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分析-模电课设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负反馈放大器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负反馈放大器

黑龙江工业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院(系)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摘要反馈放大器,把输出信号的一部或全部送回输入端,以改变放大性能的放大电路。

由输出端送回输入端的信号称为反馈信号。

反馈信号在输入端与外加信号相加(或相减)组成放大器的净输入。

当反馈信号使净输入增强从而使放大器增益提高时,称为正反馈。

当反馈信号使净输入减弱从而使增益下降时,称为负反馈。

反馈放大器由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取样电路和混合电路组成。

负反馈能在如下几个方面改变放大器的性能,达到所希望的效果。

负反馈是一种以电路来改善电路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有效的改善放大器的性能,负反馈理论和负反馈技术在电子电路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所以对负反馈放大电路研究方法的探究就显得特别重要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设计原理是利用具有放大特性的元件,如三极管,三极管加上电流后输入端的微小变化引起输出端的较大变化,再通过负反馈网络求得净输入量的值,通过仿真观察出波形图。

此次主要设计步骤有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反馈方式的选择,电路的设计与绘制,而电路设计中所采用的三极管、电阻等元器件都是比较容易见到和使用到的,故为电路的操作、测试、分析等工作都带来方便关键词:负反馈开环增益闭环增益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计方案与论证 (1)3.1 方案选择与论证 (1)3.2 负反馈放大器的原理方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拟电路仿真实验报告——仿真探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模拟电路仿真实验报告——仿真探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四、理论分析: 1.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T1 管: VBQ1 =
R3 V R2+R3 cc
= 3.8 V

ICQ1 ≈ IEQ1 =
VBQ1 −VBEQ R9+R10
= 1.28 mA
VCEQ1 = VCC − ICQ1 (R 4 + R 2 + R 3 ) = 2.27 mV 由于采用阻容耦合,故 T2 管计算同 T1 管,可知: T2 管: VBQ2 = 2.9 V , ICQ2 = 1.44 mA , VCEQ2 = 2.93 mV
由此,电路开环增益:
βR 'L2 rbe2 (1 ) R12
R 'L2 R 5 //R 11
Au
uo uo1 / ui Au1 Au 2 225 ui uo / uo1
输入电阻: R i = (R 2 // R3 ) // [rbe1 + (1 + β)R9 ] ≈ 9k Ohm 输出电阻: R o ≈ R 5 = 4.7k Ohm
电子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根据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理论计算,进一步熟悉电路分析计算。 2. 通过实际操作仿真软件,熟悉并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 3. 在实际仿真过程中,加深对电子电路基本理论中关于多级放大和负反馈对电路性能影 响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仿真环境:
OrCAD 16.2 Capture CIS with Pspice
取 D > 10 则 R13 < 2.20k Ohm, 此时满足深度负反馈的条件, 这时增益最大约为 23.0 。
4.负反馈对电路通频带的影响分析
引入负反馈后, 中频增益下降为原来的 增益带宽乘积基本不变。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负反馈放大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负反馈放大器

课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课型: 实验课题目:实验三:负反馈放大器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通过实验,让学生达到以下目的: 1.加深理解两极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2.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一、实验所用仪器:双踪示波器、万用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实验箱二、实验原理部分:图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1. 图4-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 f 把输出电压U o 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 F1上形成反馈电压U f 。

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1)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 VfA Vf =VV VF A A +1 (4-1)其中 A V =U O /U i ——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1+A V F V ——反馈深度,它的大小决定了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改善的程度。

2) 反馈系数F V =11F f F R R R + (4-2)数据记录:1、测量负反馈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1)实验条件:静态条件:V CC=12V,调节100K电位器使第二级的U E2=0.43V测试工具:数字万用表(2)测量数据如下:2、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在接入负反馈支路R f=10K的情况下,测量负反馈放大器的A vf、R if、R of及f Hf和f Lf值并将其值填入表3-2中,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U i的峰峰值为50mV。

ding2数据处理:一、测量负反馈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1、 表2(1)判断U C2U E2=0.43V ,得到mA VR U I E E E 14300.43222=Ω==, 理论值:VK mA V R I V R I V U C E CC C C CC C 9.61.511222222=⨯-=-≈-=相对误差:%0.971%1006.96.8336.9=⨯-VVV ,误差原因:①22E C I I ≈近似计算 ②电阻本身存在误差 ③电源电压有偏差 (2)判断U B2理论值:V V V U U U E BE B 1.130.430.7222=+≈+= 相对误差:%.6%1001.131.0561.13055=⨯-VVV误差原因:①同一个三极管,导通压降有个范围在0.6V~0.8V 之间,②每个三级管的U BE 不一致。

模电课程设计负反馈放大电路.doc

模电课程设计负反馈放大电路.doc

目录第一章设计要求与目的 (1)1.1 设计要求 (1)1.2 设计目的 (1)第二章设计原理 (2)2.1框图及基本公式 (2)2.2负反馈对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2)2.3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 (4)第三章计方案及选定 (5)3.1反馈方式的选择 (5)3.2电路的确定 (5)3.3 放大管的选择 (5)3.4电容的选择 (5)第四章两级放大电路设计 (6)4.1第一级放大电路 (6)4.2 第二级放大电路 (7)4.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 (8)第五章整体设计及工作原理 (10)5.2 估算A值 (10)5.3放大管的选择 (10)第六章两级放大电路的检测 (11)6.1分析多级负反馈放大电路 (11)元器件清单 (15)实验结论 (16)心得体会 (17)参考文献 (18)附录 (19)第一章 设计要求与目的1.1设计要求设计一个负反馈放大器,具体指标如下:(1) 全部采用分立原件。

(2)电压放大倍数50,3,60u H L A f MHz f Hz ≥==。

1.2 设计目的(1)初步了解和掌握负反馈放大器的设计、调试的过程。

(2)能进一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3)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4)了解并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5)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第二章 设计原理2.1框图及基本公式图2-1负反馈放大电路原理框图图中X 表示电压或电流信号;箭头表示信号传输的方向;符号¤表示输入求和,+、–表示输入信号 与反馈信号是相减关系(负反馈),即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为:id i f X X X =-基本放大电路的增益(开环增益)为:/o id A X X =反馈系数为:/f o F X X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闭环增益)为:/f o i A X X =2.2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负反馈的电路形式很多,但就基本形式来说,可以分为4种:即电流串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

7、实验七: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7、实验七: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湖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实验题目: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2.掌握放大电路开环与闭环特性的测试方法【实验器材】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一台双踪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台连线若干其中,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用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元器件模组以及“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模板。

【实验原理】1.参考电路如图1-1所示。

负反馈有四种类型: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本实验电路由两级共射放大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构成负反馈放大器。

其中反馈电阻RF=10KΩ。

2.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1)引入负反馈降低了电压放大系数式中,是反馈系数,,是放大器不引入级间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即,但要考虑反馈网络阻抗的影响),其值可由图1-2所示的交流等效电路求出。

设,则有式中:第一级交流负载电阻第二级交流负载电阻从式中可知,引入负反馈后,电压放大倍数比没有负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降低了()倍,并且愈大,放大倍数降低愈多。

图1-2(2)负反馈可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该式表明: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比开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减少了(1 AF )倍,即闭环增益的稳定性提高了(1 AF )倍。

(3)负反馈可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时的上、下截止频率分别为:可见,引入负反馈后,向高端扩展了倍,从而加宽了通频带。

(4)负反馈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影响负反馈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影响比较复杂。

不同的反馈形式,对阻抗的影响不一样。

一般而言,串联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入阻抗,并联负反馈可以减小输入阻抗;电压负反馈将减小输出阻抗,电流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出阻抗。

图1-1电路引入的是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整个放大器电路而言,输入阻抗增加了,输出阻抗降低了。

它们的增加和降低程度与反馈深度(1 AF )有关,在反馈环内满足(5)负反馈能减小反馈环内的非线性失真综上所述,在放大器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不仅可以提高放大器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还可以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提高输入电阻和降低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_课程论文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_课程论文

SHANGHAI UNIVERSITY课程论文COURSE PAPER题目: 仿真设计与分析装订线学院机自学院一功率放大电路仿真一. OTL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如图1所示为OTL功率放大器。

其中由晶体三极管VT1组成推动级(也称前置放大级),VT2、VT3是一对参数对称的NPN和PNP型晶体三极管,它们组成互补推挽OTL功率放大电路。

由于每一个管子都接成射极输出器形式,因此具有输出电阻低,负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作功率输出级。

VT1管工作于甲类状态,它的集电极电流IC1由电位器RP1(RP1)进行调节。

IC1 的一部分流经电位器RP2及二极管VD,给VT2、VT3提供偏压。

调节RP2,可以使VT2、VT3得到合适的静态电流而工作于甲、乙类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

静态时要求输出端中点A的电位,可以通过调节PR1来实现,又由于RP1的一端接在A点,因此在电路中引入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一方面能够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同时也改善了非线性失真。

C4和R 构成自举电路,用于提高输出电压正半周的幅度,以得到大的动态范围。

图1OTL功率放大器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ui时,经VT1放大、倒相后同时作用于VT2、VT3的基极,ui的负半周使VT2管导通(VT3管截止),有电流通过负载RL,同时向电容C2(C2)充电,在ui的正半周,VT3导通(VT2截止),则已充好电的电容器C2起着电源的作用,通过负载RL 放电,这样在RL 上就得到完整的正弦波,其波形如图所示。

在仿真中若输出端接喇叭,在仿真时只要输入不同的频率信号,就能在喇叭中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2. OTL 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1)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 :理想情况下,L2CCom R U 81P =在电路中可通过测量R L 两端的电压有效值U O 或R L 的电流来求得实际的O O I U ==L2O om R U P2)效率η:100%P P ηvom=PV-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功率,理想情况下,ηmax = 78.5% 。

电压及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电压及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电压及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Multisim10电压及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仿真设计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年级: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制2016年11月目录1绪论 ....................................................................................................................... - 1 -2课程设计的目的 ................................................................................................... - 1 -3 设计内容及要求 .................................................................................................. - 1 -4 设计原理框图 ...................................................................................................... - 2 -4.1 框图及基本公式及其分析.................................................................. - 2 -4.2电压及电流并联负反馈适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性能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电仿真报告

模电仿真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ultisim 仿真实验报告课题:交流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班级:自1203班姓名:张凯(41251083)张晨光(41251084)李顶立(41251085)一、题目负反馈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

二、仿真电路仿真电路采用虚拟集成运放,运放U1、U2分别引入了局部电压并联负反馈,其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RR A11f 1uf -≈,RR A22f 2uf ≈,可以认为该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A Au u 2f 1f ≈整个电路引入了急件电压串联负反馈,闭环电压放大倍数FA A A A Au u u u u 2f 1f 2f 1f f1+≈,RRR Ff+=,三、仿真内容分别测量 Ω=k R f 1002和 Ωk 10 时的 A u f 。

从示波器可读出输出电压的幅值,得到放大倍数电压的变化。

四、仿真结果1、张凯的结果(1)实验截图图1 负反馈放大倍数(张凯)(2)实验数据表图2 实验数据表(张凯)(1)实验截图图3 负反馈放大倍数(张晨光)(2)实验数据表图4 实验数据表(张晨光)(1)实验截图图5 负反馈放大倍数(李顶立)(2)实验数据表图6 实验数据表(李顶立)五、实验数据分析1、比较第1组数据与第2组数据可知,当反馈电阻减小时,运放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减小。

2、不接反馈电阻时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与接上反馈电阻时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负反馈具有提高放大倍数稳定性的作用。

六、实验结论1、由 图4 可知,当R 2f 从100k Ω 变为10k Ω时,电路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变化量Δ9.0101010443)(=-=A A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变化量Δ()148.01.1.95-0.811ff-≈=AA u u ,AA AA uf∆<<∆uf。

由此说明负反馈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2、根据 图四 可知R 2f 从100k Ω 变为10k Ω时,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 从104变为10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 uf 分别为99和90.9,与仿真结果近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评定表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1...1.1 课程设计的作用1...2 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 软件环境介绍................................................ 2..2.1设计任务....................................................................................... 2.. .2.2 Multisim 软件环境介绍2...3 电路模型的建立 .................................................................... 4...4 理论分析及计算 .................................................................... 6...5 仿真结果分析 ...................................................................... 7...5.1 无极间反馈....................................................................................... 7.. .5.2 加入极间反馈............................................................... 1..0.6 设计总结和体会 ................................................................... 1..4.7 参考文献1..4..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1 课程设计的目的学习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掌握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

通过对它的学习,对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学会对其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等相关运算,利用Multisim 软件对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仿真实现。

根据实例电路图和已经给定的原件参数,使用Multisim 软件模拟出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课后练习题,并对其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显示波形图,计算数据等操作,记录结果和数据;与此同时,更好的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切实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1.1 课程设计的作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之后,集中安排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动脑又动手,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某一专题独立地开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电子技术工程人员的素质,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课程设计师某门课程的总结性教学环节,会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训练,加深课程知识的理解。

在真个教计划中,它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设计和实验成功的电路可以直接在产品中使用。

2设计任务及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2.1设计任务⑴设计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使其能够实现一定的放大电路的功能,电路由自己独自设计完成,在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调试电路,能够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即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并在实验后总结出心得体会。

⑵正确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实际要求在放大电路中引入适当的反馈。

⑶正确理解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2.2 Multisim 软件环境介绍(一)Multisim 软件开启图(图2.1)NATIONAL^INSTRUMENTSELECTRONICS WORKBENCH GROUPMultisam Power Pro EditionVersion 10.0.1彩Nl Multisim™ 10图软件开启图图2.2工作界面图(二)Multisim软件有一个强大的元件库和拥有各种虚拟仪器,犹如一个大型的虚拟实验室。

它采用交互式的界面,比较直观,操作方便,具有丰富的元器件库和品种繁多的虚拟仪器,既可以进行电路设计也可以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各种功能模拟仿真实验,Multisim软件因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在模拟电路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图2.2)在此次单管公射放大电路设计中,用到了数字电压表,数字电流表和四踪示波器等虚拟仪器,还用到了各种元件。

(三)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

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

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设计和实验成功的电路可以直接在产品中使用。

(四)Multisim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并以开放的形式管理元器件,使得用户能够自己添加所需要的元器件。

(图2.3)图2.3 Multisim 的元器件图3电路模型的建立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很多方面 改善放大电路的工作性能。

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改善波形失真和展宽通 频带等。

因此,几乎所有的使用放大电路都带有负反馈。

1、电压串联负反馈实际电路图(3.1)如下Select a ComponentDatabase : | Master Database Component; 1X4SIP Group :: | Basic Family:DC4SIP 1X6SIP 1X8SIP 2X4DIP 2X4TIRM 2X6DIP 2X8DIPDetail ReportModel...O^PACKTRANSFORMER NON_LINEARJRANSF CONNECTORS SOCKETS RESISTOR 555 TIMER RATED ARBITRARY SPICE ELOCK BJT NPN RATED BJT PNP RATED CAPACHOR_POL_RATED CAPACHOR^RATED CORELESS COIL VIRTUAL CURRENT CONTROLLED SV DIODE RATED DIP 10 DIP 12 irr/i )(4sipThinii><>Components: 370Searching:Select all families BASIC VIRTUAL RATED VIRTUALSymbol (ANSI)SE3di ・Function:4X1K COMMON BUSSWITCH RELAYSCH CAP SYMS Footpri nt manuf./Ty p 已: CAPACnORDIPHHyperll nk;图3.1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分析2、实验步骤:(1) 将开关断开,电路中暂时不加入级间反馈。

3. 利用Multisim 的直流工作点分析功能,测量无级间反馈时两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 作点; 2. 加入正弦输入电压,利用虚拟示波器可观察到第一级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反相,而第二级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同相。

两个放大级的输出波形均无明显的非线性失真。

利用所测数据算出两级放大电压总的放大倍数。

3. 由所测数据算出无极间反馈时的输入电阻4. 将负载开路,由所测数据算出放大电路无极间反馈时的输出电阻。

(2) 将图中开关闭合,弓|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1. 加上正弦输入电压,由虚拟示波器看到,同样的输入电压之下,输出电压的幅度明显下降,但波形更好。

由所测数据算出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电压的放大倍数。

2. 由所测数据算出,弓I 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得值。

3. 将负载开路,由所测数据算出,弓I 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输出电阻的值。

:Rb12llOkQTl —10uFRbH 2kQ+■:Re1l30 OD\\-1 OuFXMM3XSC1VCC7 707mVpkl kHzCD&g1&XMtflvccRb22□2-4<7L1Cftl100uF1OOuF4-+-■4-RF Re12IkDRc2 2KQ占FLb 茁2 &kQRd 3KDC2卄10uFIkQ T! --------------- 03kQ1 1Key = Space<山4理论分析及计算1、当开关断开无级间反馈时:(1)静态工作点如下:R b1U BQI*V CC =2VR b1 + R b2U EQI= U BQ1―UBEQ1= 1.37A u1 =1.8 r bb (1 J26mAr bc21.4I EQ2A u1「"Rc2〃Rc)=71.4r bc2A u 二 A u1* A u2 =128.52 R i =R b11〃R b12[r bc1 (1 JR c11] = 1.587k 1'1R O = R c = 2k'」2、开关闭合,引入负反馈:⑴电压放大倍数A uf =1 暑=11U EQ1R C11 R C22= 1mAU CQ1 = V CC —J EQ 1 R c1 = 9VU B Q2 =R b1R b21 ■ R b22*V CC =37U EQ 二u BQ 2 - U BEQ 2 = 2.3VU EQ2 I EQ2.3mAR C 2U CQ2 =V C C — |EQ2R c =7.7V(2)动态分析:A u1-gc1〃(R b21〃 R b22〃 r bc2) r bc2 ■ ■(1 |.; ) R c11 r bc1 _ r bb (1: )26mA= 2.9k 「(2)输入输出电阻R if = R if 7/ R bii // R bi2 =1.622kQR of =68.893门5仿真结果分析5.1无极间反馈(一)将开关断开,电路中暂时不加入级间反馈。

①利用Multisim的直流工作点分析功能,测量无级间反馈时两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析结果如图(3.2 )。

瞬Grapher View - °File Edit View Tools□ a# H « & &諭翕口 |曲目丄坝兌遭呂尬期电寸冷席员I圍13图静态工作点分析U BQ1 = 1.98414V U EQ2 =1.24924V U CQ1 = 9.14568VJU BQ2 =2.95917V U EQ2 =2.19919V U CQ2 =7.64516V②加入正弦输入电压,利用虚拟示波器可观察到第一级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反相,而第二级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同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