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干打孔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

合集下载

树干打孔注射防治害虫试验

树干打孔注射防治害虫试验

树干打孔注射防治害虫试验
试验方法及试验时间为科学验证树干打孔药物注射防治效果,根据虫害危害时间,采用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不同地点进行对比试验。

3.1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E匕试验在白蒲镇选取 9块立地环境相似的试验林,分别选用 10%甲维·吡虫啉、90%晶体敌百虫、毒死蜱·辛硫磷 3种药剂的 5倍、10倍、20倍溶液进行树干打孔药物注射防治试验。

每孔注射药物5 mL,打孔注干高度统一为离地面50 cm,
结果与分析 4.1 药物及浓度从试验结果看出,10%甲维·吡虫啉、90%晶体敌百虫、毒死蜱·辛硫磷这 3种药剂防治虫害效果均较好,且药物浓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药物浓度与效果具有正相关性。

在药剂的选择上 10%甲维·吡虫啉的防治效果要好于 90%晶体敌百虫和毒死蜱·辛硫磷,内吸性药剂好于触杀性。

注干高度注干高度以距根部20~50 cm防治效果最佳,离地面20 em、50 em注干防治效果好于 100 cm;20 em与 50 em间防治效果相差不大,且 50 CITI处注干要便于操作,建议采用 50 em处注干防治
用注干防治方法要注意防治时间的把握,由于药剂从树干基本传输到树冠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防治适期是在防治对象孵化盛期的 5 d 前。

做好防治对象的预测预报工作,准确把握防治适期进行防治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

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

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引言•树干注射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与案例分析•技术优势与前景展望01引言背景介绍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但存在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树干注射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治方法,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农业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对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产生严重威胁。

技术发展现状树干注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防治树木病虫害方面,树干注射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注射深度、药剂的渗透和分布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01020302树干注射技术树干注射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树干上钻孔,将药剂注入树体内,使树体内水分、养分和农药混合,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树干注射技术主要利用植物水分和养分的循环系统,将药剂输送至植物的各个部分,使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03灵活树干注射技术可以针对不同树种、不同病虫害类型和不同环境条件,灵活调整药剂种类、浓度和注射方式。

01高效树干注射技术能够将药剂直接输送至树木体内,避免了常规喷洒方法的浪费和损失,提高了防治效果。

02安全树干注射技术使用低浓度药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树干注射技术主要应用于果树、林木等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对于一些顽固性和毁灭性的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园林、绿化等城市植物的养护中,树干注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城市植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树干注射技术的应用范围03病虫害防治常见园林病虫害天牛类幼虫在树干内蛀食,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粉虱类吸取植物汁液,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价值。

蚧壳虫类常寄生在植物表面,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蚜虫类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价值。

螨虫类大量繁殖时,会使植物叶片变黄、脱落,严重时造成植物死亡。

病虫害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脱落、枝条萎缩等。

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

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

数据差异性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判断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是否对树木生长和产量产生显著影响。
评估结果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投入产出比分析
适用范围评估
经济效益分析
05
结论
1
总结研究结果
2
3
树干注射防治技术对病虫害具有显著防治效果。
不同浓度和剂量的药剂对防治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树干注射技术对环境和植物的负面影响较小。
xx年xx月xx日
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
CATALOGUE
目录
引言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的作用机制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的实施步骤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的效果评估结论
01
引言
树干注射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能够减轻病虫害对树木的危害,提高树木的生长质量和存活率。
防治树木病虫害
树干注射技术对环境和生态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验
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分析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的效果。
02
病虫害调查
定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病虫害调查,记录病情发展情况和危害程度。
防治效果评估
根据对照实验的结果,计算出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的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分析
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情指数,分析病情发展情况和危害程度。
注意配制时的安全事项
配制时需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药剂,同时在配制完成后及时做好清理。
注射剂的配制
树干的注射
确定注射位置
在树干上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注射,一般选择离地30-50厘米的树干处打孔,孔径和深度要根据树木的实际情况而定。
04
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的效果评估

如何使用注药法防治树木病虫害

如何使用注药法防治树木病虫害

如何使用注药法防治树木病虫害
防治数树木病虫害可以采取注药法,就是在树干周围钻孔注药,使全树体都具有农药的有效成分,不论害虫在什么部位取进食,都会中毒死亡。

注药的时期在树木萌芽至落叶前的生长期内都可以进行,但以4月至8月份施药的效果最好。

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不能用药。

农药应选用内吸性较强且对树木生长无影响的药剂。

如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75%可湿性呋喃丹粉剂、50%久效磷乳油等。

具体选择适宜的农药因不同害虫、
树种而异。

填注的药量应根据树木大小确定。

按原液计算,一般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树。

每株注药6毫升一10毫升:胸径在10厘米一14厘米的中等树,每株注药4毫升一6毫升: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树,每株注药2毫升一4毫升。

根据气温的变化确定注药的稀释浓度。

气温不高时,可注射稀释1倍一2倍的药液,高温时要将原药液稀释3倍一6倍后注入,以
免在高温下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采取先钻孑L后注药的方式,用直径0,8厘米一1厘米木工钻或充电电钻,在距地面15厘米一50厘米的树干上,呈45度角向下斜钻8厘米一10厘米深的注药孔,深度以达髓心为度。

在树干四周呈螺旋上升钻孔,大树可钻3—5个孔,中树可钻2—3个孔,小树可钻1个孔,将孔中的锯末掏净注入药液。

注药完毕后,孔口要用蜡、泥巴或胶布封闭,注药孔两
个月左右即可愈合。

注药法是此法操作简便,省工、省药、不污染空气,不伤害天敌,防治效果好。

可防治难以除治的天牛、木蠹蛾、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和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各种
食叶害虫及树毛毡病、煤污病等病害。

树干注射防病虫

树干注射防病虫

树干注射防病虫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1期刘成浩谭洪峰唐秀芬对于高大的果树、园林树木以及珍贵树木等,发生病虫害后,有时防治很不方便。

为提高防治效果,生产上通常采用树干注射法进行防治。

树干注射法防治病虫有何优点,如何操作?现将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一、树干注射法防治的优点用树干注射法施药防治,一般施药10天后,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因药液能迅速均匀地分布到树体的各个部位,吸收利用率高,有效期较长。

用于治疗果树缺素症,药效期可达2—3年。

二、树干注射防治的具体方法1、打孔注射法。

先在树干打孑L,用压力机械把药液压入树干,最后封闭孔。

可分为高压打孔注射法和普通打孑L注射法。

具体方法如下:打孔部位。

对于高大的园林树木和古树,一般在距地面20厘米以下部位打孔;对于用材树,一般在采伐线以下打孔;对于果树,一般在第一分枝以下部位打孔二普通打孔注射法,孔洞向下斜3C度,以利于树干注药。

打孑L数量。

树干打孑L数量依据树木胸径而定,一般树干胸径小于10厘米时,树干打孑L 1个;树干胸径11—25厘米时,树干打孔2个,树干胸径26—40厘米时,树干打孑L 3个;树干胸径大于40厘米时,树干打孔4个以上。

打孔深度。

根据树干胸径大小而定,一般孔3~7厘米。

树木胸径较小时,打孔深度要浅些;树木胸径较大时,打孔深度要深些。

树干注药。

用压力泵或注射器,把药液压人树体内,药液注完后,用木塞或泥土封住孑L 洞。

注药量根据树干粗细而定,一般50—300毫升。

2、自流注入法。

仿照医疗上的输液法,用输液瓶盛药液挂在树上,把针头插入树体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利用药液自上而下的自然压力,把药液徐徐注入树体内。

3、虫孔注射法。

危害果树和树木的天牛、蠹虫、吉丁虫等害虫,常钻蛀枝干,蛀食树体,形成若干孑L洞。

可用医用或兽用注射器把药液直接注入有虫的孑L洞内,再用泥土封堵孑L 洞。

三、树干注射法注意事项l、注射用药液需用冷开水配制,不宜用池塘水或井水。

松树打孔注药应急方案及流程

松树打孔注药应急方案及流程

松树打孔注药应急方案及流程一、目的为应对松树病虫害突发情况,保障松树林的生态安全和景观效果,制定本应急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松树林区域,因病虫害爆发而需要进行打孔注药的情况。

三、打孔注药流程1. 现场勘查:对需要打孔注药的区域进行现场勘查,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打孔注药的区域和数量。

2. 准备工具和药品:准备打孔机、注射器、药品等工具和材料,确保设备完好,药品有效。

3. 打孔:使用打孔机在松树树干上打孔,孔径根据需要选择,一般以8-10mm 为宜。

打孔位置应尽量选择在树干下方,避免影响松树的生长。

4. 注药:将配制好的药液注入孔内。

药液配方应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配制。

注药时要控制药液流量,避免药液过多溢出。

5. 封孔:注药完成后,用湿泥或专用封口剂封堵孔口,防止药液外泄和病虫害再次侵入。

6. 后期管理:定期观察松树的生长情况,检查是否有病虫害复发的迹象。

如需再次打孔注药,应间隔一段时间,避免对松树造成伤害。

四、注意事项1. 打孔注药应选择在松树生长期进行,避免在休眠期进行。

2. 打孔注药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3. 打孔注药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

4. 打孔注药后应加强后期管理,确保治理效果。

五、附件1. 工具和药品清单2. 打孔注药安全操作规程3. 应急联络表六、附则1.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如有未尽事宜,由相关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方案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确保其适应松树林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需要。

树干打针(孔)注射法防治天牛

树干打针(孔)注射法防治天牛

一、树干打针(孔)注射法此法适合林木胸径在5cm以上的“四旁”林、片林和林缘散生树木蛀干害虫的防治。

亦即在每年的5月份开始,发现树干表面有虫孔时,直接用注射器向虫孔注药。

如防治天牛,当发现虫孔中淌出新鲜锯屑,说明虫孔内有天牛幼虫存在,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5~1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3~5倍液,按每厘米胸径1~1.5ml药液用量进行注射,后用黄泥封口,以免药液挥发掉,防效可达98%以上。

当树干表面看不到虫孔时,可改用钻子等在树干基部四周打孔注药。

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树的主干基部距地面30cm处,钻头与树干成45°角向下倾斜打孔,深至木质部(孔深6~8cm);树木胸径在15cm以下钻孔1~2个,30cm以下钻孔2~3个,30cm以上钻孔4~5个;注药量以孔洞注满为度,约5ml左右,然后用滴管或注射器将内吸性药液缓缓注入封口即可。

注药后一周害虫即可大量死亡,打孔伤口通常在2个月左右可痊愈。

为了解决人工钻孔成本高、操作费时以及孔洞可能不利于树木正常生长的问题,亦可采取少钻孔多注药的方法,即在同一钻孔内,第1次注药7~10d 后,实现第2次注药(以此类推),杀虫效果更佳。

一般说来,采用这种方法需连续防治2a方能巩固防治效果。

(2)注射或滴杀虫剂原液,为避免注滴原液局部组织产生药害,可用棉球或泡沫海绵块吸原液,铁丝将棉球塞入蛀道内,所用药剂浓度要浓,菊酯类用100-300倍,有机磷类用15-30倍。

桑天牛因蛀道排粪孔多,要先找到倒数第二个孔,挖去粪屑后注药,当最后1孔流出药液时即用湿粘土封口,再继续注药到倒数第三个孔流出药液,随即拔出注射器,同时封口,药液量为20-25毫升。

二、打孔注射药剂防治幼虫在树干下部钻孔,注入内吸性强的杀虫剂,通过树的输导组织,将药液输到全株上下各组织,只要药剂种类对口,使用量和浓度适当,几乎各种害虫都可兼治。

(1)用电钻、手钻或锥形利器(粗铁钉等),在主干下部或根颈部打孔,孔位高低因天牛种类、危害部位而定(如治树枝叶各种害虫,应在第一分枝下方打孔),树胸径15厘米以上每树打2孔,干径每增加7-12厘米加1孔。

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

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

树干注射防治病虫害技术
特点。

其技术要点如下:
注射液的配制:首先确定合适的注射浓度。

林木病虫害防治可取15%~20%有效浓度,果树可取10%~15%有效浓度。

配药最好用冷开水。

注射部位和注药量:距地面30厘米~50厘米处,孔洞与地面成40度夹角。

药液应注射到2~3年生新生木质部,不可注到树皮下。

药量:10厘米胸径用100%原液1毫升~3毫升(每厘米胸径用稀释液1毫升~3毫升)。

注药方式:树干注药方式包括农药注射、微肥注射、激素注射等几种。

农药注射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可先用药效期长的有机磷农药。

在果树防治中则应选用药效期短、低毒或花果输送少的乐果、磷胺、多菌灵等农药,禁用高残留剧毒农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林木病
虫害技术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树干注药是针对树木的一种施药技术,即用适当的方法和压力,将药物导入伤感特定部位。

经输导组织传至树干的各个部位,从树内部控制病虫害。

打孔注药过去多用钉、锤、刮、剥、凿等土办法,不仅工效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对树木产生伤害。

一、打孔方法
1创孔无压导入法
滴注式树干注药防治果树病虫害技术研究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2007-11-24 14:17:46|分类:|字号订阅
一、项目基本情况:
橄榄星室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是危害橄榄新梢的主要害虫,分布在橄榄主产区,以成虫在嫩梢、芽、叶上吸食为害。

若虫固定在叶背吸食并形成凹陷的虫瘿,叶面布满“钉”状小突起。

滴注农药是应用一定高度重力向树杆滴注农药,利用树杆木质部具有运输贮存水份、养分的功能,通过木质部导管运输一定浓度的农药,以达到治虫、防病等作用。

二、项目实施技术总结
1.材料与方法
(1). 供试果树为20年生的桐浦本地橄榄树,设对照区、施药区和隔离带,对照区、施药区的树势、管理水平和立地条件基本一致,周边隔离带根据立地条件不同而定,为30-50米。

各区在试验前先清除
树冠范围内杂草,中耕施肥。

供试药剂为4O%氧化乐果、5 %吡虫啉,工具为榔头、四寸钢钉、医用滴注式注射器(由瑞安市医药公司购入)和农用喷雾器。

试验在2006年4月5日进行。

分别用4O%氧化乐果15ml lO倍液、5%吡虫啉15 ml 10倍液进行滴注,用5%吡虫啉600倍液喷雾、清水喷雾为对照,共4个处理,3次重复。

随机排列,4株为1个重复。

每株选东西南北周缘固定4穗并作标记,每穗标记最靠近末级梢的一条营养枝(带叶的枝条)及末级梢所有叶片,随着调查时间的延长,末级梢长出新的嫩叶,统计若虫数时把标记的营养枝上叶片及末级梢新长出的叶片上所有若虫,分别于药后7 天、25 天、
5O 天调查各处理区叶片被害情况,统计若虫数、算出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

周边隔离带每隔半个月用5%吡虫啉600倍液喷雾一次。

(2 ).为了解决橄榄木质坚硬,注孔机打2--3个孔钻头就发红软化不能使用和注孔机价格昂贵,农民一家一户买不起注孔机的实际问题,我们采用钢钉打孔简单、易行、实用的方法,在树杆离地面1 m 以下选无蛀虫孔、无裂缝的部位,用0.2倍的5O %多菌灵消毒树皮,接着用4寸钢钉打孔,孔深6cm以上,然后接上医用输液管和大号的注射针头。

配制好药液,拌匀倒入滴注瓶子内,随配随用。

排出输液管内的空气,开始进液,输液量为150 ml,滴注时间大约2-3小时。

输液结束后,按原方法退出针头.并在进液孔口塞上干净的蜡块。

2 .结果与分析
药后7天,氧化乐果、吡虫啉滴注与喷雾的防效分别为100%、100% 、90.5% ,药后25天防效分别为96.2 %、 %、%;药后5O 天,防效分别为93.9 %、%、 %。

说明滴注防效和持效期都显着高于目前常用且被认为效果较好的药剂喷雾。

经连续观察,滴注橄
榄树均不发生黄叶、落叶、现象。

说明安全性可靠、无药害发生(表1)。

表1 不同施药方法对橄榄星宣木虱防治效果
注:表中数值为3次重复的每株平均值。

3 .小结与讨论
喷雾的橄榄树药后7 天防效为9O.5% ,25天为%,说明喷雾法虽然达到较高的防效,但存在喷药后遇雨、药剂被雨水冲失,降低防治效果、持效期较短、用药次数增加、增大了农药成本、害虫也容易产生抗药性等缺点。

同时在高大树冠上喷施农药难度很大,且不均匀,喷施农药又带来部分害虫天敌被伤害以及污染环境等弊端。

而滴注式施药能维持较长的防效,是因为农药在植物体内活性高、渗透作用强、速效性好,且不容易分解。

尤其对不易直接喷洒药剂的植物部位的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滴注式施药方法既减少了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三、项目取得预期指标
1、瑞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协作下,成功完成了用滴注式防治橄榄树体上的星室木虱的不同药剂、不同浓度的防效试验,初步掌握了最佳防效用量。

2、建立了以100棵橄榄树为防治示范的防效示范点,现在已经重新抽枝生长,达到预期防效,但因期树体内部已朽,来看生长成林可能性不大。

3、针对防治效果,逐步掌握其防治橄榄星室木室的效果,以提供后来者参考数据,拟写了滴注式防治树体的技术材料,并应用于示范点上。

四、建议
因滴注式施药方式不仅不受气候和环境限制,既可以注入药剂还可以注入肥料和微量元素,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工效高、效果好等特点,而且简单易行,成本轻、劳动强度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果树高大部位而无法喷施药物问题,并能达到较长效目的,但使用有机磷农药药效持久、残留量高,建议科技部门在防治果树营养生长期和城市园林、旅游风景区绿化、防护林带树木上的的病虫害推广使用,并继续试验筛选低(无)残留农药应用于果树生殖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上,以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农业增收做出贡献。

瑞安市南方果树研究所
二00七年四月二十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