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湿地的功能及其保护 新人教版
高一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

高一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1.东北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是()A.调节当地的气候与径流B.扩建城市的理想用地C.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D.候鸟越冬的理想场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东北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当地的气候与径流。
开发湿地做耕地或是城市建设用地,会破坏湿地资源,也会破坏生态环境等,东北地区冬天下雪,天气寒冷不适合候鸟越冬。
【考点】该题考查湿地资源。
2.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A.气温变高,湿度变小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D.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气候变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湿地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湿地破坏后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
选择B项。
3. 20世纪末以来,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整治洞庭湖问题并使其面积“变大” ( )①退耕还林②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③跨流域调水④退田还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湿地保护;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
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和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
退耕还林可以减轻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是河流含沙量减少,带入洞庭湖的泥沙较少,所以正确;“三北”防护林主要是指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对长江流域的防护作用小,所以错误;跨流域调水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均,所以错误;退田还湖,正确。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①④。
4.洞庭湖是重要的淡水湖泊,对周围地区有着不同寻常的经济和生态意义。
图是洞庭湖不同时期的湖泊略图(阴影代表水域)。
依据资料回答:(6分)(1).四图按照时间先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2).描述洞庭湖形态的变化,并且简要分析发生变化主要原因。
(3分)(3).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导致其生态功能下降突出表现在哪方面?(4)下列关于湿地叙述错误的是。
A.塔里木盆地因干旱而没有湿地B.水稻田属于人工湿地C.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称D.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答案】(1).丁丙乙甲(1分)(2).形态变化:面积变小;湖面变破碎(2分:面积和形态各1分)原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1分,答出一点即可)(3).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4).A【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1章第1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基础巩固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由于其具有多种服务功能,且服务价值较高B.湿地被称为“天然水库”,是因为湿地就是水库C.湿地能为人类提供水源,但是不能发展航运D.湿地能降解污染物,故人类可以向湿地大量排放废弃物2.湿地的调节服务功能主要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C.吸纳一切污染物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答案:1.A 2.A3.2018—2020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红树林总面积处于增加态势,且以人工种植为主要增加类型。
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有( )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增加用材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红树林可以护堤固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1月,中国与柬埔寨最大水电合作项目,被誉为柬埔寨“三峡工程”的桑河二级水电站竣工发电。
该项目大坝全长6500米,是亚洲第一长坝。
为满足洄游鱼类对通道的需求,减小工程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桑河水电公司主动修建了鱼道工程(见下图)。
据此完成第4~5题。
4.鱼道内设置不同间距的石坎,其目的是( )①作为过河通道②减缓水流速度③增加水深④截水捕鱼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修建鱼道体现了人们改造自然时重视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是( )A.供给服务B.调节服务C.文化服务D.支撑服务答案:4.B 5.D解析:第4题,鱼道是为了满足鱼类洄游需求而修建的,不是人类的过河通道,①错误;石坎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利于鱼类洄游,②正确;石坎可以起到拦水、蓄水作用,增加水深,③正确;修建鱼道不是为了截水捕鱼,④错误。
第5题,修建鱼道可满足鱼类洄游需求,有利于鱼类繁殖,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因此体现的是对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功能的重视。
人教版地理湿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湿地知识点总结一、湿地的分类湿地按照其形成和水文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内陆湿地和海洋湿地。
根据湿地植被与水文关联度不同,内陆湿地分为沼泽、泥炭沼泽、浅水湿地、湿地草原、河流湿地、湖泊湿地。
根据纳入范围不同,湿地划分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和地方重要湿地。
按照湿地社区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湿地可分为单一型湿地和多样型湿地。
二、湿地的生态特征湿地的生态特征主要包括水分充足、土壤富含有机质、植被丰富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生态稳定性和自净能力等。
这些特征使湿地成为许多生物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也成为生态平衡的重要维护者和调节者。
三、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水文调蓄、水质净化、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水文调蓄方面,湿地可以缓冲降雨引起的洪峰,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危害,同时也能够补给地下水资源。
在水质净化方面,湿地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在生境保护方面,湿地提供了多样性的生境环境,可以满足许多生物的生存需求。
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湿地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都依赖于湿地生存。
因此,保护湿地对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湿地的价值和保护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在生态价值方面,湿地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库房和重要生态系统,对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价值方面,湿地可以提供许多资源,包括饮用水、灌溉水、能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
在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湿地可以提供清洁的水源、美丽的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等。
因此,保护湿地对于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湿地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立法保护、科学管理、社会宣传、公众参与等。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湿地保护的立法工作,建立湿地保护的监测体系和行政管理机构,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
同时,也应该加强湿地保护的科学研究,包括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精品整理】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湿地的功能和效益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一、知识讲解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二、例题分析“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
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 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A. 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B. 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C. “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D. 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2. 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表现在A. 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B. 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C. 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D. 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答案】1. C 2. C【解析】1.根据图示,"中国绿心"湘、鄂、赣之间,A错;"中国绿心"位于第三阶梯,并没有处于阶梯交界处;"中国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中国绿心"所在区域的农村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人口应小于农村人口,据此分析选C。
2.结合上题可知,该“城市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
该绿心主要是乡村、田园风光,周边是城市群,绿心是江、湖组成的湿地主体,建设绿心可以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周边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区域小气候,C对;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属于经济效益,A错;绿心的建设旨在让城乡协同发展,使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目前城市提供的服务、就业、收入等远好于乡村,故该现象不会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这也不是生态效益,B错;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不属于生态效益,D错。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1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由于其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且服务价值较高B.湿地被称为“天然水库”,是因为湿地就是水库C.湿地能为人类提供水源,但是不能发展航运D.湿地能降解污染物,故人类可以向湿地中大量排放废物2.湿地的主要调节服务功能有(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C.吸纳一切污染物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2.A1题,湿地是指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湿地并非就是水库;有些湿地(如河流)可以通航;湿地对污染物的降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2题,位于河流源头的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另外,湿地可降解水体中的某些污染物,如重金属等。
某公司推出了一款公益项目: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来养殖电子设备中的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环保组织就在实际地点种下真树。
据此完成3~4题。
3.该公益项目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全球变暖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4.该公益项目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植上亿棵树,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 )A.净化空气B.涵养水源C.防风固沙D.保持水土4.C3题,根据材料可知,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
该公益项目的目的是减少碳排放,扩大森林面积,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
第4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天气,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A.蒸发量减少B.下渗量减少C.径流总量增多D.气候更加湿润6.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自然灾害减少C.生物多样性增加D.土壤肥力下降6.D5题,读图可知,橡胶林的蒸发量为1037毫米,而原始生态林蒸发量为969毫米;橡胶林降水量比原始生态林小,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由于橡胶林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所以径流总量减少;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使得气候更干燥。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及价值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及价值一、知识讲解(一)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1.提供水资源及丰富动植物产品;2.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
(二)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1.调蓄水量、调节气候;2.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3.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4.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5.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6.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二、同步训练某国湿地约占国土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
读该国区域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该国湿地众多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④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该国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①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②美化环境,观光旅游③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④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解析 1.A 2.A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国为芬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地势较低,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高。
选A。
第2题,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是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净化水体等。
选A。
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秋季对水量要求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
读图,回答3~4题。
3.“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B.降水的季节性变化C.气温的季节性变化D.植被的季节性变化4.鄱阳湖芦苇分布面积的变化说明了( )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变小了B.连年干旱,丰水期“晚来早走”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D.降水增多,丰水期“早来迟走”[解析] 3.B 4.B 第3题,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多雨季节,湖泊水域广阔,天水一色;少雨季节,蒸发旺盛,湖水减少,显出湖底,出现草原景观,草洲无边。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湿地的功能及其保护新人教版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2017届江西四校联考)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
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 cm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
1.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上升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②④D.②⑤⑥2.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
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利于调节气候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③利于调节河流径流④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⑤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①④B.③④C.④⑤D.①②【参考答案】1.A 2.A2.红碱淖属于湿地资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根据题干可知,该地区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水体盐碱化,动植物资源减少,可知保护红碱淖有利于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是森林的作用;③与题干不相符;该湖已成为咸水湖,不是水源地,不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②错误。
解题必备湿地的功能及保护1.湿地的主要功能2.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
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3.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学霸推荐(2015年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湿地的功能及其保护 新人教版

湿地的功能及其保护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2013•海南卷)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1.C 2.B知识必备湿地的功能及其保护1.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3.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4.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2)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引进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
5.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内流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6.湿地的保护措施(1)加强对重要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2)补充湿地生态用水,控制水污染;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3)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湿地保护意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的功能及其保护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2013•海南卷)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1.C 2.B
知识必备
湿地的功能及其保护
1.湿地的分类⎩
⎪⎨
⎪⎧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3.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4.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2)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引进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
5.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流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6.湿地的保护措施
(1)加强对重要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2)补充湿地生态用水,控制水污染;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3)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湿地保护意识等。
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
举例如下。
学霸推荐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涵养水源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
3.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1月至2月B.3月至5月C.6月至9月D.10月至12月
读我国两大淡水湖示意图,完成4—5题。
4.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主要原因是
①湘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湖泊②围湖造田
③气候异常,降水减少④湖滨土地沙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①该湖流域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②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达标排放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
④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⑤节约用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⑤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答案
【答案】1.A 2.D 3.C
3.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从图中可知齐齐哈尔市6—9月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大,因此湿地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6月至9月。
C正确。
【答案】4.A 5.A
6.【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解析】(1)结合等高线和山地、盆地等信息判断出该区域地势高低,结合水系特征判断河流干流流向。
(2)从水分的盈亏分析湿地形成的原因。
该地四周高、中间低,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河流众多;补给类型有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水源丰富;该地地势高,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低于0℃,地下有冻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气温较低,蒸发微弱,易形成湿地。
(3)提取材料中“过牧”“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等信息,从人类生产活动的角度提出相应措施;此外,还应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教育、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