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及范例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通常根据不同的学科、学术期刊或出版社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引用格式及范例:1.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格式:书籍引用:作者,年份. 标题. 出版地: 出版社.期刊文章引用:作者,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号(期号), 页码.范例:Smith, J. (2015). Th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on mental health. New York: Routledge.Lee, M. (2018).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8(4), 233-245.2.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格式:书籍引用:作者. 年份. 标题. 出版地: 出版社.期刊文章引用:作者. 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号(期号), 页码.范例:James, P. (2017). The art of writing. New York: HarperCollins.Johnson, T. (2020). "The power of language." Journal of Linguistics, 55(1), 34-45.3.Chicago(芝加哥)格式:书籍引用:作者, 年份. 标题. 出版地: 出版社.期刊文章引用:作者, 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范例:Newman, L. (2014).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Davis, P., & Smith, J. (2019). "The rise of digital media." Journal of Media Studies, 22(3), 101-115.请注意,具体的引用格式要求可能会因期刊、出版社或学术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关于参考文献·经典类

参考文献·经典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兰西内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学手稿(1857-1858)》《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反杜林论》第一编第9—11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列宁:《共青团的任务》《伟大的创举》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孔子:《论语》参考文献·文章类1. 罗国杰:《论“以德治国”》《求是》 2001年第15期2. 罗国杰:《为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而努力》《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2期3. 罗国杰:《重视道德的精神动力作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1期4. 罗国杰:《“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3期5.马振铎:《儒家的道德准则及人性基础》《光明日报》 1999年7月2日6.牛敬业:《恪守“ 慎独”》,《道德与文明》 1996 年第 3 期7. 科技伦理:《真与善的价值融合吕耀怀》《道德与文明》 2001 年第 1 期8.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 1996 年第 9 期9. 鲍宗豪:《全球化、现代化与当代社会发展》《光明日报》1998、09、1810. 陈寿灿等:《信仰与人生》,《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11. 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 年第 4 期12.许启贤:《“以德治国”方略的意义》《高校理论战》线 2001年第3期13. 许启贤:《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14.郑永廷:《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年第10期15. 张岱年:《生命与道德》,《新华文摘》 1995 年第 12 期16.田秀云:《重视道德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光明日报》1998、07、2417.张曙光:《文化意识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1999、02、1218.李啸:《论修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1期19.孙君恒:《全球化呼唤人类社会的普遍道德》《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20.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一)——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3;21.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二)——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4;22.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三)——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5;23.林泰:《对个人主义的历史思考》,《高校理论战线》 2000年第2期24.林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99年第5期25.张瑞甫:《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的哲学证明》,《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李锦峰等:《网络人际关系的内在伦理矛盾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4期26.温克勤:《评“个人本位主义”》《新华文摘》1991年第7期27.翟春同:《走出个人主义的认识误区》《道德与文明》 1998年第1期28.宋希仁:《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1期29.赵欣:《“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3期30.欧阳斌:《科学地理解主体性》《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31.李坚:《先秦儒家论人的本质》《新华文摘》 1991年第11期32.王立仁:《市场经济与个体文明》《光明日报》1998、04、0333.孙立平:《社会结构转型与个人的社会定位》《光明日报》1998、04、0334.赵汀阳:《我们和你们》《哲学研究》2000年第2期35.王哓霞:《儒家文化中人际关系理论》《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6期36.孙立:《朋友的种种“交”考源》《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4期37.万俊人:《普世伦理及其方法问题》《哲学研究》1998年第10期38.张锡勤:《尚公,重礼,贵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道德与文明》1998,439.吴潜涛:《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2期40.吴建国:《雷锋精神的现代价值》《光明日报》1999、03、0541.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4期42.罗国杰:《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3期43.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1996年第9期44.蒋正明:《对爱情美的伦理探讨》,《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3期45.《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2期46.陈沙麦:《与青年谈爱情》《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7.彭薇:《爱情五要素》《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8.肖群忠:《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49.郭学贤:《婚外情是人性的回归吗?》《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4期50.华子:《走出爱情的四大误区》《道德与文明》1996年第2期51.郭学贤:《性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要求》《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2期52.李桂梅:《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4期53.包连宗:《对“第三者”插足问题的我见》《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6期54.关培兰:《中美家庭比较》《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5期55.蒋芳:《爱情、亲情、友情,情为何物?——从<欧也妮·葛朗台>看西方社会的人情关系》《外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4期参考文献·拓展类1.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2. 托马斯沃特曼:《心灵咖啡》,现代出版社2004年版3. 培根:《论人生》4. 拉罗什福柯:《道德箴言录》5.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钱荣广《学会自尊》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仲富兰、冯海荣主编:《文化寻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8.樊天顺等主编:《中华精神》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9.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商务印书馆200110.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东方的曙光》,商务印书馆200111. 王树英:《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12.刘言编著:《读者文摘书系·感悟人生的真谛》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3. 林语堂《信仰之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4.甘绍平:《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15.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带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6.李建华著译《奥斯卡爱情经典名作》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17.徐进军:《成就与爱情》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8.徐进军:《爱情与事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9.张然:《谁来经营中国》中国青年 200120.徐进军:《怎样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21.李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矫正技术》吉林大学 2000.622.林嘉利:《战胜压力》暨南大学 200323.林嘉利:《战胜孤独》暨南大学 200324.林嘉利:《战胜失败》暨南大学 200325.林嘉利:《战胜恐惧》暨南大学 200326.谢柯陵:《交际礼仪》山东人民 200127.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长春 2004.128.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四海一家》长春 2004.129.徐进军:《爱国创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0.唐任伍:《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国社会科学 1999.931.周启程:《中华文明史(1-6)》河北教育 1999.132.李钟栓:《享受快乐的人生》当代世界 2000.933.瞿祥:《克服人生的盲点》海潮出版社 2001.134.《富兰克尔:意义与人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5.徐进军:《我要第一》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6.徐进军:《奋斗》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7.苏国:《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四川人民 2003.838.陈林:《走出荆棘林》昆仑 199939.白天:《人生的66把钥匙》中国社会科学 199940.张书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中国轻工业 2000.141.戴尔.卡耐基(美)著:《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参考文献中的引用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中的引用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中的引用文献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学术期刊文献格式:作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出版年份,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2. 学术著作格式:作者. 书名[M]. 版次(首次免注). 翻译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3. 有ISBN号的论文集格式:作者. 题名[A]. 主编. 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格式:作者. 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 年份。
5. 专利文献格式: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 发布日期。
6. 技术标准格式: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7. 报纸文章格式: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格式:作者. 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 电子文献格式:作者. 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文献网址或出处,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以上是参考文献中的引用文献格式,供您参考,建议查阅各个领域的引用规范,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参考⽂献的标准格式参考⽂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著作或论⽂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征引过的⽂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后参考⽂献中。
按照字⾯的意思,参考⽂献是⽂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献。
很多刊物对参考⽂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中某⼀内容作进⼀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字”,列于⽂末并与参考⽂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献的标准格式1 ⼀、参考⽂献写法的误区 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多在⽂后会列有参考⽂献(注意⼀般不宜写成参考书⽬或参考资料,因为后两者会有过窄或过宽之嫌),但在 实际撰写时却经常会出现⼀些误区: 1、⽂献引⽤不符合要求 具体表现有:(1)所列⽂献范围过宽,凡所参阅过的均列出其中,如教材、内部刊物、获奖过但并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报告等;(2)所列⽂献过多,如有些教师认为⽂献越多越好,将参阅过的⽂章书籍后的参考⽂献也悉数收录,有些⽂献作者并没有亲⾃阅读,只是认为跟⾃⼰的⽂章搭点边,也凑数其后;(3)所列⽂献过少,有些⽼师怕⾃⼰⽂章引述别⼈东西太多,被⼈认为抄袭,故意将⼀些重要参考⽂献略去;(4)对⽂献的理解偏⾯,以为只有引⽤⽂献原⽂才需要列出;(5)⼤⽽不当,将整期刊物甚⾄连续⼏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献,如有⽼师订了⼀年《⼈民教育》,参考⽂献会写:《⼈民教育》20xx年1—12期。
2、⽂献著录不符合规范 具体表现有:(1)漏写项⽬,如有的⽂献只有著者和篇名,有的书籍漏掉出版社,有的期刊漏掉年份期号等;(2)项⽬过杂,如有的丛书⽂献总主编、分册主编甚⾄副主编以及丛书名称,分册名称、主副标题等写了⼀⼤堆;(3)次序杂乱,如有的⽂献条⽬先写篇名,有的先写著者,有的先写期刊名等不统⼀,不按定规;(4)数字、标点符号不规范,如⼀会⼉是中⽂数字,⼀会⼉是阿拉伯数字,⼀会⼉是⽤⿊点,⼀会⼉⽤书名号;(5)不按标注排列,参考⽂献在⽂内有标注的⼀般要按顺序排列,不能杂乱⽆序。
⼆、参考⽂献的作⽤ 参考⽂献的作⽤主要有: 1、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最新7篇】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最新7篇】专著篇一[序号] 著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
图书馆史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专利文献篇二[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7]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国际、国家标准篇三[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避免文献的二次引用篇四属于“参考参考文献”吧。
即,看到某文章引用了另一文章,在自己撰写时没有阅读后者而直接将后者引进的情况。
由于没有看过后者,进行“参考参考”之时,很可能会由于前人自身引用时理解有误而导致错上加错或者引用不确切,所以科研中应尽量避免出现参考参考文献,最好能够找到前人引用的文献,再行阅读。
..学位论文(dissertation 篇五[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6]张和生。
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
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引用、参考文献标准书写格式讲解篇六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期刊作者。
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
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
题名〔C〕.编者。
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
题名〔D〕.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
专利文献种类。
专利号。
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
题名〔N〕.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作者。
题名〔R〕.保存地点。
年份9.电子文献作者。
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事例和范例

参考文献事例和范例1. 书籍(Book):姓,名。
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范例:Smith, John. The Power of Habit.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12.2. 学术期刊文章(Journal Article):作者。
文章标题。
期刊名,卷号(期号),页码,出版年。
范例:Johnson, Emily.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Biodiversity." Environmental Science Journal, 25(3), 345-362, 2019.3. 学位论文(Thesis or Dissertation):作者。
论文标题。
学位类型,学位授予单位,出版年。
范例:Brown, David.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Consumer Behavior."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18.4. 网络资源(Web Source):作者(如果有)。
文章标题。
网站名称,URL,访问日期。
范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VID-19: Situation Report." WHO website,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situation-reports, Accessed on May 10, 2021.5. 会议论文(Conference Paper):作者。
论文标题。
会议名称,会议地点,页码,出版年。
范例:Lee, Sara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ealthcar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ijing, China, 112-120, 2020.请注意,以上范例仅供参考,具体的引用格式应根据你所使用的引用风格(如APA、MLA、Chicago等)和学术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是什么意思

参考文献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借鉴过的、对本文有启发的文献,一般标注在文章末尾。
有的会在文章具体位置中标明具体的参考页码,有的不会。
受文献启发的地方不一定要和原文完全一致,有时可同义转述或同义概述。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杂志社的参考文献格式会各不相同,因此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一切以杂志社的要求为准。
参考文献格式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虽然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但是有基本标准。
大发在这里提示给大家:
参考文献基本格式:
主要责任者. 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 其他责任者.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1 文献标识:
我们大多数会用到的文献类型是期刊、学位论文、专著和网络:
期刊[J](journal)
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
专著[M](monograph)
联机网络[OL](online)
还有,
论文集[C](collected papers)
报纸[N](newspaper article)
报告[R](report)
……
2 标点符与空格:
我们的论文格式其实是依据西方学界来制定的。
和我们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方式不同,
英文的书写惯例是必须在句号后面跟上一个“空格”。
这个习惯沿用在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之中,我们只是把英文单词置换成了中文。
论文参考文献是什么

论文参考文献是什么
论文参考文献是指在研究、撰写论文过程中,作者在引用、借鉴、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文献或相关资料时所列出的文献清单。
它包括了作者、出版年份、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数、期数、页码等信息,以便读者可以查找到作者所使用的文献来源,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在需要时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
论文参考文献的作用是为了显示个人学术诚信,尊重他人的研究贡献,同时也方便读者深入研究和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专著类:
[1]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8:51.
[2]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75.
[4]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2.
[5]戴昭明.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6]段宝林过伟.民间诗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7]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9]姜丽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11]刘炳银.顺口溜初探[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1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1996.
[15]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6]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17]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18]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9]乌丙安.民间文学概论[M].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0.
[20]吴洁敏朱宏达.汉语节律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21]吴宗济.现代汉语语音概要[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2:173.
[2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2000.
[23](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6.3:卷四上.七八下.
[24]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5]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6]赵金铭姜丽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1.
[27]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9]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352.
[30]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二、期刊论文
[1]毕革飞.漫谈快板[J].人民文学,1958,5.
[2]常敬宇.汉语词汇的网络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9.
[3]陈延河.“连续变调歌诀”续貂[J].语文建设,2001,7.
[4]陈蕴淑.用“顺口溜”巩固历史知识[J].历史教学问题,1959,4.
[5]程棠.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
[6]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
用.2010,2.
[7]邓理明.浅淡英语教学中“顺口溜”的运用[J].读与写,2007,8.
[8]冯亚琳.“语言游戏”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9.7.
[9]郭远.社会评价论视阈中的新民谣学理解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5.
[10]郭昭第.当代顺口溜:弱势群体的非权力政治话语[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2.
[11]侯友兰.新民谣仿拟说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0.
[12]胡明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13]胡艳.利用顺口溜和本地方言有利因素进行方音辨正的有效性实验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6.
[14]季世昌.论顺口溜[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1.
[15]姜胜洪.我国目前“顺口溜”的舆情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9,5.
[16]兰刚.从“顺口溜文化”看青年牢骚族的心态[J].青年探索,1996,10.
[17]林群.口诀识字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报告[J].辽宁教育研究,2000,2.
[18]刘博然.当代中国顺口溜的文体特征及其对社会功能实现的贡献[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4.
[19]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9.
[20]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6.
[21]钱冠连.语言的递归性及其根源[J].外国语,2001,3.
[22]孙宝禄.顺口溜感情色彩初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9.
[23]王鸿雁.对外汉语入门阶段几种语音教学法的探讨[J].语文教学,2009,3.
[24]王盛苗. 当代顺口溜的社会功能[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25]吴锐.“顺口溜”的课堂教学实践效果[J].池州师专学报,2004,8.
[26]吴希有许国英.“口诀识字”教学实验的再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3,2.
[27]徐一辉.话说顺口溜[J].中国职工教育,1994,3.
[28]姚周辉孙玥.对奇风异俗类顺口溜的文化学解读[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9]张呈富.当代民谣剖析[J].民间文化旅游杂志,1996,1.
[30]张佐堂.西海固民间顺口溜的语言特色分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7.
[31]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6.
[32]周健.“汉字难学”的分析与对策[J].汉字文化,1998,5.
[33]周健.第二语言教学应以培养语感为导向[J],语言与翻译.2003,1.
[34]周晓康.歌谣教学法探新[DB/OL].网络孔子学院网.
[35]邹买梅.从“QQ顺口溜”透视网络草根文化[J].理论界,2009.
三、学位论文
[1]常彬.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绕口令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韩惠吉.试论新加坡本土相声及其对华语的推广作用[D].暨南大学,2006.
[3]任启.网络段子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广州大学,2012.
[4]熊耀林.何庆魁小品的语言幽默及其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借鉴意义[D].暨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