应常规作三合诊检查。
2、诊断性刮宫:适用于怀疑恶性肿瘤、年龄大有性生活者。
不规则子宫出血,可随时进行诊刮。
判断有无排卵或黄体功能时,可在月经前一日或月经来潮后12h内进行诊刮。
无排卵性功血怎么回事

无排卵性功血怎么回事无排卵性功血是指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不规则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
青春期功血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发育不成熟或延迟,导致卵巢中虽有卵泡生长发育,但不能出现排卵所致。
更年期功血是由于卵巢自然衰老,卵泡缺乏,卵巢功能减退,对垂体促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以致无法排卵而引起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无排卵性和排卵性功血的区别(1)无排卵型功血:根据血内雌激素的多少和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及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和反应,内膜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增生性变化:①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均呈增生期状态,与正常月经周期的增生期无区别。
②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局部或全部增厚,或呈息肉样增生,腺体数增多,腺腔扩大,大小不一,犹如瑞士干酪样结构,故又称瑞士干酪样增生过长,腺上皮细胞为高柱状,呈复层或假复层排列,间质常有水肿,表面微血管及小静脉增多,且扩张有淤血或栓塞,内膜有局部坏死和出血。
③子宫内膜腺型增生过长:又称腺瘤型增生过长。
腺体高度增生,数目增多,间质少,腺体呈背靠背现象。
腺上皮呈复层或假复层,核大深染,有时腺上皮呈乳头状,向腺腔突出。
④萎缩型子宫内膜:无排卵型功血的内膜出血属雌激素水平下降的突破性或撤退性出血性质,内膜表层不同部位有此起彼落的坏死和溃破,而不是完整脱落;由于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缺少孕激素作用,内膜缺少发育良好的间质支架,组织脆弱易损且螺旋小动脉也不发生节段性收缩控制血流,所以出血无规律性。
(2)排卵型功血:常见下列类型:①排卵型月经过多:由于性激索过度分泌或代谢紊乱引起。
少数患者子宫内膜呈高度分泌反应。
②黄体期功能不全:由于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或不匀。
③子宫内膜脱落不全:由黄体萎缩不全造成。
④排卵期出血:由于雌激素水平暂时性下降引起月经中期出血。
检查方法(1)凡月经周期、经期及出血量不正常,经检查全身及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原因及心理护理干预河北省万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技术站(076250)史慧荣[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因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它是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调而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依据发病机制的发生可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功血两类,其中无排卵性功血约占85%[1]。
通过多年来的临床观察,只要不延误病情,及早医治,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也势在必行。
1、病因分析:1.1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1.1青春期:在青春期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的反馈机制尚未健全,此时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呈持续低水平,促黄体生成素无高峰形成,虽有成批卵泡生长却无排卵,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就发生退行性变而不能排卵导致无排卵性功血。
青春期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正常功能的建立需经过一段时间,此时受到机体内部或外界因素的影响:诸如精神紧张、情绪变化、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及环境、气候骤变等影响时,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或靶细胞效应异常而引起功血。
1.1.2围绝经期:在绝经过渡期,卵巢功能不断衰退,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因退行性变而不能排卵导致无排卵性功血。
1.1.3育龄期:生育期妇女有时因应激等因素干扰也可发生无排卵性功血。
1.2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性月经失调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虽然有排卵的功能,但黄体功能异常。
分为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两种类型。
1.2.1黄体功能不足的原因在于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卵泡期FSH缺乏,卵泡发育缓慢,使雌激素分泌减少;LH峰值不高,使黄体发育不全,孕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
1.2.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在月经周期中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因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持续受影响,不能如期完整脱落,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2、根据以上两方面的病因分析,并通过临床观察,深深体会到加强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无排卵性功血的病因有哪些

无排卵性功血的病因有哪些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作为女性每个月在生理期都会特别不舒服,但是正常的女性又避免不了这种情况,生活中很多女性都被妇科疾病困扰着,妇科疾病不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困扰,无排卵性功血就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它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面一起了解下无排卵性功血的病因有哪些。
无排卵性功血是指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不规则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
青春期功血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发育不成熟或延迟,导致卵巢中固然有卵泡生长发育,但是不能进行正常排卵所导致。
更年期功血是由于卵巢自然朽迈,卵泡缺乏,卵巢功能减退,对垂体促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以致无法排卵而引起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崩漏那么这种病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一、无排卵性功血: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子宫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是非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
有时先有短时间的停经,然后发生子宫出血。
有时一开始表现为不规则出血。
也有时周期尚准,仅表现为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
出血期无下腹痛或其他不适,出血多者可出现贫血。
二、排卵型功血:1)黄体发育不健全:临床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少于28天,也有些病人经期正常,往往伴有不孕或早期流产。
2)黄体萎缩不全:雌、孕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常发生在生养年龄的妇女,月经周期正常而经期延长,出血量不等,有时可在经前、经后有淋漓不断的出血,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
为避免无排卵性功血给身体代来伤害专家建议积极预防是很关键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避免过度精神刺激,留意劳逸结合。
2、出血多时卧床休息,避免劳倦。
3、出血期间保持外阴清洁,禁止性交。
4、饮食有节,少食辛辣或生冷之晶。
5、搞好计划生养,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通过了解无排卵性功血的病因有哪些之后,我们知道平时我们的生活细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同时通过了解病因我们能更好对疾病进行预防,平时饮食也是比较重要的,平时一定要注意平淡饮食,同时在月经期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影响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妇科门诊的10%,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和有排卵型功血,分别占功血的70~80%和20~30%。
青春期发生的功血,即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属于无排卵性功血,指初潮后1~2年内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完善,引起生殖内分泌紊乱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异常子宫出血,属中医学的“崩漏”范畴。
本文着重介绍西医的青春期功血病因。
1.西医学的发病诱因
青春期卵泡发育,其分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殖达到一定厚度后失去激素支持时即有可能出血(有学者称之为雌激素的内膜出血阈值)。
第一次达到雌激素的内膜出血阈值后的出血就是月经初潮。
此时虽有卵泡发育,分泌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生长,但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未成熟,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存在缺陷,LH脉冲难以形成而无排卵。
初潮1年内,80%的月经是无排卵月经,初潮5年时仍有不到20%的月经无排卵,1/3的周期。
HPO轴的发育成熟约需要1.5~6年(平均4.2年)。
青春期少女在初潮后至发育成熟过程中,HPO轴复杂而精密的调节关系不稳定,易于受各种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功能失调,青少年正处于紧张繁重的功课学习阶段,机体内部和外界的许多因素,诸如:精神过度紧张、忧虑、营养不良(包括用减肥产品)都会影响HPO轴激素间的协调,导致青春期功血的发生。
近年来研究发现月经紊乱者心理活动有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但二者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2.中医病因病机
从中医学角度来说,青春期功血病因病机复杂,证型错综复杂,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病机根本在肾,切与心、肝、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生殖,其中肾、天癸、冲任、胞宫与现代医学中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功能相近。
青春期功血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肾气未充,肾阴阳不足,脾失统血,后天气血生化不足,血海空虚,以致冲任不固,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傅青主女科》指出:“经水出诸肾”由于青春期少女肾气未实,虽有月经初潮,但其功能尚不健全,冲任不充,固摄不全,其病在肾,位在冲任,变化在气血,治疗上多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原则。
出血期以塞流止血为当务之急。
3.病理及临床特点
功血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为: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控异常,或卵巢、子宫内膜或肌层局部调控功能的异常,青春期功血可由以下情况引起:
3.1雌激素突破性出血
当子宫内膜受雌激素刺激而又缺乏孕激素作用时,内膜过度增殖,由于内膜间质、血管、腺体发育不同步,溶酶体过度发育而不稳定,释放水解酶,引起出血,雌激素长期作用还可引起血管张力下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更加重了出血,这种出血成为雌激素突破性出血,随着卵泡的生长与闭锁,体内雌激素的量也会随之发生波动,若雌激素处于高水平并发生大幅度波动时,内膜发生大量脱落,导致多量出血;若雌激
素水平低并发生小幅度波动时,内膜少量、不规则脱落,发生长时间、少量出血;表现为停经数轴或数月后,大量出血或淋漓不净。
3.2雌激素撤退性出血
雌激素量减少一半以上发生的子宫出血成为雌激素撤退性出血,这种情况发生在多数卵泡同时闭锁时,雌激素大幅度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发生脱落而出血;由于缺乏内膜修复,出血不易停止;表现为多浪出血后淋漓不净,可激发贫血。
3.3青春期功血特点
青春期功血由于缺少孕激素的作用,子宫内膜不产生同步脱落,而是部分脱落,部分未脱落,一处修复而另一处又破裂出血,出现患者持续的子宫出血。
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特点为完全无规律的子宫出血,出血间隔时间可长可短,出血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出血量可多可少,贫血程度可轻可重,但基础体温均为单相。
4.治疗方法
青春期功血治疗原则: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利于HPO轴成熟;预防再次出血;同时,注意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等支持治疗。
一般西医采用雌孕激素治疗,中医采用传统汤方加减如补中益气汤、龟鹿二仙汤、凉血化瘀固冲汤、补肾固冲汤等,中成药如益肾健脾颗粒、二至丸、坤泰胶囊等。
【参考文献】
商敏.青春期功血的诊治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 2008,10(8)
刘志宏.青春期功血中医治疗现状与展望[J].医疗与保健,2008,8
陈淑健.健脾补肾法治疗青春期功血87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
阚昆,闫平. 青春期功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8):178-180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