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得了羊痘是什么症状

合集下载

羊痘有哪些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羊痘有哪些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羊痘有哪些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羊痘有较强的传染性,容易传播给别人。

根据患者的皮疹症状和接触史,可以判断是否患上羊痘。

那么,羊痘症状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羊痘的临床表现。

一、羊痘的临床症状
病羊体温高达41-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弓腰发抖,眼睛流泪,结膜潮红,咳嗽,鼻孔流出浆液或脓性分泌物,呼吸脉搏次数增加,经1-4天后在羊的嘴唇、鼻端、乳房、阴门周围及四肢内侧等处皮肤上,发生红疹、红斑,继而体温下降,红疹转化成丘疹(结节呈白色、淡红色)、水疱(中央凹陷呈脐状)、脓包。

该病多继发肺炎或化脓性乳房炎,怀孕后期的母羊多流产。

非典型病例,不呈上述典型经过,常发展到丘疹期而终止,有的痘内出血,呈黑色痘。

有的病例有继发感染时、痘疱发生化脓、坏疽恶臭,形成较深的溃疡,常为恶性经过,病死率很高。

二、剖检变化
前胃和第四胃的黏膜常发现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球形坚实结节,有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糜烂或溃疡。

咽和支气管黏膜也常出现痘疹痔,肺部有干酪样结节和卡他性炎症变化,淋巴结肿大。

尿囊膜上或易感组织细胞,观察病变。

三、羊痘的鉴别与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羊传染性脓包病相区别,后者全身症状不明显,无体温升高,病变多局限于口、唇部、痂垢下肉芽组织增生明显,且传染性脓包病一般发生于秋季。

羊身上羊痘的症状

羊身上羊痘的症状

羊身上羊痘的症状
羊身上羊痘的症状:病初发烧(41—42℃),眼,鼻粘膜充血,鼻孔流浆液、脓性分
泌物。

经1—2天发痘。

在皮肤少毛或无毛处,如眼周围、唇、口角、鼻翼、四肢和尾内侧、阴唇、乳房、阴囊、包皮等处发生贺形、红色斑点,很快形成痘疹结节。

以后,痘疹内充
满浆液,形成水泡,其中央陷如脐,以后化脓转为脓疱。

进而,脓疱破溃,结闸。

以后痂
脱落,留下红色瘢痕而愈。

痘疹初为暗红,以后变为灰白,周围有红晕。

此外,前胃和第
四胃粘膜也见痘结。

肺痘发生率25%,发和天膈叶或全肺,散布大小不等的灰红或灰白色
圆形结节,切面干燥、雪光泽。

病理片见肺组织坏死,周围间质性肺炎;肺泡上皮增生或
呈腺瘤样,填塞肺泡,使之成为实体。

治疗方案:羊痘一针灵(天行健动物药业)是专治羊痘的高效价同源精致血清抗体。

针对毛稀或无毛处发生痘疹、水泡、脓疮、干痂或坏疽痘等病变的有特效!并且提高羊群
免疫力,增强羊群体质。

发病初期打一针治愈(200斤体重/瓶),严重的两针治愈!同时
配合地塞米松每瓶添加5毫克混合注射;如继发的有细菌感染可配合头孢肌肉混合注射!。

羊得了羊痘用什么药见效快

羊得了羊痘用什么药见效快

羊得了羊痘用什么药见效快
羊得了羊痘用什么药见效快?山东有王师傅养了100只羊,羊只起了痘痘,不知道是得了什么病。

小编根据多年众多养殖户的反馈,可以判定羊应该感染了羊痘,接下来小编详细向王师傅解释了羊痘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羊痘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以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粘膜上生痘疹为特征。

典型病例初期为痘疹,后变水泡,脓包,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

临床症状:山羊痘潜伏期平均6~7天,体温高达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在尾根、阴唇、尾内、肛门周围、阴囊及四肢内侧均可发生痘疹。

羊得了羊痘用什么药见效快:英国凯诺生物的羊痘血抗(200斤)+干扰素+头孢,肌肉注射,连用2-3天。

羊痘(羊天花)的症状

羊痘(羊天花)的症状

羊痘(羊天花)的症状
羊痘又名羊天花,病原体为绵羊痘病毒。

本病为人畜共患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可发生于全年任何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传播很快。

感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

受到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初愈病羊都可成为传播媒介。

病羊痊愈后能获得终生免疫。

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发生于绵羊,不传染给山羊和其他家畜;山羊痘也只传染给山羊,同群绵羊不受传染。

该病以无毛或者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为特征。

羊痘对于成年羊的危害比较轻,病死率不到2%;对羊羔的危害比较严重,病死率达到20%--50%。

羊痘的临床症状:
潜伏期5~6天,初起为红色或紫红色的小丘疹、质地坚硬,以后扩大成为顶端扁平的水疱、能发展成出血性大疱或脓疱,中央可有脐凹,大小为3~5cm。

在24~48小时内疱破表面覆盖厚的淡褐色焦痂,痂四周有较特殊的灰白色或紫红色晕,其外再绕以红晕,以后变成乳头瘤样结节。

最后变平、干燥、结痂而自愈。

病程一般为3周,也可长达5~6周,获得永久性免疫。

皮疹数目不多,为单个或数个,好发于手指、前臂及面等暴露部位。

除了局部有轻微肿痛外,无全身症状或仅有微热,局部淋巴结肿大。

羊痘的药物治疗:
可用羊毒抗(英国意康生物)肌肉注射: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

预防剂量减半或遵医嘱。

羊痘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控

羊痘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控

羊痘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控羊痘病是一种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以影响到绵羊、山羊等反刍动物。

羊痘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病例观察、病原学检查以及病毒分离鉴定等。

一、临床病例观察临床观察是羊痘病诊断的首要步骤。

病羊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粘膜和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和溃疡等症状。

实验室鉴定时应观察病死羊的病变情况,包括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等,以为后续的病原学检查提供参考依据。

二、病原学检查1. 组织涂片检查:将病羊的病变部位取材制成组织涂片,用甲苯溶解固定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包涵体,进一步确定病原。

2. 免疫荧光染色:采集病死羊的皮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

用羊痘病毒特异性抗血清与石蜡切片进行免疫染色,观察是否有病毒特异性的荧光,以确认病原。

3. 病毒分离鉴定:采集病羊的病变组织,如皮肤、黏膜、淋巴结等样品,经过化学处理和冷冻离心后,用感染性疱液接种到绵羊胎儿肾细胞或山羊胚胎细胞中,观察细胞是否出现明显的病变,出现细胞病变的可疑病毒培养物可以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或PCR等方法进一步进行鉴定。

三、防控措施1. 隔离病羊:一旦确诊有羊痘病,应立即将病羊与健康羊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2. 加强消毒:对于病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特别是病畜场和饲养设施等地方要加强消毒工作,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清洁相关场所。

3. 接种疫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有效提高绵羊的抵抗力。

4. 处理尸体:对于病死的羊要做好处理,及时安全地处理掉,以免病毒继续传播。

5. 合理饲养管理:做好羊群的饲养管理,保证良好的环境和饲养条件,加强羊群的营养保健,提高整体抗病能力。

对于羊痘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病例观察和病原学检查是主要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准确诊断羊痘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保护绵羊的健康和免疫力。

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羊痘病是一种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羊、山羊等家畜,也可以通过人与羊接触或吸入感染。

本文将讨论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羊痘病的症状
羊痘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之后就会出现以下症状:
1. 发热:羊痘病第一天即可出现38-40℃的高热。

2. 经皮肉瘤:这是羊痘最为典型的症状,瘤体大小不等,起初为小丘疹,然后逐渐扩大,形成经皮肉瘤。

3. 肌肉和关节疼痛:这是羊痘病的早期症状之一,患病的动物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肌肉和关节疼痛,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其行动能力。

4. 呼吸困难:当瘤体影响到舌头、气管等部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

1. 临床表现:根据羊痘病的症状,可以初步确定该动物是否患病。

2. 病原学检查: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和鉴定、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

3. 血清学检查:通过ELISA、凝集试验等检查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抗体,可以对羊痘病进行诊断。

4.病灶组织学检查:羊痘病的经皮肉瘤可以进行活检或切除检查,通常可见病毒特异性的包涵体。

1. 病毒灭活:对于一些重点区域或易感动物,可以采取病毒灭活的方法进行预防。

2. 疫苗接种:接种羊痘病疫苗是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目前市面上已有开展羊痘病灭活疫苗和牛痘病弱毒疫苗接种的地区。

3. 环境卫生:保持圈舍、畜舍的卫生和清洁,避免病毒在环境中传播。

4. 其他防御措施:注意动物的饲养方式,定期进行消毒、杀虫、驱蚊等工作,加强对动物的监控和检测。

在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病动物进行有效的防治,并采取措施保护人类的健康,预防病毒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

规模化养羊主要病毒性疫病的诊断与防治

规模化养羊主要病毒性疫病的诊断与防治

规模化养羊主要病毒性疫病的诊断与防治
在规模化养羊的过程中,病毒性疫病是非常常见的疾病,会对养羊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病毒性疫病的诊断与防治十分重要。

一、病毒性疫病的种类及其症状
1. 羊瘤病:羊瘤病是一种常见的羊病毒病,感染后会导致羊体的免疫系统受损,容
易感染其他疾病。

病症主要表现为消瘦、发热、屈肢等。

2. 羊痘:羊痘是一种病毒性疫病,感染后羊体表现为皮肤上出现水疱、疹子等症状,部分感染的羊还会出现眼袋、眼睑、口腔等处的症状。

3. 羊流感:羊流感是一种病毒性疫病,感染后羊体表现为咳嗽、气喘、精神萎靡等
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死亡。

二、病毒性疫病的诊断方法
1.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对患羊进行检测,包括病原体检测、免疫学检测等。

2. 临床症状:通过观察患羊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3. 病史:通过了解患羊的养殖及饲养环境等情况,结合患羊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诊
断。

三、病毒性疫病的防治措施
1. 强化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免疫抑制因素的发生,增强羊体免疫力,降
低羊病毒病发生率。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最常见的预防病毒性疫病的方法,对于特定的羊病毒病病毒,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

3. 隔离患病羊:对于发现患病羊,应该及时隔离,以防止病毒扩散。

4. 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羊圈,保持羊舍的卫生,减少病毒扩散的可能性。

总之,规模化养羊中,对病毒性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加强饲养管理、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羊以及加强环境卫生等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病毒的扩散。

羊痘病的防治

羊痘病的防治

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4期和控制需要饲养员从多方面入手,且要注意日常每个工作细节,做好羊舍卫生,注意羊的饮食,在羊出现疾病后及时治疗,避免疾病在羊群中传播等。

要做好饲养员的培训工作,使其具备专业的知识和防病意识,才能重视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在疾病产生的时候及时进行治疗,确保羊养殖过程中疾病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1]吉晓东,程海英.规模化羊场羊病控制的关键环节[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11):28.[2]张莲.羊病防疫要点及常见疫苗的使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11):46-47.摘要羊痘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冬春季多发,羊痘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有毛或无毛处出现红色丘疹,脓疱破溃后结痂痊愈。

羊痘治疗主要对患部消毒消炎,抗生素治疗。

本文对羊痘的发病特征、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羊;羊痘病;防治羊痘病的防治张江忠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山南开发区兽医站,新疆哈密839200收稿日期:2018-01-30张江忠,男,1974年生,中级兽医师。

晚冬早春时节,新疆哈密个别羊群养殖户的羊出现了零星感染羊痘病。

现场检查,多发生在膘情较好的成年母羊,和早春羔。

发病率在3%~5%,没有出现并发症死亡的经及时治疗,采取防疫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1羊痘的特征羊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羊之间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分绵羊痘和山羊痘。

典型的特征是在有毛或无毛的尾巴和四肢内侧及口内黏膜出现丘疹和水泡、结痂等病状。

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水泡、脓疱和痘痂中,其次为皮肤、黏膜、鼻黏膜分泌物中。

发病羊体温升高,血液内含大量病毒,病羊为传染源。

羊痘病毒在干燥、痘痂低温条件下可存活半年或更长。

高温、紫外线阳光照射、碱性或84消毒液能在几分钟内杀死病毒。

2羊痘的流行1)传染源。

病羊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羊痘病羊排泄物,羊痘水泡破溃后的黏液被同群羊接触感染。

草料、饮水、寄生虫为媒介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得了羊痘是什么症状
羊得了羊痘是什么症状?病初发烧(41—42℃),眼,鼻粘膜充血,鼻孔流浆液、脓性分泌物。

经1—2天发痘。

在皮肤少毛或无毛处,如眼周围、唇、口角、鼻翼、四肢和尾内侧、阴唇、乳房、阴囊、包皮等处发生贺形、红色斑点,很快形成痘疹结节。

以后,痘疹内充满浆液,形成水泡,其中央陷如脐,以后化脓转为脓疱。

进而,脓疱破溃,结闸。

以后痂脱落,留下红色瘢痕而愈。

痘疹初为暗红,以后变为灰白,周围有红晕。

此外,前胃和第四胃粘膜也见痘结。

肺痘发生率25%,发和天膈叶或全肺,散布大小不等的灰红或灰白色圆形结节,切面干燥、雪光泽。

病理片见肺组织坏死,周围间质性肺炎;肺泡上皮增生或呈腺瘤样,填塞肺泡,使之成为实体。

羊得了羊痘治疗方案:
羊痘一针灵是专治羊痘的高效价同源精致血清抗体。

针对毛稀或无毛处发生痘疹、水泡、脓疮、干痂或坏疽痘等病变的有特效!并且提高羊群免疫力,增强羊群体质。

发病初期打一针治愈(200斤体重/瓶),严重的两针治愈!同时配合地塞米松每瓶添加5毫克混合注射;如继发的有细菌感染可配合头孢肌肉混合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