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的紧急救护(一)

合集下载

急性中毒患者急救原则

急性中毒患者急救原则

急性中毒患者急救原则急性中毒是指毒物在短时间内通过气道、消化道或皮肤、粘膜大量进入人体后,迅速造成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急性中毒患者方面的急救原则,供大家参考。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原则1迅速脱离现场:急性中毒发生后,应迅速将受毒害人员移离现场至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以免毒物继续侵入。

医务人员根据病情迅速进行分类,以保证对重症病人的全力抢救;同时对一般病员加强观察,予以必要的检查和处理,特别要注意毒物对机体的潜在危害,以免贻误治疗。

救护人员在现场急救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如佩带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等,同时有人监护,以便掌握情况,及时紧急处理。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当皮肤被酸、碱灼伤或被易于经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当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特别要注意清洗受污染的毛发,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

忌用热水冲洗。

在急救现场不强调使用中和剂,以免贻误治疗。

对眼化学灼伤患者,及时、充分地冲洗是减少组织损伤最重要的急救方法,可就近用自来水冲洗,时间一般为10~15min。

吸入中毒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清新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3 心、肺、脑复苏:患者被救出事故现场后,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4对意识丧失患者,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及时除去口腔中的异物。

5特别解毒剂的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方法的中毒,解毒治疗开始越早越好。

在现场急救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治疗。

在病因一时不能明确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查找原因,以免丧失抢救时机,其治疗要点是维持心、肺、脑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疗法。

经现场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根据病情迅速而安全地转送至附近医院或有关医院进一步抢救与处理。

急性中毒院前急救通则(一)立即停止接触毒物,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1、毒物由气道吸入者立即将其撤离中毒环境,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注意要在中毒环境的上风口。

常见中毒的急救(N1)

常见中毒的急救(N1)

常见中毒的急救(N1)引言概述: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摄入或接触有毒物质后引起的生理或生化反应。

常见中毒的急救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中毒者的生命。

本文将介绍常见中毒的急救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一、化学品中毒的急救1.1 确认中毒物质:首先要尽快确认中毒者接触的化学品是什么,以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1.2 紧急处理:立即将中毒者从中毒源处转移,避免继续接触有毒物质。

如有呼吸困难或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1.3 就医救治:及时送中毒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告知医生中毒的情况,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食物中毒的急救2.1 呕吐处理:如果中毒者尚有意识,可以让其喝些盐水或温开水催吐,将体内毒素排出。

2.2 补充水分:中毒后会导致脱水,应及时给中毒者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2.3 就医治疗:对于严重中毒者,应立即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三、药物中毒的急救3.1 呼吸道通畅:如果中毒者呼吸困难,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人工呼吸的方式帮助呼吸。

3.2 控制症状:根据中毒者的症状,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如抗生素、解热药等。

3.3 就医治疗:药物中毒往往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处理,应及时送医院就诊,接受相应的治疗。

四、动植物中毒的急救4.1 紧急处理:如果中毒者被毒蛇、毒虫咬伤,应立即将伤口处清洁,避免毒素扩散。

4.2 局部处理:对于植物中毒,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患处,避免毒素继续渗入皮肤。

4.3 就医治疗:动植物中毒后,应尽快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以免症状加重。

五、化学气体中毒的急救5.1 通风处理:中毒者应尽快转移到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避免继续吸入有毒气体。

5.2 氧气治疗:对于严重中毒者,可以给予氧气治疗,帮助中毒者恢复呼吸功能。

5.3 就医救治:化学气体中毒后,应立即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以减轻中毒对身体的影响。

急性中毒现场处理措施及窒息救护

急性中毒现场处理措施及窒息救护

急性中毒现场处理措施及窒息救护急性中毒现场处理措施及窒息救护(1)切断毒源,包括关闭阀门,加盲板、停车、停止送气、堵塞“跑、冒、滴、漏”,使毒物不再继续侵入人体和扩散。

逸散的毒气应尽快采取抽毒或排毒,引风吹散或中和等办法处理。

如跑氯可用废氨水喷雾中和,使之生成氯化铵。

(2)搞清毒物种类、性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既要抢救别人,又要保护自己,莽撞地闯入中毒现场只能造成更大损伤。

(3)尽快使患者脱离中毒现场后,松开领扣、腰带,呼吸新鲜空气。

如果有毒物污染,迅速脱掉被污染的衣物,清水冲洗皮肤15分钟以上,或用温水、肥皂水清洗,同时注意保暖。

有条件的厂矿卫生所,应立即针对毒物性质给予解毒和驱毒剂,使进入人体内的毒物尽快排出。

(4)发生呼吸困难或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氰化物类剧毒中毒,禁止口对口人工呼吸)。

有条件的立即吸氧或加压给氧,针刺人中、百会、十宣等穴位,注射呼吸兴奋剂。

(5)心脏骤停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心脏注射“三联针”。

(6)发生3人以上多人中毒事故,要注意分类:先重者后轻者,注意现场的抢救指挥,防止乱作一团。

对危重者尽快地转送医疗单位急救,在转运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脉搏等变化,并重点而全面地向医生介绍中毒现场的情况,以便于医生准确无误地制定急救方案。

发生中毒窒息的救护方法(1)抢救人员进入危险区必须戴上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护用品,必要时也给中毒者戴上,迅速把中毒者转移到有新鲜风流的地方,静卧保暖。

(2)如果是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虽已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在清除中毒者口腔和鼻腔内的杂物使呼吸道保持畅通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若心脏跳动也停止了,应迅速进行心脏胸外挤压急救,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3)如果是硫化氢中毒,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要用浸透食盐溶液的棉花或手帕盖住中毒者的口鼻。

(4)如果是因瓦斯或二氧化碳窒息,情况不太严重时,只要把窒息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场地稍作休息,就会苏醒,假如窒息时间比较长,就要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中毒病人主要救护措施

中毒病人主要救护措施

中毒病人主要救护措施引言中毒是指人体内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这些物质可以是化学物质、毒素或药物。

中毒病人的抢救工作对于保护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毒病人的主要救护措施,并提供几种常见中毒的处理建议。

中毒病人的主要救护措施1. 确定中毒类型在进行救护工作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中毒的类型,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

常见的中毒类型包括药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和食物中毒等。

通过了解中毒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可以为救护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2. 紧急救护•紧急呼叫急救车辆:如果中毒病情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详细的中毒情况描述。

•呼吸道管理:对于意识不清或呼吸困难的中毒患者,需要确保呼吸道通畅。

如果有异物阻塞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直到专业医生抵达。

•补充氧气:对于严重中毒的病人,常常会出现缺氧现象。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给患者补充纯氧气,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3. 中毒物质处理•药物中毒的处理:对于药物中毒病人,首先需要尽快排除体内残留药物。

可以通过洗胃、使用活性炭或排尿增加药物排泄来实现。

同时,根据中毒药物的类型,可以给予相应的解毒剂进行中和作用。

•化学物质中毒的处理:化学物质中毒的处理依赖于中毒物质的种类。

在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并避免物质进入眼睛或口腔。

对于吸入有毒气体造成的中毒,应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中,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食物中毒的处理:对于食物中毒病人,最重要的是立即停止摄入有毒食物,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毒素排出。

此外,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尽早就医。

4. 监护和支持治疗•监护:持续监测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

如有必要,进行血气分析以评估病情。

•支持治疗:根据病人中毒程度的不同,可以给予补液、电解质平衡调节、对症治疗等。

对于严重中毒病人,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或使用床边血液透析等技术。

常见中毒的处理建议1. 药物中毒•常见症状:药物过量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急性中毒救援预案

急性中毒救援预案

急性中毒救援预案1. 神经性急性中毒(1)一线救援措施- 迅速将患者远离中毒源,确保自身安全。

- 观察患者呼吸和意识情况。

- 如患者停止呼吸或无意识,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 若患者有呼吸困难,放置在休息位,并确保通畅的呼吸道。

- 如患者呕吐,保持呼吸通畅,并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

(2)紧急就医措施- 紧急拨打急救电话,报告患者症状和所接触或摄入的中毒物质。

- 当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时,将患者移动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保持体温正常。

2. 化学性急性中毒(1)事故现场处理- 立即避免进入中毒区域。

- 关闭中毒源,并采取隔离措施,确保不再进一步暴露。

- 快速评估事故现场的风险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下一步行动。

- 如患者身上有化学物质残留,立即将其移除,并用清水冲洗皮肤。

(2)救援措施- 如患者有意识,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保持体温正常。

- 如患者呼吸困难,确保呼吸通畅,并为其佩戴呼吸器具。

- 清除患者身上的接触污染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和眼睛,避免用化学物质清洗。

- 如果患者服用了毒物,不要诱导呕吐,应立即就医。

(3)就医前准备- 要给就医的医疗机构提供详细的事故信息,并告知接触或摄入的化学物质。

- 最好携带有关物质的标签或包装,以便医生快速识别中毒物质。

- 如可能,与当地毒物信息中心联系,以获得更详细的指导。

3. 食物中毒(1)迅速采取措施- 立即停止食用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

- 如患者意识清醒,让其漱口,以帮助去除可能残留在口腔中的毒物。

- 如患者有恶心或呕吐,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并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

(2)联络医疗机构- 紧急拨打急救电话,报告患者症状和可能食用的食物。

- 如果可能,收集食物样本,以便医生分析毒物成分。

(3)病情观察和护理-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呕吐、腹泻、头痛等。

- 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适当的药物和液体补充治疗。

- 遵循医生的处方,并严格控制饮食,以帮助恢复。

4. 药物中毒(1)拨打急救电话- 紧急拨打急救电话,报告患者症状和可能摄入的药物。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处置方案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处置方案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处置方案一、事件概述职业中毒是指长期从事某项职业而导致的疾病。

那么,当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以下是处理方案。

二、紧急处置步骤1. 环境处理首先,要尽快将中毒患者从中毒现场撤离出来,并将现场与外界隔离。

在处理中毒现场时,一定要戴好防护装备,以免污染自己。

另外,要关闭供气、供水和排放的电源设备,以减少中毒物质的进一步蔓延。

2. 救助伤员确定中毒患者人数后,应将其迅速送往医疗机构。

在送往医疗机构之前,应先进行简单的紧急救治,如停止中毒源、给予个体急救等。

在送往医疗机构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意外,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

3. 污染清理对于现场环境和中毒物质的处理需要非常小心,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不能随意进行。

污染的物品和设备应严格隔离和采取安全处理措施,以防范中毒物质继续散播和残留,造成二次污染。

4. 信息公开当中毒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向社会公开事件的基本信息和处置措施,以便于大众了解事件的性质和对策,给人们提供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同时,还要通知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应急处理和协调工作,加强监测和控制,尽可能地减少中毒人数和环境污染。

三、应急处置措施1. 立即报警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报警。

报警的同时,还要进行现场管理,防止中毒物质进一步扩散,切断污染源。

通知相关救援、应急机构、专业人员等进行救助和处置。

2. 及时救护对于中毒患者,要及时进行紧急救护,先停止中毒源,再给予急救措施。

根据中毒程度和病情,可使用各种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输液和血透等。

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3. 保障群众安全在处置过程中,要以民生安全为重。

如果有可能的话,应尽可能地向群众提供安全的住所和食品。

防止群众接触中毒物质,增加负担。

四、结语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是一种很危险的事件。

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必须要第一时间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措施。

依照上述紧急处置步骤和应急处置措施,做好事故处置和后续的控制和预防工作,是防治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重要保障。

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

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

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推荐文章食物中毒怎样急救及其预防方法热度:氨气中毒急救处理措施有效热度:幼儿食物中毒急救方法热度:发生食物中毒时如何急救处理热度: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热度: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是指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器官功能障碍。

急性中毒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必须尽快作出诊断与急救处理。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l.进入现场抢救(1)现场空气中被有毒气体或蒸气污染,如患者己昏迷在内,或不能自行脱离,首要任务是将患者迅速救出现场,应根据现场条件,采取紧急措施,如向内送风等,进入现场救护者应配带防护设备,同时有人进行监视,并立即呼救,准备下一步抢救及送医院等工作。

(2)任何原因致现场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4%(尤其是低于10%)时,可使人立即意识丧失或电击式死亡,抢救措施同上。

(3)在以上情况下,切忌在毫无防护措施下进入现场抢救,因为现场可使抢救者立即昏迷,造成更多人中毒,使抢救工作更为困难。

2.抢救出现场后紧急处理(1)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在施行口对口呼吸时,施术者应注意不可吸入患者呼出气味,以防发生意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鼻腔、口腔内分泌物,除去义齿等。

(3)如呼吸急促、表浅,应进行人工呼吸,针刺内关、人中、足三里注射呼吸兴奋剂。

(4)检查有无头颅、胸部外伤、骨折等。

(5)立即转送医院,并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去医院途中要有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陪同,继续进行抢救,并做好记录。

3.初步清除毒物(1)强酸、强碱致皮肤、眼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彻底冲洗。

(2)口服中毒者如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可先饮水300ml,然后用筷子、手指等物刺激软腭、咽后壁及舌根部催吐,吐出物保留待检查,但口服腐蚀剂或惊厥、休克者禁用。

急诊科救护 急诊科救护急性中毒

急诊科救护 急诊科救护急性中毒

常用药物
双解磷、氯磷定、 双复磷、碘解磷定
使用原则
尽早使用
(中毒72小时后效果差)
(1)M-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阿托品、654-2)
(2)N-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美加明、潘必定)
(3)中枢性抗胆碱药 (东莨菪碱、苯那辛)
早期、足量、反复给药直至 出现“阿托品化”
即刻护理 洗胃护理 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心理护理
恢复胆碱酯酶活力,解除N样症状 黄金搭档:阿托品+氯解磷定
注意:早期足量给药、稀释后慢推或者慢滴、在碱液 中不稳定、碘解磷定刺激性强避免输液漏液
即刻护理 洗胃护理 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心理护理
什么是“阿托品化”?
瞳孔较前 扩大
口干、 皮肤干燥 肺啰音消失
心率 >100次/分
颜面潮红
体温轻度升高
意识障碍减轻
■对氧磷
■亚砜
对硫磷 内吸磷
敌百虫
■敌敌畏
毒性成倍增强
有机磷农药+胆碱酯酶
磷酰化胆碱酯酶
(无水解乙酰胆碱功能 )
效应器抑制、衰竭
清洁工人——垃圾
乙酰胆碱大量堆积 效应器过度兴奋
(二)病情评估与病情判断
1
中毒史
种类、剂量 中毒途径 时间、经过
2
临床表现
M样症状 N样症状 CNS症状
3
辅助检查
CHE测定 分解产物测定
洗胃 注意
72小时内洗胃2~3次
选择恰当的洗胃液
先留取胃内容物标本送检, 后洗胃
消化道毒物的清除注意事项
导泻 注意
洗胃结束后勿拔除
经胃管注入导泻药
胃管
可用硫酸镁、硫酸钠导泻
洗胃液包括清水、生理盐水、NaHCO3、 1/5000 KMnO4 等 洗胃液每次注入量为200~300ml 洗胃液温度为35 ℃~37 ℃,温度过高可使 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使毒物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中毒的紧急救护(一)
储媛媛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急性中毒概念、现场判断要点、现场急救原则、特效解毒药的应用
2. 熟悉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3. 熟悉毒性的程度分级
4. 了解毒物的分类
5. 了解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内容介绍
1. 中毒、毒物的概念和分类
2. 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3. 毒性的程度分级
4. 中毒的分类
5. 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6. 急性中毒的现场判断要点
7. 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T_e
一、中毒、毒物的概念和分类
B_e
(一)中毒
当某些外源性物质接触人体或进入体内后,与人体组织发生生物物理或生物化学变化,引起相应器官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患者发生暂时或持久性损害的过程,成为中毒。

(二)毒物
1.定义
凡引起中毒的物质统称为毒物。

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毒物和非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药物适量时具有治疗的作用,过量后则称毒物。

2.分类
(1)工业毒物:如废气、原料、辅料、废弃物等。

(2)药物。

(3)农药:如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4)动物性毒物:如蛇毒、蜂毒等。

(5)植物性毒物:如豆角--血球凝集素、皂苷。

(6)军用化学毒剂:如芥子气等。

【我的笔记】
二、流行病学
B_e
急诊科中毒患者不低于急诊人数5%,我国中毒的死亡率高于西方国家。

中毒的发生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比如一氧化碳和酒精中毒在冬季比较多见,野蘑菇中毒在秋季较多见。

不同地域中毒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在城市中药物中毒的比例比较突出,最突出的是安眠药中毒,其次是各种其他药物的中毒,如治疗心脏病的药物、降压药等。

在农村地区主要表现是农药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鼠药中毒。

【我的笔记】
三、毒性
B_e
毒性是指毒物导致肌体损害的能力,不同的毒性对机体的危害不尽相同,在临床上根据毒性的大小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和微毒。

(一)微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15g。

(二)低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为5~15g。

(三)中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为0.5~5g。

(四)高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为0.05~0.5g。

(五)剧毒
每千克体重致死量<0.05g。

【我的笔记】
四、中毒的分类
B_e
(一)急性中毒
毒物毒性较大,或虽毒性较小但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不超过24小时)发病。

(二)慢性中毒
毒物毒性较小,或在较长时间(数月、数年)逐渐进入人体内并蓄积,导致患者逐渐发病。

(三)亚急性中毒
介于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之间。

【我的笔记】
五、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B_e
(一)通过消化道进入
最常见形式是通过消化道进入。

毒物通过口进入体内,然后在胃肠道被吸收。

通常是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或主动地饮用或食用了含有有毒物质的水、食物或药物。

(二)通过呼吸道进入
吸入毒物引起的中毒。

肺泡数量非常多,表面积可以高达60~120m2,而且肺泡壁极薄,肺泡上皮通透性强,而肺泡毛细血管丰富,所以进入肺泡内的毒物可以迅速被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吸入的毒物在没有经过肝脏解毒的情况下直接作用于各组织器官。

生活中较常见的是一氧化碳中毒。

(三)通过皮肤和黏膜进入
正常皮肤表面有一层类脂质,对水溶性的药物有较好的屏障作用,大多数毒物不能从完整的皮肤吸收,但一些脂溶性的毒物如苯衍生物、有机磷化合物等,则可以通过扩散作用穿透皮肤到达真皮层,引起毒物的吸收。

还有少量的毒物可以经过毛孔到达毛囊,直接通过皮脂腺被吸收,或通过汗腺进入体内。

腋窝、腹股沟、四肢内侧、颈部,薄嫩而潮湿的皮肤,如果有伤口或在高温高湿度的情况下,皮肤的吸收会大大增加。

(四)通过皮下或静脉注射进入
【我的笔记】
六、急性中毒的现场判断要点
B_e
(一)患者有无接触毒物的可能
1.判断环境中有无毒源
如冬天在密闭房间内生火,有可能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2.家中是否存有毒药
观察家中是否有毒物,有无接触农药、灭鼠药等,观察患者身边是否有可疑的散落的药片或药瓶。

3.是否吃过不安全食物
询问病人是否吃过不洁食物或来源不明的食物。

4.是否被某些动物咬伤
询问病人是否被动物咬伤过。

(二)有无急性中毒的特异性临床表现
1.一般常见表现
头晕、出汗、恶心、呕吐、胸闷、腹部不适、腹痛、腹泻、昏迷等。

例如昏迷伴有口唇红润,通常见于急性一氧化碳和氢化物的中毒;昏迷伴有皮肤及口唇青紫,可能是亚硝酸盐或美蓝中毒。

昏迷伴有双侧瞳孔缩小,考虑阿片类药物、海洛因类毒品、有机磷农药、毒蘑菇中毒。

昏迷伴有双侧瞳孔扩大,则怀疑肉毒杆菌、阿托品类、氰化物中毒。

2.特异性临床表现
出现三流现象(流眼泪,流鼻涕,流口水),多为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气味呈大蒜味,多为有机磷中毒;呼吸气味有苦杏仁味,见于氰化物中毒;酒味见于酒精中毒。

持续的剧烈抽搐,见于毒鼠强、氟乙酰胺中毒。

(三)患者情绪及精神状态
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较大的思想压力,有无沉重的精神心理负担,生活或工作中有无较大的挫折,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否曾有抑郁状态或患抑郁症。

(四)患者有无仇人或竞争对手
(五)发病的群体性
(六)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
【我的笔记】
七、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B_e
(一)不要贸然进入中毒现场
急性中毒和普通疾病不同,如果所在环境中存在毒物时,会对急救人员构成生命威胁,所以在进入中毒现场时一定要注意评估环境的危险因素,急救人员必须具备防护的知识、防护的设备和逃生手段。

(二)迅速帮助患者脱离中毒环境
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者,要立即把患者移到室外,开窗通风,平卧保暖,使其呼吸新鲜空气,如果有条件吸氧立即给予吸氧。

如果是接触性中毒,要除去受毒物污染的衣服,毒物明确者可以用相应的中和剂彻底清洗,毒物不明确者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温清水冲洗,在冲洗时要注意毛发、夹缝等不太容易冲干净的地方。

皮肤接触腐蚀病毒物者,如强酸强碱,要求用生理盐水或温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

如果毒物污染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消除皮肤黏膜上残留的毒物,防止毒物继续继续进入体内。

(三)催吐
1.适应证
明确属口服毒物12小时以内,神志清醒且无催吐禁忌证的患者,给予催吐。

2.禁忌证
(1)昏迷患者。

(2)口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

(3)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

(4)主动脉夹层患者。

(5)孕妇。

3.方法
(1)患者取坐位,上身倾斜,饮水300~500ml。

(2)患者弯腰低头,面部朝下。

(3)抢救者站在患者的旁边,手心朝向患者的面部,用中指刺激软腭导致呕吐。

(4)呕吐后再饮水,反复操作。

【我的笔记】
(四)导泻
常在催吐和洗胃后进行。

1.口服药物
硫酸镁15~30g加入适量的液体口服,20%甘露醇50ml口服,聚乙二醇4~6L,在1~2小时内由胃管内滴入。

2.灌肠
清水、生理盐水、20%甘露醇。

3.利尿
(1)适应证:苯丙胺类、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溴化物中毒。

(2)方法:速尿20~40mg静脉注射,20%甘露醇快速静滴。

在使用时要注意心肺肾功能,和适当补充钾盐。

4.吸附剂
活性炭是最常用的、有效强力的吸附剂。

一个活性炭粉的表面积可达到1000~3000m2,在小肠和大肠中能与毒物结合为复合物,使毒物不易被吸收,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经口中毒的病人。

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如醇类、有机磷、重金属类、氰化物、水溶性差的毒物,使用活性炭无效或吸附不良。

(五)提供对症治疗和生命支持
如缺氧者给予吸氧,存在疼痛者给予止痛,惊厥者利用镇静剂,脱水者给予补水。

对于心搏骤停者,要实施心肺复苏和提供呼吸支持。

(六)尽快应用特效解毒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
如误服阿片类药物,常用纳洛酮作为解毒剂;氰化物中毒,选用羟钴胺、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作为解毒剂;重金属中毒,常用二巯丁二钠作为解毒剂;铅中毒,选用依地酸钙钠解毒;如果误服强腐蚀性毒物,选用牛奶、蛋清、豆浆、植物油等作为胃黏膜保护剂;对于磷化锌、安妥中毒,选用液状石蜡作为特效药和保护药。

【我的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