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进场中国
NIKE在华本土化经营营销策略分析

NIKE在华本土化经营营销策略分析摘要:随着当今社会不断的进步,大众的审美眼光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体育行业也在快速发展,随之也出现了很多体育用品品牌,以耐克为代表的国际品牌抢占了中国的市场份额,并长期保持其在华体育用品市场的龙头地位,甚至还在不断地扩大,导致体育用品公司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激烈的竞争格局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本文从体育用品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分别分析了耐克在中国本土化经营营销策略,找出其现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用品;中国市场;本土化营销;耐克1 绪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体育运动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体育用品都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体育用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加。
本文将研究对NIKE在华本土化经营策略的成功实施,从而分析其营销策略对于中国体育品牌的全球化发展,使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得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接下来本文以NIKE在华本土化经营营销策略为例,分析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在中国营销中的情况。
1.1 研究背景中国的人口数量不断递增,人们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伴随着体育用品市场前景宽广,不管是相对国外还是国内体育用品产业,都必须在中国的市场上进行营销,在各品牌中的竞争尤为激烈。
通过数据可以得出,中国当前的实体经济是相对匮乏的,消费力仍需要提高,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每个品牌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营销市场,并在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组合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有效地推动消费者需求并实现公司的市场目标,塑造和打造品牌的影响力。
1.2 研究目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几年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以李宁国产品牌为代表的体育用品行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压力,在国外市场也发展不利,以耐克为代表的国际品牌正在中国市场不断扩大,体育用品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在持续进行中,从而分析NIKE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发展模式。
1.2.1 理论价值该文以本土化经营策略视角,重点分析耐克在中国商业策略的实施及其成功,了解耐克营销策略的优缺点,从而为国内公司的国内发展和海外扩张提供建议,以便中国体育用品公司可以学习,从而也使耐克能在中国市场更适合的进行本土化营销策略。
耐克入驻天猫(耐克入驻天猫时间)

耐克入驻天猫(耐克入驻天猫时间)近日,耐克宣布正式入驻天猫,成为该电商平台的重要合作伙伴。
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购物选择。
据悉,耐克入驻天猫的时间是在近期,这也意味着耐克将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耐克是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品牌,其以“Just do it”的品牌口号而闻名于世。
耐克通过不断创新和引领潮流的设计,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运动品牌之一。
作为一家拥有多年历史的品牌,耐克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体育事业的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耐克也开始加强在中国的市场布局。
入驻天猫是耐克重要的一步,它将为耐克带来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天猫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销售平台,耐克的入驻将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购买到耐克的产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耐克入驻天猫意味着什么?首先,消费者将能够更加方便地购买到耐克的产品。
在天猫上,消费者可以浏览到最新的耐克产品,随时随地进行购物。
其次,天猫上的耐克产品将拥有更加丰富的选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最适合的商品。
此外,耐克入驻天猫还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优惠和福利。
天猫上的耐克产品将会有更多的促销活动和折扣优惠,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加划算的购物体验。
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还可以享受到天猫提供的优质售后服务,让消费者放心购物、满意消费。
总之,耐克入驻天猫是一件好事,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也为耐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耐克的品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好处。
耐克:在中国遭遇瓶颈

后奥运时代的耐克上海外滩罗斯福公馆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家族旗下的私密会所,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它迎来了耐克大众化市场部的一场重要会议。
主持者是耐克大中华区市场副总裁司马裴(Simon Pestridge),讨论的议题是“Move China”(“让中国人运动起来”),这正是这家体育用品行业巨头目前最纠结的问题。
在2013财年,耐克大中华区收入为24.5亿美元,而北美区的收入达到103.8亿美元。
耐克首席财务官曾警告大中华区的收入在接下来的半个财年还将会同比下滑。
不仅仅是2013财年。
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耐克一直处在一系列的麻烦之中。
耐克首席执行官马克·帕克将中国和北美看成是公司的两大销售区域。
在刚刚结束的2013财年,耐克大中华地区收入同比下降5%;耐克北美地区的收入则增长了18%。
实际上在耐克财报公布的销售区域中,只有大中华地区下滑,其他地区都在增长。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其间运动品牌一直是招商的争夺对象,几乎从北京申奥开始,无论是CBD中心还是城乡结合部,无论是耐克、阿迪达斯,还是匹克、阿迪王,所有的运动品牌都在疯狂开店。
但从2011年开始,这种“品牌+批发”的扩张方式开始出现拐点,市场层面已经出现饱和。
于耐克而言,销售业绩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下滑,至2012年业绩一片惨淡。
但此前几年的火爆场面让耐克过于乐观,几年的大批量生产为耐克制造了巨大的库存。
耐克所创造出的历史太过辉煌,已经在中国经营了30年的它仍然是体育用品市场无可争议的领先者。
可从2012年年初开始,耐克在中国市场的头等任务已变成了清理库存,其在华订单增速逐季放缓就是最好的说明。
耐克2012年第三、第四财季和2013年第一、第二财季的情况显示,其在华订单的增长情况分别为24%、5%、-5%和-6%。
中国市场基数太大一度是耐克市场部一部分人的借口,马克·帕克在投资者会议中称,耐克之所以会在中国市场上受挫,是因为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耐克体育在中国建厂的原因

耐克体育在中国设厂的原因一、品牌简介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Beaverton的耐克公司是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制造商。
该公司生产的体育用品包罗万象:服装,鞋类,运动器材等。
耐克公司用自身骄人的业绩印证着其创始人比尔·鲍尔曼曾说过的一句话:"只要你拥有身躯,你就是一名运动员。
而只要世界上有运动员,耐克公司就会不断发展壮大。
"二、耐克中国1980年距离其国际公司仅两年,NIKE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NIKE 生产联络代表处。
之后,NIKE秉承“Local for Local”(在哪里,为哪里)的观念,不仅将先进技术引入中国,而且全心致力于本地人才、生产技术、销售观念的培养,取之本地,用之本地,在中国取得了飞速进展。
1996年,正式在中国成立了全资子公司NIKE(苏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设立分公司(香港也于2002年1月作为分公司并入中国区)。
此后,NIKE又在中国的福建、广东、广西、山东等地设生产基地。
例如:位于广东省东莞高陟镇,主攻高端篮球鞋生产的裕元鞋业公司。
位于莆田涵江西天尾镇洞湖口,主攻DUNK鞋子的生产的福建大丰集团子公司福建协丰鞋业有限公司。
位于广东省番禹市榄核镇,主攻户外运动以及凉鞋生产,NIKE的AGG系列户外鞋大都是产自该厂。
位于山东青岛胶州市经济开发区,主攻Air Max 以及Shox篮球鞋和跑鞋的生产的青岛昌新鞋业有限公司。
此外在台湾地区还有FT1,FT2,FT4,FT8,PC3,FTSS和PC8几家代工厂,主攻高端篮球鞋和鞋样的生产。
三、原因简析在中国这些地区建设公司的原因与优势包括如下几点:1)鞋子的生产属于体力劳动。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降低生产成本。
2)宽松的市场政策。
3)在中国的这些一线城市具有较为开放的市场。
4)较为廉价的生产原料5)盲目的消费观念(例如索要发票的习惯)6)持续高速发展的经济。
7)税收(虽然已经不再具有极大地吸引力,但相对其他国来讲还是优惠些)四、小结美国本土品牌有80%以上的东西是MADE IN CHINA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是由于美国生产成本太高,为了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很多大集团设厂在亚洲,包括中国,越南,台湾等地,然后再运到美国销售。
外企进入中国市场成功案例

外企进入中国市场成功案例
1.麦当劳: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之一,于1990年进入
中国市场。
在中国,麦当劳成功地将其品牌和产品适应了当地市场,并且不断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新产品,如麦辣鸡腿堡和炸鸡翅等。
如今,麦当劳已经成为中国快餐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2.耐克:耐克是全球著名的运动鞋和运动服装品牌,于1980年代进
入中国市场。
耐克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得益于其强大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营销策略,如与中国篮协、中国足协等体育组织合作,以及赞助中国奥运代表团等。
此外,耐克还不断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和款式。
3.宝洁:宝洁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旗下拥有许多知名品
牌,如汰渍、飘柔、海飞丝等。
宝洁于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不断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和营销策略,如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合作,成功地在中国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
耐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资料

耐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
————拉里·赖特全球最大的运动产品制造商Nike最新一季的获利上升10%,超出先前市场的预测,而在大中华市场的营收与获利也都呈现明显成长,未来订单成长率更是全球之冠,显示大中华市场已经成为Nike在海外最重要的营收成长来源,Nike在中国运动产品市场的龙头地位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根据Nike的财报,今年6~8月的全球单季营收达到44.68亿美元,其中大中华市场营收为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1%,而大中华市场虽然只占整体Nike品牌营收的10.29%,但从今年9月到2011年1月的预计出货总额来看,大中华市场大幅上升25%,位居Nike各销售地区成长率的第1名。
Nike在财报中强调,中国市场无论在短期与长期表现上,都具有强劲的成长潜力,而篮球运动相关的产品销量在中国持续高速成长,Kobe系列产品更在零售市场上持续痛宰对手。
中国市场研究集团总经理Shaun Rein认为,中国与其它新兴市场占据Nike将近65%的海外营收,也是未来5年内最重要的获利增长来源,而且Nike在中国的销售据点已经从原本的上海、北京等地,逐渐深入扩张到东莞、苏州等二、三线城市市场,显示出Nike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据了解,Nike与李宁是目前中国运动产品品牌前两名,但2009年Nike在中国市场的营收成长率只有21%,低于李宁的25.4%,而且Nike在一线市场与高端产品的销售成长已经出现明显减缓,不得不调整产品策略,宣布在明年将中国的产品价格下调15%、推出平价销售策略,试图打入李宁深耕已久的二、三线市场。
目前Nike球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价约为每双500~1,000元人民币(下同),但中国本地品牌则相对便宜20%~50%,就算在降价15%之后,Nike在售价上仍然处于劣势。
分析师认为,Nike最大的优势就是品牌形象与极高的品牌忠诚度,这是其它低价产品难以匹敌的地方。
北京NIKE折扣店,工厂店详解

北京目前据我所知只有5家工厂店(Nike Factory Store 也就是换季优惠店),分別是马连道店,皂君庙店,青年路店,五道口店还有东四环燕莎奥特莱斯店。
第5站:易初莲花NIKE工厂店——马连道NIKE工厂店:先乘319在东升园站上车,在国家工商总局站下车;换乘45,在红莲南路西口站下车;大约1个小时多点。
=========================
我回来了!去的青年路、马连道和五道口!坐车都快把我坐散了!小有收获!个人感觉五道口的鞋还不错!马连道的衣服比较好!青年路的样式比较多!期待青年路ADIDAS和REEBOK的工厂店早日开张!到时三个店一起逛就爽歪了[em03][em03]
三、逛街总有又累又渴的时候,去麦当劳买喝的,人多又挤;去路边买瓶矿泉水,万一假冒伪劣呢;去咖啡店品咖啡,价格有点高,心里还惦记着橱窗中没买到手的新款时装。。。那么建议您去商场地下超市买自己喜欢的饮料,货真价实,质量、卫生都有保障。
附:北京折扣店一览表
1、法雅折扣店
金融街,中国电信、移动的大楼往东一点有条南北方向的赵登愚路,在这条路西,名字挺显眼的,店南路口有个加油站。
一、商场大折返券已不是新鲜事。根据多年经验现身说法:如果参加了返券活动,不要急于将手里的券花出去,先将自己近期准备要买的东西列一个清单,看看哪些需要用现金,哪些可以用券,这样就不会陷入循环购物的怪圈,还可以买到实用的东西。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实惠的东西,将返券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做一个聪明的买家。相信你会做到。
耐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介绍

耐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介绍公司简介费尔.奈特(Phil Knight)于1964年以500美元创立了Nike公司时,做梦也想不到会成为现今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品牌。
本文将为大家揭开Nike成长过程之谜,并特别着力于Nike 90年代大放光芒的关键-新产品发展策略。
在1972年,奈特和鲍尔曼终于自己发明出一种鞋,并决定自己制造。
他们把制作任务承包给劳动力廉价的亚洲工厂,并给这种鞋取名叫耐克,这是依照希腊胜利之神的名字而取的。
同时他们还发明出一种独特标志Swoosh(意为“嗖的一声”),它极为醒目、独特,每件耐克公司制品上都有这种标记。
简言之,Swoosh就是NIKE的那个标志创建初期: 60-70年代提到Nike的历史,必须回溯至1958年,当时的创办人费尔.奈特还只是个奥勒岗(Oregon)州立大学田径队选手,经常在练习时,向教练包尔门(Bowerman)抱怨美国从没有生产过一双真正好的运动鞋。
奈特主修会计学,毕业后返乡任教于波特兰(Portland)。
1964年,奈特与他的教练包尔门各出资500美元,成立了运动鞋公司,取名为Nike,源自希腊语,喻「胜利」之意。
公司草创初期,奈特利用自己在运动界的关系,来往穿梭于各田径运动会场上,设摊销售他的跑步鞋。
当时的产品则购自日本,他经常认为美国设计的运动鞋必定潜力无穷。
70年代初,奈特开始着手落实自行设计鞋子的构想,同时经过审慎地研究调查后,发现市场需求已足以支撑他建立自己的生产线。
不过,最后还是决定先借助日本的生产经验,1972年奈特与日本方面签定第一张合约,正式生产完全美国设计的Nike运动鞋。
随后的几年,日元持续升值,人力成本高涨,使得在日本生产鞋子的代价愈来愈高。
此时,Nike已累积了基础稳定的海外生产经验,便将触角伸至其它更多国家的生产厂商。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Nike于1975年将日本生产线转移至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韩国与台湾。
成本大幅下降后,让Nike有更丰沛的资源去从事研发工作与行销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克进场,国足赢得再多,都和阿迪达斯没什么关系了
中国球迷过了一个难得的舒爽周末。
在周六进行的亚洲杯小组赛第一轮比赛中,国足以1:0击败沙特取得了开门红,在小组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的同时,也结束了18年遇沙特不胜的尴尬纪录。
除了球队和球迷,最高兴的要属耐克了。
王大雷扑出点球后的振臂、于海任意球破门后冲着观众席欢呼,这些特写镜头不但登上了第二天各大报纸和网站的头条,还被一次次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上重复播出,球衣左上角那个象征胜利的耐克logo也赚足了眼球。
一周前,这家美国运动服饰品牌刚刚取代了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阿迪达斯,成为国足(中国之队)新的赞助商。
从今年开始,旗下的12支男女国字号球队都将身着耐克装备征战国际比赛。
而中国男足与沙特队的这场比赛则是国足更换赞助商之后的首次公开亮相。
耐克为国足提供了一份总价值在10亿元以上的“巨额合同”,将每年为国足提供亿元的运动装备和赞助费,合约期长达12年,到2026年结束。
这份合同也宣告阿迪达斯与国足的长期合作结束,从1979年中国足球队重回国际足联,阿迪达斯就是国足的官方运动装备赞助商。
在合作了35年之后,阿迪达斯选择了退出。
阿迪达斯与国足合作超过半个世纪
挑选出任意两个时期的国足球衣,无论隔得多远,你都能马上找到许多共同的设计元素:红白的配色,干净不花哨的图案,衣身或者衣袖上的那个阿迪达斯经典的三条杠,德国人的坚持和顽固一览无余。
1979年,中国足球队重新加入国际足联,备战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向全国直播国足的比赛。
在1950年代就为中国队提供过装备的阿迪达斯明白,推广自身品牌的绝佳机会来了,于是他们很快与刚刚独立的中国足协接触,成为中国国家足球队历史上第一家比赛装备赞助商。
这一赞助就是35年,其间中国足球经历过高潮和低谷,但这家公司一直没有选择离开。
反而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开启,电视与互联网的普及逐步增加投入。
1999年,阿迪达斯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三年,它与中国足协签定了5 年的赞助合约,每年的赞助额超过1700万人民币;2003年,中国队历史性打入世界杯后的第二年,阿迪达斯与国足提前续约6 年,总赞助金额为8000万/年。
即便在成绩不佳,足球环境被打假整风搞得狼狈不堪的2010年,阿迪达斯仍然选择续约4 年。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最后一刻,中国足协仍希望阿迪达斯能够继续续约的原因。
1月 3日,由于耐克的报价远高于阿迪达斯的心理价位,足协与阿迪达斯公司的最后一轮谈判破裂,阿迪达斯正式退出。
国足近年战绩不佳是阿迪退出的直接原因
赞助中国国家队并不能给阿迪达斯带来多少直接的收入——中国队的球衣销量从来不会影响公司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国家队每年在国际大赛上的露脸机会——被电视机前几千万上亿观众收看的机会,才是阿迪加斯愿意每年投入几千万的原因。
是的,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年不定次数的电视广告。
这也意味着,国足的成绩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这笔广告费的投放的效果:成绩越好,在各类比赛中踢的场次就越多,电视转播次数就越多,关注的人数也随之上升。
阿迪达斯甚至将成绩作为合同条款进行了事先约定,比如在1999年的合约中规定,如果中国队打进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将会提供额外的奖金。
而中国队历史性地杀入世界杯后,阿迪还送上了一份当时看来的天价合约——赞助费从每年的1700万一下子涨到了8000万。
但无论对于中国队还是对于阿迪来说,这样的奇迹还是太少了,过去10年更像是一场不断循环的噩梦。
阵容老化,主力球员青黄不接,频繁换帅,足坛打假打黑都加剧了球队的动荡,国足在国际赛场上节节败退。
在2002年打入韩日世界杯之后,中国队似乎就中了世界杯的“魔咒”。
过去三届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中国队均在预赛阶段就宣告出局,连亚洲十强都难以挤进;不仅难以冲出亚洲,连亚洲强队的地位都宣告不保。
在1996、2000和 2004年亚洲杯分别获得第五、第四和亚军后,中国队在随后两届亚洲杯小组即遭淘汰,令球队和足协颜面扫地。
以至于最后出现了“不小心”小组出线后还得改签机票的尴尬,因为原本的机票只订到了小组赛最后一场。
在这些重大赛事中提前出局,意味着国足每年减少数十场重大比赛的机会,到最后只能靠国际友谊赛、热身赛这些不痛不痒的比赛来“露脸”。
一面是球队成绩下降,一面是赞助费的不降反升,阿迪达斯终于失去了耐心。
业绩压力让阿迪不能舒服的花钱了
绑定重要的体育赛事和项目,特别是足球,是阿迪达斯进入中国后一直以来最重要的品牌推广手段。
就像我们在前面所说的,在进入中国的第三年——1999年,阿迪达斯就与中国足协签定了5 年的长约,并经过数次续签将赞助金额从每年1700多万上升到了数亿元;除此之外,阿迪达斯还曾赞助了多只中超俱乐部,包括大连实德、北京国安和后来崛起的广州恒大。
阿迪达斯——中国人亲切地称之为“阿迪”,这个品牌也越来越多地被人所熟识。
截至2014年,阿迪达斯大中华区7600家店铺创造了全球14%的业绩,生产全球超过一半的产品,并成为消费者认知度最高的体育服饰品牌。
这种做法一度有良好的销售业绩作为背书。
在入华的前10年,阿迪达斯的业绩一直保持着的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门店数超过了4000家(其中有一半是在2005年之后开设),当时的CEO Herbert Hainer表示,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耐克,并将通过北京奥运会在各方面全面赶超耐克。
阿迪达斯为北京奥运会开出了一张高达13亿的支票,成为奥运会官方赞助商,意味着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的所有工作人员、自愿者、技术官员以及中国奥运代表团成员届时将穿着印有“ADIDAS”标志的体育服饰。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在奥运会对于销售的促进作用上却表现得过于乐观,导致在奥运会前要求经销商大量进货,而这些存货最终不得不通过打折促销的方式消化,品牌和经销商损失惨重。
2009年,阿迪达斯在华关闭了200多家专卖店,销售额也下降了16%。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此后的欧洲债务危机让包括阿迪在内的运动品牌销售遭遇到巨大打击。
2013年,阿迪达斯全球业绩出现负增长。
大中华区在走出库存泥淖后,通过新一轮的向低线城市的扩张,阿迪达斯重新实现了收入的增长,不过好景不长,收入增长率很快从2011年的23%降到了2013年的7%。
业绩压力让阿迪达斯不得不更加重视它所花出去的每一份钱——控制成本,因此在赞助中国国家队的问题上,阿迪达斯与中国足协进行的谈判,要求降低每年的赞助金额,考虑到国家队的战绩和曝光量,这并非是不合理的要求,他不愿意也花不起每年8000万的费用了。
耐克长线投资,更加看好未来
如果没有耐克耍出这份每年亿元的大单,国家队的小伙子们可能还会继续穿着同一个品牌的球衣。
早在四年前,阿迪达斯与国家队上一份合约到期时,耐克就想要“插一脚”。
那个时候,它刚刚拿下了中超长达10年的赞助合同,在2009年赞助16家俱乐部各500万人民币的装
备外加150万资金。
以后,每年按照10%递增,到2018年的时候,年度总赞助费达到3000万美元。
四年后,耐克如愿。
你会发现无论是四年前的中超合约,还是这一次的国家队赞助,年限都超过了10年,这既符合迫切需要稳定发展环境的足协和中超公司的需求,同时也表明了耐克对自身未来业绩的信心。
这种信心并非毫无根据,尽管大中华区的业绩并不出色,但耐克全球业绩保持了快速增长。
如果我们用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耐克的确处于公司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两家公司都明白,抓住年轻人的重要性。
不同的是,阿迪达斯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通过寻找看上去很酷的代言人,或者与设计师推出联名品牌,来展现品牌特性的方式。
比如它和山本耀司、Stella McCartney合作推出联名品牌,选择非运动员如陈奕迅作代言人,这些做法在中国市场一度非常管用:它让年轻消费者认为阿迪达斯就是时尚的代表,而过去三年大中华区收入的增长也很大程度上来自自己旗下三叶草,NEO品牌的热销。
而耐克正在通过改变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去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
比如在中国赞助马拉松,组织人们参加夜跑,鼓励人们通过NIKE Running记录数据;比如他们推出Flyknit技术,同时把跑鞋喷上五彩斑斓的颜色,告诉你跑步也可以很时尚——配上一双好看的拥有袜子般触感的鞋子;他们还在大中华区开设的女性店铺,把紧身运动裤、瑜伽鞋这些古怪的单品推销给热爱生活的女性。
这些业务并不像多开一家店铺那样可以迅速形成销售额,就像赞助中国国家队一样,你无法指望球队可以每个晚上都拥有击败沙特时的运气和表现。
刚刚进场的耐克,没有人知道等待它的会是什么。
或许正是因为对局势失去掌握,阿迪才最终选择了理性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