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职前教育课程考试1

合集下载

2010年普法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0年普法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台县2010年度干部职工普法考试试卷姓名:单位:职务: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

2.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__________。

3.物权法所称的物,包括______、______。

4.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______、等价有偿、_________的原则。

5.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____________。

6.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一般为_____。

7.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_____。

8.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_____周岁的公民。

9.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

我国公民的监督权包括_____、批评、建议权、_____、控告权。

10.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_________________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11.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规民约由_________制定,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

12.城市的土地属于_______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_______所有。

13.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_______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_______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14.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自2011年___月___日实施。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5分)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4.劳动者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5.国家立法权由国务院行使。

()6.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处罚。

()7.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2010级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考试

2010级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考试

2010级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考试试卷总分:100分通过分数:60分考试时长:60分钟客观题(每小题:2分)1,()是指人们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中,在众多的价值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

A. 职业兴趣B. 职业性格C. 职业能力D. 职业价值观正确答案:D2,()控制一个人的外在表现。

A. 潜意识B. 意识C. 无意识D. 潜意识和意识正确答案:D3,不同的社会环境给予个人的职业信息是不同的。

下列四项中,哪一项不是社会环境所包含的因素:A. 社会文化环境B. 人口环境C. 企业文化D. 社会价值观念正确答案:C4,职业探索,是对你喜欢或要从事的职业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的过程,目的是对目标职业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明确和职业的差距中制定求职策略,从而有效地规划大学生活。

你认为这句话: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5,下列表述中,属于人才价值体制间不平衡的是:A. 国有公司和私有公司收入待遇不平衡B. 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收入待遇不平衡C. 北京等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平均收入不均衡D. 不同学历人才收入待遇不平衡正确答案:A6,国际马拉松比赛世界冠军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跑完了。

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了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A. 职业生涯设计中目标分解的作用B. 职业生涯设计中时间分解的作用C. 职业生涯设计是无往不胜的D. 职业生涯设计属于成功者正确答案:A7,理性决策的判断标准之一是知道自己做出了一个满意的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0——2015)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0——2015)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0——2015)[1]丁炜. 全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闫艳. 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张光陆. 对话教学之研究——解释学的视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0.[4]张斌. 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李茂森. 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6]向晶. 学生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李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刘辉.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9]申宣成. 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吕红日. 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洪志忠. 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汪丽梅. 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和建伟. 对中学与大学在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衔接问题上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4]庄白. “高观点”下的中学微积分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5]何千忠. 论美国社会科中历史教育的目标及内容要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0.[16]付小谧. 高校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困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7]郑丽芸.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8]陈亚君. 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19]田倩. 数学职前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0]贺晔. 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1]宋静磊.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2]徐蓓蓓. 物理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和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3]孙荣荣. 高中地理新课程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4]唐晓鹏. 高中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的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5]王孟初. 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国际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0.[26]袁有雯. 高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个性差异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7]楼帅. 专家与新手型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8]陶俞佳. 新加坡中学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技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9]汪肖楠. 中学生科学学习中坐标图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0]王世朋. 科学教师的课程观及其对课程实施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1]吴先强. 基于标准的“元素化学”教学过程“一致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2]张贤金. 化学教师对科学方法及其教育的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0.[33]祝炎. 化学教师教育研究特征的微观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34]陈磊磊. 上海地区化学教材与教学实践中融入化学史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程晨. 德国化学课程中的“学科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6]郑静. 论吕思勉的语文教育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37]朱丹萍. 高中古诗词课程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8]黄歆. 试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10.[39]蒋芸芸.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0]柳利萍. 试论朱自清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41]沈洁. 人教版选修教科书《外国小说欣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2]卜静静. 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历史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0.[43]丁洁. 高中优质地理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4]毛琦. 基于ISM法的物理教科书分析及分析结果实用性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0.[45]金莉. 中国和英国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6]臧丽娜. 新课改中数学思想方法在课标及教材中的体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47]邹佳晨. 椭圆的历史与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48]陈慧. 高中生对数学证明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0.[49]冯璟. 职前和在职数学教师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0.[50]梁竹. 中国、新加坡初中教材平面几何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1]沈莲波. 上海高中生对向量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0.[52]王会明. 高中数学骨干教师课堂特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3]姚雪. 上海、香港、新加坡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4]李镌钊. 讲授法的历史演进与当代意蕴[D].华东师范大学,2010.[55]张晓蕾. 课堂教学生活中学生身体问题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0.[56]秦冬梅. 中小学生学期学习报告单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7]莫海玲. 我国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前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8]李昂. 基于教学实践的地理新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9]贾鲁娜. 基于课程标准的我国现行高中生物教科书(实验部分)质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60]于晓晖. 中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1]陈燕.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名师工作室活动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2]张研.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学习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3]蔡晶. 高中生解决化学“加合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4]余轶. 青少年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的创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5]尹静. 高中生物模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6]沈严惠. 高中“植物的分类与鉴赏”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7]潘立晶. 《中学生物学实验设计与应用》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8]魏秀. 俞子夷小学学科教学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9]韩少斐. 班级中处境不利学生生活体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0]周骏.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1]赵永芝.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72]王泓萱. 小学校长教学领导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3]张贺华. 3-6年级科学教科书插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4]高琼琼. 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教师阻抗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5]许志毅.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6]王斌娟.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之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7]赵黎. 教师的知识共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8]刘润英. 首要教学原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9]赵起月.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员角色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0]赵红霞. 积极学习的课堂环境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1]任维伟. 推进与阻力: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困境的田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2]朱海粟. 陶行知生活课程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3]黄燕. 宗白华的生命美育课程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4]张昭.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85]吴成业. 教师的学生评价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6]许筱英. 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87]张倩. 休闲教育视角下的春游活动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88]于庆军. 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89]祁灵. 华东师范大学免疫学实验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90]王苗. 大一与高二学生对数列极限的理解:历史相似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1]刘晨霞. 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与中国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92]郭青青. 美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3]朱佳丽. 八年级学生数学推理与证明的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94]黄龙孙. 高二学生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95]罗程宏. 关于职前数学教师算法知识的调查与互助式教学设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96]马晓华. 高一学生对数以及对数函数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7]原登慧. GTTM视角下的中美数学期望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8]黎文俊. 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9]邱红娜. 中新初中地理教科书学习难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0]帕孜来提. 中学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1]李春江. 基于3ds Max的计算机三维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2]王星乔. 基于测量模型的化学平衡知识的认知诊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3]朱丹. 作文仿写教学研究——心理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4]马冠中. 高中物理教科书力学定律主题中科学定律本质教学的描述与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5]陶洁. 基于生物学科的初中生科学素养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6]黄若朦.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中学物理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7]徐琰斐. 基于动态平衡思想的“变革性经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8]计清莹. “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9]高建军. 物理问题解决中基于问题近似的迁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0]张文静. 中美两种高中物理教材对比[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1]张振宇. 史学研究成果引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2]柳晓丹. 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3]王莉. 回归儿童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插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4]蒋德慧. 职前教师与职初教师关于斜率的PCK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15]周小青. 新任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6]程林. 基于教育目标分类的标准化省(州)级学业成就测试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7]陈玮. 关于数学师范生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8]陆立仪. 浅论蒋伯潜语文教育改革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9]隋文静. 中学生运用一般化的策略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0]郑丁丁. 初中数学资优生数学问题解决特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21]吴婧.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2]夏婧. 拓展与延伸[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3]徐奕.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目标体系试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4]时晨. 初高中学生解决数学开放题认知水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5]付黎黎. 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备课组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6]杨蓓蕾. 纸笔式表现性评价在中学生地理学业成就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7]郭锋涛. 新课改高中地理课程选修模块实施情况及试题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8]蔡鸿菲. 反思陆九渊顿悟教育思想及对语文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29]黄静. 初中生化学符号学习的调查及评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0]尤蕾蕾. “微粒间作用力”概念系统形成过程的微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1]张玲. 基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NChO试题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2]李秋芳. 中学地理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及方法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3]李蔚. 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4]孔散君. 互动卡片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5]夏寅. 旨在专业发展的新教师培训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6]范敏. 学校变革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7]胡美云. 论合作学习中的学生需要[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8]豆雨松. 教师课堂评价任务设计和使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9]许超. 青少年性道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0]杨森.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1]王彩连. 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2]陈颖. 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MCE与NCHO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3]李荟. 中、澳科学实验内容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4]刘蕊. 初三学生化学“突现性质”问题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5]彭石娟. 高中“生物进化”校本活动课程的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6]兰璇. 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优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7]陈玲玲. 旨在质量保证的教师教育认证制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8]翁文芸. 初任理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9]谢蕾蕾. 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0]高芳祎. 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观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1]李宏燕. 法国业士水平测试试题模型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2]左芳. 美国德克萨斯州青少年性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3]桂德怀. 中学生代数素养内涵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4]何珊云. 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5]谢赛. 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6]王中男. 考试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7]周杰. 倾听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8]李宝敏. 儿童网络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9]高振宇.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中的儿童问题研究:儿童史学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160]陈华. 中国公民教育的诞生—课程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61]韦冬余. 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2]赵士果.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3]潘丽芳.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4]夏永庚. 四书“仁智双彰”的课程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5]余闻婧. 发现与解放[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6]陆晓红. 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67]杨澄宇. 基于现象学视角的语文课程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4.[168]汪明帅. 我国近代教师权利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69]邵朝友. 基于学科能力的表现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0]潘义. 上海初中生英语暑期作业现状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1]黄一平. 美国K-8年级Health & Wellness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72]姜君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发展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73]李莉. 中学数学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备课策略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74]刘金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评述[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75]罗玛. “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教科书构成要素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76]李同灵. 化学课堂提问要素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7]朱娅梅.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8]张燕. 21世纪初儿童阅读推荐书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79]王兴燕. 课程视野下的方言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0]胡陶. 小学科学教师对于SSI、SSI教学的观点及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1]何嘉. 课堂互动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2]周坤亮. 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3]纪媛媛. 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4]叶海龙. 教师基于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设计和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85]钟朋. 课程如何应对底层学生的教育冲突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6]桑雪洁. 美国大学儿童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7]刘潇琳. 高中生立体几何问题解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8]袁文娟. 基于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9]袁思情. 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高中数学教材三角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0]施美.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Word power”板块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91]俞莉丹. 中美英三套初中科学(生物)教材学习难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92]高靖. 基于学习难度模型的中外初中生物教科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93]张娜. 代数应用题任务特征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4]刘万稳. 数学系大一学生对标准差的概念性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5]随倩倩. 评估学生条件概率学习的困难[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6]王家伟. 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97]黄洁. 地理系师范实习生课堂教学失误归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8]徐清清. 美国德克萨斯州初中健康教育(性教育部分)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9]雷福英. 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0]屠靥韵. 六年级学生对扇形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1]娄满想. 中国、美国和新加坡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概率统计内容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2]赵纪诺. 中国、日本、新加坡和美国高中数学教科书数列内容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3]谢珺. 中国、新加坡和日本高中数学教科书复数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04]阎珏雯. 清末民初:中学历史教学与国民意识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5]常元. 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的转化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6]崔文鑫. 高中生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的检测与相关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07]严丽. 课堂师生互动话语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8]张玉瑜.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09]焦方瑞. 对话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0]张路一. 上海市中学生思维风格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1]余婧. 教师信念的传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2]赵萌萌. 校本课例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3]罗琴琴. 钱基博国文教育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4]吕长生. 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5]傅彦. 基于证据的小学教师课堂理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6]陈传东. 奖励隐喻及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7]蔡文艺. 真实性评价在科学探究技能评价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8]程笑雪. 初中生代数应用题图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9]庞娟. 超越教科书:教师对教科书的抵制与创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20]谌秀云. 中学生化学反应学习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1]陈花蕊. 中学生科学学科能力的框架建构与测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22]王莹颖. 中学学生对幂与指数函数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3]卫芸. 代数应用题的类型、结构与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4]庞泓. 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设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5]贺小燕. 探究学习型地理教材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6]过晔俊. 中美初中地理教材测评版块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7]金敏. 关于初中生对代数证明认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8]王柳娇. 利用概念转变解决概念混淆现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9]谢柳. 基于问题图式的物理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30]周雪梅. 中美几何教材内容中的推理与证明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31]鲁小莉. 中美高中数学教材的数学应用水平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32]陈清. 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抽象性”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3]沈春辉. 中法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4]周慧. 中国、美国、日本和新加坡高中数学教材中矩阵内容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5]张诚. 我国中小学公开课的类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6]钟意菁.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7]李小敏. 阮真中学作文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8]尚金兰. 复杂理论视域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9]陈康林. 建国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苏俄史内容的呈现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0]谢盛.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评述[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1]张勇智. 中职学校“双元制”教育理念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2]盛清. 上海市课外教育中青年科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43]岳晓婷. 物理学专业师范生PCK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4]王丽君. 华东师范大学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5]周亚军. 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6]李叶欣. 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7]刘霞. 山东省英语高考命题变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8]周晓旭. 中国、德国、美国高中数学教材幂指对函数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49]吴蕾. 教师对学情分析的认知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0]田婷. 小学阶段教师对数学评价任务的认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1]朱倩. 小学语文教师PCK中“学生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52]侯晓灿. 科学救国梦的开端[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3]杨正丽.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4]赵怡婷. 海峡两岸大学入学历史科目考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5]郎芳芳. 高中生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结构特征和证明建构的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6]郭文娟. 学生作业的描述性反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7]王冰如. 课堂观察工具评价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8]周芳芳. 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9]邹逸. 新手科学教师与专家科学教师PCK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60]尚永青. 教科书“化学与社会”内容整合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61]杨莉.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62]石亚兵. 伊壁鸠鲁的“灵魂救治”教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3]胥明雨. 新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4]刘志伟. 学习科学视角下的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5]陈琛. 小学阅读课教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6]曲琳.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小学课程结构变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67]顾若楠. 小学课堂纪律的田野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8]张亚萍. 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师PCK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9]彭如倩. 六年级数学资优生数学能力特征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0]吴晨昊. 六年级学生数感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1]晁言芹. 小学生习作元认知的培养内容与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2]甘敏. 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3]程力. 基于合作的小学习作讲评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4]陈加坤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75]张静静.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6]冯鲁红. 课堂师生互动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7]马永鑫. 代数应用题的回忆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8]刘彩玲. 中国内地与台湾高中物理教科书难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9]周梦琼. 美国Texas州高中健康教育教材《Glencoe Health》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80]易英华. 论王力古代汉语教学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1]党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戏剧单元练习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2]陈飞琴. 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古代诗歌选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83]张培. 上海市高中化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4]杨晓. 中日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5]王雪婷. 高中化学课堂提问与学生思维发展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6]胡恺岩. 中学教师的KCST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7]耿芬.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微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8]张燕. 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9]段文宁. 地理高考试题中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0]陈丽娜.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语言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1]巢娜. 地理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2]黄婉庆. 高中地理作业生活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3]周丹. 对高中数学核心能力及其水平划分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4]谢欢欣. 样例学习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类比迁移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95]陶磊. 高中生初等几何变换思维水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6]裘莹莹. 上海高中生对抛物线概念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7]马丽娜. 上海高中学优生和学困生解决椭圆问题差异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98]陆琳琰. 抛物线的发生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99]安婷婷. 关于几种概率分布的高中教材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0]姚瑾. 初中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1]谢正敏. 中美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2]卢晓晓. 初中生尊重他人态度测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3]潘梦梦. 优化语文课堂“学习场”[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4]应丹蓉. 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探究内容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5]安凤. 初中语文课堂口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6]来玉超. 高一学生数学信念与函数问题解决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07]岳文娟. 初中语文课堂涵泳法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308]王新燕. 探究型课程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管理学试卷

管理学试卷

《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年级专业2010 ——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试题(A卷)科目:考试时间:考试形式(开卷、闭卷)年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决定于:( )A.需要层次B.激励程度C.精神追求D.主导需要2. 企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可分为企业可控制的和企业不可控制的。

下列条件中那个(些)是属于企业可以控制的?( )A.未来市场价格水平B.税收和财政政策C.A 和B D.产品投放市场的时机3.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区别在于:(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4.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 )A.职能B.产品C.地区D.矩阵结构5. “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

”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 )A.预先控制B.实施控制C.反馈控制D.前馈控制6. 一个实行有限责任制的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应以什么为限对企业债务负责?( )A.企业的全部法人财产B.企业出资者的全部财产C.出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额D.企业的全部国有资产7.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倡导尊重每一位员工、重视员工权利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属于:( ) A.企业文化B.政治手段C.利益导向D.激励方式8.某公司赋予某一层次三个部门主管的一个权力是:每笔支出不超过500 元的审批权,每个年度批准的支出不超过 5 万元。

类似这种下级主管被赋予一定的决策权限,上级没把下级活动“手脚”捆住,只在较大的问题发生或问题的解决不在下级处理权限范围之内的时候,才介入处理的管理方式,被称为:( )A.走动管理B.参与管理 C.例外管理 D.动态管理9. 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010级职前教育课程考试1

2010级职前教育课程考试1

2010级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考试试卷总分:100分通过分数:60分考试时长:60分钟客观题(每小题:2分)1,如果一个人喜欢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喜欢服务他人,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你认为下列哪个职业比较适合他?A. 工程师B. 教师C. 作家D. 会计正确答案:B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与工作有关的价值观?A. 在职学习B. 福利C. 自由D. 机遇正确答案:C3,目前来看,以下职业中,属于夕阳职业的是:A. IT编程人员B. 职业生涯辅导师C. 公交车售票员D. 市场营销经理正确答案:C4,职业实践包括哪几种:①尝试性实践②模拟性实践③职业性实践④参观性实践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正确答案:A5,各种用人单位中,对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是:A. 政府机构B. 事业单位C. 企业D. 其他单位正确答案:C6,目标成功学是研究()之间关系和规律,为人们设定和实现自我人生目标,提供明确思路和具体方法的学问。

A. 目标与成功B. 目标与战略C. 环境与战略D. 环境与成功正确答案:A7,职业定位的“四位一体”包含哪四项:①兴趣②性格③性别④环境⑤能力、知识结构⑥外貌A. ①②③④B. ③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正确答案:C8,按沟通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沟通的类型分为:A. 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B. 下行沟通、平行沟通、上行沟通C. 书面沟通、口头沟通D.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正确答案:C9,关于“说”的技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沟通前清晰、富有逻辑地思考B. 充分利用非语言因素C. 鼓励别人谈论观点D. 以上说法全都是正确答案:D10,大学生就业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从政策到经济形势,从用人单位到毕业生自身,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积极的环境因素,实现就业。

当前看来,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因素有:A. 国家出台的各种鼓励毕业生就业的新政策,如《关于实施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等B. 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转变,近年来,用人单位更加注重考核人才的能力与素质,逐渐走出“重学历”的误区,且招聘过程更加公平合理C. 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促使学校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11,以下哪项不属于简历应展现的内容?A. 以往工作内容B. 以往工作中的人际关系C. 曾处理过的问题D. 以往工作业绩正确答案:B12,服装是10秒钟之内给人的第一印象,所以面试时一定要注意着装。

职业教育学-全本书精华

职业教育学-全本书精华

1.职业的定义: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为了获得一定的回报而从事的经常性的,专业化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活动。

2.《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1),“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或者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分就业前和就业后两类。

”(2),“职业教育是专门以职业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达到职业资格的获得,保持或转变职业生涯质量的获得与改进的教育。

”(3),“职业教育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受教育者称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应用人才的教育。

”(4),职业教育是指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4.职业教育:是一种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适宜的职业教育活动,是受教育者个体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活动。

5(1),职业性:黄炎培说使无业者有也;有业者乐业(2),社会性;(3),实践性;(4),大众性;(5),终身性:职业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

5职业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1职业教育萌芽阶段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3职业教育的发展6.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如道士,牧师,医生,工匠和商贩等职业人,就是通过学徒制在寺院,道观,店铺和工地等场所培养出来的。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等经典著作中也有关于学徒的记载。

7.1866年6月由左宗棠建设的福建船政学堂,用以培养国防需要的造船,驾驶技术人员,是中国最早的技工教育,也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学校。

8.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休斯法”,这是以振兴中等程度的职业教育作为目标的法令。

9.国外职业教育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巴洛夫与福斯特,他们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俩位学者。

职前网络教育考试题集

职前网络教育考试题集

2010级第六学期期末考试全校卷试卷总分:100分通过分数:6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客观题(每小题:2分)1,很多人在找工作时喜欢按门第划分,如北大、清华就应对应IBM、惠普等国际大公司,但是这样造成了大量未能如愿者的失魂落魄甚至自暴自弃。

大学生求职中不应该有这种门第观念,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择业的大门向每一个大学生敞开,但是对自己的估计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失落感。

以上现象说明了大学生求职时存在哪种错误表现?A. 求职面试的虚假和浮躁B. 职业理想成为借口C. 择业强求“门当户对”D. 参加招聘会衣着不得体正确答案:C2,据了解,现在的大学生兼职方式以家教、参与商家促销、做服务员等为主,专业关联度不大,这也导致大学生兼职的价值不高。

专家建议,寒暑假兼职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缺什么补什么”,提高兼职的“性价比”。

对此,你认为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 尽量选择与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所关系的工作,注意专业的相关性B. 把兼职当作职场提前进入角色C. 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的弱点,锻炼胆量改善性格D. 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D3,著名生涯学家沙特尔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的总称。

A. 职位B. 角色C. 过程D. 体验正确答案:A4,它是一种不怕困难、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的精神优势,建立在对自己的力量发现和正确估量的基础上,这是:A. 自负C. 自信D. 自省正确答案:C5,关于毕业生学校就业市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学校就业市场一般以校园招聘会、就业洽谈会或就业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运行有一个学校或多个学校联办。

(2)学校就业市场主要服务于在校的毕业生,参与的用人单位可以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或多个单位,多个行业的联合。

(3)学校就业市场在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起到就业的主要渠道作用。

A. (1)(2)B. (2)(3)C. (1)(2)(3)D. 全都不对正确答案:C6,职业决策的动机冲突有四种基本类型,其中指个体同时有两个并列的、具有同样吸引力的动机,而必须选择其中一个而放弃另一个的心理冲突为()。

徐州市铜山区201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综合考试答案

徐州市铜山区201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综合考试答案

徐州市铜山区201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综合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首先赋予创新一词以(D )意义上的特殊用法。

A、社会学B、管理学C、科学D、经济学2、( D)是国家创新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A、政策变化B、社会文化变化C、经济发展D、创新3、创新过程是一个系统变化的过程,最终要通过( A)来实现。

A、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B、技术变革C、创新产品D、组织结构变革4、通过改变或替换原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内容即可完成的创新是(A )。

A、小型创新B、中型创新C、大型创新D、特大型发明5、创新与发明创造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推广应用,实现创造发明成果的价值,这体现出创新能力的(B )特征。

A、综合性B、实践性C、独创性D、坚持不懈6、能够凭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构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体现出创新能力的(C )特征。

A、综合性B、实践性C、独创性D、复杂性7、(C )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领。

A、创造能力B、综合能力C、分析能力D、实践能力8、能否完成重大创新,拥有( B)是一个关键。

A、实践能力B、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C、组织协调能力D、创造能力9、综合能力必须与( D)紧密配合,才能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正确认识事物,实现有价值的创新。

A、想象能力B、批判能力C、创造能力D、分析能力10、(D )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突击队和急先锋的角色。

A、批判能力B、创造能力C、实践能力D、想象能力11、(A )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论、工具、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等的能力。

A、创造能力B、实践能力C、想象能力D、批判能力12、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时,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C)。

A、追究责任B、给予处罚件C、给予补偿D、给予赔偿13、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级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考试试卷总分:100分通过分数:60分考试时长:60分钟客观题(每小题:2分)1,如果一个人喜欢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喜欢服务他人,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你认为下列哪个职业比较适合他?A. 工程师B. 教师C. 作家D. 会计正确答案:B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与工作有关的价值观?A. 在职学习B. 福利C. 自由D. 机遇正确答案:C3,目前来看,以下职业中,属于夕阳职业的是:A. IT编程人员B. 职业生涯辅导师C. 公交车售票员D. 市场营销经理正确答案:C4,职业实践包括哪几种:①尝试性实践②模拟性实践③职业性实践④参观性实践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正确答案:A5,各种用人单位中,对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是:A. 政府机构B. 事业单位C. 企业D. 其他单位正确答案:C6,目标成功学是研究()之间关系和规律,为人们设定和实现自我人生目标,提供明确思路和具体方法的学问。

A. 目标与成功B. 目标与战略C. 环境与战略D. 环境与成功正确答案:A7,职业定位的“四位一体”包含哪四项:①兴趣②性格③性别④环境⑤能力、知识结构⑥外貌A. ①②③④B. ③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正确答案:C8,按沟通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沟通的类型分为:A. 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B. 下行沟通、平行沟通、上行沟通C. 书面沟通、口头沟通D.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正确答案:C9,关于“说”的技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沟通前清晰、富有逻辑地思考B. 充分利用非语言因素C. 鼓励别人谈论观点D. 以上说法全都是正确答案:D10,大学生就业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从政策到经济形势,从用人单位到毕业生自身,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积极的环境因素,实现就业。

当前看来,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因素有:A. 国家出台的各种鼓励毕业生就业的新政策,如《关于实施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等B. 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转变,近年来,用人单位更加注重考核人才的能力与素质,逐渐走出“重学历”的误区,且招聘过程更加公平合理C. 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促使学校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11,以下哪项不属于简历应展现的内容?A. 以往工作内容B. 以往工作中的人际关系C. 曾处理过的问题D. 以往工作业绩正确答案:B12,服装是10秒钟之内给人的第一印象,所以面试时一定要注意着装。

但是并不要求你穿名牌衣服,只要简洁、干净、大方,显出你的自信就行了。

关于面试时的着装礼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女同学着装应该注意简洁、干净、大方,忌奇装异服,忌暴露,忌不整洁B. 女生穿套裙时,裙子不能太短,首饰不要花哨,化妆越淡越好,以健康、自然为标准,不要过多喷香水C. 男生着装应该以西服为主,应给人以成熟、庄重感,领带下端不要长过腰带,忌服装不整洁,头发应梳整齐,胡子刮干净D. 以上说法都正确正确答案:D13,关于签证面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注重提高外语能力B. 主要侧重申请者的出国目的、经济能力等问题C. 要了解欲申请国家的所有情况D. 面试时清楚陈述自己的理由正确答案:C14,面试时,求职者可能被问到:“你有什么业余爱好?”这个问题是想通过业余爱好,看看求职者的性格、观念、心态。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可以回答自己没有兴趣爱好,或者说一些比较庸俗的兴趣爱好,这样可以给考官实事求是的感觉B. 不要只说自己只喜欢看书或是上网等一些个体性的爱好,这样考官会认为你这个人性格不好C. 可以说一些积极活泼的,团体性比较强的兴趣爱好,说明自己充满活力和团体精神D. 不要说一些让人感觉不好的爱好,这样会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正确答案:A15,下列哪项不是在基层工作该有的心态?A. 基层磨练人的心性B. 基层事情小,不重要C. 基层的工作同样出水平D. 基层出感情正确答案:B16,度学中,“度”的本质是:A. 统一性B. 良性互动C. 建立平衡D. 实现自由正确答案:A17,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指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相互了解对方而约定的考察期间。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的时间是:A. 六个月B. 三个月C. 两个月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18,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次试用期。

A. 一B. 二C. 三D. 四正确答案:A19,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

关于试用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B. 试用期和学徒期可以同时约定,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见习期和试用期也可以同时约定C. 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时改变劳动岗位或工种的劳动者D.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正确答案:B20,下列哪项不是毕业生可选的落户方式A. 办理非转农户口B. 落户亲戚朋友家C. 落户工作单位集体户口D. 挂靠人才中心正确答案:A21,改派报到证的时间期限A. 1年B. 2年C. 3年D. 4年正确答案:B22,fv?A. 人事部B. 学工部C.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D. 学校办公室正确答案:C23,毕业证是哪个部门发的?A. 校本部招生与就业指导处B. 教务处C. 学生管理科D. 招生办公室正确答案:C24,户口的具体管理权在A. 人事局B. 辖区派出所C. 教育局D. 乡镇街道正确答案:B25,毕业生报到证盖章具体在哪个部门?A. 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B. 教育厅办公室C. 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D. 学校学生工作处正确答案:A26,劳动合同具有A. 法律约束力B. 道德约束力C. 行为约束力D. 刑法约束力正确答案:A27,签应聘协议的毕业生,档案、户口将流向什么地方A. 档案到用人单位,户口回生源地B. 户口到用人单位,档案回生源地C. 档案、户口均到用人单位D. 档案、户口均回生源地正确答案:C28,在改派期限内,如果更改报到证之前找到过工作单位,更换工作要改派手续,需要提供的材料有:A. 原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B. 户口本、毕业证、身份证C. 原报到证、毕业证、协议书D. 劳动合同或协议书、原报到证、身份证、与原单位的解约函正确答案:D29,毕业生档案管理具体在哪个部门?B.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毕业生档案室C. 招生办公室D. 资助中心正确答案:B30,协议书仅仅是学生签字和用人单位盖章,但是找到更喜欢的单位,不想去原来签约的单位,是否也要解约?A. 需要B. 不需要C.D.正确答案:A31,我校三本的学生(包括宝山校区委培培养)的就业手续办理是哪个办公室?A. 校本部招生与就业指导处B. 求是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部C. 学生管理科D. 招生办公室正确答案:B32,临近毕业时考起了工作岗位,需要政审,一般来说政审材料要到哪个部门出具?A. 所在学院的办公室B. 所在学院的党委C.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D. 学生工作处正确答案:B33,我进的是民营企业,但是还想计算工龄,该把档案放在哪儿呢?A. 毕业院校B. 人才市场C. 乡镇街道D. 教育厅正确答案:B34,户口迁移证是由学校哪个部门负责A. 学生处B.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C. 各二级学院D. 保卫处正确答案:D35,就业协议书上的培养方式一般写B. 定向C. 非定向D.正确答案:C36,在改派期限内,如果之前报到证之前没有找到工作单位,办理改派手续,需要提供的材料有:A. 原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B. 户口本、毕业证、身份证C. 劳动合同或协议书、原报到证、身份证D. 原报到证、毕业证、协议书正确答案:C37,下面那一项不是报到证的作用?A. 到工作单位报到的重要凭证之一B. 上户口的基本材料C. 计算工龄及干部身份的认定D. 计算就业率正确答案:D38,毕业生学费代偿是哪个部门负责?A. 计财处B. 资助中心C.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D. 后勤管理集团正确答案:A39,某重点高校毕业生小王毕业之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感觉很不适应。

他认为工作的日子充满压力,既有工作上的,也有人际关系上的。

上学时相处的都是同龄人,说话行事比较随便。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面对的都是中年的同事,说话办事都严肃认真;即使和他岁数差不多的,也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同事之间说话都很有分寸,小王也不敢乱说话,害怕说错话得罪人。

以下给出了小王工作初期适应不良的原因,其中错误的是?A. 个人素养欠缺,适应环境能力较差B. 工作期望过高,心理落差大C. 工作前后环境反差较大D. 工作前后角色变化较大正确答案:B40,职场中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

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

这种内部章程我们称之为()。

B. 非正式规则C. 潜规则D. 不成文规则正确答案:C41,学会与领导相处是初入职场的一门必修课,针对不同类型的领导,有不同的相处策略。

下列对应做法错误的是:A. 平庸型领导——不予合作,取而代之B. 优柔寡断型领导——仔细思考,力求自然C. 强迫型领导——不卑不亢,减少正面冲突D. 挑剔型领导——多汇报,多请教正确答案:A42,初涉职场的大学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才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那么,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呢?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 尽快和同事们熟悉起来,从中找到几位兴趣相投、价值观相近的,与之建立友谊,打造自己在公司里的社交圈B. 沉住气,从小事做起,乐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C. 慢慢进入角色,凡事必须小心谨慎,事无巨细都应该向上司和周围同事询问D. 熟记公司的相关制度、规则,并严格遵守正确答案:C43,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驱动的重要力量,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其需求岗位进一步增加。

要想快速融入民营企业,必须在哪些方面多下功夫?A. 安安静静做事,踏踏实实做人B. 尽快融入企业文化C. 包容理解,团队合作D. 以上说法都正确正确答案:D44,企业中的执行角色包括最高执行者、中层执行者和现场执行者,他们分别对应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和()。

A. 最高管理者;普通员工B. 部门负责人;普通员工C. 部门负责人;基层管理者D. 最高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正确答案:D45,在沟通过程中,不要轻易向对方提问。

你认为这一说法: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46,工作就是在给自己写简历。

你认为这种说法:B. 错误正确答案:A4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角色核心:A. 企业的内部教练B. 最高执行目标的设定者C. 下属的执行标杆D. 企业制度与文化的宣传者正确答案:B48,职业人的职业化素质可以用著名的“冰山理论”来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