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学生九个必做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九大基本操作

高中化学实验九大基本操作高中化学实验必备的九大基本操作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高三化学知识点:重要的化学实验

高三化学知识点:重要的化学实验
1.常见物质分离提纯:过滤、蒸馏、萃取、蒸发结晶、冷却结晶;重要常见仪器的使用:漏斗、分液漏斗、玻璃棒等;
2.常见气体(H2、O2、CO2、HCl、Cl2)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操作原理;除杂干燥(净化)原理和装置选择;尾气吸收原理和装置;气体的检验;
3.海水提溴、海带提碘实验步骤、流程、操作;
4.物质检验:Cl-、Br-、I-离子的检验;Cl2、Br2、I2单质的检验;
5.关于装置:仪器的排列连接;仪器气密性检查;吸收气体防倒吸;实验结果的评价;实验方案的分析、设计。
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知识点:重要的化学实验,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点击进入高三化学知识点栏目查看更多信息!。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学生九个必做实验

新课标⾼中化学必修课程学⽣九个必做实验新课标⾼中化学必修课程学⽣必做实验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配制⼀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主题2 :常见的⽆机物及其应⽤●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主题3 :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主题4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结构的特点。
●⼄醇、⼄酸的主要性质。
主题5 :化学与社会发展共9个实验活动1:配制⼀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的】1.练习容量瓶的使⽤⽅法。
2.练习配制⼀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认识。
【实验⽤品】烧杯、容量瓶(100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天平。
NaCl、蒸馏⽔。
【实验步骤】1.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1)计算溶质的质量。
计算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所需NaC1固体的质量。
(2)称量。
在天平上称量出所需质量的NaCl固体。
(3)配制溶液。
把称好的NaCl固体放⼊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40mL蒸馏⽔,⽤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完全溶解。
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100mL容量瓶,⽤少量蒸馏⽔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容量瓶。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直到液⾯在刻度线以下1~2cm时,改⽤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液⾯与刻度线相切。
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4)将配制好的溶液倒⼊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2.⽤1.00mol/LNaCl溶液配制100mL0.50mol/LNaC1溶液(1)计算所需1.00mol/LNaCl溶液的体积。
计算配制100mL0.50mol/LNaCl溶液所需1.00mol/LNaCl溶液的体积。
(2)量取1.00mol/LNaCl溶液的体积。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高中化学实验汇总一、《必修一》1、粗盐提纯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和一些硫酸盐。
试剂的添加顺序应按照规定顺序添加。
实验操作包括:加水搅拌、过滤、再结晶等步骤。
2、溶液中SO42-检验方法这个实验介绍了检验溶液中SO42-的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检验溶液中Ag+的方法。
3、蒸馏这个实验介绍了蒸馏的仪器和注意事项,如沸石、冷却水流向、弃去开始的馏出液等。
4、萃取分液这个实验介绍了萃取分液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查漏和观察溶液颜色。
同时还介绍了溴水、溴的CCl4溶液、液溴、溴蒸气、碘水、碘的CCl4溶液、碘、碘蒸气和玻璃塞上的小孔作用等知识点。
5、电解水这个实验介绍了气体摩尔体积、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等知识点。
同时还解释了实验中正负极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的原因。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个实验介绍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7、胶体的性质和制备1)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将FeCl3加入NaOH溶液中,搅拌并加热,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2) 丁达尔效应:将NaCl加入AgNO3溶液中,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Ag+离子被Cl-离子取代,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3) 浊液和胶体过滤后:浊液可以通过滤纸过滤,而胶体则需要使用特殊的过滤器,例如著名的___-赫维法。
补充:利用半透膜实验可以区分浊液、溶液和胶体。
半透膜只允许溶剂通过,而不允许悬浮物通过。
因此,溶液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浊液和胶体则不能。
4) 电泳:带正电的胶粒会向阴极移动,而带负电的胶粒则会向阳极移动。
这种现象可以用于分离胶体中的不同成分。
8、离子反应1) Na2SO4 + KCl → 无明显反应。
2) Na2SO4 + BaCl2 → 生成白色沉淀,表明SO42-离子与Ba2+离子反应生成BaSO4.3) NaOH + HCl → 生成水和氯化钠。
4) CuSO4 + NaOH → 生成蓝色沉淀,表明Cu2+离子与OH-离子反应生成Cu(OH)2.5) NaOH(酚酞)+ HCl → 酚酞指示剂的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表明OH-离子被H+离子取代。
高中化学教材20个常考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20个常考实验总结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1、步骤:(1)计算(2)称量: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注意事项:(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
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
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焰色反应: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3 、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4 、Na ,K 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5 、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 ,可能有K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 ,K 的焰色四、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高中化学实验目录

高中化学实验目录一、必修一1、粗盐的提纯实验目的: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除去粗盐中的杂质。
实验用品:粗盐、蒸馏水、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三脚架、坩埚钳等。
实验步骤:(1)溶解: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
(2)过滤:制作过滤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2、萃取和分液实验目的:了解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学会用萃取和分液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用品:碘水、四氯化碳、分液漏斗、烧杯等。
实验步骤:(1)加液:将碘水和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盖好玻璃塞。
(2)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
(3)静置: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4)分液: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目的: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实验用品:容量瓶、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蒸馏水、溶质。
实验步骤:(1)计算:根据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溶质的质量。
(3)溶解:将称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
(4)转移:将溶解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小心地转移到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液面离刻度线 1-2 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4、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现象,了解钠的性质。
新课标高中化学考纲22个实验精心整理

新课标高中化学考纲22个实验精心整理实验一:萃取与分液1.原理(1)萃取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2)分液将互不相容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操作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1)加萃取剂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发现溶液分层。
四氯化碳在下层。
(2)振荡萃取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液体分层。
上层为水,无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为紫色。
(4)分液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塞子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壁流下。
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3.考点分液漏斗的用途、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后液体的分离4.【经典例题】现用CCl从溶有碘的氯化钠溶液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
4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B.把50mL混合溶液和15mL CCl4C.检查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夜;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⑪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A→G→E→F。
⑫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⑬能选用CCl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4⑭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得多,能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答案】(1)C B D H⑫应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分液时,漏斗里的液体能顺利流下。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目录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选修6)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必修1)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必修2)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选修4)
说明:科学探究即为以往的分组实验;实践活动亦即课外科技活动
福泉中学高中化学实验目录(选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学生必做实验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主题2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主题3 :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主题4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主题5 :化学与社会发展共9个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目的】1.练习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认识。
【实验用品】烧杯、容量瓶(100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天平。
NaCl、蒸馏水。
【实验步骤】1.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1)计算溶质的质量。
计算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所需NaC1固体的质量。
(2)称量。
在天平上称量出所需质量的NaCl固体。
(3)配制溶液。
把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完全溶解。
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100mL容量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4)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2.用1.00mol/LNaCl溶液配制100mL0.50mol/LNaC1溶液(1)计算所需1.00mol/LNaCl溶液的体积。
计算配制100mL0.50mol/LNaCl溶液所需1.00mol/LNaCl溶液的体积。
(2)量取1.00mol/LNaCl溶液的体积。
用量筒①量取所需体积的1.00mol/LNaCl溶液并注入烧杯中。
(3)配制溶液。
向盛有1.00mol/LNaCl溶液的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4)将配制好的100mL0.50mol/LNaCl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问题和讨论】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以后,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目的】1.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2.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3.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
CuSO4溶液、FeC13稀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KMnO4酸性溶液、KSCN溶液、KI 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锌片、铜片、铁粉、铁丝。
【实验步骤】1.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铁单质的还原性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CuSO4溶液,再将一段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
过一会儿,取出铁丝,观察现象并加以解释。
(2)铁盐的氧化性KI是常用的还原剂,能被氧化生成I2,淀粉溶液遇I2变蓝。
①取3mL FeC13稀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铜片,振荡,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②在一支盛有3mL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FeC12稀溶液,再滴加3滴KI溶液,观察现象。
然后向溶液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
(3)亚铁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①取3mL FeC12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锌片,振荡,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②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KMnO4酸性溶液,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FeSO4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当溶液紫色褪去时,再滴加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2.铁离子的检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加几滴FeC13稀溶液,然后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FeC13稀溶液,然后加入适量铁粉,轻轻振荡片刻,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问题和讨论】以铁屑为原料,如何制备硫酸亚铁晶体?实验活动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实验目的】1.加深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认识。
2.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白色点滴板、镊子、砂纸、火柴。
镁条、新制的氯水、溴水、NaBr溶液、Nal溶液、MgCl2溶液、AlC13溶液、1mol/LNaOH 溶液、酚酞溶液。
【实验步骤】1.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1)在点滴板的3个孔穴中分别滴入3滴NaBr溶液、NaI溶液和新制的氯水,然后向NaBr 溶液和NaI溶液中各滴入3滴新制的氯水。
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氯水的颜色进行比较。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点滴板的两个孔穴中分别滴入3滴NaI溶液和溴水,然后向NaI溶液中滴入3滴溴水。
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澳水的颜色进行比较。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通过钠、镁与水的反应,比较钠和镁的金属性强弱。
①回忆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写出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②设计实验,比较镁与冷水、热水的反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设计实验,通过MgCl2、AlC13与碱的反应,比较Mg(OH)2、Al(OH)3的碱性强弱,以此说明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问题和讨论】1.实验中所用的氯水为什么要用新制的?2.通过上面的两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元素周期律(表)有什么新的认识?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目的】1.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Ca2+、Mg2+和SO42—。
2.熟练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认识化学方法在物质分离和提纯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漏斗、滤纸、蒸发皿、坩埚钳、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或陶土网)、酒精灯、火柴。
粗盐、蒸馏水、0.1mol/LBaC12溶液、20%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6mol/L盐酸、pH 试纸。
【实验步骤】1.用托盘天平称取5g粗盐,放入100mL烧杯中,然后加入20mL水,用玻璃棒搅拌,使粗盐全部溶解,得到粗盐水。
2.向粗盐水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约2~3mL),使SO42—与Ba2+完全反应生成BaSO4沉淀,将烧杯静置。
3.静置后,沿烧杯壁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2~3滴BaCl2溶液。
若溶液不出现浑浊,则表明SO42—已沉淀完全;若出现浑浊,则应继续滴加BaCl2溶液,直至SO42—沉淀完全。
4.向粗盐水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约0.25mL),使Mg2+与OH—完全反应生成Mg(OH)沉淀;然后滴加过量的饱和Na2CO3溶液(2~3mL),使Ca2+、Ba2+(请思考:Ba2+是从哪2里来的?)与CO32—完全反应生成沉淀。
5.用与第3步类似的方法分别检验Mg2+、Ca2+和Ba2+是否沉淀完全。
6.将烧杯静置,然后过滤,除去生成的沉淀和不溶性杂质。
7.向所得滤液中滴加盐酸,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没有气泡冒出,并用pH试纸检验,使滤液呈中性或微酸性。
8.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9.用坩埚钳将蒸发皿夹持到石棉网(或陶土网)上冷却,得到去除了杂质离子的精盐。
【问题和讨论】1.本实验中加入试剂的顺序是什么?按照其他顺序加入试剂能否达到同样的目的?2.为什么每次所加的试剂都要略微过量?第7步加入盐酸的目的是什么?3.第6步和第7步的操作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实验活动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实验用品】试管、托盘天平、量筒、酒精灯、铁架台、试管架、橡胶塞、乳胶管、胶头滴管、玻璃导管、石棉网(或陶土网)、玻璃棒、药匙、棉花、镊子、火柴。
浓硫酸、铜片、硫粉、铁粉、Na2S溶液、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品红溶液。
【实验步骤】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Na2S溶液,向其中一支边振荡边滴加H2SO4溶液,另一支边振荡边滴加酸性KMnO4溶液,用浸NaOH溶液的棉团分别塞住两个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如下图所示连接仪器装置,向试管中加入1mL浓硫酸和一小块铜片,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0.5g硫粉和1.0g铁粉均匀混合,放在石棉网(或陶土网)上堆成条状。
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混合粉末的一端,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中可能产生少量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因此要注意通风,控制药品的用量,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污染空气,保证实验安全。
【问题和讨论】1.在上述实验中,含硫物质中硫元素的价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铁粉与硫粉在空气中混合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3.在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目的】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过程中的作用,体会化学的价值。
2.认识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实验用品】烧杯、导线、电流表。
锌片、铜片、石墨棒、稀硫酸。
【实验步骤】1.电极材料的实验(1)用导线将电流表分别与锌片、铜片相连接,使锌片与铜片接触,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用石墨棒代替铜片进行上述实验。
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2)将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再插入铜片,观察现象;取出铜片,插入石墨棒,观察现象。
2.原电池实验如下表所示,选择不同的电极材料,以及稀硫酸、导线和电流表,组装原电池,试验其能否产生电流,并作出解释。
【问题和讨论】1.根据以上实验,说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要素,以及组装原电池的操作注意事项。
2.能否用铁片作为电极代替铜锌原电池中的锌片?为什么?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目的】1.体验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理解改变反应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反应的速率。
【实验原理】1.硫代硫酸钠与硫酸的反应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硫:Na2S2O3+H2SO4= Na2SO4+SO2↑+S↓+H2O反应生成的硫使溶液出现乳白色浑浊,比较浑浊现象出现所需时间的长短,可以判断该反应进行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