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详细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专家讲座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25页
用量: 5-10-30g入汤剂。 桑叶与菊花,均具辛凉之性,功用相近,但有区分,
故比较以下 : 菊花-清肝力较大,且能养肝 又能 解毒,善治肝阳上亢及热毒疮痈。
散风热明目桑叶-发散力较强,长于散肺热,又 能治咳,善治肝经实热及咳嗽。
均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26页
归肺走表,则疏散肺经之
热以解表透疹利咽。
以辛香凉散为功 归肝经以疏散肝经之风热 而
清头目疏肝郁。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气香又可祛秽之邪.
第3页
应用:
风热感冒
1.用于外感表证
(发烧
温病初起
头痛,无汗、咽痛,咳嗽等)用薄
荷辛凉疏散风热之功而治之,如银
翘散(薄荷、银花、连翘、荆芥、
桔梗、竹叶、甘草等)水煎服。兼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35页
风寒表证-项背强疼 如葛根汤(葛根、 麻黄、
桂枝、甘草等) 1.用于外感表证 风热表证-口渴心烦,
如柴葛解肌汤(柴胡、 葛根、黄芩、石膏、白
芷、桔梗等) 用葛根解肌退热生津之功而治之。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36页
湿热泻痢(痢疾)
2、用于腹泻症
用葛根
脾虚泄泻(肠炎)
以升阳止泻。如葛根芩连汤治痢疾。或七味 白术散(煨葛根、白术、党参、茯苓等)治 腹泻。
皆取蝉蜕清散肝肺二经风热之功而之。
用量使用方法: 6-10-15g。入汤剂。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14页
菊花 ※
《本经》上品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15页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16页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17页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最新 发散风热药 课件

——发散风热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一般苦辛,大都归肺经。 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可以治疗外感风 热表征或是温病卫分证,此外,还常常 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的作用, 有的还可以兼清里热。 这一类药物,它的性能特点偏于寒 凉,有的时候把它叫作辛凉解表药。
薄 荷
类 别 植物 药 材 茎叶
葛 根
类 别 植物 药 材 根
处方用名 葛根、粉葛根、煨葛根
性味
辛、甘、凉。
功效应用
1解肌退热—— 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2生津止渴—— 热病口渴及消渴证
3升阳止泻——湿热泻痢、脾虚泄泻
4透疹——麻疹不透
柴胡、升麻与葛根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 柴胡
不同点 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肝解郁
升麻 葛根
发表升阳
主升脾胃之气,长于解毒透疹 主升脾胃之津,长于解肌止渴
柴 胡
类 别 植物 药 材 根
处方用名 柴胡、醋柴胡 性味 苦、辛、微寒。
功效应用
1和解退热——少阳证寒热往来 、外感发热 2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痛经 3升阳举陷——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升 麻
类 别 植物 药 材 根茎
处方用名 升麻 性味 辛、甘、微寒。 功效应用 1解表透疹——风热头痛,麻疹不透 2清热解毒——多种热毒证 3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2平肝明目——肝阳眩晕、肝风实证、目赤昏花
3 清热解毒——疮痈肿毒
桑叶菊花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 桑叶 菊花 疏风散热, 清肝明目 不同点 并能清肺润燥 并能清热解毒
蔓荆子
类 别 植物 药 材 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
性味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解表药——发散风热药(柴胡、升麻、葛根)

解表药——发散风热药(柴胡、升麻、葛根)柴胡•药性:辛、苦,微寒。
归肝、胆、肺经。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主治:1.感冒风热,寒热往来:本品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对于感冒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
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
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柴胡多与葛根、黄芩、石膏等同用,以解表清里,如:柴葛解肌汤。
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菊花、薄荷、升麻等辛凉解表药同用。
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
若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本品用之最宜,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
2.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本品疏肝解郁,可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
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胸胁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等,如:逍遥散。
3.气虚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本品可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疏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升举阳气可生用或酒炙。
•使用注意:柴胡其性升散,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大叶柴胡等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升麻•药性:辛、微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应用主治:1.风热感冒,发热头痛:本品有发表退热之功,可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发热、头痛等症,可与桑叶、菊花、薄荷等同用。
发散风热药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疏散风热、清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薄 辛、 肺、 利头目、利咽、 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荷 凉 肝 透疹、疏肝行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气
风疹瘙痒、肝郁气滞
煎服 3~6g 宜后下
本品发汗 耗气,故体 虚多汗者 不宜使用
牛 辛、
疏散风热、宣
肺、
蒡 苦、
肺透疹、解毒
胃
子寒
利咽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麻疹初起疹发不透、 风疹瘙痒、咽喉肿痛、
疮痈、痄腮
煎服 6~12g
本品性寒, 滑肠通便, 气虚便者
慎用
风热表证、咽痛音哑、
疏散风热、利
发
蝉 甘、 肺、 咽、透疹、明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煎服 3~
孕妇慎用
散蜕寒 风
肝
目赤翳障、急慢惊风、
目退翳、解痉
破伤风
6g
热 药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疏散风热、清
胡微
肺
阳气
寒
表证发热及少阳证、 肝郁气滞、气虚下陷
煎服 3~10g 解表退 热以宜生用,量宜稍 重;疏肝解郁宜醋炙, 升阳可生用或酒制,其 用量均宜稍轻
肺、
辛、
脾、 发表透疹、清
升 肝、
胃、 热解毒、升举
麻微
大
阳气
寒
肠
煎服 3~10g 风热头痛、麻疹不透、
发表透疹、清 齿痛口疮、咽喉肿痛、
热解毒宜生 温毒发斑、气虚下陷、
微 肝、 利头目 子
寒胃
风热表证、头昏头痛、 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煎服 5~10g
甘、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桑
肺、 肺润燥、清肝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絞痛而後吐瀉,胸
4.肝鬱氣滯,胸悶脅痛。
膈作脹,頭目不清 ,遍身腫脹,四肢
治胡肝 、鬱白氣芍滯、,當胸歸脅等脹疏痛肝,理月氣經調不經調之不“其舉治氣,品,痧,+,舌者降強,其柴逍不必火語先,。開而
遙散(《和劑局方》)。
後脹可消也。”
此外,本品芳香辟穢,兼能化濕和中,還 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濕穢濁之氣,脘腹脹痛, 嘔吐泄瀉,+香薷、厚樸、金銀花,薄荷 湯(《痧脹玉衡》)。
發散風熱藥
1
發散風熱藥
性能特點: 1. 藥性多辛苦而偏寒涼,辛以發散,涼可祛熱; 2. 以發散風熱為主要作用,發汗解表作用較發散風寒藥
緩和。 適應範圍:
1.主要適用於風熱感冒以及溫病初起邪在衛分者,(症 見發熱重、惡寒輕、咽幹口渴、頭痛目赤、舌邊尖紅、 苔薄黃、脈浮數等)。 2.部分發散風熱藥分別兼有清頭目、利咽喉、透疹、止 癢、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風熱所致目赤多淚、咽喉 腫痛、麻疹不透、風疹瘙癢以及風熱咳嗽等證。
1
牛蒡子 《名醫別錄》
[來源]為菊科 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的乾 燥成熟果實。
生用或炒用, 用時搗碎。
1
牛蒡子
藥性特點: 味辛苦,性寒, 歸肺、胃經。
【功效】 疏散風熱,宣肺透疹, 解毒消腫,利咽祛痰。
1
牛蒡子【臨床應用】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熱,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
1
蟬蛻 【臨床應用】
4.急慢驚風,破傷風證。
本品甘寒,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可涼肝息風止痙, 故可用治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證。
治小兒急驚風,+天竺黃、梔子、僵蠶,天竺黃散 (《幼科釋迷》)。
治小兒慢驚風,+全蠍、天南星,蟬蠍散(《幼科 釋迷》)。
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
总结词
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效。
详细描述
牛蒡子是发散风热药中的一种,其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 咽的功效。牛蒡子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喉痹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等皮 肤病。
桑叶
总结词
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
根据不同的药材和口感喜好,用量会有所 不同。一般来说,常用量为3-10克,建议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熏蒸
外用
根据不同的药材和病情,用量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常用量为10-30克,建议在医 生的指导下使用。
根据不同的药材和病情,用量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常用量为适量,建议在医生 的指导下使用。
05 中药材发散风热药的注意 事项与禁忌
头痛眩晕
头痛
发散风热药具有疏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头 痛症状。
眩晕
对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等引起的眩晕症状,发散风热药可 以起到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作用。
咳嗽症状
咳嗽
发散风热药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适 用于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症状。
痰黄稠
对于痰黄稠、胸闷等症状,发散风热 药可以起到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的作 用。
量。
提高中药材发散风热药的质量和产量
总结词
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是影响中药材发散风热 药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 高竞争力,需要加强中药材的种植、采收、 加工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提升。
详细描述
建立完善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确 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加强中药材种植基 地建设,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模式,提高 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中药材采 收、加工、储存等方面的技术提升和管理规
解表药——发散风热药(淡豆豉、浮萍、木贼、谷精草)

解表药——发散风热药(淡豆豉、浮萍、木贼、谷精草)淡豆豉•药性:辛、苦,凉。
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应用主治:1.感冒,寒热头痛:本品能疏散表邪,且发汗解表之力颇为平稳,无论风寒、风热表证,皆可配伍使用。
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药同用,如:银翘散;若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常配葱白,如:葱豉汤。
2.热病烦躁胸闷,虚烦不眠:本品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邪热、除烦,常与清热泻火除烦的栀子同用,治疗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恼,烦躁不眠,如:栀子豉汤。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传统认为,本品以桑叶、青蒿发酵者多用治风热感冒,热病胸中烦闷之证;以麻黄、紫苏发酵者,多用治风寒感冒头痛。
浮萍•药性:辛,寒。
归肺、膀胱经。
•功效:宣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应用主治:1.风热感冒:本品有宣肺发汗,疏散风热之功,较宜于风热感冒,发热无汗等症,可与薄荷、蝉蜕、连翘等同用。
若风寒感冒,恶寒无汗,亦可与麻黄、香薷、羌活等发散风寒药同用。
2.麻疹不透:本品能疏散风热,解表透疹。
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薄荷、蝉蜕、牛蒡子等同用。
3.风疹瘙痒:本品具有祛风止痒之功,可用治风邪郁闭肌表,风疹瘙痒。
偏于风热者,多与蝉蜕、薄荷、牛蒡子等辛凉疏风止痒药同用;偏于风寒者,多与麻黄、防风、荆芥等辛温类祛风止痒药同用。
4.水肿尿少:本品上可开宣肺气而发汗透邪,下可通调水道而利尿消肿,故以治疗水肿尿少兼风热表证者为宜,可单用,或与麻黄、连翘、冬瓜皮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
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
木贼•药性:甘、苦,平。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应用主治:1.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本品功能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较少用于一般风热感冒,而主要用于风热上攻于目,目赤肿痛,多泪,目生翳障,常与蝉蜕、谷精草、菊花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药同用。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薄 荷
薄荷《新修本草》 命名:原名菝苛,薄荷为其之音讹. 别名:南薄荷,薄苛,升阳菜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 荷茎叶入药. 产地: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产者 为佳. 采集炮制:收获期因地而异,一年可 采收2-3次. 单用其叶—薄荷叶,偏于发汗解表 单用其茎—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处方用名:南薄荷——主产于我国 南方. 苏薄荷——产于江苏苏州,为道地 药材
鉴别比较 葛根 解肌退热 柴胡 发表,升阳,治风热 和解退热 升麻 感冒,清阳不升 退热作用次 葛根主退阳明肌表之热,善治表实兼有项背强痛 柴胡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治寒热往来之少阳证 葛根 升阳以止泻痢,且透疹,生津 柴胡 升阳 升阳治内脏下垂,且疏肝解郁 升麻 升阳治内脏下垂,且透疹,解毒
★★菊花《本经》 菊花是百花中的君子,和竹,梅,兰并驾齐驱,是高雅和 坚贞的象征.菊花不仅可供人欣赏,而且还有较高的 药用价值.河南也是菊花盛产之地,有名的四大怀药 之一,怀菊花. 要点:清肝明目,眼科要药. 命名:菊本作蘜从鞠.鞠——穷也. 《月令》:九月,菊有黄花,华事此而穷尽也. 别名:甘菊花(白菊花),滁菊,药菊;杭菊(黄菊花)怀菊, 家菊,九月菊.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入药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 采集炮制:寒露开放,霜降前后摘取.
性昧:甘,辛,凉. 归经: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解肌:缓解肌肉的强直疼痛, 解除肌肉肌肤之热邪 通过发散表邪,缓解表邪引起的项背部肌肉不适感 . 分析: 味辛发散 入脾经(脾主肌肉)-清散肌表肌肉之热 性凉清热 而解肌退热,透发麻疹 性凉清热 入胃经—清胃热—热清津生渴止— 味甘益阴 生津止渴 葛根外解肌肤之热,内清胃腑之热,表里热清,津液自 生. 轻扬升举—入脾胃—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菊饮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
扶桑至宝丹
【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 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现代研究】
菊花
为菊科植物菊干燥头状花序。
【性能】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桑菊饮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
【现代研究】
升麻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性能】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外感表证
透疹…………麻疹不透
升麻葛根汤 宣毒发表汤
清热解毒……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清胃散
温毒发斑咽喉肿痛
普济消毒饮
痄腮肿痛
升麻黄连汤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补中益气汤
【现代研究】
蝉蜕
为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性能】 甘,寒。归肺、肝经。
[color=White]沈阳最好的妇科 医院 沈阳最专业的妇科医院 沈阳好的妇科医院 沈阳最权威妇科医院 沈阳专业治疗外阴白斑的医院 沈阳最好泌尿外科医院 沈阳最好性病医院 沈阳设施最好的性病医院 沈阳最好的外阴白斑医院 沈阳最好男科医院 沈阳专业治疗男科的医院[/color]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补中益气汤
柴胡
【用法用量】 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 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 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利咽开音……咽痛音哑
透疹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麻黄散 消风散
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
蝉花散
息风止痉 ……急慢惊风 ,破伤风证 天竺黄散 蝉蝎散
五虎追风散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使用注意】 《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清利头目……目赤肿痛
益气聪明汤
祛风止痛……风湿痹痛
羌活胜湿汤
【用法用量】 煎服,5~9g。 【现代研究】
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性能】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退热……外感表证发热 正柴胡饮 柴葛解肌汤
少阳证
小柴胡汤
羚角钩藤汤
清肝明目……目赤昏花
杞菊地黄丸
清热解毒……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花。
【现代研究】
桑叶 菊花
疏散风热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功偏肺,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功偏肝,清热解毒
蔓荆子
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故孕妇当慎用。
【现代研究】
薄荷 疏散风热 牛蒡子 透疹
解表,发汗力较强,退热 效好。清利头目,疏肝行 气
宣肺祛痰,治风热兼 咳嗽多用。解毒消肿 功优,治疮痈、痄腮
开音,明目退翳,息风 止痉
桑叶
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性能】 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清肺润燥……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 清肝明目……目赤昏花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银翘散
利咽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竹叶柳蒡汤
消风散
解毒消肿 ……乳痈肿痛
牛蒡子汤
……瘟毒发颐、痄腮喉痹 普济消毒饮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 辛、苦,寒。归肺、胃经。
[color=White]沈阳最好的妇科 医院 沈阳最专业的妇科医院 沈阳好的妇科医院 沈阳最权威妇科医院 沈阳专业治疗外阴白斑的医院 沈阳最好泌尿外科医院 沈阳最好性病医院 沈阳设施最好的性病医院 沈阳最好的外阴白斑医院 沈阳最好男科医院 沈阳专业治疗男科的医院[/color]
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详细
性味 辛、凉 功效与适应证
发散风热
治外感风热,发热,微恶风寒,咽 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黄,脉 浮数。或温病初起。
利清头目 利咽 透疹 止痒 止咳
治目赤肿痛 治咽喉肿痛 治麻疹不透 治风疹瘙痒 治风热咳嗽
薄荷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 辛,凉。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 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宣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
均当忌用。
【现代研究】
葛根
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性能】 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
解肌退热 ……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柴葛解肌汤 葛根汤
透疹 ……麻疹不透
柴胡 发散风热
升麻
升阳 葛根
举陷 透疹
和解少阳,退热功佳, 疏肝解郁
长于透疹,又清热解毒
善解肌,又退热,生津 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 【性能】 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外感表证
风寒感冒初起 除烦,宣发郁热 ……热病烦闷
银翘散 葱豉汤 栀子豉汤
升麻葛根汤
生津止渴 ……热病口渴,消渴证 天花散 玉泉丸
升阳止泻 ……热泄热痢
葛根芩连汤
脾虚泄泻
七味白术散
【用法用量】 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现代研究】
第一课件网
[color=White]沈阳最好的妇科 医院 沈阳最专业的妇科医院 沈阳好的妇科医院 沈阳最权威妇科医院 沈阳专业治疗外阴白斑的医院 沈阳最好泌尿外科医院 沈阳最好性病医院 沈阳设施最好的性病医院 沈阳最好的外阴白斑医院 沈阳最好男科医院 沈阳专业治疗男科的医院[/color]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银翘散
清利头目……头痛眩晕,目赤多泪
上清散
利咽…………咽喉肿痛
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竹叶柳蒡汤
疏肝行气……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逍遥散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
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
牛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