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B机制毒理学C管理毒理学D生态毒理学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
A GrevinB RamazziniC ParacelsusD Font ana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
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
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
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A体内、体外实验B流行病学研究C临床试验D人体观察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A慢性毒作用B急性毒作用C易感性研究D不易感性研究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毒理学家考试题目及答案

毒理学家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毒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药物的疗效B. 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C.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D. 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毒理学研究的范畴?A. 急性毒性B. 慢性毒性C. 遗传毒性D. 药物的合成答案:D3. LD50指的是什么?A. 半数致死剂量B. 半数有效剂量C. 最大耐受剂量D. 最小致死剂量答案:A二、填空题4. 毒理学中的“剂量-反应关系”是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化学物质的_________与其产生的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
答案:剂量5. 毒理学研究中,通常将毒性分为_________、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答案:急性毒性三、简答题6. 简述毒理学中的“三致”作用是什么?答案:毒理学中的“三致”作用指的是致畸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突变作用。
致畸作用是指化学物质导致胚胎发育异常;致癌作用是指化学物质诱发癌症;致突变作用是指化学物质导致基因突变。
四、论述题7. 论述毒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
答案:毒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毒理学研究有助于识别和评估环境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毒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从而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发生。
再次,毒理学研究促进了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药,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毒理学研究还涉及到食品安全、职业健康等多个领域,对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8.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铅,分析可能对周围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答案:重金属铅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包括神经系统损害、肾脏功能损害、生殖系统损害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对工厂废水排放的监管,确保废水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重金属污染的认识;定期对居民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铅中毒问题;鼓励居民使用清洁水源,减少对污染水源的依赖。
毒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毒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毒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动物行为b) 毒物的防制c) 毒物的来源d) 毒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和效应2. 毒理学主要研究毒物对生物体的哪些方面的影响?a) 肌肉收缩b) 呼吸系统功能c) 生殖能力d) 所有选项3. 毒性是指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的程度。
下列哪种毒性描述是正确的?a) 致癌性毒性是指毒物对生物体的致命效应b)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长期暴露的效应c) 气味的刺激性是毒物的生化毒性d) 慢性毒性是毒物短期暴露的效应4. 下列哪个是最常用的毒物暴露途径?a) 呼吸系统b) 消化系统c) 皮肤接触d) 注射入血液5. 毒物的代谢通常发生在哪个器官?a) 肺b) 肝脏c) 肾脏d) 心脏二、判断题1. 毒物对人体的影响不受剂量大小的限制。
( )2.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长期以来对生物体的影响。
( )3. 遗传毒性是指毒物对生物体基因的变异产生的影响。
( )4. 吸入毒物时,使用呼吸防护设备可以减少毒物的暴露。
( )5. 毒物的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
(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毒物对生物体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的区别。
2. 列举常见的毒物暴露途径,并简要说明如何减少毒物的暴露。
3. 什么是LD50?它如何衡量毒物的毒性?4. 请解释毒物代谢的过程以及代谢产物的可能影响。
5. 简要说明如何进行毒物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四、应用题1. 某工厂的职工不慎吸入有毒气体,表现出中度中毒症状。
请列举该工厂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措施,并简述其原理。
2. 你是一家化工公司的毒理学专家,请根据现有研究结果,评估某种化学品的毒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
3. 某人因长期摄入过量含汞食物而中毒。
请说明汞在人体内的代谢路径和可能的毒性效应。
答案:一、选择题1. d) 毒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和效应2. d) 所有选项3. d) 慢性毒性是毒物短期暴露的效应4. a) 呼吸系统5. b) 肝脏二、判断题1. 错误 (×)2. 错误 (×)3. 正确(√)4. 正确(√)5. 正确(√)三、简答题1.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短期暴露时的有害效应,通常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症状和毒性反应;慢性毒性是指长期或重复暴露下的持续性或累积性有害效应,可能对身体的器官和系统造成慢性损伤。
临床毒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临床毒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临床毒理学研究的内容?A. 毒物的识别与鉴定B. 毒物的体内分布C. 毒物的治疗与管理D. 毒物的烹饪方法答案:D解析:临床毒理学主要研究毒物的识别、分布、治疗和管理,而不涉及毒物的烹饪方法。
2. 以下哪个选项是中毒后常见的症状?A. 恶心和呕吐B. 呼吸困难C. 心跳加速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中毒后的症状多种多样,恶心和呕吐、呼吸困难、心跳加速都是常见的中毒症状。
3. 哪种物质被认为是“世纪之毒”?A. 铅B. 汞C. 石棉D. 二恶英答案:D解析:二恶英因其高度的毒性和环境持久性,被认为是“世纪之毒”。
二、判断题4. 所有中毒事件都需要立即进行洗胃处理。
(对/错)答案:错解析:洗胃是中毒处理的一种方法,但并非所有中毒事件都需要立即进行洗胃。
是否进行洗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毒物的种类、摄入量、摄入时间等。
5. 活性炭是治疗中毒的万能药。
(对/错)答案:错解析:活性炭可以吸附某些毒物,减少其在肠道的吸收,但并非对所有类型的中毒都有效,因此不能视为治疗中毒的万能药。
三、简答题6. 简述临床毒理学中毒物的三致作用。
答案:毒物的三致作用指的是致癌、致畸、致突变。
这些作用可能导致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增加癌症风险、影响胚胎发育或导致遗传信息的永久性改变。
7. 描述一下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区别。
答案:急性中毒是指毒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迅速引起症状和体征的中毒过程。
而慢性中毒则是毒物长期、少量进入体内,逐渐累积至一定量后引起的中毒现象,症状往往发展缓慢,不易早期发现。
四、案例分析题8. 患者,男性,35岁,因误服农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
请问在临床毒理学中,应如何对此类患者进行评估和处理?答案:首先,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农药的种类、摄入量、摄入时间等信息。
随后进行体格检查,评估生命体征和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
有关毒理学试题及答案高中

有关毒理学试题及答案高中1. 毒理学的定义是什么?2. 列举三种常见的有毒物质,并简要说明它们对人体的影响。
3. 解释什么是剂量-反应关系。
4. 描述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的区别。
5. 什么是半数致死剂量(LD50)?6. 描述毒物的代谢过程。
7. 列举并解释毒理学中的几种主要的毒作用机制。
8. 什么是生物放大作用?9. 简述环境毒理学的重要性。
10. 列举至少两种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
答案1. 毒理学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尤其是人类)的有害影响及其机制的科学。
2. 三种常见的有毒物质包括:- 铅:长期暴露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影响儿童智力发展。
- 砷:长期暴露可引起皮肤病变、心血管疾病等。
- 甲醛:吸入可导致呼吸道刺激,长期暴露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3. 剂量-反应关系指的是化学物质的剂量与其引起的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通常表现为剂量越大,反应越强烈。
4. 急性毒性是指在短时间内暴露于高剂量化学物质后引起的毒性反应,而慢性毒性是指长期暴露于低剂量化学物质后逐渐显现的毒性效应。
5. 半数致死剂量(LD50)是指能够导致一半测试动物死亡的化学物质剂量。
6. 毒物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阶段。
7. 毒理学中的几种主要毒作用机制包括:- 抑制酶活性- 干扰细胞信号传导- 损伤细胞结构- 引起氧化应激8. 生物放大作用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导致高营养级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显著增加的现象。
9. 环境毒理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10. 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包括:-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 改善工作环境,确保良好的通风。
结束语通过这份试题,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对毒理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认识到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学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毒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健康和安全。
毒理学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毒理学试题(卷)与答案解析..食品毒理学试题第一、二章第一章:A型题(1×30)1.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 C )A.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B.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B.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C.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3、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A.剂量B.作用时间C.毒性D.蓄积作用4、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B )A. 尿中δ-ALA的含量B. 中度铅中毒C. 动物死亡D. 持续性肌肉松弛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6、.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_B____。
7、急性毒作用带为___D____。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8、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D____。
A.直线型曲线B.抛物线型曲线C.对称S状曲线D.非对称S状曲线9、__A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A.动物试验B.化学分析 C.流行病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10、.MLD指的是___C____。
A.慢性阈剂量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11、.LOAEL指的是__B_____。
也称最低毒作用量(LTD)、最小作用剂量(MED)、阈剂量(TD) A.慢性阈剂量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12、—13、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14、( D )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
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毒理学试题一及答案(单选题)第1题: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
A.血象、肝肾功能B.病理学检查C.灵敏指标的检查D.特异指标的检查E.特异基因的测试【答案】A第2题: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C.腹腔注射>经口D.经口>经皮E.以上都是【答案】E第3题: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
A.500万种B.300万种C.100万种D.10万种E.6~7万种【答案】E第4题: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E.性刚成熟,初断乳,初成年【答案】A第5题: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
A.灌胃B.喂饲C.吞咽胶囊D.鼻饲E.饮水【答案】A第6题: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D.DNA大段损伤的最小剂量E.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答案】E第7题: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A.成年动物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D.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动物E.仅使用单一性别【答案】B第8题:碱基转换的后果是出现()。
A.同义密码B.错义密码C.终止密码D.氨基酸改变E.以上都对【答案】E第9题: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烷基取代,其毒性发生改变()。
A.苯对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为麻醉作用B.苯主要从呼吸道排泄,对呼吸系统有毒性作用,而甲苯没有C.苯中毒产生过量的儿茶酚胺刺激心肌细胞发生心室颤动,而甲苯没有D.甲苯的肝脏中氧化,对肝有损害作用,而甲苯没有E.苯为致癌物,甲苯为工业毒物【答案】A第10题:化学结构与毒效应()。
毒理学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毒理学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毒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药物的疗效B. 药物的副作用C. 外来物质对生物体的有害影响D. 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毒理学研究的范畴?A. 毒性测试B. 毒物代谢C. 药物的合成D. 毒物的风险评估答案:C3. 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的区别是什么?A. 急性毒性是一次性暴露,慢性毒性是长期暴露B. 急性毒性是长期暴露,慢性毒性是一次性暴露C. 两者都是长期暴露D. 两者都是一次性暴露答案:A4. 半数致死剂量(LD50)是指:A. 50%的动物在暴露后存活B. 50%的动物在暴露后死亡C. 50%的动物在暴露后出现中毒症状D. 50%的动物在暴露后恢复健康答案:B5. 毒理学中的“剂量-反应关系”是指:A. 毒物剂量与生物体反应之间的关系B. 毒物剂量与生物体死亡之间的关系C. 毒物剂量与生物体恢复健康之间的关系D. 毒物剂量与生物体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答案:A二、填空题6. 毒理学中的“四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吸收、分布、代谢、排泄7. 毒理学中的“三R原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精炼(Refinement)8. 毒物的生物转化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________,第二阶段是________。
答案:Ⅰ相反应、Ⅱ相反应9. 毒理学中的“最大无作用剂量”是指________。
答案:在该剂量下,未观察到任何不良效应的剂量10. 毒理学中的“剂量-反应曲线”通常呈现为________型曲线。
答案:S型三、简答题11. 简述毒理学中“剂量-反应”关系的重要性。
答案:剂量-反应关系是毒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描述了毒物剂量与生物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了解这一关系对于评估毒物的潜在风险、确定安全剂量以及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毒理学试题第一、二章第一章:A 型题(1X30)1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C)A. 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B. 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B. 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C. 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3、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A.剂量B.作用时间C.毒性D•蓄积作用4、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B )A. 尿中3 -ALA 的含量B. 中度铅中毒C. 动物死亡D. 持续性肌肉松弛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6、.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B Q A.LD100 B.L D50 C.LD01D.LD07、急性毒作用带为D_ 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D_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9、 A 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10 .MLD 指的是___C___ A.慢性阈剂量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C.最小致死剂量D.最大无作用剂量11 .LOAEL 指的是 B _也称最低毒作用量(LTD )、最小作用剂量(MED )、阈剂量(TD ) A. 慢性阈剂量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C •最大耐受量D.最大无作用剂量12、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D.化学毒物 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13( D )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 物试验。
A 、雌性生殖毒性试验B 、急性毒性试验C 、致突变试验D 、致畸试验14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 B )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 、内源化学物B 、外源化学物C 、内分泌物质D 、体内代谢物15( C )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A 、剂量—反应关系B 、剂量—量反应关系C 、剂量—质反应关系D 、剂量—效应关系16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 C )和持续时间。
A 、溶解度B 、存在方式C 、浓度D 、作用方式17、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毒性、( D)和慢性毒性。
A 、致突变毒性B 、生殖毒性C 、免疫毒性D 、亚慢性毒性18 3 .外源化学物的概念DA .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B •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C .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D .以上都是 19 .毒物是 DA .对大鼠经口 LD50 > 500mg/kg 体重的物质B .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 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D.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0、 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 A .绝对致死剂量(LD100)B .最小致死剂量(LD01) C. 最大耐受剂量(LD0 ) D. 半数致死剂量(LD50 ) 21、 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CA .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B .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C.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22、 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DA .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B .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C .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D .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 23、 机体组织细胞对毒作用反应特点不包括: BA •具有特异的靶器官和靶部位C.流行病 A.动物试验 B.化学分析B .病变性质相同C. 病变性质各有不同D. 病变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24、用“阳性或阴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称为—D oA. 效应B.反应C.量效应D.质效应25、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好选用两种动物是A o A.大鼠和小鼠 B.大鼠和家兔 C.大鼠和狗 D.狗和猴26、毒理学体外试验常选用CA .大鼠和小鼠B .果蝇C.游离器官、细胞和细胞器D .鸟类27、动物试验中的最基本的指标是AA.体重B.体温C.生化指标D.死亡28、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AA.亚慢性毒性试验所提供的毒效应和靶器官为基础B.以急性毒性试验所提供的毒效应和靶器官为基础 C.由研究者自己决定 D.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做也可以不做29、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AA .血常规、肝、肾功能B .病理学检查C.灵敏指标的检查D.特异指标的检查30、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E )oA .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B .易于饲养管理C .操作方便D .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E .以上都是B型题(多选题2X5)1、一般情况下,剂量—反应曲线包括的类型有(ABC D )o A、直线型B、抛物线型C、S型曲线D、“全或无”反应2、毒理学研究中常用来反映毒作用重点的观察指标可以分为(AD )o A、特异指标B、形态学指标C、组织学指标D、死亡指标3、目前所使用所化学毒物致癌性判别系统分为三大类,包括(ABD )o A、短期试验B、动物诱癌试验C、急性毒性试验D、人类流行病学观4、安全限值即卫生标准,下列可用于描述安全限值的有(ABCD )o A、每日允许摄入量B、最高容许浓度C、阈限值D、参考剂量5、急性毒性试验中试验动物接触化学物的最常用方式为(ACD )o A、经口接触B、经动脉注射接触C、经皮肤接触D、经呼吸道接触C型题(名词解释3X5)1、内源化学物:是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毒理学主要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而不是有益作用(如营养作用、治疗作用等)o2、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一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成为毒物(poison )。
3、量反应(graded response):表示化学物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
属于计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以某种测量数值表示。
4、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指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
5、化学物质的毒作用(toxic effect )又称为毒效应: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用。
是其本身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成分互相作用的结果。
D型题(简答题5X5)1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1)生物试验(2 )人群和现场调查2、传统的毒理学评价程序?希步E倉傩毒悝弑翁逵灣舂楼弑蓊奄悽樫希谡弑斑(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3、影响毒性的因素:剂量;接触途径(经静脉、经口、经皮等);接触期限、接触速率和接触频率;机体因素4、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可以表现为?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5、动物试验外推到人通常有三种基本的方法?1. 利用不确定系数(安全系数);2. 利用药物动力学外推(广泛用于药品安全性评价并考虑到受体敏感性的差别);3. 利用数学模型。
A型题(单选题1X30)1、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CA .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B .滤过C. 简单扩散D. 载体扩散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DA •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B .溶解度C. 气血分配系数D. 以上都是3、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DA .动物种属B .年龄C. 生理状态D. 以上都是4、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DA .肠道B .唾液C. 汗液D. 肾脏5、代谢活化是指CA .一相反应可以增毒,二相反应可以减毒B .经结合反应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C. 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变为致癌物D. 减毒或增毒必须经过四种反应6、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D A .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B. 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C. 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D .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7、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CA .简单扩散B. 主动转运C. 易化扩散D. 滤过&化学毒物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CA .食管B .胃C. 小肠D. 大肠9、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DA. 化学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中毒的基础B .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C.有效地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D .在体内检出化学毒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 理征象 10影响化学毒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 AA .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B .吸收途径 C. 剂量 D. 作用时间11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 D _A.毒作用发生快慢B.毒作用性质 C •代谢解毒D •毒作用持续时间 12、下述 _C 描述是错误的。
A.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B.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 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均有重大影响C.经过体内的生物转化,所有化学毒物的毒性均降低D.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13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 A 、生物转化 B 、消除 C 、生物转运 14( A )是黄曲霉毒素的最终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B1-8 , 9-二醇 C 、黄曲霉素 15( D)是在有机氯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作为微量不纯物而生成的非商业性目的的副产品。
A 、多环芳烃 B 、多氯联苯C 、苯并⑻芘D 、二噁英16•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A )A.肾脏B.唾液C.汗液D.母乳17、毒性物质进入机体的方式主要是 B 。
A.易化扩散B.扩散C.主动转运D.胞饮18 •鳶机觀祀合涌赢代基并圃臭舂性并圃下 列哪项正确DA 、 R1 R2同为乙基时毒性比甲基毒性大B 、 Y 基团为0时毒性大于SC 、 X 垄因禺孩腥的斑證毒愷乩靈薙藩摆犬D 、 以上都对19 pKa 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A .胃B .十二指肠 C. 小肠 D. 结肠20、化学毒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 AA •肝B •肾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