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砷污染和食品安全的关系
【环境】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关键字】环境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众所周知,环境污染即指环境变得不清洁、污浊、肮脏或其他方面的不洁净的状态。
一种状态由洁净变污浊的过程叫污染。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赃水、垃圾;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的美景已经不多见了。
环境污染不仅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近几年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给社会和经济生活带来了繁荣,却也带来了愈来愈严重影响甚至危害愈来愈广泛的环境问题。
由于人们对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环境污染以及一系列诸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耗竭、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引起关注和研讨,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由环境污染而导致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也已引起了研究领域的高度关心和重视。
本章我们主要介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一、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通常所说的环境,一般是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被认为是环境要素,即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与环境的关系密切,如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吸收氧,呼出二氧化碳,摄取水和食物来维持人体的发育、成长和遗传等。
正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人体的物质组成与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很高的统一性。
由于人体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时,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大部分是通过人和环境之间的复杂的食物链(网)而获得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平衡关系又主要靠食物来维持。
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

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食品中砷的含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砷是一种有毒物质,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本文将就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进行介绍和解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砷的来源和危害。
砷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药、燃煤和矿物等。
食品中的砷主要来自土壤和水源,比如水稻、鱼类、海产品等。
长期摄入过量的砷会导致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甚至会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针对食品中砷的含量,各国都有相应的标准。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砷的限量》(GB 2762-2017)规定了食品中砷的限量标准,具体如下:大米和米制品,不得超过0.15毫克/千克;-水产品,不得超过0.5毫克/千克;-其他食品,不得超过0.1毫克/千克。
而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对食品中砷的含量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比如,对于苹果汁和苹果酱,FDA规定砷的含量不得超过10ppb(即10微克/升)。
除了国家标准外,国际上也有相关的标准。
比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食品中砷的最大容许残留量,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也对食品中砷的安全标准进行了规定。
在实际生产中,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对食品中砷的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同时,监管部门也会对市面上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中砷的含量符合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总的来说,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在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以确保食品中砷的含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确保食品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食品添加剂
加工卫生条件
为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防腐等性能,部 分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 ,如防腐剂、色素、调味料等。
加工设备的清洁卫生状况、加工环境的消毒 杀菌措施等都可能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辐照
包装材料
采用辐照技术对食品进行灭菌处理,可延长 食品的保质期,但辐照剂量不当可能导致食 品营养成分损失和安全性问题。
01
02
03
农药使用
农药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 使用可能导致农产品中的 化学物质残留超标,对食 品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兽药使用
养殖过程中,兽药的滥用 和不当使用可能导致动物 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超标 。
环境污染物
土壤、水源等环境中的有 害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进 入农作物和动物体内,对 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加工环节
无机化学物质污染
如铅、汞、砷等,可能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污染食品,对人体 产生急性或慢性毒性作用。
物理污染
放射性物质污染
放射性核素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辐射损伤。
杂质和异物污染
食品中的杂质和异物如玻璃、金属碎片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或引发食品 中毒。
02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种植养殖环节
物理污染
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 到杂质、尘埃等物理因素 的影响,导致食品感官品 质下降。
储存过程中的污染
微生物污染
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受到微 生物的污染,如细菌、霉菌等 ,导致食品腐败变质或产生毒
素。
化学污染
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有 毒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 属等,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物理污染
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受到杂质、 尘埃等物理因素的影响,导致食品 感官品质下降。
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有何影响

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有何影响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而重金属污染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重金属。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汞、镉、铬、砷等。
这些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它们通常不会对生物体造成危害。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工业排放、采矿、农业化学品的使用等,使得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含量超出了正常水平,从而进入了我们的食物链,威胁到食品安全。
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重金属会在农作物中积累。
例如,镉污染的土壤可能导致种植的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吸收过多的镉。
当我们食用这些被污染的农作物时,重金属就随之进入了我们的体内。
长期食用含镉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发肾功能不全、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
其二,重金属污染会影响水产品的安全。
在受污染的水域中,鱼类、贝类等水产品可能会积累重金属。
比如,汞污染的水域中,鱼体内的汞含量可能会升高。
人们食用这些受污染的水产品后,汞会在体内蓄积,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对儿童和孕妇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儿童智力发育迟缓等。
其三,重金属还会污染畜禽产品。
饲料如果受到重金属污染,畜禽在食用后,重金属会在其体内残留。
比如,铅可以在动物的肝脏、肾脏等器官中蓄积。
当我们食用这些畜禽肉及其制品时,就有可能摄入过量的铅,从而影响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正常功能。
此外,重金属污染还会降低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例如,铬污染可能会影响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和品质,降低其营养价值。
那么,如何应对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呢?从源头控制是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重金属的排放,规范采矿活动,减少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过度使用含重金属的农业投入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来自正规渠道、有质量保障的产品。
选修课食品安全与健康期末论文——浅谈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选修课食品安全与健康期末论文——浅谈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题目:浅谈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目录一论文1 引言 (2)2 不同环境对食品的影响 (2)1 引言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人类在对食品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今天食品工业已是许多国家在各个产业中名列前茅的重要支柱产业。
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本来是食品最基本的要求,食品应具有安全、营养和食欲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安全则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
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事件,日本的“O-157”事件以及国内发生的苏丹红色素、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等事件,使得全球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与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
2 不同环境对食品的影响2.1原生环境对食品的影响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并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其中存在着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例如,清洁和具有正常化学组成的水、空气、土壤、适宜的的太阳辐射,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
但在有些地区,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例如,由于地理地质原因,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这些元素的数量,引起各种类型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
如由缺碘导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由缺硒导致的克山病,以及地方性氟病、慢性砷中毒、慢性硒中毒等元素慢性中毒。
2.2次生环境与食品安全次生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改变了原生的自然环境,从而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甚至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发生的环境问题,称为此生环境问题,又称二次环境问题。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随着人类对环境与资源不适当或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地球资源、自然环境和种群所面临的危机逐步升级,更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有毒有害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当各种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的土壤,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食品安全 第三章+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有毒气体、放射性污染
• 放射性污染有三种途径:一是核试验的降沉物 的污染;二是核电站和核工业废物排放的污染; 三是意外事故泄漏造成局部性污染。
六、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主要以挥发态、自由态、溶解 态和固态4种形态存在,绝大多数属于挥发性有机污染 物。这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通过挥发、淋溶和由浓度 梯度产生扩散等在土壤中迁移或逸入空气、水体中, 或被生物吸收迁出土体之外
2.农药的污染 化学农药的应用对于增加农业的产量、减少 劳动量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长期滥用剧毒 和残留期长的农药,不仅污染生物环境,而且 通过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当达到一定的剂量时, 也可以引起慢性中毒。 在农田使用农药后,除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 以外,有相当一部分落人到土壤中,附着在作 物上的那一部分农药也可以因雨淋而进入土壤。
1、酚类污染物:由化工生产产生含酚废水,高浓度可引起植物生长 停滞,鱼类死亡。 2、氰化物:由电镀、冶金、化肥等行业排放含氰化物废水,属剧毒 物质。 3、石油:石油废水中含有致癌物。 4、苯类物质:化工、塑料、橡胶、电子和印刷行业产生含苯废水, 可损害人体神经系统,甚至死亡。 5、污灌中重金属:含有重金属的灌溉污水,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对人体产生致命危害。 6、病原微生物:许多人类疾病是通过水体和水生生物传播疾病。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 废液;生活污水是指由人类消费活动产生的污 水,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区是主要的生活污 染源;农业废水主要指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 农产品加工等过程排放出的废水 。 水体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是 通过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在动、植物中累积而造 成的
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3.放射性污染 核爆炸后,大气散落物和原子能工业以及科 研部门排出的放射性废物均可造成放射性元素 土壤的污染。 4.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人畜粪便处理不当、垃圾堆放不妥、污水 灌溉农田不合卫生要求都可使土壤受到污染, 特别是受到肠道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人可以通 过与土壤直接接触和食用被土壤污染的瓜果、 蔬菜受到间接污染。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二章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四)汞 一般土壤中,汞的含量不高,但是用含汞
污水灌溉土壤或者使用含汞农药,会使土壤 超过本底值,甚至污染严重时,达10100mg/kg, 生长在正常土壤中的植物一般不会富集汞, 但是,当土壤中汞含量达到0.5mg/kg时, 植物中的汞含量就大大增加,另外,毒性更 大的有机汞更容易被植物所吸收
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环境,这种环境存在着 许多对人体有利的因素,清洁的空气,水体
第二章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2)次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次生环境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中
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 递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这种环境对人 类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如前期的动物驯化, 植物改良,开垦荒地等,但是随着人类的生 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增大,人类开发利 用自然的能力和范围不断夸大,环境受"三 废"的污染日渐明显. 次生环境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一般分为三类:
第二章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镉
一般无污染的土壤中镉的含量小于
1mg/kg,上海北京南京等地平均为0.134-
0.19 mg/kg,土壤污染后镉的含量积累明
显,某地用污水灌溉17年后土壤平均含量为
7.18-9.50mg/kg,最高为68.8mg/kg.
随着土壤中镉含量的增加,植物中镉的 含量也是逐渐增加的,而且不同植物对镉的
第二章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 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 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类自 然因素的总体,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 我们所说的环境一般指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一切, 空气,阳光,水分,营养物质等,人类通过 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没有环境,就没有食物,没有食物,人类就 无法生存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相应的带来了令人十分沉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人类疾病最主要的传染源,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将会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类型的疾病症状。
如何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安全成为当前一项关键问题所在。
本文就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对策。
关键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影响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证食品安全,就是保证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诸如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以及疯牛病等问题,促使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显著提高。
在众多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中,环境污染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其中包括自然环境污染,也包括食品加工环境导致的污染,食品原料生长环境是否出现污染,均可能导致食品出现安全问题。
一、自然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近些年来,大气污染严重,其中包括大量酸性污染物和有毒颗粒物,进入植物根茎和也表后,会抑制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影响酶的活性,有毒气体会逐渐累积在植物中,被人食用后转移到人体内,影响人体健康。
水是人体生存必需品。
水不仅仅是食品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食品原料生长的基础物质,如果水污染,诸如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致使水资源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人在饮用这种水资源后,会出现严重的疾病危害,如“水俣病”。
生物污染则是细菌和病毒同水资源进入人体,引发一系列疾病[1]。
土壤因素,同样是受到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物以及重金属残留在土壤中,在这样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作物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食用后危及人体健康[2]。
二、常见环境污染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氟化物氟化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氟化物主要来自于生活燃煤污染及化工厂、铝厂、钢铁厂和磷肥厂排放的氟气、氟化氢、四氟化硅和含氟粉尘。
氟能够通过作物叶片上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使叶尖和叶缘坏死,特别是嫩叶、幼叶受害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土壤砷金属污染的措施
• • • • • • • 1)施加改良剂 2)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3)改变耕作制度 4)客土深翻 5)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 6)工程治理 7)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砷污染 - 防治措施
• • 化学方法 是指用化学试剂使砷变为人体难以吸收的砷化合物,如,在含砷废水中投加 石灰、硫酸亚铁和液氯(或漂白粉),将砷沉淀,然后对废渣进行处理,也 可以让含砷废水通过硫化铁滤床或用硫酸铁、氯化铁氢氧化铁凝结沉淀等。 物理法 主要是让含砷污水通过特殊的过滤器,使砷富集起来变废为宝,如,活性炭 过滤法等。 生物方法 主要是指在砷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种植能吸收砷的植物,以达到吸收砷的目 的,如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蕨类植物可吸收污染土壤中的砷。
• 广西河池砷污染
• 2008年10月,广西壮族 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 东江镇部分村民出现尿 检砷超标、有疑似中毒 情况。当地医院专家组 会诊后认定,中毒与村 民饮用砷含量超标的水 有关。此次事故系河池 市加辽社区附近的金海 冶金化工公司含砷废水 溢出,外泄进入周边江 叶屯水塘,并通过消水 洞污染地下水。事故涉 及两个村庄。
砷污染 - 危害
• 各种砷污染可视情况引起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砷中毒,对 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 砷中毒的症状可能很快显现,也可能在饮用含砷水十几年 甚至几十年之后才出现。这主要取决于所摄入砷化物的性 质、毒性、摄入量、持续时间及个体体质等因素。 • 急性砷中毒多为大量意外地砷接触所致,主要损害胃肠道 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砷急性中毒的表现症 状为疲乏无力、呕吐、皮肤发黄、腹痛、头痛及神经痛, 甚至引起昏迷,严重者表现为神经异常、呼吸•
砷污染 - 主要来源
• (1)砷化物的开采和冶炼。特别是在中国流传广泛的土 法炼砷,常造成砷对环境的持续污染; • (2)在某些有色金属的开发和冶炼中,常常有或多或少 的砷化物排出,污染周围环境; • (3)砷化物的广泛利用,如含砷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又 如作为玻璃、木材、制革、纺织、化工、陶器、颜料、化 肥等工业的原材料,均增加了环境中的砷污染量; • (4)煤的燃烧,可致不同程度的砷污染。
环境中砷污染和食品安全的关系
小组成员及分工: 张晏: 马梦娟: 李: 张子贺:砷污染实例 解鲲:砷污染防治措施
•
砷污染是指由砷或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环境 污染。砷和含砷金属的开采、冶炼,用砷 或深化合物作原料的玻璃、颜料、原药、 纸张的生产以及煤的燃烧等过程,都可产 生含砷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 染。砷和砷化物一般可通过水、大气和食 物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
砷污染 - 砷污染事件
• 云南阳宗海砷污染 • 2008年6月以来,云 南省高原湖泊阳宗海 遭到砷污染,沿湖近 10万名群众饮水困难。 污染事件是因为云南 澄江锦业工贸有限公 司违反国家规定,未 建生产废水处理设施, 大量含砷废水在厂内 循环,又由于没有做 防渗处理,多年积累 的砷污染物逐步渗漏 释放,污染地下水, 导致了阳宗海水体严 重污染。
• 德国生产啤酒部分被砷污染 • 2013年4月7日,德国啤酒 享誉世界,相当部分销往国 外。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 些德国啤酒因生产中使用的 过滤物质被砷污染。研究人 员对140份德国啤酒样本进 行了砷和铅等物质的检测。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 砷的限值是每升0.01毫克, 而一些啤酒样本中的砷含量 已超过这一限值。一种被称 为硅藻土的过滤物质或许是 罪魁祸首。研究人员认为, 消费者不必担忧,因为这些 德国啤酒的“砷含量依然处 于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