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是指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该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对于促进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探讨其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首先,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这意味着要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弥补城乡教育差距,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规划纲要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
这意味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规划纲要还强调要注重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加强教育对外开放,提高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水平。
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和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规划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通过推动教育改革和加强教育质量监控,纲要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其次,规划纲要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通过关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纲要也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的进一步实现。
再次,规划纲要的出台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通过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与国际接轨,借鉴先进经验,为推动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然而,纲要的实施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纲要要求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仍然存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不均衡现象。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
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
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节选)》

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节选)》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教育信息》
【年(卷),期】2012(25)8
【摘要】支持、引导办好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国际联合实验室。
实施大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计划。
实施出国留学资助计划,到2015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规模达到2.5万人。
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逐步扩大来华留学规模。
【总页数】1页(P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1
【相关文献】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
3.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4.我国高职教育目标定位演变的理性思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高职教育目标定位解析
5.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9.06•【字号】渝教计[2010]23号•【施行日期】2010.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教计〔2010〕23号)各区县(自治县)教委、市属高校、委直属单位,委机关有关处室:为做好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工作思路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教发厅函〔2010〕15号)、《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工作意见》(渝府发〔2009〕102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编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渝教计〔2010〕11号)等文件精神,在认真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参照《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模式,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负其责,高质量完成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任务。
二、组织机构及任务分工(一)组织机构成立市教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彭智勇副组长:牟延林、赵为粮、钟燕、黎德龙、舒立春、邓睿设立市教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办公室主任:邓朝喜副主任:姚友明、苏飞跃工作人员:司鹏飞、唐明全、徐武、陈切锋、赵文朝、布玉涛等以及各专项规划编制牵头处室的相关人员。
负责专项规划指导工作,印发规划编制工作简报,编制全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二)任务分工各区县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指导工作由发展规划处牵头负责,相关处室配合;委直属单位(市教育考试院、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教育评估院,委直属学校等)“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由直属单位负责,发展规划处负责指导,相关处室配合;基础教育规划(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等)由基础教育处牵头负责,相关处室配合;职业教育规划(含社区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由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牵头负责,相关处室配合;高等教育规划(含继续教育)由高等教育处牵头负责,相关处室配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是中国政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
该规划旨在明确未来几年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以期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纲要》,未来几年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包括:1.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2. 促进教育公平: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3. 推动教育创新:鼓励教育科研和技术创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4. 加强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适应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技能型人才。
为实现这些目标,《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1.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完善课程设置,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 优化教学方法:推广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完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4. 促进教育公平:加大贫困地区和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行动计划,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
5. 推动教育创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项目;支持教育科技创新,培育新型教育业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世界先进经验。
6. 加强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改善实训条件;拓展职业教育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回眸2012年中国教育大事记

回眸2012年中国教育大事记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2年第12期原编者按: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
党的十八大立足新时期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任务,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六项任务之首,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的教育事业发展宏伟蓝图。
2012年,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各方面的成绩,现盘点如下,以飨读者。
【大事记之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 4%有望如期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2012年在教育优先发展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 4%有望如期实现。
为了推动4%目标如期实现,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加大教育投入的意见,以及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附加、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等政策。
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专门成立了4%办公室,以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
各地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尽全力、大幅度增加财政教育投入。
·新闻回放1:袁贵仁:预计今年财政性教育经费4%目标能如期实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6日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各地积极地贯彻落实,预计今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将达到2.2万亿元,4%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教育“十二五”规划答记者问

“ 二 五 ”时 期 是我 国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会 的关 十 键 时 期 , 深 化 改 革 开 放 、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是 加 的攻 坚 时期 . 是 贯 彻 落实 教 育规 划 纲要 的关 键 五 也 年 国家 “ 十二 五 ” 规划 纲要 在全 面分 析 国 内外经 济
业 发展 第十 二 个五 年规 划 》 以下 简称教 育 “ ( 十二 五 ” 划 ) 教 ̄ [0 29号 ) 要 求 结合 实际情 况认 规 ( 2 11 , 真 贯彻 执 行 。 为推 动《 国家教 育事 业发 展 第 十二 个五 年 规 划》 的组 织 实施 , 强教 育战 线 以及社 会 增 各 界 对教 育 “ 二五 ” 划 的理 解 与认 识 . 育部 有 关 负责人 在规 划 颁布后 就 规 划编 制过 程 中的一 十 规 教
社 会发 展 形 势 的基 础 上 . 出 了加 快 转变 经 济 发 展 提
方式 、 进经 济 结 构调 整 、 立 现代 产 业 体 系 , 推 建 加快 资 源节 约型 、 境 友 好 型社 会 建设 等 一 系列 国家 经 环
济社 会 发展 重大 战 略举措 推进 “ 二五 ” 育事业 十 教
No8A, 01 . 2 2 Ge e a . 3 n r lNo30
世 界 教 育 信 息
W ol u ainJ u n l r Ed c t o r a d o
21 0 2年 8月上 ( 总第 3 3期 ) 0
推进 “ 二五 " 育事业优先发展 、 十 教 科学发展
教 育部 有 关 负责人 就 教 育 “ 十二 五 ” 划 答 记 者 问 规
为 贯彻 落 实 教 育规 划 纲要 和 国家 “ 十二 五 ” 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新网7月21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下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育部二一二年六月目录一、发展环境1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5(一)指导思想5(二)主要目标6(三)基本思路9三、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11(一)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11(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2(三)完善高等教育体系15(四)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18四、创新国家教育制度19(一)落实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20(二)完善教育公平制度21(三)完善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的制度21(四)完善民办教育制度23(五)建设现代学校制度24(六)创新教育家办学制度26(七)完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26(八)健全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27(九)建立健全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28(十)健全教育督导制度30(十一)改革考试招生制度30五、调整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31(一)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31(二)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35(三)建立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36六、扩大和保障公平受教育机会37(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37(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9(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41(四)提高特殊教育的保障水平42(五)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43(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44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4(一)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45(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46(三)落实教学改革重大举措48(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50(五)完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51八、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协调发展52(一)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52(二)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53(三)推动民族教育加快发展54(四)统筹城乡教育发展56(五)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57九、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58(一)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58(二)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59(三)提高服务国家对外开放能力59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60(一)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61(二)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62(三)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64(四)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65十一、加强教育条件保障66(一)全面落实教育投入政策67(二)切实提高教育投入效益68(三)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68(四)提高学校运行保障能力69(五)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70十二、组织实施71(一)加强组织领导71(二)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73(三)加强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宣传73(四)确保校园稳定安全和谐74为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十一五”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显著,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全面实现,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发展实现重大突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科技三大奖中一半出自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三分之二成果由高等学校完成。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民族地区教育快速发展,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缩小,国家助学制度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教育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教育投入明显增加,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一大批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语言文字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教育改革开放呈现新格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开始实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全面推进。
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上新台阶,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输送了近6000万名毕业生,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左右,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一代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体。
我国教育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迈上由大到强的历史新征程。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教育规划纲要》,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描绘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全国上下积极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相继启动实施一系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完善了公共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出台了若干重大教育政策,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教育,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教育,广大教职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开启了教育改革发展全新的历史篇章。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
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看,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增加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供给。
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和科技创新的新突破,迎接日益加剧的全球人才、科技和教育竞争,迫切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高等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有力地推进教育公平。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迫切需要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作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总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从教育发展看,我国已进入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新阶段。
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必须在“十二五”时期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人才基础和条件基础。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推进教育科学发展迫切要求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为着力点,改变一切不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积极引领教育的变革和转型。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人才。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迫切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教育要发展,条件是基础。
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迫切需要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增强教育的发展实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往往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也是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的根本所在,事关人民福祉。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必将加倍回报于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未来。
“十二五”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克服当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使教育更加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人才和科技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服务,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宏伟目标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先发展为保障,以重大发展项目和改革试点为抓手,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和依法治教的原则,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优先发展与服务全局、促进公平与注重效率、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等重要关系,力争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1.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农村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0%左右,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50%以上,基本实现远程教育班班通,实现县(市)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职业学校专业实训基地达标率达到8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毕业生就业率进一步提高,一批学科进入世界前列。
义务教育阶段新增教师具备高一级学历的比例达到85%以上。
完成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
2.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
初步建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基本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教育体制更富活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制度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并保持稳定增长。
教育法制更加完善。
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氛围。
3.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重明显提高,初步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