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专家李志刚老师简历

合集下载

国医堂专家坐诊时间,所有专家简介,可以根据专家擅长有针对性挂号

国医堂专家坐诊时间,所有专家简介,可以根据专家擅长有针对性挂号

上午 聂惠民 姚高升 尉中民 杨桢 马文珠 赵宗江 马惠芳 刘玉庆 王桐萍 杜兴华 王素梅 闫恕 李瑞 张军
星期五 下午 孔光一 胡定邦 王阿丽 王建红 李晓芳 彭建中 杨梅香 体质 宋乃光 陈萌 刘占文 马淑然 谷世喆 解秸萍
晚上 彭建中 景录先 张保春 任秀君 郭霞珍 郑丰杰 体质 王新佩 张冰 王庆国 郭淑贞 李志刚 李晓芳 孟滔
特需2 特需3 1诊室 2诊室 5诊室 6诊室 7诊室 8诊室
王庆国 李成卫 黄建军 陶晓雁 孟滔
李阿臻 李阿臻
特需1 特需2 特需3 1诊室 2诊室 5诊室 6诊室 7诊室 8诊室 10诊室 11诊室 12诊室 神针诊室 针灸诊室
上午 康廷培 刘燕池 刘金生 赵岩松 张春荣 王煦 高琳 体质 王东坡 林亚明 严季澜 蒋燕 张吉 郭长清 按摩诊室 任秀君 传统疗法 马新明 诊室 医疗气功 孔德舜 诊室
按摩诊室 张露芬 侯中伟
泉福有 孔德舜 李阿臻 李阿臻
传统疗法 李晓明 泉福有 孔德舜 诊室 医疗气功 郑平校 吴诗 诊室
诊室 特需1 特需2 特需3 1诊室 2诊室 5诊室 6诊室 7诊室 8诊室 10诊室
上午 王琦 (男) 牛建昭 董连荣 李洪娟 张慧敏 肖相如 马惠芳 雷顺群 边同华
星期三 下午
晚上
尉中民 高思华 宋乃光 刘淑清 梁金林 李晓芳 王建红 林燕 体质 王桐萍 李宇航 曹阳 王天芳 李晓芳 李峰 杨毅玲 体质 陈萌
王庆侠 杜兴华 孙晓光
11诊室 景录先 刘燕华 李兴广 12诊室 韩旭 赵琰 刘铁刚 神针诊室 马文珠 谷世喆 李志刚 针灸诊室 李瑞 解秸萍 赵百孝 按摩诊室 田阳春 任秀君 侯中伟 传统疗法 吴诗 蔡坤坐 马新明 诊室 医疗气功 孙永章 吴诗 诊室

针下有乾坤

针下有乾坤

针下有乾坤作者:来源:《祝您健康·养生堂》2019年第06期李志刚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临床擅长治疗各种痛证、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身心疾病等。

在中风后遗症、面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化性骨关节病、肩周炎、失眠症、抑郁症、肥胖症、男性病、亚健康等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门诊时间:周三、周五晚上,周日下午门诊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針灸疗法是传统中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医疗方法。

针灸疗法在我国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且声名远扬至海外。

《黄帝内经》中记载“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

体验过针灸的人们都有所体会,被扎到的穴位会有酸胀、麻痛以及气流攒动的感觉。

有时气息上蹿,有时气息下流。

其实,经验丰富的针灸医生能够通过一些巧妙的手法,控制“气”的传导方向,让“气”顺着经络流窜,达到预定的方位。

这就叫“循经感传,气至病所”。

专家介绍,针刺手法可以分为初、中、高三种等级。

其中“针刺得气”,即是一种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的初级手法。

是指当针刺入穴位后,医生通过手法操作或较长时间的留针,使病人出现酸、麻、胀、痛、重等感觉。

但这五种感觉并非越强烈越有效,需要行针者(医生)因病、因人而异,自行判断。

同时,行针者(医生)也会有所感应,主要是针下的沉滞感,如鱼吞钩,也就是在逐渐向里捻针的时候,突然感到用同样捻针的力量有捻不动或旋转速度减慢的情况,这就是“得气”的表现。

“循经感传”是一种中级针刺手法。

是指在患者“得气”后,行针者使用手法来控制和传导这种针感,比如控制扎针时“气”流动的方向,其目的是把“气”传导至患者病证起源的部位,使治疗效果立竿见影。

李志刚《针下有乾坤》,巧用三个穴位,通督启神,轻松调理中风、脑瘫、健忘、便秘…

李志刚《针下有乾坤》,巧用三个穴位,通督启神,轻松调理中风、脑瘫、健忘、便秘…

李志刚《针下有乾坤》,巧用三个穴位,通督启神,轻松调理中风、脑瘫、健忘、便秘…针灸扎过针灸的人都有体会,被扎到的穴位会有气流动的感觉。

有时气是往上走的,有时气是往下走的。

其实,扎针时气的流动方向是可以控制的,经验丰富的针灸医生通过一些手法,可以控制气的传导方向,让气顺着经络,达到预定的方位。

这就叫“循经感传,气至病所”。

1初级手法:针刺得气针刺手法有初级、中级、高级手法三种手法。

其中“针刺得气”是一种初级手法,患者在扎针之后有一种酸麻重胀的感觉,甚至还有痛的感觉,不同的针感叫得气,从医生来讲,针下也有感应,患者有什么样的感觉是通过医生的手法来调动的。

2中级手法:循经感传“循经感传”是中级的针刺手法,在患者得气后,用手法来控制和传导这种针感,比如让扎针时气的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目的是把气传到有病的地方,如此一来治疗效果就会立竿见影。

专业的针灸医生在治病时,不光要考虑扎针时要选什么穴位,还要考虑用什么手法来施针,合理的施针手法可以放大穴位的功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循经感传”的专业手法叫做苍龟探穴。

“循经感传”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尤其是治疗中风时会用到这种手法。

中风后的患者往往出现单侧麻木或偏瘫,这时用“循经感传”的手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知觉。

病例:40岁的阮先生,目前正处在中风康复期,他去年8月份得了中风,偏瘫,左侧半身不遂,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出院后通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现在可以自行活动、上下楼梯。

在节目中,专家为阮先生针刺委中穴和三阴交,明显可以看到,随着手法的运用,阮先生被扎的腿有抖动的反应。

▲现场针刺小视频通督启神法针灸治疗中风有近端取穴和远端取穴两种大法,针刺委中穴和三阴交都属于远端取穴,而中风的主要病变在脑,还可以在头部用近端取穴来治疗,这时就可以用到通督启神法了。

通督启神主要用到了三个头上的穴位,人中穴、印堂穴和百会穴。

这三个穴位都是督脉上的穴位,通过调理督脉,达到治疗脑病的目的。

和大脑有关的疾病,如中风、脑瘫、失眠、健忘、抑郁都可以用通督启神的方法来治疗。

针灸理疗专家介绍

针灸理疗专家介绍

针灸理疗专家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针灸理疗,是中医理疗的一种重要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针灸能够通过调理经络、激发气血、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

而针灸理疗专家,则是掌握了传统中医针灸技术,并在实践中有着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的医师。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位优秀的针灸理疗专家。

这位专家名叫李医师,是一名资深的中医针灸师。

他拥有30年以上的临床经验,曾在多家医院从事针灸治疗工作,治愈了无数患者的疾病。

李医师擅长运用经典的经络学说和腧穴定位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针对不同病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李医师在治疗上注重综合疗法,不仅运用传统的针灸技术,还结合了中药疗法、推拿按摩、艾灸等多种疗法,以增强疗效。

他认为,病人是一个整体,疾病是一个过程,只有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才能真正达到治愈的目的。

他的治疗方法不仅注重治标,更注重治本,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除了出色的医术,李医师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对患者的关怀和耐心。

每一位来诊的患者,他都会认真倾听他们的病情描述和病史,仔细询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他会耐心解释每一个步骤,让患者放心并信任他的医术。

他总是微笑着迎接每一位患者,用语言和动作传递着对他们的关心和祝福。

李医师致力于将传统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创新研究针灸疗法,并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医术。

他参与了多项医学研究项目,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成为了中医针灸领域的权威专家。

他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受邀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为中医针灸传统在国际上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李医师是一位医术高超、敬业爱心、有着丰富经验的针灸理疗专家。

他将传统的中医针灸技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深受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他以医者仁心的精神,恪守中医养生守则,致力于帮助更多的患者重获健康,成为了中医针灸领域的杰出代表。

针灸获奖情况

针灸获奖情况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2010年项目计8项二等奖(4项)项目名称针灸升温效应和经穴温度特性客观显示及机制与应用研究主要完成人张栋朱元根赵湘杰马慧敏王淑友李顺月孙志波马春红谭连红宋晓晶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项目名称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康复评估与生化机制研究主要完成人唐明杨秀丽王莉师冉高志棣王松青完成单位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项目名称针刀微创治疗脑瘫肢体畸形的技术建立及临床应用主要完成人任月林任旭飞梁春光陈南萍王全贵李衷刘洪强李荣耀段为民张远景完成单位北京和谐医院临清市人民医院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广西北海市合浦康复医院新泰洪强医院项目名称穴位电刺激对增强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主要完成人杨华元吴瑛高明马海峰刘堂义蒯乐顾训杰胡银娥徐刚邱红完成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三等奖(4项)项目名称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疗效的研究与评价主要完成人王顺胡丙成卢金荣蔡玉颖周振坤张雅丽腾雨虹尚艳杰完成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项目名称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完成人杨佃会单秋华韩晶王健魏凤琴孙秀华马祖彬刘颖完成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项目名称新砭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评估主要完成人谷世喆衣华强谢衡辉侯中伟王朝阳胡波吴家萍张维波完成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项目名称中国推拿主要完成人王之虹韩永和吕明洪杰李新建完成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共3项)二等奖项目名称探讨头针加体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骨密度变化的影响主要完成人黄茂范焕芳武芳于林叶科峰施荣富张洋三等奖项目名称针刺对肺癌动物体内紫杉醇趋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主要完成人陈以国成泽东张立德张艳于睿卢秉久黄芳刘春英项目名称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差异蛋白质谱表达及信号转导的机理究主要完成人李志刚宋金玲苑晓晨时素华田贵华2008年(共7项)三等奖项目名称针刺心经与小肠经干预心脏和下丘脑基因表达谱比较研究主要完成人周美启周逸平汪克明林毅胡玲王月兰沈晓明韦朝领完成单位安徽中医学院项目名称雷火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主要完成人金明潘琳宋海姣王晓娟项占梅苑维邓辉完成单位中日友好医院项目名称合募配穴针法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完成人王之虹王富春宋柏林严兴科袁洪平徐峰高颖徐晓红完成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项目名称针刺推脂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研究主要完成人韩春霞朴铁花王胜圣李春艳董宇翔郑胜哲翟宏业项颗完成单位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延边朝医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项目名称针刺手法实时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主要完成人杨华元杨文英顾训杰蒯乐高明刘堂义胡银娥夏锦完成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项目名称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评价研究(神经根型)主要完成人朱汉章郭长青乔晋琳张秀芬刘忠建刘清国俞杰张义完成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海军总医院北京军区252医院北京武警二院项目名称银质针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应用主要完成人王福根高谦李广庆侯京山毕胜冯传有陈华完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2006年(共3项)二等奖项目名称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影响的信息传导通路与物质基础的研究主要完成人严洁易受乡常小荣林亚平刘健华李江山张泓邓元江阳仁达何军锋完成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项目名称艾灸调节作用的神经免疫学机制主要完成人陈汉平赵粹英翟道荡洪海国吴焕淦孙德利方剑乔丁邦友丁菊英施征完成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三等奖项目名称针刺对大鼠体内中药有效成分趋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主要完成人陈以国成泽东张立德任路陈明明于睿鞠宝兆完成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2011年无2010年科技奖获奖项目无2009年(4项)二等奖项目名称颈椎病颈部经筋推拿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房敏、严隽陶、姜淑云、沈国权、程英武、孙武权、龚利、吴嘉容、刘玉超、朱清广完成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等奖项目名称穴位刺激的全麻增效及脑保护作用的研究主要完成人王均炉任秋生陈永灿谢文霞王旭阳沈财成莫云长虞慧畅郑瑞献倪剑武完成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项目名称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的临床与动物实验系列研究主要完成人庄礼兴、陈文华、贾超、张静、李丽霞、丁晓虹、陈楚云、姜桂美、刘治林、潘洁玲、韩德雄、孙曌完成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项目名称麦粒灸治疗平战应激性慢性腹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主要完成人张安仁、庞日朝、谭艳、余华、王文春、戎正、罗绯、郑闵琴、孙燕、赵娟妮完成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2008年无2007年(共3项)二等奖项目名称针刺结合现代促进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应用研究主要完成人陈立典吴强陶静王芗斌杨珊莉苏彩平陈颖楠窦思东完成单位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三等奖项目名称穴位强化埋线配合肛门局部手术治疗慢传输型及混合型便秘的临床研究主要完成人李东冰谭敬范李华山李权吴丹明张燕华秦澎湃蔡亭苗春红张丽周海祥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项目名称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主要完成人朱立国李金学高景华于杰孙树椿王尚全罗杰杨克新张清王海军张威赵国东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2008年(2项)项目名称针刺调三焦之气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及机理研究主要完成人韩景献于建春于涛丁晓蓉刘存志王彤张雪竹孟迎春付于梁跃肖川王磊完成单位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项目名称针刺通过调整脑内交感活动缓解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的机制主要完成人朱大年李莉沈霖霖王锦沈仲元曹银祥费民毅胡联余平丁超南彭应杰完成单位复旦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获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主持完成的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项目“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日前获得2009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中国中医科学院9种科技期刊荣获“以岭杯”第三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奖荣获二等奖《中国针灸》杂志补: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获奖著作名单一等奖项目名称《针灸穴位图解》郭长青胡波刘乃刚芮娜林磊三等奖项目名称《针灸经穴触诊定位图谱》陈以国成泽东。

精研针术济世为民——记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李志刚教授

精研针术济世为民——记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李志刚教授

精研针术济世为民——记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
长李志刚教授
郝莹;杨洁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11(000)024
【摘要】@@ 刚刚四十不惑的年纪,他在针灸推拿领域的成就已然令人瞩目.20余年来,他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基础,从临床治疗实际出发,重视手法,多法并举,提高了针刺治疗常见病和疑难病的临床疗效.同时,他特别注意对患者的个体病证的观察和分析,同中辨异,异中求同,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中医学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为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针灸推拿人才,团结和带领出了一支优秀的专业队伍,其对针灸推拿科普宣传工作的辛苦付出亦受到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他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李志刚教授.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郝莹;杨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医心济世管理兴院——记湖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宋启斌教授 [J], 张贵勤
2.博通古今,精研经典,巧治疾病,济世救人——记河北医科大学四院刘亚娴教授 [J], 周计春
3.精研针术善用太溪——记针灸学专家张士杰教授 [J], 林威;马欣宇
4.中和仁慈当医生,温文尔雅做教育——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韩振蕴教授 [J], 王霞
5.融汇传承从容济世--记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老年科主任郝瑞福教授[J], 王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脾胃不好七大表现

脾胃不好七大表现

脾胃不好七大表现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并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也提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并把脾胃称为身体的基础和轴心,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本期《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权威专家,教您调养出好脾胃。

脾胃是身体的轴心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

打个比方来说,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告诉记者,中医认为,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脾胃是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解释说,脾与胃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

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

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

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

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更重要的是,脾胃好能长寿。

以色列一项针对1258名70~82岁老年病人的研究发现,在排除老人身体活动量、人口学特征、营养等影响因素后,脾胃健康、胃口好的老人,死亡风险更低。

脾喜欢燥,不喜欢湿;胃喜欢规律,讨厌刺激,但压力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喝酒、暴饮暴食、爱吃冰冷、吃腌制食物、久坐少动、焦虑紧张……种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负。

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现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湿”问题。

另外,数据显示,我国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发病率分别为30%和10%。

脾胃不好几大表现被称为“中国色诊第一人”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系教授王鸿谟指出,脾胃出了毛病,症状主要可概括成8个字:纳呆、腹胀、腹泻、便溏。

点穴

点穴

专家教你对症按摩如何选好穴位来源:凤凰网关键字:腧穴;颊车;太溪;辨证选穴;穴位治疗作者: 2010-06-09 14:04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志刚(图片由李志刚教授提供)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怎么样选穴呢?这有几个原则,我一说你就明白。

局部选穴:局部选穴很好理解,就是在患病部位的局部选穴。

中医有个非常著名的治疗规律,叫做“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腧穴就是穴位的意思,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穴位所在,主治所在”。

比如你鼻塞了,首先就应该想到用鼻子局部的穴位治疗,比如迎香、素髎等;面瘫了,首先想到用面部的穴位治疗,比如地仓、颊车等。

局部选穴是中医里根据近治作用而制定的一种基本选穴方法,也是我们选穴时首先要考虑到的。

临近选穴:临近选穴,就是在离病患部位比较近的部位选穴。

临近选穴跟局部选穴都是围绕病患部位展开的,不同的是局部选穴是在病患部位的局部,临近选穴是在病患部位的附近。

这就好比居家过日子,局部选穴是依靠自家人解决问题,临近选穴是求助于邻居解决问题。

比如牙痛,按摩太阳穴治疗效果很好。

牙齿在嘴里,太阳在耳廓前面,两个部位距离很近,用太阳治疗牙痛就是临近选穴。

远端选穴:远端选穴就是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部位选穴。

穴位治病有个规律,叫“经络所通,主治所及”,就是说经络经过的地方发生的疾病,可以通过刺激该条经络上的穴位来治疗。

比如说手阳明大肠经经过咽喉部位,咽喉上火、肿痛的时候,根据远部取穴的原则,我们可以选取位于手上的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比如商阳。

我有4句歌谣,也是说远部取穴的,大家可以记一下,很有用:“头面之疾寻至阴,腿脚之疾风府寻。

心胸有疾少府泻,脐腹有疾曲泉针。

”至阴、风府、少府、曲泉是4个穴位,字面意思都能看明白。

远部取穴还包括表里经选穴、同名经选穴,这些稍微复杂一些,后文说到相关疾病的选穴方法的时候我再细说。

足三里穴(资料图)辨证选穴: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施治。

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

比如说失眠,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心肾不交能引起失眠,心属火,肾属水,如果心火过旺,肾水不能制约住火势,心火扰动心神便会导致失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历:李志刚,男,1965 年6月生,汉族。

1987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1990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2000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针灸学博士。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书记。

兼任北京针灸学会现代针灸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骨干,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基金及教育部评审专家。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作为援疆干部任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针刺手法与针刺干预中枢神经损伤的机理研究。

学术思想与特色:
(1)针灸理论:
李志刚教授对针灸理论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认为针灸治疗应先辨其病,据病来选定主穴后,根据症状辨其寒热虚实再选择配穴,辨病和辩证相结合,最后再行针刺补泻。

如:明确诊断为痛经一病后就可选定主穴三阴交、血海、地机、中极、关元,若为虚证则配肾俞、足三里、命门等穴用补法,若为实证则配合谷、曲池、行间等穴用泻法。

还提出针灸疗法与气功疗法相结合的行针手法,即医者运气使丹田之气达于手指,再以此气来推动患者体内之经气运行以疏经络调气血。

(2)针刺手法:
李志刚教授博士专业是针法灸法,能尊经旨不拘旧法,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重视针刺得气的效应及补泻手法的应用,其有关针感性质和针感传导方位的控制方法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每针必求得气,进针后用手法控制针感性质和控制针感的传导方位,在控制针感传导方位时,主张针尖的方向朝向病所,也可循经循摄、按压法、推气法及逼针法来控制针感。

认为“关节宣通气自流”,常使用“苍龙摆尾”“白虎摇头”二法使针感跨过关节部位治疗运动性疾患。

取得基础针感后再用手法控制针感传导方向使气至病所,然后据病证取补泻手法来治疗,认为基础针感是取得针刺补泻的先决条件,取凉的基础针感应为麻、痒,取热的基础针感应为酸、胀。

即“麻痒取凉(泻),酸胀取热(补)”。

(3)临床:
李志刚教授经常将自己多年的临床心得付诸笔端,与同行交流。

主张“针灸药推拿多法并用”治疗多种急慢性疾患。

认为一法往往不足以祛除顽疾,须多法合参并用。

尤善用现代研究成果指导临床,参照古籍寻觅治疗新途径。

常使中风失语的病人重新发声,久病瘫痪的病人重新站立,重症颈椎病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

在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运动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如痛证、失眠、肥胖症、退行性骨关节病、中风后遗症等。

善用深刺透穴法,如:天枢透归来治疗肥胖证,地仓透颊车治疗陈旧性面瘫等。

重视刺络放血法的应用,临证放血量多、刺激量大。

运用放血疗法及水针疗法治疗一些顽固性疾病,如股外侧皮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痤疮等,疗效显著。

(4)实验
带领研究生一起研究针刺治疗脑-脊髓损伤,负责《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差异蛋白质谱表达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基金),《电针对急性颅脑损伤大鼠信息转导及基因差异表达作用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局部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与电针的干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电针干预脊髓损伤修复再生的机理研究》(大学科研基金)等课题的研究,为推广针灸在脑-脊髓损伤方面的治疗与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推动中医药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5)教学:
从事针灸教学多年,培养了大批本科生、硕士生,深受学生的欢迎。

对学生言传身教,既要求掌握科研方法与思路,又重视临床诊疗技能的培养。

严格要求学生刻苦锻炼基本功,要达到“手如握虎”的境界方能“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现有来自各国各地区的学生跟随其出诊或学习。

2002年被北京中医药大学公派韩国讲学1年,受到同行、患者的广泛赞扬及当地媒体的高度评价。

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会议,如国际替代医学研讨会,国际韩(中)医学学术大会等。

发表的论文《脊髓损伤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论针刺补泻》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

为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化,推广中医针灸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小结:
李志刚教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深厚的理论造诣。

平日勤读古籍,以中医传统为根本,吸纳现代最新科学技术,科研思维清晰、视角独特,倾力于用科学诠释中医,探索中西医结合之道。

发表论文二十篇、著作近十部。

附录:
(1). 获奖情况: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厅局级)三等,获奖时间:2003年,获奖项目:前列泰欣饮对前列腺锌、铜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影响研究。

在本项目中排名第四名。

(2)论文论著及课题:
1)主要论文:
①针刺通里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失语21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8,3(14):40
②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48例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8,5(1):56-57
③脊髓损伤的中西医治疗研究.2002年国际韩(中)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P177-182
④2002年国际替代医学研讨会论文集.P39-45
⑤也说《内经》中“气至”.针刺研究.2005,3
⑥针刺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0
⑦电针抗抑郁研究的模型探讨.针刺研究.2005,30(1)
⑧脊髓损伤的中医治疗方法探讨”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5.9
⑨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针刺研究, 2004,29(4)
⑩中西药联合治疗SARS253例疗效分析.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
2)主要著作:
①《中西医结合论治癫痫病》副主编.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②《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主审.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③《中国特种针法丛书—皮肤针法》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④《实用穴位图解》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
⑤《实用针灸减肥》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
⑥《实用针灸抗衰老》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主持研究项目:
①《电针干预脊髓损伤修复再生的机理研究》(负责人),2002、1-2005、1,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课题.
②《针刺得气及补泻手法与针刺效应的相关性研究》(第3负责人), 2004、1-2006、1,教育部课题.
③《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差异蛋白质谱表达的机理研究》(负责人), 2005、1-2008、1,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④《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局部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与电针的干预作用》(负责人), 2004、10-2006、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⑤古代脉诊法及其演变对针灸学的影响 (负责人), 2005、1-2008、1,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课题.
⑥电针对急性颅脑损伤大鼠信息转导及基因差异表达作用的研究。

(负责人), 2007、1-2009、12,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⑦电针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优化方案的临床试验研究 (负责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