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理语言学ppt课件

.
快速发展阶段之应用研究
2)应用研究 外语教学:听、说、读、写、译 d) 写作研究 李育经过对大学英语写作状况调查之后,得出当提高阅读量, 增加语言信息的积累,提高英语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
e) 翻译研究 蔡寒松和郭嘉钥运用心理语言学口语报告法具体考察了思 维过程中元认知和认知策略运用情况
麻争旗、刘颖对翻译理解表达(编码、解码)过程进行分析, 探索一种称为“二度编码心理语言模式”的符号心理学翻 译研究方法
则和表达式缺乏心理现实性。
心理学倾向于认知的观点, 逐步割断了同语言学的联系。
70年代心理语言学
①语言本质 ②研究对象 ③研究目标 ④研究方法
乔姆斯基对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直接的、决定性的C.shanon和 W.Weaver
①信息论
②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③行为主义理论
学者们不再满足于对国学外习心者理语言语习言得学、的理介解、绍和吸收,开始 展开自己的基础理论研究。产集出中过反程映的学重量者研级究研成果的是《中国 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桂诗究春不,多1。992a)
王初明调查了六种学习方式,研究外语学习上的个体差异
陈思清 从培养外语交际能力角度,总结出5大类220个交际策略
.
快速发展阶段之基础研究
特点:在不断吸收国外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我国的基础
性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
1)基础研究
步加强,更多的服务于外语
a. 心理词汇的研究
教学实践。
b. 学者们试图发现二语学习者的母语词汇和二语词汇是如何存储的。
c. 学者:董燕萍,张淑静,赵翠莲……
b. 句子的研究 学者:董燕萍,李志雪,梁君英……
.
心理语言学存疑
1)语言决定心理,还是心理决定语言?(心理学与语 言学渊源 洪堡特)
快速发展阶段之应用研究
2)应用研究 外语教学:听、说、读、写、译 d) 写作研究 李育经过对大学英语写作状况调查之后,得出当提高阅读量, 增加语言信息的积累,提高英语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
e) 翻译研究 蔡寒松和郭嘉钥运用心理语言学口语报告法具体考察了思 维过程中元认知和认知策略运用情况
麻争旗、刘颖对翻译理解表达(编码、解码)过程进行分析, 探索一种称为“二度编码心理语言模式”的符号心理学翻 译研究方法
则和表达式缺乏心理现实性。
心理学倾向于认知的观点, 逐步割断了同语言学的联系。
70年代心理语言学
①语言本质 ②研究对象 ③研究目标 ④研究方法
乔姆斯基对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直接的、决定性的C.shanon和 W.Weaver
①信息论
②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③行为主义理论
学者们不再满足于对国学外习心者理语言语习言得学、的理介解、绍和吸收,开始 展开自己的基础理论研究。产集出中过反程映的学重量者研级究研成果的是《中国 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桂诗究春不,多1。992a)
王初明调查了六种学习方式,研究外语学习上的个体差异
陈思清 从培养外语交际能力角度,总结出5大类220个交际策略
.
快速发展阶段之基础研究
特点:在不断吸收国外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我国的基础
性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
1)基础研究
步加强,更多的服务于外语
a. 心理词汇的研究
教学实践。
b. 学者们试图发现二语学习者的母语词汇和二语词汇是如何存储的。
c. 学者:董燕萍,张淑静,赵翠莲……
b. 句子的研究 学者:董燕萍,李志雪,梁君英……
.
心理语言学存疑
1)语言决定心理,还是心理决定语言?(心理学与语 言学渊源 洪堡特)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

02
心理学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语言障碍的心理分析
语言障碍的心理分析
语言障碍是指个体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遇到的困难, 心理分析可以帮助理解这些障碍的成因,如心理创伤、 认知障碍等。
心理治疗方法
针对语言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 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克服语言障碍,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
语言与人格心理学
人格特质与语言
01
探讨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如何使用语言,以及语言使用如何反映
人格特质。
语言与自我概念
02
研究语言如何塑造和反映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自我概念如何
影响语言使用。
语言与人际关系
03
研究语言在建立、维持和改变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以及人际关
系如何影响语言使用。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
目录
•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 心理学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 语言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Nhomakorabea01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探 01 讨语言理解和产生过程中大脑和心理机制的作用。
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感知、记忆、组织和检索 02 等心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
和理解。
心理语言学还研究语言障碍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 03 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受到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
响。
社会心理学与语言学
0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和个体在社会环境中 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02 社会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语言 学领域,它研究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变化 和发展,以及语言对社会的影响。
心里语言学ppt课件

辨听,到单词的提取以至到语意的联接和确认,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语产生的过程以及影响言语产生的各种因素。
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不但是心理学和语言学共同关心
的话题,而且也是心理语言学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该领
域的研究主要包括:(1)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2)言语感
知的发展;(3)儿童语言词汇;(4)句子的学习及理解;(5)
语言理解 :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
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语篇理
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语篇理解。简而言
心理语言学
定义 主要研究对象 基本发展概况 基本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价值发展前景 亟待解决的问题
定义: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涉 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 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 识和能力。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个体言 语交往中的编码和译码过程。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它与许多 学科有密切关系,除心理学和语言学外,还有信息论、人类学 等。在方法上,它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语言的交际用途;(6)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首先,在语言发展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利奥颇尔德(Leopold,1948)提出的“日记和家长报告”为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提供了 一个重要的途径。利奥颇尔德通过对其女儿希尔得嘉德(Hildegarde)在英语和德语学习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观察认为,观察和 研究儿童日记的语言发展有助于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研究。但后来贝茨(Bares,1991)却认为更有效的途径是家长对其子女语 言表现的观察。因此,儿童日记和家长报告就成了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一大途径。除此之外,观察数据、采访和实验也是研究 语言发展的重要方法。第二,言语感知发展的研究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1)家长的语言输出和儿童语言学习的关系;(2)儿童早 期言语感知;(3)语言特化。第三,儿童语言词汇研究包括:咿呀学语、单词学习、双词学习、语法联接、词语和词义联接。在 这方面,其研究的重心集中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获得”、“使用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词语与语义的连接”3个方面。第四 ,句子学习和理解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1)单词和短语向简单句的过渡过程;(2)语法在造句方面所起的作用;(3)句子的形 成 和 理 解 策 略 ; (4) 简 单 句 向 复 杂 句 的 过 渡 以 及 对 较 为 复 杂 语 句 的 理 解 和 使 用 。 第 五 , 在 语 言 交 际 用 途 的 研 究 方 面 , 贝 茨 (Bates,1976)和韩礼德(Halliday,1975)提出的“语用学功能”、奈尔森(Nelson,1973)提出的“指涉和表达功能”成为研究语言功 用的主要理论基础。特别是韩礼德提出的7种语言功能,不但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经典,同时也为心理语言学在语言习得理 论的研究方面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考线索。第六,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方式为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 但就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而论,以斯金纳和布龙费尔德“刺激—反应”或“强化”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以乔姆斯基 “天生论”为代表的“遗传”或“传递”理论构成了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两大分支。此外,以皮亚杰(Piaget)和布鲁纳 (Bruner)为代表的“认知”理论、由贝茨(Bates)和麦克威尼(MacWhinney)提出的“竞争模型”和由波特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型 ”代表了儿童语言习得模型研究的主体内容。由此可见,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心灵主义的“内在”理论,交互作 用理论的“认知”、“信息处理”和“社会交互作用”理论构成了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 重要基础。
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不但是心理学和语言学共同关心
的话题,而且也是心理语言学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该领
域的研究主要包括:(1)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2)言语感
知的发展;(3)儿童语言词汇;(4)句子的学习及理解;(5)
语言理解 :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
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语篇理
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语篇理解。简而言
心理语言学
定义 主要研究对象 基本发展概况 基本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价值发展前景 亟待解决的问题
定义: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涉 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 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 识和能力。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个体言 语交往中的编码和译码过程。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它与许多 学科有密切关系,除心理学和语言学外,还有信息论、人类学 等。在方法上,它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语言的交际用途;(6)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首先,在语言发展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利奥颇尔德(Leopold,1948)提出的“日记和家长报告”为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提供了 一个重要的途径。利奥颇尔德通过对其女儿希尔得嘉德(Hildegarde)在英语和德语学习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观察认为,观察和 研究儿童日记的语言发展有助于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研究。但后来贝茨(Bares,1991)却认为更有效的途径是家长对其子女语 言表现的观察。因此,儿童日记和家长报告就成了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一大途径。除此之外,观察数据、采访和实验也是研究 语言发展的重要方法。第二,言语感知发展的研究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1)家长的语言输出和儿童语言学习的关系;(2)儿童早 期言语感知;(3)语言特化。第三,儿童语言词汇研究包括:咿呀学语、单词学习、双词学习、语法联接、词语和词义联接。在 这方面,其研究的重心集中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获得”、“使用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词语与语义的连接”3个方面。第四 ,句子学习和理解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1)单词和短语向简单句的过渡过程;(2)语法在造句方面所起的作用;(3)句子的形 成 和 理 解 策 略 ; (4) 简 单 句 向 复 杂 句 的 过 渡 以 及 对 较 为 复 杂 语 句 的 理 解 和 使 用 。 第 五 , 在 语 言 交 际 用 途 的 研 究 方 面 , 贝 茨 (Bates,1976)和韩礼德(Halliday,1975)提出的“语用学功能”、奈尔森(Nelson,1973)提出的“指涉和表达功能”成为研究语言功 用的主要理论基础。特别是韩礼德提出的7种语言功能,不但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经典,同时也为心理语言学在语言习得理 论的研究方面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考线索。第六,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方式为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 但就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而论,以斯金纳和布龙费尔德“刺激—反应”或“强化”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以乔姆斯基 “天生论”为代表的“遗传”或“传递”理论构成了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两大分支。此外,以皮亚杰(Piaget)和布鲁纳 (Bruner)为代表的“认知”理论、由贝茨(Bates)和麦克威尼(MacWhinney)提出的“竞争模型”和由波特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型 ”代表了儿童语言习得模型研究的主体内容。由此可见,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心灵主义的“内在”理论,交互作 用理论的“认知”、“信息处理”和“社会交互作用”理论构成了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 重要基础。
心理语言学-PPT课件

聋孩案例说明,就是在恶劣的环境里,儿童都有某种自然倾向 和能力去发展一种自成体系的交际系统。这种“应付”能力使 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在语言没有准备的条件下,人类都 准备学习语言。这种语言能力应该就是人类的一种属性,是人 类演化的一大成果:但要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必须具有一定的 条件,那就是人类社会。 B、教黑猩猩学人类语言 案例1、花6年时间才教会一个小黑猩猩发出4个像英语的声音。 说明猿类的发音器官没有说人类语言的生物基础。 案例2(多案例组合)、教黑猩猩学美国手势语。结果—— 1)黑 猩猩都能习得符号(signs);2)黑猩猩还有组合符号的能力;3) 黑猩猩有教同伴或后代学美国手势语的趋势(可能)。
三、大脑与语言
1、语言中枢 布罗卡区(Broca’s Area):法国人Broca,1863年正式宣布他 的发现——一个大脑第3左额回受到损害的病人丧失了说话能 力,因此大脑的这个区域应该是语言中枢。 这个区域后称布罗 卡区,而这种病也就称为布罗卡失语症(Broca‘s Aphasia )。 布罗卡区位于主侧大脑半球额下后部靠近岛盖处,即布鲁德曼 第 44、45 区。布罗卡氏区损害导致运动性失语症,由于有关 肌肉共济失调,不能将语言以口语方式表达出来。障碍程度轻 重不等。轻者找到个合适的词,重复使用有限的词汇,句子简 单,语法单调,表达中有较长的停顿。重者言语功能丧失,能 发音,但构成不了词句。
3、语言习得的临界期 右半球具有某些低级的语言能力,在左半球出现障碍时,右 半球会否取而代之?
据观察:青春期以前的儿童似乎有一种“转换机制(switch mechanism)”,如果左半球语言中枢受损,语言中枢会 转移到右半球,不过得从头再学话。而过了青春期后,语言 能力就不那么容易恢复了。
案例——一个女孩12岁半以前生活在完全与语言隔绝的环境中, 被发现后才开始学话。到18岁,才慢慢学会说短句,只有最低 限度的语法能力。但用发挥右半球功能方面并不亚于正常小孩, 通过检验,两耳健全,但用右半球来处理所有听觉信息。进一 步证明大脑两半球分工,且证明13岁前,由于与语言社区隔绝, 管辖语言中枢的左脑出现功能上的萎缩,所以之后要用右脑来 执行语言和非语言两种不同的功能。 说明:大脑左半球仅仅在某一阶段以前才有习得语言的倾向。 这就是所谓的“临界期” 但临界期的说法(假设)远非定论。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PPT课件

1、含义: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个体如何 理解、产生和习得语言的过 程的科学。
第1页/共27页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 ➢语言的知觉 ➢内部词典 ➢句子理解和记忆 ➢语篇理解与记忆
语言产生和会话活动
谚语和语言的产生 会话互动
语言习得
•早期语言习得 •后期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过程
各种视角下的语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2页/共27页
-----George ler
第25页/共27页
第26页/共27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7页/共27页
第23页/共27页
小 心理语言学着重研究语言知识 结:和日常语言运用所涉及的认知
过程,也关注语言运用中涉及 的社会规则和跟语言有关的大 脑机制。它在语言教学、言语 缺陷的诊断和治疗、机器翻译 等领域都有应用价值。
第24页/共27页
语言耐人寻味,尽管每个人都懂 得并使用一种特定的语言,但很 少有人意识到自己懂得的是什么。 自我意识到无意识中掌握的内容, 会给人带来无比的兴奋。
主要观点:语言来源于人类遗传结构 与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环 境,特别是语言交往环境在儿童语言 结构获得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将儿童及其语言环境看成一个统 一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动态的,强调 儿童指向语言(CDS)的作用。
第18页/共27页
失语症患者的言语
失语症:由于特定脑区损伤而丧失语 言或理解语言之能力的症状 这些特定脑区包括管理语言产生的布若 卡氏区和管理语言理解的韦尼克区(又 称威尼克区、沃尼克区)
研究内容:两个核心问题 1.使用语言需要什么语言知识 2.日常语言的使用牵涉什么
认知过程
第3页/共27页
语言知识
1、意会知识(隐性知识) 外显知识(显性知识) 一般而言,我们的语言知识大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个体如何 理解、产生和习得语言的过 程的科学。
第1页/共27页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 ➢语言的知觉 ➢内部词典 ➢句子理解和记忆 ➢语篇理解与记忆
语言产生和会话活动
谚语和语言的产生 会话互动
语言习得
•早期语言习得 •后期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过程
各种视角下的语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2页/共27页
-----George ler
第25页/共27页
第26页/共27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7页/共27页
第23页/共27页
小 心理语言学着重研究语言知识 结:和日常语言运用所涉及的认知
过程,也关注语言运用中涉及 的社会规则和跟语言有关的大 脑机制。它在语言教学、言语 缺陷的诊断和治疗、机器翻译 等领域都有应用价值。
第24页/共27页
语言耐人寻味,尽管每个人都懂 得并使用一种特定的语言,但很 少有人意识到自己懂得的是什么。 自我意识到无意识中掌握的内容, 会给人带来无比的兴奋。
主要观点:语言来源于人类遗传结构 与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环 境,特别是语言交往环境在儿童语言 结构获得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将儿童及其语言环境看成一个统 一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动态的,强调 儿童指向语言(CDS)的作用。
第18页/共27页
失语症患者的言语
失语症:由于特定脑区损伤而丧失语 言或理解语言之能力的症状 这些特定脑区包括管理语言产生的布若 卡氏区和管理语言理解的韦尼克区(又 称威尼克区、沃尼克区)
研究内容:两个核心问题 1.使用语言需要什么语言知识 2.日常语言的使用牵涉什么
认知过程
第3页/共27页
语言知识
1、意会知识(隐性知识) 外显知识(显性知识) 一般而言,我们的语言知识大
普通心理学语言和言语 ppt课件

乔姆斯基的理论不仅推动了语言学的发 展,而且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ppt课件
12
三、言语活动的特性
(一)言语的定义:一个人在交际和活
动中运用语言的过程,称为言语。
(二)言语活动的特性
1、言语活动经常具有创新性;
2、言语活动严密的按照语言规则进行;
3、言语活动的核心特性是富于含义;
言语理解可以分为三个水平。 ①词汇理解或者词汇识别 ②句子的理解 ③语篇或话语的理解
ppt课件
36
言语理解的过程:
第一阶段:音响或书面信息原始编码的 感知过程。
第二阶段:分析阶段,即把信息转换成 词的组合意义的心象阶段。
第三阶段:使用阶段,是听话人对心象 的实际应用。
包括布洛卡区在内的大脑左半球额叶,特别是前额部皮 质,还和言语动机和愿望的形成有关。
ppt课件
28
(二)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
它是1874年由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并 得名的。威尔尼克区在大脑左半球颞叶颞 上回处,它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 语义,因而和言语的接受有密切的关系。 听人说话由威尔尼克区控制。
ppt课件
29
威尔尼克区损伤
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言语失认症。
1、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 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2、对词义作出错误的估计。这些病人能重复 对他说出的单词,但这些声音模式失去了原有的 符号价值。
与患有表达性失语症的病人相反,患有接收性 失语症的病人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他们的话 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的信息。
21
(二)语言的加工过程
语言的加工过程就是对输入的语言信息 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心理语言学》课件

思维对语言的影响
思维驱动语言表达
人们通过思维对事物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 进而形成语言表达的内容。
思维决定语言表达方式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人们对同一种事物的表 达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
思维创新语言
随着思维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新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 不断涌现。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语言为人类提供了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使得思维 能够被记录、传递和共享。
语言塑造思维方式
语言的结构、语法和词汇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 式,从而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语言限制思维广度
语言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思维的边界,限制了人们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
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是储存和提取长期语言知识的关键,包括词汇、语法规 则、句型等。
记忆与学习
语言记忆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良好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 学习的效果。
语言理解
词汇理解
词汇理解是对词汇意义的获取和 加工,包括对词义、词性、词组 搭配等的理解。
句子理解
句子理解是对句子意义的获取和 加工,包括对语法结构、语义关 系、语境信息的理解。
心理语言学
目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心理语言学概述 • 语言认知过程 •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 语言习得与发展 • 语言障碍与治疗 • 心理语言学的应用
01
心理语言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的 学科,主要探讨语言与认知、情感、 动机等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特点
心理语言学关注语言使用中的心理过 程,包括语言的感知、记忆、理解、 产生等,强调语言与思维、认知的相 互作用。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PPT课件

心理学流派
研究对象
构造主义心理学
意识
意动心理学
意动(感觉、判断等的心 理活动)
机能主义心理学
意识对机体适应环境的功 效和作用
行为主义
行为
完形心理学
意识和行为的完整结构和 历程
精神分析
以患者或心理变态者为对 象专门研究潜意识
儿童认知活动主要研究智
2、心理学中的语言研究 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结合从心理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出现之日起就开始了。冯特为 心理学家树立的目标是对支配人类认知的 原则作出明确的描述,他认为,对人类语 言的研究是洞悉人类心智的最好途径。但 是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心理学家对语言 现象感兴趣主要是想通过语言探索思维过 程,而不是为了研究语言现象本身;对语言 现象本身的关注大多局限于语言障碍或语 言失调的治疗方法。
儿童的词语在两岁的时候有很大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习得词汇, 一是使用单个词来表达成人需要使用多个词才可以表达的意思。儿童早期 使用的语法结构并不完全符合成人语法标准,只有在进一步发展之后,才 能习得语法范畴。
在儿童语言习得的后期阶段,大概在入学前几年,他们逐渐习得词法以 及一些复杂的句法结构。儿童在习得后期的语法习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连接语法阶段(connective grammar);一是递归语法阶段 (recursive grammar)。在连接语法阶段,儿童话语中出现一些可以把单 词连接起来的语法标志,如连词、介词、助词等;在递归语法阶段,儿童 话语中开始出现否定句、疑问句、被动句、复杂句,其语言意识觉醒。从 连接语法到递归语法是语言习得的一个飞跃。
随着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研
3、语言学中的心理研究 在19世纪的语言学中出现了一种关于语言的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
意动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
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
研究对象 意识 意动(感觉、判断等的心 理活动) 意识对机体适应环境的功 效和作用 行为 意识和行为的完整结构和 历程 以患者或心理变态者为对 象专门研究潜意识 儿童认知活动主要研究智
2、心理学中的语言研究 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结合从心理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出现之日起就开始了。冯特为 心理学家树立的目标是对支配人类认知的 原则作出明确的描述,他认为,对人类语 言的研究是洞悉人类心智的最好途径。但 是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心理学家对语言 现象感兴趣主要是想通过语言探索思维过 程,而不是为了研究语言现象本身;对语言 现象本身的关注大多局限于语言障碍或语 言失调的治疗方法。 随着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研
、第三代-程序学派(process approach)
A、代表人物:斯洛宾(D· Slobin)、弗托 (J· A· Fodor)、皮亚杰(J· Piaget) B、理论背景:认知心理学 C、主要观点:a、人先天有一种认知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加工和整理语言材料,但这 种机制不是天赋的语法能力,因而语言是 需要学习才能获得。 b、语言较其他行为具有特殊性,表现在两个 方面:第一听到的语言材料是有一定结构 的;第二说出的话语是受规则支配的。 c、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存在区别,语言能力 是语言运用的前提,但语言运用又是语言
小结:联想学派的理论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 论在语言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他们将语言 习得归结为“刺激-反应-强化”的结果。内 容学派的理论就是转换生成语法在心理语 言学的运用,认为人们先天掌握语言普遍 规则,言语行为就由这些规则产生和控制。 程序学派把语言能力看成人类认知能力的 一部分,语言产生于个体认知发展的一定 阶段,而语言的发展又促进认知的发展, 将语言看成一种认知过程,人类的语言与 认知相一致。
三、心理语言学的形成、发展及研 究领域 1、心理语言学的形成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是 借助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成果研究语言 使用(说话和听懂别人说话)的过程和儿童 习得语言的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心理学 与语言学结合的最高形态。 1946年美国学者普隆科(N· Pronk)发表了 题为《语言与心理语言学》的文章,第一次 提出了“psycholinguistics”(心理 语言学)这个术语。1953年美国印第安那大 学召开的“心理语言学研讨会”及次年出版
2、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联想学派(associationist approach) A、代表人物:奥斯古德(C· E· Osgood)、 斯金纳(B· F· Skinner) B、理论背景:行为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语 言学 C、主要观点:a、人的语言行为不是天生就 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他们坚持认为, 人没有任何的天赋观念和原则,一切观念 和概念都来自生活经验。语言行为与运动 行为一样通过反复练习得来。 b、语言较人类其他行为并不具特殊性。语言 是经过反复的“刺激—反应—强化”而形 成的习惯。
二、心理学与语言学的渊源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包括理论心理 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理论心理学是以理论思维的方法对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规律进行探索,是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 理论基础;应用心理学则是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及理论来克服其 他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庞杂广博,发展至今大致可概括为十个主要 流派:
1、心理学简述 心理学(psychology)脱胎于古代哲学,19世纪70年 代末以冯特(W· Wundt)创建实验心理学为标志, 威廉· 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 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 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 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 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语言学中的心理研究 在19世纪的语言学中出现了一种关于语言的生 物学构想,这种构想后来发展成为“语言是 一种体能机制”的概念。正是基于对语言的 这种认识,他们开始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 度对语言进行研究,并对语言进行了如下界 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言是人的内心活动; 语言是思维的条件; 语言是认识世界的保障; 语言是交际的条件;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反映。 纵观19世纪语言学者对语言的界定,不难看 出,在研究语言本身的同时,学者们已经开
、第二代-内容学派(content approach)
A、代表人物:米勒(G· A· Miller)、卡兹 (J· J· Katz)、布雷恩(M· Braine)、埃尔 文(S· Ervin)、布卢姆(L· Bloom) B、理论背景:转换生成语法 C、主要观点:a、人的天赋的生理机构规定 着大脑中的语言内容,即人天生有一种 “语言习得机制”(转换生成语法中所说 普遍的语法能力)。这套机制包括一套语 言知识及语言分析的普遍过程。儿童能够 习得语言就在于听到的语言材料可以激发 其先天存在的语言结构,这种结构是生来 就可以接受语言的普遍规律。 b、语言较人类其他行为具有特殊性,表现为 语言机制的先天性。
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
心理学与语言学关系概述
报告人: 吴优
报告内容简介: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二、心理学与语言学的渊源 三、心理语言学的形成、发展及研究 领域
四、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前景展望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与心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语言与思维的关 系上,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复杂而密切,大 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观点: 语言决定思维 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沃尔夫(B· L· Whorf), 他师承萨丕尔(E· Sapir)关于人的认知和世 界图式会受到语言支配的观点,提出了语言 相对性和语言绝对性假设。语言相对性假设 认为,由于语言不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 识不同。语言绝对性假设认为,思维是由语 言来决定的。 思维决定语言 这一理论的代表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 Piaget)。皮亚杰认为语言与思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