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利益观

合集下载

年轻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1

年轻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1

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说到底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领导岗位和领导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我们倡导和树立的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以下简称“三观”),就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正确认识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牢固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努力带领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甘愿牺牲,乐于奉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权力、地位和物质利益的腐蚀和诱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

在这些严峻的考验面前,年轻干部要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成为善于治党治国、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领导人才,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一、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正确的“三观”首先体现为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特别是体现在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上。

对领导干部而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提出的,她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科学和美好的社会理想。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共产主义理想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和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是以理想信念坚定而著称的。

党成立80年来,老一辈领导人和无数革命先驱以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乃至生命与鲜血,打下了社会主义的江山,开创了建设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榜样。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和低潮,面对国内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包括某些年轻干部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心不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仰信念危机,以至迷失人生道路和方向,被某些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享乐主义、悲观主义、实用主义所左右,不择手段追求权名位,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败坏了党的形象,危及党的事业。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范文最新推荐------------------------------------------------------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1、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对于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问题,我想强调的是,解决好权力观和地位观的问题,对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重要意义。

我认为,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是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的关系。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权力观是基础,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和利益观。

道理很简单,试想,一个人的权力观是扭曲的甚至是错误的,你能指望他具有正确的地位观和利益观吗?肯定不能。

同样,如果一个人的利益观是错误的,他的权力观也决不会是正确的。

可见,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必须解决好权力观并进而解决好地位观的问题。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私有财产,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如原市乡镇企业局地方工业总公司经理马振君,为了给自己搞一套好家具,利用公司买办公设备的机会,伙同他人用6万元公款给自己买了一套高级家具,并以建筑材料的名义在公司报销;为了给女儿买汽车,以修路费的名义把钱打入下属煤矿,然后再提出现金来;为了给儿子买房子,将十二万元煤款据为己有,还利用职权迫使别人出具发票,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实际上经不起检查,案发后被判处无期徒刑。

还有原石景山区房地局局长尚贵,把460万元公款借给老同学经商,当班子里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尚贵1 / 13说:“我是局长,在我的一亩三分地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单位的钱我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

”最后造成了200万元的损失,尚贵也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什么才是我们所要树立的正确的权力观呢?对此,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正确认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

党员学习提升执行力心得体会_党员提升执行力学习总结

党员学习提升执行力心得体会_党员提升执行力学习总结

党员学习提升执行力心得体会_党员提升执行力学习总结执行力决定一切,作为党员更加要学习好执行力,提升自身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学习提升执行力心得体会,供你参考!党员学习提升执行力心得体会篇1根据上级部门关于软环境建设“执行力提升年”活动的统一部署,我社区组织开展了“学习提升执行力”活动。

作为**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提升执行力的重要性。

提升执行力,就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提升执行力,就是立足本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执行力,就是开拓创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宗旨。

一、加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学习是一种既古老而又永恒的现象,是促进自身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只有不断学习、始终怀着谦虚的学习态度,从书本上、工作中、服务群众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积累新经验,才能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超越。

为进一步提升执行力,我将抽更多时间,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相关书籍和互联网,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员先进性,提高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执行力。

二、立足本职,树立党员良好形象提升执行力,说到底就是要提升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按质按量完成上级党组织下达的工作任务。

作为一名在社区工作的共产党员,我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清风正气,公正廉洁,维护党的权威;认真开展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党建工作、共青团、妇联、民族统战和精神文明工作,健全和完善档案台账,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开拓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服务群众,自觉维护群众利益,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作为党在城市工作的基层组织,社区党支部是抓好这一工作的基本环节。

在新形势下,只有开拓创新,提升执行力,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在社区党支部服务居民群众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协助党支部书记认真研究和探讨新时期党组织建设工作,正确把握发展趋势,开拓创新,完善制度,坚持开展“三会一课”、党群共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为民服务日”、党员志愿者活动等工作,加强党组织建设,优化社区资源,更广更深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宗旨。

2023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评价

2023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评价

2023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评价尊敬的办公室党支部:本人自2023—2023年12月调入市委办公室工作,至今已将近一年,在这一年里,在部领导的和培养下,在科室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将本人这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简要自评。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业务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

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在过去的一年中,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细致的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加强理论学习,其次是在行动上落实。

在工作中,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系统的进行学习。

其间,我认真的学习了两个条例和党委工作相关的文献资料。

注重加强对经济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促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体系的健全。

让自己尽早、尽快的熟悉工作情况,少走弯路。

加强理论学习,第三是注重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就是要能够掌握并能够熟悉运用理论知识,帮助自己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

注重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针对今年全市的县市换届,比较系统的学习了相关的文件资料,并能够在科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通过学习对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加强学习仍将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

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积极开展工作,力求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实践,有力的促成自己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面对挫折,辨证的`看待问题。

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开展工作。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牢固树立三个观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牢固树立三个观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牢固树立三个观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告诫我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反映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牢固树立三个观念。

一、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权力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

作为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行为准则。

当前,领导干部必须明确三个观念:①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

领导和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他们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只是职责分工不同,领导干部为民排忧解难,并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也不是对百姓的恩赐,而是一种职责的约束,岗位的要求。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权力意识。

②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

权力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作为领导干部不应只把眼睛盯在权力上,似乎有了权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还应看到权力后面所凝结的责任。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强调的就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只有做到秉公用权,为民尽责,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③公仆就是奉献的观念。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时提出的思想。

在这里,“公仆”意味着牺牲和奉献。

作为公仆,在使用权力时只能为人民造福,不能为己谋私;只能廉洁奉公,不能损公肥私。

二、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所谓政绩,就是从政的成绩。

从执政党角度看,广义的政绩是指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建树的功绩。

共产党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共产党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共产党人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焦作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付银凤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利益追求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又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最终根源。

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从深层来讲首先是利益问题。

在当今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利益矛盾复杂多样的条件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理性地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利益观就是一个人对利益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利益观是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利益观。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的利益观归结到一点,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实践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实践证明,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方寸不乱,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反之,如果坚持错误的利益观,凡事先替自己打算,置群众的冷暖不顾,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迟早要被人民所抛弃,由人民公仆变成人民的罪人。

焦裕禄、孔繁森等模范人物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爱戴,最重要的一条是他们头脑里有正确的利益观作指导,不为金钱和物质利益所动,时时处处想着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原则基础上的,利益机制在人们行为导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当承认,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人有着自己的个人利益需求,这种个人利益需求是他们从事事业和工作的基本动力。

但是,由于领导干部是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是群众的领导者,在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上,往往也是利益分配工作的操作者。

学习《准则》和《条例》心得体会--3篇

学习《准则》和《条例》心得体会--3篇

学习《准则》和《条例》心得体会廉洁自律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终身的课题,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和为政之要。

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廉洁自律。

一、腐败从“小节”开始,廉洁应从“小节”做起。

腐败案件最深刻的警示,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

近年来,我们党内所滋生的腐败现象让人深忧、所查处的腐败案件发人深省、所总结的腐败教训令人深思,让我们从中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得到了深刻的警醒。

一个干部腐化变质,几乎都是从小事不注意、小节不检点开始的,它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类似一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悲剧。

为什么守不住小节呢?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看重“小节”,对“小节”缺乏清醒的认识,往往认为喝点小酒、收点小礼、拿点小钱不是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腐蚀剂!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小节失守,大节难保;小洞不补,大洞难堵。

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

我们一些同志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甚至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误,得点小实惠,于自己无伤大雅,于法纪有隙可乘。

凡此种种,由于心存侥幸而滋生的“小节无事论”、心存攀比而滋生的“小节无害论”、心存邪念而滋生的“小节无法论”,都是极其危险、极其有害、极其可怕的错误认识。

不积小善,不能成大德;不积小恶,不足以亡身。

如果在小事小节上“失守”,就很难在大事大节上守得住,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

小节不小,小节可见精神,小节体现品性,小节关乎成败。

党员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会丢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片民心。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并为实现这一利益而奋斗的党。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谋求和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每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实践“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权力是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政治力量。

权力观是人们特别是执掌国家政权的人对权力的来源、性质、如何使用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是指导和实施执政活动的思想基础。

权力观由世界观决定,构成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利益观。

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前提,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环节。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公共权力。

这就是说,掌权者虽然个人拥有权力的使用权,但权力的主体是人民,各级领导干部不过是代表人民在行使公共权力,是在运用人民给予的权力。

因此,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党对各级领导干部使用权力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

权力是用来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人民谋利益,是区分权力观进步与腐朽、正确与错误的标准,也是权力观的核心内容。

权为民所用,这是由各级领导干部所行使的公共权力的属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共权力是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同时,权力和义务又是统一的,各级领导干部被人民赋予了权力,就是被人民赋予了履行职责的义务,即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的政治责任和履行这种责任的义务。

权力越大,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也就越重。

那些把公共权力异化为个人以及小团体的特权,用来压迫人民、鱼肉人民,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做法,是违背党的原则,也是对人民的背叛。

要做到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领导干部就必须懂得执政规律,必须提升素质,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利益观党委书记罗贵杰同志们:根据自治区工信委“关于开展“清廉务实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今天廉政党课主要谈谈党员干部的利益观问题。

一、党员干部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利益观我们的党员干部究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利益观呢?换句话说,也就是什么样的利益观才是我们所应当具有的正确的利益观?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利益观说起。

如果要给利益观下个定义的话,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利益”。

通俗地说,利益其实就是好处。

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益观就是一个人对好处所持的看法和态度。

利益观是受世界观支配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利益观。

可见,利益观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利益观的核心就是个人利益至上,就是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一套。

这种利益观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诱惑力,至今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远的不说,就是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里,被资产阶级利益观困扰者也大有人在。

以谋取私利为目标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错误观念,正是这种利益观的真实写照!随着我们党执政时间的不断延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随着我们干部队伍成分的不断更新,绝大多数同志能够在正确的利益观指导下,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努力工作。

但也应当看到,确有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腐蚀与诱惑,利益观上出现了偏差,导致内心世界的颓废与堕落,直接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与民争利、以权谋私,凭借手中的权力,非法谋取个人、家庭和小团体的利益,甚至为了钱、权、色等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贪图享乐、奢侈挥霍,把吃喝玩乐当成人生的最大乐趣,视艰苦奋斗为“冒傻气”,整天沉湎于觥斛交错、纸醉金迷之中;三是突出自己、好大喜功,把个人出名获利当作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甚至为了个人名利而不惜劳民伤财;四是心术不正、勾心斗角,把旧时的官场作风带进现实生活,终日里谋人不谋事,干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却把心思用于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求升官晋爵;五是见风使舵、庸俗市侩,对上级阿谀奉承,对同事拉拉扯扯,对朋友居心叵测,对群众漠不关心,凡事以对个人是否有利为准则;六是盲目攀比、怨天尤人,收入同多的比、待遇同高的比、条件同好的比,总觉得自己吃亏。

事业不成怨条件、工作不力怨环境、关系不顺怨领导、业绩平平怨下属,好像党和人民总是对不起他。

上述现象不能不说与一些干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利益观有着直接关系。

尽管这些问题不是我们干部队伍的主流,但如果不认真对待并切实加以纠正,支流就有可能变成主流,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资产阶级利益观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如果抱着这样的利益观不肯放手,就不配当党员干部,更不配当领导干部。

那么,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利益观呢?对此,刘少奇同志早在六十多年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里就作出了高度概括,他说:“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在每个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都要使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完全一致。

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能够毫不踌躇、毫不勉强地服从党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

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原则性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意识纯洁的最高表现”。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应有的利益观归结到一点,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短短九个字,却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的利益观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观念。

这里所说的整体利益,就是指党和人民的利益,个人利益则不单指党员干部本人,还包括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亲属的利益。

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具有无条件地服从整体利益的观念。

2、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观念。

也就是说,党员干部不仅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而且不能只顾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全局的高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具有无条件服从全局利益的大局观念。

3、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观念。

有些事情从眼前看是有益的,但从长远看是有害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和胆识,不为眼前利益所惑,树立为长远利益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4、甘于清贫的无私奉献观念。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最前面,时刻不忘人民公仆的本色,突出一个“谋”字,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

5、自律基础上的遵纪守法观念。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都必须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来进行,党员干部都要强化自己的法制观念,即使在谋取正当利益的时候,也要严格自律,模范地遵纪守法。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员对待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共产党员一切言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检验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称职,最根本的标准也是这一点。

二、党员干部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这不是什么人强加给我们的,而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客观要求,是我们从入党那天起就郑重许下的诺言,倘不如此,就是背信弃义,就失去了当党员干部的资格。

1、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实践党的宗旨的需要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的总纲。

从此,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和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成为共产党人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永恒主题;成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标志。

作为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体现在全体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中。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如果头脑中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利益观,私心杂念就会占上风,就不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实践党的宗旨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2、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建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我们党已经走过90年的历程,为什么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党始终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根本。

尽管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尽管在党员干部队伍里确存在消极腐败现象,但这只是支流问题,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是党和人民信得过的。

对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如果把我们的干部队伍看得一团漆黑,在实际工作中就非犯“左”的错误不可,如果认为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就会有另外一种结果。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这一论断过去适用,今天仍然适用。

试想,假如这个“决定因素”出了毛病,还谈什么党和人民的事业呢?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干部队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各个岗位上工作的领导干部,大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甚至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实惠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如何对待权力、地位与利益的考验。

能不能经受住考验,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

三、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利益观1、必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总的和基本的看法。

共产党人应当具有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

从一定意义上说,世界观就是人生的“总开关”,这个开关工作正常,人就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这个开关出了毛病,人生就会迷茫甚至步入歧途。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同样是党员干部,绝大多数能够严于律己,时时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有的人却追求一己私利甚至堕落成腐败分子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同的世界观对人们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与世界观紧密相连并受世界观制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是党员干部必须注重解决好的问题。

简单地说,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生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现实。

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是爱好还是憎恶、是赞同还是反对、是接近还是回避,体现了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往往是隐含在人的意识深处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就象人生的“方向盘”,通常情况下,会帮助人们在有关善恶、是非、真假、曲直的判断中明确方向,作出正确选择,即使在遇到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时,也能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总之,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解决好权力观和地位观的问题,对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是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的关系。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权力观是基础,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和利益观。

道理很简单,试想,一个人的权力观是扭曲的甚至是错误的,你能指望他具有正确的地位观和利益观吗?肯定不能。

同样,如果一个人的利益观是错误的,他的权力观也决不会是正确的。

可见,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必须解决好权力观并进而解决好地位观的问题。

什么才是我们所要树立的正确的权力观呢?所谓正确的权力观主要包括“四个必须认识到”:一是代表并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二是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三是我们手中的权力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四是权力的行使必须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

一个党员干部如果能清醒地认识到上述几点,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3、必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与作风以贪图享受、铺张浪费为特征的享乐主义,是资产阶级利益观的典型表现,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必须同享乐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就必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奢侈浪费的恶习。

艰苦奋斗的思想是毛泽东同志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来的,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党才一步步壮大起来,最后取得了全国政权。

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清醒地认识到,创业难,守成更难。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高瞻远瞩地说:“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此后的情况证明,毛主席的这番话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建国初期便发生了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高级干部的违法案件。

毛主席针对这个问题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今天,我们重温毛主席的这些话,仍旧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