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保护试题汇总
九年级地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地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正文)一、选择题1. 下列地貌中,属于中国特有地貌的是:a. 峡江地貌b. 冲积平原c. 现代沉积层d. 高原湖泊答案:a. 峡江地貌2. 我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地理区域是:a. 北方平原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西部干旱区d. 西南山地答案:b. 长江中下游平原3. 下列地理现象中,是由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造成的是:a. 高原湖泊的形成b.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c. 沙尘暴的发生d. 台风的形成答案:b.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4. 下列地表覆盖类型中,处于最佳生态平衡状态的是:a. 森林b. 草原c. 耕地d. 城市建设用地答案:a. 森林5. 下列因素中,对土壤发育影响最大的是:a. 地下水的存在b. 降雨量c. 温度d. 植被覆盖答案:d. 植被覆盖二、填空题1. 亚洲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
答案:长江2. 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答案:鄱阳湖3.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位于________岛上。
答案:本州4. 我国西部干旱区主要位于________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答案:塔克拉玛干5. 蔚蓝的天空主要由________产生。
答案:散射三、解答题1. 简述气候带的划分原则及我国气候带的特征。
答案:气候带的划分原则通常根据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来划分。
根据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我国气候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东西向和南北向两个方面。
东西向上,我国呈现出寒带、温带和热带气候的分布。
南北向上,我国气候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温度和降水的变化上。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降水量也逐渐减少。
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北方气候寒冷干燥。
2. 简述土壤形成的主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土壤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母质的风化破碎、水分的渗入和微生物活动等。
母质的风化破碎是土壤形成的基础,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将岩石破碎成颗粒状物质。
地理的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练习题

地理的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环境保护则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举措。
以下是一系列与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地理知识。
一、选择题1、下列气体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氢气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 太阳活动加剧B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C 火山喷发频繁D 地壳运动活跃3、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A 海平面上升B 极端天气增多C 土地沙漠化D 地震频发4、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该()A 多使用一次性餐具B 大量砍伐森林C 减少能源消耗D 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5、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太阳能二、填空题1、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的变化。
2、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人类活动。
3、环境保护的三大原则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4、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三、简答题1、请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气温升高会改变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一些物种的栖息地缩小甚至消失。
例如,极地的冰川融化,使得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气候变化会影响动植物的繁殖周期和迁徙模式。
许多候鸟可能因为气候异常而改变迁徙路线或时间,导致繁殖成功率下降。
再者,气候的变化还可能引发病虫害的增加,对森林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另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的湿地和红树林等重要生态区域,破坏生态平衡。
2、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环保行动,并说明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常见的环保行动包括垃圾分类、植树造林和推广公共交通。
垃圾分类有助于减少垃圾的总量,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初一地理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地理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地球资源是指:A. 金钱和财富B. 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C. 名人和名胜古迹D. 历史和文化2.以下哪个不是地球的资源?A. 水B. 石油C. 煤炭D. 空气3.以下哪个是可再生资源?A. 太阳能B. 石油C. 金矿D. 铁矿石4.地球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 外太空威胁B. 火山爆发C. 气候变化和污染D. 地震和地质灾害5.为了保护地球环境,我们应该:A. 大量开采自然资源B. 提倡浪费和污染C. 低碳生活,节约资源D. 忽视环境污染二、综合题1.请简要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自然恢复并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
这些能源无穷无尽,并不会因为使用而消失或衰减。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利用后无法再生并循环利用的资源,如石油、煤炭和金矿。
这些资源数量有限,随着使用的增加,将会耗尽。
举例来说,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因为太阳每天都会发出能量,而这些能量可以被太阳能电池板转化为电力供应人们的日常需求。
相反,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一旦使用完毕就会消耗掉,并且需要数百万年才能再生。
2.列举三个常见的环境问题,并说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气候变化: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例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导致地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生物多样性、农作物产量和海平面等方面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2)水污染: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排放进入江河湖海,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物的生存,同时也威胁到人类的饮水安全。
(3)森林砍伐: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植被减少,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大气的净化作用,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退化。
3.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地球环境,并阐述你的理由。
为了保护地球环境,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用水用电量,提倡低碳生活,如打开电器时及时关上、步行骑行代替开车等。
这样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完整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专题习题

环境保护专题练习1. 2018年全国两会,“厕所革命”一词出现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指出要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
简述广大农村推进“厕所革命”的积极意义。
2.读湖泊沼泽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列举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措施。
3.人们将长期无人使用、维护、落满灰尘、形似僵尸的汽车形象地称为“僵尸车”。
2017 年12月我国某市城管委排查发现,主城区“僵尸车”现象尤为明显,违规停放在人行道上、道路泊位上的废旧车辆就达300多辆,居住小区的废旧车辆更多。
“僵尸车”增多,反映了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制度不健全、报废汽车回收率低的现实。
废旧汽车包含有害的机油、废旧塑料和电瓶,有大量铁、铜等多种金属物。
简述废旧汽车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针对废旧汽车如何处理提出合理建议。
4. “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5. 2018年11月2日,在上海市静安区某违停非机动车堆放现场,数万辆各色共享单车杂乱堆放在一起,场面壮观,网友将其称为“共享单车坟场”,广州、武汉、厦门、福州等多个城市出现了数十个这样的“坟场”。
据上海市静安区交通委介绍,该区从今年1月开始清理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统一收集运送至该停车场,通知各家单车企业前来交涉,但至今未有一家企业前来领取。
长期风吹雨淋,很多单车锈蚀十分严重。
信息显示,每台共享单车管理成本将近10元,后续处置面临困难。
简述“共享单车坟场”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6.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
中考地理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地理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理学科旨在通过研究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以下是中考地理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A. 第一B. 第二C. 第三D. 第四正确答案:A. 第一解析: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 以下()城市被国家确定为绿化模范城市。
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正确答案:D. 成都解析:成都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城市绿化。
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保护环境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正确答案:正确解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保护,保护环境权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
正确答案:正确解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强调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统一,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三、解答题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正确答案:中国有四大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分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三峡生态环境保护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区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区。
解析:这四大生态保护区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列举中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中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资源浪费等。
解析: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对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总结:通过对中考地理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生态环境保护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地理试题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

地理试题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地理环境保护试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A. 工业排放B. 森林砍伐C. 汽车尾气D. 家庭用电2.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增加城市化建设C. 过度开发自然资源D. 减少农业种植面积3.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巴黎协定》的签署国?A. 中国B. 美国C. 法国D. 巴西4.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正D. 所有选项都是5. 以下哪种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石油D. 水能二、填空题6. 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______和外层。
7. 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8. 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______。
9. 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资源的______和减少环境污染。
10.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______月______日。
三、简答题11. 简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12. 阐述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
四、论述题13. 论述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答案:一、选择题1. D. 家庭用电2. A. 建立自然保护区3. B. 美国(注:美国曾退出《巴黎协定》,但后来又重新加入)4. D. 所有选项都是5. C. 石油二、填空题6. 热层7. 光合作用8. 干旱9. 循环利用率10. 6月5日三、简答题11.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包括:- 经济可持续:确保经济增长不损害环境和自然资源,为未来世代提供经济机会。
- 环境可持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多样性。
- 社会可持续:促进公平的社会,确保所有人享有基本权利和机会。
12.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因为:-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维持生态平衡。
- 许多物种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和其他资源。
九年级地理环境保护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地理环境保护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现代工业污染主要影响哪个环境要素?A. 大气B. 水体C. 土壤D. 生物答案:A. 大气2. 以下哪项不是土地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A. 植树造林B. 水土保持C. 节约用地D. 大规模开垦答案:D. 大规模开垦3. 水资源的利用率最高的是?A. 工业用水B. 农业用水C. 城市生活用水D. 自然保护区用水答案:C. 城市生活用水4. 碳排放最多的能源是?A. 太阳能B. 水能C. 化石能源D. 风能答案:C. 化石能源5. 以下不是节约能源的行为是?A. 关闭电器开关B. 骑自行车上班C. 减少冷气使用D. 多吃高热量食物答案:D. 多吃高热量食物二、填空题1. 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
答案:水资源2.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答案:呼吸道疾病增多、免疫力下降等方面3. 将废纸制成新纸是一种有效的__________。
答案:资源循环利用4. 二氧化碳是主要导致__________的温室气体。
答案:全球气候变暖5. 中国的植树造林工程是为了改善__________环境。
答案:生态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家园,维护生态平衡,确保可持续发展。
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优美的环境有助于人们身心健康,而污染严重的环境则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其次,环境保护对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影响食物链的稳定性,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
最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否则,环境污染将不可逆转地破坏自然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2. 怎样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减少浪费。
不乱扔垃圾、控制用水量,以及修复漏水管道等,都能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高二地理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土地退化是指:A. 土地面积减少B. 土地质量下降C. 土地沙化D. 土地水分不足2. 现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 温室效应B. 水土流失C. 水污染D. 大气污染3.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A. 水循环加强B. 太阳辐射增加C.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D. 海洋环流变化4. 以下哪项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湖泊B. 工业区C. 城市D. 森林5. 现代农业发展中,以下哪项可以有效促进环境保护?A. 化学农药的大规模使用B. 清除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C. 种植多样化的作物D. 大规模养殖二、判断题1. 植被是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因素。
(√)2. 水土流失是由于地表覆盖物的破坏而引起的。
(√)3. 人口过多是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4. 发展农业对环境保护没有任何影响。
(×)5. 环境保护只是政府的责任,不需要个人参与。
(×)三、简答题1.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一个生态单位。
它包括了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的生物、非生物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请列举三种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
三种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分别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3. 请列举三个环境保护的方法。
三个环境保护的方法分别是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和推广可再生能源。
四、综合题1. 请简要说明土地退化的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土地退化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
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和质量。
人类活动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土地和不合理的农业措施等,这些都会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水等也会加速土地退化过程。
土地退化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沙化等问题,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请简要说明环境保护对人类和地球的意义。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意义在于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汇总试题1、“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
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
(10分)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
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26)。
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
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
材料三: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四:无锡地区(如图27)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 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图26 图27(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
(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
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2、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
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
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
(10分)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办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
随着积存垃圾的不断增加,有约2/3的城市已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有约1/4的城市已难以找到可供堆放垃圾的场所。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垃圾主要来自和。
(2)目前,城市发展对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简便省钱,但是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有:。
(3)有人说:“城市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右图是根据这种观点设计的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
试分析采用该图所示的垃圾处理方法比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
3、材料一:2006年11月18日“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江苏代表在发言中说:江苏省近年来不断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各种新能源,2006年已经形成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三大绿色能源产业链,并初具规模。
其中风能产业方面,江苏省规划的“十一五”期间建设风电项目100万千瓦,现在建设和已确定的项目有如东一期10万千瓦、如东二期10万千瓦,东台一期20万千瓦,大丰风电20万千瓦。
淮安南京镇江扬州盐城南通连云港风能密度瓦/平方米6736585810250294风能时数小时4527250043084670587144626579材料三:我国部分沿海省(区)风能储量及风电场建设情况表(2006年统计)省区辽宁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福建海南风能实际可开发量(GW)6.063.942.381.951.641.370.64已建风电场占全国比重%100.3011715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江苏省风能资源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江苏省近两年来积极发展风力发电的有利条件和意义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除风能外,江苏省还有哪些可开发的新能源?主要利用方式有哪些?(试举两例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但与雾有一定的区别。
材料一:表格6 雾与霾比较表材料二:图14是Q市霾天气的年变化图图15是Q市霾天气天数占全年的百分比(1)雾与霾的主要区别是。
(2分)(2)霾的颜色呈黄色或橙灰色,主要是由于大气的作用形成的。
(2分)(3)根据图14可知,霾天气主要发生在季季(节),原因是 .(4分)(4)霾天气的出现与工业发展关系密切,根据图15推断,Q市的工业发展变化特点是.(2分)5、2007年5年,无锡附近的太湖蓝藻爆发,引发水危机……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
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16)。
太湖蓝藻往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如图17)材料二:无锡地区(如图18)去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今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尤其是2 月至3 月,气温异常偏高,3 月下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 6.7℃;5 月各旬平均气温均较常年水汽含量颜色边界能见度颗粒物雾>90%乳白色、青白色清晰差无霾<80%黄色、橙灰色不明显差尘粒、烟粒、盐粒高2℃以上,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今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尤其是3 月以来降水明显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材料三:太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表格)及水质状况(图1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17与图18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蓝藻暴发的水域与 密切相关。
(2分) (2)根据材料三,衡量蓝藻大规模暴发的重要指标是 。
(2分) (3)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程度北部水域重于南部,其自然原因是 。
(2分) (4)联系蓝藻的生长规律(图16)和2007年无锡地区的气候特点(材料二),试分析5月初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原因。
(4分)6、根据下列资料和图回答问题:(10分) 资料l :“生态资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提供生物资源与生态服务的功能,如净化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处理废物等。
湖区总磷总氮叶绿素a营养状态指数(mg/L ) (mg/L ) (mg/L )梅梁湖 0.106 4.66 0.038 65 西部沿岸区 0.101 3.77 0.049 65 东部沿岸区 0.047 1.68 0.017 55 湖心区0.064 2.18 0.027 60 全湖平均0.0772.860.03262“和度”(Ps)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生态资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合度"(R P)是指生态资产增幅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比值。
资料2:华北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资产增长对比图(图20)资料3:2000年华北地区(Ps)值分布图(图21)(1)从动态的角度看,华北地区各省市国民经济增长率明显生态资产增长率,其结果会使各省市、加重。
(3分)(2)Ps<0.5的地区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工业基地和山东半岛等地区。
(2分)如果Ps与R P两者均=1,表明区域生态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且二者在特定时期内的增幅也是一致的,即生态状况与经济水平相当,区域处于状态。
如果Ps与R P,两者均>1,表明区域还有一定的生态容量,同时表明与协调得较好,此时区域的可持续战略应倾向于“发展”一方。
(3分)(3)该区域某些地区出现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现象,主要是因为,说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人瓶颈是。
(2分)7、读我国轮廓图15,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造成这一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2)乙所示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这主要是由于能源结构以为主,造成的危害有。
(3)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观点正确的是(双项选择)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生存问题B.环境问题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中解决图15C.当今环境问题已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D.要实现人地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
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
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
材料二图26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材料三塑料袋的制作过程一般为:从石油烯烃中制造塑料颗粒,进入加料斗并通过螺杆挤塑机的狭长缝隙挤出,为了防止变形应立刻进入冷却液(一般是水)中冷却成形,制成“塑料纸”。
材料四全球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达到五千亿至一万亿个,这意味着我们每人每年使用150个塑料袋,或是每分钟有一百万个塑料袋被使用。
2008年6月1日开始,我国将禁止超市免费为顾客提供购物塑料袋。
(1)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1分)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2)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1分)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草场普遍超载③人口的不断膨胀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A.①②⑧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3)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
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4)禁止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原因是、。
(2分)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
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北方15个省(市、区)2007年1月平均气温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1)从图中看,北方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图18(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