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计划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计划
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你可以按照下面的计划进行总复习:
第一周:复习课本第一单元的整数加法和减法,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第二周:复习课本第二单元的整数乘法和除法,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第三周:复习课本第三单元的面积和周长,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
积和周长的计算。
第四周:复习课本第四单元的多边形、几何图形的分类和特性,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第五周:复习课本第五单元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数据图
表的制作和分析。
第六周:复习整个上册的知识点,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图形的
分类和特性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每天的复习过程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复习
时间和内容安排。
另外,记得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例题,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通
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你会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3) 1米=100厘米.(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第六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或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 × 5 = 10;乘数乘号乘数积(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4)加法算式:3和5相加,3+5=8(5)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写作:2×3=6,口诀:二三得六.2、乘法口诀表(1)一一得一一二的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2)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题全套

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3.回形针的长大约是3()。
4.1米=( )厘米,操场跑道的长是250()。
5.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准这物体的左端。
6.一张床的长度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7.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大约是125()。
13.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条二.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在( )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 )4、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 )三.计算。
5米+8米=()米32厘米+40厘米=( )厘米35厘米一25厘米=()厘米45厘米+54厘米=( ) 厘米39厘米+17厘米=()厘米85厘米一26厘米=()厘米1米一15厘米=()厘米36厘米+64厘米=()厘米=()米四、比较大小。
20厘米()2米 5米()50厘米1米8厘米()180厘米99厘米()1米4米()400厘米3米10厘米()400厘米五.小小画家。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 3. 教室宽6( ) 4. 一棵树高3( )5.小明的身高130( )6. 操场长80( )7.手掌宽7( ) 8. 毛巾宽29( )9. 教学楼高10( ) 10. 妈妈的身高165( ) 11. 铅笔长11( ) 12. 教室门高2( )13.一张床长2( ) 14. 茶杯高10( )15.黑板长3( ) 七、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下面的()里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个人备课情况备课人XX 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二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 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1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内容教科书第100页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的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2.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整理、归纳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算式卡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导入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教师:星期天,聪聪先去了海洋馆。
海洋馆来了一位小明星——会算术的小海豹。
小海豹可厉害了,让我们来看看小海豹现场表演做算术题,好吗?(课件出示算式)26+3 82-50 41-2 16+8028+59 30-26 19+32 61-18教师:这些算式都是我们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这节课我们将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过程(教与学)二、分类复习,建构网络1.计算的整理和复习。
(1)分类整理,建构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知识网络。
教师:你可以给小海豹做的这8道题分分类吗?学生小组内整理、交流。
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课堂预设:学生1:按计算方法分类。
加法:26+3、16+80、28+59、19+32。
减法:82-50、41-2、30-26、61-18。
学生2:按计算方法中的进位、退位分类。
不进位加 26+3 16+80 不退位减 82-50加法减法进位加 28+59 19+32 退位减 41-2 30-26 61-1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2)计算方法的再呈现和梳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二、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三、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四、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填空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3、量一个物体时,厘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4、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二、填上“>”“<”或“=”。
35厘米25厘米5米厘米45厘米54厘米20厘米2米5米50厘米1米8厘米180厘米三、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3. 教室宽6()4. 一棵树高3()5.小明的身高130()6. 操场长80()四、画一画。
1、请你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请你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试题(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试题(全册)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复题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老师的话:认真审题,相信你能考90分以上。
一.我会填。
1.1米=(100)厘米,7厘米+8厘米=(15)厘米。
300厘米=(3)米,64厘米-7厘米=(57)厘米。
1米-20厘米=(80)厘米,43米-40米=(3)米。
40厘米+60厘米=(100)厘米=(1)米。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和(分米)。
3.在(厘米)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厘米)一棵大树高12(米)新华字典厚3(厘米)操场跑道长300(米)黄瓜长22(厘米)红领巾最长边是50(厘米)床长2(米)你的身高1(米)30(厘米)4.图中共有(6)条线段。
5.铅笔长(15)厘米二.我会选。
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里。
1.要量物体的长度,要把尺的(1)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①1②③102.生活中(1)的高度最接近于1米。
①写字台的高度②电视机的高度③台灯的高度3.1米减去1厘米,等于(2)。
①米②99厘米③99米4.量一枝铅笔的长度,一般用(2)作单位。
①米②厘米5.你的数学课本长(2)。
①1米②18厘米③21厘米6.下面(1、2、3、4)是线段。
①②③④7.XXX身高85厘米,XXX身高比XXX矮5厘米,XXX 身高是(2)。
①90厘米②80厘米③85厘米三.小法官。
(对的打√,错的打×)1.一枝粉笔长90厘米。
(×)2.一枚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一间教室长9厘米。
(×)4.一根旗杆高10厘米。
(×)5.量黑板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6.5厘米比2米长。
(×)7.谁量的对?对的画√。
长5厘米。
长4厘米。
四.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2米10厘米2米5米500厘米98厘米1米15米+8米23厘米42厘米24厘米五.量出下面图形各边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题型:
一、填合适的单位:
1、我的床高60( ),宽120( )。
2、一根黄瓜长21( )。
二、换算、计算长度单位。
3米=()厘米 400厘米=()米
14厘米-8厘米=()厘米 40米+5米=()米
1米-20厘米=()厘米
三、一辆行车每分钟行100( )
A:厘米
B:米
数学练习本长约28( )
五、会认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数线段的数量。 1、线段有两个端点,两个端点之间是一条直直的线。 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直尺上5厘米到12厘米之间长( )厘米。 3、会数较复杂图形的线段数(注意数的方法)。 六、会画线段。如: 1、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画线段标出长度。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知识点梳理: 一、厘米和米都是长度单位,一般量较短的物体用 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 二、知道一厘米,一米有多长。 1、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 米; 2、人的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 3、一拃大约有多长,一步大约有多长; 三、要知道1米=100厘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计算。 四、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把尺子的零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 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从几刻度起量到几厘米,就用大数减小数,得几 就是几厘米。如果用数的方法,要注意数段数。
容易错的题目: 1、被减数个位是0的减法:70-34=46 2、计算减数个位上是9的题目,学生容易写成加法的得数
83-29=52 3、学生计算了竖式,却忘了写横式的得数。 4、学生计算进位加法时忘了写进位的1,计算退位减法时 忘了点退位点。 5、学生列竖式时,把数字抄错,导致计算结果不同。 6、含括号的加减混合如:72-(47+16)需注意运算顺序 及书写格式。 7、做加减混合笔算时,学生没看清运算符号而做成连加、 连减了。 8、用数学解决问题,学生列式计算时,忘了写单位名称, 或写错单位名称。
1、解决问题
42元
28元
17元
丁丁:玩具车比卷笔机贵多少元?
42-17=25(元)
答:玩具车比卷笔机贵2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芳:我买小熊娃娃和卷笔机带60元够吗?
38+17=55(元)55元<60元 答:小芳带的钱够。
2、在○里填上“>”、“<”或“=”
42+28○42-28 42-17○28-17
42+28○42+17 42-28○42-17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 上册数学总复习精 品课件
一、本学期主要内容:(目录)
(一)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二)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三)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四)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五)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A:厘米
B:米
书上注意题型:
P3的例题3;P6的例题7;P9的8;P10的9、10;
P102的5;
104的9;105的10.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知识点梳理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不进位加、进位加)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特殊题目:两次连加得数是100的题目。 二、两位数减两位笔算减法。(不退位减、退位减)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 再减。 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四、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 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45 +( )7
7( )
5( )
+1 6 ( )4
( )3 -2( )
60
7( ) -( )5
35
5、先比一比哪一个得数大,再笔算。
42-1.7+28= 53
42 - 17
25 + 2 18
53
42-28.+17= 31
42 - 28
14 + 1 17
31
小神手
用手指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 直角一样大。( )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 4、直角没有顶点。 ( ) 5、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总结
角的组成 角的分类
角的大小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直角,锐角,钝角 直角符号 画角时,先画顶点再画边。
锐角
直角
钝角
角的大小 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分类
锐角
直角
小
大
钝角
火眼金睛
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
×
×
√ √
一、认识角: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例中认识角,在此基础上认识角的各 部分名称。能说出角的特征。 容易错的地方:学生容易将角的顶点与第一单元中线段的端点混淆。 二、判断角:给出任意一个角,学生能准确的说出哪是顶点,哪是边。并 能清楚的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 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容易将一条边长一条边短的角认为不是角。 三、画角:先确定一个点,从这个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线, 就画成一个角。 四、直角的认识:1、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2、三角板的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3、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点对点、 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 4、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容易错的地方:1、学生容易用肉眼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而不是用三 角板比一比。 2、画直角时,学生不画直角符号。
五、角的大小: 1、角的大小和角的边长没有关系,和角张口的大小有关系。 2、能判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会根据题目要求画出不同大 小的角。 六、数角:容易错的地方:学生数角时不容易数出组合的角和 图形外的角,如:数学测评P35,5.
相关题型: 我会填 1、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2、一把三角板有( )个角,其中直角有( )个。 3、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
6.看谁算的都对: 56+34-20= 78-24+39=
32+(55-46)= 86-(13+42)=
重点题目:书P29,2;P30,6,7;P36,2 P22,12;P24,做一做;P25,1、2、3; P26,5、6、7;P33,1;P34,8;P36,5;P37,6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