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绪论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绪论

一、旅游地理区划的概念 旅游地理区(简称旅游区),是指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环境特征基本相似,自然旅游风 光与旅游特征基本相近的地理区域综合体。旅游地理区 也称为旅游区或文化旅游区,常以某 些中心城市或骨干名胜为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的轴心, 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旅游网络。
二、本书的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一)中央旅游区(京津冀) (二)东北旅游区(黑吉辽) (三)黄河中下游旅游区(陕晋豫鲁) (四)长江中上游旅游区(川渝湘鄂) (五)华东旅游区(赣皖苏浙沪) (六)岭南旅游区(闽粤琼台港澳) (七)西南旅游区(滇黔桂) (八)青藏高原旅游区(青藏) (九)西北旅游区(新甘宁) (十)塞北旅游区(蒙)
二、交通与旅游的关系 (一)旅游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基础 (二)旅游交通决定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 (三)旅游交通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旅游的发展促进旅游交通工具快速发展 (五)旅游的发展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主要的旅游交通运输方式 (一)公路旅游交通 (二)铁路旅游交通 (三)水路旅游交通 (四)航空旅游交通 (五)特种旅游交通
中国旅游地理 主 编 徐永红 马运彩 副主编 晏登民 逯祥渠
绪论 旅游交通地理
一、旅游交通的概念 从狭义上讲,旅游交通是指为旅游者实现旅游,从出发 地到目的地以及在目的地内游览后再回到出发地,整个 旅游活动过程中所利用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总和,包 括各种交通设施以及与之相应的一切旅途服务。 从广义上讲,旅游交通是指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 提供所需交通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与 现象的总称,包括狭义的旅游交通,也包括公用交通。
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是揭示本区域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掌握各旅游区 的基本特征,了解其资源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为确立在全国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中应有 的位置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与实施旅游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 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旅游地理区划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内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进行旅游地 理区划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指导区划工作的进行,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主导因素原则、 相似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旅游中心原则、地域完整性原则、现状与远景发展一致的原则、 兼顾行政区原则等。依据这些原则可将中国划分成10 个文化旅游区。
中国旅游地理 绪论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
一部分。 • 旅游的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
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的目的地要提供各种 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 然而,实际上要区分旅游和游憩并不容易。
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时间
闲暇 游憩
工作时间
各种娱乐活动
获得第一手资料以提供可靠的依据
分析、综合、 归纳和演绎法
类比法 旅游地图法
分析研究对象内部的组成要素,将分析结果形成整 体,揭示特性。在分析和综合基础上概况原理,提
炼特征和规律。
区域对比和分类对比,区域对比是依据区域的差异 性和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分类对比根据不同的应 用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旅游资源、旅游客源、
1996年由中科院地理所和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共同承担, 由郭来喜主持的“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及宏观配置体 系研究”课题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列为“九五”重点项 目,成为国家级自然科学领域的第一项重点旅游研究项目,显 示了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产业的成熟性和先导性,成为旅游地 理研究的一个新里程碑;
• 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的宗 旨;
• 4、提倡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引相 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等)的知识和研究 方法。如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没有跨学科的 合作研究,就很难获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四、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分类
基本特征
实地考察法
1993年出版了第一本较高水准的《旅游地理学》教材;一大 批青年旅游地理学者成长起来,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保继刚、吴 必虎、陆林等。
技术应用也呈多样化和现代化,传统技术方法得到革新,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到普及,高新技术如RS、GIS、GPS等 技术也在资源普查和规划中得到运用。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

二、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 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 的一门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
综合性特点、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 史学、宗教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 学、美学。Βιβλιοθήκη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整个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 境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 1、旅游资源的研究 2、旅游客源的研究 3、旅游区划的研究 4、旅游规划的制定 5、旅游影响的研究 6、旅游信息与地图
四、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1、位置 疆域 和邻国
2、人口和民族 13.2802亿人口(截至2008年末) 56个少数民族
3、中国地理概况及特征 (1)、中国地貌轮廓特征 1、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 状分布。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2)、中国气候特征 1、典型的季风气 候 2、大陆性气候明 显,雨热同期 3、气候类型复杂 多样
2、本书所采用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采用陈锡畴主编的《中 国旅游地理》一书的 区划方案,将全国划 分为八大旅游区
第三节 中国旅游区划
1、旅游区的概念和特性 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 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 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 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 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 基础设施。 特性:系统性、地域性、层次性、优化性
2、旅游区划的任务与原则 任务:1、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确定 各个旅游区合理的范围和界线,以及区 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2、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功能 和地位,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规划 建设的重点。 3、说明各旅游区的主要线路、旅游地 理环境状况,充分发挥旅游”热点“优 势,带动旅游冷点的开发,提高旅游区 整体功能效益。
电子课件-《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A11-2555 旅游地理 绪论

广域性和 多样性
四、旅 游资源 的特点
永续性与 不可再生
性
季节性与 节律性
时代性与 变化性
刘婷
绪论
10
第三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
刘婷
绪论
11
• 一、世界遗产及其由来
•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为了确定、保护
和恢复全人类的共同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
1.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 活动
2.理论与实用研究并举 3.研究领域日趋多元化 4.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成为主流
国际旅游地理研究大致趋势
1.旅游、节事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 旅游流等成为研究热点
2.跨学科交流促进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 3.注重学术规范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4.国内外研究的差距不断缩小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趋势
刘婷
绪论
4
• 二、旅游地理学概念
• 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 科。它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 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在国际上亦称 休闲和旅游地理学(如英国)、游憩 地理学或闲暇地理学(如加拿大)、 观光地理学(如日本、韩国)等。
刘婷
绪论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绪论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概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概述 第三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
刘婷
绪论
2
本章重点
►旅游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内容输入 ►旅游资源的概念及范畴 ►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世界遗产的类型及中国的世界遗产概况
刘婷
绪论
3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概述
一、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全文】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 问 题:研究旅游者的特点、类型、差异及其心理行为 对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作用?
• 案例分析:长白山旅游是心理学与民俗学的结合,由于长 白山民间传说的流传,强化了旅游者的游览观赏心理、寻 根思祖心理、参与尝试心理和求知心理等。认真研究旅游 者的旅游心理,开发利用长白山民间传说这一丰富的文化 旅游资源,将会对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 用。
PPT课件
15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学习 目标 • 了解旅游者的概念与特征
• 了解旅游决策的过程,掌握影响旅游决策 的因素及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 了解旅游流形成的地理背景、分布特征, 影响旅游流形成的因素
• 了解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 • 掌握各种旅游客流的基本情况
PPT课件
16
课堂 练习 • 讨论旅游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技能 操作 • 中国地图填图比赛:分组开展填图比赛,
熟悉各省区的轮廓、位置,并指出该省区 一处代表性旅游景点。
PPT课件
14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本章导读 本章首先介绍了旅游者的概念、特征、旅游
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接着从旅游流形成的地 理背景、旅游客源地、感知环境与旅游者决策行 为等方面揭示旅游客流的形成,且分析了旅游客 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一节分析了中国入境客 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的发展及构成,并讨论了 中国三种旅游客流,即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 客流和出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
• 学习 目标 • 掌握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概念 • 了解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分布格局 • 掌握旅游交通的性质、方式 • 了解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中国旅游地理01绪论

旅游区划:
区划的理论依据和方案
旅游信息与 旅游地图:
信息的收集与传播地图的特点、种类、 功能和编绘
第九页
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
• 一、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的关系 • 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都是将地理学的有关理
论和方法运用于旅游研究的结果。
旅游地理学:
侧重于旅游地理学一般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熟悉中国旅游地理与地理学的关系,以及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 • 了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发展 •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教育发展概况
第一页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 一、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 1.研究对象: • 是一门研究旅游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
第十二页
我国旅游地理教育是伴随着我国旅游教育 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它与旅游旅游心理学、 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和旅游学,一直被列 为旅游学科体系中的五大基础分支学科,是旅 游专修生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至今,各高等 院校的经济商贸类专业及有关经济商贸类中专 也普遍开设了有关旅游地理课程。硕士、博士 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旅游地理高级人才培 养系统也已经建立,并培养出了成批硕士生和 博士生。
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 2.学科性质:
• (1):地理学科属性:属于人文地理的分支学科; • (2):应用学科属性: 属于旅游学的应用学科; • (3):边缘学科属性: 属于旅游学与地理学的边缘学科。
第二页
二、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发展阶段 国外始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克.
记》等。
第五页
• 新中国旅游业从早期的公费接待少量观光团,发展到组织华侨、 港澳同胞自费回国观光、旅游、探亲。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 主要旅游形式。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第二三节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 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 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 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
皮尔斯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习和研究旅游地理的目的:
提高从事旅游业所需的意识水平和文化素质 直接和具体满足从事旅行社经营与导游业务工作
的需要 为从事我国区域经济开发与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
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相关知识 为进一步从事有关旅游地理的科学研究打好区域
旅游地理的知识基础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内容 1.旅游地理学的相关概念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2.边缘性:与旅游学科的关系
可以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科的边缘学科。旅 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都是旅游地理学的平行 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面 的社会经济现象。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
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
3.应用性: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知识如园林学、建筑 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 历史学、民族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等。旅游地理研究这 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并且它适应旅游业 发展而产生,最终应用到旅游开发和规划当中。
旅游地理学
经 济 地 理 学
福 利 经 济 学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 研究对象和内容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篇一: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中国旅游地理绪论》邵震球【课题】绪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课时】1课时(45 分钟)【教材分析】中国旅游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道班专业拓展课,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旅游地理学形成、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学内容有大概的认识。
【学情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道班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好于旅游类学生,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也应提升。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及发展概况;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讲解能力与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认知素养及提问与回答问题的胆量。
3、情感目标: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对旅游知识学习的兴趣,为专业素养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化为简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学平台与资源】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教师备好课;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
【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让学生上课活起来,思维动起来,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有所感悟与启发,教师教学当中应该做好有效引导,并思考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
本节课的教学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紧密结合,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活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约5分钟让几位学生分别介绍一下你对旅游景区与景点的认识,或讲解一下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地方,要求语言朴实,讲解清晰即可。
二、讲授新课:约 35 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简短的概述及要点的补充。
2、教师通过学生的介绍进一步说明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及阐述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3、通过播放江浙等旅游景区的多媒体视频,增强学生学习旅游知识的兴趣,进而说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第一节旅游活动与地理时空
一、旅游活动的时空发展
1.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旅行
2.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
3.中国古代社会的旅游类型
(1)帝王巡游
(2)政治游说
(3)学术考察
(4)商务旅游
(5)士人漫游
(6)宗教旅游
(7)航海旅游
二、中国近代旅游业的产生(1841-1949年)
三、中国的现代旅游(1949年10月以后)
(一)初创阶段(1949-1955)
新中国旅游业从早期的公费接待少量观光团,发展到组织华侨、港澳同胞自费回国观光、旅游、探亲。
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
1954年4月15日,新中国第一家面向外国人的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
(二)开拓时期(1956-1966)
从1956年开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是中国旅游事业的开拓阶段,它的标志是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
(三)停滞阶段(1967-1977)
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使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旅游事业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处于历史上的萧条、停滞阶段。
(四)发展时期(1978年以后)
这是中国旅游业具有历史性、战略性的转折阶段。
在这个阶段,从1978年到20世纪末的
20几年,我国的旅游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的旅游业将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整个发展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这20多年中,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
1.三大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前景日益广阔
2.旅游供给全面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3.综合功能全面发展,增长点的特征日益显现
二、旅游活动的地理时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