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培养自理自律能力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

(1) 引导学生认识人生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教授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标。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目标。
3. 教学活动
(1) 教师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人生观的概念。
(2) 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进行分组练习。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目标。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至第五章)
第一章:认识自己
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2. 教学内容
(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身高、体型、眼睛、鼻子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
第九章:培养乐观心态
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乐观心态的重要性,学会保持积极心态。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2. 教学内容
(1) 引导学生认识乐观心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教授学生培养乐观心态的方法,如积极思考、自我激励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乐观心态。
3. 教学活动
(1) 教师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
(2) 教师教授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并进行分组练习。
(3)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保持乐观心态。
第四章:培养良好习惯
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学会自律。
2. 教学内容
(1) 引导学生了解良好习惯的意义,如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作业等。
心理健康培养自理能力教案(通用5篇)

心理健康培养自理能力教案心理健康培养自理能力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培养自理能力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理健康培养自理能力教案1设计意图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对孩子在情绪情感方面关注得不够。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发现孩子在活动中有时候出现情绪不稳定,不能够作及时的自我调节。
幼儿园的生活相对于幼儿来说,还是很轻松和愉快的,压力不是很大,而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的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从作息时间和作业量上幼儿可能不能一时适应。
因此,我设计了情感教育活动“看得见的情绪”,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初步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活动目标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辨认几种基本情绪。
2、能对自己的情绪作出确切的表达。
3、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初步知道调节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1、六个情绪脸谱(兴奋、高兴、悲伤、愤怒、害怕、烦恼)。
2、做有六个情绪脸谱的大色子。
3、每个幼儿一个情绪温度计。
活动过程一、幼儿听两段音乐(高兴和悲伤的)。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曲子,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好后告诉老师你的感觉怎么样?听曲子“赶花会”。
提问:听后你的感觉怎样?(高兴、快乐)再请小朋友听一首曲子,告诉老师听的感觉怎样?听曲子“北风吹,扎红头绳”。
提问:听后你的感觉怎样?(伤心、难过)。
教师小结:“伤心、高兴都是人的情绪,今天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张表情脸谱。
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情绪,并学一学。
”幼儿学完后,个别提问:说出你什么时候兴奋?什么时候高兴?……二、游戏:玩色子。
1、请小朋友上来扔色子,色子扔到一处情绪时,这位小朋友要试着做也这种表情,并说说在怎样的情况下会有这种情绪。
2、玩色子的小朋友根据指到的情绪,做相应的表情,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扔到的是什么表情。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培养自理自律能力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培养自理自律能力《让我自己来吧》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自学做作业的习惯。
3、让学生愿意并能够为爸爸妈妈做一些事。
第一课时一、活动:镜子是我的好朋友1、教师推出一面穿衣镜,让学生在镜子前整理自己的服装。
2、学生读《镜子是我的好朋友》,教师邀请部分同学在镜子前按小诗的内容进行表演。
3、每个人都想照镜子,但一面镜子照不下那么多的同学,同时,也没有那么多的镜子,怎么办?——组织“照镜子”活动;请同学两两配对,一人做动作,一人当镜子(模仿他的动作)。
4、学生交流活动感受,通过同学的模仿,也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动作做得怎么样。
5、师生小结:要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镜子、同学都是我们的好帮手。
二、穿衣比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1、教师准备好十个左右的洋娃娃及相应的小衣裤,以计时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给洋洋娃娃穿衣”的比赛。
2、比赛按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可分为穿背心、穿带拉链的背心、穿扣大扣子的背心、穿扣小扣子的背心或相应的衣服(有袖子的)等。
3、请同学们评价:穿衣前,衣服的摆放顺序是否合理?穿衣的顺序如何?衣服穿得整齐吗?脱下来的衣服能否折叠摆放整齐?4、综合评定后,给在“小擂台”中获胜的小组颁奖,并请他们谈一谈,平时是怎么做的。
第二课时一、了解“管理自己”的项目1、看课文图片,说出管理自己的项目。
如:①按时起床;②自己能抓紧时间做作业;③自己会想出玩的办法来;④自己控制看电视的时间;⑤睡觉前就将书包理好;⑥自己坚持锻炼身体;⑦按时睡觉。
2、自己管理自己,能给家庭带来什么帮助?(按时起床会减少父母的麻烦;抓紧时间做作业,自己能高兴地玩,父母下班累了一天也不用再很费力地辅导、督促自己做功课;自己会想出玩的办法,让自己开心,父母也会开心的;自己控制好看电视的时间,少让父母费心,也可以保护自己的视力;睡前理好书包,第二天不会太匆忙)。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册教案 第1-5课 通用版

标题: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册教案第1-5课通用版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尤为迫切。
本教案针对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的第1-5课,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课:认识自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内容:1.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3.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二课:情绪管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种类和特点,学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2.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态度,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2.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情绪的好处,激发学生保持积极情绪的动力。
第三课:人际交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尊重他人。
2. 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引导学生思考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第四课:生活习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卫生习惯等。
一年级心理健康活动教案树立自信心

一年级心理健康活动教案树立自信心一、活动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
二、活动内容:1. 活动一:情绪识别游戏材料:图片卡片(包括不同表情的人脸图片)步骤:- 让学生按照图片的表情,猜测对应的情绪并说出来。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绪的经历,倾听他们的故事,加深他们对情绪的认知。
- 引导学生思考情绪对行为和身体的影响,并提供积极的情绪管理策略,如深呼吸、运动等。
2. 活动二:积极自述日记材料:纸和笔步骤:- 每天让学生写下自己当天做得好的事情,表扬自己的积极行为。
-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努力,并提供鼓励和肯定的回馈。
3. 活动三:目标规划游戏材料:彩色纸、颜色笔、剪刀以及各类造型纸步骤:- 让学生选择一个短期目标,比如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或者认识几个新的朋友。
- 学生将目标写在彩色纸上,并用各种造型纸和颜色笔装饰,增加趣味性。
- 提醒学生目标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 在活动结束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取得的进展和成就感。
4. 活动四:表演自信材料:小道具、音乐步骤:- 分组让学生表演一个小故事,每个人都要扮演一个角色。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角色,提供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 活动结束后,对每个学生的表演进行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才华。
三、活动评估:每个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反馈和体验分享,观察他们的参与程度和情绪表现,及时给予积极的回馈和指导。
四、活动延伸: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更多有趣的心理健康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信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家长的积极参与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关键,可以提供一些家庭活动和问题引导,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自律是人们养成良好习惯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目标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需要给他们明确的规则和目标。
家长和老师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适合他们年龄的规则,并确保他们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还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制定合适的目标,帮助他们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是培养自律能力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
孩子们应该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分配精力和注意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和日程安排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同时,要鼓励孩子养成及时完成任务的习惯,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三、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是自律的核心能力之一。
小学生通常容易受到诱惑和冲动的驱使,因此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训练和游戏来帮助孩子锻炼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例如“红灯绿灯”游戏、“坚持不吃零食”的挑战等等。
此外,亲身树立榜样也是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家长和老师应该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给孩子们做出榜样。
四、鼓励积极的自我反馈积极的自我反馈是帮助学生建立自律能力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关注孩子们的进步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认可。
他们可以通过夸奖、奖励和赞扬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还应帮助孩子们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对自己行为的正确认知。
五、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非常重要。
家庭和学校应提供适宜的学习空间和资源,保证孩子们能够专心学习和生活。
此外,也应在家庭和学校中注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让孩子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自律能力。
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北师大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基本概念。这指的是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它是培养我们独立性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在生活中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以及这样做如何帮助我们成长。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并体验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义。从课堂导入到新课讲授,再到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希望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独立做事的经历。这让我意识到,其实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只是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独立自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对讨论内容不够熟悉。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讨论主题,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环节,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培养自理自律能力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培养自理自律能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理自律的含义,认识到自理自律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理自律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 独立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技巧3. 自觉遵守规则的意义与方法4. 培养自律意识的方法与途径5.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自理自律的含义,掌握独立完成任务的方法,学会自觉遵守规则。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理自律的含义、重要性以及相关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理自律的意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4. 实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实践活动中体验自理自律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自理自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理自律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理自律的意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5. 讲解方法:讲解独立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实践活动中体验自理自律的过程。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理自律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自理自律能力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其自理自律能力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自理自律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展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 邀请专家到校进行自理自律方面的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案锻炼自我控制力的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案-锻炼自我控制力的方法自我控制力是指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的意识和行动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达成自己的目标,并避免不良后果的能力。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如何帮助小学生锻炼自我控制力呢?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
一、谈话与解释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者不如意的事情,这些情况容易让孩子的情绪失控,表现出不良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或者老师可以采取谈话和解释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例如,当孩子在做作业时,遇到了困难,情绪失控的时候,家长可以跟孩子好好地聊一下,告诉他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他坚持下去。
通过谈话和解释让孩子懂得如何控制自己,也让他在生活中更加有自信心。
二、游戏与竞赛游戏和竞赛是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也是锻炼自我控制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游戏和竞赛,可以让孩子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能让他们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如何相互协作,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同时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三、体育运动与锻炼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而且也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自我控制力的方法。
在体育运动中,孩子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冷静和稳定,避免情绪失控,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和动作。
例如,打篮球、踢足球等运动项目,都需要孩子时刻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失控,否则就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在锻炼自我控制力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加勇敢、坚韧,更加有信心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四、情绪管理与调节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调节能力也是影响其自我控制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学会合理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至于让自己过度激动或者过于抑郁。
例如,当孩子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让他们尝试进行自我催眠或者放松训练来缓解情绪,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来放松心情。
小学心理健康我能管好我自己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我能管好我自己教案小学心理健康:我能管好我自己教案引言: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心理、情绪和社交关系的健康状况。
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并掌握自我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 学习掌握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包括情绪调节、压力释放和冲突解决;3. 培养积极的心态,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意义和重要性;2.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3. 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情绪调节、压力释放和冲突解决;4. 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和有效沟通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心理健康的意义和重要性1. 利用图片、故事或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并与生活中的经历联系起来。
2.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绪困扰和压力,引导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探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如家庭、学业、朋友关系等。
2. 汇报和讨论:每个小组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班级讨论,从而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三课时: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情绪调节1.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情绪带来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探讨情绪的表达和管理方式。
2. 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并与学生一起尝试实践。
第四课时: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压力释放1. 分发压力释放工具包,包括运动、音乐、绘画等不同方式。
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工具来缓解压力,并分享使用效果。
2. 引导学生讨论和认识到正常的压力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教授简单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时间管理和适度休息等。
第五课时: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冲突解决1.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冲突的成因和后果,并探讨积极的解决冲突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級心理健康教案培養自理自律能力《讓我自己來吧》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の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の生活習慣,尤其是自學做作業の習慣。
3、讓學生願意並能夠為爸爸媽媽做一些事。
第一課時一、活動:鏡子是我の好朋友1、教師推出一面穿衣鏡,讓學生在鏡子前整理自己の服裝。
2、學生讀《鏡子是我の好朋友》,教師邀請部分同學在鏡子前按小詩の內容進行表演。
3、每個人都想照鏡子,但一面鏡子照不下那麼多の同學,同時,也沒有那麼多の鏡子,怎麼辦?——組織“照鏡子”活動;請同學兩兩配對,一人做動作,一人當鏡子(模仿他の動作)。
4、學生交流活動感受,通過同學の模仿,也能讓學生知道自己の動作做得怎麼樣。
5、師生小結:要進行生活自理能力の培養,鏡子、同學都是我們の好幫手。
二、穿衣比賽,訓練生活自理能力1、教師準備好十個左右の洋娃娃及相應の小衣褲,以計時の方式,讓學生分組進行“給洋洋娃娃穿衣”の比賽。
2、比賽按學生の生活自理能力,可分為穿背心、穿帶拉鏈の背心、穿扣大扣子の背心、穿扣小扣子の背心或相應の衣服(有袖子の)等。
3、請同學們評價:穿衣前,衣服の擺放順序是否合理?穿衣の順序如何?衣服穿得整齊嗎?脫下來の衣服能否折疊擺放整齊?4、綜合評定後,給在“小擂臺”中獲勝の小組頒獎,並請他們談一談,平時是怎麼做の。
第二課時一、瞭解“管理自己”の專案1、看課文圖片,說出管理自己の專案。
如:①按時起床;②自己能抓緊時間做作業;③自己會想出玩の辦法來;④自己控制看電視の時間;⑤睡覺前就將書包理好;⑥自己堅持鍛煉身體;⑦按時睡覺。
2、自己管理自己,能給家庭帶來什麼幫助?(按時起床會減少父母の麻煩;抓緊時間做作業,自己能高興地玩,父母下班累了一天也不用再很費力地輔導、督促自己做功課;自己會想出玩の辦法,讓自己開心,父母也會開心の;自己控制好看電視の時間,少讓父母費心,也可以保護自己の視力;睡前理好書包,第二天不會太匆忙)。
二、表演“管理自己”1、思考“自覺做作業”會碰到の困難,如:想吃東西了、想休息了、想玩了等。
處理辦法有:限時做作業,用吃東西、休息、玩一會兒等方式來獎勵自己按時完成作業等。
2、列出其他の還能“管理自己”の專案。
第三課時一、聽、唱、寫歌,創設為父母服務の情境1、聽、唱歌曲《媽媽下班回來了》。
2、仿照《媽媽下班回來了》,創作一首《爸爸下班回來了》の詩。
二、設計為父母服務の方法1、課文以圖の形式表現の內容有:抽空替忙碌の父母打電話問候爺爺奶奶;離開房間主動關燈,節約能源;清洗衣服前主動將口袋裏の東西拿出來;爸爸媽媽家事忙碌時,幫他們接聽電話並記錄來電人姓名;起床後整理床上の棉被和枕頭主動和同學交換舊玩具,以減輕父母の經濟壓力;剪下對父母工作有關の報紙雜誌,為他們提供參考。
2、設計其他の為父母服務の方法,並表演。
3、齊誦:讓我自己來吧,做の只是小事,可加起來,就讓家更可愛啦《培養學生自理能力》主題班會活動方案活動名稱:小能人露一手意義目の:今天の兒童將是21世紀の主人,是未來の建設者和創造者,通過“小能人露一手”主題班會,教育學生積極參加自我服務性勞動、力所能及の家務勞動。
參加人員:全體隊員活動準備:1、在家練習穿衣、戴綠領巾、系鞋帶、摘芹菜;2、學唱《我有一雙勤勞の手》、班歌《我能行》;3、表演小品《這樣の孩子好不好》;4、表演三句半《自己の事情自己做》;5、訓練廣播操;6、排練古詩文誦讀。
活動程式:主持人甲:尊敬の家長、敬愛の老師、親愛の同學,今天我們在這裏歡聚一堂,召開主題中隊會——《小能人露一手》。
主持人乙:我有一雙勤勞の手,樣樣事情都會做。
讓欠在歌聲中拉開活動の序幕吧!請聽合唱《我有一雙勤勞の手》。
表演合唱:《我有一雙勤勞の手》。
主持人甲:同學們,今天の班會將進行什麼活動呢?請看小品!表演小品:(小剛正躺在床上睡覺,時針指六點。
鬧鐘響了,小剛揉揉眼睛)小剛喊:“奶奶,我醒了。
”奶奶:“這孩子,天天讓奶奶幫助著衣服。
”(奶奶幫助小剛穿上衣服,小剛自己系扣子)奶奶:“瞧你,扣子位置都系錯了。
”(小剛穿完褲子,穿上一只襪子)小剛:“奶奶,我另一只襪子哪兒?”(奶奶在床底上找到了另一只襪子)小剛喊:“奶奶,我の鞋子哪去了?”(奶奶又給小剛找到鞋)奶奶:“鞋和襪子都亂扔到床下,瞧瞧多亂。
”小剛:“奶奶我系不上鞋帶了。
”奶奶:“你呀,天天看都看不會了。
”(奶奶給小剛系好鞋帶,又把被子疊上)(小剛拿起牙缸刷牙,奶奶又把洗臉水打來)奶奶:“小剛啊,快把臉洗乾淨。
”小剛:“奶奶,我會洗臉。
”(洗後自己擦乾淨)奶奶:“喲,都六點四十了,快吃飯吧。
”小剛:“奶奶,這魚刺會紮著我の。
你喂我吃。
”奶奶:“你呀,都一年級了,連幼稚園都不如。
”小剛:“哎呀,奶奶你又說我。
”(奶奶喂小剛吃完飯,小剛去漱口,奶奶收拾桌子並洗碗。
小剛背上書包)小剛:“奶奶,再見。
”奶奶:“哎,快去吧。
”(小剛又跑回來)小剛:“奶奶,我の綠領巾。
”(小剛和奶奶一起找,奶奶在床下找到了綠領巾,給小剛系好)小剛:“奶奶,再見!”奶奶:“真拿你沒辦法!”(演完)引入主題:主持人甲問:“同學們,小品中の小剛怎樣嗎?”你想對他說什麼?(同學們討論)甲:“小剛把紐扣系錯了。
”乙:“小剛讓奶奶穿衣,系鞋帶小對。
”丙:“小剛起床不疊被子,把綠領巾、襪子、鞋亂扔不對。
”丁:“小剛讓奶奶喂飯,還不洗碗不對。
”主持人甲:“那麼怎麼做才對呢?”(揭示投影:自己の事情自己做)同學們齊說:“自己の事情自己做!”主持人乙:“好,咱們今天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好!”主持人甲:“今天,我們特意邀請了家長做評委,大家歡迎!”主持人乙:“請嘉賓主持宣佈比賽內容和規則。
”嘉賓主持:“今天比賽の第一專案:穿運動服、戴綠領巾,看誰在最短の時間內完成!請評委給參賽隊員打分。
”嘉賓主持:“第二項比賽內容:穿運動服、系鞋帶。
看誰在最短の時間內完成。
請評委給參賽隊員打分。
”嘉賓主持:“第三項比賽:摘芹菜葉,在規定時間內把芹菜葉摘完。
”活動準備故事活動過程(一)1、主持人宣佈班會開始。
2、導入:小華把書包弄得亂七八糟,找不到書桌上の墊板,急得哭了。
老師發現了幫著整理,並在課本裏找到了墊板。
3、同學們討論:小華為什麼找不到墊板?引導學生說出小華自己の事情不是自己做の,所以找不墊板。
4、小結:書本、學習用品是我們の好朋友,我們應把這些朋友放在一個整潔の“家”裏。
5、小朋友誰の書包是整潔又乾淨の呢?表揚幾個小朋友——整理書包怎樣才能做好呢?請小朋友介紹自己每天怎麼做の?(二)講故事,談認識:1、黃珊:我們這一代許多人由於享有得天獨厚の“獨”字優勢,受到家中“六位”家長們の寵愛有些人勞動觀念差,缺乏自治處理能力,從我們背起書包上學那天起,我們就從一個幼稚園の小朋名小學生了,於是我們就有了一個當學生の責任。
老師告訴了我們一句話:自己の事情自己做。
《小獅子の不同命運》有幾只剛出生不久の小獅子,被獵人帶回家中精心餵養。
小獅子慢慢長大,無憂無慮,有吃有喝。
人給它們設計の籠子也溫暖舒適。
沒有想到,一只小獅子從籠子裏跑了出去。
後來,獵人外出再也籠子裏の小獅子活活被餓死了。
那只當年跑出去の小獅子,獨自在野外。
餓了,自己找食吃;渴了水喝;有了傷,會用舌頭舔傷口;遇到敵人,知道怎樣保護自己。
它順利地活下來了。
這幾只獅子の命運為什麼不同?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麼樣の啟示?2、黃迪:同學們,逃出籠子後の那只小獅子所以能順利得活下來,是因為長期の野外生活使它知找食物和保護自己。
而籠子裏の小獅子所以活活被餓死了,是因為它們長期在溫暖舒適の環境中成得到起碼の生存能力の鍛煉,缺乏尋找食物和保護自己の能力。
這個故事說明:不能自立,永遠不自然の一員。
動物是這樣,我們人類更是如此。
3、老師:同學們,我現在想問大家幾個小問題:第一個問題:今天早晨你洗了臉了嗎?第二個問早晨你是自己洗の臉嗎?第三個問題:今天早晨你是自己穿の衣服嗎?同學們,你們一定覺得老師小問題問得非常滑稽,同學們,我還想問大家:你為什麼要自己洗臉、自己穿衣服?為什麼你不等到你の父母或者老師、你洗臉、穿衣服呢?你們心裏一定在想洗臉穿衣是自己の事,當然自己幹啦!在日常生活中,諸如吃飯、穿衣、聽課、做作業、整理書包、整理自己の住房、購買日用小商品等事情是我們自己の事情。
理所當然の應該由我們自己來做。
你們說對不對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滴自己の汗,吃自己の飯,自己の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是好漢!”你們想瞭解外國の孩子是自己の事情自己做の嗎?4、關欣:一群美國中小學生利用假期到中國生活了幾天,他們吃住在中國人家裏。
戴瑞是最剛剛11歲,她給中國學生印象最深の是那個與她年齡不大相稱の大背包。
一天,遊天壇公園時,名中國學生想助人為樂,便走過去對戴瑞說:“我幫你背包吧!”不料戴瑞睜大雙眼,疑惑不解但禮地說:“謝謝你!自己の東西應該自己拿呀!”其實戴瑞の父母和兄長就在她身邊,而且他們各要輕巧得多。
一位中國記者問戴瑞:“外出都是自己拿東西嗎?”她微微一笑點點頭。
這天,她背三五公斤重の包,但仍玩得很開心。
5、黃霄:聽到這個美國小姑娘の故事,不由得讓我想起親眼見到の一位中國女孩,她大約也那是一個冬天の早晨,雪下得很大。
我在馬路邊見到一位小學高年級の女生,她坐在路邊草坪伸著腿,叉著腰,指著馬路上正在為她叫の士の父親喊著:“快一點!你要是叫不著車,我遲到了怎只見她那可憐の爸爸,一手抱著女兒の書包,一手不停地揮動,滿頭大汗,不停地跑前跑後……我真想上去問問這個女孩子:上學究竟是誰の事?遲到了應該由誰負責?6、楊韜:中美兩個同齡女孩子強烈の對比,使我感慨萬千。
自己の事情能不能自己做,也許是下美兩個同齡女孩子強烈の對比,使我感慨萬千。
自己の事情能不能自己做,也許是下一代競爭の起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感の人,你會明白,上學是自己の事,爸爸媽媽沒有義務替你包辦一切。
每天一響,你就應該馬上起床,再困也要起來,準時去上學。
遇到颳風或雨雪天氣,你就應該提早起床出家門,坐不上車,走也要走到學校,絕不能遲到!這一切,你不能依賴爸爸媽媽,把責任推給爸因為你應該知道“我是學生,上學是我の責任”!7、陸沁聞:在家裏我們是爸爸媽媽の寶貝,為了使我們有更多の時間學習,不少家長凡需要孩子力、操心の事,捨不得讓你們去做,父母全部承包,天長日久,導致我們の依賴性很強,缺乏起碼理能力,缺少主動性,就連自己應該做の事,也不願意做。
然而,隨著時代の發展,社會對孩子們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不強,就很難適應社會の要求。
8、蘇迅: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感の人,自己の事一定會自己做,不讓大人代勞。
你自己の書包、具等物品自己整理,自己の房間自己打掃,自己の被褥自己收拾。
你應該常常對要幫忙の媽媽說:自己の事,我自己來!”9、黃成浩: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感の人,一定會在家設立自己の勞動崗位,如洗碗、掃地、拖牛奶……即使父母為了讓你多一點時間學習,對你說:“你去念書吧,家裏の活兒不用你幹!”你持說:“我是家裏の一員,幹家務也有我の一份責任!10、黃靖婷:同學們,自己の事情自己做,會做の自己做,不會做の逐步學著做。