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季度人均GDP、净实际FDI、实际有效汇率指数1994-2013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一览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 一年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 GDP 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 GDP 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 GDP 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 GDP 数据也严格保密。
季度 GDP 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 15 天左右完成;季度GDP 初步核实数在年度 GDP 初步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季度 GDP 最终核实数在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
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 数据将按规定日程发布。
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民生产总值。
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不计入美国的 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 GDP 中。
在 1991 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 GNP 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 相对于 GNP 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进出口水平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FDI影响的研究

投 稿 邮 箱: w t o s d j m @ 1 6 3 . c o n r
进 出 口水 平 和 人 民 币实际 有 效 汇 . a . i g . y . - J - FDI 影 响( 3 5 -  ̄ 究
1 . 引 言
但 是 经 过 一 阶差 分 后 ,他们 都 表 现 出平稳 性 的特 征 , 因此 我 们 可
以确 定他们 均 为 I( 1 )序 列 。 成 第一 ,进 出口规模 的 财富 效应 。随着 一个 国家进 出 口规 模 的增 2 . 3协整 检 验 大 , 尤 其 是 出 口 的 增 大 , 形 成 较 多 的 外 汇 储 备 , 这 时 就 会 抑 制 外 资 为 了进 一步 分 析 各 变 量之 间是 否 存 在长 期 的 均 衡 关 系 ,本 文 的流入 ,政 策偏 向于扶持对 本 国比较 有利 的外 资企业 ,外商直接 投资 采 用 E ~ G 两步法 进 行协 整检 验 。协整 分 析 的回 归方 程如 下所 示 : 相 对 减 少 ; 第 二 , 汇 率 变 化 的 需 求 效 应 。汇 率 变 化 通 过 影 响 进 出 口价 I nFDI , = 0. 07—0. 1 8h a R尼 +0. 7l h 1 格 ,形成 对东道 国直接投 资的 需求 变化 ,从 而对产 品市场需求 的国 际 ( 0 . 3 1 ) ( 1 . 4 ) ( 3 . 5 ) 分布 以及 东道 国的区位优 势产生影 响;第三 ,汇率变化 的成本 效应 。 ( O . 2 3 ) ( O . 1 3 ) ( O . 2 0 ) 汇 率 变 化 改 变 了 以 投 资 母 国 货 币衡 量 的 东 道 国 的 要 素 成 本 ,对 东 道 国 对 该 回归方 程 的残 差序 列进 行A D F 检 验 的结 果如 下表 2 所示: 裹 2 残 差 序 列 的A D F 检 验 结 果 的区位优 势形成 影响 ;第 四 ,汇 率变化 的风 险效应 。汇率波动 增加 了 以投 资母 国货 币衡量 收益 的不 确 定性 ,从 而增 加直 接 投资 风险 。 因 l 竺 墨 l I! ! 竺 墨l 些 些 l ! 些 竺 l ! 堡l ! 竺 l 苎 堡 I : : . : 望 l : 兰 ! 塑 【 : ! : ! 塑 I : ! ! 竺 l ! ! ! ! ! l 兰 堡 l 此 ,在进 出 口总 额逐年加 大、人 民 币汇率波 动弹性 日益加大和 资本项 目逐 渐放 宽 的背 景下 ,研 究进 出口总 额和 汇率 变动 对我 国将来 新增 由表2 可知 ,回归方程的残 差序列是平稳 的 ,L n( F D I ) 、L n( R R ) 、 F D I 规 模 与结构 的影 响,对 于我 国有针对 性 地利用财 政和 汇率政 策来 L n ( E I ) 这3 个序 列之 间存在着 协整 关系 ,即各个 变量之 间存 在着一 种 优化 国内、 国外 两个市场 的资本配 置 ,作 出更加合理 的经济 决策 ,促 长期稳定 的均衡 关系 。 进我 国经 济持续稳 定增长 ,具有重 大的实 际意义 以上 结 果表 明 ,在 长 期 中 , 人 民 币的 实 际有 效汇 率 对 中 国 实 通 过 对 以前 学 者 的研 究发 现 ,关 于进 出 口总 额 和 汇 率变 动 对 际 吸收 F D I 的 弹性 为 一0 . 1 8 ,表 明如 果人 民 币汇 率贬 值 1 % 个单 位 会 . 1 8 % 个 单位 的F D I 的 增 加 ; 中 国 的 对 外 市 场 规 模 即 对 实 际 F D I 的 影 响 远 未 达 成 一 致 结 论 ,而 且 ,很 多 研 究 甚 至 处 于 起 步 阶 带 来 约0 段 。 前 人研 究 的不 足在 于 :一 方 面 , 国外 学 者 的 研 究 结论 主 要 以 吸 收 F D I 的弹 性为 0 . 7 l ,表 示 中 国进 出 口总额 每 增 长 1 % 个 单 位 , 则 D I 能够 增 长0 . 7 4 % 个 单 位 , 说 明对 外 市场 规 模 越 大 国 外 经 验 为主 ,并 不 适 合 中 国政 策 的 大 环 境 :另 一 方 面 ,很 多研 中国 实 际吸 收F 究 并 未将 进 进 出 口总 额 纳入 考 虑 范 围 ,对 汇 率 的影 响 也 是单 独 进 越 容 易吸 引F D I 。 比较 这 两个 变 量 前 的 系数 可 知 ,E I 对F D I 的正 向 D I 的 负 向 效 应 , 这 也 解 释 了 近 年 尽 管 人 民 币 行 , 结 论 不 够 综 合 。 而 本 文 试 图 将 进 出 口 总 额 和 汇 率 水 平 的 变 动 促 进 作 用 大 于 汇 率 对 F 结 合起 来 考察 其对 F D I 的综 合 效应 。 持 续升 值 ,但 是 由于 中国 巨大 的 对外 市场 规 模 对F D 1 仍有 极 大 的吸 引力 ,所 以 中国吸 收 的F D I 没有 特别 明显 的 下降。 2 . 进 出 口总额 和 人 民币 实际 有效 汇率 对F DI 影 响 的实 证检 验 为 了测 算进 出 口总 额 和人 民 币实 际汇 率水 平对 中 国吸 引F D I 的 2 . 4 误 差 修 正 模 型 上 述 协 整 检 验 使 我 们 看 到 人 民 币 实 际 汇 率 和 进 出 口规 模 与 F D I 影 响 ,本 文运 用2 0 0 6  ̄2 0 1 3 年 的 月 度 数 据 ,建 立 如 下 计 量 模 型 : I nF ;0 +O I n 融 +8 1 h l R R t +0 之 间 存在 着 长 期 的 稳 定 均衡 关 系 ,下 面通 过 建 立 误 差 修 正模 型 来 其 中 ,F DI 为每 年 流 入 中 国 的F D I 的 月度 数 据 ;E I 为 进 出 口总 考 察各 经济 变 量 间的短 期动 态 关系 ,得 到 的结 果为 : 额 , 其代 表 中 国对 外市 场 规模 对 F D I 的 解释 能 力 ,R R 为 人 民 币实 际 D L N F D I = 8 , 2 1 D L N - E I ( 一 l J 一 0 6 8 7 D L N F D I ( 一 1 ) 一 6 . 3 1 D L N ' R R( 一 1 )一 0 . 3 2 有 效 汇率 水平 。 上式 表 明,在 短 期 中 ,D L n R R 的 系 数 较 之 长 期 中 更 大 , 达 到 6 . 3 1 ,对 F D I 的 影 响 较 大 ;从 D L n E I 的 系 数 来 看 ,F D I 在 短 期 中对 中 国 的 2 . 1 变 量 说 明 人 民 币实际有 效 汇率 ( R R ) , 采 用 以对 美 国 、 日本 、 香 港 , 欧 对外 市场规模 更加敏感 。此外 ,误差修正 项系数表 明 ,当短 期波动偏 离长 期 均衡 时 ,将 以0 . 6 8 7 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 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 元 区的进 出 口总值作 为权数 ,加权 处理各个月 的各种 货币兑换 比例, 实 际 有 效 汇 率 的 上 升 代 表 人 民 币升 值 , 反 之 则 代 表 人 民 币 贬 值 。 由于 2 . 5 脉 冲 响应 函数 为 了更加 深 入 地 研 究 实 际有 效 汇 率 水 平 和 中 国对 外 市 场 规模 人 民 币名义 汇率 多数 使用人 民 币对美 元的汇率 数据来 替代 ,这种 替代 D I 之 间 的动 态 冲击 效应 ,本 文利 用 这 些 变 量 所建 立 的V A R 忽略 了人 民 币对其 他 与 中国有 着 贸易往 来 国家 货 币的汇 率 ,本 文使 与 我 国 F ( 2)模 型 进 行脉 冲 响应 分 析 , 以此来 考 查这 些 变 量遇 到某 种 冲 击 用 以贸易权重为基础 加权计 算 出来 的有效汇 率 ,通过 欧盟成 员国进 出 口总 值 的加总 来形 成 欧元 的权 数 ,很好 地 解决 了人 民币美元 汇 率代 时 对 F D I 所带 来 的影 响 。 我 国F D I 对于 实 际有 效 汇 率 、中 国对 外 市场 规模 的脉冲 响应 的 表性不充 分的 问题。因此 ,用本文 测算 出来 的人 民币实际有效汇 率具 有更好 的理 论意 义和现 实意 义 。外商直 接投 资 ( F D I ),本文选 取我 波动 曲线 ,如 下 图所 示 : 国每月 实际利用 外商投 资额作为变 量 。本 文认为通过 引入进 出 口总额 臻 ( E I ),既可 以衡 量 出经济 规模 ,又可 以作 为我 国开 放程度 的简单代 替 ,而且 ,进 出 口规模 直接 影D  ̄ F D I 规 模 ,二者关 系相对 直观 , 比分 别 引入G D P 和对外 贸 易依存 度更加 简) ( 中 国海 洋大 学 经济 学 院 ,山东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一览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 一年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 GDP 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 GDP 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 GDP 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 GDP 数据也严格保密。
季度 GDP 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 15 天左右完成;季度GDP 初步核实数在年度 GDP 初步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季度 GDP 最终核实数在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
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 数据将按规定日程发布。
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民生产总值。
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不计入美国的 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 GDP 中。
在 1991 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 GNP 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 相对于 GNP 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人民币升值对广东吸引FDI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制造业为例

人民币升值对广东吸引FDI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制造业为例肖志坚【摘要】在预期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的FDI流入的影响.同时,以FDI和GDP占比最高的制造业为例,在2005-2013年期间相关经济数据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人民币升值、GDP及工资水平对于FDI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对于广东合理吸引FDI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建议.【期刊名称】《沿海企业与科技》【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汇率;人民币升值;FDI;制造业【作者】肖志坚【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6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自此,在长期升值压力下,人民币开始了持续性的升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告别了持续12年之久的“8”字头,短短2—3年时间就跌至“6”字头。
目前,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外汇储备规模居高不下,人民币在经历了逐步升值后,依然存在较大的升值空间。
作为全国最初开放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广东利用外资也受到包括汇率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利用外资的步伐逐渐放缓,预期未来国际长期资本的流入也可能出现波动。
因此,如何量化和评估人民币升值对于FDI流入的影响就具有了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概念界定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又称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是资本国际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其定义为“投资人在国外所经营的企业中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拥有有效的控制权”,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分支机构、附属机构、收购兼并当地的公司,或者与东道国共同创办合资企业等,或者通过购买国外企业的股票而拥有10%及以上的股权。
2013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及人均GDP统计数据(2014年1月)

2013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及人均GDP统计数据(2014年1月)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目标。
按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6.1932计算,2013年中国GDP约合91849.93亿美元,人均GDP约为6767美元。
(2013年年末人口为13.6072亿,年中人口约为13.5738亿)据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GDP增速为7.7%,超过7.5%的预期目标。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2013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
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长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长2.3%。
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7%;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长2.8%;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长2.0%。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
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
全年禽蛋产量2876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奶产量3531万吨,下降5.7%。
二、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5%,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0.1%,四季度增长10.0%。
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DOC)

在国际上通常认为,汇率只反映对比国间贸易品部分的价格比例关系,而没有完全反映GDP综合价格水平的比例关系,以汇率作为货币转换因子。
转换后的GDP仍包含着价格因素的影响,不是真正物量意义的比较。
其比较结果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各国实际经济发展水平。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货物和劳务)的价格比率,也就是基准国单位通货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需要该国通货的数额。
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6 年)法国13550392249023470 1.719820德国20754522398025580 1.919890意大利11012581984019270 1.818610荷兰3381442095021970 1.918080波兰94613225024700.95380罗马尼亚2792111501230-6.22920俄罗斯39249630002650-4.45260西班牙5253341358013280 2.714040英国10694571805018410 1.418170乌克兰8092122101570-5.13330澳大利亚3207051749017980 1.219000新西兰4657812600131900.516780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图表集》1996 年。
年)尼日利亚11378961016800南非4024222439209160加拿大856127840835527170墨西哥8840902386138790美国96127341429600934100阿根廷458312377446312050巴西129947625124337300委内瑞拉1400579413875740白俄罗斯75575447557550保加利亚46657104545560捷克共和国143713991141613780法国14265242231438024420德国20622251032047124920意大利13630236261353823470荷兰408425657411525850波兰3498905134789000罗马尼亚1441642314286360俄罗斯121948377116528010西班牙768519472760019260乌克兰1889381618333700英国14044235091406923550澳大利亚492825693479024970新西兰7692007071018530注:①世界银行统计数据。
1949-2007中国历年的GDP增长率、GDP总量、人均GDP,人口普查、对美元汇率、韩国历年人均GDP

(1977—-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1977 10.7%1978 11.7%1979 7.6%1980 7.8%1981 5.2%1982 9.1%1983 10.9%1984 15.2% 1985 13.5%1986 8.8% 1987 11.6%1988 11.3%1989 4.1% 1990 3.8%1991 9.2%1992 14.2%1993 13.5%1994 12.6% 1995 10.5%1996 9.6%1997 8.8%1998 7.8%1999 7.1% 2000 8.0%2001 7.5%2002 8.3%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2006 11.6%2007 11.9%(注:1978-2007 的30年,平均GDP增长率约为9.7067%)(1949—1977年)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1949年466亿元1950 23.4% 1951 19% 1952 18.3% (73.8%比49年)第一个5年计划:1953 30.3% 1954 9.4% 1955 5.6%1956 16.5% 1957 6% (67.84%比52年)第二个5年计划:1958 32.2% 1959 19.5%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3.4%比57年)(注:“大跃进”1958年至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1959年至1961年)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55.04%比62年)第三个5年计划:1966 17.3% 1967 -9.6%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58.08%比65) 第四个5年计划: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45.28%比70年) 1976 1.7% 1977 10.7% 1978 11.7%(25.75%比75年) 结束到改革开放前夕(注:“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注:1950-1977 的28年,平均GDP增长率约为10.593%)人口普查相关:(1)、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1953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含大陆港澳台人口),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为58260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2)、第二次人口普查。
逆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国际收支变化

209逆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国际收支变化杨金文作者简介:杨金文(1996-),女,汉族,吉林敦化人,硕士研究生,吉林财经大学,货币理论与政策。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摘要: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逆全球化”经济浪潮渐渐开始浮现,近几年明显变化加剧使得国际经济和全球治理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的影响,全球自由贸易下滑、投资增长速度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停滞甚至倒退。
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和国际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将会受到严峻考验,世界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将会更多,面临的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当今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无疑会给我国国际收支再平衡带来挑战。
关键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收支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国际贸易出口商品、机器设备、信息电子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联系更加紧密。
与此同时,世界实体经济也在持续快速增长。
但在2008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后,世界整体经济长期处于疲软而非复苏调整状态,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
2016年1月全球对外贸易总额增长跌至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危机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际形势愈演愈烈,造成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民粹主义思想盛行,排外主义情绪高涨,我国的国际收支也发生了波动。
一、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变化过程国际收支记录是一国一定历史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及其对外经济交往中各项对外收入和国际支出的一个整体核算记录,以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为主。
回顾经济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先后凭借廉价劳动力和区域内完善生产流通体系的双重优势,适应发达国家产业外移需求,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经济,形成“两头在外、中间加工”的产业模式,巨额贸易顺差以及外汇储备逐渐积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蔓延,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常账户占GDP 的比重持续下降。
以上变化大体可分为三阶段:2005—2011年经常账户与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的“双顺差”时期、2012—2016年的“一顺一逆”时期和2017年起的窄幅“双顺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