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公开课)
《最后一分钟》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最后一分钟》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最后一分钟》五班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教学准备:闹钟一只教学过程1 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2、好,时间已到,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3、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4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
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5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一分钟》(板书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谁愿意说一说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6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现在还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快来读读课文吧!二朗读理解课文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是啊,可怜的元元只晚起来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多难为情啊!你能找到他难为情的语句吗?用“——”把它画出来。
请看图,哪个小朋友是元元,用手指给同桌看。
你能为大家表演这种表情吗?3、此时此刻的元元,内心一定非常后悔。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元元后悔什么呢?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请大家读1—4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同桌合作沟通。
(三)实践活动、深化感悟1 那么,一分钟究竟有多重要呢?下面我们亲自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能做什么,好不好?第一组学生读书;第二组学生写字;第三组学生口算;第四组学生绘画。
一分钟过后沟通汇报。
2你知道一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做一个永远和时间赛跑的人,这样你一定会成功1.齐读课文。
2.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最后一分钟》五班级语文教案2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最后一分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一分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词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分钟”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97年7月1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吗?生:香港回归祖国。
师: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分钟》就是讲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时刻。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生:(自读课文)3.交流讨论师:同学们,你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觉得课文中的“一分钟”非常重要,它代表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关键时刻。
生2:课文中的语言很优美,比如“东方之珠”、“紫荆花”等词语,让我感受到了香港的美丽和祖国的繁荣。
师:很好,同学们都提到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的内容。
4.分析课文师:请同学们分段落朗读课文,并简要概括每段的意思。
生1:第一段写的是回归仪式的准备工作。
生2:第二段写的是回归仪式正式开始。
生3:第三段写的是回归仪式结束,香港回归祖国。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词句。
5.学习生字词和优美词句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我们一起学习生字词。
(师生共同学习生字词)师: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优美词句。
(师生共同积累优美词句)6.朗读展示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朗读展示。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生:(分组朗读展示)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时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生1: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4最后一分钟》第一、二课时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最新精品优秀课件PPT

3.“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 魂”有什么含义? 答:是指那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深深 地印在中国人的心里。一个“铸” 字可见伤痛之深!
4.想一想:面对香港的回归,人们 为什么要流泪? 答:香港本来是我们神圣领土的 一部分,可是在一百多年前却被割 让给了英国,这成为中国屈辱的铁 证。今天香港终于要回来了,人们 怎能不激动、不自豪?这是激动的 泪水,更是幸福的泪水。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 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 抱前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 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 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 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 祝福。
段落层次
一、喜迎香港回归。(1)
二、仰望国旗升起。(2)
三、回顾屈辱历史。(3)
四、展望美好未来。(4)
字词全解
读 读 写 写
香港
刹那
倾听
悄然
午夜
浮现
脊梁
皮肤
沸腾
欢乐
伤痕
流淌
字词全解
多音字
[悄]
辨读:qiǎo(悄声)qiāo(静悄悄) 运用:月亮悄(qiǎo)无声息地升上了天 空,小院里变得静悄(qiāo)悄(qiāo) 的。
字词全解
多音字
lù(露珠 露天 暴露)
露
lòu(露底 露面 露马脚)
chà(刹那 古刹 宝刹)
2.文章以“最后一分钟”为题有何寓 意?说说你的理解。 答:“最后一分钟”指1997年7月1日 到来前的一分钟,也就是香港回归祖 国怀抱前的一分钟。这是有历史意义 的特殊时刻。文章以此为题,直接点 明了这一分钟对全国人民的重要性, 表达了全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 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美好前程的衷心祝 福。
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

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篇1学习目标:认识5个生字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
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
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会诗歌内容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
)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不平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
)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
(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小学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

教案题目:《最后一分钟》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语,学习识别和解释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梳理课文,选取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2.教学难点:解释和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
三、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Step 1:课前导入(15分钟)
1.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好,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2.回顾上节课对语文理解的讨论,复习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熟悉与本课相关的背景知识。
Step 2:新课呈现(20分钟)。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公开课)

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借助材料读懂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自主发现,初步感知诗歌的表现手法,积累语言形式。
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流程:课前预热:1、回顾本单元课文特点及学习方法。
师:我们在七单元已经学了三篇课文了,他们都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历史性比较强的课文,当时我们主要是怎么来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呢?2、观看影片,了解历史,做情感铺垫。
师:上课前我想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
(生观看影片)一、揭示课题,初读感知。
1、从1840年开始,古老中国就堕入了近代的屈辱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也和这段历史有关。
(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这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时候?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诗歌(板:现代诗歌)是的,而且还是一首现代的新诗,和古诗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自由体分行,但它并不是随意的口语,而是精心锤炼,自然明快,琅琅上口,适合朗读。
1.自主朗读诗歌。
师:让我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交流初步感受。
师:读完诗歌之后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你认为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请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学生板书)二、读准词语,提炼问题1.读准第一组词语,读准音。
(叩问悄然旗杆刹那骨髓)3、读懂第二组词语,提炼相互矛盾的问题。
(欢腾一寂静痛苦一欢乐午夜一清晨)师:到诗中找出这3 组词语所在的诗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预设学生问题:万众欢腾又怎么会寂静?百年的痛苦又何来欢乐?既是午夜,又怎会是清晨?)三、自读自悟,小组讨论。
1、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2、小组讨论学习:选一个最感兴趣的话题,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历史背景,谈谈自已的感受。
四、聚焦画面,精读感悟。
预设交流点之一:感受“痛苦与欢乐”(学生自由发言,大屏幕显示第三节)1、读出痛苦。
《最后一分钟》一等奖说课稿

《最后一分钟》一等奖说课稿1、《最后一分钟》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该单元以“振兴中华、勿忘国耻”为主题展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前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
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当中。
二、说教法、学法“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
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本课是阅读课,我准备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因为学生对香港回归、虎门硝烟这些历史事件不是很熟悉,理解诗歌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我将本课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开场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当中,音乐既渲染了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接着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盼着一个庄严时刻。
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了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中国人都急切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最后一分钟》课件1-优质公开课-鲁教四下精品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第一小节自学提示:
1.本节中写到香港的“风雨归程”是怎样的? 2.“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哪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第二小节自学提示:
1.读第二小节填空: 最后一分钟是( 旗帜 )( 旗杆)、( 脊梁)、 ( 土地和天空 )、( 寂静和嘴唇 )。这是一个 ( 排比 )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 作者为什么由“旗杆”想到“中国人的脊梁”? 3.这一节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kòu) (chà) 叩 (叩问) 刹 (刹那) 硝 (xiāo) (suǐ) (硝烟) 髓 (骨髓) 铸(zhù) (铸造)
词语积累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脊梁:即脊背,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
午夜。香港,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香
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中央人民 政府向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 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吨,用青铜铸造, 典雅大方,寓意深长,座落在香港会展中心新 翼的海边,已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
拓展阅读——香港回归历程
•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
最后一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 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 府签订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 以及200多个岛屿(后统称 “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 月30日期满。
割赔 地款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课文
24 最后一分钟
执教:宜春三小 黄计利
24 最后一分钟
叩问 欢腾
旗杆 寂静
刹那
悄然
骨髓
痛苦 清晨
欢乐
午夜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
万众欢腾又怎么会寂静? 百年的痛苦又何来的欢乐?
既是午夜又怎是清晨? 1、默读课文,画出第二小节的特写镜头,圈 出第三小节的历史事件。 2、再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思考以上三个问 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万众欢腾又怎么会寂静? 百年的痛苦又何来的欢乐?
既是午夜又怎是清晨? 选一个最感兴趣的话题,找出含义深刻 的句子,结合历史背景,谈谈自已的感受。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 《南京条约 》 1842年8月 英国 主要内容 1.永久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2.赔款2100万银元 。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 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
• 《北京条约》 1860年 英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 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 800万两白银 。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最后一分钟, 是 ,
是
是
,
,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