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常见的植物 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的构成与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基本粒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原子、分子、离子三种基本粒子的概念及特性;物质由基本粒子组成的过程;化学变化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2. 掌握物质由基本粒子组成的过程,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原子、分子、离子的基本概念,物质由基本粒子组成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原子模型、分子模型、离子模型。

2. 学具: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等)、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通过实验现象(如烧纸、生锈等)引发学生对化学变化实质的思考。

2. 例题讲解(1)讲解原子、分子、离子的基本概念,结合模型进行直观展示。

(2)通过实例分析,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原子、分子、离子,并描述它们的特性。

(2)分析一些化学变化实例,让学生理解其实质。

4. 知识拓展(1)介绍科学家发现原子、分子、离子的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原子、分子、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化学肥料等。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基本粒子2. 内容:(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特性(2)物质由基本粒子组成的过程(3)化学变化的实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5个生活中常见的原子、分子、离子,并描述它们的特性。

2. 答案(1)略(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铁锈;木炭燃烧是木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二氧化碳和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掌握程度较好,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还需加强,今后教学中应多举实例进行讲解。

《常见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常见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常见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植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2.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内容:1.常见的植物分类:树木、花草、水生植物等;2.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3.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4.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够熟练识别和描述不同种类的植物;2.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2.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进行植物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植物的生长环境;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植物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常见的植物分类和特点,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第二课时:实地考察校园或公园内的植物,让学生触摸、闻、看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第三课时: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植物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植物知识的掌握程度;2.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观察成果;3.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植物考察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七、教学扩展:1.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培养学生的爱绿植的意识;3.设计植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常见的植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态知识,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奇妙。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以及生态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科学探究与实验第一节:科学探究第二节: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其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实验设计与操作。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药品。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知识讲解: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操作实施。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著名的科学探究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 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小发明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实验设计与操作。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是教学难点之一。

科学探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分类、比较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实验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设计与操作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需要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2)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2)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涉及第3章“物质的变化”和第4章“能量的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3.1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3.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化学平衡,3.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4.1能量守恒定律,4.2热能的利用,4.3电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3. 掌握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掌握能量转化过程。

5. 学习热能和电能的利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量守恒定律。

难点:化学平衡的理解,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能量转化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金属腐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2. 例题讲解:(1)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释化学平衡的概念。

(3)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实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 板书中间:展示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量守恒定律等核心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明如何实现化学平衡。

(3)简述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4)阐述能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能量转化的过程。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浙教版科学七上教材习题】《常见的植物》

【浙教版科学七上教材习题】《常见的植物》

教材习题
3.小强在野外采集 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以下的 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马铃薯,它是

教材习题
答案: R 解析:由检索表可知,马铃薯有叶,转到2;不能产生果体 转到3;有花粉,它是R。
教材习题
4.观察校园中生长的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 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 答案:略。
第2章 观察物
第5节 常见的植物
教材习题
教材习题
1. 有种子的植物一 定有果实吗? 答案:不一定,裸子植物没有果实。
教材习题
2. 有同学将水稻、西瓜、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地钱归 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A.有根或无根 B.有种子或无种子 C. 水生或陆生 D.有果实或无果实 答案:B 解析:水稻、西瓜、松树都属于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而海带属于藻类植物,地钱属于苔藓植物,它们的共同特 点是不能产生种子,都是无种子的植物。

浙教版《常见的植物》优秀公开课ppt1

浙教版《常见的植物》优秀公开课ppt1

A.有根或无根
B.陆生或水生
A.都有艳丽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 B.都有发达的根、茎、叶
红 A.有根或无根
B.陆生或水生
D.周围的景色倒影在水中产生的
(节选自 朱自清《春》)
A.藻类植物 B.苔藓类植物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有种子或无种子 D.有果实或无果实
3、下列常见植物中,无根,但有茎和叶的植物是( )
满 B.水中藻类植物由于条件适宜而大量繁殖
D.周围的景色倒影在水中产生的
江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果皮保护着种子
D.都以种子繁殖
A.海带 B.地钱 C.
2、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同的特征是(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侧柏 D.狗脊
A.藻类植物 B.苔藓类植物
1、进行植物分类时,小丁将玉米、桃树、松树分为一类,把海带、 地钱、蕨分为另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
A.有根或无根
B.陆生或水生
4D、.春周天围,的池景塘色里倒的影水在常水常中会产发生绿的,这是因为( ) AD.有周根围或的无景根色倒影在B水.中陆产生生或的水生 C他.的水分受类绿依色据工是业废(水的) 污染
C.有种子或无种子 D.有果实或无果实
2、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同的特征是( )
A.都有艳丽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 B.都有发达的根、茎、叶
C.果皮保护着种子
D.都以种子繁殖
3、下列常见植物中,无根,但有茎和叶的植物是( )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下载打印】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下载打印】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科学探究1.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提出科学问题。

1.2 假设与预测: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假设和预测。

1.3 制定计划: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和调查方案。

2. 章节二:生物与环境2.1 生态系统的概念: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及功能。

2.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提出问题、假设与预测、制定计划。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培养皿、试管等。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生态系统组成的例题,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完成练习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具体措施。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假设与预测、制定计划。

2.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概念、组成、功能。

生物与环境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列举其组成及功能。

2. 答案:科学探究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假设与预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生态系统组成及功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因素,以及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第一节:宇宙与星际物质第二节:恒星与行星第三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2.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第二节: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提高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认知能力。

2. 使学生理解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多样性,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的理解;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宇宙和生命的演化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文望远镜;宇宙演化模型;生物进化挂图。

2. 学具:九年级科学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疑问。

2. 例题讲解:解析宇宙起源的学说,以实例说明恒星、行星的形成。

3.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宇宙演化过程图,加深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的理解。

4.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以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假说。

通过挂图、模型等教具,讲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5. 生物多样性与环保: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行星的形成过程。

2.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生命起源假说;生物进化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

请谈谈你对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认识。

2. 答案: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论;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的理解;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常见的植物
一、知识梳理
1、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的植物称之为种子植物。

(注:种子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没有种
子的植物(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的植物称之为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区别是有没有种子。

2、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
4、被子植物的特征:(1)种子都包被在果皮里;(2)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被子植物:会开花的绿色植物,常见的水果等
5、裸子植物的特征:(1)植株高大,根系发达;(2)抗寒、抗旱能力特别强;(3)没有真正的花,果

裸子植物:松、衫、柏(除卷柏)、银杏
6、裸子植物的叶子大多呈条形、针状等,这对它们有什么好处: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7、易错的物种:香蕉是被子植物
8、孢子植物:(1)蕨类植物;(2)苔藓植物;(3)藻类植物
9、蕨类植物的特征:(1)有根、茎、叶的分化;(2)靠孢子繁殖;(3)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在水中受

蕨类的代表植物:蕨、胎生狗脊、满江红、芒萁、卷柏
与人类的关系:药用;食用;煤是古代高大蕨类所形成的
10、苔藓植物的特征:(1)有茎、叶分化,但无根分化;(2)靠孢子繁殖;(3)在水中受精,即生活
在阴湿的地方
苔藓类的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
与人类的关系:蓄水能力强,对水土有保湿作用;密集型生长,是自然界的拓荒者;可做环境指示剂;药用;做枕头等。

11、藻类植物的特征:(1)无根、茎、叶的分化(最低等的植物);(2)靠孢子繁殖;(3)能进行光合
作用;(4)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在潮湿的地面上
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衣藻、小球藻、水绵、海带、裙带菜、鹿角菜、紫菜、石花菜
与人类的关系:是大气中的氧的主要来源;可作为环境指示剂;食用。

12、植物的分类等级:从高到低: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少,生物数量越多
分类等级越低,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生物数量越少
13、植物之间的区别
植物/器官种



花根茎叶类别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桃有有有有有有
种子
植物被子
植物
陆地
hslx3y3h

种子生殖
松有无
hsl
x3
y3
h
无有

hslx
3y3
h

裸子
植物
陆地
种子生殖
蕨无无无有有有
孢子
植物蕨类
植物
阴湿
孢子生殖
葫芦藓无无无无有有苔藓
植物
阴湿
孢子生殖
海带无无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
植物
阴湿
孢子生殖
14、日常所食用的食物中,有许多是植物提供的:
(1)食用叶的有青菜、大白菜、洋葱、百合……
(2)食用茎的有马铃薯、姜、仙人掌、荸荠、芋艿、茭白、藕……
(3)食用根的有萝卜、胡萝卜、甜菜、番薯……
(4)食用果实的有水果、蔬菜、花生、香瓜子、……
(5)食用种子的有西瓜子、玉米、山核桃、栗子、稻谷……
(6)食用花的有菊花、玫瑰、茉莉、桂花、蒲公英、雪莲等…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进行植物分类时,小丁将玉米、桃树、松树分为一类,把海带、地钱、蕨分为另一类。

他的分类依据
是 ( )
A.有根或无根B.陆生或水生
C.有种子或无种子D.有果实或无果实
2、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同的特征是()
A.都有艳丽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
B.都有发达的根、茎、叶
C.果皮保护着种子
D .都以种子繁殖
3、下列常见植物中,无根,但有茎和叶的植物是( )
A .海带
B .地钱
C .侧柏
D .狗脊 4、春天,池塘里的水常常会发绿,这是因为( ) A .池塘的水温升高
B .水中藻类植物由于条件适宜而大量繁殖
C .水受绿色工业废水的污染
D .周围的景色倒影在水中产生的
5、下列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 B .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 .同一分类单位中,植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D .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种类越多
6、下列哪项不属于果实( )
A .番茄
B .黄瓜
C .花生米
D .南瓜 7、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B .被子植物都能产生果实
C .绿色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D .被子植物都是高大的树木
8、有一种植物叫蜈蚣草,它有羽状复叶、地下茎、不定根,叶背面有孢子囊,由此推测它属于什么植物?( )
A .藻类植物
B .苔藓类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裸子植物
9、 已知大豆发芽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某同学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播下大豆种子并且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 A .都应放在向阳处 B .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C .温度都应当是0℃ D .都应当不浇水
10、假如你在森林中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分辨方向? (1)苔藓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A 、干燥 B 、阴湿)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阴暗处
20℃
不充足
(2)大多数树干的哪些部位苔藓较多?(A、背光面B、向光面)
(3)树干长苔藓较多的一面朝哪一个方向?(A、南B、北)
二、填空题
1.在生殖过程中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而分成两大类群,分别是__________植物和__________植物,它们合称为种子植物。

2.植物界的主要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__________。

4.生物分类中,最低等级,也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5.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__________而无__________,不能产生__________,用__________繁殖。

6.观察下列植物:苹果、黄瓜、桃、月季、橘、马尾松、玉兰、黑松、樟、郁金香、银杏,其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类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被子植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植物,它们均可用孢子进行繁殖,甲植物根、茎、叶全无;乙植物根、茎、
叶全有;丙植物有茎、叶,没有真正的根。

请判断:甲是植物;乙是植物;
丙是植物。

三、探究题
1、下列为四类植物的特征资料,表中“+”表示有,“-”表示没有。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A +--+
B +---
C ----
D ++++
回答:(1)上表中表示裸子植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从四类植物构造分析排出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人们常把一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栽种在花盆里观赏,盆栽的蕨类植物应该摆放在阳光下,还是背阴处?
应经常保持干燥还是经常给它浇水?
答案:
一、选择题
1~9、CDBBB CACB
10、(1)B (2)A (3)B
二、填空题
1、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被子裸子
2、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自身合成营养物质
3、被子植物
4、种
5、茎叶根种子孢子
6、苹果、黄瓜、桃、月季、橘、玉兰、樟、郁金香种子有果皮包被豌豆、花生等
7、藻类蕨类苔藓
三、探究题
1、A CBAD
2、背阴处,经常浇水,因为蕨类适合生长在阴湿环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