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三种基本逻辑关系

合集下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贯穿于哲学、社会学、环境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概念。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重要命题。

本文将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关概念,对其深层次的内涵进行剖析,以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人类对待自然的方式一直是以消耗、破坏和掠夺为主导。

人类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和谐共生的内涵和谐共生,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

和谐共生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共生,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尊重和保护。

和谐共生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相互尊重:和谐共生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关爱,认识到自然界也拥有自己的生命和价值,不应该被简单的看作是人类的资源和工具。

2. 相互依存: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类依赖自然界提供的空气、水、食物等资源生存,而自然界也依赖人类的管理和维护来保持生态平衡。

3. 相互促进:和谐共生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而自然界的稳定和平衡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实现和谐共生的途径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这其中包括:1. 建立良好的生态伦理意识:人们需要重新树立起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逻辑代数的

逻辑代数的

逻辑代数的逻辑代数的基本知识1、定义逻辑代数(布尔代数):数学方法描述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的方法称为逻辑代数。

逻辑代数的特点:①变量取值只有0和1两个;②只有三种且基本运算:逻辑乘(与运算)、逻辑加(或运算)、逻辑否定(非运算或称求反)。

数字电路也称逻辑电路或开关电路。

(1)逻辑电平:数字电路中输入、输出信号大小均以逻辑值表示,电路某点电位高于某值(如2.4v)称为高电平“1”,低于某值(如0.4v)称为低电乎“0”。

(2)逻辑约定:两种逻辑约定。

正逻辑:约定高电平为“1”,低电平为“0”。

负逻辑:约定低电平为“1”,高电乎为“0”。

大多数系统中均采用正逻辑。

(3)正险冲与负脉冲:根据所用逻辑电路元件不同,数字电路中工作信号有正脉冲和负脉冲,这两种脉冲都可采用正逻辑或负逻辑约定。

2、基本逻辑运算及其实现——分立元件门电路(1)逻辑“与”(逻辑乘):决定某事件(f)成立与否的诸条件(a,b,…)必须同时成立,该事件才能成立,这种逻辑关系称为逻辑“与”。

可写成:f<<="" p="" style="margin: 0 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tyle: normal; color: rgb(5 1, 51, 51); text-decoration: none;"><=""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tyle: normal; color: rgb(51, 51, 51); text-decoration: none;">实现“与”运算的最简电路称为与门。

自然世界的物理学基础与数学逻辑

自然世界的物理学基础与数学逻辑

自然世界的物理基础与数学逻辑宋太伟2023年10月16日上海日岳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陆亿新能源有限公司内容摘要:本文以作者创立的《时空结构几何》为基础,重构了揭示自然世界最基本规律的物理和数学理论的逻辑基础。

自然世界没有夸克,自然世界最基本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原子核中的质子p+通过近邻交换电子e−物质能形成强相互吸引作用,原子核中没有中子;宇宙膨胀不存在,红移是巨观世界的自然现象。

《时空结构几何》是运动几何,真实揭示自然世界的运动变化关系和内在规律。

关键词:时空结构几何,自然时空,基本粒子,质子,电子,物理基础,数学本质逻辑自量子力学等基础理论创建以来的近100年间,揭示自然界最基本规律的物理学,再也没有出现令人信服的革命性创新成就,以粒子物理、宇宙学等为代表的基础理论创新实践,似步入歧途[4-6] ,尤其是关于基本粒子结构、宇宙起源等等基础问题的主流理论学说[7-8]。

作者基于最普遍的客观事实,重构整个自然科学体系的物理基础逻辑,建立相应的数学体系,创建时空结构几何理论[1-3] 。

1. 自然世界的物理基础1.1 质子p+和电子e−是组成客观物质世界的最小粒子单元质子p+和电子e−是组成客观物质世界的最小粒子单元,不存在夸克和分数电荷基本粒子;质量不为零的粒子都是由p+、e−、e+组成的复合粒子,不存在包括中微子在内的其它非复合基本粒子;原子核中的质子p+通过近邻交换电子e−形成强相互吸引,原子核中质子p+之间的吸引力是电子的物质能;粒子之间交换非零质量粒子的相互作用是近程的强物质作用;包括原子核素在内的所有其它复合粒子都是衰减的;原子核素的基本构造是∑(p+e−p+)结构,原子核素中独立中子不存在,原子核素只有有限大小,所以,太空中不可能存在质量超大的核子星,原子核素的β衰变,也不存在自旋不对等问题。

作为基本粒子,应该是最普遍存在的、最稳定的、不可再分割的能量质量量子;夸克(品种)很多[9-10],至今没有找到,高能的质子p+碰撞,能级甚至达到10Tev以上的“极限态”,质子也不能被破裂为夸克[10-11],但质子可以湮灭为γ光子。

师说主要论证方法

师说主要论证方法

师说主要论证方法在学术研究中,主要的论证方法是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来证明或支持一个观点、假设或命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一、逻辑论证:逻辑论证是通过合理的推理和论证,使观点的真实性得到证明。

逻辑推理有三种基本形式:1.演绎推理:基于已知事实和逻辑规则,得出一个结论。

例如,如果所有人都是会死的,那么他是人,所以他也会死。

2.归纳推理:基于个别观察或实例,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例如,经过多次观察,我们可以归纳出人有血有肉,呼吸等特征。

3.类比推理: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得出类似的结论。

例如,如果A是B的兄弟,而B是C的兄弟,那么A和C也是兄弟关系。

二、实证论证:实证论证是基于实证研究来支持观点或假设,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数据来提供证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证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科学实验来观察和测量现象,以验证或驳斥一个假设。

例如,通过向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比较其疗效来验证一个药物的有效性。

2.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以了解人们的看法、信念和行为等,从而支持或分析一个观点。

例如,通过调查来了解社会对其中一特定政策的态度。

3.自然观察:观察和记录自然界或社会现象,以收集数据并提供证据。

例如,通过观察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来研究它们的习性。

4.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例如,通过对一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来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演讲论证:演讲论证是通过口头表达和说服来支持或证明一个观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演讲论证方法:1.样例论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情况来支持观点。

例如,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成功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逻辑推理: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来证明或论证观点。

例如,通过列举论据和前因后果关系来支持观点。

3.比喻引用:通过使用比喻或引用名言来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例如,引用一位著名人士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证。

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

自然辩证法体系可以分成三大块:
1.自然观: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

2.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

3.科学技术观: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自然观分为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分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有系统自然观的产生,系统自然观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三个部分。

生态自然观分为生态思想,根源与基础,可持续发展三个部分。

二,科学与科学方法论主要内容为: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方法,科学的问题与科研选题,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三,科学技术观点中科学的性质为: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可检验的,可传达的知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

科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和方法。

科学是一项通过认识客观世界而形成的社会活动和事业。

科学技术观中技术的性质为:个体的技术,技艺,技巧和技能。

是作为生产力的技术体系。

是作为科学技术体系中的技术。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不仅是科学的幸事。

但是即变科学与技术在当代已经结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在性质和作用上还是有许多质的差别。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书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PPT±)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一一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

自然辩证法-绪论

自然辩证法-绪论

科学技术史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材 料。反之,科学技术哲学为科学技术史提供了 理解历史的理论框架。

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没有科学史 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

(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学 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又称科学的科学, 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 科学活动的结构和动力,以及它与社会其他领 域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科学学主要分支有:科学社会学、科学计量学、 科技体系学、科学逻辑学、科学政治学、科技 政策学、科学教育学、科技法学、科技传播学、 科学心理学、科技管理学、科学文化学等等。 科学学为自然辩证法提供思想材料,自然辩证 法为科学学研究提供哲学支持。


科学观

“科学观”研究科学的本质、科学与非 科学的分界、科学认识的程序、科学知 识的结构、科学理论及其评价、科学的 发展规律和价值。

技术观

“技术观”研究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 术的一般方法及其原则、发展规律和技 术价值等。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 探讨科学技术的科 学技术的社会体制、运行机制、科学技 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社会 价值,以及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规律性。
3.3 学习安排


1.
2—16周:课堂听课和讨论; 17周:开卷笔试。 科学观部分安排录相资料:反伪科学之争 讨论问题: 绪论和自然观部分:



为了社会发展而述诸于哲学和科学,有助于社 会发展吗? 系统科学完成了对机械力学的彻底革命吗? 生态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2.
科学观部分:

② ③



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观:科学的本质与价值 技术观:技术的本质与价值

5-1 逻辑代数及门电路

5-1 逻辑代数及门电路
5、复合逻辑门电路
Y 0 1 1 1
(3)非门电路(晶体管反相器)
晶体管构成的反相器电路如图所示。
在线开放课程
反相器 从图中可以看出,输出电平与输入电平反相,输出 电平和输入电平之间是非逻辑关系,所以该电路称为反
相器,又称为非门。
图b为非门的逻辑符号,也是非逻辑的逻辑符号。
5、复合逻辑门电路
复合门,就是把与门,或门和非门结合起来作为一个门 电路来使用。常用的复合门及其逻辑符号、代数式如下图所示。
2)或逻辑和或运算
在线开放课程
当决定某一结果的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 上的条件具备,结果就发生,这种逻辑关系,就称为或逻 辑关系,简称或逻辑。 例如,把两只开关并联再和一只灯泡串联接到电源上,
这样只要有一个开关接通,灯泡就亮。因此灯亮和开关接
通是或逻辑关系,可以用逻辑代数中的或运算来表示(灯泡 的状态用Y表示,开关的状态分别用A、B表示): Y=A+B
在线开放课程
复合门电路 a) 与非门
L A BC
b) 或非门 d) 异或门
L A BC
c) 与或非门 L A B C D
L AB AB
=
AB
根据函数的不同表达式,可得函数L的逻辑图如图
所示,同一逻辑函数可以用不同的逻辑门来实现。
在线开放课程
函数的逻辑图 a) L AB BC b) L AB BC e) c)
(2)二极管或门电路 如图a所为二极管 或门电路及逻辑符号,
在线开放课程
图b也是或逻辑的逻
辑符号。或门电路的 真值表见表2。
表7-2 与门真值表
或门的逻辑功能为:
“有1出1,全0出0”。 A 0 0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源

断 合 合
2、或运算
或逻辑举例状态表
开关S1 断 断 合 合 开关S2 断 合 断 合 灯 灭 灭 灭 亮
逻辑真值表
A B L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或逻辑符号
A B
≥1
L
A B
L
或逻辑表达式: L = A +B
3、非运算
事件发生的条件具备时,事件不会发生;事件发生的条件
不具备时,事件发生。这种因果关系称为非逻辑关系。 非逻辑举例 A 非逻辑举例状态表 A 不通电 通电 灯 亮 灭
异或逻辑符号 异或逻辑真值表
0 A 0 1 1
0 B 1 0 1
0 L 1 1 0
A
B A B
=1
L
L
异或逻辑表达式
L= A B
4. 几种常用复合逻辑运算
4 )同或运算
若两个输入变量的值相同,输出为1,否则为0。
同或逻辑真值表 同或逻辑逻辑符号
A
0 0 1 1
B
0 1 0 1
L
1 0 0 1
A B A B
NC V
3、非运算
非逻辑举例状态表 非逻辑真值表 A 0 1 L 1 0
A 不通电 通电 非逻辑符号
A
1
灯 亮

L
A
L
非逻辑表达式: L = A
4. 几种常用复合逻辑运算
1)与非运算
两输入变量与非 逻辑真值表 A 0 0 1 1 B 0 1 0 1 L 1 1 1 0 与非逻辑符号
A
B A B
&
逻辑真值表
A
0 0
B
0 1
L
0 0
1
1
0
1
0
1
与逻辑符号 A B
IEEE标 准 L
国标 A B & L
与逻辑表达式: L = A · B= AB
2、或运算
只要在决定某一事件的各种条件中,有一个或几个条件具 备时,这一事件就会发生。这种因果关系称为或逻辑关。 或逻辑举例
S1 S2 开关S1 断 电路状态表 开关S2 断 合 断 合 灯 灭 亮 亮 亮


1.与运算
只有当决定某一事件的条件全部具备时,这一事
件才会发生。这种因果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与逻辑举例 S1 S2 灯 开关S1 断 断 合 合 电路状态表 开关S2 断 合 断 合 灯 灭 灭 灭 亮
电源
1.与运算
与逻辑举例状态表
开关S1 断 断 合 合 开关S2 断 合 断 合 灯 灭 灭 灭 亮
取L为1时的A、B、 C与运算组合,然后进 行或运算。A为1时取A, A为0时取A,B、C类同。
L ABC ABC ABC ABC AB AC BC
第四步:画出逻辑符号图
L AB AC BC
第五步:画出波形图
举例2
已知信号的输入波形如图,画出输 出信号的波形。
2. 逻辑函数表达式表示
逻辑表达式是用与、或、非等运算组合起来,表示逻辑
函数与逻辑变量之间关系的逻辑代数式。
例:已知某逻辑函数的真值表,试写出对应的逻辑函数表达
式。 逻辑真值表
A
B
0 1 0 1
L
1 0 0 1
L A B AB
0 0 1 1
3. 逻辑图表示方法
用与、或、非等逻辑符号表示逻辑函数中各变量之间的 逻辑关系所得到的图形称为逻辑图。 将逻辑函数式中所有的与、或、非运算符号用相应的逻 辑符号代替,并按照逻辑运算的先后次序将这些逻辑符号连 接起来,就得到图电路所对应的逻辑图 例:已知某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L A B AB ,试画出其逻辑图
一、逻辑代数
用于逻辑分析的数学工具。
逻辑代数:由逻辑变量(A,B,C….)和逻辑运算所 组成的代数式叫做逻辑代数,又称为布尔代数。 (L=A+B) 逻辑运算:两个二进制数码按照某种指定的因果关 系进行的运算。(或运算:0+1=1;1+1=1) 逻辑变量:与普通变量不同,逻辑变量只有两个取 值0和1,这里的0和1不表示数量,而是表示两种完 全对立的逻辑状态。(0表示关闭,1表示打开)
= L
L
同或逻辑表达式: L=AB+ A B =AB
1.6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定义

描述输入逻辑变量和输出逻辑变量之间的 因果关系的函数称为逻辑函数(二值逻辑 函数)。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1、真值表 2、逻辑表达式 3、逻辑符号图 6、立方体表示法 4、波形图 7、二叉判决图 5、卡诺图
分析文字描述,找出逻辑问题的条件和结果,条件为 自变量,结果为因变量。三个人的意见为条件,约定分别 用A,B,C表示,结果为能否通过,用L表示。同意用1表 示,不同意用0表示;结果能通过用1表示,不通过用0表 示。 第二步:列出真值表
列出真值表
第三步:从真值表写出逻辑表达式(标准与或式) (最小项表达式)
1.真值表表示
逻辑抽象,列出真值表
开关状态表 开关 A 下 下 上 上 开关 B 下 上 下 上 灯 亮 灭 灭 亮 楼道灯开关示意图
a
A
b
B
c

d
逻辑真值表
A 0 0 1 1 B 0 1 0 1 L 1 0 0 1
确定变量、函数,并赋值 开关: 灯 : 变量 A、B 函数 L
A、B: 向上—1 向下--0 L : 亮---1; 灭---0
/i/107.html
一、逻辑代数
•逻辑代数与普通代数: 与普通代数不同,逻辑代数中的变量只 有0和1两个可取值,它们分别用来表示完 全两个对立的逻辑状态。
二、自然界中三种基本逻辑关系

1、与逻辑关系:决定某一事物结果的所有
条件同时具备,结果才会发生。这一因果关系 称与逻辑关系 2、或逻辑关系:决定某一事物结果的诸条 件只要有一个条件具备,结果就会发生。这一 因果关系称或逻辑关系 3、非逻辑关系:决定某一事物结果的某一 条件具备,结果就不发生。这一因果关系称非 逻辑关系
A B
&
L
AB
A B
=1
L
A B
L
L
作 业
P38-1.6.1
小 结
用0和1可以组成二进制数中数量的大小,也可以表示对立的
两种逻辑状态。数字系统中常用二进制数来表示数值。 在微处理器、计算机和数据通信中,采用十六进制。任意 一种格式的数可以在十六进制、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相互转 换。 二进制数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加法是各种运算的 基础。特殊二进制码常用来表示十进制数。如8421码、2421 码、5421码、余三码、余三码循环码、格雷码等。 与、或、非是逻辑运算中的三种基本运算。数字逻辑是计 算机的基础。逻辑函数的描述方法有真值表、逻辑函数表达 式、逻辑图、波形图和卡诺图等。
A B
1 & 1 &
≥1 L
A B
L
4. 波形图表示方法
用输入端在不同逻辑信号作用下所对应的输出信号的波形 图,表示电路的逻辑关系。 真值表 A 0 0 1 1 B 0 1 0 1 L 1 0 0 1
A B L
1 1 0 t1
0 1 1 t2
0 0 0 t3
1 0 1 t4
举例1:
三个人表决一件事情,结果按“少数服 从 多数”的原则决定,试建立该逻辑函数。 解:第一步:做约定
L
L
与非逻辑表达式
L = A ·B
4. 几种常用复合逻辑运算
2)或非运算
两输入变量或非 逻辑真值表 或非逻辑符号 A
≥1
L
A
0 0 1 1
B
0 1 0 1
L
1 0 0 0
B
A B 或非逻辑表达式 L = A+B
L
4. 几种常用复合逻辑运算
3 )异或逻辑
若两个输入变量的值相异,输出为1,否则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