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无线电技术分析
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分析

旦预测航迹的点出现在了区域 B 就可将测 得的数 据通过两 内,
个雷达之间的网络通信传输给区域B 内的雷达 , 区域B 内的雷达 可以继续使用这些数据进行航迹预测工作, 这种工作模式类似 于地面移动 通信 中的 “ 软切换” 术, 技 从而保障 了平流层雷达 系统的成像、 探测、 跟踪和航迹预测的工作连续性 。 平流层雷达系统组网需要考虑在各种突发情况下系统都能 工作, 目前研究都建议采用具有极强 自 适应性 的A o 自组织 dHc
代 电子技术: 军事通信, 0 5 2 ( : 64 . 2 0 , 81 4 — 8 ) [ 张直中. 3 ] 逆合成孔径雷达 (S R 成像 []中国电子科学 IA ) J.
研究院学报 : 基础理论, 0 6 15: 9— 0 . 20 , () 3 14 4
[] 4王晓峰. 临近空间慢速平台S R A 运动补偿 技术研 究[] D. 北京: 国防科技大学.0 7 20 .
c m m unia in m a n no o c to do i w,S R sa ou i he d D i r sng t om e tc a o egn m o e a o e i t r s s si nd f r i r nd m r n e e t.Thi ril nto c d s a tc e i r du e
摘要: 作为当 今无线通信领域的新技 术一 软件无线 ̄ D ( f a .endR d ) 前景十分 _ S RSl r D f e ai) ow e i o ̄ 广阔 正引 国 , 起 内外越来越
多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 软件无线电的概 特点 及体 系结构, 分析了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 术, 阐述了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应用前景。
进 行 深 入研 究 。
浅析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报告

浅析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报告软件无线电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无线电通信的新型技术。
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相比,它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可重构性、可编程性等优点,可以适应不同频段、不同协议的要求,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目前,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
在通信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无线网络的优化和管理、卫星通信、无线电广播等应用。
在雷达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目标探测、跟踪和识别等功能。
在导航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和导航功能。
当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瓶颈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复杂度:软件无线电实现的功能越多,所需软件的复杂性就越高。
因此,研发一个较为复杂的软件无线电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 实时处理:软件无线电处理过程中,需要较高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但是当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计算量增大时,会出现处理速度慢、处理延迟高等问题。
3. 带宽限制:软件无线电处理数据的速度和处理带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计算机硬件配置和通信网络带宽的限制。
为了突破这些瓶颈,目前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并行计算的设计:通过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分别运行软件无线电处理模块,可以缓解计算量大、处理速度慢的问题。
2. 优化算法的设计:研究新的处理算法,能够在保证处理速度的同时,保证数据处理的精度和可靠性。
3. 增加硬件对软件无线电的支持:将计算机和无线电硬件模块相结合,提高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4.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自学习能力,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总之,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完善和优化软件算法、结合计算机和硬件模块的设计、增强自适应能力和自学习能力以及跨平台技术的发展。
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被开发出来,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运用探析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运用探析作者:刘涛傅旋王劲波李琪马文龙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4期[摘要]软件无线电是一种运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中的软件设计替代专用硬件电路模块的无线通信技术,具备灵活多模可重配置易升级等特征。
本文就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技术;军事通信;运用中图分类号:S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4-0205-011 引言软件无线电是一种以可编程能力较强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DSP为基础,将标准化、通用化与模块化的硬件单元以总线形式进行连接,产生一个通用型的硬件平台,同时运用软件加载以定义与达到各类无线通信功能的开放式体系架构。
软件无线电技术最为重要的思想便是在射频端达到信号的数字化,经过可编程的DSP模块实现对于数字信号的各式各样处理,其关键技术包括宽带A/DD/A转换、多频段宽带天线以及高速DSP等等。
在军事通信层面,软件无线电技术凭借其互通性、灵活性等优势必然会引起各个国家军用无线电台的本质性变革。
2 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述软件无线电技术所指的是以现代化的软件以操纵、调控以往的”纯硬件电路”的无线通信。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价值是:以往的硬件无线电通信装置仅仅是一种无线通信的基础性平台,然而大量通信功能其实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突破了自古以来装置通信功能的达到单单依靠硬件发展的格局。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电通信领域中有着大量的运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首先形成军事中的运用,凭借其优良的特征,软件无线电技术快速渗透至民用的无线移动通信中,尤其在即将迈入商用前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的运用。
3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军事通信中运用的优势分析将来的战场是以数字化军队为主的数字化战场,对于及时信息的依赖性日益提升,所以对于信息传递的需求愈来愈高,需要信息传递速度更快、及时交换的数据量更加庞大,信号带宽更宽、可靠性更强、保密性更高。
软件无线电的原理与应用

软件无线电的原理与应用1. 简介软件无线电是一种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无线电通信的技术。
它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原本需要硬件电路来实现的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功能。
本文将介绍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2.1 软件定义的无线电软件无线电利用计算机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实现基带信号的处理和调制解调功能。
传统的无线电设备通过硬件电路来完成这些功能,而软件无线电则将这些功能移至计算机中的软件部分处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改变软件的配置参数来实现不同的无线电通信功能。
2.2 软件定义的无线电系统架构软件定义的无线电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无线电前端和计算机后端。
无线电前端负责将无线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变频等操作,使其适合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计算机后端则负责对输入的信号进行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处理操作。
3. 软件无线电的应用3.1 无线电通信软件无线电可以应用于传统的无线电通信领域,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通过使用软件定义的无线电设备,可以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3.2 无线电频谱监测与管理软件无线电可以通过对无线电频谱的监测和管理,实现对无线电频谱的有效利用。
通过对无线电频谱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频谱污染和干扰问题,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3.3 无线电研究与实验软件无线电可以用于无线电研究和实验。
通过软件定义的无线电设备,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无线电实验和研究,快速验证新的通信协议和算法。
3.4 无线电安全与防护软件无线电也可以用于无线电安全与防护领域。
通过对无线电频谱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防范无线电通信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无线电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软件无线电的未来发展软件无线电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无线电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软件无线电技术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无线电设备,成为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之软件无线电论文

--现代通信技术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摘要软件无线电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TD-SCDMA 特有的TDD双工模式使得数字信号处理量大大降低,软件无线电把系统的功能模块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实现软件化,实现了系统整体的可编程性。
二者将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必定会使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本文从3G系统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入手,重点论述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 TD-SCDMA TDD DSP1 引言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经历了从单工通信到双工通信、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FDMA到TDMA以及CDMA系统通信、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历程。
但现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仍存在许多局限性:互不兼容的多种通信体制的并存造成互联的困难;不同制式的存在造成信源编码与解码、信道调制与解调、加解密、网络协议、通信组网等方式的差异;不同频段的使用既造成频率资源的紧张又造成相邻频道间的干扰越来越严重;移动环境的动态范围的非优化,导致物理层上处理器的不灵活等。
软件无线电作为实现通信的新概念和新体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它被视为继模拟和数字技术后的又一次电子技术革命,是当今计算机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无线电通信中应用的产物,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其中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访问技术。
它作为目前主流3G标准中惟一由我国自行提出并具有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随着3G产业的发展日益引起通信行业的重视。
TD-SCDMA的发展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融合对改变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现状,提高移动通信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

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引言: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简称SDR)是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软件来实现无线电信号的处理和调制解调。
相比传统的硬件无线电,SDR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SDR系统,探索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基于SDR的无线通信系统,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SDR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具体实验目标如下:1. 理解SDR的基本原理;2. 学习使用SDR平台进行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3. 实现简单的无线通信功能。
二、实验环境和工具1. 硬件设备:电脑、SDR硬件平台(如RTL-SDR等);2. 软件工具:SDR软件平台(如GNU Radio等)。
三、实验步骤1. 搭建SDR硬件平台:将SDR硬件连接至电脑,确保硬件设备正常工作;2. 安装SDR软件平台:根据硬件平台的要求,下载并安装相应的SDR软件平台;3. 配置SDR软件平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SDR软件平台的参数,如采样率、中心频率等;4. 实现信号接收:使用SDR软件平台接收无线电信号,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信号的频谱特征;5. 实现信号处理:使用SDR软件平台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滤波、解调等;6. 实现信号发送:使用SDR软件平台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出去,构建一个简单的无线通信链路;7. 进一步实验:根据实际需求,深入研究SDR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无线电频谱监测、无线电定位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搭建SDR系统并进行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实现了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和发送。
在信号接收方面,我们能够准确地捕获无线电信号,并通过频谱分析工具展示信号的频谱特征。
在信号处理方面,我们可以使用SDR软件平台提供的各种信号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解调等操作。
在信号发送方面,我们可以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SDR软件平台发送出去,实现简单的无线通信功能。
基于机器学习的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的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而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其在SDR技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SDR技术研究,并分析其在无线通信领域的潜在应用。
一、机器学习在软件定义无线电中的应用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通过将无线通信的功能从硬件实现转移到软件实现,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
而机器学习技术则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模式识别,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决策和优化策略。
因此,将机器学习应用于软件定义无线电中,可以进一步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1. 信道预测与自适应调制在无线通信中,信道状况的变化对通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信道数据进行学习和预测,可以实现对未来信道状态的预测。
基于这种信道预测结果,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自适应地调整调制方式和传输参数,以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和高效的频谱利用率。
2. 无线频谱感知与动态频谱分配无线频谱是有限的资源,如何合理地分配和利用频谱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对频谱数据的感知和分析,实现对无线频谱的智能管理和动态分配。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学习和优化,可以实现对频谱的精确感知和有效利用,从而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和系统容量。
3. 无线信号识别与干扰抑制在无线通信中,干扰是影响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信号特征的学习和识别,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抑制和消除。
通过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识别出干扰信号的类型和特征,并采取相应的干扰抑制策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二、基于机器学习的SDR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SDR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智能无线电频谱监测与管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频谱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实现对无线电频谱的智能监测和管理。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定义无线电(SDR)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SDR将传统无线电硬件功能实现转移到了软件端,使得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大幅提高。
本文将重点探讨SDR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以及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一、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概述1.1 SDR的定义与原理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是一种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将传统无线电通信设备中大部分硬件功能实现转移到软件端的技术。
它通过使用可编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现代通用计算机等硬件,使得无线电设备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和功能扩展。
1.2 SDR的特点和优势相比传统无线电通信技术,SDR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灵活性:SDR可以根据需求通过软件配置进行调整,而无需更换硬件设备,大大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灵活性。
可配置性:SDR允许用户通过软件定义和配置无线信号的处理方式,适应不同的通信标准和协议。
扩展性:SDR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或添加新模块来增加新的功能或支持新的通信标准,方便设备的升级和演进。
成本效益:SDR技术的发展降低了硬件开销,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灵活性,使得通信系统的成本更为可控。
二、SDR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2.1 SDR与网络通信的关系SDR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信过程中,SDR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交互,实现无线通信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2.2 SDR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2.2.1 网络中的无线电路SDR技术可以将网络中的无线电通信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大大提高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通过SDR技术,网络中的无线电路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和传输需求进行灵活配置,提供更优质的通信服务。
2.2.2 网络无线接入SDR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网络无线接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可编程数字无线电系统(PDR)
对简单参数可编程,允许某种程度的重构,特别 是基带处理过程,但无线电系统的主要功能仍由硬件 定义,特别是发射和接收部分。
3)软件无线电系统(SDR)
将更多的无线电基本功能推延到软件领域,使数 据转换过程更加接近天线,射频硬件获得更大的独立 性。
1992年,MILTRE公司的Joseph Mitola首次明确 提出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其中心思想是: 构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 用硬件平台,将各种功能,如工作频段、调制解 调类型、数据格式、加密模式、通信协议等用软 件来完成,并使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靠近天 线,以研制出具有高度灵活性、开放性的新一代 无线通信系统。 目前,采用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OSA),一种 非专利、层次化的体系结构,每个层次公开且有 明确定义的接口和标准 未来,将数字化处理推延到天线端并实现包括天 线在内的所有组件的完全可编程控制。
4)感知无线电系统(Cognitive Radio)
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概念,实现的无线电系统能够 对所处的环境有所“感知”。以软件无线电为扩展平台 的一种新的智能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感知到周围的环 境特征,并自动调整其设备的一些发射和接收参数。具 有感知能力的设备能够在时域、频域和空域多维空间, 对较宽的频段不断地进行频谱侦听,能够侦测到这些频 段内主用户,从而能得知频谱的使用情况。整个过程可 以通过“侦听—感知—自适应”的循环来表示,关键技 术:无线电传输场景分析、信道状态估计、功率控制、 频谱侦测功能、动态频谱分配、抗干扰技术。。。
1、1991年Joseph Mitola III提出软件无线电概念, 并各到广泛认可。
I coined the term Software Radio in 1991 to signal the shift from hardware intensive digital radios of the 1980's to the multiband multimode software-defined radios of the year 2000 and beyond. Last year, I coined the term Cognitive Radio to refer to that class of software radio that employs model-based reasoning and at least a chess-program level of sophistication in using, planning, and creating radio etiquettes. Cognitive radio is an emerging topic within software radio.
2、美国军方开始的Speakeasy(易通话)研发, 代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全面开展。 易通话电台试图通过全数字、软件可编程、 基带信号处理、多频段、小功率射频收发信机、 大功率放大器和天线分系统来实现各种功能。 目前,易通话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的研究。
易通话的两个研发阶段
1)易通话工程的第一阶段
(5)Spectrum Ware 麻省理工学院启动,考察学术性软件无线电体系结 构,研究通用处理器在实现软件无线电系统方面的适应 性,两个关键创新:用于处理系统输入输出的机制;创 建快捷而简单的实时功能实现所需要的编程环境,其编 程环境支持4个方面的适应性:信号环境、内部算法、 用户需求、资源可用性。由Vanu公司研究成果的商业 化。 (6)CHARIOT(适于互操作通信的可变高级无线电系统) 弗吉尼亚工学院开发,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 全球移动信息系统计划的一部分,集中发展3个前沿技 术:自适应天线阵、多用户基站和自适应移动接收机。 通过创建形式化的结构,在运行环境中使用可重构的硬 件实现软件无线电系统,采用3种先进思想:自定义计 算设备、基于流的处理和硬件分页。
软件无线电的由来
民用:大量现有及新协议的竞争且互不兼容, 无线电系统被割据,受地理范围限制,运营商 为此投入大量费用,升级困难。 欧洲第一代模拟网:加入欧洲邮电会议(CEPT) 的16个国家,分别共使用6种不同的制式。这 些模拟通信体系的制式,频率各不相同,不能 互通、兼容。那些喜欢到邻国旅游的人们,车 一出国门电话就不通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矛盾的核心:互通性 到底怎么办?
1)军方:设计一种能够使用几种不同协议在多个 不同频段上运作的无线电系统,即多频段多模式无 线电(MBMMR)
在单个机箱内放置支持不同系统的所有硬件,不同系统的 切换通过改变硬件设备的激活状态,实质是一种组合无线 电系统。其庞大的开支,短暂的寿命,使这种设想并没有 发挥多大作用。
2、软件无线电的特点
(1)可重构性:改变无线电系统个性化的能力,编程实 现,波形、算法等可重构。 (2)灵活性:不用改变体系结构就能适应可重构的能力 (3)模块化:对每种功能的封装,增加或替换模块即可 改变系统功能。 (4)可扩展性:在系统硬件或软件中增加新模块的能力, 经得起考验的(future-proof)无线电系统。 (5)可复制性和互信道连接性:共享或交换信息的能力 (6)开放性
自动区域或互联网路由选择; 动态网络连接、寻址和带宽分配; 模拟选定的传统无线电台; “动中通”功能; 开放式物理结构和软件结构; · 应未来技术、系统和支援作战结构 (可扩展性)。
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
用户接口 解调
第七讲 软件无 线电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王 洪
§7.1 软件无线电概述
1、软件无线电的由来
无线通信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气象、军事、民用等领 域。军方:大量不兼容的协议降低了联合作战的能力。 (固定、机载、车载、背负。。。不同公司的产品) “沙漠风暴”行动和格林纳冲突,美军各种通信设备的不 兼容性暴露无疑,不得不借助许多额外的无线电台,才能 保障高效的通信联络。
第一阶段主要验证软件无线电概念的正确性、 可行性。由美国国防部支持和Hazeltine, TRW, Lockheed-Martin, Motorola, and RockwellCollins等公司赞助,完成: -- 两个可编程信道的电台实现。 – VME bus architecture – Texas Instrument quad-TMS320C40 multichip module for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SUN Sparc 10 工作站作为主机接口。 -- 采用模块设计,19’’标准机箱。
SPEAKEASY MULTIBAND, MULTIMOD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易通话第二阶段的功能模块
SPEAKEASY MULTIBAND, MULTIMOD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3、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
JTRS是美军为了适应三军联合作战的需要, 在MBMMR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战术通信系统。 系统构成的基础是基于MBMMR的战术无线电台 (JTR)。JTR系列电台与常规电台的最大不同 点是具有很强的网络功能和信息安全处理能力。 另外,JTR比MBMMR电台支持更加广泛的信号 波形,它还能适应技术发展进行快捷高效的波形 升级。
易通话第二阶段的功能模块
射频前端
天线 耦合 器 发射 接收 信道 A/D
信号处理
预处 波形 理器 处理器 D/A (ASIC) (DSP)
信息安全
信息 安全 控制
网络互联
多媒 体接 入
控制
路 控制 由 GPS 处理器 器
参考 时钟
蜂窝电话
外部接口
人机 接口
MBMMR电台的组成
易通话第二阶段的功能模块
3、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
JTR系统除2MHz~2GHz工作频率外,具有 以下技术特性: 即插即用通用性; 模块化硬件可现场配置; 波形软件可现场编程; 嵌入式定位:自动向网络输送态势感知; 保密的数据网络功能; 3个或更多个其他网络模式;
3、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
易通话电台信号处理流程
波形 合成 通信保密 传输 保密 数字信 号处理 高速信号 预处理 频率变换 滤波放大
语音/数 据接口 终端控制 人机接口
天线分系统
时钟分系统
电源分系统
多处理器 分系统
预处理 分系统
波形产生 分系统
终端 控制
IR/FR控制 分系统
高频 分系 统频 率合 成器
信息保密 分系统
实质上是一个无线电系统系列,共享通用的SCA(软 件通信体系结构),SCA强调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和 广泛使用的面向对象的方法。 (3)WITS(无线信息传输系统) MOTOLARA开发,JTRS/SDR论坛的第一个具体 例证,系列产品:6004/5004/3004,体系结构特点:具 有分布式处理环境、分成红边和黑边,由基于CORBA 的SCA促成。 (4)SDR-3000数字收发机子系统 由Spectrum Signal Processing提供,能够同时支 持许多发射和接收信道,每个信道具有独立的空中接口 协议,与2G/3G/JTRS等兼容,包括输入输出模块、基 带处理机和转换模块。
时钟/定时 参考分系统
干扰抑制 分系统
基带转换 分系统
易通话工程功能方框图
2)易通话工程的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成功完成理论验证基础上,研制 演示系统,达到下列目标: -- 正真开放式结构 -- 功能软件可编程 -- 能与TF-XXI AWE F, Irwin, March 97等电 台互通 -- 支持HF, VHF, UHF 多频段
3、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软件无线电系统
(1)SPEAKeasy (2)JTRS(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 目标: 支持的工作频率范围最初为:2MHz-2GHz; 可以通过波形软件进行重构; 支持话音、视频和数据的应用; 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可扩展; 利用商业现货组件; 能够与不同的波形、传统的装备以及为不同环境而设 计的无线电系统进行互操作。 应用环境:机载、固定/舰载、车载、背负、手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