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与练习
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题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题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题一永远的蝴蝶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
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
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
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
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的。
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
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五、突出主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题二剃刀侠木桦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
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踏入集市,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欺凌百姓。
现代文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项训练1、概念及作用:所谓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自然环境就是天然的,社会环境就是人为的。
2、环境描写分类: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3、环境描写一般起到这么几个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交代背景④表现人物思想情感⑤突出文章中心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⑦为下文作铺垫(点题、引起下文)等。
4、举例例一: 小说《社戏》“月夜乘船”一段作者描写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思考:上文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烘托出人物什么样的心情?例二: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
质朴的山民,还穿着一冬未经洗涤的老布棉衣,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唯一的变化就是脑后的辫子成了稀有品种。
当晚霞在西山梁上一消失,村庄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听见偶尔的狗吠。
(节选《山村传圣火》第一段)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1)(2)例三:《羚羊木雕》中的“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有什么作用?专项训练《爱,有时是一种错误》①在朝霞甩下的水袖里,忽地有了一片晃眼的色彩,温柔地旋开细嫩的花瓣,在秋天里微微地颤动,草地一下子灿烂起来。
②父亲催促我快些,我也只好收回眼神,奔向学校。
③一天很快在挂念中过去了,再见到它们时,太阳在遥远的地方正在落下。
那些花儿,褪尽了初绽的青涩,在夕阳里灼灼地期盼着。
高大的棕榈投下灰暗的影子,而花儿们却如同太阳一般抵抗着黑暗,在影子里依旧晃眼。
④父亲笑着问我:“喜欢么?太阳花很漂亮呢!”⑤太阳花?怪不得让人那样喜欢,多可爱啊!⑥很快,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
相信过不了多久,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的阳光一样灿烂,而我也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的作用及主旨归纳的方法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的作用及主旨归纳的方法一、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全归纳环境描写可分自然环境和自然环境,以下分别归纳一下它们在文章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可以熟记在心,使用时逐一对照。
(以下为教师归纳,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虽有较高的实用性,但一定要结合具体题目分析,切勿照搬)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 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故事气氛;4.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深化作品主题;6. 暗示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提示: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
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
)开篇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发展作用:提示:可能是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作用,要根据文章内容而定,开头用环境描写,第一种的作用可能性大1、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景,为下文作铺垫;2、烘托人物的心情;3、渲染气氛;4、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答题格式:提示:要结合具体环境描写说作用。
①渲染……气氛;②烘托……心理;③交待……时代背景;④揭示……地域风貌特征;⑤突出了……主题;⑥为XXX人物的出场安排典型环境;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⑧彰显了XXX人物的性格。
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 析
复习课
汇报人姓名
一、知识回顾:
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 景、物体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 交代时代背景、社会 习俗、思想观念和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社会环境描写 还是自然环境描写, 最终都是为表达中心 服务。
2
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故 乡正是深冬季节,渲染了 一种阴暗、凄凉的氛围, 为写“我”对故乡的失望 之情,为写闰土、杨二嫂 的变化埋下伏笔。
作用二: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
01
格 环境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
02
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或衬托人物性格。
例1:《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参加 完毕业典礼回到家后的一段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 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 描写,可以表达人物的心情, 衬托人物的性格,渲染气氛。
解答此类问题时,我们要从两 个角度思考:先从环境描写的直 接作用上答题,然后再从对人 物性格的衬托或烘托作用以及 对文章中心的作用等方面解答。
二、具体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作用一:交代背景 ,为下文做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 自然环境描写展示人物活动环境,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
小结二:
01
渲染了××氛围,烘托了人的××的心情,
或衬托人物性格。
02
位置:一般在段中,段尾。
01
训练二:
. 老舍《骆驼祥子》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 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 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 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 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 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 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 个水世界。
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练习

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一般指人物活动的场所、社会背景、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等,对表现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具有特定意义;自然环境:包括自然山水、四时季节、阴晴气象等,也能表现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服务。
2.在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故事背景(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2、渲染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心理•4、推动情节发展。
•5、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6、突出中心思想;升华主旨。
1.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为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在事件还没有发生之前,先渲染出一个气氛。
我们来看下面《鲈鱼奇缘》这一段文字,体会一下它的作用: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
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
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
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
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
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
它是一条鲈鱼。
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傍晚时分湖中美丽的景象,它带给人一种愉悦之感。
这种美好的感觉与下文将要发生的故事带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
②烘托人物的心情人物的心情不同,所描写出的景物也就不同,请看《认识父亲》中的描写:他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到了剧院。
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
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
剧院院长把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
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
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题及答案

环境描写的作用例题及答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五、突出主题。
课堂练习一2011年广东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严冬海猎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
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
海肚天脚一片胭红。
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
这是霜冻的征兆。
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
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
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
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
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
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
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
欠下一屁股债。
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
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
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
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
"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
环境描写的四种作用

环境描写的四种作用
环境描写是一种文学手法,可以用来描写场景、气氛、景色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深刻,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
以下是环境描写四种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通过环境描写,可以让读者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气候、人员、物品等信息,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行为。
2.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环境描写可以用来渲染气氛,让读者感受到小说中所描述的场景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情感和行为。
例如,“一片漆黑的夜空中,只有一盏烛光照亮了房间,使得主人公的境地更加艰难”。
3. 突出人物特征:环境描写也可以用来突出人物特征,让读者更加了解人物的性格、外貌、行为等。
例如,“她穿着一身黑色的披风,披散着一头乌黑的长发,走起路来非常轻盈”,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特征的描写,读者更加形象地理解了人物。
4.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可以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并对未来场景进行预测。
例如,“随着夜幕降临,敌人的进攻也愈发激烈”,通过环境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战斗的激烈程度,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环境描写的运用

环境描写的运用
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自然环境的描写。
在小说中,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渲染气氛,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它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是:渲染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环境描写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物参加了这个事件,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关系。
这些都是需要交代清楚的。
2.烘托人物性格
环境描写可以为小说主人公设置特定的场景,使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行动、生活。
例如《药》一文中“我”去买药时经过茶馆,对茶馆里的环境描写就为“我”买药提供了有利条件。
再如《祝福》中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被盘问时所处的环境描写,为她后来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人物活动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催化剂。
如《祝福》中祥林嫂所在的
— 1 —
鲁镇是一个封建势力十分强大的地方,她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毒害得很深的人。
—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 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作品的时代背景 :在小说 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的生存 环境,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 真实性。 • 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 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 的真实性。 • 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 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 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 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因而社会环境描写, 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 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 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 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 4、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 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 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 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 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 5、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 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动和祥林 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 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 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 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形成了强烈 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 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 说的主题。(深化作品主题)
• 边城不仅保持着古老淳朴的民风,而且相应地保留着 古老的风俗习惯。如边城的端午:“当地妇女、小孩 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 字……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边城人赛龙舟, “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当每次某 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 鞭炮。”古老的风俗是和古朴的民风联系在一起的。 更有趣的是捉鸭子比赛:“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 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目的愉快起见,便派 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 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 子。” • 这样的习俗带有官民同乐的意味,更衬托出边城人和 睦安乐的风貌。还有月下对歌、狮子龙灯等,都透露 着边城祥和安定的气氛。(生存环境)
• 例文2:《祝福》:作者写鲁四老爷的书房:一 副对联,是宋代理学家所宣扬的自我修养的标准 与方法,“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是下联(上联应 为“品节详明德性坚定”),意思是:通晓一切 事物的道理,就能心气平和。鲁四老爷的实际行 动,如大骂新党康有为,大骂祥林嫂是谬种,与 那半副对联所标榜德“心气平和”正好形成鲜明 的对比,从而对鲁四老爷做了有力地 嘲讽 。 • 把另一边的对联写成“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 在长桌上,” • A 一则便于突出“事理通达心气平和”这半联 • B 一则和下面的“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 典》”一样,表现了书房的凌乱和书房主人的懒 散。(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作用:
•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 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 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 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这“风大雪紧”的景物描 写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 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 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 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 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 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 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 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 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 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推动情节发展)
• 例文1:《边城》: 在作者的笔下,古老的边城 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 着朴实的人们。在小说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 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 也莫不安分乐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仍在这里发 扬光大着。如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 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 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二老傩送热心助人,即 使被翠翠误会,也托他人送翠翠回家;祖父身上 更是体现传统美德,坚持不收过渡商人多给的钱, 而商人也是一样的朴实,非坚持给钱不可,最后 祖父只收下一个铜子,却搭了一把烟叶给商人。 这样体现美好人性的事例在《边城》全篇中几乎 比比皆是,充分表现了边城人淳朴的民风。
•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 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 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 物描写。
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 1、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 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 强故事的真实性。 • 2、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 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 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 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 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 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 从而显露其性格。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与练习
阳高一中:刘宏霞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 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 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 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 画”。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 之外,还有风俗画。”
• 总结: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 描写,两者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般来 讲,自然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自然空间 景象的描写,主要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暗示人物命 运等;社会环境描写指人们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 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 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 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环境描写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推 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的是表达作者的一种情感,有的 是渲染气氛,有的是交代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环境描 写的目的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意图糅合在一起的。 因此,分析环境描写,一要与中心联系起来,二要和人 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三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 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2.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 “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
•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 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 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 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 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 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 花,拥抱了全市镇……
作业
• 找一篇你最感兴趣的文章,分析它的环境 描写的作用。
•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自到天王堂取了包裹, 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管营,两个取 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但 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 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 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林冲和 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 ……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 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 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 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