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

合集下载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 热心公益社会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  热心公益社会

全球华商名人堂|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热心公益社会有人说,中国30年的发展,浓缩了海外成熟国家一百年发展的历程。

郭广昌就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和时代一起飞速向前。

当他站在国际投资集团的制高点时,他不忘这一路的辛苦攀登,更牢记着这一路的社会帮扶与贡献。

郭广昌说:“现在,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了复星,也为了投资的企业、政府和当地民众。

”带领着复星走到今天,郭广昌感叹友人的助力,也感恩这个社会的机会。

作为奔走在商业前沿的人,郭广昌表示,要让企业肩负起奉献社会的责任。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郭广昌携手15位中国民营企业家建设运营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记录下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百年的历史,让中国民营企业以一种光彩的形象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同时,郭广昌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身兼中国光彩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YBC青年创业基金会的副理事长职位。

作为这么多基金会的副理事长,郭广昌时刻关注社会所需,并及时做出决策。

2007年7月25日,复星国际香港上市暨光彩事业捐赠仪式晚宴在北京举行。

晚宴上,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接受了郭广昌向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捐赠的1300万元支票。

这已经是复星集团第二次捐赠中国光彩基金会,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2007年8月15日,复星集团设立的总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海南省复星光彩教育奖励基金正式启动。

这项基金在未来的20年中,将奖励获捐助近6800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

2008年5月,四川遭遇汶川地震天灾,复星果断实施救援,在第一时间内对外宣布捐助1000万元,还紧急自辟航空运输渠道,将药品及时送往灾区。

迄今为止,复星集团捐赠的物资超4000万元,员工个人捐款超360万元。

2010年4月17日,青海地震发生,郭广昌携复星医药向灾区先期紧急捐赠价值100万元的救灾药品,并通过海南航空的专机火速运往灾区。

与此同时,复星医药在成都和重庆的制药、销售网点也紧急组织了救灾药品货源。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新当选上海浙江商会会长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新当选上海浙江商会会长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新当选上海浙江商会会长
“今后,商会将加强企业间的项目联动与共同投资。

”昨日,在上海市浙江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当选为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

面对100位上海市浙江商会理事,他这样阐述商会未来的作用。

由于王均瑶于11月7日病逝,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一职已空缺近两个月。

学哲学出身的郭广昌,来自浙江东阳,列2003年度中国内地百富榜第13位。

目前其公司复星集团已成长为有7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也是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已拥有净资产25亿元、总资产45亿元。

38岁的郭广昌称,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一职是其担任社会职务中的唯一一个正职,他将会非常重视商会工作,为浙江在沪企业做好服务。

商会将更加强调浙江在沪企业的团队精神,鼓励企业间多进行项目联动,多组织中小企业共同投资,并且考虑组织企业成立商会基金会,帮助资金出现困难的浙江在沪企业,或者进行非赢利性投资。

同时,商会还将加强与全国24个浙江商会合作,包括一些投资项目的联动。

据了解,上海市浙江商会成立已有17年,商会会员企业已达上千家,总资产高达3000亿元。

事实上,这也仅是浙江在沪企业的一部分,目前浙江在沪企业共有5万余家。

郭广昌简历 郭广昌个人资料家庭背景

郭广昌简历 郭广昌个人资料家庭背景

郭广昌简历郭广昌个人资料家庭背景有很多人看不清复星集团的投资逻辑,尤其是在它有了保险这个轮子后,投旅游、投消费,还要收购500家医院。

但郭广昌说,复星的投资是形乱而神不乱,我们所有的投资都是围绕两个主线:第一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第二是在这不同的阶段里面,中国人需要生活方式提升所带来的提升,我们的神就这两个。

郭广昌,是复星集团这艘资本巨舰的掌门人。

他用一年的时间,几乎使自己的财富翻倍。

截至2014年7月4日,郭广昌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11家上市公司,累积的个人财富值为410.34亿元,排在中国财富家族榜第四位,紧随京东商城刘强东家族之后,在美的集团何享健家族之前。

而去年同期,其累积的财富值尚为214.19亿元,在当年家族排行榜上排名11位。

从3.8万到400亿从1993年的借来的3.8万元作为起步资金,到现在身家超过400亿,郭广昌只用了21年时间,让自己的财富滚雪球般增长,也缔造了一个庞大的财富帝国。

除了上述4家上市公司外,郭广昌还通过参股另外7家上市公司,积累了超过38亿元财富。

分别为豫园商城(持股11.46%),汉森制药(持股3.18%),迪安诊断(持股0.99%),金禾实业(持股 1.98%),浙江永强(持股 1.30%),佰利联(持股1.10%),民生银行(持股1.14%),其中,尽管仅持有民生银行1.14%的股份,但贡献良多,为郭广昌创造了22.1亿元财富。

郭广昌的成功,离不开从大学毕业就一起与他创业的几个朋友:梁信军、汪群斌、范伟。

这个被业内称为最佳合伙人的团体不断交出靓丽的成绩单:过去20年,复星投了70余个项目,年回报率超过30%。

郭广昌简历1992年,4人凑足了10万元创建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源于郭广昌和梁信军的名字,1993年更名为复星科技)时,郭广昌是复旦大学团委干部,梁信军是校团委调研部长,汪群斌是生命学院团总支书记,范伟是学校誊印社的经理。

郭广昌简历如果要给郭广昌的创富经历找几个重要的时间点,1992年,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一个。

郭广昌——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广昌——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广昌——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男,1967年生,浙江东阳人。

现任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生于浙江东阳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1985年毕业于浙江名校--东阳中学,后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9年毕业留校,3年后他和四个同学用借来的3.8万元创业,靠一种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

此后,复星进入房地产、百货、钢铁、金融等行业。

复星投资3.5亿于张志祥(本排名139位)的“建龙钢铁”,并于2002年组建德邦证券。

复星还通过友谊股份持有中国最大的连锁超市“联华超市”的股份,旗下的房地产企业复地集团是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正计划在香港上市。

“复星”还持有著名财经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的股份。

郭广昌持有复星集团58%的股份,他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民盟盟员。

复旦大学本科复旦大学MBA公司总部:上海主要行业:生物医药、房地产行业地位: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主要上市公司:复星实业(600196),1998年6月IPO商业策略:借助上海的地域优势,通过资本运作展开多元化投资历程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

1992年,已经顺利通过TOEFL和GRE考试的郭广昌,放弃到国外发展的机会,毅然“下海”创业。

1992年他与四个同学用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出国学费3.8万元开始创业,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

1993年进入房地产销售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始生产乙肝诊断试剂。

靠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

1993年5月,郭广昌决定将公司最初积累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上。

1995年郭广昌倡导设立了“复星——大华百万科教发展基金”。

1996年设立“复星——曹家渡街道百万扶贫帮困基金”。

1996年10月开始,郭广昌先后斥资近5亿元,坚持市场导向,在现代生活医药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领域里,积极参与了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合资合作和改造嫁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开展了资源优化配置和“1+1>2”的共同发展。

郭广昌

郭广昌

“花钱”加速度 彻底多元化 少年故事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郭广昌,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和4个朋友在1992年用
4500美 元 开 发 了 一 个 测 试 甲 肝 的 医 疗 产 品 。间 接 持 有 “复 星 实 业 ”和 “豫 园 商 城 ”各 35.1% 和 11.6% 的 股 份 , 财 富 5.19 亿 元 。 他 的 投 资 集 中 在 上 海 , 目前控股、参股5家上市公司,以及其他70多家公司,总销售收入达10亿美元,纳税 1000万美元,有4000名员工。他是中国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企业家之一,他还投资 媒 体 、钢 铁 行 业 ,其 中 钢 铁 是 与 张 志 祥 合 作 的 。复 星 集 团 旗 下 还 有 零 售 行 业 ,主 要 是 一 个 超 市 连 锁 ,两 个 医 药 连 锁 和 一 个 大 卖 场 。郭 广 昌 是 第 九 届 全 国 政 协 委 员 ,民 盟 第 十届中央委员,同时也是2003、2008 年全国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
等行业。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沪期间,专门会见了郭广昌等12名上
海 非 公 经 济 企 业 代 表 ,克 林 顿 回 国 后 还 给 郭 广 昌 来 信 ,对 他 和 复 星 集 团 的 发 展 表 示 赞ຫໍສະໝຸດ 赏,并约请复星到美国发展。
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
理硕士学位。
[编辑本段]商界信息
现 任 上 海 复 星 高 科 技(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长 、上 海 复 星 实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董 事
长、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生物
医药、房地产
其他行业:复星集团旗下还有零售行业,主要是一个超市连锁,

郭广昌:真正相信的才最有力量

郭广昌:真正相信的才最有力量

人物魔方 │FIGURES CUBE“未来20年,我不提退休两个字,一定保持我的创业精神。

”这是46岁的郭广昌向复星集团员工们的承诺。

郭广昌很“专一”:我这辈子就一件事,把复星做到全球平台。

这位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的浙江人,1994年至今,一直担任复星集团董事长。

同时,他也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青联常委、上海浙江商会名誉会长。

由于复星集团在保险业等多领域的投资经验,《纽约时报》将其比作迷你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而英国《金融时报》将郭广昌称作“中国的巴菲特”。

但郭广昌说,我们谁都不像,我们就是自己。

1992年,那个“出国热”风靡中国的时代,怀揣4500美元的郭广昌,毅然放弃了去美国读书的机会,把这笔钱“派了个更好的用处”。

20年后,当初的4500美元奠定了如今572亿净资产的投资王国,郭广昌说,当初的选择没有遗憾,我这辈子就一件事,把复星做到全球郭广昌:真正相信的才最有力量文 / 李 蕾70公关世界 \ PRWORLD平台。

25年前 出走象牙塔“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句佛家禅语传达的是甘为别人牺牲,救世济民的精神。

1984年,这句话作为欢迎辞迎接初入校门的郭广昌,也点燃了他整个大学时代的梦想。

25年前的1988年,郭广昌还在复旦大学哲学系读书。

他说,那时候多是一些宿舍里的梦想。

在当时的复旦校园里,和青年人一样,郭广昌洋溢着特有的热情与执着,在三五成群地大谈超越马克思的人中就有他。

毕业后,郭广昌得以留校,进入复旦大学团委。

骑自行车远行,是郭广昌青年时代最大的爱好之一。

1988年,郭广昌还是大三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他组织了12名同学,骑着自行车一路南行奔赴海南。

他们沿东南海岸线边调查边思考,同时感受着经济特区火热的发展势头。

4500美元 留学与留下1992年,郭广昌本想借助4500美元的积蓄到美国去做研究深造,但是他没有去美国,而是决定和同学梁信军一起辞职创业。

郭广昌简历——精选推荐

郭广昌简历——精选推荐

郭广昌简历篇一:郭广昌成功经历简介:郭广昌,祖籍浙江省东阳市,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获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复星集团董事长,同时他还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青联常委、上海浙江商会名誉会长。

1992年创业至今,郭广昌先生缔造了中国商界的一个传奇。

20年前复星创始资本仅有38000人民币。

如今,复星是中国最大的私企之一,截止2012年6月底,其净资产超过516亿元,管理资产1580亿元。

20年来,复星选择了一批受益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如制药业、房产业、钢铁业和矿业等。

同时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光彩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YBC青年创业基金会的副理事长。

成功经历:1、苦难造就成功郭广昌出身贫寒,小小的他很懂事,看到家境贫寒,他没有一点怨言,反而把为父母分忧当成自己的责任。

读书时每天都吃的是霉干菜,日子身份苦。

但也就是苦难,让郭广昌更懂得感恩,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更决心帮助更多人免受苦难。

2、性格从小就喜欢用心去关照身边的一切,思考生活,以致在人际交往中,郭广昌给人的感觉总是捉襟见肘。

这种习惯在他做企业时也有所体现,员工大会上,郭广昌很少发言,就算发言也总是言简意赅,把该说的说完,一句闲话都没有。

并且很喜欢看书,特别是对于哲学的热爱,学校里有一个很小的图书馆,里面有很多记载浙商历史和打拼经历的史料,就因为接触到了这些书籍,对以后的事业起到重要影响。

3、抓住机遇,赢得第一桶金1985年夏,郭广昌顺利考取了复旦大学哲学系。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郭广昌热血沸腾。

“在国内也可以大有作为!何必一定要到国外去呢?”正计划出国的郭广昌放弃了出国的打算。

他要自己去闯荡一番事业,决定在上海这块热土上打造自己的理想。

事实证明,郭广昌的选择是正确的。

同一年,郭广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和同校4位同学凑足人民币10万元,成立了复星公司。

4、1998年复星医药上市,到2007年7月16日复星国际香港成功上市,在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中,复星准确判断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成熟为中国重化工业(原材料、装备、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所以复星踩准重化工行业的发展节点,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投资。

郭广昌简历郭广昌简历个人资料复星集团郭广昌简介背景后台照片图

郭广昌简历郭广昌简历个人资料复星集团郭广昌简介背景后台照片图

郭广昌简历-郭广昌简历个人资料复星集团郭广昌简介背景后台照片图郭广昌个人简历郭广昌几任老婆郭广昌老婆妻子王津元简历资料简介照片王津元,天津人,是劳春燕的大学同学,一直是上海的地面频道担任新闻。

劳春燕走后,王津元调入东方卫视。

王津元更厉害的身份是在国内民营企业排名第七位的上海复星集团的老总郭广昌的妻子。

截止2016年6月王津元和郭广昌已经育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三是女儿,老二是儿子,年龄差距不小,老大即将青春期,老二在幼儿园,老三连路都还不会走。

白金之合郭广昌与王津元的“暧昧”故事主持人问郭广昌,你是要年度访问,还是要限时演讲?郭回答说,“年度访问吧,因为我在家就经常接受我当记者的妻子的访问。

”这是在中央电视台xx年度经济人物的颁奖典礼现场。

上海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作为xx民企幸存者的代表,获此殊荣。

站在领奖台上,他那瘦小精干的脸庞露出如释重负的笑。

这时候,摄像师就将灯光对准一个女子,这名女子就是那个传说中的,郭广昌以一辆崭新BMW苦苦追求半年的小师妹——复旦才女王津元。

再细看这名女子,果然落落大方,举止闲雅,一副美人胚子。

此女子现在上海电视台担任主播。

但凡有重要事宜,此二人大多是夫唱妇随。

比如博鳌21世纪经济论坛,比如十大民营企业家的颁奖典礼,王津元出任主持人,郭广昌做贵宾演讲。

关于此二人的罗曼史,传播在十里洋场上海滩的,就有两种版本。

大约在2000年前后,“复星”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但天下事,不如意有十之八九。

郭广昌婚姻出现变故。

彼时,王津元还是复旦在校学生。

关于两人结识的过程,一说是,郭广昌的一个朋友是王津元的老师,一次郭与朋友见面,正好王也在座,其间王津元的秀丽和举手投足间的淑雅令郭大为赞叹,于是才引出两人的一段佳话。

另一种说法是郭广昌致富不忘母校,每年向学校捐一笔钱,作为复旦同学会的开支,而一次同学会召开的时候,王津元在会上担任司仪,两人就此相识。

郭广昌简历2000年7月,王津元从复旦毕业,到上海电视台担任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当时郭为此送的大礼据说就是上文所称的BM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广昌——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男,1967年生,浙江东阳人。

现任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生于浙江东阳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1985年毕业于浙江名校--东阳中学,后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9年毕业留校,3年后他和四个同学用借来的3.8万元创业,靠一种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

此后,复星进入房地产、百货、钢铁、金融等行业。

复星投资3.5亿于张志祥(本排名139位)的“建龙钢铁”,并于2002年组建德邦证券。

复星还通过友谊股份持有中国最大的连锁超市“联华超市”的股份,旗下的房地产企业复地集团是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正计划在香港上市。

“复星”还持有著名财经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的股份。

郭广昌持有复星集团58%的股份,他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民盟盟员。

复旦大学本科复旦大学MBA公司总部:上海主要行业:生物医药、房地产行业地位: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主要上市公司:复星实业(600196),1998年6月IPO商业策略:借助上海的地域优势,通过资本运作展开多元化投资历程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

1992年,已经顺利通过TOEFL和GRE考试的郭广昌,放弃到国外发展的机会,毅然“下海”创业。

1992年他与四个同学用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出国学费3.8万元开始创业,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

1993年进入房地产销售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始生产乙肝诊断试剂。

靠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

1993年5月,郭广昌决定将公司最初积累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上。

1995年郭广昌倡导设立了“复星——大华百万科教发展基金”。

1996年设立“复星——曹家渡街道百万扶贫帮困基金”。

1996年10月开始,郭广昌先后斥资近5亿元,坚持市场导向,在现代生活医药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领域里,积极参与了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合资合作和改造嫁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开展了资源优化配置和“1+1>2”的共同发展。

1997年设立“复星——普陀百万科教发展基金”等。

1997年郭广昌把市场拓展的眼光瞄准国际市场,经过大量的艰苦工作,复星在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家积极拓展业务,并首批获得民营科技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后,“复星集团”开始多元化历程。

目前“复星”涉足房地产、钢铁、金融等行业。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沪期间,专门会见了郭广昌等12名上海非公经济企业代表,克林顿回国后还给郭广昌来信,对他和复星集团的发展表示赞赏,并约请复星到美国发展。

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郭广昌是全国政协委员,间接持有“复星实业”和“豫园商城”各35.1%和11.6%的股份,财富5.19亿元。

他的投资集中在上海,目前控股、参股5家上市公司,以及其他70多家公司,去年的总销售收入达10亿美元,纳税1000万美元,有4000名员工。

他是中国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企业家之一,他还投资媒体、钢铁行业,其中钢铁是与张志祥(第95位)合作的.复星集团旗下还有零售行业,主要是一个超市连锁,两个医药连锁和一个大卖场。

主要社会职务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九届执委会常委;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

所获主要荣誉: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97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第五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第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0年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成就奖;2001年中国民营科技优秀企业家“开拓奖”;2002年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中国400富人榜第45名;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名。

2007年度胡润百富榜榜第10名。

2008年度胡润百富榜榜第40名。

三大人生转折人大了,面临的机会和诱惑就多,选择也就多了。

尤其是像郭广昌这样的“大”人。

对复星这样的企业来说,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在考验着他的睿智和创造力。

这些选择对他和他的团队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重要的关口,几乎每次选择,对郭广昌的人生轨迹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初中毕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毕业前的这段时间的人生轨迹基本上都是被确定了的:小学—中学—大学。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人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可是对于郭广昌来说,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出现在中学时代。

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人杰地灵的东阳,在经济上还是比较落后的。

像大多数的农家父母一样,郭广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跳出“农门”,因此父母让他报考了师范。

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跳出“农门”,就这样,成绩优异的郭广昌报考了师范。

拿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郭广昌,就像拿到人生的判决书。

难道这辈子就呆在东阳做一名乡村教师吗?自己的大学梦呢?东阳中学走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是一个中师生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做出了第一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

父母不允,他就悄悄卷了一床竹席,背了十几斤米上了东阳中学。

高中3年,靠着每星期回家背几斤米和一罐霉干菜,他熬了过来。

正是过早地担受人生的风雨和苦难,使得郭广昌能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今天的郭广昌,已经很少向人提及这段往事了,可是他自己知道,那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抉择。

这个看似很小的决定,几乎影响了郭广昌的一生。

正是因为读了高中,才有了他后来的上大学的机会,他的眼界也由此而更加开阔,这为他以后在资本和产业这条路上一路飞奔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二个转折点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影响,放弃出国改而“下海”郭广昌实现了他的大学梦。

从东阳到上海,郭广昌发现了一片比东阳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大学期间,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接触社会上。

大学期间,郭广昌做了两件令他的同学津津乐道的事:第一件是在1987年暑期,他一个人不声不响地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是在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

这两件事无疑帮助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认识了自己,更直接的结果是使他毕业时被留在了校团委。

在学校团委,他工作出色。

但年轻的心使他渴望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他想出国留学,并为此积极准备,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

如果命运不发生转折,他也许出国做了一名留学生。

1992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人生的这一轨迹。

这件事就是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在南巡中掷地有声的话,深深地打动了郭广昌的心。

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热情洋溢的讲话,让25岁的郭广昌热血沸腾。

上海,也因这位老人的讲话而成了投资和创业的热土。

在国内也可以大有作为!何必一定要到国外去呢?经过权衡和思考,郭广昌放弃了出国的念头,而是决定辞职,自己去闯荡一番事业,决定在上海的热土中根植自己的理想。

事实证明,郭广昌的选择是正确的。

也就是在那一年,25岁的郭广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和同校4位同学凑足人民币10万元,办起了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

机缘和努力让他在25岁那年就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

第三个转折点创业之后,实施人才战略此后的郭广昌,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谓一帆风顺。

他和他的团队,在中国商界名声渐大。

做大了的郭广昌,对名利看得更加淡薄,对外界也保持着一贯的低调。

因为他知道,更大危机往往潜伏于顺利之时,这种“危机”就是暗藏于想做大企业过程中的不可预知的风险。

这是一种在外人很难领略到的“高处不胜寒”的心境。

因此,看起来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反而成了一种风险。

如何来度过这种风险也是人生的一大选择。

郭广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他选择了“人才战略”来度过这个“危机”。

早在创业初始,郭广昌就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

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复星,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

”郭广昌不只一次地说这番话。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郭广昌深化“以发展吸引人、以事业凝聚人、以工作培养人、以业绩考核人”的用人观念。

事实证明,“人才战略”是郭广昌最为明智的选择。

在郭看来,他的选择很多,转折点也很多,但是这三点,对他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信奉的理念◆企业的发展像一条河,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我们每一个人正像河中的一滴水,无论是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能找到自己汇入的位置。

◆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

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复星,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

◆我坚信,企业家的责任就是创造财富。

关于复星国际复星集团创建于1992年,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目前拥有医药、房地产、钢铁及零售等四大主导产业,及矿业和金融等战略投资。

2005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利润第40位、销售收入第83位;连续三年中国民营企业纳税第一,2005年纳税44.7亿元。

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郭广昌,高额头、高颧骨、瘦长脸,典型的浙江中部一带的面孔,口才并不算太好,面对记者不太爱说话,但面对比他小20岁左右的“学妹”、“学弟”们,他的话却又经常可以引起一阵掌声或笑声。

4月24日,39岁的郭广昌出现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建系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揭幕暨“杰出系友论坛”上。

17年前,郭广昌从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虽然现在他已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前10位,但对母校的邀请从来不轻易拒绝,去年复旦百年校庆时也应哲学系的邀请和学生进行了座谈。

富豪出身哲学系郭广昌的学生时代成绩优异但也并无多少过人之处。

出生在浙江东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的他靠自己的坚持改变了命运。

当时,已经拿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郭广昌硬是顶着父母的压力改读了高中,高中3年,靠着每星期回家背几斤米和一罐霉干菜,他熬了过来,并考上了复旦大学哲学系。

有意思的是,从1985年考入复旦哲学系,一直到现在拥有近百亿元身家的20多年,郭广昌一直被别人追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读复旦哲学系?”甚至还被夫人“嘲笑”:“哲学系有什么好读的”。

而郭广昌对20年前哲学在复旦大学的地位还记忆犹新,“那个时候最热门的讲座都是哲学方面的,场场爆满。

”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哲学的“追捧”也许是郭广昌选择哲学系的原因之一,但成功后的郭广昌再次思考哲学到底给了他什么时,才发现做生意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创造性的破坏”,要在别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创造性的破坏,为的是创造价值,抓共同的价值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