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元角分教案+奥数思维训练题.doc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元角分教案+奥数思维训练题.doc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元角分教案+奥数思维训练题.doc

【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第五单元《元、角、分》单元分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73页。

教材分析: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

本单元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认识人民币,包括人民币的单位和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等知识,以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体会其面值。

另一部分是使用人民币,包括买东西时的换钱、付钱、找钱等活动。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活动进行。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使用人民币时的简单计算一般涉及两位数的加、减法。

所以,把本单元编排在学生认识100以内数,并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之后,是比较恰当的。

学生在生活中一般都见过人民币,有些人还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不是“零起点”,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

学生之间接触人民币的情况不会一样,有人接触的机会多,知道的也就多些。

有人只是看见过人民币,没有独自使用人民币买过东西,对人民币的已有认识就很少。

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平衡,会比教学其他数学内容显得更加突出,既会造成教学的某些困难,也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可用资源。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含有1个单位或几个单位。

所以,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一般从它的计量单位开始。

认识人民币,根据其面值由小到大地安排。

面值1元以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在前,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后。

像这样安排有以下一些好处。

首先是人民币的知识在小面值的人民币上教学比较方便,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是主币,认识这些主币就教学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其次是学生接触小面值人民币的机会比较多,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距离近。

尤其是幼儿时期很少接触人民币的学生,放低学习起点能减少学习困难。

另外,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还能为继续认识大面值人民币积累学习活动经验。

如把1枚1元币换成2枚5角币、把1枚5分币换成5枚1分币的体验,可以应用到大面值人民币的换币活动中去。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解决问题+奥数思维训练题.doc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解决问题+奥数思维训练题.doc

【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购物练习先说说数量关系式,再列式解答:1、(1)妈妈去商店买一箱牛奶,她付了50元,营业员找给她8元,一箱牛奶多少钱?列式:(2)妈妈去商店买牛奶,她付了50元,一箱牛奶42元,营业员应找给她多少钱?列式:(3)妈妈去商店买牛奶,一箱牛奶42元,营业员找给她8元,妈妈付了多少钱?列式:2、(1)明明买一本书28元,营业员阿姨找给他5元,明明付了多少钱?列式:(2)明明买一本书28元,付了30元,应找回多少元?列式:(3)明明买一本书,他付了30元,营业员阿姨找给他5元,这本书多少钱?列式:3、小刚想买一支钢笔38元,营业员找给他12元,小刚付了多少元钱?列式:4、天天去超市买文具,他带了2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14元,应找回多少钱?列式:5、爸爸妈妈带红红去葡萄园摘葡萄,付了90元钱,找回1元,买葡萄一共花了多少钱?列式:一年级思维训练班级:姓名:一、填空1.找规律填数。

(1)2、4、6、8、()、()、()、()、18、20。

(2)19、17、15、()、()、()、()。

(3)0、1、1、2、3、5、()、()。

2.(1)2+□=3+□(2)10-□=6+□(3)10=□+□=□-□=20-□3.从1、2、3、4、5、6、7、8、9、10中选出9个数填在□里组成三道算式,每个数只能用1次。

□+□=□□+□=□□+□=□4.小明比小亮大2岁,再过3年,明明比亮亮大( )岁。

5.强强和小军打了3小时乒乓球,两人各打了( )小时。

6.图形代表几。

○+○=6,○=( ),△+△+△=15,△=( ),○+△=( )。

二、列数20、9、3、11、0、15、8、17、6、10(1)上面一共有( )个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2)从左往右数,第6个数是( ),第8个数是( )。

(3)0是第( )个数,你是从( )往( )数的。

(4)把上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同步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同步教案
3.调整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提高课堂参与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人民币,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识别和区分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5.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和尊重我国货币,增强法律意识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及其换算关系。
-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提问,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元角分换算和找零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元角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使用钱币购物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元角分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元角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元角分》这一单元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人民币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到元角分的换算和应用,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在课堂上,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首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情境,我发现学生们对元角分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在模拟购物活动中,积极思考如何使用人民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进行货币换算时仍然感到困惑,尤其是涉及到角和分的换算。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思维训练题100道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思维训练题100道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思维训练题100道摘要:一、引言1.介绍一年级数学元角分思维训练题的重要性和意义2.强调元角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二、训练题1-201.简单元角分计算题2.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元角分问题三、训练题21-401.进阶的元角分计算题2.涉及多个单位的元角分问题四、训练题41-601.综合性的元角分计算题2.需要转换单位的元角分问题五、训练题61-801.复杂数字计算中的元角分问题2.结合生活实际的元角分问题六、训练题81-1001.高难度的元角分计算题2.不同场景中的元角分问题七、总结1.回顾训练题的主要内容2.强调元角分思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一年级数学课程是孩子们正式接触数学知识的开始。

其中,元角分概念的学习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元角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单位,掌握好这一知识点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训练题1-20以下是一些简单的元角分计算题,可以帮助孩子们巩固基础知识:1.1元等于多少角?2.5角等于多少分?3.1元6角等于多少分?...三、训练题21-40接下来是一些进阶的元角分计算题,需要孩子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1.3元8角5分等于多少角?2.8角3分等于多少元?3.5元6角7分等于多少分?...四、训练题41-60在这一部分,我们提供了一些综合性的元角分计算题,以锻炼孩子们的综合能力:1.小明有5元,他买了一本书花费3元6角,他还剩下多少钱?2.小华有10角,她想买一个笔记本,需要2元8角,她还需要多少钱?3.小芳有8分,她想买一个糖果,需要5角,她还需要多少钱?...五、训练题61-80在这一部分,我们提供了一些复杂数字计算中的元角分问题,以及结合生活实际的元角分问题:1.一个苹果的价格是3角,小李买了5个苹果,他需要支付多少钱?2.一本书的价格是2元5角,小王有3张1元纸币,他需要找回多少钱?3.小丽有1元,她想买一个笔筒,需要8角,她还差多少钱?...六、训练题81-100最后,我们提供了一些高难度的元角分计算题,以及不同场景中的元角分问题,以挑战孩子们的极限:1.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98元6角,小强想用100元付款,他需要找回多少钱?2.一顿午餐的价格是3元5角,小敏有4张1元纸币,她需要找回多少钱?3.小刚的妈妈给了他1元8角,他想买一个橡皮擦,需要3角,他还剩下多少钱?...七、总结通过以上100道一年级数学元角分思维训练题,相信孩子们对于元角分概念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 元、角、分(通用)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 元、角、分(通用)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五元、角、分(通用)教学目标1.认识元、角、分的符号。

2.掌握元、角、分的基本用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元、角、分的符号。

2.能够掌握元、角、分的基本用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元、角、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2.学生能够巧妙地掌握元、角、分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教师提前编好本节课的教案。

2.预先准备好相应的教具、教材和例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进入课堂,与学生互动。

2.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他们最近的生活经历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教师告诉学生今天的课堂将学习元、角、分的概念和用法。

学习掌握(30分钟)1.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元、角、分的符号以及相应的读法,并让学生跟着读。

2.教师通过示范法让学生弄清楚元、角、分的用法。

3.教师通过在黑板上书写例题,让学生动手做试题,加深对元、角、分的掌握。

进一步探索(15分钟)1.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需要使用元、角、分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互动和思维活动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总结(10分钟)1.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来确保学生的掌握程度。

2.教师带领学生小结这一课的收获,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3.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并宣布下一堂课的内容。

作业安排1.做完课本第X页X题。

2.完成一份自己设计的元、角、分应用题,并画出解决方案(不少于X道)。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最大的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教师通过在黑板上书写例题,并鼓励学生动手做试题,来达到加深学生对元、角、分的掌握的目的。

此外,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需要使用元、角、分计算的问题并解答,让学生在互动和思维活动中掌握元、角、分的应用技巧。

总的来说,本节课程目标都得到了实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元、角、分(1)-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元、角、分(1)-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元、角、分(1)-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元和角,能够正确使用元和角的正式说法。

2.了解元、角的集合、元素、特征。

3.了解和认识分,掌握拆分、组合的方法和表示法。

4.练习基本的分构成数的方法和口算。

二、教学重点1.元、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分的拆分、组合表示法。

三、教学难点1.利用元素、特征等方法快速判断元、角的特征。

2.分的基本运算,包括拆分、组合表示法。

四、教学方法1.通过举例子、讲解概念、辅助课件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元、角的概念和特征。

2.采用分组小组合作练习或者教师讲解的方式,训练学生分的基本运算。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老师给学生出示一张租房合同图片,让学生看看合同中都有哪些内容。

2.老师针对图片中的“面积”、“元/月”等概念,向学生解释元和角的含义和概念。

2. 认识元1.老师借助 ppt、教具等展示元的标志,让学生了解元的概念和特征。

2.老师通过例子的方式,让学生区分元素和集合,并掌握元素个数的表达方式。

3. 认识角1.老师先让学生看看粉笔盒、课桌、椅子等物品,让学生发现角的存在。

2.老师通过 ppt、三角板等展示角的标志、特征,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数表示方式。

4. 认识分1.老师通过例子、实物,向学生介绍分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2.老师让学生试着将给出的数字表示成分的形式,或者拆分已经给出的数字。

5. 练习时间1.学生自主完成基于元、角、分的练习册并相互交流。

2.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分组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快速掌握各个知识点。

6. 总结归纳1.教师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复盘总结。

2.让学生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解答他们的疑惑。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和兴趣,引导他们快速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对分的拆分和组合表示法难以掌握,下一步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此外,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例如角色扮演、游戏化练习等,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参与度。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单元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单元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单元教案第五单元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例1和例2,第67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面值是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换币、付币、找币、计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学难点:知道人民币的简单换算教具准备:准备1元以内各种面值人民币,并准备10个1分硬币,10张一角纸币、硬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1中的第一幅场景图,提问:小朋友,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你们去商场买过东西吗?揭示课题:买东西要用到钱。

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二、认识元、角、分1、教学例1。

(1)认识面值是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出示1元、1角、1分的纸币、硬币,谈话:小朋友都认识这几种群众币吗?你是怎样辨认这些群众币的?引导学生说说1元、1角、1分的群众币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可以按照群众币上的数和笔墨进行辨别。

小结:1元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但它们的币值是一样的;1角的人民币也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它们的币值也是一样的。

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出示人民币上的国徽)通常人民币上都有这样的标志,你认识它吗?生交流。

师:这个标志是国徽,国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群众币。

(2)讲授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出示例1中的第二幅场景图,谈话:请小朋友们看这一幅图,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发问: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如果让你买一本笔记本,你准备怎样付钱呢?请小朋友用课前准备的钱付一付。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元、角、分-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元、角、分-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元、角、分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小强买一副羽毛球拍用了6元7角, 下面付款正确的是( )A.1张2元, 4张1元, 1张5角, 2张2角B.1张5元, 1张1元, 7张2角C.3张2元, 7张1角2.“6角○7角”, 比较大小 , 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B.<C.=D.-3.1支钢笔8元, 1个笔记本4元, 笑笑有10元, 要买这两样东西, 还差()。

A.2分B.2角C.2元4.买一个笔记本要4元7角钱, 下面()种付钱方法最简便。

A.4张1元, 7张1角B.1张2元、2张1元、3张2角、1张1角C.2张2元, 1张5角、1张2角5.小平买下面文具中的两件, 付出20元。

哪一件没有买?()A.17元B.6元C.12元6.“50角○9分”, 比较大小, 在○里应填的符号是()。

A.>B.<C.=D.+二.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4元加4角等于8元。

( )2.一张10元和2张5元的人民币合起来是15元。

()3.一张100元能换10张20元。

()4.全世界的人都在使用人民币。

()5.1角=10分。

()6.一张20元, 一张5角合起来是20元5角。

()三.填空题(共6题, 共21分)1.1角7分=________分, 1元2角=________角。

2.比一比。

(1)30元______ 20元+8元(2)2元4角______ 3元1角(3)6元______ 6元1角3.填一填。

(1)6元6角=______角(2)70角=______元(3)9元=______角4.比一比。

10角○1元7角○7元 8元○60角18角○2元50分○4角50分○4元5.兰兰去图书馆大厦买了四种图书, 价格如下:请根据图书单价, 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起来.6.10张面值1元的硬币可以换________张5元纸币。

四.计算题(共2题, 共11分)1.看图列式计算。

2.算一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第五单元《元、角、分》单元分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73页。

教材分析: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

本单元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认识人民币,包括人民币的单位和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等知识,以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体会其面值。

另一部分是使用人民币,包括买东西时的换钱、付钱、找钱等活动。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活动进行。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使用人民币时的简单计算一般涉及两位数的加、减法。

所以,把本单元编排在学生认识100以内数,并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之后,是比较恰当的。

学生在生活中一般都见过人民币,有些人还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不是“零起点”,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

学生之间接触人民币的情况不会一样,有人接触的机会多,知道的也就多些。

有人只是看见过人民币,没有独自使用人民币买过东西,对人民币的已有认识就很少。

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平衡,会比教学其他数学内容显得更加突出,既会造成教学的某些困难,也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可用资源。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含有1个单位或几个单位。

所以,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一般从它的计量单位开始。

认识人民币,根据其面值由小到大地安排。

面值1元以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在前,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后。

像这样安排有以下一些好处。

首先是人民币的知识在小面值的人民币上教学比较方便,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是主币,认识这些主币就教学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其次是学生接触小面值人民币的机会比较多,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距离近。

尤其是幼儿时期很少接触人民币的学生,放低学习起点能减少学习困难。

另外,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还能为继续认识大面值人民币积累学习活动经验。

如把1枚1元币换成2枚5角币、把1枚5分币换成5枚1分币的体验,可以应用到大面值人民币的换币活动中去。

又如用小面值人民币购买物品的付钱、找钱及其计算的经验,能够迁移到利用大面值人民币的购物活动中去。

这些都有益于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十分注意人民币在社会上流通的实际情况。

现在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过去曾经使用的贰角币、贰元币等,现在已经退出流通,不再使用。

这些面值的人民币也就不出现在教材里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2. 以购物活动为主线,帮助学生逐步积累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经验。

3.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经历认币、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初步理解简单购物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体会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购物或模拟购物等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式换币,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经验。

课时安排: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1课时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1课时练习十……………………………………………………1课时小小商店…………………………………………………1课时补充练习…………………………………………………2课时第()课时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内容:教科书P66~P6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 角=10分。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

熟记1元=10角;1角=10分。

深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元、角、分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实物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老师想了解一下情况,请大家如实地告诉我。

你自己买过东西吗?买过东西的请举手。

你跟着大人买过东西吗?去过的请举手。

谁能告诉我,你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出示商场购物情景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去干什么?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在我国买东西通常用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认识人民币(1)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在组内交流,看谁认识的最多。

反馈:谁来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

(2)课件出示正在流通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快速说出名称。

2.给人民币分类。

(1)同桌合作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

学生汇报是怎么分的。

(2)教师总结:生活中人民币的分法除了按元角分来分,还可以按纸币、硬币来分。

3.人民币互换(1)小组合作过渡: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了人民币可以分为元角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的呢?1张2角可以换几张1角?几枚5分可以换1枚1角?小朋友换一换!(2)指名小组汇报结果。

三、实践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在书上连一连。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做这道题你又一次认识了哪几张人民币?你知道书中哪几种物品的价格,各是多少?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左图下面的8角你是怎样计算的?填右图时你是怎样想的?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看题后在小组交流,组长统计本组共有几种拿法。

让拿法最多的小组介绍,教师板书。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中的物品及标价。

问:你能说出这五种物品的名称和价钱吗?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学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第()课时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学内容:教科书P68~P69的内容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正确、灵活地使用人民币。

教学准备:各类人民币若干、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自主探索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课前你们用这些面值的人民币买了些什么?用了多少钱?2.昨天,老师也到商店去看了一下,买了一只皮包100元,你猜老师是怎么付的钱?3.比较几种付法,指出:用面值较大的人民币去付比较方便。

4.考虑到价格有大有小,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1元以上的人民币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5.你知道哪些面值在1元以上的人民币呢?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

6.谁来把你认识的人民币说给全班小朋友听听?你能把这些人民币按面值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吗?二、巩固深化,拓展应用1.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民币了吗?你能根据物品的价格迅速找到需要的那张人民币吗?(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连线。

)你喜欢这些物品吗?你最喜欢哪几样物品?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其中的几样买,说说你要用多少钱?(小组活动)2.小红买东西用了这些钱,用了多少钱?(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小明买东西用了这些钱,用了多少钱?(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3.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些1元以上的人民币,你会把一张面值较大的人民币兑换成面值教小、但总数相同的一些人民币吗?(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在书本上填空,然后汇报。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兑换情况吗?4.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还要学会使用。

(出示“想想做做”4,出示:计算器20元,收音机45元)买一个计算器和一台收音机,一共要多少元?明确:要求一共要多少元,就是把20元和45元加起来。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汇报。

(2)理解“便宜”,独立列式解答。

交流汇报。

5.出示“想想做做”5(1)理解题意:付出的55元可以分成两部分:足球的钱,找回的钱(2)独立列式解答。

(3)说说自己的想法。

6.出示“想想做做”6(1)各自读题解答(2)交流:第(1)小题,你选择了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第(2)小题,你选择了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三、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本领啊?学会了之后,你想做些什么?板书设计:第()课时练习十教学内容:教科书P70~P71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的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体会列举的策略,发展初步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1角、5角、1元、5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包括硬币)各若干。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回顾旧知。

提问: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元、角、分,元、角、分是什么单位呢?你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请把你的认识和大家说一说。

2.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2.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再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比的。

指出:如果比较几元几角哪个大,可以先比较几元的部分,几元的部分相等再比较几角的部分;如果把多少角和元比,可以换算后再比较。

三、应用练习1.第3题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让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的想法。

每样买一件,30元够吗?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明确一共要28元,30元够了。

追问:如果只带了25元,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够吗?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2.第4题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那买哪些商品正好是10元呢?请同桌自己找一张,看看你能找到几种买法,把这些买法记住,等会儿我们一起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