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 葛根
治泄泻 透疹 生津止渴
淡豆豉
苦辛凉 肺脾 发酵加工品
淡豆豉 苦辛凉 1、解表:外感表证 风寒 风热均宜 银翘散
2、除烦 宣散风热:热病烦闷 栀子豉汤
参考: 浮萍:辛寒 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尿消肿 木贼:甘苦平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 小结 ❖ 含义 ❖ 比较功效的异同点: ❖麻黄、 桂枝; ❖ 麻黄、香薷; ❖ 紫苏、生姜; ❖ 荆芥、防风 ❖ 桑叶、菊花 ❖ 生姜乃呕家圣药
发散风热药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 功效:发散风热
❖ 适应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发热,微 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尖边 红,苔薄黄,脉浮数。
❖ 以及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 咳,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 风疹瘙痒,风热咳嗽。
薄荷
辛凉 肺肝地上部分
牛蒡子
辛苦寒 肺胃 果实
蝉蜕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 肝胃果实
蔓荆子 辛苦 微寒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清利头目: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此外 祛风止痛:风湿痹痛 羌活胜湿汤
柴胡
苦辛微寒 肝胆 根
狭叶柴胡
柴胡
升麻
辛微甘微寒 肺脾胃大肠 根茎
柴胡 苦辛微寒 升麻 辛微甘微寒
1、升举阳气:气虚下陷 脏器脱垂 补中益气汤
2、解表退热:表证发热 2、解表透疹:外感表证
少阳热
3、疏肝解郁:肝郁气滞
逍遥散
麻疹不透. 风热感冒头痛
3、清退热 醋炙疏肝 麻疹已透 阴虚火旺 阳亢忌用
阴虚阳亢 火旺 肝风内动
气机上逆忌用 慎用 北柴胡(硬 秋)和解 南柴胡(软 红 春 细)疏肝
生用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炙用升举阳气
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鉴别:
①皆可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②薄荷发汗强,发热无汗者首选,且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③牛子能宣肺祛痰,外感咳嗽咯痰不畅适用,且滑肠通便,消痈疮④蝉蜕长于疏散肝经风热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
序号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注意事项
4
桑叶
甘苦寒
肺肝经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2
牛蒡子
辛苦寒
肺胃经
疏散风热
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
解毒消肿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发热咽喉肿痛常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如银翘散;风热咳嗽,痰多不畅配桑叶、桔梗、前胡。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前者配薄荷、柽柳、竹叶如竹叶柳蒡汤;风湿浸淫血脉之疮疖瘙痒,配荆芥、蝉蜕、苍术如消风散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外散风热内解热毒,兼滑肠通便,痈肿疮毒兼便秘配大黄、芒硝、栀子、连翘、薄荷;乳痈肿痛未成脓者配银花、连翘、栀子、瓜蒌如牛蒡子汤;配玄参、黄芩、板蓝根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如普济消毒饮。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前者配蝉蜕、牛子、柽柳如竹叶柳蒡汤;后者配荆芥、防风、僵蚕等祛风止痒药同用。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药,如逍遥散
(芳香辟秽化湿和中,可治夏脘腹胀痛,呕吐泄泻,配香薷、厚朴、银花如薄荷汤)
薄荷叶发汗解表,薄荷梗行气和中。本品发汗耗气,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序号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注意事项
1
薄荷
辛凉
肺肝经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第8章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退出
【临床应用】
3.用于目赤翳障 。
蝉
蜕
疏散风热 利咽开音
透疹止痒
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 遮睛,
~菊花、白蒺藜、决明子、车前子等,如 蝉花散《银海精微》。
退出
【临床应用】 4.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
蝉 蜕 疏散风热 利咽开音 透疹止痒 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柴胡 ☆葛根 ◇升麻 △蔓荆子 △淡豆豉
薄荷☆
一、药用来源
四、临床应用
二、处方用名
五、用量用法
三、性能特点
六、使用注意
主页
薄荷 【药用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退出
植
薄荷
物
形
态
薄荷
药 材 形 态
退出
【处方用名】
薄荷 薄荷叶 薄荷梗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①脾虚泄泻 ~参苓术草、藿香、木香, 如七味白术散《小儿药直诀》。
②湿热泻痢 ~黄芩、黄连等,如葛 根芩连汤《伤寒论》
【用量用法】
煎服,10~15g。
解肌退热
透疹
生用
生津
升阳止泻—— 煨用
葛根
升 麻◇
一、药用来源
四、用量用法
二、性能特点
五、使用注意
三、临床应用
【药物来源】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
【临床应用】
葛根 解肌退热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外感风寒,表实无汗,项背强痛等,~麻黄、桂 枝 葛根汤《伤寒》。
外感风寒,表虚汗出,项背强痛,~桂枝、白芍 等,桂枝加葛根汤《伤寒》。
第十一章第一节解表药 - 发散风热药

功效应用
功效 疏散风热 止痛 主治病证 风热表证、头昏头痛、牙痛 风湿痹痛
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胡
柴胡
药材来源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肺、肝、脾经
功效应用
功效 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主治病证 表证发热,少阳证 肝气郁滞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不同点: 柴胡疏肝解郁,截疟,治肝气郁结之要药, 又治疟疾寒热。
升麻清热解毒,尤善清解阳明热毒,治齿 龈肿痛,咽喉肿痛,及口舌生疮。 葛根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生津止渴, 止泻止痢,治津伤口渴,消渴及湿热泻痢, 脾虚泄泻。
淡豆豉(附表)
淡豆豉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成熟种子
菊 花
菊花
药材来源
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疏散风热,平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因品
种不同,作用各有所长:
偏长疏散风热——黄菊花(辛散较强)
偏长平肝明目——白菊花(兼有甘味)
偏长清热解毒——野菊花(偏于苦味)
菊花
应用 1.解表——治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 2.明目——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之目 赤肿痛 3.平肝——治肝阳肝风眩晕,头痛,惊风 4.解毒——治疔疮肿毒
发酵加工品。
1.疏散表邪——外感风热表证。 2.宣透郁热——配栀子(栀子豉汤)治胸中烦闷,懊恼不 眠,以透散胸中郁热。
大豆黄卷:
黑大豆发芽而成。长于清利湿热,兼可发汗解表。多用 于暑湿,湿温初起兼表证者。
第一节
【目的要求】
2 辛凉解表药介绍

临床中药学科
18
※菊
花 Júhuā
CHRYSANTHEMI FLOS
• 【临床应用】 1.散风清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 2.平肝--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3.清肝明目--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4.清热解毒--疮痈肿毒。 •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 • 菊花平肝明目强,解毒风热宜用黄。
临床中药学科
22
※柴 胡 Cháihú
BUPLEURI RADIX
临床中药学科
23
※柴 胡 Cháihú
BUPLEURI RADIX •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 生用或醋炙用。 •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 【功效】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 【临床应用】 1.疏散退热--感冒发热,少阳证;善治寒热往来。 如柴葛解肌汤,小柴胡汤;柴胡制剂或复方注射液。
临床中药学科
8
※牛蒡子 Niúbàngzǐ
ARCTH FRUCTUS •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入汤剂宜捣碎,炒用滑肠及寒性略减。 • 【使用注意】 性寒滑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临床中药学科
9
△蝉
蜕 Chántuì
CICADAE PERIOSTRACUM
临床中药学科
10
△蝉
蜕 Chántuì
32
葛根芩连片
高血压、高血脂
愈风宁心片
临床中药学科
33
【附药】葛花
• 为葛的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功能 解酒醒脾。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 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煎服,3~ 15g。
临床中药学科
34
发散风热药与土单方

发散风热药与土单方1.薄荷【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
【别名】蕃荷菜、菝蔺、吴菝蔺、南薄荷、升阳菜等。
【处方用名】薄荷、薄荷叶、苏薄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3~6克;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或煎汁涂。
【产地采收】生于小溪沟边、路旁及山野湿地,或为栽培。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江西。
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1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
第2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
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炮制研究】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
【性味归经】辛,凉。
入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多用于外感风热,表现为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脉浮数,或有头痛者。
或用于风热、肝火上扰所致眩晕、目赤肿痛、烂弦风眼、痒涩多泪及咽痛喉肿、声嘶音哑者。
亦可用于肝郁气滞之胁痛。
此外,还能解鱼蟹毒。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挥发油。
油的主要成分为薄荷醇以及薄荷酮、异薄荷酮等。
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抗乙酰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薄荷油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甩体外试验薄荷煎剂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肠炎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的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此外,尚有健胃、解痉、利胆和抗旱孕作用。
【常用单方】【方一】薄荷油适量【用法】取上药,涂搽患处,每天2~3次。
【功能主治】散结消瘤。
主治肉瘤。
3、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葛根、柴胡、升麻

另外,传说古时湘西某土司的女儿与一个汉族 小伙子相爱。由于双方父母坚决反对,这对恋 人相约遁入深山老林之中。入山不久,小伙子 应身染重疴,神志不清,面色赤红,疙瘩遍身。 姑娘急得失声痛哭,哭声惊动了一个仙须鹤发 的道士,马上给小伙子服用一种仙草根,旬余 即愈。后来他们知道,这种仙草叫葛根。遂长 期服食,两人都身轻体健、皮肤细腻、容颜不 老,双双活过百岁,被人传为美谈。
嫩桑叶春桑叶----
四月茂盛时采得嫩叶 入药者,认为借春时 之气,擅入肝经而长 于清肝明目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1 疏散风热
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2 清肺润燥
配菊花,杏仁等,如桑菊 饮
肺热咳嗽或燥热咳嗽
配杏仁,川贝等,如桑杏汤
3 清肝明目
肝火或风热所致目赤肿痛等 肝肾不足目暗 肝阳上亢眩晕
传说
相传盛唐年间,某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妻,男称付郎,女叫 畲女,男读女耕,十年寒窗,付郎高中进士,本是喜从天 降,付郎却烦恼满怀,只因长安城里富家女子个个艳若牡 丹,丰盈美丽,想妻子长年劳作,瘦弱不堪,于是有心休 掉畲女。他托乡人带信回家,畲女打开只见两句诗“缘似 落花如流水,驿道春风是牡丹”,畲女明白付郎要将自己 抛弃,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更是容颜憔悴。山神得 知后,怜爱善良苦命的畲女,梦中指引畲女每日到山上挖 食葛根,不久,畲女竟脱胎换骨,变得丰盈美丽,光彩照 人。付郎托走乡人后,思来想去:患难之妻,怎能抛弃?! 于是快马加鞭,赶回故里,发现妻子变得异常美丽,更加 大喜过望,夫妻团圆,共享荣华。从此畲族女子便有了吃 食葛根的习俗,而且个个胸臀丰满,体态苗条,肤色白皙。
Ⅰ薄 荷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 生用。
性味归经
发散风热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柴胡应用
2.疏肝解郁 :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当归、白 芍 (逍遥散)
疏肝解郁 条达肝气
肝
肝 郁 气 滞
调经止痛 内伤外感 胸胁疼痛
(香附、芍药) 柴胡疏肝散
月经不调、胸胁疼痛
柴胡应用
3.升阳举陷 :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中焦 脾胃
※蓝色线条—体内循行线 ※红色线条—体表循行线
桑叶药性分析
风热感冒
苦能清泄 甘寒清润 轻清疏散 肺肝
外:疏散风热
燥热伤肺Βιβλιοθήκη 肝火上亢 内:清肺平肝 肝火上扰 肝阴不足
桑叶应用
1.疏散风热 :风热感冒,头痛咳嗽
温外 病感 初风 起热 甘寒质轻 轻清疏散
凉散风热 清肺止咳
肌 体
侵犯
配菊花、连翘(桑菊饮)
薄荷归经
灵枢· 经脉》:肺手太阴之脉,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 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 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 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 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 出大指之端。 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Lung Meridian
※蓝色线条—体内循行线 ※红色线条—体表循行线
薄荷归经
《灵枢· 经脉》:肝足厥阴之脉, 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 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 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 股阴,八毛中,环阴器,抵小 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 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 入颃颡, 足厥阴肝经循行图 Liver Meridian
性寒入肝
羚羊角 钩 藤
清热平肝熄风
(羚羊钩藤汤)
肝
菊花应用
4.清热解毒:疔疮肿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疏散风热、清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薄 辛、 肺、 利头目、利咽、 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荷 凉 肝 透疹、疏肝行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气
风疹瘙痒、肝郁气滞
煎服 3~6g 宜后下
本品发汗 耗气,故体 虚多汗者 不宜使用
牛 辛、
疏散风热、宣
肺、
蒡 苦、
肺透疹、解毒
胃
子寒
利咽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麻疹初起疹发不透、 风疹瘙痒、咽喉肿痛、
疮痈、痄腮
煎服 6~12g
本品性寒, 滑肠通便, 气虚便者
慎用
风热表证、咽痛音哑、
疏散风热、利
发
蝉 甘、 肺、 咽、透疹、明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煎服 3~
孕妇慎用
散蜕寒 风
肝
目赤翳障、急慢惊风、
目退翳、解痉
破伤风
6g
热 药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疏散风热、清
胡微
肺
阳气
寒
表证发热及少阳证、 肝郁气滞、气虚下陷
煎服 3~10g 解表退 热以宜生用,量宜稍 重;疏肝解郁宜醋炙, 升阳可生用或酒制,其 用量均宜稍轻
肺、
辛、
脾、 发表透疹、清
升 肝、
胃、 热解毒、升举
麻微
大
阳气
寒
肠
煎服 3~10g 风热头痛、麻疹不透、
发表透疹、清 齿痛口疮、咽喉肿痛、
热解毒宜生 温毒发斑、气虚下陷、
微 肝、 利头目 子
寒胃
风热表证、头昏头痛、 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煎服 5~10g
甘、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桑
肺、 肺润燥、清肝
煎服
苦、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及
叶
肝 明目、平抑肝
5~10g
寒
目赤昏花、咯血、吐
阳
血、衄血
辛、 散风清热、平
菊 苦、 肺、 肝明目、清热
花微 肝 解毒
寒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目赤昏花、疮痈肿毒
煎服 5~10g
辛、
肝、 疏散退热、疏
柴 苦、
胆、 肝解郁、升举
用,升阳举陷 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宜炙用
阴虚火 旺、阴 虚阳亢 者,均 当忌有
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解肌退热、生
麻疹不透、热病口渴、
甘、 脾、 津止渴、透疹、
葛
消渴、热泄热痢、脾
辛、 胃、 升阳止泻、通
根
虚泄泻、眩晕头痛、
凉 肺 经活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酒
中风偏瘫、胸痹心痛、
毒
酒毒伤中
煎服 10~15g
辛、 膀 蔓
苦、 胱、 疏散风热、清 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