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一)

合集下载

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实践路径参考借鉴

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实践路径参考借鉴

海尔的“人单合一”实践模式参考一、“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实践过程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

要完成由制造到服务的转型,员工必须转型,从听命于上级转向听命于用户。

为此,海尔集团提出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搭建一个能够将用户需求、员工价值自我实现和企业发展有效融合的崭新管理模式,即人单合一管理。

在战略层面,要实现从原来的先造产品再找用户,变为先创造出用户价值再制造产品。

通过虚网即互联网与用户建立互动平台,挖掘用户需求;通过实网即营销、配送、服务网络,快速满足用户需求。

海尔集团努力实现从大规模制造转为大规模定制,从制造型企业转变为服务型企业。

在组织层面,从原来的大事业部制经营组织形式转变为以自主经营体为基本创新单元的三类三级倒三角型经营组织架构,将原来所有部门按照线体、型号、市场以及一级、二级、三级划分为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建立以自主经营体为单元的快速反应组织架构,使员工通过自主经营体与客户直接对接,由自主经营体直接决策和满足用户需求,彻底改变决策流程链条太长、执行迟缓、员工被动的缺陷。

在核算机制上,改变传统的财务核算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设计自主经营体的三张表,即损益表、日清表、人单酬表。

第一张表表明创造用户价值的正确方向,第二张表精确到任务完成的流程时效,而第三张表就是员工和自主经营体自我经营的最终结果,直接决定了自主经营体和员工的薪酬。

在流程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从原来的信息孤岛变为开放的信息化系统。

海尔集团通过信息化平台与用户互动,及时把握用户需求,并以最优方案满足用户需求。

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掌握经营体的绩效和问题,并提供资源和专业服务帮助经营体达成目标。

在经营模式上,推行“人单合一”管理。

传统的经营机制是人单分离的,“内部管理与市场拓展两张皮”,权力集中在领导。

海尔彻底扭转了这种经营机制,把经营决策权、资源配置权和利益分配权下放到一线员工,由他们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来自主经营。

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生产培训

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生产培训

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生产培训1. 引言在传统的制造业中,大规模生产是主流方式。

通过大规模生产,企业可以迅速提高产品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大规模定制生产逐渐成为制造业的新趋势。

2. 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概念大规模定制生产是指在保持大规模生产的高效性和低成本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实现个性化产品的生产和定制。

大规模定制生产旨在通过生产过程的柔性和可变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3. 大规模定制生产的优势大规模定制生产相比于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具有以下优势:3.1 满足个性化需求大规模定制生产可以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灵活生产。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产品的颜色、尺寸、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定制,从而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3.2 提高产品质量大规模定制生产可以通过更加精细的生产过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比于大规模生产的批量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生产更加注重每个产品的细节和质量,从而提供更好的产品给消费者。

3.3 减少库存压力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会导致大量的库存压力,因为生产的产品需要在仓库中等待销售。

而大规模定制生产可以根据订单的实际需求进行生产,避免了库存积压的问题,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3.4 提高客户满意度大规模定制生产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定制,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

这样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使消费者更加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

4. 大规模定制生产培训的重要性为了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企业需要培训员工掌握相应的技术和知识。

大规模定制生产培训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4.1 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大规模定制生产依赖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使其掌握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的需要。

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定制

回顾历史
Text 2
福特:立体声音响使汽车成 为小型音乐厅; 别克:汽车悬浮系统使客户 在“轻柔”和“运动”中选择; 奔驰: 13 种不同的调节装置, 客户可根据爱好调节汽车的环境。
大 规 You 模 r text 定 her e 制
回顾历史
Text 2
概念
大规模定制( Mass Customization , MC)是一种 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员工和环境于一体,在系统 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 的各种资源,在标准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信息技术 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效率提供定制产品 和服务的生产方式。
敏 捷 You 制 r text 造 her
e
背景
Text 2
方式——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的设想诞 生了。该计划始于1991年,有 100多家公司参加,由通用汽车 公司、波音公司、IBM、德州仪 器公司、AT&T、摩托罗拉等15家 著名大公司和国防部代表共
特点
Text 3
II.以模块化设计、零部件标准 化为基础
通过模块化设计、零部件标准化 ,可以批量生产模块和零部件,减 少定制产品中的定制部分,从而大 大缩短产品的交货提前期和减少产 品的定制成本。
大 规 You 模 r text 定 here 制
特点
Text 3
III.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柔性制造 技术为支持
TEXT1 TEXT2
TEXT4
TEXT3 TEXT5
TEXT6
大 规 You 模 r text 定 here 制
优缺点
Text 5
大规模定制生产有哪 些优缺点呢?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理论综述及实践应用-简述向大规模定制转变的基本模式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理论综述及实践应用-简述向大规模定制转变的基本模式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理论综述及实践应用|简述向大规模定制转变的基本模式内容摘要: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Mass Customization,MC)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新方法,是一种关于企业成功的新思维模式,该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中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差异化需求的缺陷。

这种面向体验式消费的MC在中国的实践才刚刚开始,本文主要论述了MC 的产生背景及相关概念,分析其在国外的相关实践情况,最后研究了大规模定制生产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大规模定制生产特点应用大规模定制生产理论综述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在《Future Shock》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设想:以类似于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供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1987年,斯坦·戴维斯在《Future Perfect》中首次将这种生产方式命名为“Mass Customization”,即大规模定制(MC)。

1993年,B·约瑟夫·派恩在《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中给出定义:“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急剧增加,而不相应增加成本;范畴是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其最大优点是提供战略优势和经济价值”。

我国学者祈国宁教授认为,大规模定制是一种“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

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产品族零部件和产品结构的相似性以及通用性特点,利用标准化、模块化等方法来降低产品的内部多样性,同时增加其外部多样性,为顾客更好感知。

然后,通过重组将产品定制生产全部转化或部分转化为零部件的批量生产,以此迅速向顾客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定制产品。

综上,可以得出大规模定制更全面的定义,即大规模定制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员工和环境于一体,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所有资源,在标准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以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

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定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时代自从互联网的普及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正在逐渐被个性化需求所取代。

在这个新时代中,大规模定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大规模定制的定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什么是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定制是指在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生产。

与传统的批量生产相比,大规模定制能够根据个体消费者的需求,快速高效地生产出符合其独特要求的产品。

大规模定制的兴起,标志着消费者需求的转变。

在过去,消费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上。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

他们希望能够拥有独一无二的产品,满足自己独特的口味和需求。

大规模定制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大规模定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服装定制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通过在线定制平台,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材和风格,定制出合适的衣服。

这种个性化订制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此外,大规模定制还应用于家具、化妆品、鞋类等领域。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面料、颜色、款式等来订制属于自己的产品。

大规模定制的兴起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以往,企业主要侧重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然而,如今,企业需要转变思维,重视个性化需求。

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制定灵活的生产方案,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大规模定制还需要与智能科技相结合。

通过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消费者数据,为消费者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

不过,目前大规模定制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生产成本的问题。

与传统的批量生产相比,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成本较高。

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优化来降低成本。

其次,大规模定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系统。

大规模定制的概念

大规模定制的概念

大规模定制的概念
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是一种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员工和环境于一体的生产方式。

它主要是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

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思想是基于相似性原理、重用性原理和全局性原理,将定制生产的生产问题通过产品重组和过程重组转化为或部分转化为批量生产问题。

这种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它强调灵活性和快速响应,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和定制化需求。

大规模定制的实施需要企业具备高度柔性的生产系统、快速响应的市场信息系统以及与客户紧密互动的营销系统。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在保持高效率、低成本的同时,提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最新)管理思想精髓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面对很大挑战

(最新)管理思想精髓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面对很大挑战

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面对很大挑战一、为什么要创新商业模式(一)互联网时代的制造——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比如说制造,过去全世界对中国企业的评价就是大规模制造非常有竞争力。

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必须改变,从大规模制造必须改变为大规模定制。

虽一字之差,但差距非常大。

大规模制造的时候,一个型号抓住一个定单可以生产几十万上百万,但是大规模定制时代,可能仍是几十万上百万的订单,但却变成几十上百个型号。

确切地说,企业和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改变了,过去传统经济下,不对称的主动权在企业手里,我生产什么,用户被动接受什么。

而现在主动权到了用户手里,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所有的产品,所有的价格,都可以进行选择。

这就不是以企业为中心,而是以用户为中心,这是非常大的改变。

如果你不能改变,还抱着低成本、大规模制造的旧模式肯定不行。

(二)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从以“价格+广告”卖产品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卖服务传统模式下营销的优势在哪儿呢?就是价格+广告。

如果既是广告的标王,又有价格的优势,肯定在市场上有优势。

但现在不行了,从以价格的优势卖产品必须改变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卖服务上。

如果还是靠广告、靠低价,不可能有持久的竞争力。

互联网时代,给用户带来的非常重大的两个标志:第一个是移动服务,第二个是社交网络。

这两点,使得营销完全改变了。

移动服务可以移动交费,可以移动通话,所有的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有很多企业做得非常好,比如说苹果,它自己声称我不是科研驱动,是用户体验驱动,所以创造了一个奇迹。

宝马的7系列,没有设计出来之前,就在网络上和用户进行互动,没有设计起来之前就有了用户需求和用户资源。

另外像亚马逊,是全流程的用户体验,包括儿童买一个玩具都帮你选择,给你提供一个服务方案,甚至这个儿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长了一两岁再提供什么产品,这和原来的卖产品不一样了,变成卖服务方案。

像《Facebook效应》这本书里所说的,在网络上有4500万个小组,一定会超过谷歌,因为谷歌是满足需求,它是创造需求。

《大规模定制生产》PPT课件

《大规模定制生产》PPT课件
品”,25周,整个价值链都关注零售商和客户的变化。
精选PPT
31
大规模定制产品和服务
五、构件模块化以定制最终产品和服务
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个性化定制水平,是建立能配置成多种最终产品和 服务的模块化构件。 规模经济是通过构件而不是产品获得的; 范围经济是通过在不同产品中反复使用模块化构件获得的; 定制化是通过能配置的众多产品获得
精选PPT
12
大规模生产模式
商业史学家(David hounshell)
“把工件送到工人面前”是装配线的灵魂。在装配线生产中,福特 公司的工程师们找到了使动作慢的工人快起来和使动作快的工人慢下来 的方法。这种装配线使福特工厂的生产变得就像日出日落一样有规律。 随着装配线的安装及其在生产作业所有阶段的广泛推广,福特的工程师 们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生产。
外的费用; ➢ 细分市场规模越来越小且不断变化,产品开发速度日益加
快; ➢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精选PPT
20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形成
大规模定制模式与大规模生产模式的对比
焦点 目标
大规模生产
大规模定制
通过稳定性和控制力取得高效 通过灵活性和快速响应来实现

多样化和定制化
以几乎人人买得起的低价格开发、 生产、销售、交付产品和服务
不能在期望客户对庞大的单一市场感兴趣,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缩短产品生命周期、满足细分需求,主动引起变化将获得强大的优势; 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还可以增加产品品种;
精选PPT
6
历史的回顾
领先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低成本、多品种、大量生 产的生产过程,甚至建立了面向个性化定制产品 和服务的生产过程
研究生课程:先进制造技术专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一)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一个关于规模效益的经典案例:“做针需要几道工序:头一个人把铁丝拉长,另一个把它拉直,第三个把它切断,第四个把它削尖,第五个把针的另一头磨光,以备安装针头;单是制针头就需要三道工序,把针头安上是一项专门工作,使之光洁是另一专门工作,甚至把针别在纸上也是一项单独工作。

我曾看到一个经营这种业务的小厂,只雇用10个人,因此其中有些是一个人承担两三道工序。

虽然他们很苦,只备有一些必要的机器,但是全力工作时,一天可以制成针12磅。

一磅约有中号大小的针4000根以上。

因此,这10个人一天可以制计4.8万根以上。

如果他们不协作、独自地进行制造,则每个人制成的针肯定不会超过20根,甚至一天一根针也完不成。


正是规模效益成就了现在的用友、金蝶和以前的“打天下”进销存等软件,它们都是大规模制造出来再大规模销售出去的。

今天中国的大部分软件企业还处于这个阶段。

分析一下中国管理软件企业近几年的销售单产不难发现,单产值过低是很多软件企业发展的瓶颈,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用友和金蝶90%的销售额来源于单产相对低的单子,这些单子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这是大规模制造的特征。

这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换句话说现在大众需求还是在这个范围里。

这个时代大规模销
售软件的前提有三个:第一,软件开发和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第二,标准化;第三,以“人人买得起”的低价格大规模占领市场。

笔者认为,随着中国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和对软件本身深层次的理解,软件需求将会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这就像人们开惯了福特的T型车,开始考虑购买更符合自己身份和爱好的车子了。

怎么样才能把单产从几万、十几万提到二十万、三十万、甚至一百万?怎么样才能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需求?这要求中国的管理软件企业将软件从大规模制造发展到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定制的提出是在新经济初露端倪的1992年,当时的美国知名学者毕·约瑟夫·派思敏锐地看到了未来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首先提出了大规模定制这一竞争模式。

这种模式一经提出,立刻受到广泛关注,被作为企业竞争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运用和总结。

这些年来的实践充分肯定了这一竞争模式的生命力。

在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后,大规模定制已经成为经济中的主导竞争模式,也成了划分新旧经济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