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复习资料人自然社会部分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知识点汇总

高考专题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知识点汇总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 _益处__。
(2)类型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1)原因⎩⎨⎧自然环境提供的服务是 有限 的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 相互冲突 的(2)基本原则①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 _允许__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 _极限__,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 _支撑__服务功能的极限。
②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 _综合权衡__,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_可持续__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1.自然资源(1)含义:指在一定 _经济技术__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 _需求__的物质和能量。
(2)类型⎩⎪⎨⎪⎧可再生 资源⎩⎨⎧ 气候资源生物 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矿产 资源(3)属性⎩⎪⎨⎪⎧自然属性:有 规律 可循社会属性⎩⎨⎧受 人类需求 的影响受 社会发展水平 的影响2.自然资源的特征(1)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2)自然资源的_质量__特征。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环境问题的产生(1)原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_调节能力__,损害自然环境的_支撑服务__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2)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与_人口数量__、人均资源消费量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2.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具体影响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① _大气__、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②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_服务功能__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类型作用和价值相互关系供给服务一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空间;二是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食物和水等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其中,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化解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支撑服务包括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循环、土壤的形成等,其对人类利用来说是相对间接的,是自然环境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状态必不可少的服务功能2.人类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原因和措施1.自然资源的特征与人类活动特征自然资源影响人类活动举例数量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价格会上涨,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密集型企业因自然资源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促进其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型城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发展,又因资源濒临枯竭而衰败质量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以及用途品位高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相对较低;不同质量的煤炭资源具有不同的用途空间分布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但有规律可循,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可能;空间差异造成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空间集中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空间组合好的地区优先发展);资源空间流动,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人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教学资料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二章《地球上的资源》第一节《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第二节《合理利用资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种类及其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合理利用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相关资料、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种类、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a. 自然资源种类b. 自然资源分布特点源。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计算人均水资源,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自然资源种类2. 自然资源分布特点3. 合理利用资源方法4.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家庭一周内的用水、用电情况,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根据调查数据,计算人均用水、用电量,分析浪费现象,提出节约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以及合理利用方法。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环保新闻,了解我国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及举措。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合理利用方法。
源。
3. 例题讲解:如何计算人均水资源。
4. 作业设计:调查家庭用水、用电情况,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下人自然社会复习提纲

人〃自然〃社会(五年级)1、消除嫉妒:1、学会欣赏别人。
2、将压力变为动力。
3、看到自己的价值。
2、直面挫折的人物:桑兰,贝多芬。
3、男孩的生殖器官主要由睾丸、输精管和阴茎等组成。
女孩的生殖器官主要由阴道、子宫卵巢等。
我们把男孩和女孩的生殖器称为第一特征。
4、青春期是指从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主要指13~18岁这个阶段。
女孩的第二特征主要表现为乳腺发达、骨盆宽大、皮下脂肪丰富、嗓音尖细等,还会出现月经。
男孩的第二特征主要表现为长胡须、喉结突出、骨骼粗大、声音低沉等,还会出现遗精。
5、会稽郡就在今天的绍兴,是浙江历史上最早的地区级城市。
6、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和张苍水。
英勇抗倭,誓保家园的戚继光。
7、定海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和郑国鸿。
8、浙江标志性建筑:钱塘江大桥、新安江水电站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9、喜看家乡新变化: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手机信息化。
10、历史悠久的浙江民乐:浙派古琴、浙东锣鼓、江南丝竹。
11、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百叶龙、余杭滚灯、板凳龙。
12、绍兴“莲花落”,杭州“小热昏”,金华“道情”。
13、水乡古镇:浙江的乌镇、西塘和南浔。
被称为古镇“金三角”。
14、浙江绿谷、中国生态第一市、华东最大的天然氧吧——丽水,集“奇、峻、清、幽”于一地,汇“峰、林、洞、瀑”于一域,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15、绿谷“三宝”:青瓷、宝剑、石雕。
“三艺”:摄影、巴比松油画、畲族歌舞。
“三名人”:黄帝、刘基、汤显祖。
16、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当代江南药王:冯根生17、风云浙商:徐冠巨和徐传化(杭州传化化学制品有限公司)、鲁冠球(万向集团)、徐文荣(横店影视城)、南存辉(正泰集团)18、“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
19、能管老天的竺可桢,大数学家苏步青。
20、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海域:我国最大的渔场浙江最大的河流:钱塘江浙江四大名湖:西湖、东钱湖、东湖和南湖21、浙江是我国拥有最多岛屿的省份。
人自然社会三年级-PPT文档资料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 标准1—9年级(试行稿)》 Evaluation only.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充分体现了地方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1、地方课程是各个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 必要补充。 2、地方课程要与学校课程相互依存、互为 补充,对学校课程的设置具有指导意义。
一、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Evaluation only. 二、本册教材的特点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三、教学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Evaluation only. 10个模块 三年级分册主要涵盖了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的内容,共 18个教育内容, 30 篇课文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模块:公民道德教育
内容:文明言行,礼貌待人 关爱生命 目标:学会礼貌用语,学会倾听别人说话
课题:不能没有水
模块:法制教育
内容:文物保护 水资源保护 目标:认识古代钱币,保护文物
Evaluation only. 了解浙江水污染情况及保护措施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课题:铜钱的秘密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知道接种疫苗等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浙教版一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自然社会知识

1、走路的安全[教学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道路安全。
具体的要求是知道靠右走的规则,走路要注意道路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不要在马路上玩等。
[背景知识]一、相关的道路步行交通安全规则.1、不准在马路上玩游戏、踢球、溜冰或追逐打闹。
2、不能边走路边看书,也不能在走路时因想事情或聊天而忘记观察行路情况。
3、行人应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应靠右走。
4、人行道上不准两人以上并行。
5、过马路应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6、小学生行路应戴黄色安全帽。
放学时应排路队。
……二、在上学、放学,外出活动的路上,除了交通安全外,还有许多需要提醒一年级小学生的安全事项,如跌跤,坠落,溺水,以及其他来自危房、建筑工地等地方的不安全因素。
需要平时注意观察、预防。
[教学过程]一、本课的活动需要老师准备一些关于道路安全方面的具体案例,特别是当地的案例。
同时需要老师了解学校及学校附近道路交通安全的具体事项,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哪些小朋友做得对?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老师出示一些图片,包括让大家看书上的插图。
请孩子们讨论。
活动二马路上是人来车往的地方,我们需要注意什么?老师以案例谈话和讨论的形式,告诉孩子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活动三我们怎么过马路?1、横穿马路要走过街天桥。
(1)过街天桥的图片。
(2)说附近我们走过的过街天桥。
2、横穿马路要走地下通道。
(1)看地下通道的图片。
(2)说附近我们走过的地下通道。
3、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1)我们怎么通过人行横道?(2)过马路先看看左边的马路,再看看右边的马路。
(3)我们来试试怎么通过人行横道.活动四放学路上我们还要注意什么?(略)2、我的家[教学目标]1. 能说出自己的家在哪里,家里有哪些人。
2. 学会与家人的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意。
3. 感受家庭能满足个人物质和情感需要。
[背景知识]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全册24课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1大禹治水2.秦始皇游会稽3.卧薪尝胆的故事4毕昇和活字印刷5 贺知章的故事6 名人鲁迅7、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8、美丽的浙江9千年古刹10避暑胜地莫干山11诸暨五泄12我的家乡13浙江绿茶14浙江工艺15江南丝绸17、浙江木雕18、青田石雕:19、王星记纸扇20、湖笔甲天下24、光荣的人民解放军1大禹治水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学生进行“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指导语: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2.秦始皇游会稽一、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2.了解秦始皇在当皇帝时曾到会稽山拜祭大禹陵。
3.会讲家乡地名的来源。
二、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
2.收集家乡地名来源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1.了解秦始皇。
(1)秦始皇是谁?(2)他来过浙江的什么地方?他做过什么事?自己看书了解,再请学生回答。
2.说说家乡地名的来历。
(1)说说山阴、诸暨等地名的来历。
2024年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2024年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家园第二节: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第二章:大自然的力量第一节:风的力量第二节:水的力量第三章: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节:美丽的家园第二节:保护环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认识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
2. 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力量,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周围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的基本知识、大自然的力量、环保意识。
难点: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分布、大自然力量的作用、环保行动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PPT、视频资料。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家园,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吗?”2. 讲解:第一节:地球家园播放地球仪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
讲解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加深对各大洲和大洋的认识。
分析各大洲和大洋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知识。
3. 实践:让学生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地球家园。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活动,如制作环保标语、捡拾垃圾等。
4. 例题讲解:展示例题:“请描述一下地球的基本结构。
”讲解答案,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张地球结构图。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地球家园地球的基本结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2. 大自然的力量风的力量水的力量3. 环保意识美丽的家园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一下地球的基本结构,并指出我国所在的大洲和大洋。
你认为大自然有哪些力量?举例说明。
2. 答案:地球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我国位于亚洲大陆,太平洋西岸。
大自然的力量包括风、水、地震、火山等,例如风可以吹动帆船,水可以冲刷河岸。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教学资料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中的第2节“日常用品的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品,了解它们的制作原理和科学原理,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简单科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日常用品的制作原理和科学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日常用品制作原理和科学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实践操作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日常用品(如笔、纸、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视频:展示日常用品的使用场景,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用品背后的科学原理。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科学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笔的制作原理和科学原理,如摩擦力、重力等。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笔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日常用品,分析其制作原理和科学原理。
各组汇报: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同学补充。
4. 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根据所选日常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其制作原理和科学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实验操作。
学生反思: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日常用品的科学2. 内容:制作原理科学原理实验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对象,分析其制作原理和科学原理,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
2. 答案示例:对象:纸杯制作原理:纸浆经过高温高压成型科学原理:热塑性实验设计:将纸杯放入热水中,观察其变形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氛围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课程复习资料《人自然社会》部分一、浙江的自然环境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
省会杭州。
浙江省陆域面积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考点1、了解浙江省的地形(初一P80-85)、气候特点(初一P91-100)、主要河流、湖泊(初一P103-112)1、浙江地形的特点:“七山一水二分田”类别平原丘陵山地河湖水面面积(平方千米)23600 71700 6500占省总面积(%)浙江省的东部和西部是丘陵,北部是平原,中部是盆地,南部是山地。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2、江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但又有不稳定性。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期,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
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过渡地带,加之地形起伏较大,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受台风、暴雨、干旱、寒潮、大风、冰雹、冻害、龙卷风等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
3、要河流、湖泊有钱塘江、瓯江(第二长)、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三大名湖,宁波东钱湖(最大天然湖泊)及浙江最大人工湖泊——千岛湖。
二、浙江的文化传承远古文化所属时代距今时间分布地区典型遗址建德人旧石器时代五万年前浙西山区建德李家乡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时代6000-7000年宁绍平原余姚河姆渡马家浜文化新石器时代5500-6000年杭嘉湖平原嘉兴马家浜桐乡罗家角良渚文化新石器时代4000-5500年杭嘉湖平原杭州良渚姓名年代祖籍主要成就毕生北宋不详在杭州务工,发明活字印刷术陆游南宋绍兴写诗万首,是古今诗人中最多产者龚自珍清代杭州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启蒙者蔡元培近代绍兴中国近代新教育体系的创立者,“北大之父”鲁迅现代绍兴中国现代文化奠基人,新文化运动旗手茅盾现代桐乡一代文化大师,中国最知名的长篇小说家钱学森现代杭州开创中国航天事业,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三、浙江的现代文明考点4、了解浙江资源的喜和忧(初三人、自然、社会P1-10)①土地资源农垦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程度高。
耕地集中的平原地区,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土地的生产力较高。
以占土地总面积%以上的广大丘陵山地的利用还不太合理。
存在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
由于我省土地陆地面积小,土地类型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基本集中于质占土地总面积%的平原地带,人多地少,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少。
耕地面积下降趋势日益明显。
经济发展,人口增多,用地需求量日益上升,耕地养活突出。
②水资源概况:浙江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可居全国第四位;但按人均占有量看来,则只有2152立方米/人,低于全国水平。
由于浙江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因此水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都与降水特点相一致,表现为:空间分布特点。
山区多于平原,山区占全省总量的%。
这种分布特点造就了我省丰富的水力资源。
但给水资源利用带来的矛盾是,山区径流流速较快,流量稳定性保持交差;而平原则是耕地集中分布的地区,水资源拥有量却相对偏少,因此容易产生水资源的供求矛盾。
时间分配特点。
季节变化大,水资源的季节性供求矛盾突出。
每年五六月份梅雨季节和八九月份的台风季节是丰水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七八月份是少雨期,容易出现旱情。
开发利用情况:大力兴修水利,控制地表径流水量,取得很大成绩。
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突出。
水资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水力资源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很大。
③矿产资源概况:我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以非金属矿产占优势,有色金属也有一定储量,而能源资源和铁矿资源则十分短缺,是全国最贫乏的省之一。
④浙江的山区开发优势:我省山区面积广大,山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一大潜在优势。
发展多种经营的理想地带:浙江地处中亚热带区,拥有丰富的亚热带生物资源,这些动植物与复杂多样的山区地形条件相结合,为发展多种经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形成旅游资源的基础:浙江的自然景色具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特色。
⑤海洋开发优势:我省海域广阔、岛屿众多、海岸线绵长曲折,这就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优势,既具有发展航运、捕捞、养殖、围垦及大陆架矿产资源开发等充分有利条件。
有港口资源、海洋水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上旅游资源(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嵊泗列岛:自古有“海上仙山”之称)考点5、了解“浙江现象”和浙江精神(初三人、自然、社会P32)1、“浙江现象”浙江是一个自然资源短缺、工业基础薄弱的省份,却一举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大省,民营经济的崛起,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民营经济在整个浙江经济中已经超过“半壁江山”。
①浙江的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浙江经济活力所在,浙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大省”。
②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浙江的市场是哺育民营经济成长的摇篮;而民营经济的不断壮大,则是推动浙江市场走向兴盛的强大动力。
“浙江现象”正是在市场和民营经济两大支柱的支撑下形成的。
③科技:无论是生产水平的继续发展,还是市场的进一步扩展,增强其现代科技内涵,已成为再创“浙江现象”的关键所在。
浙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实施了以振兴农村经济为目的的“星火计划”和以开发高新技术为目标的“火炬计划”。
这两个计划都是指导性的,由企业和各地农村根据发展需要选择项目。
④融入长三角:浙江与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不仅在地域位置上紧密相连,而且存在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关系。
在浙江经济起飞初期,曾经依靠这种关系,以“请进来”方式得到了启动的助力;那么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走出去”,与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并借助其经济区位优势实现更大范围的辐射。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世界上第六大都市圈,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
浙江现象:浙江省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市场经济与省情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民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区域所有制经济结构比较完善,走出一条利用“民资、民力”发展经济的浙江模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浙江经济”2、浙江精神(初一、P135)浙江精神:“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地方课程复习资料《浙江绿谷》部分考点1、知道丽水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和主要河流(浙江绿谷七上)1、位置:丽水市像一个宝葫芦,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2、地形:我们的家乡“抬头就见山”,多山是家乡地形的主要特点。
丽水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
3、气候:丽水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
4、主要河流:丽水市最长的河流为瓯江,注入东海,它是浙江省仅次于钱塘江的第二大水系;考点2、理解地形、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家乡的地形时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土壤发育也不同,这就为家乡发展多样化的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家乡的气候特点很适宜种植各种亚热带农作物,亚热带水果和经济林木,其垂直气候差异还可用来发展各种各种特色农业。
水旱灾害是危害丽水市最大的气候灾害,因此必须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加强天气预报,提高防灾抗洪的能力。
考点3、了解丽水的行政区划、行政中心及其周边省市丽水市总面积平方千米,约占浙江省总面积的17%。
2000年6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撤消原丽水地区,成立丽水市,原丽水市改为莲都区的决定,现丽水市管辖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缙云县、庆元县、景宁县、云和县、遂昌县、松阳县,市政府设在莲都区。
丽水的邻居:(四市一省)西南方是福建省,西北是衢州市,北方是金华市,东北方是台州市,东方是温州市。
二、丽水的文明传承考点4、知道处州建制历史及丽水重要的古遗址,古建筑丽水习称处州,隋开皇九年(589)设置,十二年(592)改为括州,所辖地域相当于今天的台州、温州、丽水三个市范围。
清朝结束前历史上习惯将丽水称为“处州”,直到2000年丽水撤地设市。
丽水最为著名的古遗址:遂昌的好川文化遗址,龙泉的青瓷古窑址和莲都的南明摩崖石刻。
古建筑:通济堰(丽水碧湖,浙江省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延庆寺塔(松阳县);时恩寺(景宁)。
考点5、了解主要的民间艺术和人物传说1、民间艺术有曲艺:松阳鼓词、景宁花鼓、遂昌道情、畲族说唱;戏曲:松阳高腔、遂昌石练十番、处州乱弹;舞蹈:龙泉香龙、青田鱼灯舞、畲族民间舞蹈;摄影:“中国摄影之乡”;绘画:“丽水巴比松画派”民间故事:神化《三公主的凤冠》、传说《五显神和香姑》民间歌谣:以畲族民间歌谣作为突出。
2、人物传说:⑴皇帝在仙都升天的传说⑵刘基在石门洞读书的传说⑶文化名人杜光庭(道教学者)、诗人叶绍翁《游园不直》,女诗人张玉娘《兰雪集》、刘基(明朝大臣,文学家),汤显祖(曾任遂昌县令的戏曲家,《牡丹亭》)、朱熹(南宋教育家和理学集大成者,曾在缙云独峰书院讲学)⑷革命志士魏兰(辛亥革命的先驱)唐公宪(丽水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昌支部的创立者)粟裕,刘英(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青田章乃器(现代爱国民主先驱)⑸当代名人:吴鸣翔(解开百山祖冷杉之谜)、吴克甸(当代“姑神”)李玲蔚(羽坛“女王”)考点6、知道丽水市委“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三市并举”)的发展战略我市的第一批小康县:龙泉市、莲都区、缙云县浙南四大古镇:松阳古市;缙云壶镇;莲都碧湖;青田温溪考点7、了解“绿谷文化”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作绿谷文化是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具有鲜明丽水特色的区域文化,主要包括在:畲族民间文化、青田石雕文化、摄影文化(丽水是中国第一个“摄影之乡”)、龙泉的剑瓷文化(龙泉宝剑和青瓷)、缙云的黄帝文化、青田的华侨文化。
考点8、理解“丽水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1、“丽水精神”的内涵:“勤劳质朴、坚忍不拔、负重拼搏、务实创新”2、勤劳质朴是丽水传统精神汇总最具本质的内容,是丽水精神的基石;坚韧不拔是丽水人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丽水精神的铮铮骨架;负重拼搏是现阶段丽水精神的体现和要求,是传统精神和现代精神的结合和升华,是丽水精神的主导;务实创新是丽水精神前瞻性最强、最具时代特征的闪光点。
3、现实意义:丽水精神是丽水地区文化个性的内核,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
丽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文优势,培育人文精神,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