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PMS

合集下载

经前期综合征健康教育PPT

经前期综合征健康教育PPT
症状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几天到几周。
有些女性可能在多次月经经前期综合征?
为什么要关注经前期综合征? 心理健康
PMS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影响心理 健康。
了解PMS可以帮助女性更好地管理情绪。
为什么要关注经前期综合征?
生活质量
PMS对工作、家庭和社交生活有显著影响,降低 生活质量。
何时出现经前期综合征?
何时出现经前期综合征? 发生时间
PMS通常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出现,约在排卵后 的一周内。
症状在月经来潮前的一到两周最为明显。
何时出现经前期综合征? 影响范围
PMS可影响约50%-80%的育龄女性,尤其是在20 至40岁之间的女性。
严重病例可能影响到工作和社会生活。
何时出现经前期综合征? 持续时间
有效管理PMS有助于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为什么要关注经前期综合征? 医疗干预
识别PMS能够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心理辅导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怎样管理经前期综合征?
怎样管理经前期综合征? 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的锻炼、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能够有效缓解 症状。
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6、钙和镁的食物。
经前期综合征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经前期综合征(PMS)? 2. 何时出现经前期综合征? 3. 为什么要关注经前期综合征? 4. 怎样管理经前期综合征? 5. 如何获取更多信息与支持?
什么是经前期综合征(PMS) ?
什么是经前期综合征(PMS)? 定义
经前期综合征是一种在月经前出现的症状群,包 括情绪、身体和行为变化。
怎样管理经前期综合征? 心理疏导
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应 对心理困扰。

经前期综合症心身症状特点分析

经前期综合症心身症状特点分析

经前期综合症心身症状特点分析目的探讨和研究经前期综合症患者的身心症状特点。

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11月的142例经前期综合症患者进行调查,根据Mortola定量症状评分进行各相关性分析。

结果本组142例患者包括轻度51例、中度47例、重度44例,分别占35.92%、33.10%、30.98。

结论经前期综合征是一种心身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对该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治疗当中应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心理疏导、情绪调适以及寻求家庭支持帮助,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认识疾病和建立信心,有助于经前期综合征的改善。

标签:经前期综合症;心身症状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出现躯体、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月经后症状自然消失的一种病症。

研究发现[1]经前期综合征有300 多种临床表现,涉及精神、躯体等多个方面,其核心临床表现约有20种包括易怒、抑郁、焦虑、冲动、水肿、头痛、乳房胀痛等。

《中华妇产科学》将经前期综合征典型症状主要分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两类:精神症状包括焦虑、抑郁两大类。

躯体症状包括:水钠漪留、疼痛、低血糖症状三大类症状。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9年10月~2010年11月,选取14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52例)、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24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4例)、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2例)门诊。

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6.77±4.76)岁,平均病程(24.96±24.79)个月,平均初潮年龄(13.42±1.22)岁,平均孕次1次,产次1次,已婚94(66.2%),未婚48(33.8%),有痛经72(50.7%),无痛经70(49.3%)。

经前期综合征通用课件

经前期综合征通用课件
寻求专业帮助
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寻求专业 医生的帮助,接受必要的治疗和管 理。
05
经前期综合征的科研进 展
科研现状与成果
1 2
激素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关系
研究发现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 有密切关系,如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产素等。
遗传因素研究
通过对家族聚集性和双胞胎的研究,发现遗传因 素在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经前期综合征通常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出现,持续约1-2周,表现为情绪波动、 易怒、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乳房胀痛、体重增 加、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
病因与病理机制
总结词
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心 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3
心理社会因素
研究显示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社会因素 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病因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和 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
学依据。
诊断标准的完善
进一步优化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 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治疗方法研究
研究更有效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 治疗方法,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
谢谢观看
量表
量表是一种标准化的评估工具,用于测量患者的症状程度和影响程度。常见的量表包括经前期症状清 单(PSL)、焦虑和抑郁量表等。
诊断与评估的重要性
01
02
03
明确诊断
正确的诊断有助于患者得 到适当的治疗和管理,避 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评估严重程度
评估经前期综合征的严重 程度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 的治疗计划,并监测治疗 效果。

《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一、引言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易怒、乳房胀痛、便秘、腹泻、失眠等症状。

其中,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尤为常见,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中医治疗中,循经通络刮痧和柴胡疏肝散加减被广泛应用于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研究过程中,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循经通络刮痧与柴胡疏肝散加减的原理及作用循经通络刮痧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经络上刮拭,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的目的。

在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中,可促进肝气的疏通,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柴胡疏肝散加减则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柴胡、白芍、枳壳等,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的作用。

在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中,可调和肝气,缓解症状。

四、临床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表现为情绪稳定、乳房胀痛减轻、便秘或腹泻改善、失眠情况好转等。

同时,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五、讨论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

这可能与两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有关。

循经通络刮痧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而柴胡疏肝散加减则可调和肝气,疏解郁结。

二者联合使用,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六、结论本研究表明,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经前期综合征与奖赏进程失调——来自脑电的证据

经前期综合征与奖赏进程失调——来自脑电的证据

Psychologica 性。时域分析结果显示, PMS 组在经前期收到奖赏反馈后奖赏正波(reward positivity, RewP)的波幅和差异波(即奖赏
条件和惩罚条件下的差值)的波幅均低于健康女性, 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对于 PMS 组来说, 经前期奖赏条 件下的 RewP 波幅和差异波波幅与经前期的情绪平衡性显著正相关。频域分析的结果则发现 PMS 组在经前期奖赏 条件下的 θ 频段(4~7 Hz, 250~400 ms)能量低于健康组。研究表明, PMS 女性在经前期的奖赏加工进程存在异常, 表 现为对奖赏反馈的预期增强, 而在收到奖赏反馈后又出现了钝化反应, 且奖赏进程的失调与情绪平衡性相关。本研 究为理解 PMS 女性奖赏进程失调的动态加工时程和神经震荡特征及其与情绪平衡性的关系提供了初步的神经生 理证据。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月经周期; 黄体晚期; 正性情绪; 奖赏进程; 奖赏正波; θ 频段; 时频分析 分类号 B845
生创新创意计划(CXCY18-06)资助。 通信作者: 周仁来, E-mail: rlzhou@
74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第6期
侯璐璐 等: 经前期综合征与奖赏进程失调——来自脑电的证据
74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8), 一般被计算为“正性情绪/(正性情绪+负性情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技
绪)” (Garamoni et al., 1991)或者“正性情绪−负性情 术具有精确到毫秒的时间分辨率, 在奖赏进程的研
绪” (Koydemir, Şimşek, Schütz, & Tipandjan, 2013; 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近年来, 研究者们采用 ERP

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疗效比较【关键词】西酞普兰阿普唑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对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remenstrual tension syndrome, PMS)的研究已较为深入。

对于伴有轻中度身心症状的PMS患者,国内外均着重于心理治疗,但部分症状较重的患者,常需配合药物治疗。

文献报道,应用氟西汀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获得了较好疗效[1,2]。

作者试用西酞普兰和阿普唑仑对中重度PMS 患者进行治疗,并作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本院农村健康体检普查中诊断的PMS患者和门诊已确诊的PMS患者,选择年龄16~49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月经规律,排除合并有各种躯体疾患和精神障碍的患者共80例,均符合PMS的诊断标准[3]。

入选前均从未使用过抗焦虑药、神经阻断剂、激素、利尿药及口服避孕药。

按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相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AMD两组比较,t=0.92,P=0.36;HAMA两组比较,t=0.13,P=0.89)。

详见表1。

1.2 用药方法两组均要求被试者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服用药物,持续服2周并连续应用6个月经周期。

试验组给予西酞普兰片20mg (商品名:喜普妙,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1次/d,口服;对照组给以阿普唑仑片0.8mg,每晚1次口服。

1.3 疗效评定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种药物的安全性。

评定时间均为月经来潮前1周。

按诊断标准中各项症状的评分累积<5分或症状全部消失为治愈;各项症状累积分≥5分而<10分或症状大部分消失为显效,其他一律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焦虑、精神障碍、体内水钠潴留、疼痛、口腔溃疡、偏头痛、低血糖症、疲劳、健忘、抑郁、乳房胀痛、双下肢可凹陷性水肿1.症状与月经的关系典型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常在经前7~10天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潮开始后4天内症状消失。

另有一种不常见的情况,即月经周期中存在两个不相连接的严重症状期,一是在排卵前后,然后经历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一周再出现症状,为PMS的特殊类型。

2.症状特点与分组经前期综合征涉及150种症状,可分为精神和躯体二大类,每一类又可有1种以上的亚组,严重程度不一(表1)。

(1)精神症状:①焦虑: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怒,急躁失去耐心,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

②抑郁:没精打采,抑郁不乐,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力减弱,害怕失控,有时精神错乱、偏执妄想,产生自杀念头。

(2)躯体症状:包括水钠潴留、疼痛和低血糖症状。

①水潴留:常见症状是手足与眼睑水肿,有的感乳房胀痛及腹部胀满,少数患者有体重增加。

②疼痛:可有头痛、乳房胀痛、盆腔痛、肠痉挛等全身各处疼痛症状。

A.经前头痛:为较常见的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

头痛症状于经前数天即出现,伴有恶心甚至呕吐,呈持续性或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和恶心、呕吐。

可根据头痛部位及伴随症状鉴别。

B.乳房胀痛:经前感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

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

扪诊时乳头敏感、触痛,有弥漫的坚实增厚感,但无局限性肿块感觉,经后症状完全消失。

C.盆腔痛:经前发生盆腔坠胀和腰骶部疼痛,持续至月经来潮后缓解,与前列腺素作用及盆腔组织水肿充血有关。

经前期综合征的护理

经前期综合征的护理
3.传授缓解压力的技巧如腹式呼吸、生物反馈训练、渐进性肌肉松弛。
4.指导使用药物指导病人按医嘱正确服用前列腺素抑制剂,可以缓解头痛、痛经;使用抗焦虑剂、抗抑郁药可使PMS病人的精神症状得到缓解;服用维生素B6或激素替代治疗,也可有效缓解PMS病人的多种症状。
5.健康教育帮助病人认识月经来潮前的一些症状属于自然现象,应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调整生活状态,建立应对不适症状的信心。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可能造成经前期综合征的原因和目前处理措施,帮助病人获得家人和病友团体的支持,增强女性自我控制的能力。
3.黄玲坤月宁治痛经及经前期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1999(01)
【处理原则】
轻者提供心理支持;症状明显者对症治疗。
【护理评估】(一)病史了解出现典型症状的特点,评估病人生理、心理方面的疾病史,既往妇科、产科等病史,识别诱发症状的相关因素,排除精神病及心、肝、肾等疾病引起的浮肿症状。(二)身心状况病人在月经来潮前7~14天,出现一种周期性的身体、精神、行为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速减轻直至消失。病人在发病期间通常表现为紧张、焦虑、沮丧、不安、情绪波动,严重者产生自杀意图、出现叛逆或虐待儿背童的行为。症状可干拢其正常的工作、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
2.躯体症状表现为头痛、乳房胀痛、腹部胀满、肢体浮肿、体重增加等,包括:①水钠潴留症状:手、足、颜面浮肿。体重增加,腹部胀满。②疼痛:乳房胀痛,头痛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腰骶部痛,盆腔痛或全身各处疼痛。③其他:疲乏,食欲增加,喜食甜食或咸食。
3.行为改变表现为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意外事故倾向,易有犯罪行为或自杀意图。
【结果评价】
1.病人消除焦虑感,正确对待经期不适,没有出现干扰正常生活的严重症状。
2.病人能理解出现症状的原因,并能列举缓解不适症状的有效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生活状态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限制盐、咖 啡焦虑剂:适用于明显焦虑者
阿普唑仑0.25~4mg 每日2~3次,用至月经来潮第 2~3日,逐渐增量,最大剂量为每日4mg。
药物治疗
抗忧郁剂 适用于明显忧郁的患者
氟西汀20mg,每日1次。黄体期用药。
药物治疗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患者在黄体后期循环中 类阿片肽浓度下降,表现内 源性类阿片肽撤退症状,影 响精神、神经及行为方面的 变化。
其它病因 5-羟色胺、单胺类活性变化、维生素B6缺陷
三、临床表现
生理方面 心理社会方面
~临床表现~
生理方面
周期性发生的系列异常征 象。
多见于25~45岁妇女。 症状出现于月经前1~2周,
螺内脂20~40mg,每日2~3次
药物治疗
维生素B6 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与下丘脑 -垂体-卵巢轴的关系,还可抑制催乳素合 成。
每次10-20mg,每日3次
药物治疗
抑制排卵
1.避孕药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造成低促性 腺低雌激素状态。
经前期综合征 PMS
premenstrual syndrome
一、概述
定义 特点
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 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的躯体、精神以及行为 方面改变的综合征。 月 经来潮后症状消失。
一、概述
定义 特点
周期性出现 月经来潮后自然消失
二、病因
精神社会因素 卵巢激素失调 神经递质异常
月经来潮后迅速减轻直至 消失。
躯体症状 精神症状 行为改变
~临床表现~
心理社会方面
主要包括紧张、焦虑、沮丧、不安、情绪 起伏不定等,更严重者自杀或出现叛逆心 理或虐待儿童的行为。
四、处理原则
心理治疗 调整生活状态 药物治疗
~治疗~
一般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安慰与疏导,使精神松弛,重新控 制生活。
安慰剂治疗反应率高达 30%~50%
情绪紧张会加重症状
二、病因
精神社会因素 卵巢激素失调 神经递质异常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患 者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或组 织对孕激素敏感性失常,雌 激素水平相对过高,引起水 钠潴留。 目前认为可能与 黄体后期雌孕激素撤退有关。
目前的研究结果与上面不符。
二、病因
精神社会因素 卵巢激素失调 神经递质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