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咳嗽的方剂

发散风热咳嗽的方剂
发散风热咳嗽的方剂是中医药治疗咳嗽的重要方剂之一。
在中医药理论中,咳
嗽分为多种类型,其中风热咳嗽是常见的一种类型。
风热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声音嘶哑、咳嗽有痰、咳嗽时咽喉疼痛、咽喉干燥等症状。
针对这种类型的咳嗽,中医药有很多经典方剂可以治疗,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发散风热咳嗽的方剂。
首先是桔梗石膏汤,这是治疗风热咳嗽的经典方剂之一。
桔梗石膏汤的主要药
物包括桔梗、石膏、甘草等。
桔梗石膏汤具有清热化痰、润喉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咳嗽嗓子疼痛、痰黄稠、咳嗽声音嘶哑的症状。
痰热咳嗽患者可服用此方剂,能有效改善症状,加快痊愈。
其次是银翘散,这是另一种常用于治疗风热咳嗽的方剂。
银翘散的主要药物包
括银翘、连翘、桔梗等。
银翘散有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的功效,适用于咳嗽嗓子痒、咽喉疼痛、痰黄稠的症状。
痰症咳嗽患者常常服用银翘散可以改善症状,缓解咳嗽症状。
此外,还有石膏糖浆,石膏糖浆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疗痰的方剂。
石膏糖浆
的主要药物包括石膏、炙甘草、炒鳖甲等。
石膏糖浆有清热燥湿、疏风利咽的功效,适用于痰症咳嗽症状痰黄痰痒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痰。
6-2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

解表药
•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疏散风热多用黄 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 ( 滁菊花)。
解表药
桑 叶
Folium Mori • 源于《本经》 为桑科落叶乔木植物桑树 Morus alba L. 的叶。分布于我国南 北各省,经霜后采收,晒干,生用 或蜜炙用。
桑叶原植物
解表药
解表药 桑叶药材标本
薄荷原植物
解表药
解表药 薄荷药材标本
解表药
性味归经与功效
• 处方用名: 薄荷 、南薄荷、苏薄荷。 • 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 药性说明 本品辛凉疏散,质轻上浮,善散上焦风热 之邪而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兼有疏泄肝郁之 功。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行气。
解表药
薄荷
蝉蜕
1.外感风热表证、 兼 透疹止痒力胜,为治麻疹、风 温病初起 疹、湿疹、 皮肤瘙痒等之常品。 2. 咽喉肿痛 3.麻疹初起不透, 又明目退翳,常治目赤肿痛、翳膜 风疹瘙痒 遮睛。止痉,小儿夜啼;小儿急惊 风;破伤风
解表药
柴 胡
Radix Bupleuri • 源于《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 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 和狭叶柴胡 (南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根或全草。前者主产于辽宁、甘肃、 河北、河南等地;后者主产于湖北、江苏、 四川等地。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段,生 用或醋炙用.
解表药
临床应用
•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质轻,轻 清疏散,长于凉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 桑叶+菊花 • 2、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 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 • 3、肝阳眩晕:肝阳上亢,眩晕 • 4、目赤昏花:肝经风热、肝火上攻 或肝肾不足、眼目昏花 • 此外,本品甘寒,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治血 热妄行吐血、衄血之证,可单用,或配其他止 血药同用。
9个发散风热药的功效主治用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

9个发散风热药的功效主治用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9个发散风热药的功效主治用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为此整理了“9个发散风热药的功效主治用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详情如下:1.薄荷【性能】辛,凉。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疼,疏肝行气。
【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善于清利头目。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有疏肝解郁作用。
此外,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用法】煎服,宜后下。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2.牛蒡子【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期;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3.蝉蜕【性能】甘,寒。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喑哑。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
善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此外,还用治小儿夜啼不安。
4.桑叶【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燥热咳嗽;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此外,略有凉血止血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轻证。
5.菊花【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风实证;目赤昏花;疮痈肿毒。
6.蔓荆子【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性能】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1)表证发热,少阳证。
善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常与黄芩相须为用。
(2)肝郁气滞证。
为疏肝解郁要药。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2解表药 第二节 散风热药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注意】性升散,若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葛根
【来源】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的根。 生用或煨用。
豆科植物野葛
药材葛根(野葛)
豆科植物甘葛
药材甘葛根(粉葛)
葛根简介
要点:解肌透疹,生津止渴。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生于山坡、山沟、或杂
木林中。
采集炮制:秋冬两季采挖。切片,晒干。
生用--解肌透疹,生津止渴,用于表证和麻
疹初期,热病口渴。
煨用--凉散之性已减,升阳止泻力强,用以 脾虚泄泻。
【性味归经】甘、辛,凉。 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
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分析:
味辛发散 入脾经(脾主肌肉)--散肌表肌 肉之热而解肌退热,透发麻疹。 性凉清热 性凉清热 入胃经--清胃热--热清津生渴止 --生津止渴。
总结与作业
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表邪为主要作用,治外感风热表证 的药物。 薄荷:散风热,清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牛蒡子: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散肿(表里双解)。 蝉蜕: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祛风止痉。 菊花: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表里双解)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作业 菊花有哪些品种?作用有什么不同? 菊花为什么被称为眼科要药? 柴胡与葛根、升麻功用异同点。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肝,清肝,明目。
【应用】 风热感冒。本品虽疏散风热力缓,但能清肺 润肺,故常用于风热感冒,热邪犯肺,发热、 咽痒、咳嗽等症。 肺热燥咳。本品清肺热、润肺燥,用于燥热 伤肺之咳嗽咽干。 眩晕目赤。本品苦寒,兼入肝经,善能明目, 对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肝火上攻所致目 赤肿痛、肝肾不足所致眼目昏花均可配伍使 用。
第十一章第一节解表药 - 发散风热药

功效应用
功效 疏散风热 止痛 主治病证 风热表证、头昏头痛、牙痛 风湿痹痛
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胡
柴胡
药材来源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肺、肝、脾经
功效应用
功效 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主治病证 表证发热,少阳证 肝气郁滞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不同点: 柴胡疏肝解郁,截疟,治肝气郁结之要药, 又治疟疾寒热。
升麻清热解毒,尤善清解阳明热毒,治齿 龈肿痛,咽喉肿痛,及口舌生疮。 葛根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生津止渴, 止泻止痢,治津伤口渴,消渴及湿热泻痢, 脾虚泄泻。
淡豆豉(附表)
淡豆豉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成熟种子
菊 花
菊花
药材来源
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疏散风热,平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因品
种不同,作用各有所长:
偏长疏散风热——黄菊花(辛散较强)
偏长平肝明目——白菊花(兼有甘味)
偏长清热解毒——野菊花(偏于苦味)
菊花
应用 1.解表——治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 2.明目——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之目 赤肿痛 3.平肝——治肝阳肝风眩晕,头痛,惊风 4.解毒——治疔疮肿毒
发酵加工品。
1.疏散表邪——外感风热表证。 2.宣透郁热——配栀子(栀子豉汤)治胸中烦闷,懊恼不 眠,以透散胸中郁热。
大豆黄卷:
黑大豆发芽而成。长于清利湿热,兼可发汗解表。多用 于暑湿,湿温初起兼表证者。
第一节
【目的要求】
发散风热药与土单方

发散风热药与土单方1.薄荷【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
【别名】蕃荷菜、菝蔺、吴菝蔺、南薄荷、升阳菜等。
【处方用名】薄荷、薄荷叶、苏薄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3~6克;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或煎汁涂。
【产地采收】生于小溪沟边、路旁及山野湿地,或为栽培。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江西。
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1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
第2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
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炮制研究】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
【性味归经】辛,凉。
入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多用于外感风热,表现为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脉浮数,或有头痛者。
或用于风热、肝火上扰所致眩晕、目赤肿痛、烂弦风眼、痒涩多泪及咽痛喉肿、声嘶音哑者。
亦可用于肝郁气滞之胁痛。
此外,还能解鱼蟹毒。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挥发油。
油的主要成分为薄荷醇以及薄荷酮、异薄荷酮等。
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抗乙酰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薄荷油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甩体外试验薄荷煎剂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肠炎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的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此外,尚有健胃、解痉、利胆和抗旱孕作用。
【常用单方】【方一】薄荷油适量【用法】取上药,涂搽患处,每天2~3次。
【功能主治】散结消瘤。
主治肉瘤。
3、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葛根、柴胡、升麻

另外,传说古时湘西某土司的女儿与一个汉族 小伙子相爱。由于双方父母坚决反对,这对恋 人相约遁入深山老林之中。入山不久,小伙子 应身染重疴,神志不清,面色赤红,疙瘩遍身。 姑娘急得失声痛哭,哭声惊动了一个仙须鹤发 的道士,马上给小伙子服用一种仙草根,旬余 即愈。后来他们知道,这种仙草叫葛根。遂长 期服食,两人都身轻体健、皮肤细腻、容颜不 老,双双活过百岁,被人传为美谈。
嫩桑叶春桑叶----
四月茂盛时采得嫩叶 入药者,认为借春时 之气,擅入肝经而长 于清肝明目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1 疏散风热
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2 清肺润燥
配菊花,杏仁等,如桑菊 饮
肺热咳嗽或燥热咳嗽
配杏仁,川贝等,如桑杏汤
3 清肝明目
肝火或风热所致目赤肿痛等 肝肾不足目暗 肝阳上亢眩晕
传说
相传盛唐年间,某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妻,男称付郎,女叫 畲女,男读女耕,十年寒窗,付郎高中进士,本是喜从天 降,付郎却烦恼满怀,只因长安城里富家女子个个艳若牡 丹,丰盈美丽,想妻子长年劳作,瘦弱不堪,于是有心休 掉畲女。他托乡人带信回家,畲女打开只见两句诗“缘似 落花如流水,驿道春风是牡丹”,畲女明白付郎要将自己 抛弃,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更是容颜憔悴。山神得 知后,怜爱善良苦命的畲女,梦中指引畲女每日到山上挖 食葛根,不久,畲女竟脱胎换骨,变得丰盈美丽,光彩照 人。付郎托走乡人后,思来想去:患难之妻,怎能抛弃?! 于是快马加鞭,赶回故里,发现妻子变得异常美丽,更加 大喜过望,夫妻团圆,共享荣华。从此畲族女子便有了吃 食葛根的习俗,而且个个胸臀丰满,体态苗条,肤色白皙。
Ⅰ薄 荷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 生用。
性味归经
发散风热药

应用
4.小儿惊痫夜啼,破伤风 本品凉肝息风止痉,又疏散风热。
小儿夜啼——配薄荷、钩藤 破伤风——天麻、僵蚕、全蝎
用法用量
5~10g
特点
质轻性寒,长于疏散风热 性寒入肝经,清肝热
桑叶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桑科落叶乔木植物桑树的叶
性味归经
甘、苦,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清肝明目 平抑肝阳
应用
1.风热表证,头痛目赤 本品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善疏散 上焦风热。
——配桑叶、薄荷、连翘等(桑菊饮)
应用
2.目赤昏花 本品疏风热、清肝热、养肝阴而明目
肝经风热者——配桑叶、决明等 肝肾不足者——配枸杞、熟地等
(杞菊地黄丸)
应用
3.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本品平肝阳,又能清肝热。
——配羚羊角、钩藤、白芍等 (羚角钩藤汤)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者, 忌用
特点
外散风热,内清热毒而透疹 善解阳明经热毒 升阳举陷力强,具有升阳止泻之功
葛根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 藤的根
性味归经
甘、辛,凉 脾、胃经
解肌退热 透发麻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功效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唇形科薄荷的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
辛,凉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
应用
1.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本品善疏散风热。
风热表证——配桑叶、菊花等(桑菊饮)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配银花、连翘、 牛蒡子等(银翘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临床报道 •现代以本品内服,治破伤风、经行头痛、面神经 麻痹、荨麻疹等有效。
•歌诀: •蝉蜕甘寒入肺肝, •散风退翳解痉挛, •外感风热疹不出, •目疾音哑小儿惊。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鉴别比较: •薄荷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牛蒡子 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 •蝉蜕 咽喉肿痛。 •然: •薄荷清轻凉散,发汗力强,又能疏肝解郁。 •牛蒡子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力强,兼能滑肠。 •蝉蜕甘寒质轻,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白菊花
PPT文档演模板
•黄菊 花
•药材菊花
发散风热药
•
菊花《本经》
•菊花是百花中的君子,和竹、梅、兰并驾齐驱,
是高雅和坚贞的象征。菊花不仅可供人欣赏,
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河南也是菊花盛产
之地,有名的四大怀药之一,怀菊花。
•要点:清肝明目,眼科要药。
•命名:菊本作蘜从鞠。鞠——穷也。
•《月令》:九月,菊有黄花,华事此而穷尽也。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蔓荆子《神农本草经》
• 单叶蔓荆
• 蔓荆
PPT文档演模板
• 药材蔓荆子
发散风热药
•柴胡《本经》
•柴 胡
PPT文档演模板
•狭叶柴胡
•药材柴胡 •(左:北柴胡 •右:南柴胡)
发散风热药
•
柴胡《本经》
•要点:和解少阳,疏肝解郁。
•命名:本品嫩则可茹,老则採取为柴,故名。
•茹:古时蔬菜的总称(柔软)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病因病理:情志不遂,肝气郁滞 •薄荷具疏肝解郁之功,常与柴胡、白芍配伍,如逍 遥散。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用量用法:3~6g,煎服,宜后下。 •使用注意:有退乳的副作用,哺乳期妇女不 能多用。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 汗者不宜用。
•药物成分:含挥发油。 •药理实验: •1、兴奋中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 进汗腺分泌,使机体散热增加,故有发汗解热 作用。
•命名:原名菝苛,薄荷为其之音讹。
•别名:南薄荷、薄苛、升阳菜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茎叶入药。
•产地: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产者为佳。
•采集炮制:收获期因地而异,一年可采收2-3次。
•
单用其叶—薄荷叶,偏于发汗解表
•
单用其茎—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处方用名:南薄荷——主产于我国南方。
•
苏薄荷——产于江苏苏州,为道地药材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鉴别比较:
•菊花
偏清肝热、平肝阳养肝明目
• 散风热清头目
•薄荷
偏发散,发汗力大于菊花
•桑叶 • 入肺肝,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治外感风热、 •菊花 温病初起,风热上扰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不同点:
•桑叶主入肺经,清肺止咳力较强,且能润肺,用治 肺热或肺燥咳嗽常选用。
•菊花主入肝经,清肝、平肝之力较优,且有养肝作 用,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阴不足,视物昏花。
钩藤煎汤送下,如止啼散。
•小儿夜啼(小儿白天一切正常,能吃能睡能玩,但
到夜里就哭闹不安,不能入睡)用蝉蜕、竹叶、灯
•心草,煎水代茶服用。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若小儿急热惊风,可以本品配牛黄、黄连、僵蚕等 同用。
•破伤风证,轻证可单用本品研末,以黄酒冲服(每 次10g,1日3次);重证可配伍天麻、僵蚕、全蝎, 如五 Nhomakorabea追风散。
•如:蝉蜕12g、全蝎10g、天麻10g、防风10g •水煎服,治破伤风痉挛抽搐。 •4.目赤翳障。 •本品有退翳明目作用。可与菊花、决明子等配伍, 如蝉花散。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 般病症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按语:本品甘寒清热,轻浮宣散,主入肺经,既善 开宣肺气而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为治
•清散肝经风热—热去风息则痉可止—息风止痉
•应用:
•1.外感风热,咽痛音哑。(开音要药)
•病因病理:外感风热,蕴郁于肺,肺气失宣。
•本品有发散风热、宣肺利咽作用。
•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所致发热、头痛,常与薄荷、
连翘等发散风热药同用。
•治咽痛音哑,常与胖大海同用,如海蝉散。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2.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庠。
•别名:甘菊花(白菊花),滁菊、药菊;杭菊
(黄菊花)怀菊、家菊、九月菊。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入药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 •采集炮制:寒露开放,霜降前后摘取。 •种类: •入药有黄菊花、白菊花、野菊花。 •白菊花味甘,平肝、清肝明目多用 •黄菊花疏散风热力强,外感风热多用。 •野菊花清热解毒力强,外科痈肿疮毒多用。
•病因病理:风热外束,疹出不畅。
•本品有疏散风热,透疹止痒作用。
•风热外束,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配薄荷、紫草等同 用,如透疹汤。
•风湿热相搏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常与防风、荆 芥、苦参等配伍,如消风散。
•3.惊痫夜啼,破伤风证。
•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可凉肝息风止痉。故可用治
小儿外感夹惊、惊痫夜啼,可用本品研末,薄荷、
外感风热、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等证之
常品;又入肝善凉散肝经风热而解痉、退翳明目, 每治小儿惊痫夜啼、破伤风、目赤翳障等证。
•参考资料: •药物成分: •本品含甲壳质、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和酚类化 合物等。
•药理研究: •1.本品提取物有抗惊厥作用。 •2.镇静及镇痛作用。 •3.解热、抗过敏、免疫抑制作用,体外能选择性 抑制癌细胞生长。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名医别录》
•牛蒡子
PPT文档演模板
•药材牛蒡子
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名医别录》
•要点:为疏散风热、解毒要药,喉科要药。善 治热毒壅盛证。
•别名:牛蒡、牛子、大力子、鼠粘子
•本品辛苦寒,入肺胃经,能散能泄,能升能降, 既可疏散风热,透疹利咽,用治风热表证,麻 疹不透,咽喉肿痛;又能清热解毒以消肿,用 治痈肿疮毒,痄腮等证。因性滑利,能滑肠通 便,故上述诸证兼大便秘结者用之尤宜。
河北等地。蝉生活在杨、柳、榆、槐等树上或杂木
林。
•采集炮制:夏秋季采收,除去泥沙,晒干。生用。
•性味:甘,寒。
•归经:肺、肝。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息风止痉,明目退翳。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分析:
•质轻升浮
疏散风热
•
入肺经—宣散肺经风热 透疹 止痒
•性寒清热
利咽开音
•性寒清热—入肝经—清散肝经风热—明目退翳
•2、兴奋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增加消化液分泌, 制止肠内异常发酵,有制腐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按语: •薄荷味辛主散,性凉清热,质轻升浮,能疏 散在上在表之风热。入肺经疏肌表之风热而透 疹;散上焦之风热而利咽;入肝经散肝经风热 而明目,行肝经气滞而解郁。故为疏散风热的 要药,疏肝解郁的佳品。主治风热感冒,头痛、 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肝郁气滞等。
•另:某些药物具有清头目、利咽喉、宣肺止咳、 透疹等作用,故还可用治风热目疾、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以及风热咳嗽。
•本节重点药物:薄荷、蝉蜕、菊花、柴胡、葛根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薄荷《新修本草》
• 薄荷
PPT文档演模板
• 药材薄 荷
发散风热药
•
薄荷《新修本草》
•要点:清利头目,利咽喉,透疹。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性味:辛凉
•归经:肺、肝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分析:
•辛以发散
•
入肺经走肌表—疏散风热,透发麻疹
•凉以清热
•
入肝经疏散肝经风热以清利头目
•清轻凉散
•
入肺经疏散肺经风热以利咽喉
•味辛行气入肝经—行肝经气滞而疏肝解郁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病在卫分) •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故可治疗。常 配伍银花、连翘、牛蒡子,如银翘散。
•别名:北柴胡、南柴胡、山菜、茹草。
•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
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入药。
•产地:产于山坡、草地、灌木丛间,全国大部分
地区都有出产。主产于河北、湖北、黑龙江等。
•采集炮制:春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或醋
炙用。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用法: •生用——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醋柴胡——偏于疏肝解郁(醋制后独入肝经)。 •炒柴胡——避其凉性而增升举清阳之效,用治中气下 陷。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蝉蜕《本草别录》
PPT文档演模板
•黑 蚱
•药材蝉蜕
发散风热药
•
蝉蜕《本草别录》
•要点:眼科要药,明目退翳作用好。还可用于小儿
惊风、夜啼。
•命名:蝉蜕乃蝉所退之壳而命名。
•别名:蝉衣、知了皮
•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山东、河南、
•菊花具有平肝阳的作用,因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 眩晕。常与石决明、白芍、钩藤等平肝潜阳药配伍。
PPT文档演模板
发散风热药
•4、疔疮肿毒(多用野菊花)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故常与金银花、连翘同 用。
•野菊花适量捣烂,酒水煎,取汁取微汗,以渣乘 热敷患处,治一切痈肿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