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07-14诗歌试题汇总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试题综合检测及答案

诗歌鉴赏试题综合检测及答案

诗歌鉴赏试题综合检测及答案1.阅读杨炯《战城南》,完成试题。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这首诗作者是以什么人的口气来讲述的?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写战争景象用了什么手法?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什么?[参考答案](1)作者是以征战者的口气来讲述的。

在叙述军旅生涯时,作者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2)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我们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征战者脉搏激剧的跳动。

看到征战者在东闯西突的搏杀的身影。

2.阅读寒山《城中蛾眉女》,完成试题。

城中蛾眉女,珠佩何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这首诗借“城中蛾眉女”的形象来比喻什么?怎样理解结尾两句的含意?[参考答案]此诗借“城中蛾眉女”的花容月貌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技,比喻人间高贵荣华。

结尾两句,“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说明好景是有限度的,一切美景都不可能永远存在,表达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主旨,言近旨远,形象生动,有着讽时警世的作用。

3.阅读沈俭期《夜宿七盘岭》,完成试题。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1)简要说明这首诗的写作内容。

(2)从修辞的角度说说本诗的特点。

[参考答案](1)这首诗叙述旅途中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了惆怅不寐的愁绪。

(2)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格律严密,通篇对仗,铿锵协律,而文气流畅,写景抒怀,富有情趣。

4.阅读张几龄《归燕诗》,完成试题。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

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

第14课 诗词三首 练习题(含答案)

第14课  诗词三首  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金樽.(zūn)投箸.(zhù)朱阁.(gé)B.烂柯.(kē) 侧畔.(pàn) 济.沧海(jǐ)C.冰塞.川(sè) 歧.路(qí) 酬.乐天(chóu)D.宫阙.(què) 绮.户(qǐ) 婵.娟(chá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清酒四顾茫然黄河B.长风苍海扬州病树C.精神大醉宫阙朱阁D.人间无眠圆缺离合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盘珍羞..直万钱(美味佳肴)B.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C.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政治理想)D.千里共婵娟..(指嫦娥)5.下列诗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翻译:金酒杯里装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翻译: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山中。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翻译:明月几点开始出现?我把酒端起来问青色的天。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译: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之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6.下列对《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

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专题07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口袋书】2025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

专题07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口袋书】2025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

【口袋书】2025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专题07 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本部分主要包含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知识点和表达技巧。

知识点一形象本部分包括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手法、物象、画面以及意境等。

一、人物形象【真题回顾】(2012年·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C.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技法点拨】二、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真题回顾】(2021·广西·钦州·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意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总领以下四句,描绘了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为下面的描写张本。

B.一个“赌”字,一个“轻”字,表现了军中男儿豪迈之情,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他们不珍视生命的批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歌基本常识(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歌基本常识(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歌基本常识(含答案)诗歌专题训练----诗歌基本常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听泉》二首〔明〕袁中道其一一月在寒松,两山如昼朗。

欣然起成行,树影写石上。

独立巉岩间,侧耳听泉响。

远听语犹微,近听涛渐长。

忽然发大声,天地皆萧爽。

清韵入肺肝,濯我十年想。

其二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月色入水滑,水纹带月洁。

疾流与石争,山川为震裂。

安得一生听,长使耳根悦。

1.从体裁上看,这两首作品属于()A.律诗B.绝句C.乐府D.古诗2.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诗歌都适合的一项是()A.清新自然B.古朴典雅C.含蓄深沉D.质朴苍劲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湘夫人祠①杜甫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②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③。

【注】①湘夫人祠:传说中,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

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南下追思,溺湘水而死,后人立湘夫人祠(又名湘妃庙)以祀。

这首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

①馨:香。

①筠:竹。

3.下列可能收录这首诗的一项是()A.《五言古诗选》B.《五言律诗选》C.《五言排律选》D.《五言绝句选》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 (宋)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叶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4.以下诗词选集中,可能收录这首词的一项是()A.《词余精选》B.《古诗源》C.《宋人中调选粹》D.《长短句百首》5.小宁打算沿用所咏对象仿写这首词,以下适合他选用的词牌和标题是()A.望江南·桂魄B.江城子·赤乌C.扬州慢·冰鉴D.望海潮·玉钩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讼[宋]陆游年少宁知道废兴,搏风变化羡鲲鹏。

贪求但欲攀分寸,痛定方惭乞斗升。

灵府已能澄似水,俗绿更觉薄于僧。

新课标07-14诗歌试题汇总

新课标07-14诗歌试题汇总

新课标2007-2014高考诗歌试题(200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2、XXX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200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3.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4.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200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XXX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5.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6.词的最后两句XXX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XXX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2010)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7-8题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新诗鉴赏试题及答案高中

新诗鉴赏试题及答案高中

新诗鉴赏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 以下哪一位是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徐志摩- D. 苏轼二、填空题1.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这是徐志摩的哪首诗中的诗句?_______2. 现代诗歌中,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做《再别康桥》,它的作者是_______三、简答题1. 请简述《再别康桥》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请分析《雨巷》中“丁香一样的颜色”这一比喻的妙处。

四、论述题请根据你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谈谈现代诗歌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的特点。

答案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醒来,听到了鸟儿的叫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2. 正确答案:C。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真挚著称。

二、填空题1. 《再别康桥》2. 徐志摩三、简答题1.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轻轻的我走了”,“作别西天的云彩”,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深情的氛围。

艺术特色上,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明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2. 在《雨巷》中,“丁香一样的颜色”这一比喻,将丁香花的紫色与雨巷的朦胧、忧郁联系起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同时,丁香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愁绪和思念,这样的比喻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四、论述题现代诗歌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直接性:现代诗歌往往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不借助传统的典故和隐喻,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直接和强烈。

- 自由性: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不受传统诗歌格律的限制,诗人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自由地安排诗句的长度和节奏。

新诗鉴赏试题及答案大全

新诗鉴赏试题及答案大全

新诗鉴赏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首诗的作者是徐志摩?A.《再别康桥》B.《雨巷》C.《断章》D.《乡愁》答案:A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徐志摩《再别康桥》B. 戴望舒《雨巷》C. 卞之琳《断章》D. 余光中《乡愁》答案:A3.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出自下列哪首诗?A. 徐志摩《再别康桥》B.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C. 戴望舒《雨巷》D. 卞之琳《断章》答案:B4.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出自哪位诗人的诗作?A. 徐志摩《再别康桥》B. 戴望舒《雨巷》C. 卞之琳《断章》D. 余光中《乡愁》答案:C5.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出自下列哪首诗?A. 徐志摩《再别康桥》B.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C. 戴望舒《雨巷》D. 舒婷《致橡树》答案:D6.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出自下列哪首诗?A. 徐志摩《再别康桥》B.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C. 戴望舒《雨巷》D. 舒婷《致橡树》答案:D7.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出自下列哪首诗?A. 徐志摩《再别康桥》B. 戴望舒《雨巷》C. 卞之琳《断章》D. 郑愁予《错误》答案:D8. “我愿做一只小船,载着你驶向远方”出自下列哪首诗?A. 徐志摩《再别康桥》B. 戴望舒《雨巷》C. 卞之琳《断章》D. 余光中《乡愁》答案:D9.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出自下列哪首诗?A. 徐志摩《再别康桥》B. 戴望舒《雨巷》C. 卞之琳《断章》D. 沈从文《边城》答案:C10. “我愿是一棵树,站成永恒”出自下列哪首诗?A. 徐志摩《再别康桥》B.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C. 戴望舒《雨巷》D. 舒婷《致橡树》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下列哪些诗句出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A.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B.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C.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D. “我愿做一只小船,载着你驶向远方”答案:AC2. 下列哪些诗句出自戴望舒的《雨巷》?A.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B. “我愿做一只小船,载着你驶向远方”C. “我愿是一棵树,站成永恒”D.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答案:D3. 下列哪些诗句出自卞之琳的《断章》?A.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B. “我愿做一只小船,载着你驶向远方”C. “我愿是一棵树,站成永恒”D.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答案:AD4. 下列哪些诗句出自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A.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B.。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诗歌鉴赏是一种通过阅读和理解诗歌,欣赏其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情感和思想的活动。

以下是一份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供学生练习和参考。

# 诗歌鉴赏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A. 诗歌的形式B. 诗歌的节奏C. 诗歌的韵律D. 诗歌的作者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一个季节?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的主题是?A. 爱情B. 友情C. 思乡D. 人生哲理5.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歌鉴赏的方法?A. 朗读B. 背诵C. 翻译D. 分析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诗歌鉴赏时,我们通常从诗歌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入手。

7. 诗歌中的“意象”是指诗人通过______、______等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形象。

8. 诗歌鉴赏中,“意境”是指诗人通过______、______等手法,使读者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

9. 诗歌鉴赏时,要注意诗歌的______,即诗歌的深层含义或主题思想。

10. 诗歌鉴赏中,“韵律”是指诗歌的______和______的规律性安排。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诗歌鉴赏的意义和作用。

12.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鉴赏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四、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阅读以下诗歌,并分析其主题、意象、意境和韵律。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4. 阅读以下诗歌,并分析其主题、意象、意境和韵律。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07-2014高考诗歌试题(200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200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3.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4.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200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5.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6.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2010)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7-8题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7、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8、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20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两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10.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2012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1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2013新课标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3.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14.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2013新课标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5.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16.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2014新课标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8题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7.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18.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2014新课标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9~20题.(11分)含山店梦觉作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释①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记生平不详。

19.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20.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007——2014诗歌参考答案20071.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

“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20083.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4. 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20095.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6.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20107.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8.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20119.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10.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21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12.“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01313.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5分)14.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6分)15.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5分。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6.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6分。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1417.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解析:此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抒发的是一个女子在暮春时节的惜春伤己的孤独无奈惆怅之情。

命题重点仍放在了情景关系上。

作用显而易见,关键是如何结合诗句进行合理分析,侧重点仍放在了语句理解上。

18.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19.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20.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