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生理学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的应用研究

植物生理学的应用研究

植物生理学的应用研究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和内部机理的学科。

它探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代谢等方面的规律,并且致力于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植物生理学的应用研究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环境质量,以及推动植物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植物生理学的应用研究对于农业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对植物生理过程的深入了解,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了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机制,这对于选择出更适合生产的作物品种,优化施肥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处理,来改变农作物的性状,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耐受性。

二、环境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植物生理学的应用研究在环境保护和修复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的研究,可以发现植物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吸收和代谢能力,从而根据不同环境中植物的特性来选择适宜的植物用于环境修复。

此外,植物生理学的应用研究还可以通过调控植物的生理反应来减少土地的侵蚀和水源的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三、植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植物生理学的应用研究对植物工程领域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对植物的基因调控和开展基因工程研究,可以实现对植物性状的精确调控和优化。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作物抗病性、抗虫性的提升,以及对植物激素合成和代谢途径的调控,从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控制。

此外,植物生理学的应用研究还为植物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

综上所述,植物生理学的应用研究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修复以及植物工程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植物生理过程的研究,可以探索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环境质量,并推动植物工程领域的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植物生理学的应用研究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蔬菜栽培生理学

蔬菜栽培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1.春化作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春化作用。

2.光周期: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

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时期现象3.芽苗菜:凡利用植物种子或其他营养储存器官,在黑暗、弱光条件下能上长出可供食用的芽苗、芽球、嫩芽、幼茎或幼稍,均可成为芽苗菜类蔬菜。

4.设施蔬菜:设施蔬菜栽培就是指利用人工或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建造一定的设施,为蔬菜作物提供适宜的温、光、水、气等环境条件而进行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

5.种子的活力:种子活力即种子的健壮度,是种子发芽和出苗率、幼苗生长的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总和,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

6.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7.芽苗菜8.蔬菜栽培制度:蔬菜栽培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在蔬菜栽培中所采用的蔬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及种植方式的总称。

9.立体种植:指在同一块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上、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实际上立体种植是间、混、套作的总称。

10.单性结实:是指子房不经过受精作用而形成不含种子果实的现象。

11.根冠比12.种子劣变:是指种子生理机能的恶化。

其实老化的过程也是劣变的过程,不过劣变不一定都是老化引起的,突然性的高温或结冰会使蛋白质变性,细胞受损,从而引起种子劣变。

13.S型生长曲线:当种群在有限资源里生长,其生长符合逻辑斯谛微分方程,随时间变化的生长曲线就呈S形状。

在数学上,它是逻辑斯谛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简答题一、蔬菜植物的分类答:1.植物学分类法(1)十字花科(2)伞形花科(3)茄科(4)葫芦科(5)豆科(6)百合科(7)菊料(8)藜科2.食用器官分类法依此法,可将所有蔬菜划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五大类。

3.农业生物学分类法(1)白菜类(2)根菜类(3)绿叶蔬菜类(4)葱蒜类(5)茄果类(6)瓜类(7)豆类(8)薯芋类(9)多年生蔬菜(10)水生蔬菜(11)食用菌类(12)芽菜类二.绿叶蔬菜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共点答:温度要求分为两大类:一类起源于热带,喜温怕寒,耐热性强;另一类起源于温带,耐寒性强。

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义(修正版)

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义(修正版)

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义(修正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义(修正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义(修正版)的全部内容。

植物生理学绪论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机理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命活动:从种子开始到形成种子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切生理活动。

植物生命活动形式:代谢过程、生长发育过程、植物对环境的反应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物质转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形态建成、类型变异1 物质转化体外无机物[H2O、CO2、矿质(根叶)]→体内有机物[蛋白质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体外无机物[CO2 H2O]→植物再利用2 能量转化光能(光子)→电能(高能电子)→不稳定化学能(ATP,NADPH)→稳定化学能(有机物)→热能、渗透能、机械能、电能3 信息转化[1]物理信息:环境因子光、温、水、气[2]化学信息:内源激素、某些特异蛋白(钙调蛋白、光敏色素、膜结合酶)[3]遗传信息:核酸4 形态建成种子→ 营养体(根茎叶) → 开花→ 结果→种子5 类型变异植物对复杂生态条件和特殊环境变化的综合反应植物生命活动的“三性”v植物的整体性v植物和环境的统一性v植物的变化发展性Ø植物生命活动的特殊性1 有无限生长的特性2 生活的自养性3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植株的再生能力强4 具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性5 植物对无机物的固定能力强6植物具有发达的维管束植物生理学的内容1、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生理﹕2、代谢生理: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3、生长发育生理:种子萌发、营养生长生理、生殖生理、成熟衰老4、环境生理(抗性生理)以上的基本关系光合、呼吸作用→ 生长、分化水分、矿物质运输发育、成熟(功能代谢生理) (发育生理)↖ ↗环境因子(抗性生理)(温、光、水、气)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16以前世纪)*甲骨文:作物、水分与太阳的关系*战国时期:多粪肥田*西汉:施肥方式*西周:土壤分三等九级*齐民要术:植物对矿物质及水分的要求轮作法、“七九闷麦法”(1)科学植物生理学阶段1.科学植物生理学的开端(17~18世纪)1627年,荷兰 Van Helmont ,水与植物的关系1699年,英国Wood Ward,营养来自土壤和水18世纪,Hales,植物从大气获得营养1771年,英国Priestley发现植物绿色部分可放氧2年,瑞士 De Saussure,灰分与生长的关系2.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与成长阶段(19世纪)Ø1840年,德国Liebig建立矿质营养说。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绪论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二、植物生理学产生与发展三、植物生理学的任务与展望四、学习方法一.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的定义及研究内容1.定义:简言之,植物生理学就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物质的运输与分配以及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基本代谢基础上,所展示的种子萌发,生长,运动,开花,结实等生长发育过程。

植物生理学就是研究和探索这些生命活动的各个生理过程内在的奥秘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些功能和作用机制,机理的研究,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要点:(1)研究的对象是植物。

因为绿色植物在生物界中具有无与伦比的特殊性——自养性,即它可以吸收简单的无机物(CO2、H2O和矿质元素等),利用太阳能,合成自身赖以生存任何物质(CH2O、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自给自足建成自身。

这就是生物的自养性。

绿色植物的自养性是地球上的其它生物生存所需有机物及能量的根本来源。

(2)基本任务是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2.研究内容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畴不仅局限在个体,组织和器官,细胞,分子等某一结构层面上,也可以在较为宏观的个体或组织,器官水平上,也可以在细胞和分子的水平上。

植物完成其生活史,生命活动虽然十分复杂,从生理学角度可将其分为三大方面:○1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与形态建成(morphogenesis)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生长是指由于细胞数目增加,体积的扩大而导致的植物个体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发育是指由于细胞的分化所导致的新组织,新器官的出现所造成的一系列形态变化(或称形态建成),包括从种子萌发,根,茎,叶的生长,直到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人类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认识始于对其生长发育的观察和描述,如“春华秋实”,“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等,正是人类对其认识的写照。

植物生理学中的养分吸收与利用机制

植物生理学中的养分吸收与利用机制

植物生理学中的养分吸收与利用机制植物是依靠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来生长和发育的。

植物生理学研究了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其中养分吸收与利用机制是一个核心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方式以及吸收后的利用过程。

一、养分吸收方式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主要包括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

无机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等元素,而有机养分则是指有机质和有机氮化合物等。

植物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吸收养分:1. 主动吸收:植物根系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结构来主动吸收养分。

这种吸收方式主要通过转运蛋白完成,能够选择性地吸收特定的养分。

例如,氮元素主要以硝酸盐形式被吸收,而磷元素则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吸收。

2. 被动吸收:植物根系还可以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吸收养分。

当土壤中养分浓度较高时,养分会通过浸润作用进入植物的根系。

这种吸收方式对于一些离子性养分如钠、钾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植物共生:植物可以与一些微生物建立共生关系,通过共生微生物的帮助来吸收养分。

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根瘤菌能够固氮并将固氮产物提供给植物利用。

二、养分利用过程植物吸收进来的养分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和分配过程才能被植物利用。

以下是养分利用过程的主要环节:1. 吸收后的转运:被吸收的养分需要在植物体内进行转运。

植物体内存在着许多转运蛋白,它们可以将吸收进来的养分从根部转运到其他部位。

例如,氮元素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转运蛋白的转运,最终被分配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2. 养分在不同组织间的分配:吸收后的养分需要在植物体内进行分配,以满足不同组织和器官的需求。

植物体内存在着许多导管组织,如木质部和韧皮部,它们能够将养分从根部运输到地上部分,同时也能将养分从叶片运输到其他部位。

3. 各组织中的利用:不同组织和器官对吸收进来的养分有着不同的利用方式。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能够利用吸收进来的养分进行光合作用。

根系则主要用于吸收和存储养分,并将养分提供给地上部分。

植物生理学第10章植物生殖生理

植物生理学第10章植物生殖生理

增加适宜光周期诱导的天数,可加速花原基的发育,增加花的数目。
光周期诱导的光照强度远远低于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植物每天光周期开始与停 止的时间是太阳处于地平线下6。时的清晨与傍晚。
五、光对暗期的中断



日植Leabharlann 植物物又











暗期闪光中断对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开花的作用
暗期闪光中断对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开花的作用
中断暗期的闪光强度很低(日光的10-5倍或月光的3~10倍)。但是,光照强度低所 需时间长,反之则短(数分钟至几十分钟)。
以上实验说明,光周期中暗期长短对植物开花起决定作用,称之为临界夜长。
只要暗期超过短日植物的临界夜长,不管光期有多长,短日植物都能开花。如果用闪光 中断足以引起短日植物开花的暗期,短日植物就不能开花。
12小时。
在低纬度地区(如我国南方)没有长日照条件,所以只有短日植物。 在中纬度地区(如我国北方)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都有,长日植物一般在春末夏初开花, 而短日植物在秋季开花。 在高纬度地区,短日照时温度太低,所以只生存要求日照较长的植物。
栽培作物由于人工不断驯化,对日照长短的适应范围逐渐增大。 如晚稻是原始型,仍保持短日植物特性,而早稻和中稻发生的变异,称为日中性植物。 番茄原是短日植物,经长期驯化也变异称日中性植物。
判断植物光周期类型的方法: 临界日长(critical daylength):能使长日植物开花的最短日照时数或者能使短日植物开花的
最长日照时数。 临界日长不是12小时。 如短日植物苍耳的临界日长是15.5小时,长日植物菠菜的临界日长是13小时,如果将苍耳

植物生理学知识总结

植物生理学知识总结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内容大致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3)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势: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水分子从体系中逃逸的能力)注:纯水的水势定为零,溶液的水势就成负值,溶液越浓,水势越低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渗透系统:一个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与周围溶液一起,便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根压:靠根部水势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包括伤流和吐水)伤流:由于根压作用,从植物伤口或折断的部位流出液体的现象吐水:由于根压作用,从叶尖或叶边缘的水孔流出液滴的现象蒸腾拉力: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因蒸腾失水而水势下降,所以从旁边细胞取得水分。

同理,旁边细胞又从另一个细胞取得水分,如此下去,便从导管要水,最后根部就从环境吸收水分,这种吸水的能力完全是由蒸腾拉力所引起的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1) 土壤中可用水分2) 土壤通气状况3) 土壤温度4) 土壤溶液浓度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片),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分为角质膜蒸腾和气孔蒸腾)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1) 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 蒸腾作用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以及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是有帮助的3) 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气孔——蒸腾过程中水蒸气从体内排到体外的主要出口,也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大门。

气孔运动主要受保卫细胞的液泡水势的调节,但调节保卫细胞水势的途径比较复杂。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1) 外界条件a) 光照——光照促使气孔开放,蒸腾作用增强b) 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减弱c) 温度——大气温度增高,蒸腾作用增强d) 风——微风促进蒸腾;强风抑制蒸腾2) 内部因素a) 气孔频度(每平方厘米叶片的气孔数)b) 气孔大小c) 叶片内部面积大小(内部面积指细胞间隙的面积)必需元素1) 完成植物整个生长周期不可缺少的2) 在植物体内的功能是不能被其他元素代替的3) 这种元素对植物体内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溶液培养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被动运输: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园艺植物栽培生理学课件

园艺植物栽培生理学课件
园艺植物的分类
园艺植物根据其观赏部位可分为 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观果植物 等;根据用途可分为盆栽植物、 切花植物、地被植物等。
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生长发育周期
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周期 性,包括种子萌发、营养生长、生殖 生长等阶段。
对环境的要求
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
园艺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 殖进行繁殖,无性繁殖是通过分株、 扦插、嫁接等方式进行,有性繁殖是 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水分胁迫与园艺植物的抗性
总结词
园艺植物对水分胁迫的抗性表现
详细描述
水分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资源,但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差异很大。在水分胁迫下,植物会通过 调节气孔开度、改变叶片结构、积累脯氨酸等方式来适应水分不足的环境。例如,一些耐旱植物在水 分胁迫时会关闭气孔,减少蒸腾作用,从而节约水分。
盐碱胁迫与园艺植物的抗性
03
园艺植物的水分生理与营养生理
水分在园艺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水分在园艺植物体内的运输
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同时将溶于水中的无机 盐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同时水分也 参与细胞组成和代谢活动。
土壤酸碱性与园艺植物的适应性
总结词
园艺植物对土壤酸碱性的适应性表现
详细描述
土壤酸碱性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 性的适应性不同,这主要取决于植物种类和基因型。一 些植物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而另一些植物则更适合 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为了适应不同的土壤酸碱性,植物 可能会通过调节根系分泌物、改变根系形态和代谢等方 式来适应不同的土壤环境。此外,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还 可能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植物 的生长和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生胚珠
直生胚珠
半倒生胚珠
胚 本 部 种 胚
胚芽——位于胚轴上端,由生长点+真叶或仅由生长点构成, 为茎叶的原始体;禾本科有胚芽鞘。 胚轴——又称胚茎,为胚芽、胚根的连接部分,位于子叶 以下,又称下胚轴;其在萌发时伸长程度,决定 子叶出土与否。 胚根——位于胚轴下端,萌发后长成植株的地下部分。多 数种子仅1条胚根,禾本科胚根外有胚根鞘, 还有 2-3条次生胚根, 单子叶 双子叶 多子叶 叶脉。子叶的数目、功能因植物而不同
意义
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均有重 要意义。
生物学上——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特性, 是种子植物抵抗外界不良条件的一 种适应性,有利于世代延绵;干湿 冷热交替地区生长的种子一般都 有明显休眠期。
避免成熟时遇雨穗发芽,丰产 有利方面 农业生产上 不利方面 丰收
减少贮藏时损失
影响发芽结果 有时降低种用价值 造成加工、除草困难
该模型不仅表明了每种激素的作用,而且也表明了各激 素间的互作效应: • GA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激素,种子中无足够量GA,种子不可 能萌发
• ABA是诱发种子休眠的主要激素,种子中虽有GA但同时存
在ABA,种子休眠 , 因为ABA抑制GA作用的发挥 • CTK并不单独对休眠与萌发起作用,不是萌发所必需的激素,
种皮结构特性——有角质层、有栅状细胞、有明线
硬实不透水 的原因
含可变性果胶——所含水分一旦迅速失去,即硬化 不再吸水 种脐特性——种脐像一个阀门,外界水分高就膨胀 关闭
影响硬实形 成的因素
遗传性——凡先代硬实率高的,后代也高 成熟度——种子愈老熟,愈易成为硬实 成熟期环境——高温干燥、施钙肥多,易形成硬实 干燥贮藏条件——曝晒干燥,低温低湿贮藏易形成 硬实
提高PPP途径活性 或比例
休眠打破
• 种子发芽后,进入幼苗建成阶段:
依据子叶发展趋向分为
绝大多数双子叶植 物
子叶出土型
子叶留土型
子叶出土能保护幼芽,进行光合作用,但顶土力
弱 , 子叶受损影响幼苗生长甚至开花结实。
子叶留土使幼苗顶土力强,易出苗;禾本科为胚
芽鞘先出,胚芽鞘受损幼苗出土会受阻。
花生属子叶半留土型,应尽可能浅播。
种子吸水的三阶段模式图
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
植物激素调控
光调控
呼吸代谢调控 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调控,最 能被人们接受的是khan和Waters提出的 “三因子”假说(模型)
GA CTK
ABA
+ + + 萌发 + + + + + + 休眠 + + + 种子休眠与萌发的三因子模型
+ 指激素含量达到能发挥生理作用的水平 - 指激素含量未达到能发挥生理作用的水平
但能抵消ABA的作用使因存在ABA而休眠的种子萌发
光调控
依据种子萌发对光的敏感性, 分为 非感光性种子,即萌发不受光暗影响 喜光种子——有光萌发或促进萌发 感光性种子 忌光种子——有光诱导休眠
常见的喜光种子有莴苣、烟草、芹菜等;忌光种子有苋
菜、鸡冠花等。
喜光种子之所以对光敏感,主要是种子胚特别是胚轴中存 在光敏色素,光敏色素由蛋白质和色素基团组成,由红光型 (Pr,钝化型)和远红光型(Pfr,活化型),二者因照射光的不 同相互转化,调控休眠与萌发。
二、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内外条件
1.内因 种子的成熟度 种子休眠 种子的寿命和衰老
种子成熟的概念和指标
形态成熟 —— 种子的形状、大小已固定不
真正成熟的 种子应包括
变,呈现出品种的固有色
生理成熟 —— 种胚具有了发芽能力
形态成熟 —— 收获指标; 生理成熟 —— 种用价值指标 养料运输已经停止,干物质不再增加 种子成熟 的指标 种子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 果种皮、内含物变硬,呈现品种固有色 种胚具有了萌发能力
3. 种子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有些植物种子在成熟
过程中积累一些抑制萌发的物质,当积累 达到一定量时,种子便陷入休眠。 小分子化合物如氰化氢、氯化钙、氨、乙烯等 种子中的主 要抑制物质 醇醛类物质如乙醛、苯甲醛、胡萝卜醇等 有机酸类如ABA、水杨酸、色氨酸等
生物碱类如咖啡碱、可可碱、烟碱等
由于此种原因休眠的种子,需要在特殊的条件下贮藏一定时 间,使胚完成分化或长到足够大小或完成生理成熟,这一过程
常称之为后熟。
使种子完成后熟的条件和时间因作物而不同,如兰花需人工 培养,西洋参需催芽,银杏要贮藏,苹果、山楂等要低温层积。
2. 种被影响——许多种子在成熟后,种被常成为萌发障碍而
使种子处于不能萌发状态。 种被障碍种子萌发又分三种情况: (1)种被的不透水性——许多种子的种被特别坚实致 密,不透水。 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 硬实(hard seed)的形成是种子较深的一种休眠形式,有利于 种子寿命的延长和后代的繁衍。硬实分布很广,在豆科、锦葵 科、旋花科、睡莲科、椴树科等许多科属中普遍存在,特别是 小粒豆科和木本豆科种子中比例甚高。 检测种子的硬实率必须浸种查算,但硬实的顽固性在群体 和个体间均有差别,有的浸泡时间长了可以透水,也有浸泡10 年不透水的。因此,一般以浸泡24h不透水吸胀为判定硬实的标 准。
低分子的可溶性物质继续合成高分子贮藏物 质。 种子含水量降低,自由水显著减少,种子硬 度提高。 种子酸度或酸价降低,脂类物质转化为中性 脂肪。 种子内酶的活性降低。 呼吸强度显著降低 种子发芽率提高。
种子后熟作用进行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干燥和贮 藏条件——温度和湿度
留株后熟:种子留在植株上一段时间,使植株
第一章
作物种子萌发与出苗生理
• 种子是最基本的 农业生产资料; • 种子是人类最主 要的生活资料; • 种子是绿色革命 的主体,农业科技
的载体。
种子的基本概念
植物学上: 种子是指由胚珠(ovule)发育而来的繁殖 器官,或者说是受精后发育了的胚珠。如豆类、 瓜类、银杏、棉花、油菜、芝麻、黄麻、亚麻、 蓖麻、烟草、番茄、辣椒等。
内的营养物质继续向种子输送,可大大减少损 失,显著提高种子品质。
2.种子后熟作用中的“出汗”现象
新收获的种子在贮藏过程中释放出较多水分,水
分子以气体状态从细胞组织中经毛细管逸出,使
种子堆的间隙处水汽压明显增高,当达到饱和状
态时,水汽凝结成很小的液滴,粘附在种子的表 面,称为种子的“出汗”。 引起种子“出汗”的生理原因一是种子的呼吸 作用,二是成熟期间发生的物质转化作用。
一、收后种子的生物学特点 种皮较疏松,孔隙增多
酶类钝化 原因:1)底物减少,酶与底物隔离;2)
酸度增加;3)离子浓度增加。没有
RNA 水解酶类增加 解偶联呼吸
Hale Waihona Puke 催化 活性 长寿命 mRNA 和酶原形成
不产生 ATP
二、种子的后熟生理
种子的后熟作用
狭义是指种子本身还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阶
种子结露——指由于温、湿度变化而使过饱和的水汽 凝结在种子表面形成水滴的现象 ——引起种子发热、霉变 结露原因—— 水分高和温差大,又分上层结露、 四周结露、底层结露和内部结露
严格控制入库种子水分 冷凉季节通风降温,温热 季节密闭 烘晒种子后要冷却入仓 铺垫处理 及时晾晒
种堆结露的防止 种子“出汗”
红光(660nm)
Pr
远红光(730nm)
暗转换
Pfr ·· 特异基因表达 ·· ··
休眠解除
种子是否萌发,取决于最后一次照射的光谱成分。
呼吸代谢调控
许多试验证明,若使种子需氧呼吸代谢的三羧酸 循环途径(TCA)受到抑制,从而使磷酸戊糖途径 (PPP)顺利进行,种子便能打破休眠而萌发。
TCA及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剂 如氰化物、丙二酸、氟化物等 +O2、GA、低温处理等
种子等长、胚芽为根长一半作为发芽标准。为什么?
因为:
水分少,根长芽短
发芽期间 水多,则芽长根短(根对氧气少敏感)
水、气协调,芽为根长一半
我国新实施的《 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认定
的发芽标准是萌发长成正常幼苗,以与国际接规。
• 种子萌发期间的吸水呈现 快 慢 快 的S型曲线,由此将吸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 I: 吸胀期间的快速吸水期,靠亲水 胶体对水的吸附力吸水,非生命 现象,吸水量与化学成分有关而 与温度高低无关。 阶段II : 萌动期间吸水,为吸水滞缓期。 阶段III : 发芽期间的快速吸水期,靠幼 苗生长力吸水,死种子无此期吸水。
子叶——为种胚的幼叶,常较真叶厚且大,有的有
农业生产上: 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凡用来繁殖的器官 或营养体的一部分,统称农业种子,包括真种子、 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人工种子四大类。 《种子法》中所称种子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
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
芽、叶等。
第一节 种子的贮藏与后熟生理
象而非生理作用 , 因为
死种子可以吸胀
活种子有时反而不能吸胀
所以,种子能否吸胀不能指示种子有无生活力。 死种子吸胀常伴有 水肿现象 假发芽现象
蛋白质种子的吸胀力>粉质种子~油质种子
种被和内含物质地——致密则慢
种子吸胀速 度决定于
吸胀温度——高则快 吸胀温度过低——慢且有吸胀冷害
种子吸胀过速,影响膜的修复,导致内容物外渗——发芽
不好或苗弱, 称为快速吸胀伤害
吸胀期间所吸收的水量一般不超过干种子重量的2~3倍
• 萌动指胚根胚芽向外生长突破种皮的现象,俗称“露白”。
萌动期间种子内部的生理生化变化开始旺盛,对外界条 件特敏感,遇不良条件——易受害——给予适宜条件 容易变异——有利于诱变育种
• 种子萌动后,胚根胚芽迅速生长,当胚根胚芽伸 长达一定长度时,称为发芽。过去传统习惯把胚根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