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字
观《复兴之路》有感(大全5篇)

观《复兴之路》有感(大全5篇)第一篇:观《复兴之路》有感《复兴之路》观后感2010年03月29日,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上演百场后,电影版《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首映。
这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我国第三次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搬上银幕。
导演张继刚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创作了《复兴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历经169年走过的一条光辉而又艰巨的复兴之路,自2009年9月上演以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中外观众的热情赞誉。
《复兴之路》有六集,写了辛亥革命、袁世凯夺权、中国新生、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小康社会等内容。
写出了中国在艰难中前进,在前进中摸索的大无畏精神。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连接在一起。
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邂逅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
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为扩大世界市场,英国想以中国味中心向周围扩张。
故而英国殖民者在中国制造了鸦片。
在收到鸦片的蛊毒后,中国有识之士终于觉醒,但随之到来的是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纵观《复兴之路》,中国从弱到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一切都说明了发展才能自强。
看了《复兴之路》,印象最深的是革命先烈的艰苦畚斗,为了梦想,为了强大,为了自由,他们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给今天的我们创造了很好的生活。
在当代,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随处可见空调冰箱洗衣机,人们也不像旧社会那样温饱都成问题,而是满足温饱以外的各种欲望和需求。
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字_心得体会

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字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字,感谢您的阅读!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字(一)上个星期我们专业在教学楼101教室组织播放了《复兴之路》。
但由于时间原因,未能看完六集,而只观看二集。
尽管如此,我还是颇有感触。
就整部影片的印象而言,我觉得《复兴之路》展现了崛起中中华民族的自豪和信心。
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以从影片格调和取材看上个星期我们专业在教学楼101教室组织播放了《复兴之路》。
但由于时间原因,未能看完六集,而只观看二集。
尽管如此,我还是颇有感触。
就整部影片的印象而言,我觉得《复兴之路》展现了崛起中中华民族的自豪和信心。
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以从影片格调和取材看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
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
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
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
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
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
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并指导全党。
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得以正确地判断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坚持中发展,于实践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时根据新的情况,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产生。
看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

看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看复兴之路观后感14月15日,我们工商管理系的师生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它给我了一次重温了中国历史的机会。
展览让我切身体会到先辈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可贵精神将永存人们心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通过参观,我感慨万千,感慨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上复兴之路的艰辛。
《复兴之路》展览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叙述着自1840年以来,中国探索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外国列强欺压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中国这两部分。
前辈人为了中华民族美好梦想,为了永恒的幸福不懈追求,在历史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二字!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了,帝国主义列强向我国运送大量鸦片,社会腐败使中国人民身心受极大伤害。
帝国主义列强借机侵占中国领土,由于国弱,清朝政府被迫签署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割让了不少领土,还赔偿了他国大量的银两,使本来不富裕的中国越来越贫穷,越来越落后。
此时的国家实际上已失去了主权,被帝国主义强权所控制。
然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反抗侵略和压迫。
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时刻没有放弃强国梦想,并毫不犹豫地为此付出牺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土大面积沦陷,日本人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灾难降临了,人民开始受欺凌。
最令人震愤的是南京大屠杀,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屠杀30余万中国平民,身为一名中国人,这是一段多么残忍又让人愤怒的历史。
炎黄子孙们切记——勿忘国耻!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
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欢呼,一齐努力,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历史事实都明确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都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逐渐走向富强!此前,我一直认为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理所应当的,通过这次观看《复兴之路》展览后,我的想法完全转变了。
复兴之路观后感4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4篇本文是关于复兴之路观后感4篇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复兴之路》分别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以下是复兴之路观后感4篇,欢迎阅读。
篇一:复兴之路观后感自1840年**战争以来的167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
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复兴之路》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12月1日,我们来到了军事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深刻了解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
《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14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14篇)《复兴之路》观后感篇1本学期学校让我们看了《复兴之路》。
看完后给我的震惊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政论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如何觉醒,讲述了我国是如何选择社会主义,实现改革开放,而后又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把我国建设成为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使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国历经了多少风雨沧桑,历经了多少磨难。
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火烧圆明园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今天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大地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之中慢慢发展壮大了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我国,当他们的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他们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
中国,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中国与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
当我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实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我国的灾难降临了。
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复兴之路》观后感篇2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中央电视台转播的大型舞蹈史诗晚会——《复兴之路》。
整个表演分为五大篇章,第一章是“我的家园”,第二章是“热血赋”,第三章是“创业篇”,第四章是“大潮曲”,第五章是“中华颂”。
《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复兴之路》观后感1复兴之路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简单来说即“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840年,因为中国的禁烟措施,遭到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中英两国爆发了战争。
由于中国的科技落后,导致中国大门第一次被打开。
中国彻底失败,并且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然而中国人的思想还未被打开。
1860年英法舰船200只,侵略军16000余人闯至天津大沽口外。
无能的清政府委曲求全,无心抵抗,致使侵略军长驱直入,进逼京城。
咸丰皇帝仓皇逃奔承德,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
次日下午,当侵略者将圆明园的财宝洗劫一空后,又放火将圆明园烧成粉末。
这时的中国彻底宣告失败。
“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有志人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如: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毛泽东……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了今天这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不管将来我们的发展如何,在看完《复兴之路》后,我们要牢固树立为国家建设出力的决心,我们要紧紧的围绕在党的周围,坚定不易得跟着党走,从而使我们国家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复兴之路》观后感2一直期待中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于昨晚播出。
观后,四个字:无比震撼!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的中华民族169年的复兴之路,浓缩到艺术舞台两个半小时。
与银屏、文字相比,舞台艺术的表现和感染力,是对编导者最大的挑战。
而《复兴之路》的巨大成功首先在于,把诺大的舞台与观众感官紧紧地融为一体。
关于复兴之路的优秀观后感范文推荐5篇读友吧

关于复兴之路的优秀观后感范文推荐5篇复兴之路观后感1一声雷鸣,一镜碎。
一座座火山爆发,君王美梦破!这是1840年的中华大地。
从此,就是那无边的灾难和痛苦。
亲眼看着母亲惨遭侮辱,亲耳听着母亲的泪水恣意的流淌。
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所过的内心流血的生活。
再苦也要活,再难也要生!忆往昔,你记否大唐的繁荣昌盛,大唐的轻歌曼舞,大唐的雄姿英发,大唐的路不拾遗?你记得大唐的万方来朝?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然而,现实却是----衣不遮体,腹不裹食。
饿殍满地,哀鸿遍野。
复兴,伟大的议题;复兴,执着的梦想;复兴,崎岖的征途。
复兴,……再难也要复兴,再苦也要复兴。
从1840一直到今天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
每一步都流着华夏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炎黄的鲜血。
《复兴之路》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叫理想。
百年以来,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这种精神,象甘甜的乳汁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寻梦人!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或追求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演进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的考验。
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
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
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在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钊、刘胡兰身上看到了它,在鲁迅、闻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许许多多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而牺牲奉献的无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
关于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精选5篇

关于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精选5篇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1只有我们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这是真理,是被中国人民的血泪见证过的真理,是被中国革命历史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在《复兴之路》这次主题展览中,同时也展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一些有识之士采取的救亡运动和不同的革命道路,包括:洋务运动、康有为、谭嗣同等的变法维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陶行知等教育救国,这些道路被历史证明了它们对于改变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命运是行不通的。
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成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马关条约》;变法维新在慈禧的一手遮天下只剩得一个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窃国大盗袁世凯收入囊中;爱国知识分子们的种种努力奋斗,在军阀反动派面前收效甚微。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发展到壮大,虽然中间有过认识上的不统一,有过左和右的错误,但他们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他们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
只有他们才能够领导千百万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主。
万里长征,那么多的艰难险阻,还有敌人飞机大炮的围追堵截,但最后红军胜利了,我们党胜利了,建立和壮大了自己的根据地,延安成为青年们向往的革命圣地。
党在这里坐定指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当我盯着墙上反映延安时期精神面貌的图片时,我看到了一种生命力,一种坚实的民族精神,那种精神是永远不会被打败、击垮的。
进入展览的第五个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真切地感到了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里有三峡大坝和青藏铁路的景观模型,有成功进行载人试验飞行的神舟飞船,有中国农村、城镇发生的翻天覆地大变化,有申奥成功的喜悦,整个展厅洋溢着昂扬的斗志和振奋人心的力量。
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取得的如此巨大的成就。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投资者所青睐的国家之一。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也从一个制造大国开始向一个创新大国迈进,我亲身地感受到祖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我感到自己正在经历着一个历史的转折,一场伟大的复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兴之路》观后感
土木124班 08070312409 李德智
最近,我和同学一起看了纪录片《复兴之路》,起初我是带着好奇的心态去看的,可看完之后,它深深的震撼了我。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
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观看过《复兴之路》后感触颇深。
一百多年的“复兴之路”在银屏划过,看到的是曾经的国之殇,民之痛,体会到一种挣扎,一种反抗,一种奋进,而现实中我们的堕落是否又是一种轮回。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各种新奇事物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堕落的时代,人们失去了曾经的理想。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用历史感悟未来。
这是对该片所述内容的浓缩,该片共分为六集: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观看此片的过程中,我的感受随时期的变化而变化:从1840年之后一直到辛亥革命,看到很多屈辱事件时很气愤,尤其当看到清政府赔偿西方列强那么多钱,光赔日本人的钱就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时,气愤之极,挥舞起拳头;但是到抗战胜利,看到了中国复兴的转折点时,内心十分激动,及至建国初期的时候看到祖国取得的成绩非常欣慰,但因紧接的“文革”又感到很大的遗憾;到改革开放以后又非常振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差不多就是这么三种感受经历:一个就是建国之前的气愤;然后到建国初期既欣慰又有一些遗憾;再到改革开放又很自豪。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
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
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作为一代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们要牢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壮大自己的国家。
因为百年的屈辱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大清的闭关锁国,天国美梦,孤立了自己,使自己从此在世界上落伍,我们丛中得到了教训:只有吸收世界的先进成果,使自己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共发展。
闭关的后果让我们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明智抉择,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
曾经的东方大国,被别人用尖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们不得不感言: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
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但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建设强大的国防,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建设一支革命化、现
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才能铸就保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复兴之路》再现了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之路。
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让我深受感触。
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
它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叫理想。
百年以来,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这种精神,象甘甜的乳汁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寻梦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努力,不要放弃,为了祖国,为了先辈,为了未来而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