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送别诗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1)

合集下载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一、《送孟浩然之广陵》及注解《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赏析这首送别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是千古传唱的名作。

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故人西辞黄鹤楼,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烟花三月下扬州。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孤帆远影碧空尽,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两句为全文的精彩句子)【释义】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指孟浩然)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唯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

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赏析】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

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

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

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于玄宗开元十六年,即公元728年(一说作于开元十三年)。

该诗是李白颇具代表性的一首七绝,古往今来,备受推崇,明人陈继儒曾誉之为“送别诗之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希望能帮到大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翻译与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指孟浩然)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唯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1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翻译二]知心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暮春三月时他要东去扬州。

他乘着一叶小舟影子随碧空而尽,只见那滚滚长江向天边奔流。

【评点】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春,李白正游历于汉口一带,恰逢落第而归的孟浩然要东游吴越,李白为之送行。

而两位风流潇洒的伟大诗人之间的离别,无疑是一种诗意的离别。

李白作为一位浪漫诗人,在写下本诗时自然充满浓郁的畅想。

本诗为送别诗的经典名篇。

诗人把对友人无限眷恋难舍难离的惜别深情,借孤帆渐渐在碧空消失,唯见长江水在天际流的场景,含蓄生动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余味不尽,给人无限的美感享受。

广陵,今江苏扬州市。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供各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鉴赏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爰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 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爰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 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 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 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在 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 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 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 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老朋友向往辞别离开了黄鹤楼,在这烟花三月乘船去扬州,只见朋友的船越来越远消失在天边,只剩下长江边上的流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唐宋名家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宋名家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宋名家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唐诗及鉴赏,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送别的诗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白古诗

【送别的诗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白古诗

【送别的诗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白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参考资料: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年月版:第-页.相关内容相关内容创作背景作者:佚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我和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告别在那西边的黄鹤楼,阳春三月,柳絮如烟,他独自下去往扬州。

孤帆渐行渐远,消逝在水天尽头,只留下滔滔江水向东边流去。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比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作者送元二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

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

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

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

萧萧长鸣,马匹也怨别离。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译文: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

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译文:诗人和友人在南面的水滨送别,此时秋风萧瑟,木叶凋零,到处都是一副凄苦的画面。

友人虽已离开,却是一步一回头,而每一次回头都带来阵阵酸楚。

诗人于是劝友人:“你安心的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译文:唱罢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山中送走了我的友人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门。

待到明年春草绿的时候,友人呀你还能不能回来呢?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译文:纷乱的晚烟笼罩碧绿的石阶,一轮明月升起在天的南面。

我环顾离亭,感觉整个江山都因为别离而凄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